1、什麼叫"工作流"?什麼叫"信息流"?請具體解釋.
工作流(Workflow)就是「業務過程的部分或整體在計算機應用環境下的自動化」,它主要解決的是「使在多個參與者之間按照某種預定義的規則傳遞文檔、信息或任務的過程自動進行,從而實現某個預期的業務目標,或者促使此目標的實現」。
簡單地說,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銜接、自動進行的業務活動或任務。一個工作流包括一組任務(或活動)及它們的相互順序關系,還包括流程及任務(或活動)的啟動和終止條件,以及對每個任務(或活動)的描述。
工作流在大多數的實際應用中的情況可以這樣來簡單地描述:在網路、伺服器和多台計算機客戶端的硬體平台上,業務過程按照預先設定的規則並藉助應用程序和人對相關數據的處理而完成。例如,在日常辦公中,當撰寫好某份報告之後,可能需要將其提交給領導進行審閱或批示;審批意見可能需要匯集並提交給另外一個人,以便對報告進行進一步的修改。這樣,可能會形成同一篇文檔在多個人之間的順序或同時傳遞。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使用工作流技術來控制和管理文檔在各個計算機之間自動傳遞,而非手工傳遞。這就可以稱之為工作流。
類似的關於文檔的自動化處理只是工作流技術的一種簡單應用。事實上,工作流技術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完成更多更復雜的任務。如企業(或機構)內部的各種數據或信息的自動處理,多種業務流程的整合,企業(或機構)之間的數據交換,藉助Internet技術實現跨地域的數據傳輸和處理等等。
一、工作流發展
工作流技術起源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辦公自動化領域的研究,由於當時計算機尚未普及,網路技術水平還很低以及理論基礎匱乏,這項新技術並未取得成功。1983年至1985年間,在圖像處理領域和電子郵件領域出現了早期的含有工作流特徵的商用系統。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隨著個人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以及信息化建設的日益完善,使得工作流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熱潮。1993年8月,第一個工作流技術標准化的工業組織——工作流管理聯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簡稱WFMC,下同)成立。1994年,工作流管理聯盟發布了用於工作流管理系統之間互操作的工作流參考模型,並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工業標准。與此同時,關於工作流技術的學術研究也十分活躍,許多原型系統在實驗室里開發出來。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工作流技術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與之相關的標准規范、工作流引擎及商業產品不勝枚舉。人們在開發推廣工作流產品的同時,更加註重工作流的理論研究,以推動該項技術走向成熟。
二、工作流的特點
1,圖形化、可視化設計流程圖
2,支持各種復雜流程
3,組織結構級處理者指定功能
4,B/S結構,純瀏覽器應用
5,強大的安全性特色
6,表單功能強大,擴展便捷
7,靈活的外出、超時管理策略
8,處理過程可跟蹤、管理
9,豐富的統計、查詢、報表功能
10,與MAIL系統集成
三、工作流的優點
企業實施工作流管理所帶來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這包括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改善企業資源利用、提高企業運作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提高工作效率、集中精力處理核心業務、跟蹤業務處理過程、量化考核業務處理的效率、減少浪費、增加利潤、充分發揮現有計算機網路資源的作用。實施工作流將達到縮短企業運營周期、改善企業內(外)部流程、優化並合理利用資源、減少人為差錯和延誤,提高勞動生產率等目的。
總結實施工作流帶來的好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要處理的事項已自動傳遞到個人電腦上
2,不再需要對員工進行流程的培訓,平滑實現流程變更
3,員工只需將精力集中在處理自己關心的數據上
4,隨時得到歷史數據
5,隨時生成處理效率報表
6,達到無紙化辦公的目標
7,完全支持移動辦公,使作業同步化
8,科學管理更進一層,辦公效率明顯提高
9,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有提升
10,通過流程自動化與資料庫集成,以及各類表單統計查詢功能,提高決策能力
信息流 information flow
信息流是在空間和時間上向同一方向運動中的一組信息,它有共同的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即是由一個分支機構(信息源)向另一個分支機構(地址)傳遞的全部信息的集合。各個信息流組成了企業的信息網,稱之為企業的神經系統。信息流暢與否,決定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否能正常運行。
信息流是企業發展的脈絡
評價企業成功與否,一個簡易的辦法是看其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情況,其中,信息流的質量、速度和覆蓋范圍,尤其可以「映照」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決策等各方面的「成色」。企業的「生命活動」最終都將以信息流的「高級形式」展現……
評價企業成功與否,一個簡易的辦法是看其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情況,其中,信息流的質量、速度和覆蓋范圍,尤其可以「映照」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決策等各方面的「成色」。因為物流、工作流在企業的「生命活動」中無不最終以信息流的「高級形式」展現,就象生物體的所有活動都是基於神經系統傳遞的生物電信號一樣。因此,深入認識「信息流」,將掀開企業發展的新視角。
如同流動的資金帶來價值一樣,當信息不受限制的從一個地點流動到另一地點,幫助企業實時獲取信息,並促使企業創造出真正的經濟效益時,才具有最高的價值和意義。其關鍵,是打造閉環的信息流。不僅要打破企業內部各種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收集整合、加工分析、信息的傳遞應用,以及信息數據的再加工、應用的反復「循環」,還要將企業內部的信息流與企業外部上下游用戶的需求信息結合起來,形成「內外融合」的閉環的「大信息流」。這樣認識信息流,可以幫助用戶「打開眼界」,審視IT建設中局部與整體統一規劃和發展的問題,即通過集成實現不同層面的信息流同時,也要為建立企業間高效的信息流打好基礎。
此外,建立全面的信息流也是實現業界提出的「按需應用IT資源」理想的基礎。信息流具有速度、質量等特徵,反映著企業的IT基礎水平。信息流速度慢,企業無法及時獲取所需信息。而系統數據不完整或得到不一致數據,又將嚴重影響信息流的質量,進而影響業務系統的成敗。只有高質量的信息數據不受任何限制平穩地流向所需位置,才能最終實現按需應用的理想。這對企業各層系統的無縫集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建立豐富的實施信息流的技術方案體系,包括數據層集成、應用層集成、垂直業務處理層集成、發布層集成以及通用建模和開發工具的應用。 「信息流」是企業發展的基本脈絡。
2、網站設計需求分析怎麼寫
1)繪制關聯圖:繪制系統關聯圖是用於定義系統與系統外部實體間的界限和介面的簡單模型。同時它也明確了通過介面的信息流和物質流。
2)創建開發原型:創建用戶介面原型當開發人員或用戶不能確定需求時,開發一個用戶介面原型,這樣使得許多概念和可能發生的事更為直觀明了。用戶通過評價原型將使項目參與者能更好地相互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注意要找出需求文檔與原型之間所有的沖突之處。
3)分析可行性:分析需求可行性在允許的成本、性能要求下,分析每項需求實施的可行性,明確與每項需求實現相聯系的風險,包括與其它需求的沖突,對外界因素的依賴和技術障礙。
4)確定需求優先順序:確定軟體工程需求的優先順序別應用分析方法來確定使用實例、產品特性或單項需求實現的優先順序別。以優先順序為基礎確定產品版本將包括哪些特性或哪類需求。當允許需求變更時,在特定的版本中加入每一項變更,並在那個版本計劃中作出需要的變更。
5)為需求建立模型:為需求建立模型需求的圖形分析模型是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極好的補充說明。它們能提供不同的信息與關系以有助於找到不正確的、不一致的、遺漏的和冗餘的需求。這樣的模型包括數據流圖、實體關系圖、狀態變換圖、對話框圖、對象類及交互作用圖。
6)編寫數據字典:創建數據字典數據字典是對系統用到的所有數據項和結構的定義,以確保開發人員使用統一的數據定義。在需求階段,數據字典至少應定義客戶數據項以確保客戶與開發小組是使用一致的定義和術語。分析和設計工具通常包括數據字典組件。
7)應用質量功能調配:使用質量功能調配質量功能調配是一種高級系統技術,它將產品特性、屬性與對客戶的重要性聯系起來。該技術提供了一種分析方法以明確那些是客戶最為關注的特性。它將需求分為三類:期望需求,即客戶或許並未提及,但如若缺少會讓他們感到不滿意;普通需求;興奮需求,即實現了會給客戶帶去驚喜,但若未實現也不會受到責備。
3、23.原型法貫徹的是( )的開發策略。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系統調查 D.系統設計
自上而下
《管理信息系統》第六版書上原話,閱者可以保留意見
4、什麼是原型化技術
所謂原型化技術就是根據對用戶的信息需求的大致了解,藉助強有力的軟體環境支持,迅速構造一個新系統的原型,然後通過反復修改和完善,最終完成新系統開發的技術流程。
原型化技術的基本思想是:原型應該是可以實際運行的軟體系統,具有最終系統的基本特徵,且構造方便、快速、造價低。
原型化技術的基本特徵:(1)不要求在系統開發之初就完全掌握系統的所有需求;(2)構造原型必須依賴快速的原型構造工具;(3)原型需要反復的修改。
原型化技術的適應范圍:適用於用戶不明確、管理及業務處理不穩定、需求常常變化、規模小且不太復雜、不要求集中處理的系統或者是有比較成熟的借鑒經驗的系統開發中。
5、Linux下有什麼類似Axure的產品原型設計的軟體嗎
JustProto是一個在線的網站及桌面應用的原型設計工具,它能讓你用高效的方式來處理重要的信息流,能讓你的項目進程更加簡單、快速和高效。
你能在JustProto上找到每個項目(任何規格)的詳細說明,並可以立即處理項目中的功能改進、bug修復或評論信息。它能讓項目中的所有人都對項目進展了如指掌,並讓每個人在工作的同時也對項目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
6、在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中,什麼是原型方法?
原型法是憑借著系統開發人員對用戶要求的理解,在強有力的軟體環境支持下,給出一個實實在在的系統原型,然後與用戶反復協商修改,最終形成實際系統。
一、原型方法的工作流程
首先用戶提出開發要求,開發人員識別和歸納用戶要求,根據識別、歸納的結果,構造出一個原型(程序模塊),然後同用戶一道評價這個原型。如果根本不行,則回到第三步重新構造原型;如果不滿意,則修改原型,直到用戶滿意為止,這就是原型法工作的一般流程。
二、原型方法的特點
原型方法具有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原型方法更多地遵循了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因而更容易為人們所普遍接受,這主要表現在:
l 人們認識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次就完全了解,並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l 認識和學習的過程都是循序漸進的。
l 人們對於事物的描述,往往都是受環境的啟發而不斷完善的。
l 人們批評指責一個已有的事物,要比空洞地描述自己的設想容易得多,改進一些事物要比創造一些事物容易得多。
(二)原型方法將模擬的手段引人系統分析的初期階段,溝通了人們的思想,縮短了用戶和系統分析人員之間的距離,解決了結構化方法中最難於解決的一環。這主要表現在:
l 所有問題的討論都是圍繞某一個確定原型而進行的,彼此之間不存在誤解和答非所問的可能性,為准確認識問題創造了條件。
l 有了原型後才能啟發人們對原來想不起來或不易准確描述的問題有一個比較確切的描述。
l 能夠及早地暴露出系統實現後存在的一些問題,促使人們在系統實現之前就加以解決。
(三)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軟體工具,擺脫了老一套工作方法,使系統開發的時間、費用減少,效率、技術等方面都得以提高。
三、軟體支持環境
到目前為止,原型方法所需要的軟體支撐環境主要有:
l 一個方便靈活的關系資料庫系統(RDBS)
l 一個與RDBS相對應的,方便靈活的數據字典,它具有存儲所有實體的功能。
l 一套與RDBS相對應的快速查詢系統,能支持任意非過程化的(交互定義方式)組 合條件查詢。
l 一套高級的軟體工具(如4GL或信息系統開發生成環境等)用以支持結構化程序,並且允許採用交互的方式迅速地進行書寫和維護,產生任意程序語言的模塊(即原型)。
l 一個非過程化的報告或屏幕生成器,允許設計人員詳細定義報告或屏幕輸出樣本。
四、適用范圍
作為一種具體的開發方法,原型法是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局限性。這主要表現在:
l 對於一個大型的系統,如果我們不經過系統分析來進行整體性劃分,想要直接用屏幕來一個一個地模擬是很困難的。
l 對於大量運算的、邏輯性較強的程序模塊,原型方法很難構造出模型來供人評價。因為這類問題沒有那麼多的交互方式(如果有現成的數據或邏輯計算軟體包,則情況例外),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把問題說得清楚的。
l 對於原基礎管理不善、信息處理過程混亂的問題,使用有一定的困難。首先是由於工作過程不清,構造原型有一定困難;其次是由於基礎管理不好,沒有科學合理的方法可依,系統開發容易走上機械地模擬原來手工系統的軌道。
l 對於一個批處理系統,其大部分是內部處理過程,這時用原型方法有一定的困難。
7、VR虛擬現實與VM虛擬製造有什麼區別
虛擬現實技術(英文名稱:Virtual Reality,縮寫為VR),又稱靈境技術,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項全新的實用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模擬技術於一體,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VR技術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術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並逐步成為一個新的科學技術領域。
,
虛擬製造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社會信息化的形勢下,製造業的經營戰略發生了很大變化,在30~60年代企業追求的是規模效益,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相繼採用剛性流水線進行大批量生產;70年代更加重視降低生產成本,如:日本豐田公司採用准時化生產;80年代提高產品質量成為主要目標;進入90年代新產品開發及交貨期成為競爭的焦點。由此產生了多種多樣的製造哲理,如:精益生產、並行工程、敏捷製造和虛擬製造等,它們各有側重,從不同角度研究如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而虛擬製造技術是製造技術與模擬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技術是使用感官組織模擬設備和真實或虛幻環境的動態模型生成或創造出人能夠感知的環境或現實,使人能夠憑借直覺作用於計算機產生的三維模擬模型的虛擬環境。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虛擬製造(Virtual Manufacturing)技術是在一個統一模型之下對設計和製造等過程進行集成,它將與產品製造相關的各種過程與技術集成在三維的、動態的模擬真實過程的實體數字模型之上。其目的是在產品設計階段,藉助建模與模擬技術及時地、並行地、模擬出產品未來製造過程乃至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種活動對產品設計的影響,預測、檢測、評價產品性能和產品的可製造性等等。從而更加有效地、經濟地、柔性地組織生產,增強決策與控制水平,有力地降低由於前期設計給後期製造帶來的回溯更改,達到產品的開發周期和成本最小化、產品設計質量的最優化、生產效率的最大化。
虛擬製造也可以對想像中的製造活動進行模擬,它不消耗現實資源和能量,所進行的過程是虛擬過程,所生產的產品也是虛擬的。虛擬製造技術的應用將會對未來製造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它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現為:
●運用軟體對製造系統中的五大要素(人、組織管理、物流、信息流、能量流)進行全面模擬,使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成,為先進製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廣大的空間,同時也推動了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可加深人們對生產過程和製造系統的認識和理解,有利於對其進行理論升華,更好地指導實際生產,即對生產過程、製造系統整體進行優化配置,推動生產力的巨大躍升。
●在虛擬製造與現實製造的相互影響和作用過程中,可以全面改進企業的組織管理工作,而且對正確作出決策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例如:可以對生產計劃、交貨期、生產產量等作出預測,及時發現問題並改進現實製造過程。
●虛擬製造技術的應用將加快企業人才的培養速度。我們都知道模擬駕駛室對駕駛員、飛行員的培養起到了良好作用,虛擬製造也會產生類似的作用。例如:可以對生產人員進行操作訓練、異常工藝的應急處理等。
虛擬製造技術的研究內容是極為廣泛的,除了虛擬現實技術涉及的共同性技術外,虛擬製造領域本身的主要研究內容有:
●虛擬製造的理論體系;
●設計信息和生產過程的三維可視化;
●虛擬製造系統的開放式體系結構;
●虛擬產品的裝配模擬;
●虛擬環境中及虛擬製造過程中的人機協同作業等。
一般來說,虛擬製造的研究都與特定的應用環境和對象相聯系,由於應用的不同要求而存在不同的側重點,因此出現了三個流派,即以設計為中心的虛擬製造、以生產為中心的虛擬製造和以控制為中心的虛擬製造。
虛擬製造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從根本上改變現行的製造模式,對相關行業也將產生巨大影響,可以說虛擬製造技術決定著企業的未來,也決定著製造業在競爭中能否立於不敗之地。
虛擬製造(VM)是國際上提出的新概念。VM與AM聯系密切。VM的特徵是:當市場新的機遇出現時,組織幾個有關公司聯作,把不同的公司,不同地點的工廠或車間重新組織協調工作。在運行之前必須分析組合是否最優,能否協調運行,以及投產後的效益和風險進行評估,這種聯作公司稱虛擬公司。虛擬公司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通過虛擬製造系統運行,包括物理基礎、法律保障、社會環境和信息技術。因此研究開發虛擬製造技術(VMT)和虛擬製造系統(VMS)意義重大,美國稱AM為21世紀製造業發展戰略。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主要包括虛擬製造技術和虛擬企業兩個部分。
虛擬製造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了設計、試制、修改設計、規模生產的傳統製造模式。在產品真正制出之前,首先在虛擬製造環境中生成軟產品原型(Soft Prototype)代替傳統的硬樣品(Hard Prototype)進行試驗,對其性能和可製造性進行預測和評價,從而縮短產品的設計與製造周期,降低產品的開發成本,提高系統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 虛擬企業是為了快速響應某一市場需求,通過信息高速公路,將產品涉及到的不同企業臨時組建成為一個沒有圍牆、超越空間約束、靠計算機網路聯系、統一指揮的合作經濟實體。虛擬企業的特點是企業的功能上的不完整、地域上的分散性和組織結構上的非永久性,即功能的虛擬化、組織的虛擬化、地域的虛擬化。
8、UIUE 是什麼意思?
總的來說UIUE是:用戶界面體驗。
但應該分開解釋:
1、UI:視覺設計師,就是產品的美觀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的簡稱。泛指用戶的操作界面,包含移動APP,網頁,智能穿戴設備等。
2、UE:用戶體驗設計師,就是管產品好不好用,是不是人性化。
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UX或 UE)是一種純主觀的在用戶使用一個產品(服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心理感受。
(8)信息流原型擴展資料:
UI Design (User Interface Design) ,用戶界面設計。
用戶界面設計就是如何選取合適的界面元素,例如文字、按鈕、文本框、顏色等。做這些目的是就是讓用戶在界面上完成一項操作的時候, 覺得易懂、易用。盡可能的讓用戶與界面的交互簡單高效。
界面元素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內容:
輸入控制項:按鈕、文本框、選取框、單選按鈕、下拉列表、列表框、開關按鈕、
導航控制項:麵包削導航、滑塊、搜索欄、分頁、標簽、圖標
信息控制項:文本提示框、圖標、進度條、提示、消息框、模式窗口
行業工具:Photoshop, Sketch, Illustrator, Fireworks, InVision
UE發展:
用戶體驗貫穿在一切設計、創新過程,如用戶參與建築設計和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的設計和改善,用戶參與IT產品設計和改善等。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用戶體驗更加得到重視,IT應用設計方面的用戶體驗逐漸在軟體設計、互聯網設計中占據主流地位。
而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創新模式,也就是面向未來的創新2.0模式,則從更加廣闊的領域關注用戶體驗、強調以人為本。
9、「原型」是什麼意思?
原型:
用線條、圖形描繪出的產品框架,也稱線框圖。
交互設計的結果輸出,可能是一張紙上的幾張圖;原型代表著交互設計的結果,當最終實現的時候,交互流程會和原型保持一致;可以理解為草稿或者叫做參照物
原型是一種讓用戶提前體驗產品、交流設計構想、展示復雜系統的方式。就本質而言,原型是一種溝通工具。
目前比較好用的在線原型設計工具有Marvel,Invision,墨刀等等。
10、貴陽學院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研究中心的網路生態文明與安全研究所
現有人員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後1人,博士1人,博士生1人。
貴陽學院生態城市建設研究中心「網路生態文明與安全研究所」的目標明確、人員齊備,主要有4名成員,分別是張牧博士,賀忠博士,梁昱博士,張桂玲博士。圍繞網路生態文明與網路安全提出了幾項切實可行的研究目標,詳細內容如下:
1、開發具有我市自主知識產權的貴陽市生態城市地理信息綜合分析系統,為我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提供直觀可靠的圖像數據分析決策系統。
該系統以Google Earth為基礎,目的就是實現我市各類生態信息在GIS上的體現,我市的生態信息包括我市境內森林、綠地、河流、湖泊等自然資源的分布信息;各工業企業的分布情況以及其排污數據;各居民小區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等一系列可以反映我市生態環境的圖像與數據,這些大量的信息需要在GIS系統上體現才能清楚地認識。我們的系統可以Virtual NET實現上述類似MIS部分的功能和GIS部分我市各地區的地理信息,這樣一來,可使我市的各種大量數據載入,使政府的規劃和決策更加准確、更加可靠,更有說服力。
2、網路信息流量識別與監控管理技術研究。
網路空間生態環境的保護重在防患於未然。因此,加強網路空間的技術管理手段,以技術防治信息污染,通過採用給網路設置過濾器、裝上防毒卡等技術過濾手段,對海量信息加以甄別,以清除信息垃圾、識別信息病毒,阻止有害信息的直接威脅,達到凈化網路環境的目的,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目前互聯網路信息內容過濾選擇的技術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網路層上,採用路由器過濾法,通過在互聯網路的國際出入口上設置路由過濾功能,將境外有害信息源的IP地址在路由器上設為「拒絕通過」得以實現;二是應用層面上,採用在伺服器上安裝專門的軟體作為過濾網關,依靠網關進行篩選和過濾,將有害信息摒除在外,而讓無害信息順利通過網關到達用戶終端。
我們主要針對VOIP網路的特點,深入研究分布式大規模網路環境下IP網路業務服務質量(Qos)的管理和監測技術,探索建立下一代網路的業務感知模型和Qos監測管理體系結構,將網路的業務級別定義與網路QoS的監測數據進行對比驗證,利用基於策略的網路管理技術、移動代理技術和主動網技術,構建VOIP網路QoS的配置、實施、獲取、分析、關聯和反饋機制,從而實現基於業務感知的VOIP網路QoS的分布式主動監測和管理。通過研究開發,我們可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下一代通信網路監控、管理與優化技術,可藉此機會培育出面向下一代網路的監測、管理系列高技術產品群,確保我市網路通暢、安全、健康,創造我市文明的網路生態環境,同時可以提升我市信息產業的技術水平,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3、網路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建設研究。
網路生態環境危機是世界性難題,尤其是我國剛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出現一些問題是必然的。但應認識到,網路行為雖然是在「虛擬環境」進行,但這卻是社會行為,不良行為、不法行為危害的是整個人類社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網路環境也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一樣,要有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去約束和治理。國家相關部門快針對當前網路環境危機中存在的問題,應盡制定有關法規,加大監管力度,保護網路環境的純潔。
4、信息產業與文化產業和諧發展中的轉變機制問題,增強貴陽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軟硬實力,營造和諧貴陽的良好網路氛圍。
在推進社會信息化的進程中,要把握網路傳播的特點和規律,大膽創新,在推進互聯網物理層面建設的同時,注重從網路文化消費引導、網路文化趣味培養、網路文化價值弘揚等方面,加強引導、管理和服務,實現網路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的統籌協調發展。增強網路文化的社會服務功能,改進網路文化的建設和管理。加強網路文化管理,是完善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網路文化的教育、服務和引導功能,為完善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網路文化支撐,這是一個亟待深入研究的嶄新課題,是建設和諧貴陽的必然趨向。
首先,網路文化要增強社會服務功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建設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網路文化在社會服務領域中大有可為。比如,建設誠信度高、安全性強的電子商務網站,服務經濟交往;建設收集民意、政民互動的網路論壇,暢通民眾訴求渠道;建設社會服務類組織和商業信息的資源站點,實現網上搜索,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等等。總之,要增強網路文化的社會服務功能,為完善社會管理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其次,網路文化的管理必須走法治化道路。應本著依法、科學、有效的原則,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教育、行業自律等手段,形成依法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規范有序的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政府網站要發揮表率作用,規范運轉,提供優質的網路服務。我們要從國情出發,借鑒國外互聯網管理的先進經驗和有效做法,使網路管理文化的發展更上層樓。
近五年承擔課題:
主持人 來源 項目名稱 時間
張牧 省科技廳 VOIP網路業務流量識別與安全主動監控系統 2008
張牧 省信息產業廳 NGN業務綜控儀應用與推廣 2008
張牧 省教育廳 特定信息流的實時識別和過濾系統原型機的研究和實現 2007
張牧 貴陽市人才辦 下一代通信網路流量識別、分析與控制系統原型機研究和實現 2007
張牧 貴陽市科技局 貴陽市網路生態安全監控關鍵技術研究 2008
張牧 貴陽學院 下一代通信網路中自適應多播擁塞控制方案關鍵技術研究 2007
賀忠 貴陽市社科聯 唐代宮廷詩歌與唐代社會生活史研究 2007
賀忠 省教育廳 《王陽明的文學形象——以〈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為中心》 2008
賀忠 貴陽學院 《沈從文鄉土小說與湘西方言研究》 2008
張桂玲 省科技廳 靶向拓撲異構酶I抗癌雙核配合物的設計、合成及構效關系研究 2008
張桂玲 貴陽學院 高度不對稱配合物的合成、結構、性質及其在手性分離中的應用 2008
梁昱 省教育廳 生物質制氣-柴油雙燃料發動機燃燒及排放三維模擬研究 2008
梁昱 江蘇省動力機械清潔能源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柴油機燃用小油桐油料燃燒排放及應用研究 2008
梁昱 省科技廳 柴油機燃用小油桐壓榨油的性能研究 2008
梁昱 貴陽學院 雙燃料發動機燃燒過程三維模擬研究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