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社區工作宣傳新媒體

社區工作宣傳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1-03-16 06:38:10

1、新媒體運營做粉絲圈微信社區有什麼作用?

1、我的建議是在公眾號運營初期,就給公眾號搭配一個粉絲圈微社區。微社區能解決用戶運營,沉澱內容。創新難、增粉難、流失快、變現難。公眾號自媒體人都急切的需要一個方式,解決這些痛點。越來越多公眾號自媒體發現:做微社區是公眾號運營的必備工作,因為社區能聚集粉絲,承載粉絲交流,沉澱內容。
一個基於公眾號的興趣微社區,有可能成為粉絲的樂園,聚集相同興趣的人,實時互動、分享內容,利用社區小程序里的功能,發起在公眾號和微信群里都無法實現的活動,彌補公眾號無法互動、用戶粘性不高的缺陷,實現更加有效的用戶運營。
相比於微信群,微社區可以將UGC沉澱下來。在社區里,有一批願意分享的核心用戶來貢獻高質量的內容,而這些沉澱下來的互動,也會源源不斷地吸引新粉絲關注,這就是搭建粉絲圈微信社區的魅力所在。

2、社區運營和新媒體運營有什麼區別?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已經離不開手機和網路,自然而然,新媒體營銷方式就得到了大力發展,傳統媒體的營銷方式受到了很大沖擊,那究竟什麼是傳統營銷?什麼是新媒體營銷呢?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傳統媒體營銷泛指電視媒體、平面媒體、電台廣播等廣告傳播方式等,傳統營銷模式是絕大部分企業選擇的營銷模式,也是最普遍的一種營銷模式。
新媒體營銷指微信、微博、論壇、搜索引擎等傳播方式。其中新媒體營銷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應運而生的,新媒體營銷是指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營銷的模式。新媒體營銷改變了人們的營銷思維,是在以自媒體平台、微博平台、問答平台、視頻平台等傳播渠道基礎上建立的營銷模式。
新媒體營銷的渠道,或稱新媒體營銷的平台,主要包括但不限於:門戶、搜索引擎、微博、微信、SNS、博客、播客、BBS、RSS、WIKI、手機、移動設備、APP等。新媒體營銷並不是單一地通過上面的渠道中的一種進行營銷,而是需要多種渠道整合營銷,甚至在營銷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可以與傳統媒介營銷相結合,形成立體式營銷。
傳統營銷和新媒體營銷的區別,可以簡單地用以下五組詞語概括:
傳統營銷:單向輸出、漏斗式獲取、多層級銷售、長反饋周期、低用戶維系
新媒體:雙向互動、擴散式獲取、直接銷售、短反饋周期、高用戶維系
新媒體營銷的出現,也正是把這單一的銷售模式打破,出現了生產者或者銷售企業直接對接消費者,從而減少商品的流通環節,進一步壓縮商品價格。從而從價格上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進一步增加消費者對新媒體的信任。
新媒體的形式隨著生活科技以及人們對於信息的需求,瞬息萬變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時下非常風靡的移動電視流媒體,數字電影,數字電視,多點觸摸媒體技術,重力感應技術,數字雜志等諸多形式。

3、什麼是新媒體?新媒體如何運營?

一、新媒體是數字化的媒體形式。

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二、新媒體運營方式

通過現代化移動互聯網手段,通過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工具進行產品宣傳、推廣、產品營銷的一系列運營手段。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3)社區工作宣傳新媒體擴展資料

新媒體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吸收大量讀者,跟它草根的特性遠遠分不開,使「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成為現實。

正是因為這種特性,讓新媒體漸漸地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甚至是生活方式。這種新的方式開啟了社會新的領域,激發了一直「保持沉默」的草根群體,喚醒了他們都能親自參與社會進程的訴求慾望和權利慾望。這也是新媒體能夠迅速崛起,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

4、如何創新社工宣傳形式,提供社工的社會知名度

第一,積極開展進社區宣傳活動。社工主要開始社會工作,與居民面對面交流是最好的方式。

第二,積極利用新媒體和自媒體宣傳。比方式南寧樂益行經常使用新浪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發布社工機構最近開展的活動和知識分享,引起了不少熱心居民的關注。

第三,開展社會流行的活動方式來宣傳,例如去年不少社工機構開展冰桶挑戰賽、閃跑、環城騎行等新穎的活動形式,吸引了廣大市民的關注。


5、新媒體營銷的渠道包括哪些?

一、微信平台

微信活躍用戶6.5億,巨大的用戶群體,就像一座巨大的富礦,引來眾多淘金者。具體而言,在微信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信公眾平台、微信個人號、微信群、微信廣告資源。

二、新浪微博平台

近兩年,有觀點認為微博活躍度下降了,「周邊的好多人都玩微信,都不怎麼玩微博了」,這不過是假象。一方面,微博和微信本就不同,微博是社交媒體,微信是社交IM,所以,王寶強事件之後,「旅遊觀光線」出現在微博上,而非出現在微信之上。另一方面,持微博活躍度下降觀點的人,忽略了中國互聯網的分層和滲透速度。根據微博財報,自上市以來,微博活躍用戶連續九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長。微博和微信各有其優劣勢。

具體而言,在微博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博企業自媒體和微博廣告資源。

三、問答平台(知乎、分答、百度問答、360問答)

常用於新媒體推廣的問答平台有知乎、分答、百度問答和360問答。百度問答、360問答被運用於網路推廣已久,知乎和分答出現時間雖晚,但營銷勢能十足。問答平台的功能定位如下:

四、百科平台(網路、360百科、互動百科)

常用於新媒體推廣的百科平台有網路、360百科、互動百科。百科平台是新媒體中的」舊媒體「,但它的江湖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五、、直播平台(映客、花椒、一直播)

網路直播最大的特點即是,直觀性和即時互動性,代入感強。當網路直播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網路直播便在信息披露,用戶溝通,宣傳獲客等方面大展身手。

六、視頻平台(秒拍、美拍、優酷)

2016年,視頻內容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增長,但到目前為止,視頻內容的增長還未到達頂峰。根據有關數據預測,到2017年,將有69%的互聯網流量都來源於視頻消費。而如今,許多的品牌主也開始其視頻內容的戰略布局,這主要包括了:品牌介紹、品牌宣傳、產品促銷、增加用戶觸達、促進用戶參與度、業務推廣。

(5)社區工作宣傳新媒體擴展資料:

新媒體營銷

新媒體營銷是指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營銷的方式。在web2.0帶來巨大革新的年時代,營銷方式也帶來變革,溝通性(communicate)、差異性(variation)、創造性(creativity)、關聯性(relation),體驗性(experience)、互聯網已經進入新媒體傳播時代。 並且出現了網路雜志、博客、微博、微信、TAG、SNS、RSS、WIKI等這些新媒體。

參考鏈接:新媒體營銷-網路



6、如何利用新媒體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價值追求,體現著中華民族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整個民族的智慧結晶和共同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於傳承民族文化、鞏固民族情感、加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內容,是努力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
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當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面臨著眾多機遇和挑戰。無論是非遺的鑒定還是保護,新媒體起到了積極的宣傳推動作用。將新媒體傳播時效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充分運用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二、新媒體環境下非遺資源保護的新途徑
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儲存和傳播具有數字化、及時化、互動化的特徵,快速有效地影響著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同樣,將新媒體運用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和探索:
(一)建立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數字化平台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聲、像和手工技藝為主要表現手段,是活態流變的文化,這就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儲存和保護要更多地依靠圖片、音頻和視頻等手段。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組織人力物力,研究和開發包括視頻收集處理、文檔加工、數字化圖書館等技術手段,根據不同性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開展科學詳細地的數字化整理和歸檔工作。這里的整理不只是簡單的信息復制,還包括信息的再加工和再創造,並盡最大限度地保持信息的原始性和准確性。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數字化平台的建設,讓遺產找到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構建由多種形式和載體組成的「活的記憶」。
數字化平台除了具備基本的信息查閱功能和圖像視頻展示功能外,還要具有和公眾之間良好的互動功能。非遺數字化平台的建設一方面是為了實現數字化保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平台的多媒體功能,讓非遺資源得到更好地傳播和傳承。因此數字平台的建設不僅要考慮到相關學者、專家和非遺保護工作人員的研究需要,還要兼顧普通公眾的接受程度,做到專業化和大眾化兼顧。平台不僅可以免費查閱、下載非遺資源,還鼓勵公眾提供上傳散落在民間沒有得到統一保護的非遺資源,由政府機構進行適當的獎勵。通過建立這樣一個數據詳實、互動方便的數字化平台,實現了非遺資源和公眾、管理者和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為非遺資源的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利用多種媒介,開展非遺資源保護的宣傳和推廣活動
政府機構可以通過在非遺傳承地建立展覽館、展示基地以及非遺資源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擴大非遺資源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尤其是抓住節假日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展示活動。
在此基礎上,利用各種新媒體對活動進行報道,讓非遺資源第一時間近距離地走進公眾。可以通過數字化平台、微信公眾號、微博、博客以及QQ空間等媒介開展一些視頻展演、有獎競猜、「我與非遺的故事」為主題的徵文等線上活動,激發公眾參與活動的熱情。如果只是單方面由政府機構發布關於非遺的相關信息,公眾只是被動地接受者,僅僅是知道了一條新聞而已,公眾如果通過以上提到的各種新媒介與政府機構互動,在獲取信息的基礎上還能提供新發現的「非遺」資源。這種互動既讓政府機構及時掌握遺漏的非遺資源,也能讓公眾第一時間了解非遺保護的最新動態,做到了資源的優勢互補。需要注意的是,在發布信息或者開展線上活動的時候,要圖文並茂地設計好相關模塊,只有文字或者單純的圖片堆積,不會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三)利用非遺資源,開發非遺文化旅遊產品
加大投資力度,鼓勵非遺創意衍生產品的策劃和開發,進一步激發非遺資源的生命力。內在的文化價值和外在的形象品質是非遺創意產品的兩個核心要素。以傳統手工技藝為切入點,通過文化藝術地包裝,將其衍生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集中展示出非遺文化元素,與旅遊文化相結合投入市場。同時,在非遺創意產品投放市場前要樹立品牌保護意識,特別是知識產權的保護。產品成形後,就要有針對性地開拓非遺創意產品的市場銷售渠道。重點培育一批市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並爭取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此外,非遺創意體驗是非常有效地開發市場的途徑,通過各種新媒介的宣傳推廣,開發「非遺旅遊專線」,讓遊客體驗傳統影子戲、剪紙、雕刻等非遺項目,親身體會非遺資源的魅力所在。
充分地結合新媒體開展以上工作,可以使非遺資源的保護形成一個生態的循環系統工程。不僅為非遺資源的保護開辟了新的路徑,還為旅遊市場的開發進一步提升了空間。
三、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具有遠大的前景,政府機構大有可為。作為非遺保護工作者,應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新媒體技能,使更多公眾走近、了解並自發地加入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將我國的傳統文化記憶繼續傳承下去。

7、新媒體推廣都有哪些渠道

微博、博客、自媒體、抖音快手西瓜視頻微視、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等

8、運用新媒體開展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有哪些主要措施

1、搞好頂層設計,夯實運用網路等新媒體聯系服務群眾的基礎工程。
著力抓好「三個到位」:一是認識到位。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要深刻認識網路等新媒體在聯系服務群眾中的重要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善待新媒體、善用新媒體、善管新媒體,切實把運用網路等新媒體聯系服務群眾納入群眾工作總體布局,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之中,在全省上下形成運用網路等新媒體聯系服務群眾的濃厚氛圍。二是規劃到位。在加強與國家和省外媒體深度合作的同時,依託中國江蘇網、新華網等知名網站,整合各類資源,實現更大范圍、更廣領域的資源交流和共享。各市縣要加強對網站建設的整體規劃,依託本地區知名網站,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吸收,逐步形成覆蓋全省、滲透城鄉、延伸民眾的網式新媒體結構。三是布局到位。統籌處理好網路等新媒體發展規模與質量、健全體系與優化配置、重點發展與均衡發展的關系,努力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新媒體傳播網路。改造提升現有網路平台功能,加強微博客建設,強化手機報和即時通訊的運用,構建新媒體互聯互動體系,廣泛建立小型化、分散化、社區化的新媒體陣地。

2. 把握特點規律,挖掘運用網路等新媒體聯系服務群眾的內生功能。
大力實施「四個工程」:一是推進網路問政工程。積極推進網上政務公開,擴大群眾參與,實現政府信息公開常態化。加強網路接訪工作,拓寬網上信訪渠道。創新網路監督模式,推動依法行政。二是推進網上便民服務工程。健全市、縣、鄉、村(社區)四級上下聯動的便民服務網路,發展電子政務,開通商務信息查詢專線,建立縣信息服務中心、鄉鎮信息服務網站,與縣級行政主管部門聯網,實行網上審批、網上結報,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三是推進網路黨建工程。把網路黨建納入實施黨建工作創新工程的重要內容,作為提高黨建工作效能和水平的重要手段。積極構建網路黨建的信息、學習、培訓、交流等虛擬平台,總結推廣建立「網上黨支部」、「網上黨小組」的成功做法,積極推進網上黨務公開,不斷拓展群眾的民主監督空間。四是推進媒體輿論引導工程。把握輿論熱點形成演變規律,實施積極有效的輿論引導。對輿論熱點和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公布事實真相,以權威信息引導輿論;充分發揮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公眾人物等「意見領袖」的作用,增強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推廣網路發言人制度,加強政府與公眾的溝通互動,消除隔閡、凝聚共識。
 
 3. 注重規范管理,優化運用網路等新媒體聯系服務群眾的生態環境。
要強化網路法律規范。加快相關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為新媒體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用好現有的法規,通過適當的修改,將其適用范圍延伸到虛擬社會。推進網路衍生領域的相關立法進程,完善法律體系,推動其更好地為聯系服務群眾所用。要強化網路道德規范。加強網路倫理教育,推進網路實名制,建立完善監控舉報體系。深入開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等活動,引導網民遵守網路規則。鼓勵和引導新媒體行業自律組織的發展,賦予其制定和倡導行業規范、吸引公眾參與、開展各種自律活動等職能,當好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要強化網路監管規范。建立完善網路輿情的搜集、研判和反應機制,對重點網站、熱點問題等進行全天候監測,准確把握輿情動態,為引導輿論和正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堅決遏制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傳播和蔓延。加快網路技術的研發,加強技術監管平台建設,增強技術防護能力,不斷凈化網路輿論環境。
4. 強化培訓考核,提升運用網路等新媒體聯系服務群眾的能力素質。堅持做到「三個納入」:一要把新媒體知識納入黨政幹部必修課程;把新媒體素養納入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重要內容;把新媒體運用能力納入幹部考核重要范疇。多策並舉,提高黨員幹部的網路執政能力。
5. 建立長效機制,增強運用網路等新媒體聯系服務的綜合效能。
建立健全「四個機制」:一是溝通協調機制。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宣傳部門牽頭協調,通信管理部門負責行業發展,公安部門打擊網路犯罪,統戰部門和群團組織積極參與的工作體系。嚴格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要求,建立權威、協調、高效、完整的管理責任鏈。二是網民訴求督辦機制。正確處理好「手指尖」與「腳指尖」的關系,把網上交心網下服務、網上問題網下解決,作為領導幹部執政的新方式,對網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和需求,層層跟蹤督辦,回訪落實情況,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三是投入保障機制。積極為重點網站建設提供政策保證和財力支撐,努力建設一批政府管得住、網民信得過,具有較強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主流媒體網站。加強對新媒體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運用網路等新媒體聯系服務群眾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四是責任追究機制。研究制定運用網路等新媒體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在重大輿情中因工作失職、決策失誤等問題釀成群體性事件,或者判斷失誤、處置失當造成矛盾激化、事態擴大的,或者遲報瞞報壓報信息貽誤最佳處置時機,造成工作被動的,嚴肅追究責任。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與社區工作宣傳新媒體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