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民在新媒體建設中的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當今時代,網路輿論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媒體相比較,網路輿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和社會心理。由於網路傳播具有開放性強、交互性好、傳播速度快、影響面廣等一系列優勢,其輿論形成具有自發性、快捷性、多元性、長留性等特徵。也因為網路的開放性、網民身份的隱匿性以及受部分網民社會經驗、自身素養等因素的影響,網路輿論往往又呈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甚至會以偏激和非理性的謾罵與攻擊來表達觀點。因此,正確分析和引導網上輿論,顯得十分重要。
網上輿論引導重要而緊迫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准確匯集民情民意的需要。准確匯集和分析民情民意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民意反映的集約性、普遍性、可視性在網路輿論得到最為顯明的反應。與傳統媒體輿論相比,網路輿論在真實、直接、及時反映民意方面更具有代表性。各大網站的留言板、BBS論壇,成為表達民意、體現觀點、形成網路輿論的重要場所。網民的留言被放大成一種觀點後,經過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交互影響,就會形成輿論。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網民素質參差不齊,難免會出現起鬨、攻擊等宣洩型、情緒型輿論。如果不能對這些偏激的輿論加以正確引導,勢必造成「網民的聲音一大片,群眾的聲音聽不見」的混亂嘈雜局面,嚴重擾亂黨和政府掌握民情、了解民意的視線。因此,要使互聯網真正成為引導和洞察社會輿論的重要窗口,就必須加強對網路輿論的引導。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人民行使監督權力的需要。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從來沒有像網路輿論這樣明顯。網路輿論在形成以後會產生巨大的作用力施加於決策者。特別是在一些重大事件、與民休戚相關的決策上,網民關注的越多,越容易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壓力。與此同時,由於廣大網民的關注,也使得解決問題的各項流程更加透明化。但由於網路上傳播者身分的匿名性及隱藏性的特點,會導致一些不良言論出現,混淆視聽,削弱正確輿論的導向。因此,我們有必要維護網路輿論的正確聲音,使之發揮正確引導民眾的積極作用。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提高互聯網服務經濟社會水平的需要。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是新聞媒體的作用集中表現。互聯網作為新興媒體自然也不例外。互聯網發展十幾年以來,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網路這種新媒體的產生,一些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網站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過多的關注社會的陰暗面,導致負面報道層出不窮,正面報道形不成聲勢,嚴重脫離中心工作,給社會的發展和穩定帶來不利影響。為此,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倡導科學精神、弘揚社會正氣的作用,就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網路輿論導向,堅持顧全大局、服務中心、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的方針,積極為經濟社會的發展營造氛圍、凝聚人心、匯集人氣。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的需要。網路媒體作為一種更加有效的媒介,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互聯網上各種文化類型、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准則道德規范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國內外一些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還利用網路散布謠言、傳播反動言論,甚至僱傭網路寫手對一些「熱點」進行炒作,欺騙網民,誤導輿論。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增強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在互聯網上旗幟鮮明地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使網路輿論成為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的主陣地。
要把握好網路輿論的特徵和形成機制
當前,社會輿論環境復雜多變,重大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頻頻,加劇了人們思想情緒的變化。鎮定與恐慌、理性與沖動、事實與謠言、積極態度與消極言論同時出現,各種思想認識相互交織,無論是以及時豐富的新聞信息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還是以准確有效的輿論引導社會公眾,都需要我們第一時間掌握社會輿論的趨勢和特點。
來自互聯網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大。網路輿論關注的公共事務素材,一方面是來自傳統媒體如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的報道,另一方面來自網路原創,尤其是BBS上網友自行發布的新聞和傳言。如果傳統媒體的報道被門戶網站轉載,或網上傳言得到傳統媒體的證實,或網上觀點得到傳統媒體的聲援,那麼這種網上網下的交互作用,會促使輿情洶涌,形成強大的輿論聲浪,對當事人特別是負有社會管理責任的公權力形成壓力。
互聯網成為反映社會心理和表達公眾訴求的重要渠道。從今年網上輿情來看,社會敏感問題成為網路輿論焦點,經濟民生類、政府管理、立法司法備受網路關注。環境問題、腐敗問題、司法不公等事件極易激發網民的非理性情緒,甚至一些偶然的事件也會引發不良情緒,應該加以警惕。
警惕「網路暴力」現象。據統計,我國網民中,30歲及以下的超過了70%。這個年齡段的大部分人都心懷正義、充滿激情、好奇心強,強烈期待融入社會,熱切希望表達自我,並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性。但是這一年齡段的人涉世未深,很難擺脫沖動與激情,容易在群體的興奮中忘記理性地制約自己,習慣於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懲罰他們認定的「壞人」。他們很難對自己在「善良動機」下所導致的行為後果作出全面客觀的估計。在網上討論某一事件時,會出現極端、辱罵、非理性的聲音,在有的引起網民反感的事件中,一些網民自以為懷著正義之心,對當事人實施「網路暴力」,包括公布當事人隱私、電話騷擾、現場騷擾等需警惕。
重視「意見領袖」的作用。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對於熱點社會事務、公共話題,非專業人士積極發言,與大眾分享他們的智慧、學識和價值觀。這些民間身分的觀察家對公眾的影響力較大。特別是網上一些較權威的論壇和知名個人博客,以及一些資深網友,扮演了傳播學上的「意見領袖」角色。在一些復雜的現實問題的辯論中,他們的觀點往往能影響網友的價值判斷。有時「意見領袖」的意見並不完全客觀正確,卻能引導整個網路輿論的走向,導致了網路輿論的偏向性。因此,需要找到恰當的方式,與「意見領袖」進行溝通,讓互聯網中的「意見領袖」與我們合作,成為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和紐帶。
積極探索引導網上輿論的機制和措施
把傳統媒體網站、政府新聞網站等主流媒體網站作為發展的戰略重點,形成網路輿論引導的合力。由於我們的主要新聞媒體在社會和公眾中有較高的媒介公信力,當人們在網上要獲得新聞信息時,總是把傳統媒體網站、有影響力的新聞網站和重要的門戶網站作為主要甚至是首要的選擇。因此,主流媒體既是維護公民知情權的重要社會力量,發揮著信息傳播主渠道的作用,同時也是有效引導社會輿論的排頭兵。因此,要建設一批政府管得住、網民信得過的主流媒體網站,以較大規模和影響力在網路輿論中做好引導。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為他們提供新聞發布上的優先權,促進有影響的網站與傳統媒體的合作,以增強信息互通,形成輿論聯動,確保網路輿論引導的合力。
提高行政決策的透明度,確保各類信息及時公開,從源頭上堵住網路流言和虛假信息的泛濫。提高政府部門行政決策的透明度,確保各類信息及時、客觀、全面的發布,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滿足公眾知情權,貫徹「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以往的新聞傳播實踐告訴我們,當重大的突發性事件發生後,如果政府能通過媒體(特別是網路媒體)及時發布信息,就能安撫公眾情緒、保持社會穩定。對於那些影響面大且具有持續性的事件,要注意形成信息傳遞的波次效應,在及時滿足網民知情慾的同時,逐漸降低人們的關注度。反之,由於網路傳播本身的放大作用,信息的混亂、錯誤、拖延,會使謠言大行其道。在網路傳播的時代,在播客、博客、個人新聞盛行的時代,在傳統大眾媒體不是信息惟一來源的時代,更要避免因對正常信息的過度控制而導致信息短缺,而使那些虛假信息通過網路得以廣泛傳播。只有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增強信息的透明度,才能確保包括網路輿論在內的社會輿論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加快網路「意見領袖」群體的培養,藉助專業網路評論員的力量,幫助網民從輿論客體的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藉助專家、學者、社會名流以及網路當中部分民間觀察家的力量,培養網上的「意見領袖」,不僅可以起到媒介信息中介和過濾環節的作用,還可以為網民提供科學理性的觀點和建議,也可以成為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和紐帶,以強化主流言論,孤立非主流言論,對網路輿論的最後形成起著主導性作用。
建立分工協作、專兼職結合的網路評論員隊伍,理順體制機制,增加投入,擴大網上影響。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網路評論員隊伍是做好網上輿論引導工作的關鍵,要著手建立起專職、兼職和覆蓋全省各地、各部門的不同層次的網路評論員隊伍。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培育起一支高素質的網路寫手,由專兼職網評員平時負責與其聯系和交流,以應對必要時輿論引導的特殊需要。要理順工作機制,把新聞發言人與網路評論員兩只隊伍結合起來,擴大發展網路評論員隊伍的外延。
2、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對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
人類的信息傳播經過了四個時代,語言,文字,無線電,互聯網!
這四個大時代也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和歷史的發展!
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是一個復雜,艱辛而又漫長的過程!
任何新媒體的出現都要經歷過度時期和更替時代!
特別是互聯媒體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時代的爆發,信息的高速智能化和全球化,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逾越的!
當然以無線電為基礎的電視媒體也經不起考驗!
當初電視機的發明,全球科學家曾經預言,電視機的出現是劃時代的,任何科技也代替不了!
可是電視機大行其道的時候,互聯媒體的誕生給了科學家當頭一棒,因為電視媒體的內容是固化的,是單向傳輸的,人們對它的信息是被動的,而不像互聯媒體,是互動的!
所以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多媒體的出現,終究會代替電視的,也就是代替電視機的,只是結果不同罷了!
因為電視媒體的製作成本和傳輸性質已經決定了他的發展!
欣慰的是我們電視媒體的工作者已經看到了這一點!通過功能化和概念化的流媒體電視和多媒體電視的發展,已經給電視行業注入了活力!
今後的電視一定是在互動媒體和個人媒體之間的競爭和發展,
有著一日,電腦的多媒體也會被個人媒體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潮流,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
光腦的鋒芒初現,已經點亮了新科技的火炬,不久的將來,個人媒體的全球化勢在必行,地球村也會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未經本人許可,不得轉載,請自重)
3、如何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把握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建設
當今時代,網路輿論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媒體相比較,網路輿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和社會心理。由於網路傳播具有開放性強、交互性好、傳播速度快、影響面廣等一系列優勢,其輿論形成具有自發性、快捷性、多元性、長留性等特徵。也因為網路的開放性、網民身份的隱匿性以及受部分網民社會經驗、自身素養等因素的影響,網路輿論往往又呈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甚至會以偏激和非理性的謾罵與攻擊來表達觀點。因此,正確分析和引導網上輿論,顯得十分重要。
網上輿論引導重要而緊迫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准確匯集民情民意的需要。准確匯集和分析民情民意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民意反映的集約性、普遍性、可視性在網路輿論得到最為顯明的反應。與傳統媒體輿論相比,網路輿論在真實、直接、及時反映民意方面更具有代表性。各大網站的留言板、BBS論壇,成為表達民意、體現觀點、形成網路輿論的重要場所。網民的留言被放大成一種觀點後,經過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交互影響,就會形成輿論。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網民素質參差不齊,難免會出現起鬨、攻擊等宣洩型、情緒型輿論。如果不能對這些偏激的輿論加以正確引導,勢必造成「網民的聲音一大片,群眾的聲音聽不見」的混亂嘈雜局面,嚴重擾亂黨和政府掌握民情、了解民意的視線。因此,要使互聯網真正成為引導和洞察社會輿論的重要窗口,就必須加強對網路輿論的引導。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人民行使監督權力的需要。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從來沒有像網路輿論這樣明顯。網路輿論在形成以後會產生巨大的作用力施加於決策者。特別是在一些重大事件、與民休戚相關的決策上,網民關注的越多,越容易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壓力。與此同時,由於廣大網民的關注,也使得解決問題的各項流程更加透明化。但由於網路上傳播者身分的匿名性及隱藏性的特點,會導致一些不良言論出現,混淆視聽,削弱正確輿論的導向。因此,我們有必要維護網路輿論的正確聲音,使之發揮正確引導民眾的積極作用。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提高互聯網服務經濟社會水平的需要。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是新聞媒體的作用集中表現。互聯網作為新興媒體自然也不例外。互聯網發展十幾年以來,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網路這種新媒體的產生,一些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網站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過多的關注社會的陰暗面,導致負面報道層出不窮,正面報道形不成聲勢,嚴重脫離中心工作,給社會的發展和穩定帶來不利影響。為此,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倡導科學精神、弘揚社會正氣的作用,就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網路輿論導向,堅持顧全大局、服務中心、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的方針,積極為經濟社會的發展營造氛圍、凝聚人心、匯集人氣。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的需要。網路媒體作為一種更加有效的媒介,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互聯網上各種文化類型、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准則道德規范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國內外一些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還利用網路散布謠言、傳播反動言論,甚至僱傭網路寫手對一些「熱點」進行炒作,欺騙網民,誤導輿論。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增強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在互聯網上旗幟鮮明地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使網路輿論成為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的主陣地。
要把握好網路輿論的特徵和形成機制
當前,社會輿論環境復雜多變,重大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頻頻,加劇了人們思想情緒的變化。鎮定與恐慌、理性與沖動、事實與謠言、積極態度與消極言論同時出現,各種思想認識相互交織,無論是以及時豐富的新聞信息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還是以准確有效的輿論引導社會公眾,都需要我們第一時間掌握社會輿論的趨勢和特點。
來自互聯網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大。網路輿論關注的公共事務素材,一方面是來自傳統媒體如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的報道,另一方面來自網路原創,尤其是BBS上網友自行發布的新聞和傳言。如果傳統媒體的報道被門戶網站轉載,或網上傳言得到傳統媒體的證實,或網上觀點得到傳統媒體的聲援,那麼這種網上網下的交互作用,會促使輿情洶涌,形成強大的輿論聲浪,對當事人特別是負有社會管理責任的公權力形成壓力。
互聯網成為反映社會心理和表達公眾訴求的重要渠道。從今年網上輿情來看,社會敏感問題成為網路輿論焦點,經濟民生類、政府管理、立法司法備受網路關注。環境問題、腐敗問題、司法不公等事件極易激發網民的非理性情緒,甚至一些偶然的事件也會引發不良情緒,應該加以警惕。
警惕「網路暴力」現象。據統計,我國網民中,30歲及以下的超過了70%。這個年齡段的大部分人都心懷正義、充滿激情、好奇心強,強烈期待融入社會,熱切希望表達自我,並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性。但是這一年齡段的人涉世未深,很難擺脫沖動與激情,容易在群體的興奮中忘記理性地制約自己,習慣於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懲罰他們認定的「壞人」。他們很難對自己在「善良動機」下所導致的行為後果作出全面客觀的估計。在網上討論某一事件時,會出現極端、辱罵、非理性的聲音,在有的引起網民反感的事件中,一些網民自以為懷著正義之心,對當事人實施「網路暴力」,包括公布當事人隱私、電話騷擾、現場騷擾等需警惕。
重視「意見領袖」的作用。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對於熱點社會事務、公共話題,非專業人士積極發言,與大眾分享他們的智慧、學識和價值觀。這些民間身分的觀察家對公眾的影響力較大。特別是網上一些較權威的論壇和知名個人博客,以及一些資深網友,扮演了傳播學上的「意見領袖」角色。在一些復雜的現實問題的辯論中,他們的觀點往往能影響網友的價值判斷。有時「意見領袖」的意見並不完全客觀正確,卻能引導整個網路輿論的走向,導致了網路輿論的偏向性。因此,需要找到恰當的方式,與「意見領袖」進行溝通,讓互聯網中的「意見領袖」與我們合作,成為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和紐帶。
積極探索引導網上輿論的機制和措施
把傳統媒體網站、政府新聞網站等主流媒體網站作為發展的戰略重點,形成網路輿論引導的合力。由於我們的主要新聞媒體在社會和公眾中有較高的媒介公信力,當人們在網上要獲得新聞信息時,總是把傳統媒體網站、有影響力的新聞網站和重要的門戶網站作為主要甚至是首要的選擇。因此,主流媒體既是維護公民知情權的重要社會力量,發揮著信息傳播主渠道的作用,同時也是有效引導社會輿論的排頭兵。因此,要建設一批政府管得住、網民信得過的主流媒體網站,以較大規模和影響力在網路輿論中做好引導。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為他們提供新聞發布上的優先權,促進有影響的網站與傳統媒體的合作,以增強信息互通,形成輿論聯動,確保網路輿論引導的合力。
提高行政決策的透明度,確保各類信息及時公開,從源頭上堵住網路流言和虛假信息的泛濫。提高政府部門行政決策的透明度,確保各類信息及時、客觀、全面的發布,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滿足公眾知情權,貫徹「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以往的新聞傳播實踐告訴我們,當重大的突發性事件發生後,如果政府能通過媒體(特別是網路媒體)及時發布信息,就能安撫公眾情緒、保持社會穩定。對於那些影響面大且具有持續性的事件,要注意形成信息傳遞的波次效應,在及時滿足網民知情慾的同時,逐漸降低人們的關注度。反之,由於網路傳播本身的放大作用,信息的混亂、錯誤、拖延,會使謠言大行其道。在網路傳播的時代,在播客、博客、個人新聞盛行的時代,在傳統大眾媒體不是信息惟一來源的時代,更要避免因對正常信息的過度控制而導致信息短缺,而使那些虛假信息通過網路得以廣泛傳播。只有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增強信息的透明度,才能確保包括網路輿論在內的社會輿論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加快網路「意見領袖」群體的培養,藉助專業網路評論員的力量,幫助網民從輿論客體的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藉助專家、學者、社會名流以及網路當中部分民間觀察家的力量,培養網上的「意見領袖」,不僅可以起到媒介信息中介和過濾環節的作用,還可以為網民提供科學理性的觀點和建議,也可以成為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和紐帶,以強化主流言論,孤立非主流言論,對網路輿論的最後形成起著主導性作用。
建立分工協作、專兼職結合的網路評論員隊伍,理順體制機制,增加投入,擴大網上影響。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網路評論員隊伍是做好網上輿論引導工作的關鍵,要著手建立起專職、兼職和覆蓋全省各地、各部門的不同層次的網路評論員隊伍。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培育起一支高素質的網路寫手,由專兼職網評員平時負責與其聯系和交流,以應對必要時輿論引導的特殊需要。要理順工作機制,把新聞發言人與網路評論員兩只隊伍結合起來,擴大發展網路評論員隊伍的外延。
4、互聯網新媒體崛起 傳統媒體如何破冰
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的興起,使得自媒體擁有了更廣闊的舞台,在新浪微博上擁有大量粉絲個人或者機構,都可以通過微博給自己的文章帶流量。另外,iPhone和iPad等智能終端用戶量的增加,使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Zaker、鮮果、網易雲閱讀等RSS聚合工具來瀏覽新聞。智能手機和平板用戶量的爆增,使用戶獲取信息的形式正在發生顛覆性革命,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移動閱讀終端獲取資訊。 每一次信息技術的革命,都會為媒體產業產生帶來顛覆性改變。印刷術的發明,讓報紙、雜志成為讀者獲取資訊的形式,並流傳至今。PC的普及和互聯網的流行,讓大家習慣用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獲取信息,目前還是大家獲取信息的主流方式。智能手機和社交網路的流行,進一步降低了內容製造和內容傳播的門檻,信息接觸的形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門戶推送到搜索提取再到自媒體的跟隨。自媒體的流行也將對原來的報紙雜志、甚至門戶網站等傳統媒體產生沖擊。在新形勢下,傳統媒體的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必須要改變思路,殺出重圍。 前幾天,筆者跟一個某傳統媒體的朋友聊天,他說老總對新媒體的認識存在問題,最近三年在新媒體方面的投資,基本都失誤了。一是投資手機報。手機報是SP時代的產物,曾經火熱一時,但現在已是昨日黃花。投資手機報的事情,最終不了了之。二是投資了微博。藉助某微博平台,想走微博行業垂直化的路線,自己做出一個垂直行業的微博來,結果也是一敗塗地。三是錯過微博的機會。在微博蓬勃發展的時候,作為一個在行業里影響力巨大的媒體,至少要做出一個媒體大號出來。那個媒體卻由於介入太晚,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機會。 對於傳統媒體,在社會化媒體時代如何尋找出路,是一個關系生死存亡的大問題。至少能從以下四個途徑尋求突破: 一是擁抱社會化媒體。擁抱社會化媒體,不是說讓你做一個社會化媒體平台,而是要讓你第一時間、投入最大的精力進駐社會化媒體平台。創業家雜志,正是利用「創業家雜志」在新浪微博上的影響力,獲得了在創投領域的影響力。前段時間,創業家雜志和牛文文總編利用官方微博開展「集團訂閱」活動,幾天的時間,竟然訂出雜志五千套。要知道一些小雜志總印數也就五千套,可見其官方微博的威力。媒體在微博和微信擁有媒體大號,是做社會化媒體運營的第一步,是將來開展市場 二是做內容聚合平台。隨著自媒體的大行其道,用戶對內容的選擇機會越來越多,選擇權牢牢地掌握在用戶手裡。某些行業媒體,長期以來都是以行業或者企業主為中心,這樣的媒體在社會化媒體時代將越來越沒有市場。 傳統媒體在行業縱深報道方面的確有優勢,但內容生產和發行周期太長,已經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這時候,可以利用原來的作者或者圈子優勢,做UGC的內容聚合平台,挖掘更多的專欄作者和寫手,利用眾包模式把內容做起來。果殼、虎嗅等平台大多是採用這樣的方式,已經贏得了很多讀者。 三是做圈子運營。這本來是傳統媒體的傳統套路,一到年底各種峰會、各種頒獎就會接二連三,這本身就是行業圈子裡的自娛自樂,也算是圈子運營的一種形式,是媒體贏利的重要渠道。 在社會化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可以利用原本在行業的影響力,在圈子運營方面做更多的創新。再以創業家為例,它就是利用牛文文和創業家在創投行業的影響力,舉辦創業者和投資人對接的」黑馬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三年,影響力越來越大,獲得商業回報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四是做新媒體創投平台。傳統媒體有人才、有影響力、有資金,自己「閉門造車」不如讓有能力、有技術優勢的人來做。浙報集團投資機構傳媒夢工場近日披露多起天使投資案例,聚焦新媒體和數據挖掘天使投資。傳媒夢工場選擇將社交網路數據挖掘作為大數據投資的試驗田,已經投資了微博數據挖掘初創團隊知微、優微兩家企業,投資額達數百萬人民幣。
5、今年在朋友圈發生哪些重要新聞?求大家幫我收集幾條,隨機給分!
印度女子未經過逼超,生下連體雙胞胎
6、如何理解新媒體下報紙媒體的堅守
新媒體在傳播力、滲透力、廣泛性和用戶體驗上的強烈沖擊,讓紙媒顯得力不從心,紙媒紛紛設立自己的新媒體。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報業賬號大規模出現,一大批APP在移動媒體應用商店上線,二維碼大行其道。但作為媒體核心競爭力的新聞生產者,盲目追逐自媒體而忽略了自身的客觀規律和科學方法。
在沒有做好做強紙媒,穩住自身發展之前進入其他領域是在自絕生路。報業集團首要事情是堅守主業,再談跨所有制、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跨界到房地產等領域,即使經營上很成功但失去輿論影響力也得不償失。我們不必再去無休止的深究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如何融合發展,重要的是傳統媒體應該反思具不具備互聯網思維,是不是利用這種思維以及時代的發展來建設媒體。無論是從制度設計還是從現實運作看,傳統媒體仍將是新媒體的主要內容來源,所以堅守報業獨特的媒體優勢、品牌和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
7、社會新聞和網路新聞到底有什麼區別{大學里的課程和畢業後就業的方向}
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之間存在的激烈競爭催生了網路新聞編輯,特別是形成了網路新聞標題編輯的新特點和風格。在這些新特點中有對傳統新聞標題的異化和顛覆,也有汲取和超越。 超越傳統的個性 網路新聞標題與傳統新聞標題區別很大。大量的新聞信息勢必迫使其只能簡明扼要地列表式地把新聞標題呈現在主頁面或者二級業面上,這樣,網路新聞標題就具備了內容和導讀的雙向功能。[1] 一.形式上,單行化是其總體特徵。 由於頁面的面積空間有限,標題與內容不可能全部羅列到一個版面上,使網路媒體編輯無一例外用的都是單行題。排列方式花樣性也沒有了可展示的平台。有的只是橫排標題,絕對沒有豎排的。 單行題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分主題和副題,或是引題和主題的,只不過在網路上列出的時候把兩個題目橫向並排放置而已。但是除了在內容頁面上直接轉載報紙的新聞,三題齊全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有些網路新聞標題其實就是導讀,他把最最具新聞點和最具吸引力的要素羅列在標題里,經過對語言的處理,引導網民進行縱深的閱讀。這種導讀分為兩種,一種是鑒於網路版面的有限,為了節約空間而惜字如金的,另一種是為了吸引讀者眼球而故設懸念的。 實際上網路標題對傳統標題的最大顛覆就是它的簡潔性和大眾化。網路新聞標題單行化趨勢,融合了人類接受心理等諸多的美學原則與修辭手法,它並不是標題的原始退化而是反璞歸真,還是新一輪業務探討的始點。 二.內容上,煽情化是其主要趨勢。 傳統的報紙標題在市場化的競爭中紛紛在內容上開始了通俗與煽情的改革,但在網路媒體大行其道的今天,這種優勢最終讓給了網路新聞。 煽情標題是以社會新聞和娛樂新聞為基本素材的。網路新聞媒體在搜索諸多軟性新聞的功能上更為不遺餘力,來龍去脈井井有條而無絲毫掛一漏萬。 因為網路新聞為了競爭不僅在做煽情標題上下足了苦功,而且究其本質,網路新聞版面自身特性決定了在短時期內,它必須依附於煽情標題對人們眼球的吸引。 三.要素上,保留性是其獨特原則。 傳統的新聞理論認為,虛題一般不能獨立作為標題,而這一點恰恰在網路新聞標題的實踐操作中遭遇到了挑戰 :無論實體、虛題和虛實題,標題的新聞要素的省略與空缺都似乎成了一種慣例,因此三類標題在單行化、簡潔化等等的前提下,新聞要素的缺失是其必然具備的共性。也就是說網路新聞標題的製作應遵循「維納斯原則」,在單行標題中,網路媒體往往亦遮亦露、猶抱琵琶,一種反傳統的新聞美感頓時產生,同時緊扣關鍵而又極具個性的一兩個新聞要素,斷裂其因果關系,其餘的全部都留給新聞的正文。這種做法目的是讓受眾痴心相伴緊追不舍,這才是網路新聞標題的極致。網路新聞媒體也都在無一例外地努力遵循著這一原則。 網路新聞標題與內容的空間性疏離,使其一改信息資源稀缺單一的時代,傳統媒體故做豪邁方便受眾瀏覽的做法。因為網路新聞媒體是靠受眾的點擊率來吸引廣告的,如果在標題中沒有對新聞要素的保留性,讓受眾一覽無余,「真相大白」,那麼受眾是不會繼續點擊進入內容頁面瀏覽內容的。
8、請問,應聘自媒體工作的話,需要准備哪些工作能力呀?
每行每業都有各自的運作規范,大家之所以看不上新媒體,很大原因在於不了解這個崗位,覺得它門檻低、工作簡單、敲敲字嘛!現在我們講一講一名合格的新媒體編輯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來支持日常的工作:
文案:首先一個自媒體人得是一個合格的文案,因為每天都要寫東西,雖然文筆對自媒體人沒那麼重要,但是最基本的文字功底和寫作能力還是要有的。
設計:不懂PS,不會CDR,不會處理圖片,不會摳圖又不會做圖片渲染,那你做什麼新媒體?新媒體不僅要具備圖片處理能力,還要有設計審美能力,如果都沒有,那真做不了。
策劃:新媒體每一次精心推文都可謂是一場活動策劃,推給誰看?推什麼內容?該怎樣組織?活動預算?活動執行?禮品選擇和發放,哪一樣兒都不能落下。
營銷:新媒體們每天寫的文章其實就是營銷軟文,營銷的對象就是你的平台粉絲以及潛在用戶。針對用戶的屬性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學會跟受眾談戀愛,打造合適的營銷方案。
數據分析:新媒體工作也是數據運營的工作,每天都要盯著後台數據。閱讀、互動、分享、留言評論……你要了解每個曲線的峰、谷出現的原因,預測它的趨向,並能對著後台那堆看起來枯燥乏味的數據講出一大堆故事來。
用戶運營:新媒體編輯要清楚你的運營對象是什麼人,這樣才能把握用戶需求,了解受眾群體,勾勒用戶畫像,然後針對性地強化與用戶的溝通交流,才懂得怎樣跟他們聊天,也知道被用戶撩的時候怎麼應對。
音視頻剪輯:整天發圖文會很枯燥,怎麼辦,換個口味唄!音頻、視頻都要學著做,PR、AE、AU這些軟體新媒體人都要會點,不懂?趕緊去學吧。
網感:網感是啥,可不是什麼網戀的感覺。所有的新媒體人都要有對時事、熱點的敏感性,要了解網民關注什麼,對於網路語言、網路流行趨勢有個全面的把控能力。我可不是誇張,沒了這項能力,基本上做不好新媒體。
抗壓力:都說新媒體苦逼,除了碼字編排繁瑣外,那些讓人失落的數據都足夠壓垮一個新媒體人;更何況還有老闆、上級不斷的催促,用戶的不屑,偶爾還要充當客服接受顧客的吐槽,沒個強大的抗壓能力真不行。為啥?還問為啥?因為新媒體也有KPI。
現在做新媒體還要能玩轉小游戲、製作H5、調試小程序,不然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說你是做這行的。
你以為這些就夠了,做新媒體《廣告法》必須要知道,平台運營規范還要牢記在心,不然分分鍾被刪帖、封號,一言不合就讓你的辛苦全打水漂。
好了,了解了新媒體的工作內容還有做新媒體所要具備的能力,相信你對新媒體的工作也有了新的看法。雖然絕大多數新媒體人每天都很辛苦,薪資也不是很高,但是他們每天還是會因為多了一個粉絲、多了一個閱讀、轉發或者分享而歡呼雀躍。
有時候很多事情很難用錢來衡量,因為你每次為我們文章點贊的那一瞬間,我們都覺得自己還是很重要的,是那種發自內心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