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政務新媒體 如何開展政務新媒體
1.政務新媒體矩陣建設提速 協調一致共同發聲
在高新技術的有力支撐下,政務新媒體矩陣建設明顯提速,通過新媒體矩陣中各單位的聯動發聲、相互監督,能夠有效擴大信息張力,提高政府「網路問政」的工作效率,增強信息監管力度,促進政務新媒體健康運轉。建立政務新媒體矩陣,一是要以提高各直屬單位開通政務新媒體賬號的覆蓋度為基礎,為發揮矩陣作用提供組織保證;二是要健全政務新媒體管理制度規范和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制度約束和必要的技術手段,保證政務新媒體聯動有效,監管有力。
2.「雙微」融合對接推進政務新媒體綜合發展
微博是淺社交、泛傳播、弱關系的平台,微信是深社交、精傳播、強關系的平台,根據微博、微信的自身特點,二者相互協作、互為補充的模式將成為政務新媒體發展的新趨勢。特別是政務微信平台可通過二次開發方式疊加整合各類應用,能夠實現行政辦事等便民服務功能,以政務微博為發布平台,政務微信為應用平台,政府網站、政務APP相互促進,更加豐富政務新媒體功能作用。
3.平台整合能力提升「政務O2O」時代開啟
一方面,通過政務新媒體整合信息發布資源,有利於及時准確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群眾關切,營造有利的輿論環境;另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相互促進,有利於密切政府部門與網民關系,擴大政務新媒體自身的群眾基礎,樹立政府良好形象,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文化協調發展。
2、2016年政務公開內容包括哪些
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今年政務公開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公眾關切,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有關要求,細化政務公開工作任務,加大公開力度,加強政策解讀回應,不斷增強公開實效,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助力深化改革、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建設。
一、圍繞深化改革推進公開
(一)進一步推進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公開。要在全面公開省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基礎上,大力推動市縣兩級政府工作部門全面公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並通過政府門戶網站集中展示,及時動態更新,方便公眾獲取和監督。做好國務院部門取消、下放、保留行政審批、職業資格等事項的公開工作,重點公開保留的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以及清理規范後保留為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受理條件的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國務院審改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按職責分工分別牽頭落實)
(二)推進市場監管公開透明。圍繞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依法公開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明確抽查依據、主體、內容、方式等,及時公布抽查結果和查處情況,實行「陽光執法」。重點推進保障性住房、產品質量、旅遊市場、知識產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監管執法信息公開,公開監管執法的依據、內容、標准、程序和結果。(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落實)加快推進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將對企業作出的行政許可准予、變更、延續、撤銷,以及行政處罰、抽查檢查和企業嚴重違法失信等信息通過該系統進行歸集並公示。(工商總局牽頭落實)積極做好各級政府網站與「信用中國」網站的連接工作,推動信用信息互聯共享。(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落實)
(三)推進政務服務公開。制定出台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由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逐步實現服務事項在線咨詢、網上辦理、電子監察。(國務院辦公廳牽頭落實)推進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國務院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年內要制定完善具體辦法,組織編制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公開服務指南,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落實)推進面向轉移落戶人員的服務公開,及時公開戶口遷移政策,明確戶口遷移程序和具體要求;公開居住證申領條件及程序、居住證持有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等信息。(公安部會同相關部門落實)
二、圍繞促進經濟發展推進公開
(一)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政策公開透明。以穩定市場預期為目標,加大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方面的政策公開力度,及時公布支持「雙創」、培育發展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深挖內需潛力、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擴大傳播范圍,提高知曉度。對公開的重大政策,要分專題進行梳理、匯總,通過在政府網站開設專欄、設立微博微信專題、出版政策及解讀匯編等方式集中發布,增強政策公開的系統性、針對性、可讀性。(各地區、各部門負責落實)
(二)推進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公開。做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試點情況的公開工作,公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試點內容,明確政府發揮作用的職責邊界,落實市場主體自主權。試點過程中,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的調整事項、依據和結果應及時向社會公開,方便公眾查閱。負面清單調整時,要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牽頭落實)
(三)推進政府投資的重大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圍繞鐵路、國家高速公路、水利、市政等基礎設施,以及教育、衛生、文化事業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等工程,做好審批、核准、備案、實施等信息的公開,加大在線監測、項目稽察、執法檢查等執法信息的公開力度,以公開促進公共產品供給質量提升。做好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信息公開的試點工作,加快研究起草相關指導意見,明確公開的范圍、程序、標准等。(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相關部門落實)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信息公開,公開政府和社會資本參與方式、項目合同和回報機制、項目實施情況等內容,激發社會資本的參與熱情。(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按職責分工分別牽頭落實)
(四)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信息公開。研究起草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信息公開的意見。推動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透明運行,依法公開交易公告、資格審查信息、成交信息、履約信息以及有關變更信息等,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全流程公開和信息資源共享。建設國家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台,推動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在全國范圍內互聯互通。(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落實)
(五)推進減稅降費信息公開。加大對支持小微企業、促進就業創業、兼並重組等方面的稅收優惠和減免政策公開力度,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主動推送功能,提高政策知曉度和傳播率。(財政部、稅務總局牽頭落實)實行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公布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以及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明確項目名稱、設立依據、標准等,公開對清單之外亂收費、亂攤派等行為的查處結果。具體執收單位要在收費場所公示收費文件依據、主體、項目、范圍、標准、對象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按職責分工分別牽頭落實)
(六)推進國有企業運營監管信息公開。依法依規公開國有資本整體運營情況、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及經營業績考核有關情況、國有資產監管制度和監督檢查情況等。推動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產權交易、增資擴股等方面的信息公開和結果公示。及時公開中央企業改革重組、公司治理及管理架構、財務狀況、重要人事變動、企業負責人薪酬等信息。研究制定國有企業信息公開有關制度,啟動公開試點工作。(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按職責分工分別牽頭落實)
三、圍繞民生改善推進公開
(一)推進扶貧工作信息公開。圍繞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大扶貧政策、扶貧成效、貧困退出、扶貧資金、項目安排等信息公開力度。各地區要公開年度減貧責任書、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行動和專項工程信息及落實情況。貧困地區要建立扶貧公告公示制度,確保扶貧對象看得到、看得懂、能監督。指導督促相關社會組織全面及時公開扶貧捐贈信息,提高社會扶貧公信力和美譽度。(國務院扶貧辦牽頭落實)
(二)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公開。細化公開內容,進一步增強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信息公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公開信息的到達率。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方面,重點公開城鄉低保對象人數、特困人員人數、低保標准、補助水平、資金支出等情況;醫療救助方面,重點公開救助對象的人次數、資金支出等情況;臨時救助方面,重點公開救助對象的戶次數、救助水平、資金支出等情況。做好減災救災信息公開,定期發布全國核定災情、救災工作進展、救災資金物資調撥使用等情況。(民政部牽頭落實)
(三)推進就業創業信息公開。加大促進就業創業政策、措施的公開力度,推動公開相關補貼申領條件、申領程序等信息,並做好集中展示。加強面向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等就業專項活動的公開工作。及時公開就業供求信息,進一步做好國有企事業單位人員招錄信息和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的發布工作,擴大就業信息服務的受眾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牽頭落實)
(四)推進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信息公開。做好棚戶區改造政策及相關任務完成情況信息公開工作,主動發布和准確解讀政策措施,積極引導棚戶區居民參與改造,為棚改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強化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對象認定過程、補助資金分配、改造結果公開,提高工作的精準化水平。深入推進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信息公開,定期公開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落實)
(五)推進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加大全國重點區域及主要城市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空氣質量預報、城市空氣質量指數范圍、空氣質量級別及首要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建議措施等內容。推動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信息公開,自2016年起地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每季度應向社會公開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推進重點排污單位依法向社會公開其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督導檢查建設單位公開環評信息。(環境保護部牽頭,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落實)
(六)推進教育、衛生和食品葯品安全信息公開。做好國家教育督導報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反饋意見、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進展和實施成效等公開工作。推進義務教育劃片工作程序、內容、結果,隨遷子女入學辦法、入學流程、證件要求和辦理方式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推動地方高校財務信息公開。(教育部牽頭落實)推動醫療機構院務公開,健全公開目錄。做好涉及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標准以及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等公開工作,繼續加強對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和解讀。加強法定傳染病疫情及防控信息的公開。(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落實)做好食品葯品監管信息、抽檢抽驗信息的公開工作,及時發布處罰信息、消費警示信息和產生重大影響的典型案件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食品葯品監管總局牽頭落實)
四、圍繞助力政府建設推進公開
(一)積極推進決策公開。探索建立利益相關方、公眾、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制度。各級行政機關特別是市縣兩級政府要積極實行重大決策預公開,擴大公眾參與,對社會關注度高的決策事項,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在決策前應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並及時反饋意見採納情況。推行醫療衛生、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等重大民生決策事項民意調查制度。(各地區、各部門負責落實)
(二)推進政策執行和落實情況公開。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發展規劃提出的重要事項,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改革任務、民生舉措,細化公開執行措施、實施步驟、責任分工、監督方式等,實事求是公布進展和完成情況。進一步加大對督查發現問題及整改落實、獎懲情況的公開力度。(各地區、各部門負責落實)深化審計結果公告及整改情況的公開,以公開推動審計查處問題的整改,促進重大政策措施有效落實。(審計署牽頭落實)
(三)深入推進預決算公開。在做好各級政府預決算公開工作的同時,重點推進省、市、縣三級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和單位預決算公開,公開內容應包括本單位職責、機構設置、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機關運行經費等情況。除涉密信息外,部門預決算支出應當公開到功能分類項級科目,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細化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縣、鄉級部門和單位要重點公開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涉農補貼等民生支出情況,包括項目名稱、預算規模、補助標准、發放程序、資金分配結果等。(財政部牽頭落實)
五、圍繞擴大政務參與加強解讀回應
(一)主動做好政策解讀。出台重要政策,牽頭起草部門應將文件和解讀方案一並報批,相關解讀材料應於文件公開後3個工作日內在政府網站和媒體發布。對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的法規政策和重大措施,各地區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應通過參加新聞發布會、接受訪談、發表文章等方式帶頭宣講政策,解疑釋惑,傳遞權威信息。省級政府、與宏觀經濟和民生關系密切的國務院部門主要負責人,年內解讀重要政策措施不少於1次。加強專家庫建設,為專家學者了解政策信息提供便利,更好地發揮專家解讀政策的作用。要針對不同社會群體,採取不同傳播策略,注重運用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特別要重視發揮主流媒體及其新媒體「定向定調」作用,及時全面准確解讀政策,增進社會認同。
(二)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各地區各部門要組織做好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的政務輿情監測工作,擴大輿情收集范圍,及時了解各方關切,有針對性地做好回應工作。對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重要政務輿情、媒體關切等熱點問題,要認真研判處置,及時藉助媒體、網站等渠道發布准確權威信息,講清事實真相、有關政策措施、處置結果等。遇有重大突發事件時,負責處置的地方和部門是信息發布的第一責任人,主要負責人要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快速反應、及時發聲。針對涉及突發事件的各種虛假不實信息,要迅速澄清事實,消除不良影響。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
(三)更好發揮媒體作用。各地區各部門要善於運用媒體發布信息、解讀政策,引領輿論、推動工作。對重要會議活動、重大決策部署、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重要動態等方面信息,要統籌運用媒體做好發布工作。重要信息、重大政策發布後,要注重運用主流媒體及其新媒體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重要時段及時報道解讀。出台重大決策部署,要通過主動向媒體提供素材,召開媒體通氣會,推薦掌握相關政策、熟悉相關領域業務的專家學者接受訪談等方式,做好發布解讀工作。暢通媒體采訪渠道,創造條件安排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及其新媒體負責人列席有關重要決策會議。注重加強政策解讀的國際傳播,擴大政策信息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六、圍繞增強公開實效加強能力建設
(一)提高政務公開工作制度化標准化水平。選擇部分地方、部門開展政務公開負面清單試點工作。加快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修訂工作。推進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建設,進一步明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公開的主體、內容、時限、方式等,提升主動公開的規范化水平。積極做好部門規章和政策性文件清理結果公開工作。加強對規范性文件公開的審查,定期對不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評審,確保應公開盡公開。嚴格執行保密審查制度,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規做好保密審查。
(二)提高政務公開工作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制定出台全國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充分發揮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第一平台作用,增強發布信息、解讀政策、回應關切、引導輿論的功能。加強政府網站資料庫建設,著力完善搜索查詢功能,提升公開信息的集中度,方便公眾獲取。強化與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的聯動,增強信息傳播效果。辦好政府公報,著力提升規章、規范性文件的發布質量和時效,並做好網上發布工作,發揮好標准文本的指導和服務作用。加強政府熱線電話管理,鼓勵開展政府開放日、網路問政等主題活動,增進與公眾的互動交流。
(三)提高政務公開隊伍專業化理論化水平。各地區各部門要圍繞3年內對全國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輪訓一遍的要求,制定業務培訓計劃,精心安排培訓科目和內容,分級分層組織實施。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要加強政策理論學習和業務研究,准確把握政策精神,增強專業素養,強化公開理念,提高指導、推動政務公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主要負責同志年內至少聽取一次政務公開工作匯報,研究部署推進工作;要確定一位負責同志分管政務公開工作,列入工作分工,並對外公布。政務公開工作尚未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的,年內應予納入,所佔分值權重不應低於4%。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或工作措施,並在本要點公布後30個工作日內在本地區本部門政府網站公開。有牽頭任務的部門還要加強對本系統的工作指導。國務院辦公廳將對各地區、各部門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並公布評估結果。
3、政務新媒體,有何新變化 (深閱讀·政務新
發布速度
輿情回應有提速,僵屍賬號也不少
記者從新浪微博了解到,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浪微博平台認證的政務微博已達到164522個,實現了級別、地區、部門的全覆蓋。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分析顯示,2016年1月—11月的600多起輿情案例中,政府回應率達到87%,有57%以上的事件政府首次響應在事發24小時之內,有73%的事件政府部門首次回應在48小時之內(含24小時)。其中,41%的事件通過政務新媒體作出回應(右圖)。
《意見》指出,加強突發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發布,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根據處置進展動態發布信息。《通知》指出,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最遲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其他政務輿情應在48小時內予以回應。《實施細則》進一步提出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最遲要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布信息。
但記者也發現,在一些地方,政務新媒體仍然存在更新太慢、自說自話、敷衍了事的情況。記者隨機搜索西南某省各州市微信公眾號,發現頭條文章閱讀量常停留在三位數,「僵屍微博」例行發布的每條閱讀、轉發量都在十位數甚至個位數。
內容力度
互動服務有改善,水平參差不齊
說得不充分,群眾看不明白;說得不恰當,又會引起新的風波。在人民網主辦的2016年政務輿情回應座談會上,有專家提到,回應輿情不僅在於速度,更在於有效、有針對性。
怎樣提升回應的針對性?三文件分別給出了路徑。在發布內容的形式上,《意見》提出,「注重運用數字化、圖表圖解、音頻視頻等方式」「通過新聞發布、政策吹風、接受訪談、發表文章等方式做好解讀」。《通知》指出,回應內容應圍繞輿論關注的焦點、熱點和關鍵問題,實事求是、言之有據、有的放矢,避免自說自話,力求表達准確、親切、自然。《實施細則》則更具體地指出,「多舉實例,多講故事」。
2016年上海出台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當天「上海發布」在政策發布時還提供了圖片解讀。上海市政府辦公廳上海發布辦公室主任丁利民介紹,這條微信公眾號文章的當日閱讀量達到140多萬。隨後「上海發布」繼續跟進新敬老卡換領時間、換領條件、換領程序等,微信閱讀量也達50萬。
但也有一些賬號因爆出雷博雷語而令人側目。比如,雲南某地州一政務微博以「公主」自稱,稱面對「鄉下的農民,趕緊溜回辦公室」,令輿論嘩然;陝西某縣公安局官微面對網友質疑警車私用,卻回復「家裡人又違法了吧?找公安的茬」。盡管這些微博最終都向網友道了歉,但帶來的不良影響短期仍然難以消除。
可見,政務新媒體整體水平仍參差不齊,提高水平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管理機制
投入有差別,管理還需更科學
政務新媒體「量」「質」參差不齊,背後是投入與重視上的差異。記者調查發現,西南某省一些市縣至今沒開通政務新媒體,主要原因是「當地主要領導不同意開」;而開通後長期不更新的「僵屍賬號」,是因為「有的只為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有的是真缺人手。」當地一位宣傳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開通後沒人過問、沒人考核,自然就放著了。」有位官員向記者「吐槽」,有縣市居然讓個人主辦的自媒體承擔起政務新聞發布工作。
「上海發布」負責人認為,解決技術、創意難題,歸根究底還得靠人。「我們團隊成員以內容生產、運營為主,多是傳統媒體人、公務員,很少有技術人才。但隨著新媒體發展,現在對技術拓展的要求越來越高。」該負責人說。
「枝江發布」是湖北省枝江市的官方政務微信公號,長年穩居湖北省政務微信周排行前十、多次拿過第一。他們通過整合政府網站、廣電等平台的人員,融合發展新媒體,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才問題。「枝江發布」負責人姚紅介紹,為了長遠發展,他們正在加強培訓,提高把關能力。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認為,對於政務新媒體的運營者來說,不僅有編制問題,還有職級認定和上升通道問題。「有平台無運營」「有人員無編制」「有人力無能力」「代發布無保障」……種種問題折射出政務新媒體需要整體設計。
對此,在人員培訓上,《意見》要求「力爭3年內將全國從事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輪訓一遍」。《實施細則》指出,「推進網站集約化建設,將沒有人力、財力保障的基層網站遷移到上級政府網站技術平台統一運營或向安全可控雲服務平台遷移」。
政務新媒體水平在未來要再上新台階,期待進一步努力。
4、政務新媒體有何新變化,內容針對性更強了嗎
政務新媒體,有何新變化
發布熱點資訊、披露突發事件處置調查進展、傳遞黨政重要決策……近年來,政務新媒體在政務公開中日益成為重要渠道。
2016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全面推進各級行政機關政務公開工作。8月,國辦下發《關於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11月,國辦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在三文件密集出台背景下,2016年,政務新媒體發展如何?
發布速度
輿情回應有提速,僵屍賬號也不少
記者從新浪微博了解到,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浪微博平台認證的政務微博已達到164522個,實現了級別、地區、部門的全覆蓋。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分析顯示,2016年1月—11月的600多起輿情案例中,政府回應率達到87%,有57%以上的事件政府首次響應在事發24小時之內,有73%的事件政府部門首次回應在48小時之內(含24小時)。其中,41%的事件通過政務新媒體作出回應(右圖)。
《意見》指出,加強突發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發布,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根據處置進展動態發布信息。《通知》指出,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最遲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其他政務輿情應在48小時內予以回應。《實施細則》進一步提出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最遲要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布信息。
但記者也發現,在一些地方,政務新媒體仍然存在更新太慢、自說自話、敷衍了事的情況。記者隨機搜索西南某省各州市微信公眾號,發現頭條文章閱讀量常停留在三位數,「僵屍微博」例行發布的每條閱讀、轉發量都在十位數甚至個位數。
內容力度
互動服務有改善,水平參差不齊
說得不充分,群眾看不明白;說得不恰當,又會引起新的風波。在人民網主辦的2016年政務輿情回應座談會上,有專家提到,回應輿情不僅在於速度,更在於有效、有針對性。
怎樣提升回應的針對性?三文件分別給出了路徑。在發布內容的形式上,《意見》提出,「注重運用數字化、圖表圖解、音頻視頻等方式」「通過新聞發布、政策吹風、接受訪談、發表文章等方式做好解讀」。《通知》指出,回應內容應圍繞輿論關注的焦點、熱點和關鍵問題,實事求是、言之有據、有的放矢,避免自說自話,力求表達准確、親切、自然。《實施細則》則更具體地指出,「多舉實例,多講故事」。
2016年上海出台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當天「上海發布」在政策發布時還提供了圖片解讀。上海市政府辦公廳上海發布辦公室主任丁利民介紹,這條微信公眾號文章的當日閱讀量達到140多萬。隨後「上海發布」繼續跟進新敬老卡換領時間、換領條件、換領程序等,微信閱讀量也達50萬。
但也有一些賬號因爆出雷博雷語而令人側目。比如,雲南某地州一政務微博以「公主」自稱,稱面對「鄉下的農民,趕緊溜回辦公室」,令輿論嘩然;陝西某縣公安局官微面對網友質疑警車私用,卻回復「家裡人又違法了吧?找公安的茬」。盡管這些微博最終都向網友道了歉,但帶來的不良影響短期仍然難以消除。
可見,政務新媒體整體水平仍參差不齊,提高水平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管理機制
投入有差別,管理還需更科學
政務新媒體「量」「質」參差不齊,背後是投入與重視上的差異。記者調查發現,西南某省一些市縣至今沒開通政務新媒體,主要原因是「當地主要領導不同意開」;而開通後長期不更新的「僵屍賬號」,是因為「有的只為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有的是真缺人手。」當地一位宣傳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開通後沒人過問、沒人考核,自然就放著了。」有位官員向記者「吐槽」,有縣市居然讓個人主辦的自媒體承擔起政務新聞發布工作。
「上海發布」負責人認為,解決技術、創意難題,歸根究底還得靠人。「我們團隊成員以內容生產、運營為主,多是傳統媒體人、公務員,很少有技術人才。但隨著新媒體發展,現在對技術拓展的要求越來越高。」該負責人說。
「枝江發布」是湖北省枝江市的官方政務微信公號,長年穩居湖北省政務微信周排行前十、多次拿過第一。他們通過整合政府網站、廣電等平台的人員,融合發展新媒體,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才問題。「枝江發布」負責人姚紅介紹,為了長遠發展,他們正在加強培訓,提高把關能力。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認為,對於政務新媒體的運營者來說,不僅有編制問題,還有職級認定和上升通道問題。「有平台無運營」「有人員無編制」「有人力無能力」「代發布無保障」……種種問題折射出政務新媒體需要整體設計。
對此,在人員培訓上,《意見》要求「力爭3年內將全國從事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輪訓一遍」。《實施細則》指出,「推進網站集約化建設,將沒有人力、財力保障的基層網站遷移到上級政府網站技術平台統一運營或向安全可控雲服務平台遷移」。
政務新媒體水平在未來要再上新台階,期待進一步努力。
5、政務新媒體應當如何做
要熟練駕馭政務新媒體,確保政務新媒體在全媒體時代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健康發展,編輯需要具備以下五種能力,才能玩轉政務新媒體。
一是敏銳的政治鑒別力
政務新媒體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應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養,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斷增強政治敏感。
要具有成熟的政治思想、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把政務新媒體視作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陣地,以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見微知著,明辨是非,努力在正面、正能量宣傳中發出正確的聲音。
二是專業的文字能力
工作性質決定了政務新媒體采編既要牢固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具備豐富的新聞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把高超的文字駕馭、恰當的文字表現視作看家本領,面對海量的文字信息,嫻熟把控選題,精妙組織文章,不僅能熟練生成流暢的文字,更能寫出漂亮好看、撼動人心的文字,確保每一個發布、每一次推送及每一次傳播都是美的展示、文字文化的享受。
文字表現及組織加工是政務新媒體采編的基礎、基本功,在熟悉通曉文字表現規范的前提下,必須熟練掌握文字、文章采編加工的技巧,切實提升所傳播信息的語言文字表達效果。同時,親自動手寫作也是政務新媒體采編諸環節中至關重要的能力需要。
三是綜合的策劃能力
政務新媒體在立足行業業務基礎上推送和發布怎樣的信息、採取何種方式推送和發布,不僅直接展示出網路媒體采編個人水準的高低,也最終體現政務新媒體的思想和方針。
因此,政務新媒體采編需善於從海量政府部門行業信息中敏銳捕捉有用信息,結合受眾需求,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進行信息歸納、信息分析、信息鑒別、信息選擇與信息整合。通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總結凝練出具有鮮明價值取向的主題,並圍繞主題重組重構信息,進而完成信息選題策劃。
四是快速的反應能力
政務新媒體通過海量信息轉載,將政府部門行業工作全面推向社會公眾的同時,也將各級各地政府部門推向社會輿論的風口,政務新媒體采編對政府部門行業系統發生發展的每一則業務信息發布、每一項工作動態推送,都直接關系著各級政府部門行業機構的聲譽、影響著各地政府部門的行業形象。尤其面對突發性事件,政務新媒體采編必須具備較強的快速反應能力,做到不誤判、不誤導。如果信息判斷錯誤,或僅憑感情辦事,就會造成信息發布失誤或輿論誤導。
因此,政務新媒體采編在堅持「及時准確、公開透明、有序開放、有效管理、正確引導」基本方針前提下,要善於運用有關方針政策或法律法規,切實加強輿情搜集、輿隋研判及重大輿情應對基本能力培養。為切實加強民政系統政務新媒體編采隊伍輿隋應對能力,國家民政部多次組織召開會議,就民政新聞宣傳、民政輿情應對等工作進行專項部署、專門培訓、專題講座,全面提升面對復雜輿情的綜合應對能力。
五是全方位的創新能力
政務新媒體的活力在於創新,政務新媒體的創新依賴於采編意識、采編思維、采編手段、采編方式等采編綜合能力的培養與創新。網路時代面對不斷擴張和全面開放的海量政務信息,政務新媒體采編必須不斷培養求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路的技術優勢與傳播優勢,一方面以開闊的視野和思路,多側面、多層次、多維度挖掘政府部門行業業務信息的深度,有意識地面向廣大受眾,創造性地提煉信息,切實實現內容創新;另一方面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維積極擁抱新技術、掌握新手段,不斷研究創造受眾歡迎的信息傳播新形式,立體化、全方位地進行信息發布傳播,切實實現傳播方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