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德樹人的作品目錄
序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結晶序 新世紀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寫照緒論 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彰顯科學理論的魅力第一節 多元文化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使命與責任一、堅持主導性二、體現時代性三、凸顯實踐性四、推進大眾化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一、直面新課程方案的挑戰二、建設精品化課程,把規范的教材語言轉化為生動的教學語言三、打造專家化隊伍,精心培育中青年學術骨乾和學科帶頭人四、實施系統化推進,整合多方力量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要途徑一、形勢政策教育:從社會尋找鮮活的教材二、主題教育:奏響第二課堂的主旋律三、黨團建設:構築堅強的戰斗堡壘第四節 全球化視域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前瞻思考一、堅持政治性與學術性的有機結合二、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三、堅持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的有機結合四、堅持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機結合第二章 輔導員隊伍建設:打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第一節 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一、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雙重效應」二、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政策背景三、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現狀與問題四、輔導員隊伍的素質和要求第二節 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一、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思路二、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舉措第三節 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前瞻思考一、專業化的目標定位二、職業化的發展路徑三、輔導員職業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健康人格的發展第一節 直面需求與挑戰,明確工作思路一、大學生心理素質狀況及需求分析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發展瓶頸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第二節 完善立體化體系,拓展多樣化渠道一、構建心理危機干預體系二、重視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第三節 加強規范管理,健全保障機制一、制定發展計劃,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德育工作整體規劃二、進行分類指導,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三、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四、搭建各類平台,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支撐體系第四節 著眼科學發展,提供前瞻思考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統整合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品質優化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保障第四章 教育方式方法改進:把握青年學子的思想脈動第一節 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理念與原則一、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工作理念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基本原則第二節 職業發展教育:幫助大學生規劃美好人生一、開展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意義二、職業發展教育的理念和思路三、開展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舉措四、深化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思考第三節 幫困育人:以「輸血」為基礎,以「造血」為方向一、幫困育人工作的意義二、幫困育人的工作思路三、幫困育人的工作抓手四、深化幫困育人工作的思考第四節 生活園區育人:潤物細無聲一、加強大學生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二、大學生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三、大學生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隊伍四、大學生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實踐五、深化大學生生活園區育人的思考第五節 實踐育人:讓大學生走人廣闊的社會大課堂一、開展實踐育人的意義二、實踐育人的主要方式三、推進實踐育人的思考第五章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高揚先進文化導向第一節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三、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四、培育大學生的創新精神五、影響社會文化發展第二節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一、弘揚主旋律與尊重多樣性的統一二、精神層面與物質層面的統一三、積淀傳承與創新發展的統一四、面向世界與立足國情的統一第三節 形神兼備的校園文化實踐一、培育大學精神——有形和無形二、弘揚大學文化——課內和課外三、走進高雅藝術——欣賞和提升四、親近節慶活動——參與和感悟五、創建文化品牌——形態和內涵第四節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前瞻思考一、進一步增強校園文化的導向力二、進一步增強校園文化的影響力三、進一步增強校園文化的創新力四、進一步增強校園文化的輻射力第六章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佔領新型的育人陣地第一節 上海大學生網民的基本情況一、網路時代的到來二、大學生網路行為的特點三、作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受眾的大學生第二節 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創新一、化被動為主動二、把握規律三、講求謀略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五、形成校內合力第三節 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一、加強組織領導二、加強陣地建設三、加強網路輿情引導四、加強大學生網路素養培養五、加強隊伍建設第四節 加強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思考一、服務切入二、注重特色三、打造品牌四、應對新興媒體五、搭建橋梁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機制建設:建構協同共創的體系第一節 教書育人:全體教師的職責一、問題:從關於《奮斗》的討論談開去二、應對:唱響全員育人的主旋律三、引領:彰顯師德建設的力量第二節 管理服務: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一、深刻認識高校管理服務在育人中的錯位與缺位二、新視野下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路徑選擇三、進一步加強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考第三節 打造同心協力的合力育人機制一、「愛的困惑」:政出多門,誰是真的主角二、領導機制的依歸:把五個指頭握成一個拳頭三、氛圍育人的支撐:讓合力育人機制生長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上第八章 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支撐體系:凝聚育人的強大合力第一節 加強德育研究:凝聚全社會的智慧一、堅持研究先行,破解時代難題二、加強黨的領導,實施研究工程三、拓展研究資源,打造骨幹隊伍四、創新研究組織,構建研究體系五、建設研究平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名牌六、促進成果轉化,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第二節 構建高校德育的規劃體系:夯實德育工作的制度基礎一、構建高校德育規劃體系是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二、《上海學校德育「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三、《關於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三年行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第三節 構建高校德育的評價體系:確立德育工作的科學導向一、高校德育評價體系的主要內涵和構建原則二、抓住高校德育評價的重要環節三、探索高校德育評價的實施辦法附錄 堅持立德樹人,不斷推進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大事記編後
2、問下政府教育部門怎麼做微信新媒體建設?
您好,可以找政能量cms,政能量是斯安科技針對黨政部門、國家機關、國有企業等政務單位提供的新媒體解決方案,是政府移動信息化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求採納
3、如何加強共青團新媒體平台建設和使用
(一)開設共青團微博
1.以團組織名義開設微博。各基層團組織須在新浪或騰訊等微博業務影響較大的網站開通官方團屬微博,並發動村、社區(村級)團組織、非公企業團組織等根據自身情況,開通微博。
2.以團的工作項目和品牌活動名義開通微博。鼓勵全市各級團組織圍繞青年志願者、青年突擊隊、青年文明號、青少年維權崗、12355青少年服務等重點工作項目和品牌活動,開設專項工作微博。
3.以團委班子成員、團幹部和青年工作者個人名義開通實名微博。同時鼓勵和引導與團組織有密切聯系的典型青年開通微博。
(二)開通共青團微信
1.建立微信群。全市各級團組織要積極建立團工作微信群,將團幹部、青聯委員、青年企業家、志願者組織負責人、青年自組織負責人及其他團工作青年骨乾和優秀青年納入微信群。
2.發布內容。各級團組織通過微信(群),根據工作需要發布各級黨團重要信息和團工作、活動招募及與本支部團員青年相關的各類信息和資訊。
3.群組管理。各級團組織指定一名微信管理員,對微信進行管理,定期發布內容,確保微信正常運作。
4.公眾平台。有條件的團組織要積極探索建立官方微信平台,同時團市委開通「晉江共青團」、「晉江青年商會」、「晉江青年志願者協會」微信公眾平台,定期發布團青工作,各級團組織要發動廣大青年關注,並及時轉發相關動態。
(三)豐富新媒體內涵
1.加強團屬微博、微信內容建設。注意結合團的重點工作和活動,特別是與青年關聯度高、互動性強的活動,打造特色內容;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所服務對象群體特點,打造一批特色話題,吸引青年關注;確保團屬微博、微信定期更新,保證發布內容的數量和質量。
2.增強團屬微博、微信與青少年的互動。依託微博、微信平台,通過增強互動性拓展共青團工作對青少年的影響;轉變話語體系,盡量使用時尚活潑、積極向上的語氣,努力貼近青年的網路語言習慣;積極通過原創發布、轉發點評、微直播和微訪談等多種形式,與青年進行直接、快速的交流溝通。
3.積極引導青年輿論。重視對一些重大理論和社會現實問題的引導,幫助青年形成正確的社會觀察結論;及時發現涉及團組織和本地的網上熱點,積極解疑答惑,把握青年話語導向。
4.創新新媒體活動開展。在依託微博、微信展示工作動態,提供服務信息,開展話題討論,了解青年思想的基礎上,圍繞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能,舉辦主題鮮明、在本區域青少年中形成一定影響的線上線下活動。
(四)開發運用新媒體產品
大力開發符合青少年需求和愛好的新媒體產品,藉助新媒體陣地舉辦主題鮮明的展示活動,如創意視頻、Flash動畫、創意廣告、微電影等作品。針對青年手機上網需求,委託第三方運營商,打造年輕朝氣、時尚活潑的「掌上青春」。開設新媒體「微講堂」,邀請有關專家學者為青年授課充電,通過微信提供涵蓋黨建、市情、禮儀、藝術、金融等領域的課程,為青年創造一個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學習平台。
4、文化育人法的載體有哪些?
文化育人法的載體事實應該有書本報刊網路等等。
5、如何利用網路新媒體加強青少年思想引導
近年來,各類新媒體尤其是網路、手機等,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針對於此,如何既充分發揮新媒體在引導青年方面的積極作用,又努力降低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當前各級團組織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要解好這道題,需從認識新媒體、分析其利弊、總結出難點和積極付諸實踐等四個方面入手。
一、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新媒體,一般認為,是指區別於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近年來涌現出的各種新型媒體形態及其形成的傳播環境的總和。主要有以下四個特徵。
(一)信息的及時性與互動性
較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在信息的傳遞、交流等方面具備更強的時效性和互動性。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世界儼然已經成為了地球村——人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意地點,通過某種新媒體手段獲取自己所需的資訊,並通過不同的終端平台,實現資訊的平等傳播和相互之間的平等交流。
(二)信息的海量性與共享性
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成了各類信息匯聚的海洋。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各種新聞資訊,還包括各種社會思潮的激情碰撞,和不同階層群體各類訴求的自由表達等。與此同時,人們只需擁有一個終端平台並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術,便可輕易實現對這些海量信息的共享。
(三)制播方式的個性化
新媒體中,人們被現實社會中所賦予的「角色約束」明顯弱化。一方面,人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發布、傳播各種信息,以此表達觀點、宣洩情緒和獲取外界認同等;另一方面,受眾一方同樣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搜索、獲取想要的信息,以此滿足自己的特定需求。
(四)表現形式的多樣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臻成熟,新媒體的表現形式更趨多樣化——不僅在網路上可以表現為文字、音頻、視頻等不同類型的信息,同時手機、移動、數字等媒體在佔領一定的市場後,也使多媒體表現形式多樣化的這一特徵得到了更加淋漓盡致的體現。
二、新媒體對引導青年帶來的影響
對於引導青年工作而言,新媒體既能產生積極的正面效應,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客觀分析新媒體對引導青年工作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並努力做到放大正面效應、降低負面影響,既是共青團與時俱進的客觀需要,也是各級團組織切實做好引導青年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新媒體帶來的機遇
1.增強團組織影響力。青少年群體是新媒體最主要、最積極的參與者,而新媒體的優勢正在於其能突破時空局限,在短時間內迅速形成立體化的宣傳效應。這為各級共青團充分運用新媒體陣地做好引導青年工作,將團的精神及文化傳播得更加廣泛深遠,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
2.擴大團組織覆蓋面。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青年流動頻繁,且少數地區基層組織建設還相對薄弱,這在客觀上為做好引導青年工作增加了難度。而隨著計算機、手機等用戶的普及,新媒體中各種實體性或虛擬性青年組織的活躍,則為各級團組織解決上述問題,在引導青年的過程中實現團組織覆蓋面的擴大,提供了一個良好契機。
3.提高團工作的效率。新媒體下的辦公方式具備快速、准確、信息量大、類型豐富等特點,這為共青團各項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了最佳載體。一方面,許多公開性的文件可通過網路迅速傳遞到每個團員青年手中;另一方面,在團組織內部進行信息交流、任務布置、通知下發、會議召開等工作時,新媒體也將有助於更好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4.激發團工作的活力。新媒體所具有的制播個性化、形式多樣化等特徵,使青少年群體在自己所喜聞樂見的方式中,進一步激發出了無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各級團組織要順應時代潮流,正確運用好各類新媒體,並通過在運用過程中加強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等,有效增強團工作的活力。
(二)新媒體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1.對青少年價值觀形成沖擊。新媒體具備的自由性、匿名性和開放性等特點,使各種觀念、思潮及文化在其中相互激盪、相互影響和相互融合。作為新媒體主要參與者的青少年群體,由於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加之自身的分析力、判斷力較弱,思想、信仰及價值觀的確立等,均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
2.影響青少年的社會化進程。社會化是青少年成長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但新媒體卻在客觀上對此造成了一定的干擾。主要表現為:新媒體在溝通層面的便捷化和多元化,容易導致青少年對現實交往產生冷漠心理;新媒體的虛擬性,會讓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產生一定的角色錯位;新媒體中包含的各種不健康信息及低級趣味游戲等,會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3.對傳統組織產生弱化效應。相對於傳統青年組織及其活動的單一、封閉、被動等特徵而言,新媒體中各類非正式組織及其活動呈多元、開放、自由等特點,使青少年在心理、娛樂等方面的需求得到了較好滿足。由此,不少青少年更傾向於向非正式組織靠攏,在客觀上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傳統青年組織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三、當前運用新媒體引導青年遇到的幾個難點問題
近年來,盡管各級團組織在引導青年工作中,逐步加大了對各種新媒體的運用力度,但總體而言,仍處於「有優勢但運用不夠,有潛力但挖掘不深」的狀態之中。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未充分解決好以下四個方面的難點。
(一)缺乏資金扶助
作為黨的後備軍和社會的「樞紐組織」,一直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對共青團及共青團各項工作的開展,給予了極大支持並提供了較為便利的條件。但由於新媒體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形態,加之各種設備設施的成本不低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因此,運用新媒體在資金上缺乏扶助、在投入上捉襟見肘,仍成為了各級團組織目前面臨的首要難題。
(二)缺乏技術支持
技術上的優勢,是新媒體之所以「新」的核心所在。在引導青年工作中,無論是新媒體平台的搭建,視頻、動漫、電子雜志等的製作,或對青少年思想動態進行有效監管等,都離不開技術層面的有力支撐。但就實際狀況而言,當前,各級團組織對新媒體技術的掌握和運用仍處於起步階段,亟須通過進一步拓展各種有效渠道,努力尋求更大支持。
(三)平台搭建不夠
受囿於資金、技術等條件的限制,近年來,各級團組織在新媒體平台搭建工作中的步伐顯得較為緩慢。除各地團屬網站外,各級團組織在網路、手機等平台上的佔有份額極為稀少,使運用新媒體引導青年工作難以呈現出「整體推進,立體輻射」的良好生動局面。
(四)內容供給不足
平台搭建不夠,內容上的供給不足自然在所難免。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現有平台條件下,各級團組織開展引導青年工作時,仍一定程度地存在過多依賴傳統形式的現象,在廣泛運用新媒體,不斷創新引導方式,進一步豐富內容供給等方面,顯得還不夠積極主動。
四、對運用新媒體引導青年的幾點建議
針對上文所述難點,如何正確且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傳播紐帶作用,進一步做好引導青年工作,是各級團組織亟須解決的問題。對此,有如下三點建議。
(一)強化平台搭建
1.尋求上級支持。加強各類新媒體平台的搭建工作,與上級部門是否給予支持、支持力度是否到位密不可分。主要表現為:上級部門在資金方面的支持,有助於各級團組織進一步放下後顧之憂,搭建起更多更好的引導平台;上級部門在支持的同時所帶來的政策方面的優惠,將對平台的順利搭建,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幫助。為此,各級團組織務必要在做好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主動採取呈送調研報告、積極向上申請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爭取得到上級部門的有力支持。
2.與運營商進行積極溝通。與新媒體運營商進行積極溝通,是做好平台搭建工作的又一重要內容。比如,對於飛信系統對好友人數和發送數量的限制問題,可通過與運營商進行積極磋商,迅速解決好技術瓶頸問題;對於手機報發送費用偏高的問題,可通過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獲取資費優惠和運營商的長期支持;又比如,對於不同運營商手機號碼的覆蓋問題,可通過與無線增值服務商開展合作,建立起全新的手機簡訊發送平台等。
(二)豐富內容供給
建立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實現更多的內容供給,這也是各級團組織運用新媒體引導青年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之所在。創新和豐富內容供給,主要需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建立思想引導的新體系。盡管新媒體具有個性化、虛擬化、多樣化等特徵,但這與團組織恰當運用新媒體,充分發揮其在青少年思想引導方面的積極作用並不矛盾。比如,可以通過搭建一批為青少年所喜愛的平台,建立一批青少年能主動參與的虛擬社區等方式,積極構築青少年群體在新媒體中的「精神家園」,以此達到引導、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道德價值觀的目的。
2.打造獲取知識的新途徑。在知識傳輸方面,新媒體所具有的地點上的靈活性、時間上的即時性和內容上的共享性,為青少年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全面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提供了一個最佳途徑。為此,各級團組織務必要在迅速佔領網路、手機等新媒體陣地的同時,通過經常性開展時事辨析、課程輔導、職業規劃等活動,不斷拓寬青少年的知識面,全面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3.開辟宣傳教育的新陣地。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當前,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方式已經很難得到青少年的認同,這就要求各級團組織要結合新媒體的特點,通過不斷創新各種載體,積極開辟新形勢下共青團在宣傳方針政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擴大主流輿論等方面的又一重要宣傳教育陣地。比如,可通過成立網上志願服務隊,開展「節約一滴油,捐贈一元錢」、「傳播綠種子,倡導新風尚」等一系列公益類活動,吸引青少年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並讓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實現被教育、被引導的效果。
4.提供交流娛樂的新方式。新媒體中,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以網路、手機等作為交流娛樂的空間與平台。對此,各級團組織要主動放下嚴肅、刻板的「傳統架子」,積極推動並努力建立起各種主題健康向上、內容豐富多彩的新媒體交流娛樂平台。在搭建過程中,既要注重對游戲、動漫、電子雜志等載體形式進行創新,也要注重適時適度嵌入理論、道德、藝術、時尚等元素,以此實現引導效果的最大化。
(三)實施有效監管
對青少年思想動態進行了解掌握和正面引導,是運用新媒體做好引導青年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可通過抓好三個方面,來進一步完善防控體系,實施有效監管。
1.區分重點。由於新媒體信息的海量性,全面監控顯然很難實現。為此,可通過關注點擊率和評論率兩個指標,對新媒體中出現的重要信息和重大情況等,進行有針對性、有側重性的監管。
2.快速反應。在監管過程中,當發現有謠言傳播、混亂製造事件,可能導致青少年思想受到蠱惑、行為發生偏差等情況時,各級團組織要在第一時間迅速做出反應,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做到客觀分析事實真相、理性處理各類情況。
3.藉助外力。主要包括:與運營商及有關技術部門等進行積極溝通,進一步「過濾」有害信息,「綠化」媒體環境;與政工部門進行積極溝通,進一步探討做好新媒體下青年思想引導工作的新途徑;積極向法律、文化管理等部門發出呼籲,努力推動網路立法的健全和網路管理的完善等,以此確保引導青年工作從源頭上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
總之,新媒體時代對各級團組織如何進一步開展好引導青年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級團組織只有緊跟時代潮流,進一步在轉變工作方式、創新工作載體等方面下真功夫、做大文章,才能切實運用和運用好新媒體,才能真正為引導青年工作注入更多更持久的活力。
6、推動全校師生加強網路陣地建設的保障機制有哪些
主動加強網路陣地建設,提高掌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的水平。
需要密切關注網路發展的新動向新趨勢,借力新媒體新平台,主動融入師生關注度高、使用頻繁的網路社區;另一方面,必須建設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網路陣地,這樣才可能在豐富思想內涵、引領價值追求、提升審美品位、增強文化底蘊上下功夫,為高校黨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工作主陣地與領導權奠定基礎。
要主動走到意識形態工作前沿,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話語為青年學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向他們灌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高度重視網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用好各類網路平台,建好網路陣地,通過平等對話和高質量的發言,引導青年,贏得青年。
其次,加強網路素養教育,提升青年學生的認識水平和面對不良信息時的「免疫力」。北京大學通過整合管理實踐和教學科研等各方面資源,規劃建設全校性的「網路教研室」,著力推動網路素養教育進入課堂教學,將其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在與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
7、如何利用新媒體等形式加強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英盛觀察】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戰略工程。我們黨歷來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論研究、課程設置、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依託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在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從機遇方面看,新媒體海量、快速、交互、生動等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載體、新平台,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從挑戰方面看,新媒體虛擬、開放、難以掌握和監控等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迫切要求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全面把握新媒體的特性,趨利避害、發揮優勢,利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託新媒體搭建平台,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多優勢,比如,新媒體功能強大、應用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無限的新陣地;信息傳播方式多樣生動,符合大學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徵和接受習慣,有利於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堅持課堂教育、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傳統方式的基礎上,把新媒體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論壇、博客、微博和專業網站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
通過新媒體加強互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較強的單向性特徵,而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雙向、交互、開放的。這有利於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但是,由於新媒體尤其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繁多而蕪雜,也由於大學生存在一定的獵奇心理、判斷力不夠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受到一定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地通過新媒體與大學生加強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認真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論壇、博客、微博等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交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設和完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豐富其內容、改進其形式,為大學生提供互動平台。學校各部門則應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監督機制,倡導健康文明上網,營造良好網路環境。
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習,提高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不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應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又應不斷提高媒介素養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確保有效利用新媒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兩課」教學中,應積極發掘網路資源,隨時更新教育素材,並善於利用圖片、動畫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充實、形式更生動。在日常管理中,應注重利用新媒體開展相關調研和測評,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取得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