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事件

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18 09:25:19

1、新技術和新媒體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方式有哪些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教育教學已經在很多學校廣泛應用,這對於轉變傳統教育思想觀念,促進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對於實施素質教育,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更新教育觀念、強化創新意識、有較強的整合能力
課程的改革,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和合作學習。新媒體、新技術是以網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利用網路技術收集、處理、交流進行探討學習,從而獲取知識,這種學習模式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真正突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背景下,更新教育觀念是每一個教師不可忽視的問題。要強化創新意識。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精神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型人材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我們的教師也要不斷地創新,如果教師缺乏創造性思維,將失去學科的靈魂和動力,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學習,保持旺盛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網路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是一個全新理念的課程,它以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為教學基礎、又延伸到通信、網路技術等高科技的綜合應用技能教學,需要知識性與技能性很強的整合能力,現代信息技術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載體為特徵,擔負著開拓視野、搜索資料、整合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等功能。這其中,教師素質是關鍵要素。教師整合能力是信息技術發揮應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師應該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
二、用新媒體、新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新媒體、新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學媒體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經過精心准備,運用先進手段,創作出嚴謹而豐富的電子課件,其目的就是將它應用於教學,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攜帶地球儀、三角板、等繁瑣的教具,而是藉助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充分發揮多媒體網路的功能,可優化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結構、學生認識結構、課堂時間結構、師生活動結構等。豐富、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的靈活運用,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新媒體、新技術全方位刺激,使人腦左右協調發展,增強記憶力,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使學習氛圍輕松、愉快。通過多媒體網路的科學運用,可全面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依託區域網豐富校園網達到資源共享,進一步服務教學
學校應該重視校園網資源庫的建設,專人負責,統籌規劃。並安排熟悉計算機操作和網路維護的教師專門負責本校校園網教育資源庫的建設與維護。學校應該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鼓勵教師搜索和整理網上的教育資源,利用城域網的資源進行本校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教師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適合教學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類,同時教師應該將已有的課件、音頻資源、視頻資源、圖片資源通過非線性音視頻編輯系統、掃描儀、數碼相機等對其進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為學校教育資源信息的重要來源。學生可以上網快速地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料,有目的地處理信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有利於學生開展主動的探索型的學習活動。
四、培養學生對計算機運用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教學,首先必須讓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會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運用於學科學習,學會對知識和信息進行檢索,從而達到自主學習,而不是學會計算機的所有知識。體現計算機是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加知識的好幫手。真正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使學生變被動學知識為主動汲取知識。學校利用網路教室多提供讓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機會。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同時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自己操作計算機,這樣,他們才覺得學到的是自己迫切知道的知識,是自己學到的,而不是教師「灌輸」的,學生學起來會更加積極,記得也更牢固。同時,這樣還可以縮短反饋的周期,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補救。
總之,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建立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庫,大力整合網上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自覺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從實際出發,加大新媒體、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規律,啟發思維,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

2、什麼是「新媒體事件」

隨著微博的出現,面對微博微博語境下的層出不窮、瞬息萬變的「新媒體事件」,不同的學者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以「郭美美事件」和「溫州動車追尾事件」為例,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何鎮飈教授認為前者屬於「新媒體事件」,後者屬於「新媒體中的事件」,認為是否判斷為「新媒體事件」,要看事件發生的信息源是否來自於新媒體,也要看傳統媒體跟進報道的時間是否緊隨其後。武漢大學信管院和計算機院的沈陽教授則認為,有些事情是在新媒體中發酵、傳播、擴散、衰弱、沉澱後激活,這類似乎可以定義為「新媒體中的事件」,例如郭美美事件;而有些事情僅僅是通過新媒體來傳播、擴散之類的,和傳統媒體交相輝映,這類似乎可以稱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交織性事件」,例如「溫州動車追尾事件」。這兩位學者不同的說法,讓我困惑不已。郭美美在微博上炫富和網友「羊圈圈羊」發出動車求助信息,都是以微博作為信息源,也都先後有主流媒體跟進報道。僅僅根據信息源和主流媒體跟進的時差多少來斷定是否為「新媒體事件」,我覺得看不出兩者的明顯區別。另外,在傳統媒體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媒介大環境下,新舊媒體互相交織、相映成趣的事件。是不是因為有了傳統媒體的介入,就不能算做「新媒體」事件?香港學者李立峰則以香港「巴士阿叔」的Youtube短片事件,探討了香港報章與新媒體之間的關系。他指出,通過這一事件,可以看出「新媒體事件」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新媒體事件」往往在新媒體上流傳的信息和影像所引發,但是主流傳媒的反應、其接入的程度、時間和方式都會對新媒體事件的形成及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發現香港大眾傳媒在受到「新媒體事件」的沖擊後,很快做出了「範式修正」,結果導致了「新媒體事件」在新聞生產的過程中被常規化、工具化,最終又被納入到權力關系的舊有體系之內,並沒有對傳統媒體的權力架構形成強有力的改變。在香港的「巴士阿叔」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電台節目、報章、電視台以及國際媒體所生產的內容,形成了一種「媒體循環」(media loops),當媒體互相引用對方的內容時,產生的便是這種滾雪球的效應,推動著事件的發展和膨脹,層出不窮的新版本則成為主流傳媒繼續關注事件的重要依據和報道的內容。

3、新媒體新技術的哪些功能

?

4、如何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來提高自己學習效率的方法與故事

一、更新教育觀念、強化創新意識、有較強的整合能力
課程的改革,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和合作學習。新媒體、新技術是以網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利用網路技術收集、處理、交流進行探討學習,從而獲取知識,這種學習模式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真正突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背景下,更新教育觀念是每一個教師不可忽視的問題。要強化創新意識。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精神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型人材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我們的教師也要不斷地創新,如果教師缺乏創造性思維,將失去學科的靈魂和動力,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學習,保持旺盛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網路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是一個全新理念的課程,它以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為教學基礎、又延伸到通信、網路技術等高科技的綜合應用技能教學,需要知識性與技能性很強的整合能力,現代信息技術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載體為特徵,擔負著開拓視野、搜索資料、整合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等功能。這其中,教師素質是關鍵要素。教師整合能力是信息技術發揮應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師應該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
二、用新媒體、新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新媒體、新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學媒體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經過精心准備,運用先進手段,創作出嚴謹而豐富的電子課件,其目的就是將它應用於教學,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攜帶地球儀、三角板、等繁瑣的教具,而是藉助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充分發揮多媒體網路的功能,可優化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結構、學生認識結構、課堂時間結構、師生活動結構等。豐富、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的靈活運用,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新媒體、新技術全方位刺激,使人腦左右協調發展,增強記憶力,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使學習氛圍輕松、愉快。通過多媒體網路的科學運用,可全面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依託區域網豐富校園網達到資源共享,進一步服務教學
學校應該重視校園網資源庫的建設,專人負責,統籌規劃。並安排熟悉計算機操作和網路維護的教師專門負責本校校園網教育資源庫的建設與維護。學校應該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鼓勵教師搜索和整理網上的教育資源,利用城域網的資源進行本校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教師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適合教學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類,同時教師應該將已有的課件、音頻資源、視頻資源、圖片資源通過非線性音視頻編輯系統、掃描儀、數碼相機等對其進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為學校教育資源信息的重要來源。學生可以上網快速地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料,有目的地處理信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有利於學生開展主動的探索型的學習活動。

5、新媒體比較重要的是哪些環節?

一、定義介紹 

1、新媒體 

所謂的新媒體(New Media)是一個相對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概念,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2、新媒體運營 

指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產品營銷的運營方式。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品牌推廣目的。 

3、新媒體營銷 

是指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營銷的模式。在web2.0帶來巨大革新的年代,營銷思維也帶來巨大改變,體驗性、溝通性、差異性、創造性、關聯性,互聯網已經進入新媒體傳播2.0時代。 並且出現了網路雜志、博客、微博、微信等這些新興的媒體。 

二、崗位工作內容 

1、新媒體運營 

負責平台用戶的拉新、留存、促活。 

①、拉新:苦逼運營者們每天最關心平台的數據變化情況,上班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昨日增長和文章打開率,數據好,一天心情好,數據差,一天苦逼臉。 

②、留存:通過設置自定義回復、設置菜單欄、後台勾搭粉絲,與粉絲互動,只有一個目的,讓粉絲別走開,來跟小編一起玩。 

③、促活:通過情人節、聖誕節、元旦、春節...各種節各種活動,過情人節比情人還忙,過母親節比母親還忙,過婦女節比婦女還忙,只有清明節,才可以歇一歇,方案憋得死去活來,只為喚醒粉絲第一次關注時的熱情。 

2、新媒體營銷 

通過運營平台進行產品的線上營銷,一般的營銷方式有:微信營銷、微博營銷、事件營銷、口碑營銷、飢餓營銷等,一說一大把。 

兩者關系 

區別:新媒體運營更側重的是一些新媒體平台如微信、微信公眾平台、微博的策劃推廣,而新媒體營銷更側重的是利用新媒體工具來完成對產品的銷售和售後。 

聯系:從本質上來講,新媒體運營是企業文化軟性滲透的商業策略在新媒體平台形式上的實現,通常通過內容傳播使用戶認同他們的某種概念、觀點和思路,從而達到企業品牌宣傳、產品銷售等目的。所以,新媒體運營是屬於新媒體營銷的一部分,新媒體營銷是以新媒體運營的傳播方式來實現銷售目的。 

舉例說明 

運營:你們公司有一個微信公眾化,需要你來運營,你根據這個公眾號的定位進行一定頻率推送有價值的內容,並根據各種閱讀數據(閱讀量、轉發數和分享數等)變化情況,調整內容推送方向,不時通過舉行活動來增強粉絲互動和粘性,主要是讓平台更活躍有粘性。 

營銷:如果你們公眾號粉絲少,閱讀轉發數更少,那你會找一些媒體平台或者大V投放廣告,並針對你們產品的類別找相應平台推廣,做更精準的廣告投放,這樣主要是為了給平台帶來更多流量,這就叫營銷。  

分析總結 

其實新媒體運營和營銷的沒有分得很明顯,現在也很少有崗位明確把新媒體運營和營銷完全分開,但對於大部分剛入運營的新人而言,招聘廣告里說的新媒體運營大多實質上就是微信運營、或者微博運營。

6、新媒體技術如何推動新型采編協作機制的建立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從六個方面融合:
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融合發展根基。
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分別介紹:
(一)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雖然新媒體發展迅猛,但從宣傳的實際情況看,傳統媒體不可能被新媒體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傳統媒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形成品牌優勢,以達到引領帶動新媒體發展,促使傳統媒體影響力輻射新媒體的目的。
一是變革觀念,強化互聯網思維,學會運用網路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媒體,不斷適應新媒體平等交流、互動傳播的特點,樹立用戶觀念,改變過去媒體單向傳播、用戶被動接受的方式,更加註重用戶體驗。
二是傳統媒體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用戶參與熱情高漲的輿情特點,深入掌握重大新聞事件的各種輿論傾向,拓寬視角,擴大自身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做大做強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從而提高新媒體在用戶心中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觀念轉變,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動作為,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
首先,宣傳部門要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新媒體。加強對新媒體的正確引導不僅是一項重大的研究課題,也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務,各級宣傳部門應該高度重視,要通過教育培訓引導幹部科學認識和正確對待新媒體,促使幹部通過親身體驗了解互聯網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加強網路輿論引導,凝聚社會共識,不斷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傳統媒體要轉換思維,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各級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要善於學習和借鑒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經驗,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長期規劃,逐步實現媒介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傳統媒體要善於分析和運用互聯網模式,不斷提升新媒體的影響力,通過融合發展創品牌、出精品、促發展。
第一,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快網站建設,整合媒體資源,彌補傳統媒體內容不易保存、檢索不便等缺點,不斷推動媒介內容向網路延伸。
第二,加強內容建設。一是堅持內容為王,發揮專業采編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以權威報道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以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二是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佔先機;三是塑造融合新聞,在「全」「深」「廣」上狠下工夫,以傳統媒體的內容為核心,通過跨媒體聯動推助優勢互補,通過專題策劃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新聞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題血肉豐滿,更富感染力和滲透力。
第三,立足大數據運用,創新采編流程。各級新聞媒體應致力於建立統一指揮調度、高效整合採編資源、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應多介質新聞生產的新型多功能一體化采編平台,實現新聞一次採集、新聞產品多種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體數據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輻射縣區的基礎性海量信息資源池,集數據存儲、整合、備份為一體,實現數據共享。
第四,要重視在服務和互動上出特色。優化信息服務,強化用戶理念,注重分析用戶特點,准確把握用戶個性化需求,以用戶為中心明確網站定位,將政策宣傳與用戶需求有機結合,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新媒體的「快」和「准」,在即時視頻播報上求實效。與時俱進,把握媒體發展脈搏,積極主動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賬號,有條件時打造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發布平台,不斷擴大新媒體影響力。
第五,凸顯個性促發展,打造新媒體品牌效應。各級媒體要在網頁設計、圖文製作、內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顯媒體氣質,增強競爭力。
最後,增強用戶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進一步加大各級新聞網站宣傳力度,通過開展網上投票和有獎問答等形式,引導用戶積極參與互動、發表評論,不斷提高網站活躍度。只有既滿足用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又提高用戶的參與和貢獻,才能促使網站贏得良好口碑,從而聚集人氣,不斷提高廣大用戶對本地網站的關注度。
(三)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需要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不斷加大技術投入。一是積極利用新技術,充分發揮4G等新一代網路的技術優勢,提高信息傳輸效率,發展網路視聽服務,將優質內容推送到互聯網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屏幕多終端,推動社交平台與新聞傳播平台對接,廣泛吸引用戶,不斷提升影響力;二是不斷探索新應用,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和手機報等應用,借力微博、微信等傳播平台,建設公共賬號,搶占輿論高地,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三是加強信息傳播技術應用研發,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和互動化趨勢,努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發展根基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復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通過業務培訓和參觀學習,提高編采人員綜合素質,盡快建立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並且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科技手段的多媒體記者隊伍;二是要大力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適當提高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為新媒體的發展儲備人才力量;三是重構新聞采編生產流程,升級采編系統,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多媒體采編平台,加大新興媒體內容生產、技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結構、統一調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提升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探索媒體融合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
(五)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利用好新技術,推進新媒體產業化發展,不僅需要廣大運營商和主流媒體發揮好主體作用,也需要各有關部門主動跟進、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支持新媒體的健康發展。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適時出台支持媒體融合發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網站,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要不斷拓寬新媒體發展的資金渠道,提高新聞采編人員和技術人員待遇,完善技術設備,吸引人才主動投身新媒體建設。一是加大政府資金扶持,為新媒體平穩有序發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體要通過提高點擊率吸引廣告商,加大新媒體廣告的投放比例。要改變以往集中轟炸式的廣告宣傳與投放模式,轉而建立在實證數據採集分析基礎上的精準投放。與傳統的廣告更注重內容、創意、覆蓋面相比,新媒體廣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標用戶到達率。通過廣告贊助等形式籌集資金,是當前維持新媒體運營的主要渠道。
(六)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把正確導向貫穿到融合發展的各個環節。要完善媒體管理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法規,認真研究新媒體管理的科學方法,嚴格規范傳播行為,加快實現管理方式上的創新。一是加大網路監管支持力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互聯網管理納入各部門年度考核指標,將網路知識作為公務員培訓的必修內容。同時,以政府購買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專業人才參與互聯網管理,擴大網評員隊伍,營造積極向上的網路環境。二是改進網路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公開監看、數據分析、技術偵察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時掌握網路狀態,獲取網路情報信息。

7、新技術與新媒體的出現對新聞事業的影響

首先是新技術和新媒體的特點分析
其次是對傳統條件下的新聞事業所具有的局限有什麼促進,這種促進帶來的正反兩面的影響是什麼
短期內的影響,長期內的影響,對新聞事業報道的客體的影響 已經對新聞媒體本身的影響。

例如網路的出現,信息量大,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可以相對自由的選擇所想要看的內容,這些特點都極大的區別與傳統的媒體的被動與弱勢地位,從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變成了人們來選擇閱讀的內容。

第一,突破了原有的限制,更加具有時效性,更加廣泛的傳播,不受時間空間約束;
第二,傳播的主題從傳統的大的新聞機構和有話語權的名人,變成了每個人都有話語權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各類新聞內容的分析和對比,必須更有吸引力和駭人聽聞才能獲取眼球。
第三,大量的冗餘和無序信息和行為的出現,一夜爆紅的等,網路監管和新聞自由等等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東西。
第四,傳統媒體的地位受到嚴重削弱,平面媒體顯然頂不住新技術的攻勢,傳統媒體何去何從,新媒體是不是不可戰勝。

總的來說,新的技術迫使新聞機構更加註重受眾的需求,從收視率到點擊率,人們從被動的選擇到主動的挑選,更大的選擇空間,迫使新聞媒體必須更貼近社會的熱點和關注點。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更會期待更多的信息;
同時新的技術也使得更多的人獲取了話語權,從單純的受眾成為了一個傳播者的角色,每個人都可以說話,這在傳統媒體時代是不可能的,而那些草根也能通過新技術成為明星。這一點是傳統媒體把持者所不能控制的。

8、互聯網新媒體的技術性包括哪些特徵

1.全時傳播。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有四個發展階段:定時、即時、實時、全時,全時傳播指的是信息隨時可以進行發布。

2.全域傳播。地域和空間限制越來越少,只需要設備和傳輸信號,就可以發布信息。

3.全民傳播。傳播不再是機構、媒體單位的事情,每一位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誰都可能是記者、編輯。

4.全速傳播。傳播速度比舊媒體快,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

5.全媒體傳播。傳播信息不單是文字或者圖片,還附有音頻、視頻等多觸覺通道。

6.全渠道傳播。客戶端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簡訊等都可以進行信息發布。

7.全互動傳播。新聞的線索搜集、采訪、發行等一系列活動,所有用戶都有機會參與進去,並且在事後可以發表評論。

8.去中心化傳播。不存在類似於「頭版頭條」這樣的狀況,不同受眾可以選擇出很多主題進行討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新媒體使新聞多元化。

9.去議程設置傳播。信息傳播不再是比較固定的用詞模式,不同的消息發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語言的習慣進行傳播。

10.自凈化傳播。雖然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會有相關人員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誤會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與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事件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