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棄年薪十萬,回家做三農自媒體,行得通嗎?
當下很多人看到做自媒體特別賺錢,於是就想去接觸一下這個行業。很多人覺得自媒體這個行業特別神秘看著互聯網上很多人吹捧自媒體如何賺錢。其實自媒體真的賺錢嗎?答案是未必。為什麼我會這樣去說且聽我跟大家細說一下自媒體這個行業。
首先自媒體入駐行業標准比較低。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入門這個行業了。可以說這個行業的人員是參差不齊有文化水平高的也有文化水平低的,甚至還有沒有文化的人員去參與。有很多人參與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看著別人賺錢了,自己也想去嘗試一下。從2019年開始就有大把的人利用閑暇時間想在自媒體這個行業去賺錢。但是賺到錢的只是極少部分的人。有些人每天賺到的只有幾分錢。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就是因為人員太多。 那麼我們再來說這個問題!
放棄年薪10萬,回家做三農自媒體,行得通嗎?在我看來沒有專業的水平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術業有專攻,自媒體這個行業入駐標准雖然低,但是做起來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首先你得要考慮你如何去做到盈利點。這個是你做的時候肯定要考慮的一個問題。而且你的家鄉必須有非常獨特的特產,就是說其他地方沒有的產品。如果你們家裡面的農產品是大眾化的,真的沒有必要去做。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是從2017年開始接觸自媒體,真正做的時候到2018年才開始去做。2017年的時候,我基本上沒有賺到一分錢。那時候是2018年,因為那個時候做自媒體的比較少。而且那個時候各大平台對於自媒體扶持也特別的多,所以的話我是優先享受到這波紅利的。正因為有平台大力扶持我才能夠做得起來。現在去做自媒體的話,因為你是一個新手,而且平台的話對於新手基本上是無視的,因為平台現在已經有固定的內容貢獻者。所以平台它首先要扶持這部分作者,因為這部分作者的話可以長效的輸出內容,供大量的讀者去閱讀。
為何說年薪十萬不建議去做自媒體?首先你年薪已經10萬了,就沒有必要去做自媒體。你如果你沒有大量的人脈根本沒有必要去做下去。為什麼我要在這里強調人脈?這就好比做生意,如果你沒有人脈的話,你怎麼去宣傳你自己的產品。其次就是現在做自媒體根本賺不到錢。所以如果你年薪10萬的話,就沒必要去接觸自媒體。而且也沒必要放棄,你現在年薪10萬的收入。
雖然某位人說過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面,豬都能飛起來。但是我認為這句話有諷刺的意味。沒錯,互聯網是個風口,但是這個風口不是說每個人都能夠把控得了。說白了也就是那句話,術業有專攻。雖然這個年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但未必人人都能夠做得了自媒體。當下有很多做自媒體的已經放棄了這個行業,就是因為這個行業很難養家糊口。更別說是月入過萬了,說月入過萬的人,一般都是忽悠那些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的人。有些人只是為了去賣自己的課程。做自媒體真正賺錢的沒有幾個人,所以。不要去放棄自己的年薪10萬。還是好好的踏踏實實的去干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個才是你最應該去做的事情。
今天就跟各位聊這些。如果各位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各位留言。關於自媒體還有哪些方面不懂的也可以跟我去交流。
2、三農自媒體怎麼取名?
關中郝風景,或者秦嶺郝風光。
三農自媒體,受眾群體是農村網內民,農村網民更傾向於接受淳容樸直白的表達方式,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和認知。名字中有地名,有地域上的接近性,郝,好的諧音,同時體現作者個性,風光或風景,包羅萬象,展示正能量。
個人意見,供參考。
3、怎麼加入自媒體
自媒體的特點是大眾化、個性化,只要你能跟別人正常聊天,你就可以入駐這些自媒體平台。如果你有某一方面的特長、興趣、愛好,就可以利用自媒體平台來展現自己的才華,並賺取平台的收益,名利雙收!
1、內容方向定位
這個很容易理解了,一篇文章肯定是以內容為主,一個自媒體賬號需要長期、優質的內容輸出,而要做到長期優質的內容輸出,當然,內容最好是原創,首先就要給自己定好位。
你要知道你自己擅長做什麼領域的內容,盡量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文章,切莫跟風,不要三農火就跟別人發三農,娛樂又跟別人去發娛樂,這樣子是不行的。你一定要選擇一個垂直領域,不要今日修車,明日就當醫生「修人」,其實你完全不必擔心你擅長的領域是冷門領域,現在自媒體平台的推薦機制都很強大,它會把用戶進行大數據篩選,你寫的是冷門領域,平台就會把你寫的文章推送到喜歡看冷門領域的讀者面前,所以你創造的內容一定要高度垂直。
2、輸出內容定位
自媒體的內容類型大致分為兩種分別是圖文、視頻,這跟你的領域是一樣的,選擇你擅長的去做。
比如喜歡看視頻,而且會剪輯視頻的技術那麼就去做視頻,如果你覺得自己文筆比較好,那就去做圖文。
3、自媒體價值觀
價值觀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它又真實的存在,不要因為賺錢而寫,而要因為喜歡而寫,當你把你最喜歡的內容以文字或者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讀者是可以感受到的。這樣你才能收獲一大批粉絲。
4、內容風格定位
其實自媒體的內容風格跟創作者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你平時就是一個比較幽默的人那麼你創造的自媒體內容肯定也比較風趣幽默,不要為了熱點和爆文去強行改變自己的風格,因為「得不償失」。
只要能做到這幾點,你就可以注冊賬號加入自媒體大軍了!
4、做農業,自媒體怎麼操作
1:農人的故事,跟產品相關的人的故事
比如生產者的故事,其對品質的把握,對農業的堅持,這類故事,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我們要在互聯網上賣東西,一定是先做人,讓我們的用戶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們是在跟一個活生生的人打交道,而不是在跟一個冷冰冰的機器打交道。
2:產品的生長狀況,產地環境的狀況
優美的產地環境,容易讓用戶產生豐富的聯想,進而對產品產生好感。原生態的產地環境,容易煥發消費者內心深處的一些情結,今天都市人在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內心深處都有一顆回歸鄉村、回歸自然的心。
3:用戶的故事,用戶真實的反饋
中國有句古話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王婆賣瓜式的營銷在產品極大匱乏的時代顯然是管用的,但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對於用戶來講,任何廣告都抵不上朋友之間、用戶之間真實的口碑傳播。
所以,一定要把跟用戶之間互動的故事,用戶的真實口碑當做重要的內容來告訴我們的用戶。如果再往上走一個層次,可以跟用戶一起發起一些活動。
4:活動的故事
一些高水準的活動一方面容易讓用戶形成對品牌的正面印象,也能增進同業之間的互動交流。而這些活動也能夠讓用戶對產品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和認識。
未來五年,農產品電商趨勢會進一步深化,趨勢加速,銷量增加、消費習慣形成、移動端會持續發力,去中心化進一步明顯、農業新媒體營銷將繼續爆發,會產生一批有影響的農業自媒體、自明星……
一、農產品電商趨勢會進一步深化,趨勢加速,銷量增加、消費習慣形成
未來5年我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占農產品交易額的5%,涉外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佔1%,農產品移動商務交易額將佔2%。我國農產品電商與農資電商、農村再生資源電商將得到發展,農村供銷合作社將發揮較大的作用。
二、移動端會持續發力,去中心化進一步明顯
《2016-2020年中國互聯網+農業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提到,雖然農村網民數量增長快速,但由於我國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農民電腦操作水平有限,信息公路「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在農村還是特別突出。隨著手機在我國的普及,農村手機數量也有很大的增長。手機的普遍和簡便的操作優勢,為解決農村信息「最後一公里」問題帶來信息的契機。
三、農業新媒體營銷將繼續爆發,會產生一批有影響的農業自媒體、自明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手機、微博、微信、互聯網等新媒體推廣形式在消費者圈子裡流傳開來,它突破了傳統的農業科技推廣方式,摒棄了以往菜場買菜,電話溝通的形式,自媒體的運用是農業人的福音,未來的農業商機盡在於此。
四、農業眾籌、預售將會成為農產品電商重大業態
電商只是單純利用網路平台進行產品售賣,而農業眾籌在產品形成之前就有了完整的創意,包含更多內容和可選產品,為用戶提供的是個性化定製服務,是新農業生產革新有力手段。農業眾籌在此之上,更是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既幫助了農民解決資金問題,為之提供銷售渠道。同時也讓那些想吃到健康又安全食品的人得償所願。
五、農業復合型業態將成為新常態和新模式
傳統營銷模式銷售面比較窄,銷售成本高,品牌知名度也受到一定局限,農產品雖然好,但是由於分散經營帶來的品牌優勢不突出。
5、各大媒體都在扶持三農,那麼三農領域自媒體好做嗎?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題材這么火?現在再去做三農自媒體還行嗎?標桿已經出來了,是不是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呢?
這其實是很多想做三農自媒體的人普遍的問題,如果現在不好做了就不進入了,省地做了之後才知道,白白浪費了時間,精力。
我們翻看這兩年出名的三農自媒體人看一下有多少?真正能被我們數得上數的都不到100個,不說一百個了,50個都沒有,你說有沒有機會呢?
第二個,關於三農自媒體,我們首先知道的是誰?是不是歡子,但是歡子現在成為了過去式,而取而代之的九妹,這才僅僅過了一兩年的時間,也正驗證了那句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一兩年。
所以現在如果想做三農自媒體還是有機會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對各個地區的農民,農業,農村有了解,你如果拍攝之後曬到網上,那自然還是有關注度的。
但是關鍵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要和其他人的雷同,其他人已經做過的就不要做了,失去了新意就會出現審美疲勞,這跟開車一樣,疲勞駕駛容易出車禍,審美疲勞之後就不會看了。
想著去玩點新意,新意是怎麼來的呢?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叫移花接木,我們其實可以按照這個策略來走一下。
就是別人拍攝的三農視頻火爆了之後,我們看他拍的是啥,如果他拍的是捕魚,那咱們就捕蝦,如果他們拍的是收割玉米,咱們就收割小麥,如果他們拍攝的是廣東農村,咱們就拍攝東北農村,如果他們訪談山東農民,咱們就訪談河北農民。
總之就是一個套路,借鑒思路,不復制內容,思路活了,一切都活了!
所以如果真想做自媒體的話,無論是什麼類型的自媒體,只要想做,總能做好,這個世界不是什麼行業都能賺錢,因為賺錢這件事,看的不是事,是人!
6、現在自媒體三農短視頻怎麼弄?咋都沒有推薦啊?
?
7、如何做三農自媒體?
?
8、要怎麼樣才能做好自媒體啊?
(1)自媒體其實是個老行當,在有互聯網之前就有。比如美國的黑人名嘴奧普拉,在廣電平台上起家,現在跨領域,跨平台發展(視頻只是其平台之一),經久不衰。
(2)高曉松和羅振宇的路子有點類似奧普拉。只不過二人剛開始不被傳統體制接受,是從草根的視頻開始發展的。比如,高曉鬆起初就是在優酷視頻上練「口活」,現在則出書,做電視,辦演唱會,向「全活」發展。
(3)歌星也應該算自媒體。因為他們也是基本靠單打獨斗,不依附於任何平台。如果按這個標准,現在最紅火的自媒體應該是Lady Gaga。
(4)「口活」好的人做自媒體優勢很突出。不知道你發現沒有,美國最成功(指的是商業成功)明星恰恰就是奧普拉和Lady Gaga這樣「耍嘴皮」的脫口秀主持人和歌手,其次才是電影明星,球星之類的。這個道理全世界都一樣。
(5)碼字的能否藉助網路平台火起來?我的觀點是「要把困難估計足」。自媒體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政治寫手Andrew Sullivan,他的個人博客The Dish佔到前東家The Daily Beast流量的10%,於是出來單干,指望靠用戶付費生存。他一年需要90萬美元維持其個人博客,但忙了一年竟然沒完成「指標」。這還是頭一年啊,用戶就不給面子!Sullivan今年的續訂率如何還不清楚,據說他要開拓別的收入模式。這樣的大牛起步都這么難,咱們能不有充分心理准備嘛!國內的程苓峰也可以關注下,現在訂閱、廣告、演講都鋪開了,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6)有人說自媒體是「粉絲經濟」,我覺得有一定道理,按羅振宇的說法就是要形成「魅力人格體」,因為互聯網「賦能」的重要方面就是更能容易形成粉絲圈。這一點也能解釋為何耍嘴皮的比碼字的的粉絲更多。所以,自媒體最好要特色鮮明,不能四平八穩。
(7)截至目前,國內做自媒體順利的少,放棄的多,多數人的反饋是:寫不下去了。寫了大半年,就把「積累」耗完了。如果找別人一起來寫,或者編輯人家的東西,那就成了類似虎嗅這樣的自媒體平台了。
9、自媒體技術在當下非常流行,那麼三農自媒體有出路嗎?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無疑對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有著非常非常好的發展。最典型的就是各個小型自媒體的興起。人們藉助大平台經營起自己的自媒體,讓自己的生活通過互聯網和全世界連接起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粉絲。
人們都知道在東北特別特別流行直播,因為東北人熱情直率,爽朗大方,再加上自帶幽默和地域特色的東北方言,很快就會吸引一大票觀眾觀看。我認識的長輩里,就有一位在做直播的,平時賺賺零花錢,中年人里做這種自媒體的還很少,年輕人中就比較多了,因為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的普遍比較容易,開始是抱著玩兒的心態,後來發現可以賺錢變現,就也開始用心經營,這種農村自媒體不僅體現在直播上,還有其他平台。
比如我們那生產的大米特別好吃,其實可以通過網路自媒體開起自己的小淘寶店鋪,再通過微信,抖音等大平台推廣,總能把我們村裡的好東西推銷出去的。只是人們固守原來的銷售方式,不是很能以開放性的眼光去引進新的宣傳技術,其實自媒體時代和曾經的口碑,人們奔走相告口口相傳並無差別,都是只要口碑好,是好東西,人們就都能願意消費,只是傳播的途徑改變了,但是宗旨是沒有變得。
我認為自媒體時代,農村的好東西是更有銷路的,在這個很容易一夜爆紅的時代,人人都有機會做大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