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關於新媒體新技術

關於新媒體新技術

發布時間:2021-03-19 22:40:45

1、新媒體技術專業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不在於出現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傳播方式和內容形態的不同。
曾幾何時,互聯網路的盛行,曾經使業內人士無不感嘆,網路媒介已經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媒體之後的第四大傳播媒介。在一段時期內,網路媒介成了新媒體的代名詞,似乎一提起新媒體,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就是網路媒介。在本人就讀於大學的時候,專業課老師也是這樣對我們講的,互聯網就是新媒體。但是,說新媒體就是網路媒體正確嗎?答案是不正確。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展,科技的變遷,具有越來越多傳播方式和內容形態的媒體形式不斷涌現,如數字電視、車載電視、樓宇電梯廣告、手機簡訊、手機電視等等。
最後,可以明確地說,所謂新媒體,是指一切區別於傳統媒體而言的具有多種傳播形式與內容形態的不斷更新、不斷涌現的新型媒體。

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

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

從岩畫和巫會的模擬傳播,到詩歌和戲劇的口語傳播,到造紙術和印刷術發明之後的文字傳播,到無線電發明之後的電子傳播,回顧人類的大眾傳播史我們可以發現,傳播的媒介形態日趨豐富,而傳播行為日趨自由。
印刷品傳播和電子傳播的形態、通道是固定的,其傳播的專業要求和邊際成本都很高,傳播者具有較強的壟斷性和控制權,而數字化必然帶來的網路化,以及網路化必然導致的交互性,使傳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轉換極其容易。如今,一個人通過發送手機簡訊、撰寫博客日誌、發起網路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進行大眾傳播,突破傳統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壁壘。

「信息」與「意義」無關

尼格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說:「比特就是比特」。在數字語言里,所有的文本、聲音和影像都只是0和1的組合。傳播的信息從傳播的意義中抽象出來,使「把關人」的能力大大削弱。
因為意義是完整、單一而不能分割成片段來進行傳播的,易於甄別,而信息是可以編碼、分段、壓縮,進行傳播,再組合、復原、解碼,進行讀取的,很難在傳播過程中判別每一片斷的信息意味著什麼。上海目前發展很快的樓宇視頻和地鐵視頻系統是電視還是計算機?曾經發生一場定性之爭,就是這種突破的生動案例。

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

在傳統傳媒一統天下的鼎盛時期,傳播的效果似乎是無堅不摧的,大眾媒體對於公眾有著「魔彈」般的效力。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的不斷涌現,信息和「噪音」越來越多,以一個人的接受能力,根本不可能全部進行接收和處理,同時,在技術上對信息進行篩選、復制和傳遞已經非常容易,因此,信息接收者按照什麼樣的標准,通過什麼途徑,如何選擇和過濾信息,又如何屏蔽噪音,在最大程度上決定了信息傳送者的傳播意圖能否實現。這意味著受眾在接收信息時的主動性和消費偏好變得日益重要。

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傳播學研究中曾經有一個「沉默的螺旋」的發現,表明人們為了避免成為異類,陷入孤獨,往往在大眾媒體或輿論活躍分子發表了意見之後,不再表達自己與之不同的觀點。而在數字加網路的新媒體時代,任何一個人通過互聯網、手機等,就可以隨時進行信息溝通,甚至成為傳統媒體的重要信息來源,人際傳播的性質得到凸顯和強化,傳統的,傾向於無差異的普遍的廣大受眾,開始分割為氣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關的「小眾」,如各種各樣的網路游戲團體、戶外旅遊論壇、簡訊交友俱樂部等。在小眾中,人們也許更容易找到聲氣相投的夥伴,以對抗大眾傳播所造成的「社會孤立

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有關新媒體的專業有什麼?

很多人對於新媒體專業比較感興趣,新媒體專業畢業能做哪些工作,適合學新媒體的有哪些人呢?新媒體專業就業方向:
技術類:包括文案專員(沒錯,文案也算是一門技術)、設計師、程序員等;
運營類:包括公眾號運營、微博運營、網站運營等;
媒體類:包括網路推廣、店鋪推廣、網路廣告投放等;
管理類:包括新媒體主管、新媒體經理、網路營銷主管等;
策劃類:包括互聯網產品策劃、活動策劃、事件策劃等。
做新媒體不是學體操,並不需要從小就骨骼清奇,也沒有神馬「某某更適合學」之說,只要用心學、走心練,都可以掌握。
不過,高三畢業生如果有以下特質,將來學習新媒體會更得心應手、上手更快:
第一是有一定寫作功底、或者有一定寫作愛好的:這些孩子通常喜歡在QQ空間發發日記寫寫心得,他們將來處理內容時會上手更快;
第二是愛聊天的:這些孩子喜歡用QQ、玩微信、聊陌陌,他們將來學習即時聊天時會比較得心應手;
第三是喜歡琢磨的:這些孩子考前就愛琢磨細節、猜測出題人的意圖,他們將來處理新媒體調研與快速跟進時會比較容易入門;
第四是愛動手的:這類孩子喜歡在電腦課上編個小程序或畫個畫,他們將來可以對簡單的代碼應用或圖片設計更感興趣;

3、如何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來提高自己學習效率的方法與故事

一、更新教育觀念、強化創新意識、有較強的整合能力
課程的改革,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和合作學習。新媒體、新技術是以網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利用網路技術收集、處理、交流進行探討學習,從而獲取知識,這種學習模式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真正突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背景下,更新教育觀念是每一個教師不可忽視的問題。要強化創新意識。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精神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型人材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我們的教師也要不斷地創新,如果教師缺乏創造性思維,將失去學科的靈魂和動力,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學習,保持旺盛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網路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是一個全新理念的課程,它以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為教學基礎、又延伸到通信、網路技術等高科技的綜合應用技能教學,需要知識性與技能性很強的整合能力,現代信息技術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載體為特徵,擔負著開拓視野、搜索資料、整合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等功能。這其中,教師素質是關鍵要素。教師整合能力是信息技術發揮應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師應該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
二、用新媒體、新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新媒體、新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學媒體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經過精心准備,運用先進手段,創作出嚴謹而豐富的電子課件,其目的就是將它應用於教學,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攜帶地球儀、三角板、等繁瑣的教具,而是藉助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充分發揮多媒體網路的功能,可優化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結構、學生認識結構、課堂時間結構、師生活動結構等。豐富、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的靈活運用,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新媒體、新技術全方位刺激,使人腦左右協調發展,增強記憶力,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使學習氛圍輕松、愉快。通過多媒體網路的科學運用,可全面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依託區域網豐富校園網達到資源共享,進一步服務教學
學校應該重視校園網資源庫的建設,專人負責,統籌規劃。並安排熟悉計算機操作和網路維護的教師專門負責本校校園網教育資源庫的建設與維護。學校應該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鼓勵教師搜索和整理網上的教育資源,利用城域網的資源進行本校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教師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適合教學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類,同時教師應該將已有的課件、音頻資源、視頻資源、圖片資源通過非線性音視頻編輯系統、掃描儀、數碼相機等對其進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為學校教育資源信息的重要來源。學生可以上網快速地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料,有目的地處理信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有利於學生開展主動的探索型的學習活動。

4、應用了新媒體和新技術的哪些功能

新媒體技術:
這是一門新課程,簡單來說:就是新媒體的應用方法及領域!
目前新媒體技術主要應用於信息發布系統方面,
新媒體概述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
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
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分眾就是區分受眾,分眾傳媒就是要面對一個特定的受眾族群,而這個族群能夠被清晰地描述和定義,這個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領先消費群或重度消費群。」
陽光文化集團首席執行官吳征:「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BlogBus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魏武揮的定義:「受眾可以廣泛且深入參與(主要是通過數字化模式)的媒體形式。」

如果滿意記得採納哦,謝謝~~

5、關於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的課題名稱

您好,可以安排國家級「十三五」規劃全國重點課題,專門用於評職稱。望採納

6、新媒體新技術中的知識點指什麼

第一周:新媒體導論
1.1什麼是新媒體
1、技術說:可以使用戶之間,或者用戶與信息之間進行互動的技術
2、行為說:帶給人們無窮盡的知識,收獲對信息進行再加工,能夠使人類的行為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
3、組織說:《新媒體與社會》新媒體創造了一個新的知識空間和傳播空間,使人們脫離了原來的線性的 等級的僵化的的本土關系,形成了復雜靈活的知識體系
4、三合一:以上三種觀點結合在一起,媒介技術、人類行為和社會結構整合在一起,信息和傳媒技術及 其相關的社會環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擴展我們傳播能力的技術和設備(2)我們開發、利用這些 技術的傳播活動和實踐 (3) 圍繞這些技術和實踐形成的社會組織和結構
綜上定義:不同於傳統大眾媒體的包含特定技術、實踐和社會組織的信息與傳播系統
1.2 前新媒體時代:傳播技術經歷的幾個時代
語言:勞動產生了語言
文字:新時代誕生
造紙:蔡倫
印刷:北宋民間,畢升;金活字印刷術,德國古登堡
攝影: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銀版攝影法,《巴黎寺院街》
電報:義大利人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將傳播和交通分離開來
電影:1895年 盧米埃兄弟 電影的開元年
廣播:1920 匹茲堡
電視:世界上第一個電視台 1936年BBC開播

第二周:新媒體與社會的關系
2.1 技術決定論
本堂重點:媒介和社會之間關系的一個層面:媒介技術如何影響社會變遷
媒介決定論,核心觀點:媒介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變遷
媒介偏向論:加拿大Harold Innis「媒介總會在時間或空間上的一種偏向」,不同的媒介要麼偏向時間,要麼偏向空間
時間偏向媒介:雕塑石窟、墓碑、寺廟,難以移動可以經受很長時間而不受太大的影響
空間偏向媒介:在空間上方便傳輸易於移動的,紙張印刷電視等……
媒介偏向的社會影響,空間偏向媒介讓社會更注重歷史、宗教、等級關系,如中國,相對傳統封閉的社會 形態;
空間偏向媒介:更注重現在、未來,地理的擴張,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科學和技術,呈現出活力的社會形態
2.2 社會決定論
技術決定論的反思:①簡華論:技術決定論傾向於把社會變遷歸結於媒介 ②單向輪,技術決定論認為技 術對於社會的影響是單向的 ,技術是雞,社會是蛋 啊哈哈哈哈 ③機械論,技術的發展像鍾表一樣是 自治的,技術必然的概念 ④中立論,大部分技術決定論認為技術是中立的,不會偏向於任何人任何階級 ,比如老年人無法從網路技術中受益
弱技術決定論:技術並不是所有的原因,還有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交互的影響,但技術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推動社會發展的
2.3 技術社會互動論
互動演進模式,三個階段,1、誕生期:社會決定;2、成熟期:技術決定;3、過時期:社會決定
互動論:社會因素和技術因素的互動

7、新媒體新技術主要培訓什麼

新媒體技術是指基於互聯網技術下的新媒體具有先天的技術優勢與作為媒體的信息服務功能,是網路經濟與傳媒產業實現對接的最佳選擇。具有社會和經濟雙重屬性的新媒體既負有傳播先進文化的責任,又有盈利的需要。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情況下,中央電視台如何將傳統媒體中的平台優勢在網路新媒體的傳播中獲得延續與突破,唯一能做的就是創新。

與關於新媒體新技術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