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如何發揮輿論監督功能

新媒體如何發揮輿論監督功能

發布時間:2021-03-20 04:00:02

1、如何充分發揮主流媒體輿論監督作用

1.樹立傳統主流媒體的公信力
要想樹立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充分發揮主流媒體輿論監督的主導作用,關鍵在於平時的努力。因此,主流媒體及其從業者必須反省並採取有效的挽救措施。樹立主流媒體的公信力,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受眾的監督舉報、民族道德體系的重建與強化等等。
2.對網路輿論進行選擇、放大、引導
由於人們對傳統媒體接觸的時間要比網路媒體的時間長,所以,人們還會把傳統媒體作為有影響的、值得信賴的媒體,針對傳統媒體的這一優勢,可以讓傳統主流媒體在很多方面影響和規范網路信息傳播。對於一些網路上傳播的焦點,讓主流媒體對其進行選擇、放大、調控等,規范網路信息傳播,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還可以讓主流媒體與網路媒體結合起來,來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
3.掌握第一解釋權
由於人們可以接觸的新聞信息來源呈現多元化、及時性、快捷性特點,使新興媒體產生輿論強勢,事件發生時,主流媒體很難是第一時間的報道者。針對這種現象,主流媒體應擴大輿論引導力,可以在新聞事件發生後,進行權威的深度報道,掌握主流媒體的第一解釋權,糾正網路媒體造成失實、失真帶來的不必要的恐慌。當一個主流媒體總是在第一時間對新聞事件做出恰當而令人信服的解釋時,這個主流媒體就在民眾心裡形成了一種權威性、影響力。

2、如何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

內容摘要 :新聞輿論監督是廣播電視媒體對社會環境進行監測、發揮社會雷達作用的基本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變化,以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輿論監督越來越高度關注,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輿論監督不只是為曝光而曝光,而是通過曝光改進我們的工作,促進我們的工作。因此,要通過新聞媒體這一特殊形式,大力實施有效的輿論監督,為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關 鍵 詞 :新聞媒體 輿論監督 黨和政府
新聞與生俱來的功能便是對社會的監督,新聞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的權利,也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是一種民主的實現形式。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以及社會轉型時期的反腐工作需要輿論監督,黨的十三大至十七大政治報告中也都明確提出重視和發揮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名揚中外的「四大民主」:即「保證人民依法實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黨的十七大報告也再次使用了「輿論監督」的概念,要求:「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加強民主監督,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和失效。」而實現民主監督的重要形式和途徑就是輿論監督,那麼,在當前形勢下,作為縣級廣播電視機構更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的必要性以及重要作用。可見,如何提高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性很強的實踐課題。
一、輿論監督的概念
一般而言,輿論監督是指公眾通過新聞媒介對黨務、政務和一切公共事務的公開,對國家機關各級公務人員的施政活動,以及社會公眾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藝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監督,這種監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評,又包括評價和建議。從廣義上看,輿論監督是指公民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傳播媒介,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表達輿論、影響公共決策。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民主的必要環節,實行輿論監督是一個制度化進程。輿論監督制度應保證社會輿論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轉化為行動措施。
從狹義上看,它是指新聞輿論監督。公民享有依法運用新聞傳媒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和呼聲,表達自己意志的權利和自由;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新聞輿論監督源於輿論學和大眾傳播學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新聞輿論監督實質上是人民的監督,是黨和人民群眾通過新聞輿論對各級黨政機關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對社會事務實行監督。它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國家健全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為什麼要輿論監督
1、這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解放思想就是要敢想、敢幹、敢冒險,勇於創新,就是要打破禁區,就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揭露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富民強市提供保障。隨著解放思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也會變得越來越解放,越來越開放,人們思維的觸角會越來越延伸,必然會無處不到,全面監督政府及社會的各個角落。言論自由和輿論監督是大勢所趨,是歷史向前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隨著網路的發展,電腦的普及,信息的傳播會變得越來越便利,政府也會逐步提高透明度,特別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信息公開條例》的貫徹實施,政府將逐漸成為陽光政府,自覺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
2、這是黨中央的要求。輿論監督是我們黨反腐倡廉,及時糾正工作失誤的一面鏡子,熱情支持各級媒體輿論監督是黨中央的要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在黨的領導下,新聞媒體要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通過內部反映或公開報道,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應當重視和支持輿論監督,聽取意見,推動和改進工作。」中共中央2008年5月13日頒布的《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提出,各級領導幹部要正確對待輿論監督,增強接受輿論監督的自覺性。2007年1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要求,加強人民群眾、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新聞輿論等監督。
3、這是廣大群眾的需求。廣大群眾請求政府解決問題,或者揭露腐敗現象,經常採用越級上訪的方式,但由於群眾的訴求越來越多,越級信訪這一渠道顯得越來越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況且,對於越級信訪問題,上級政府的信訪部門一般退回原單位處理。這樣,群眾常常不滿意,轉為向新聞媒體投訴,請求新聞媒體呼籲的越來越多了。一旦新聞媒體為之呼籲,就會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就會引起廣泛關注,特別是會引起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這樣,問題往往會得到很快解決。
4、這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而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種十分有效的形式,也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十分有效的措施,所以,支持輿論監督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5、這是構築和諧社會富民強市的有效措施。人民群眾發表意見、提出建議的渠道很多,但通過新聞媒介進行是最便捷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新聞媒介通過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黨和政府的決策進行監督,就能夠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實行民主監督的積極性,吸引廣大群眾參政議政,促進黨和政府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促使很多社會問題的及時解決,排除影響構築和諧社會、富民強市的不利因素,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富民強市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三、新聞媒體如何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新聞媒體是輿論監督的主要載體,因此,近年來我局為開展輿論監督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相繼開辦了一批輿論監督性欄目。如電台開辦的《行風熱線》欄目,電視台先後開辦的《社會縱橫》、《民生直通車》等欄目,以「三貼近」為宗旨,上為政府解憂,下為百姓解難,倍受社會各界關注。然而,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變化,人們對輿論監督越來越高度關注,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認識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輿論監督的重要性,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把體現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心聲結合起來,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
(一)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擺正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的關系。
新聞輿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黨性原則,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這是堅持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的根本保證,更是正確實施輿論監督的關鍵所在。正面報道為主與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以正面報道為主,並不是強加給新聞媒體的一種限制,而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內在規律所決定的,是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的客觀要求。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深刻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有理由去理直氣壯地報道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事物、新氣象、新變化、新典型。但是,既然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消極腐敗現象,就沒有理由放棄輿論監督的武器。事實上,開展正確的輿論監督,對於改進黨和政府工作,使決策更加民主化、科學化,以及反腐倡廉、扶正祛邪、凈化黨風和社會風氣,都有其他監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人認為,輿論監督受輿論導向的約束,會妨礙輿論監督的開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新聞輿論監督是建立在正確輿論導向基礎之上的輿論監督,是為輿論導向服務的。因此,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兩者不能分開,不能獨立,而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輿論導向為輿論監督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輿論監督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開展,所以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並不排斥正當的新聞輿論監督。
(二)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堅持真實性原則。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之道在於求真,輿論監督必須完全真實,這是輿論監督的基礎。只有首先被受眾認為是真實的,才談得上輿論監督。若受眾認為是假的,他不看、不聽、不談,輿論監督就起不到作用。因此,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
一是要微觀真實。即具體事實必須完全真實、准確,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等要准確無誤,事實中人們的所行、所言、所思、所感要真實可信,不能合理想像。要提倡現場采訪,作為記者,當一事件發生後,應迅速奔赴事件發生現場,用自己的親身感受,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從而避免事後采訪時,被監督者從自己的好惡、利害出發,或混淆真假、或杜撰事實、或合理想像,使事實真相難以辨別的困難。
二是要本質真實,即要揭示事實的本質。一般來說,把握微觀真實較容易,而把握本質真實困難得多。這就要求記者必須具有深厚的生活閱歷、廣博的知識、深邃的洞察能力。監督的事實,從本質上要搞清楚,一是一,二是二,不誇大,不縮小,不歪曲,不片面,有根有據,真實確鑿,無論是人名、職務、單位名稱,還是數字、情節,都要一一核實,防止「偏聽則暗」。
三是要客觀公正。判斷是非、評價事物要以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律為標准,防止主觀臆斷,感情用事。對有爭議的問題要全面、辯證地觀察和分析,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復雜性,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堅持以理服人。對輿論監督涉及的問題,要深入研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確保信息來源真實可靠,確保報道內容准確無誤。
(三)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注意方式與方法。
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實施輿論監督,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輿論監督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要盡量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把握好時機。要緊緊圍繞每個時期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正確開展新聞輿論監督。
——幫忙不要添亂。新聞輿論監督,不僅要按新聞規律辦事,而且更要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哪些可以報,哪些不可以報,在什麼時候報適宜,報幾次可達到目的,報了之後會引起什麼樣反響等,都要在選題立項實施前考慮周全。一要出以公心,二要服務大局,三要以理服人,四要把握好度,五要遵守新聞宣傳紀律。
——要做到「四個」有利於,一是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二是有利於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三是有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四是有利於弘揚正氣、針砭時弊,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 四)開展新聞輿論監督,隊伍素質是最基礎的條件。
輿論監督直面社會現象的是與非,因此,搞好輿論監督,對采編隊伍素質提出了高的要求:
其一,必須加強對新聞采編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要組織新聞采編人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教育采編人員正確理解和運用輿論監督的權力,擺正位置,端正輿論監督的目的,提高輿論監督工作的水平。
其二,新聞采編人員要堅持客觀的原則,不把個人恩怨、好惡色綵帶入報道,不充當個別利益沖突的工具,努力樹立關懷弱勢的人文精神和不阿權貴的獨立品格;
其三,新聞采編人員要樹立法制觀念,充分重視發揮法律在輿論監督中的作用,在輿論監督中嚴格遵守國家憲法好法律。
其四,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樹立角色觀念。作為輿論監督的主體,作為推動輿論監督工作的內因,在思想上要提高認識、加強修養,努力爭取社會輿論的支持,爭得社會各方面、各部門的理解和配合,使輿論監督工作充分展現其原動力,確保輿論監督健康、順利、有效、正確地進行。
其五,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樹立質量意識,提高對新聞線索的高度敏銳性,以高效到位的輿論監督引起公眾的關注,得到黨委、政府的充分重視,有效地引領輿論導向,促進矛盾的緩和和解決,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穩定發揮應用的作用。
(作者簡介:閆宗利

3、輿論監督具有的功能及如何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是黨外監督的重要形式,也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必要環節。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不斷推動黨內監督和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有機結合、協調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應當認真對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推動黨務公開、拓寬監督渠道,虛心接受群眾批評。新聞媒體應當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持正確導向,加強輿論監督,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發揮警示作用。」這為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一,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應當認真對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准,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開門接受監督要做到真開門、開大門,讓群眾參與,讓群眾監督,讓群眾評判,正確對待、虛心接受群眾的批評和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能不願接受監督,甚至千方百計迴避監督、抵觸監督。要繼續推動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透明度。凡作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決策都應當向社會公開,對黨員群眾關注的重要事項,要更加公開透明。要擴大黨務信息的普及面,為黨員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使黨務公開真正成為增進群眾了解黨組織的好形式,讓社會監督有的放矢。要暢通人民群眾舉報和監督渠道,認真做好信訪監督工作,及時檢查處理問題,有的還應及時將處理情況反饋給反映意見的群眾。

第二,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輿論監督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其他監督形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在推動改革發展,推進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維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發揮輿論監督包括互聯網監督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只有站在全黨的立場上、站在全體人民的立場上,才能真正把握好黨性和人民性。根本是堅持講政治,把握正確方向,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新聞媒體要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宣傳中央關於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新聞網站,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新聞媒體要堅持人民性,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依靠人民群眾開展輿論監督。
二是開展輿論監督要直面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黨肩負著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同時也面臨著「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僅僅依靠黨內監督還不夠,必須強化輿論監督,堅持問題導向,傾聽人民呼聲。新聞媒體應當肩負起社會哨兵的使命,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情況、黨規黨紀執行情況的監督,加大對違紀違法行為、對侵害群眾利益行為的曝光力度;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敢於揭露批評不道德行為和不良風氣,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將落腳點放在解決矛盾、改進工作上。開展輿論監督工作要樹立大局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講究方式方法,把握好時、度、效,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原則,發揮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
三是輿論監督要注重成果運用,注重對比宣傳,既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又發揮反面典型警示震懾作用。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深刻揭示違紀違法行為產生的深層原因,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舉一反三、懲前毖後,提出改進工作、完善制度的建議,推動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最大限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切實取得輿論監督的實效。

4、如何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和監督作用

新聞輿論監督是廣播電視媒體對社會環境進行監測、發揮社會雷達作用的基本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變化,以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輿論監督越來越高度關注,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輿論監督不只是為曝光而曝光,而是通過曝光改進我們的工作,促進我們的工作。因此,要通過新聞媒體這一特殊形式,大力實施有效的輿論監督,為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關 鍵 詞 :新聞媒體 輿論監督 黨和政府
新聞與生俱來的功能便是對社會的監督,新聞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的權利,也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是一種民主的實現形式。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以及社會轉型時期的反腐工作需要輿論監督,黨的十三大至十七大政治報告中也都明確提出重視和發揮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名揚中外的「四大民主」:即「保證人民依法實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黨的十七大報告也再次使用了「輿論監督」的概念,要求:「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加強民主監督,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和失效。」而實現民主監督的重要形式和途徑就是輿論監督,那麼,在當前形勢下,作為縣級廣播電視機構更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的必要性以及重要作用。可見,如何提高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性很強的實踐課題。
一、輿論監督的概念
一般而言,輿論監督是指公眾通過新聞媒介對黨務、政務和一切公共事務的公開,對國家機關各級公務人員的施政活動,以及社會公眾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藝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監督,這種監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評,又包括評價和建議。從廣義上看,輿論監督是指公民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傳播媒介,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表達輿論、影響公共決策。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民主的必要環節,實行輿論監督是一個制度化進程。輿論監督制度應保證社會輿論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轉化為行動措施。
從狹義上看,它是指新聞輿論監督。公民享有依法運用新聞傳媒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和呼聲,表達自己意志的權利和自由;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新聞輿論監督源於輿論學和大眾傳播學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新聞輿論監督實質上是人民的監督,是黨和人民群眾通過新聞輿論對各級黨政機關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對社會事務實行監督。它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國家健全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為什麼要輿論監督
1、這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解放思想就是要敢想、敢幹、敢冒險,勇於創新,就是要打破禁區,就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揭露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富民強市提供保障。隨著解放思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也會變得越來越解放,越來越開放,人們思維的觸角會越來越延伸,必然會無處不到,全面監督政府及社會的各個角落。言論自由和輿論監督是大勢所趨,是歷史向前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隨著網路的發展,電腦的普及,信息的傳播會變得越來越便利,政府也會逐步提高透明度,特別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信息公開條例》的貫徹實施,政府將逐漸成為陽光政府,自覺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
2、這是黨中央的要求。輿論監督是我們黨反腐倡廉,及時糾正工作失誤的一面鏡子,熱情支持各級媒體輿論監督是黨中央的要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在黨的領導下,新聞媒體要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通過內部反映或公開報道,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應當重視和支持輿論監督,聽取意見,推動和改進工作。」中共中央2008年5月13日頒布的《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提出,各級領導幹部要正確對待輿論監督,增強接受輿論監督的自覺性。2007年1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要求,加強人民群眾、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新聞輿論等監督。
3、這是廣大群眾的需求。廣大群眾請求政府解決問題,或者揭露腐敗現象,經常採用越級上訪的方式,但由於群眾的訴求越來越多,越級信訪這一渠道顯得越來越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況且,對於越級信訪問題,上級政府的信訪部門一般退回原單位處理。這樣,群眾常常不滿意,轉為向新聞媒體投訴,請求新聞媒體呼籲的越來越多了。一旦新聞媒體為之呼籲,就會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就會引起廣泛關注,特別是會引起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這樣,問題往往會得到很快解決。
4、這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而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種十分有效的形式,也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十分有效的措施,所以,支持輿論監督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5、這是構築和諧社會富民強市的有效措施。人民群眾發表意見、提出建議的渠道很多,但通過新聞媒介進行是最便捷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新聞媒介通過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黨和政府的決策進行監督,就能夠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實行民主監督的積極性,吸引廣大群眾參政議政,促進黨和政府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促使很多社會問題的及時解決,排除影響構築和諧社會、富民強市的不利因素,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富民強市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三、新聞媒體如何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新聞媒體是輿論監督的主要載體,因此,近年來我局為開展輿論監督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相繼開辦了一批輿論監督性欄目。如電台開辦的《行風熱線》欄目,電視台先後開辦的《社會縱橫》、《民生直通車》等欄目,以「三貼近」為宗旨,上為政府解憂,下為百姓解難,倍受社會各界關注。然而,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變化,人們對輿論監督越來越高度關注,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認識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輿論監督的重要性,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把體現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心聲結合起來,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
(一)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擺正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的關系。
新聞輿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黨性原則,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這是堅持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的根本保證,更是正確實施輿論監督的關鍵所在。正面報道為主與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以正面報道為主,並不是強加給新聞媒體的一種限制,而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內在規律所決定的,是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的客觀要求。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深刻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有理由去理直氣壯地報道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事物、新氣象、新變化、新典型。但是,既然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消極腐敗現象,就沒有理由放棄輿論監督的武器。事實上,開展正確的輿論監督,對於改進黨和政府工作,使決策更加民主化、科學化,以及反腐倡廉、扶正祛邪、凈化黨風和社會風氣,都有其他監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人認為,輿論監督受輿論導向的約束,會妨礙輿論監督的開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新聞輿論監督是建立在正確輿論導向基礎之上的輿論監督,是為輿論導向服務的。因此,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兩者不能分開,不能獨立,而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輿論導向為輿論監督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輿論監督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開展,所以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並不排斥正當的新聞輿論監督。
(二)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堅持真實性原則。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之道在於求真,輿論監督必須完全真實,這是輿論監督的基礎。只有首先被受眾認為是真實的,才談得上輿論監督。若受眾認為是假的,他不看、不聽、不談,輿論監督就起不到作用。因此,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
一是要微觀真實。即具體事實必須完全真實、准確,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等要准確無誤,事實中人們的所行、所言、所思、所感要真實可信,不能合理想像。要提倡現場采訪,作為記者,當一事件發生後,應迅速奔赴事件發生現場,用自己的親身感受,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從而避免事後采訪時,被監督者從自己的好惡、利害出發,或混淆真假、或杜撰事實、或合理想像,使事實真相難以辨別的困難。
二是要本質真實,即要揭示事實的本質。一般來說,把握微觀真實較容易,而把握本質真實困難得多。這就要求記者必須具有深厚的生活閱歷、廣博的知識、深邃的洞察能力。監督的事實,從本質上要搞清楚,一是一,二是二,不誇大,不縮小,不歪曲,不片面,有根有據,真實確鑿,無論是人名、職務、單位名稱,還是數字、情節,都要一一核實,防止「偏聽則暗」。
三是要客觀公正。判斷是非、評價事物要以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律為標准,防止主觀臆斷,感情用事。對有爭議的問題要全面、辯證地觀察和分析,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復雜性,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堅持以理服人。對輿論監督涉及的問題,要深入研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確保信息來源真實可靠,確保報道內容准確無誤。
(三)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注意方式與方法。
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實施輿論監督,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輿論監督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要盡量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把握好時機。要緊緊圍繞每個時期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正確開展新聞輿論監督。
——幫忙不要添亂。新聞輿論監督,不僅要按新聞規律辦事,而且更要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哪些可以報,哪些不可以報,在什麼時候報適宜,報幾次可達到目的,報了之後會引起什麼樣反響等,都要在選題立項實施前考慮周全。一要出以公心,二要服務大局,三要以理服人,四要把握好度,五要遵守新聞宣傳紀律。
——要做到「四個」有利於,一是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二是有利於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三是有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四是有利於弘揚正氣、針砭時弊,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 四)開展新聞輿論監督,隊伍素質是最基礎的條件。
輿論監督直面社會現象的是與非,因此,搞好輿論監督,對采編隊伍素質提出了高的要求:
其一,必須加強對新聞采編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要組織新聞采編人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教育采編人員正確理解和運用輿論監督的權力,擺正位置,端正輿論監督的目的,提高輿論監督工作的水平。
其二,新聞采編人員要堅持客觀的原則,不把個人恩怨、好惡色綵帶入報道,不充當個別利益沖突的工具,努力樹立關懷弱勢的人文精神和不阿權貴的獨立品格;
其三,新聞采編人員要樹立法制觀念,充分重視發揮法律在輿論監督中的作用,在輿論監督中嚴格遵守國家憲法好法律。
其四,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樹立角色觀念。作為輿論監督的主體,作為推動輿論監督工作的內因,在思想上要提高認識、加強修養,努力爭取社會輿論的支持,爭得社會各方面、各部門的理解和配合,使輿論監督工作充分展現其原動力,確保輿論監督健康、順利、有效、正確地進行。
其五,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樹立質量意識,提高對新聞線索的高度敏銳性,以高效到位的輿論監督引起公眾的關注,得到黨委、政府的充分重視,有效地引領輿論導向,促進矛盾的緩和和解決,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穩定發揮應用的作用。

5、如何發揮社會監督中的輿論監督的功能(列提綱)

發揮社會監督功能的途徑有三個:

(1)公民監督,主要是公民通過批評、建議、檢舉、揭發、申訴、控告等基本方式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權力行使行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進行監督。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社會主人」對「社會公僕」的直接監督。

(2)是輿論監督,社會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採取多種形式,表達和傳導有一定傾向的議論、意見及看法,以實現對政治權力運行中偏差行為的矯正和制約。在整個社會監督體系中輿論監督有其獨特的優勢。

(3)是社會團體監督,即各種社會組織和利益集團對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的監督,是通過選舉、請願、對話、示威、輿論宣傳等形式,構成了對政府管理活動的監督。

實際例子:

1、諸如報刊、雜志、網路和電視等大眾媒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就是扮演的社會監督角色。媒體以調查、報道和評論等輿論形式揭發政府體系中的有些不作為和不法行為,成為了遏制官僚主義、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國中部湖北省青年孫志剛在南部的廣州市因為沒有攜帶任何證件外出,被當地一個公安派出所收容,並被毆打致死。這一事件被新聞媒體曝光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最終,涉案人員全部被依法嚴懲。此外,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國政府廢除舊有的強制收容制度而改為自願接受救助的步伐。「孫志剛事件」只是中國眾多新聞輿論監督案例中的一個例子。

2、哈爾濱「寶馬撞人事件」,一領導幹部的兒媳在與一賣蔥的農婦發生爭執以後,其駕駛的寶馬汽車突然往前沖出,農村婦女被當場撞死,還有12個人受傷。後被新聞媒體曝光,肇事者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3、山東的「市長下跪事件」。山東婦女李玉春因為舉報濟寧市副市長的劣行,並公布了這個官員下跪的丑態,而備受全國輿論的關注。

6、淺談新聞媒體如何做好輿論監督

當下,傳統主流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強烈沖擊,尤其是在新聞輿論監督方面,網路媒體憑借其快捷的傳播、海量的信息以及較寬松的輿論環境迅速占據了主動,而傳統主流媒體受到的約束往往較多,在重大輿論監督報道中總給人一種滯後、弱化甚至失聲的感覺。這直接影響到傳統主流媒體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致使大量受眾流失於網路。在當前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傳統媒體尤其是傳統主流媒體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做出與其地位相匹配的新聞輿論監督報道。

提升新聞報道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依然具有強大的公信力與權威性,依然具有一定的主流話語權,宣傳效果顯著。盡管傳統媒體輿論監督的作用受到了相當大的挑戰,但必須認識到傳統媒體在輿論監督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並持續發揮其在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嚴謹性和權威性方面的優勢,在新媒體搶先的情況下,可以在調查性報道和言論方面予以提升,體現傳統媒體的高度、深度,進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積極主動干預,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力。公信力決定了傳統主流媒體一呼百應的地位,其忠實的受眾群體也往往是社會的中堅分子,其新聞播報具有較高的權威性。而網路媒體自發性強,約束力弱,盡管自由度高,但也由此導致虛假信息漫天飛的現象時有出現。尤其是對信息不夠公開的熱點事件,傳統主流媒體更應該積極發聲,甄別真實民意,並根據網路輿情的變化,及時追蹤,積極干預,以傳播信息、通達民意、引導輿論、緩解矛盾,把公眾輿論引導到理性健康的軌道上來。

創新報道形式,與新媒體加強互動合作。傳統媒體要加強與新媒體的互動合作,找准成為「引領者」的途徑,將輿論監督主陣地的地位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是加大力度建設自身的新媒體平台,辦好自己的網站,依託自己辦起的網路平台,提升傳播速度,加大反饋力度,加強互動,同時加強對網路中出現的新聞熱點、輿論焦點的重視,並進行正確的選擇和調控,將輿論監督置於領先地位;二是主動尋求與新媒體合作,利用互聯網資源優勢增加受眾,使傳播效果和傳播速度實現最大化;三是傳統媒體自身要與時俱進,加強創新,將新聞報道以博客、微博等多種形態進行再傳播,增強影響力,佔領輿論監督的主陣地。

恪守職業道德,加強素質建設。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技術飛躍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采編人員在思想上要提高認識、加強修養,正確理解和運用輿論監督的權利,擺正位置,端正輿論監督的目的,提高輿論監督工作的水平。在堅守新聞專業主義的同時,更要考慮新聞的職業道德,以職業道德作為專業主義的保障,做有溫度的新聞。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應當用好輿論監督這把利劍,引導社會輿論,疏導公眾情緒,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這不僅是傳統媒體應對挑戰、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其凸顯權威性和公信力、引領社會主流輿論、講好中國故事的有力武器。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 如何做好新聞輿論監督

7、輿論監督所具有的功能及如何發揮輿論監督的功能

輿論監督的功能主要就是監督,發揮作用的途徑就是輿論

8、如何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把握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建設

當今時代,網路輿論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媒體相比較,網路輿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和社會心理。由於網路傳播具有開放性強、交互性好、傳播速度快、影響面廣等一系列優勢,其輿論形成具有自發性、快捷性、多元性、長留性等特徵。也因為網路的開放性、網民身份的隱匿性以及受部分網民社會經驗、自身素養等因素的影響,網路輿論往往又呈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甚至會以偏激和非理性的謾罵與攻擊來表達觀點。因此,正確分析和引導網上輿論,顯得十分重要。

網上輿論引導重要而緊迫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准確匯集民情民意的需要。准確匯集和分析民情民意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民意反映的集約性、普遍性、可視性在網路輿論得到最為顯明的反應。與傳統媒體輿論相比,網路輿論在真實、直接、及時反映民意方面更具有代表性。各大網站的留言板、BBS論壇,成為表達民意、體現觀點、形成網路輿論的重要場所。網民的留言被放大成一種觀點後,經過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交互影響,就會形成輿論。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網民素質參差不齊,難免會出現起鬨、攻擊等宣洩型、情緒型輿論。如果不能對這些偏激的輿論加以正確引導,勢必造成「網民的聲音一大片,群眾的聲音聽不見」的混亂嘈雜局面,嚴重擾亂黨和政府掌握民情、了解民意的視線。因此,要使互聯網真正成為引導和洞察社會輿論的重要窗口,就必須加強對網路輿論的引導。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人民行使監督權力的需要。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從來沒有像網路輿論這樣明顯。網路輿論在形成以後會產生巨大的作用力施加於決策者。特別是在一些重大事件、與民休戚相關的決策上,網民關注的越多,越容易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壓力。與此同時,由於廣大網民的關注,也使得解決問題的各項流程更加透明化。但由於網路上傳播者身分的匿名性及隱藏性的特點,會導致一些不良言論出現,混淆視聽,削弱正確輿論的導向。因此,我們有必要維護網路輿論的正確聲音,使之發揮正確引導民眾的積極作用。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提高互聯網服務經濟社會水平的需要。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是新聞媒體的作用集中表現。互聯網作為新興媒體自然也不例外。互聯網發展十幾年以來,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網路這種新媒體的產生,一些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網站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過多的關注社會的陰暗面,導致負面報道層出不窮,正面報道形不成聲勢,嚴重脫離中心工作,給社會的發展和穩定帶來不利影響。為此,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倡導科學精神、弘揚社會正氣的作用,就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網路輿論導向,堅持顧全大局、服務中心、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的方針,積極為經濟社會的發展營造氛圍、凝聚人心、匯集人氣。

正確引導網路輿論是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的需要。網路媒體作為一種更加有效的媒介,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互聯網上各種文化類型、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准則道德規范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國內外一些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還利用網路散布謠言、傳播反動言論,甚至僱傭網路寫手對一些「熱點」進行炒作,欺騙網民,誤導輿論。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增強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在互聯網上旗幟鮮明地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使網路輿論成為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的主陣地。

要把握好網路輿論的特徵和形成機制

當前,社會輿論環境復雜多變,重大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頻頻,加劇了人們思想情緒的變化。鎮定與恐慌、理性與沖動、事實與謠言、積極態度與消極言論同時出現,各種思想認識相互交織,無論是以及時豐富的新聞信息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還是以准確有效的輿論引導社會公眾,都需要我們第一時間掌握社會輿論的趨勢和特點。

來自互聯網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大。網路輿論關注的公共事務素材,一方面是來自傳統媒體如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的報道,另一方面來自網路原創,尤其是BBS上網友自行發布的新聞和傳言。如果傳統媒體的報道被門戶網站轉載,或網上傳言得到傳統媒體的證實,或網上觀點得到傳統媒體的聲援,那麼這種網上網下的交互作用,會促使輿情洶涌,形成強大的輿論聲浪,對當事人特別是負有社會管理責任的公權力形成壓力。

互聯網成為反映社會心理和表達公眾訴求的重要渠道。從今年網上輿情來看,社會敏感問題成為網路輿論焦點,經濟民生類、政府管理、立法司法備受網路關注。環境問題、腐敗問題、司法不公等事件極易激發網民的非理性情緒,甚至一些偶然的事件也會引發不良情緒,應該加以警惕。

警惕「網路暴力」現象。據統計,我國網民中,30歲及以下的超過了70%。這個年齡段的大部分人都心懷正義、充滿激情、好奇心強,強烈期待融入社會,熱切希望表達自我,並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性。但是這一年齡段的人涉世未深,很難擺脫沖動與激情,容易在群體的興奮中忘記理性地制約自己,習慣於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懲罰他們認定的「壞人」。他們很難對自己在「善良動機」下所導致的行為後果作出全面客觀的估計。在網上討論某一事件時,會出現極端、辱罵、非理性的聲音,在有的引起網民反感的事件中,一些網民自以為懷著正義之心,對當事人實施「網路暴力」,包括公布當事人隱私、電話騷擾、現場騷擾等需警惕。

重視「意見領袖」的作用。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對於熱點社會事務、公共話題,非專業人士積極發言,與大眾分享他們的智慧、學識和價值觀。這些民間身分的觀察家對公眾的影響力較大。特別是網上一些較權威的論壇和知名個人博客,以及一些資深網友,扮演了傳播學上的「意見領袖」角色。在一些復雜的現實問題的辯論中,他們的觀點往往能影響網友的價值判斷。有時「意見領袖」的意見並不完全客觀正確,卻能引導整個網路輿論的走向,導致了網路輿論的偏向性。因此,需要找到恰當的方式,與「意見領袖」進行溝通,讓互聯網中的「意見領袖」與我們合作,成為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和紐帶。

積極探索引導網上輿論的機制和措施

把傳統媒體網站、政府新聞網站等主流媒體網站作為發展的戰略重點,形成網路輿論引導的合力。由於我們的主要新聞媒體在社會和公眾中有較高的媒介公信力,當人們在網上要獲得新聞信息時,總是把傳統媒體網站、有影響力的新聞網站和重要的門戶網站作為主要甚至是首要的選擇。因此,主流媒體既是維護公民知情權的重要社會力量,發揮著信息傳播主渠道的作用,同時也是有效引導社會輿論的排頭兵。因此,要建設一批政府管得住、網民信得過的主流媒體網站,以較大規模和影響力在網路輿論中做好引導。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為他們提供新聞發布上的優先權,促進有影響的網站與傳統媒體的合作,以增強信息互通,形成輿論聯動,確保網路輿論引導的合力。

提高行政決策的透明度,確保各類信息及時公開,從源頭上堵住網路流言和虛假信息的泛濫。提高政府部門行政決策的透明度,確保各類信息及時、客觀、全面的發布,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滿足公眾知情權,貫徹「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以往的新聞傳播實踐告訴我們,當重大的突發性事件發生後,如果政府能通過媒體(特別是網路媒體)及時發布信息,就能安撫公眾情緒、保持社會穩定。對於那些影響面大且具有持續性的事件,要注意形成信息傳遞的波次效應,在及時滿足網民知情慾的同時,逐漸降低人們的關注度。反之,由於網路傳播本身的放大作用,信息的混亂、錯誤、拖延,會使謠言大行其道。在網路傳播的時代,在播客、博客、個人新聞盛行的時代,在傳統大眾媒體不是信息惟一來源的時代,更要避免因對正常信息的過度控制而導致信息短缺,而使那些虛假信息通過網路得以廣泛傳播。只有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增強信息的透明度,才能確保包括網路輿論在內的社會輿論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加快網路「意見領袖」群體的培養,藉助專業網路評論員的力量,幫助網民從輿論客體的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藉助專家、學者、社會名流以及網路當中部分民間觀察家的力量,培養網上的「意見領袖」,不僅可以起到媒介信息中介和過濾環節的作用,還可以為網民提供科學理性的觀點和建議,也可以成為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和紐帶,以強化主流言論,孤立非主流言論,對網路輿論的最後形成起著主導性作用。

建立分工協作、專兼職結合的網路評論員隊伍,理順體制機制,增加投入,擴大網上影響。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網路評論員隊伍是做好網上輿論引導工作的關鍵,要著手建立起專職、兼職和覆蓋全省各地、各部門的不同層次的網路評論員隊伍。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培育起一支高素質的網路寫手,由專兼職網評員平時負責與其聯系和交流,以應對必要時輿論引導的特殊需要。要理順工作機制,把新聞發言人與網路評論員兩只隊伍結合起來,擴大發展網路評論員隊伍的外延。

9、如何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

新聞與生俱來的功能便是對社會的監督,新聞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的權利,也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是一種民主的實現形式。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以及社會轉型時期的反腐工作需要輿論監督,黨的十三大至十七大政治報告中也都明確提出重視和發揮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名揚中外的「四大民主」:即「保證人民依法實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黨的十七大報告也再次使用了「輿論監督」的概念,要求:「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加強民主監督,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和失效。」而實現民主監督的重要形式和途徑就是輿論監督,那麼,在當前形勢下,作為縣級廣播電視機構更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的必要性以及重要作用。可見,如何提高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性很強的實踐課題。
一、輿論監督的概念
一般而言,輿論監督是指公眾通過新聞媒介對黨務、政務和一切公共事務的公開,對國家機關各級公務人員的施政活動,以及社會公眾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藝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監督,這種監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評,又包括評價和建議。從廣義上看,輿論監督是指公民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傳播媒介,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表達輿論、影響公共決策。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民主的必要環節,實行輿論監督是一個制度化進程。輿論監督制度應保證社會輿論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轉化為行動措施。
從狹義上看,它是指新聞輿論監督。公民享有依法運用新聞傳媒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和呼聲,表達自己意志的權利和自由;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新聞輿論監督源於輿論學和大眾傳播學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新聞輿論監督實質上是人民的監督,是黨和人民群眾通過新聞輿論對各級黨政機關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對社會事務實行監督。它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國家健全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為什麼要輿論監督
1、這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解放思想就是要敢想、敢幹、敢冒險,勇於創新,就是要打破禁區,就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揭露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富民強市提供保障。隨著解放思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也會變得越來越解放,越來越開放,人們思維的觸角會越來越延伸,必然會無處不到,全面監督政府及社會的各個角落。言論自由和輿論監督是大勢所趨,是歷史向前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隨著網路的發展,電腦的普及,信息的傳播會變得越來越便利,政府也會逐步提高透明度,特別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信息公開條例》的貫徹實施,政府將逐漸成為陽光政府,自覺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
2、這是黨中央的要求。輿論監督是我們黨反腐倡廉,及時糾正工作失誤的一面鏡子,熱情支持各級媒體輿論監督是黨中央的要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在黨的領導下,新聞媒體要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通過內部反映或公開報道,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應當重視和支持輿論監督,聽取意見,推動和改進工作。」中共中央2008年5月13日頒布的《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提出,各級領導幹部要正確對待輿論監督,增強接受輿論監督的自覺性。2007年1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要求,加強人民群眾、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新聞輿論等監督。
3、這是廣大群眾的需求。廣大群眾請求政府解決問題,或者揭露腐敗現象,經常採用越級上訪的方式,但由於群眾的訴求越來越多,越級信訪這一渠道顯得越來越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況且,對於越級信訪問題,上級政府的信訪部門一般退回原單位處理。這樣,群眾常常不滿意,轉為向新聞媒體投訴,請求新聞媒體呼籲的越來越多了。一旦新聞媒體為之呼籲,就會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就會引起廣泛關注,特別是會引起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這樣,問題往往會得到很快解決。
4、這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而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種十分有效的形式,也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十分有效的措施,所以,支持輿論監督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5、這是構築和諧社會富民強市的有效措施。人民群眾發表意見、提出建議的渠道很多,但通過新聞媒介進行是最便捷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新聞媒介通過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黨和政府的決策進行監督,就能夠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實行民主監督的積極性,吸引廣大群眾參政議政,促進黨和政府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促使很多社會問題的及時解決,排除影響構築和諧社會、富民強市的不利因素,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富民強市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三、新聞媒體如何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新聞媒體是輿論監督的主要載體,因此,近年來我局為開展輿論監督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相繼開辦了一批輿論監督性欄目。如電台開辦的《行風熱線》欄目,電視台先後開辦的《社會縱橫》、《民生直通車》等欄目,以「三貼近」為宗旨,上為政府解憂,下為百姓解難,倍受社會各界關注。然而,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變化,人們對輿論監督越來越高度關注,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認識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輿論監督的重要性,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把體現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心聲結合起來,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
(一)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擺正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的關系。
新聞輿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黨性原則,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這是堅持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的根本保證,更是正確實施輿論監督的關鍵所在。正面報道為主與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以正面報道為主,並不是強加給新聞媒體的一種限制,而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內在規律所決定的,是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的客觀要求。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深刻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有理由去理直氣壯地報道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事物、新氣象、新變化、新典型。但是,既然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消極腐敗現象,就沒有理由放棄輿論監督的武器。事實上,開展正確的輿論監督,對於改進黨和政府工作,使決策更加民主化、科學化,以及反腐倡廉、扶正祛邪、凈化黨風和社會風氣,都有其他監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人認為,輿論監督受輿論導向的約束,會妨礙輿論監督的開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新聞輿論監督是建立在正確輿論導向基礎之上的輿論監督,是為輿論導向服務的。因此,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兩者不能分開,不能獨立,而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輿論導向為輿論監督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輿論監督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開展,所以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並不排斥正當的新聞輿論監督。
(二)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堅持真實性原則。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之道在於求真,輿論監督必須完全真實,這是輿論監督的基礎。只有首先被受眾認為是真實的,才談得上輿論監督。若受眾認為是假的,他不看、不聽、不談,輿論監督就起不到作用。因此,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
一是要微觀真實。即具體事實必須完全真實、准確,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等要准確無誤,事實中人們的所行、所言、所思、所感要真實可信,不能合理想像。要提倡現場采訪,作為記者,當一事件發生後,應迅速奔赴事件發生現場,用自己的親身感受,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從而避免事後采訪時,被監督者從自己的好惡、利害出發,或混淆真假、或杜撰事實、或合理想像,使事實真相難以辨別的困難。
二是要本質真實,即要揭示事實的本質。一般來說,把握微觀真實較容易,而把握本質真實困難得多。這就要求記者必須具有深厚的生活閱歷、廣博的知識、深邃的洞察能力。監督的事實,從本質上要搞清楚,一是一,二是二,不誇大,不縮小,不歪曲,不片面,有根有據,真實確鑿,無論是人名、職務、單位名稱,還是數字、情節,都要一一核實,防止「偏聽則暗」。
三是要客觀公正。判斷是非、評價事物要以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律為標准,防止主觀臆斷,感情用事。對有爭議的問題要全面、辯證地觀察和分析,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復雜性,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堅持以理服人。對輿論監督涉及的問題,要深入研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確保信息來源真實可靠,確保報道內容准確無誤。
(三)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注意方式與方法。
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實施輿論監督,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輿論監督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要盡量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把握好時機。要緊緊圍繞每個時期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正確開展新聞輿論監督。
——幫忙不要添亂。新聞輿論監督,不僅要按新聞規律辦事,而且更要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哪些可以報,哪些不可以報,在什麼時候報適宜,報幾次可達到目的,報了之後會引起什麼樣反響等,都要在選題立項實施前考慮周全。一要出以公心,二要服務大局,三要以理服人,四要把握好度,五要遵守新聞宣傳紀律。
——要做到「四個」有利於,一是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二是有利於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三是有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四是有利於弘揚正氣、針砭時弊,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 四)開展新聞輿論監督,隊伍素質是最基礎的條件。
輿論監督直面社會現象的是與非,因此,搞好輿論監督,對采編隊伍素質提出了高的要求:
其一,必須加強對新聞采編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要組織新聞采編人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教育采編人員正確理解和運用輿論監督的權力,擺正位置,端正輿論監督的目的,提高輿論監督工作的水平。
其二,新聞采編人員要堅持客觀的原則,不把個人恩怨、好惡色綵帶入報道,不充當個別利益沖突的工具,努力樹立關懷弱勢的人文精神和不阿權貴的獨立品格;
其三,新聞采編人員要樹立法制觀念,充分重視發揮法律在輿論監督中的作用,在輿論監督中嚴格遵守國家憲法好法律。
其四,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樹立角色觀念。作為輿論監督的主體,作為推動輿論監督工作的內因,在思想上要提高認識、加強修養,努力爭取社會輿論的支持,爭得社會各方面、各部門的理解和配合,使輿論監督工作充分展現其原動力,確保輿論監督健康、順利、有效、正確地進行。
其五,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樹立質量意識,提高對新聞線索的高度敏銳性,以高效到位的輿論監督引起公眾的關注,得到黨委、政府的充分重視,有效地引領輿論導向,促進矛盾的緩和和解決,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穩定發揮應用的作用。

10、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新聞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的效果如何。很重要的衡量指標是能否引起輿論風暴、形成輿論熱點。新媒體由於具有互動性、信息整合功能,在這方面具有優勢。例如,轟動一時的「郭美美事件」。只是幾張「炫富照」就引發幾十萬次的評論轉發。在增強互動性方面,傳統媒體並非沒有作為的空間。筆者認為。傳統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報道時,可以通過新媒體渠道收集廣大受眾的意見、建議。以線上輿情為線索,找到最有價值、受眾最為關切的選題進行輿論監督;同時利用新媒體優勢對輿情加以把控和引導,疏解受眾情緒,倡導理性監督,構建健康輿論環境。

與新媒體如何發揮輿論監督功能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