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聯網新媒體具有哪些社會特性
(一)全方位的數字化
新媒體最為顯著的特點即數字化的傳播方式。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必然帶來數字化傳播方式。Nicholas Negroponte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提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必然將改變人類的工作、學習、娛樂方式,即人類的生存方式。」「當無數產業捫心自問『我在數字化世界中前途將如何』時,事實上,它們的前途歸根結底要看它們的產品或者服務能不能轉化為數字形式。」而新媒體就是通過全方位的數字化過程,將所有的文本縮減成二進制元編碼,並且可以採用同樣的生產、分配與儲存的過程。
(二)互動性
提及新媒體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傳統的大眾媒介都是單向式傳播,但新媒體則突破了單向傳播,增強了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性。新媒體以其新興技術新興,特別是互聯網,可以連接網上任一用戶,實現網路信息資源共享,使用戶之間無障礙溝通交流。受眾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交互性使傳播者和接受者極易進行角色轉換,這種雙重身份的角色使受眾可以暢所欲言,及時反饋,使媒體得以與受眾在互動中同聲同氣。
(三)個性化
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與收閱的個人化。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此外,受眾也對信息具有同樣的操控權,受眾可以運用新媒體選擇信息、搜索信息甚至定製信息。所以,新媒體的時代是一個「受眾個性化」的時代,傳統媒體中具有「被動接受信息」的受眾轉變為主動尋找和製作信息的用戶,這是一個基於用戶個人建立起來的雙向交流的系統。
網路作為新媒體的優勢:
網路是信息社會的重要標志,它於1969年起源於美國,經歷了從軍事運用到全面商業化的發展歷程,形成了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列文斯通提到:「網路帶來的新氣象,在於它結合了互動性以及那些對大眾媒介來說是創新性的特徵:沒有限制的內容範圍,廣大的受眾規模以及表現出傳播的全球性本質。」網路作為新媒體有其自身優勢:
(一)交互性
網路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可分為以下四種:多人對個人,個人對個人和個人對多人的非同步傳播,是指信息接收者通過使用網路上尋找信息的活動,例如瀏覽網頁和遠程通信等;個人對個人的非同步傳播,如電子郵件;個人對個人、個人對少數人、個人對多人的同步傳播,例如網路在線閑談、多用戶游戲等;多人對多人的非同步傳播,如新聞討論組、電子公告牌和電子論壇等。在第一類中,用戶只是作為信息的接收者。而在後三類里,用戶很有可能是信息的發布者或交流者。由此可見,網路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最突出的變化即為「受眾」不僅僅是指大眾,也可能是個人,「受眾」不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信息的發布者。
(二)分眾性
互聯網更加適應受眾需求的多樣化和受眾市場的細分化。互聯網的交互性特徵引起了用戶分化。它將目標受眾按年齡、性別、種族、社會地位、文化程度、興趣愛好、專業程度等標准劃分為一個個群體,從而有針對性為這些不同的群體提供信息服務。所以說,這是具有小眾化傾向的傳播。由於媒體生存與發展必然與受眾群體數量密切相關,所以每個受眾群體仍然保有一定數量。
(三)復合性
通過互聯網傳遞信息突破了傳統媒體傳遞信息的單一性,互聯網傳遞實現了信息傳播的圖文聲一體化,它將文字、圖像、聲音、視頻、音頻等完全融合。其復合性也充分體現了傳播形態的多樣性特點。它將報紙、電視、廣播的傳播手段與傳播方式基於一體,其形式的多樣化是前所未有的。它將各種接受終端,各種傳輸渠道,各種信息形態整合一起,從而保證用戶可在任何地方、通過任何終端進入新媒體網路。
互聯網新媒體發展現狀及問題:
互聯的迅猛發展給信息傳播乃至生活帶來新的景觀,更是將傳媒行業帶入一個嶄新時代,但在其迅速發展的同時,互聯網的健康發展也日益成為焦點問題。目前我國網路新媒體發展現狀為:第一,網路新媒體已經相當普及。網路新媒體所傳播內容的豐富性和傳播信息數量已遠遠超過傳統媒體,數據顯示,傳統媒體每日傳播的信息量不到網路的四分之一。網路新媒體的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定規模,且逐年擴大。其次,網路新媒體的技術支撐比較成熟。我國網路新媒體傳播的硬體技術較為成熟,尤其是在通訊領域,可以與國外發達國家相媲美。
但是,網路新媒體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第一,我國網民數量激增,但分布不均。調查顯示,城市網民,尤其是大城市網民是主力軍。知識、信息之間的這一鴻溝將會變得更寬而不是更窄。第二,網民素質良莠不齊。網民擁有自由發表意見的平台,但此類言論自由隨意、導向不明,甚至部分網民熱於揭人隱私、製造謠言,而導致偏激和非理性、盲從與沖動。第三,虛假信息多。目前,網路上頻繁出現一些虛假、低俗等有害信息給構建健康文明網路造成了極壞影響。
2、清大新媒體教育場景營銷互動性如何?
與消費者的互動增強,推廣不再是單方面的,商家通過清大新媒體大屏與消費者的互動更加深入,通過不斷的互動與溝通能夠更好的了解消費者需求。
3、近年了媒體的互動性、創新性越來越受到廣告主的幫助,而電梯廣告要怎樣優化這方面的需求呢?
電梯廣告的優勢相當明顯,即在狹小的物理空間內對潛在受眾進行飽和性的廣告攻擊,你不用再議受眾是不是反感的問題(不管你怎麼調查結果一定是告訴你他們很反感),但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廣告就是重復!他們嘴上說反感,但是潛意識已經記住了廣告的品牌和台詞,如果真的有某方面的需求,那廣告主在競爭中已然占據了優勢,這不就是廣告投放者要的效果嗎!
那電梯廣告和新媒體等傳播渠道相比,應該在哪些方面改變和創新呢,顯然不是樓主說的互動性,因為物理空間的限制和坐電梯受眾的時間決定了你無暇顧及互動,你的推廣路徑就是飽和攻擊,真正需要創新的是藉助數字化技術實現更精準的投放和營銷!
怎麼個數字化投放和營銷呢?說的是顛覆電梯廣告過去以包周包月、手工套餐的銷售模式,升級為按天賣、按點賣、CPM、CPD、競價交易、自動投放等智慧模式。我舉個例子,熊貓不走蛋糕的廣告各位在電梯里有看過吧,連續幾周都是他的廣告,不管哪個小區電梯都是他的廣告,但是這種模式有個問題,這款蛋糕的受眾是送禮用的,但是白天很多時候需要送禮的人都去上班了,這個廣告你整天在小區的電梯里播放有什麼用?如果換成只在早上上班時段和晚上下班時段那肯定很多需要買蛋糕送禮的人就能看到,如果換成在辦公大樓的電梯播放而不是養老院的電梯播放,我想可能買的更好,但是哪個小區的群體才是受眾 這個小區的人群作息時間是怎樣的節奏,等等這些因素是必須藉助數字化技術進行精確畫像才能得出的,進而幫助廣告主優化投放策略,降低無效的推廣成本,電梯廣告的渠道作用才能在激烈的廣告市場中彰顯價值!
4、新媒體有哪些特點?
新媒體有全方位的數字化、有互動性、個性化等特點。
一. 全方位的數字化
新媒體最為顯著的特點即數字化的傳播方式。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必然帶來數字化傳播方式。新媒體通過全方位的數字化過程,將所有的文本縮減成二進制元編碼,並且可以採用同樣的生產、分配與儲存的過程。
二. 互動性
提及新媒體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傳統的大眾媒介都是單向式傳播,但新媒體則突破了單向傳播,增強了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性。新媒體以其新興技術新興,特別是互聯網,可以連接網上任一用戶,實現網路信息資源共享,使用戶之間無障礙溝通交流。
三. 個性化
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與收閱的個人化。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
(4)新媒體互動性意見擴展資料:新媒體存在的問題:
1. 我國網民數量激增,但分布不均。調查顯示,城市網民,尤其是大城市網民是主力軍。知識、信息之間的這一鴻溝將會變得更寬而不是更窄。
2. 網民素質良莠不齊。網民擁有自由發表意見的平台,但此類言論自由隨意、導向不明,甚至部分網民熱於揭人隱私、製造謠言,而導致偏激和非理性、盲從與沖動。
3. 虛假信息多。目前,網路上頻繁出現一些虛假、低俗等有害信息給構建健康文明網路造成了極壞影響。
5、到底什麼是新媒體、什麼是互動、什麼是互動營銷?
新媒體我們新媒體專業出去到底能為新媒體領域做點什麼?記得我畢業的時候對什麼叫富媒體、什麼叫流媒體都不清楚,把banner意思混成一團。記得畢業那年去美院看新媒體畢業展,有這么個共識:他們搞的是裝置藝術,只要有錢我們這些人也能搞,也能玩。真不知道美院老師聽了這個共識會不會氣吐血。我不得不承認我們錯了,美院的新媒體我理解成裝置新媒體,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等發達國家的公共場合,讓用戶參與到裝置新媒體,宣傳產品成果。而我們學校搞的是網路新媒體,藉助網路為傳播者和接受者、接受者和接受者搭建流暢的網路平台。我們跟美院有個共同的特點,數字性,互動性,個人性,我理解為都是數字互動新媒體。新媒體是:用戶能自主選擇內容、傳播者和用戶形成對等交流、同時無數用戶也可以進行對應交流的媒體。艾,太概念了,還是簡單點,來自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它具有互動性、數字化、個人化的特點,數字化是本質,互動是表現形式,個人化則是一種延展。互動性。互動應該是一種使對象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彼此發生積極的改變的過程。關鍵詞是相互作用(reciprocityA reciprocal condition or relationship.)積極。分眾不請自入的廣告形式,當然被排除在新媒體之外。互動性使得在公共領域中的傳播不僅有大眾傳播的性質,還有人際傳播的特徵。數字化。在題為新媒體的新字,便是霸權,前無古人的霸權的日誌中,我討論過這個維度。數字化的內容,使得內容本身得以更廣闊地實現范圍經濟,即以很多種不同形式呈現。個人化。傳統媒體,在面對每個受者之時,都是一樣的。比如,同一台節目,或者,同一張報紙。但是,新媒體不然。同樣一個域名的網站,用戶面對的界面和內容可能不同。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用戶定製;二是傳者(也就是網站)根據用戶的操作習慣,通過類似cookies技術,給予不同的內容呈現。這兩個原因其實根子上,還是受者與傳者互動的結果。試想從來沒有留下閱讀痕跡的用戶,怎麼會被網站判斷出他希望讀什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我認為:一、新媒體並非就是新出現的媒體(通常大家將互聯網和手機稱為第四、第五媒體。按照新媒體形態的出現時間這樣的排序法去劃分新舊媒體顯然太粗放了),二、新媒體並非就是新技術支撐的媒體(數字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數字廣播,數字廣播顯然不是新媒體)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分眾就是區分受眾,分眾傳媒就是要面對一個特定的受眾族群,而這個族群能夠被清晰地描述和定義,這個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領先消費群或重度消費群。互動工作中,在一起討論創意時,經常會有人說:艾,你這個想法不錯,就是缺少互動,沒有一個滑鼠動作讓用戶去玩。有資深廣告人聊天時竟然說:游戲不是互動,他就不過是在玩個游戲嘛。完蛋,我個人認為很多大小公司都存在這個現象,被互動表面意思迷惑了。所謂的互動:就是雙方互相的動起來。一種使對象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彼此發生積極的改變的過程。關鍵詞是相互作用(reciprocityA reciprocal condition or relationship.)。而不是簡單理解成一定要讓滑鼠在這么個顯示屏幕上畫朵花,畫個雞蛋後畫面出現什麼樣子的效果。對於做什麼樣性質的網路廣告,應該有的放矢,比如滑鼠感應,拖、拉、觸一些動作引起用戶興趣;比如視覺沖擊震撼用戶;比如畫面表現形式,塗鴉,插畫等等;這些最終目的是讓用戶參與到整個互動過程中來。採取什麼樣的表現形式是互動營銷重要的部分。我敢肯定:不管做什麼設計,有什麼創意,本質在於以人為中心,這是真理。互動的雙方一方是消費者,一方是企業。他們抓住共同利益點,找到巧妙的溝通時機和方法才能將雙方緊密的結合起來。互動營銷尤其強調,雙方都採取一種共同的行為。公司互動培訓會上:演講人shon把互動歸納為Design+Technology,我很贊同,因為設計已經包括用戶使用性互動廣告的本質 :互動廣告作為一種廣告活動,它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內容主題、受眾、時間、媒介或載體。離開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都構成不了互動廣告。互動廣告作為一種廣告手段是符合人類的自然溝通行為的一種雙向溝通理念。它區別於傳統的廣告方式。互動形式是互動廣告作品的靈魂。廣告圈內有這么種說法:三流的讓人們對表現形式表示誇獎;二流的讓用戶對其創意和策略印象深刻;最成功的則讓目標群付諸行動,而忽略創意和策略本身。那麼最好的廣告當然就必須運用互動營銷來實現。互動營銷互動營銷是指:企業充分利用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用於產品的規劃和設計,盡可能生產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互動營銷的實質就是:充分考慮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切實實現商品的實用性。互動營銷的表現方式:目前的主要有付費搜索廣告、手機簡訊營銷、廣告網路營銷、博客廣告和電子郵件市場營銷等,主要藉助互聯網技術實現營銷人員和目標客戶之間的互動。精準的互動營銷:通過《Marketing Test》營銷測試系統及大型個性資料庫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進行精準衡量和分析,實施精準定位。目的是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樹立起企業產品和服務在顧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為企業培養和建立穩定的忠實顧客群,從而達到一對一傳播溝通的終極目標,即由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轉化為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從而實現消費者的口碑傳播和無限客戶增殖;一傳十,十傳百形成裂變式客戶增殖效果,使企業低成本擴張成為可能。記不得廣告屆哪位名人說過這樣的話:口碑傳播將是未來最強大的廣告。所以從事互動設計的人
6、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各有什麼優缺點?
傳統媒體:投入大、根基穩、老成、權威性高,但高高在上。收益穩定但平緩下降,互動性較差。
新媒體:分為公司行為和個人行為。若個人行為則投入較小,(需具備某項專長,形成價值效應)。很多公司在媒體上投入是很節約的,當然大公司捨得,可是他們也將在新媒體上的廣告投入比重加大很多。互動性較高、具有創意性和實效性,但權威性差,用戶忠誠度不高。這類媒體大多在積累一定粉絲後就忘記品牌建設,開始胡搞了。而成功的一群則藉助前期積累開始進入更高級別的事業規劃。新媒體時代之後,我認為是權威媒體會更加註重互動性,接地氣的傳播方式。而個人媒體具有一定粉絲後要更加依靠大公司背景傳播(產生權威性)。兩者媒體互相補取雙方的長處。權威走下神壇,草根渴望登基。暫時不贊成什麼時代的說法。學者還能編出什麼新詞?新新時代?現代派之後是後現代,後現代之後再來個超現實主義?只要所做的事業是跟著時代在走,管它什麼時代(不過又是一個新出的詞而已)。
7、新媒體的四大特徵是什麼?
1、價值
就媒體本身意義而言,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
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2、原創性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就新在這里。應該具備基本的原創性。這里的原創性,區別於一般意義上個人或個別團體單獨的原創性,應該一段特定的時間內時代所賦予的新的內容的創造,一種區別於前面時代所具備的內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種創新。更具備廣泛意義的創新。
比如,分眾傳媒就是一種新媒體,具備原創性,它之所以可以稱為原創是因為它把原有的媒體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間上
3、效應
新媒體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內特定區內的人的視覺或聽覺反映的因素,從而導致產生相應的結果。網路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國,屬於一種新型的信息載體,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應,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內幾乎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這種效應必然產生特定的結果。
4、生命力
新媒體作為媒體而存在,必須有一定生命力。或長或短必須有其存在期間的價值體現,而這個價值體現的長短,就是生命周期。由於近幾年我國媒體的發展迅速,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由於各類細分性媒體這種細分思維的影響,各種形式的創意嫁接層出不窮。
(7)新媒體互動性意見擴展資料:
新媒體的特性
1. 迎合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由於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休閑時間呈現出碎片化傾向,新媒體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而生的。
2.滿足隨時隨地地互動性表達、娛樂與信息需要。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第三代媒體在傳播的訴求方面走向個性表達與交流階段。對於網路電視和手機電視而言,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
3.人們使用新媒體的目的性與選擇的主動性更強。
4.媒體使用與內容選擇更具個性化,導致市場細分更加充分。
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在新媒體時代中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受眾可以自主的參與到傳播系統中,交互性較強。憑借強大的技術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簡短精煉的形式得以存貯於平台上,信息傳播較為碎片化。
在互聯網上,例如百度文庫、優酷視頻是一種不限地域、行業、年齡等的資源共享平台,用戶可以上傳和下載互聯網資源。新媒體支持很多文件格式而超文本與超鏈接則使得網民方便快捷的使用網路資源。網民可以主動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基本上不受時空限制,個性化極強。
8、新媒體傳播互動性,快捷性,多元性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嶄新的新媒體時代,也有人叫做「後網路傳播時代」。 相對於傳統的媒體,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主要有四大特徵:
一是互動性。新媒體傳播過程中,先進者可以對網路技術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這使傳播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二是快捷性。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具有更加傳播的特點,為傳播媒體打通了渠道。
三是大眾性。新媒體由於形式多樣,使參與者都可以通過各自的平台進行交流,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主體。
四是多元性。新媒體不斷的涌現,內容涵蓋面廣,其表示形式表現出日趨多元化的特徵。
9、對新媒體建設現在發布內容的看法,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一、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目前,不少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在新媒體的發展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上步入一些誤區:有的在發展的觀念上存在「重建設,輕融合」的認識,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出現「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沒有正真實現「水乳交融式」的深層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為融合就是建網站、數字報、手機報,開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出現「大拼盤」的現象;有的簡單地認為融合就是把紙媒內容搬到新興媒體上,把新興媒體內容嫁接到紙媒上,出現「大雜燴」的現象。榆林日報社如今雖然建起了網站,開通了數字報、手機報、電子屏,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也在逐步運營,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建成,但是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體之所以出現這種低層次的融合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發展思路上沒有樹立互聯網思維,在發展的措施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沒有真正形成「立體化」傳播新格局。
二、新媒體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全新的理念是發展的前提,深層次的融合是發展的保證。因此,要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地市媒體就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在進行深層次的融合的基礎上,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1、樹立互聯網思維,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樹立互聯網思維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九種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用戶思維要求媒體「以讀者為中心」「讀者至上」的理念,提供個性化新聞;簡約思維要求媒體在形式和內容上,用「簡約風格」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抓住讀者;極致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打造比較優勢;迭代思維要求媒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進行創新轉型;流量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經營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會化思維要求媒體以「眾包」的理念,借力發展新媒體;大數據思維要求媒體建立數據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信息、服務產品;平台思維要求媒體建立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解決不同媒體間技術障礙;跨界思維要求媒體樹立跨界經營的理念,形成「報、台、網、屏、微」一體化傳播新格局。
2、狠抓「五個融合」,創新媒體發展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要從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1)體制融合。媒體需要消除制度障礙,進行「頂層設計」,重組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不同業態的媒體管理體制,構建符合全媒體發展的新格局。通過整合新聞信息、人力資源,建立起統一指揮調度的新聞編輯部,統一報道部署,統一策劃主題,統一組織采訪,統一編發稿件,實現內容集約化生產、新聞信息產品多層次開發。
(2)技術融合。媒體需要打破各媒體之間的技術壁壘,建立起一個支持文圖、音視頻、簡訊等多種信息錄入、遠程寫稿和編審發布,可以提供文字數據、圖片數據、視頻數據和歷史資料等多媒體數據,並集報紙、網站、手機、電子屏、微博、微信等為一體化的「信息終端」平台和信息服務平台。
(3)內容融合。媒體需要按照紙媒、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特點和運行規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個性、不同特色的新聞信息產品。紙媒突出本土特色、權威發布、深度解讀、輿論引導;電視突出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網站突出海量化、專題化、個性化;新興媒體強化互動性、及時性、分眾化、個性化
(4)人才融合。媒體需要轉變用人機制,建立全媒體人才管理體系,真正實現人才隊伍融合。要培養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培養和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記者要成為「全天候」記者,既能采寫文字、拍攝圖片,也可錄制視頻。編輯要成為「全能」編輯,既掌握紙媒編輯技術,也掌握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興媒體編輯技術,滿足多終端傳播的需求。經營管理人才要既懂紙質媒體運營,也懂新興媒體運營。
(5)管理融合。媒體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薪酬制度進行改革,通過薪酬改革調整各媒體利益,形成適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管理模式。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把更多的資源向融合發展傾斜。要不斷完善經營機制,圍繞「專業化、品牌化」的經營主線,為客戶搭建傳播平台,提高報紙廣告的吸附能力和全媒體運營的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