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流推廣如何讓用戶快速成交?????
當用戶無法對產品本身建立充分理解的時候,後續的行為就無法進行。
認知產品是第一步,如果用戶對於產品沒有認知,往往再多的曝光也缺乏效果。
這個時候,最經常的做法,往往是:利用用戶已經理解的事物,來解釋未知事物。
比如當年第一代iPhone,喬布斯沒有直接說未知概念「智能手機」,而是先說「一個大屏iPod 一個手機 一個上網瀏覽器」。
其實幾乎所有「深入淺出」的奧秘都是:利用對方已有的認知基模。
怎麼做呢?首先來看一些問題:
你可能經常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向別人解釋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而且對方還缺乏理解這個概念的背景知識。比如:
情景1:你過年回家向吳阿姨介紹「什麼是產品經理」,向張大叔介紹大學專業「市場營銷」;
情景2:新電影上市,製作方讓大眾和新聞媒體了解這是什麼風格的電影;
情景3:創業家偶遇投資人,在電梯內1分鍾解釋自己的商業模式;
情景4:公司宣講會,HR向提問的應屆生解釋「我們的項目助理崗位實際上不是秘書,而是XX」;
情景5:你向朋友推薦一個全新的智能硬體產品,或者他沒有吃過的一個水果。
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困難的任務:
在短時間內向0基礎的人解釋一個復雜的概念,這意味著你需要在相當簡單的信息中裝進去更多的內容。
但是文字本身的表現力總是有限的,你又怎麼能在短時間內裝進去這么多內容呢?
實際上這是可以做到的,方法就是:利用對方已有的基模。
假設你需要跟朋友介紹一種他沒有見過的乾果。
第一種介紹方法是:
這是一種水果,長在樹上,長大約5厘米左右,款大約2厘米,外面有厚厚的綠色的皮。外面的皮是不能吃的,剝開之後是另一層褐色的皮,乾乾的,不是很厚。再剝開這個皮之後,就是可以吃的果仁了。果仁吃起來很脆很香,含有很多油脂……
第二種介紹方法:
這是一種類似核桃的果子,和核桃大小、口感等各方面都差不多,區別是外形更加細長,而且殼更薄,更容易剝開。吃起來比核桃更脆,而且沒有苦味。
同樣是介紹「碧根果」,上面這兩種方式那種更容易讓人瞬間理解呢?顯然是第二種。
因為第二種解釋跟對方的已知概念(核桃)聯系在了一起。
我們知道,關於「核桃」這個概念,對方已經建立了一系列的印象(比如核桃是長在樹上的、核桃仁是脆的等)。而這種一系列的印象就叫做一個「基模」。(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首先提出)
對於一個人來說,建立一個全新的基模是非常難的—那意味著大量的未知信息,所以我們小時候花費了很大精力才認識了什麼叫做「桌子」。
但是在現有的基模上加以修改是非常容易的,因為這僅僅意味著少量的新信息。
上面的第二種解釋就是讓對方在現有的基模「核桃」上進行修改,從而避免創建新基模的難度。
建立新的基模就好像你需要重新創作一篇完整的文章,而在已有基模上修改就好像在文檔上改幾個字一樣簡單。
為什麼人類需要這樣的「基模」對信息進行歸類整理,而不是像電腦一樣直接存儲這些信息呢?
因為對復雜的世界來說,人的大腦容量和計算能力簡直太小了,以至於不得不靠基模來簡化信息。
如果不對信息進行高效地壓縮和整理,一部XX.avi的動作片可能都足夠把你的大腦空間完全占滿了。
但是我們仍然能記憶相當多的知識和無數的回憶,這是因為我們大腦具有強大的數據壓縮整理能力。
就拿記憶照片為例,計算機存儲1000張人臉照片需要1000倍的存儲量,而人腦實際上只相當於存儲了1張人臉照片(基模),然後看到新的人臉只需要在那個基模上做相應的改動—比如鼻子更高。
正是因為各種各樣基模的存在,才讓我們更加方便、不費腦地理解復雜的信息。
因此,如果你想讓別人迅速地理解一個全新的概念,就一定要利用對方已有的基模——看看他過去的記憶中,有哪些跟這個概念類似的地方。
那我們如何利用「基模」來用簡短的語言傳達復雜的觀點呢?你只需要 2步走:
1、避免偏見:避開不必要的基模
2、套用已有的基模
2、信息流推廣之前應該分析什麼?
我們以實際案例來主要分析下「人群」和「需求」這兩大模塊。
人群分析
對於競價而言,不以轉化為目的都是耍流氓;而對於信息流而言,不以人群為目的投放的都是耍流氓。
想玩轉信息流,人群劃分是必修課。賬戶結構、定向方式、創意撰寫、頁面轉化都是基於人群進行投放。
那人群分析主要分析什麼呢?在此,我想問大家:有多少人還記得競價人群九要素?
年齡、性別、收入、職業、時段、地區、設備、興趣愛好、教育水平
基本上信息流人群也是按照以上九點進行分析。但這四類是重中之重。
通常,我們可先根據職業將人群分類,然後再針對每一類人群進行分析。
以招商加盟為例。
我們根據職業將人群分為六類「老闆副業、行業小夫妻、上班族、創業大學生、辣媽、退伍軍人」,然後再分別針對每類人群進行詳細分析。
比如下圖,有了這個思維導圖後,基本在定向上毫無壓力。
需求分析
明確了人群分類後,下一步便是針對每類人群進行需求分析,為後期的頁面承載和轉化通道做基礎。
以退伍軍人為例。
像這類人群,往往都是沒有一技之長,所以他最大的需求就是「解決就業問題」和「解決收入來源」。
那在創意上就可以「這才是真正來錢快的項目,0成本、0費用」。
如下圖。
那像上班族這類人群,他可能收入不高,但消費卻大於收入,在需求上可能更傾向於「讓生活更好」。
那在創意就可以「總以為開家奶茶店很貴,看了這家店,月薪3000也能開!」
如下圖。
明確了需求,下一步便是根據需求進行頁面以及轉化通道的設計。
其實,人群—需求—頁面—轉化作為信息流投放前的必要准備工作,這四個階段不僅聯系緊密,對信息流投放效果也是息息相關。
在信息流推廣中,人群為王,一切都是以人群為基礎階段性展開。
各位看官們,看完文章後,知道你的行業該怎麼分析了嗎?
趕快動手做起來吧,千萬不要花了錢沒轉化。下圖給大家進行參考。
3、如何自主創業?
創業之前你最應該做的十大件事
35歲是青春的後期,35歲以後是收獲的季節,如果你沒有資格說這句話,你將會憎恨自己。所以在35歲以前,在爛漫蓬勃的青春年華里,你最好把下面十件事做好:
第一,學會本行業所需要的一切知識並有所發展。已故零件大王布魯丹在他35歲時,已經成為零件行業的領袖,並且組建了年收入達千萬美元的海灣與西部工業公司。每個人在年輕時都可能有過徹夜不眠、刻苦攻讀,這在20歲甚或30歲都沒有問題,但到了35歲,就不應該再為學習基本技能而大傷腦筋了。35歲之前是一個人從事原始積累的階段,35歲之後就應該勃發了。
第二,養成個人風格。在35歲以前,找出你所喜歡的,不論是衣著或是愛好,哪怕是與眾不同的小習慣也好。20歲、30歲時你可以不斷嘗試、不斷改變,但是到了35歲,你便要明確地建立個人風格。一位男士或女士在事業中途改變自己的形象,就會讓人覺得很不可靠。你喜歡穿西裝嗎?好!就把西裝當作你的商標吧!辦公桌上擺些鮮花會令你工作更有效率嗎?那就每天都擺些鮮花吧!
第三,在感情生活方面平和安定。在攀登事業的高峰時,如果私人生活不愉快,陷入感情危機,對你會產生很大的干擾,甚至會逐漸令你對別的事物失去興趣。那些在35歲之前私人生活已經平和安定的人,一般都比生活動盪不安的人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成功。因此,如果你想結束一段沒有結果的戀情,或者你想和女友結婚,那就趕快行動吧,免得把問題拖到生命的第35個春秋。在35歲以後,你應該專注地看著你對事業的投資開始獲利。
第四,明白自己的短處。承認有些事情你的確做不好,或者不願做。如果你討厭數字而喜歡創作,那就不要因為待遇高或順從別人的期望而強迫自己做數字工作。在35歲之前,一定要投入你所喜愛、所擅長的那種工作。否則,35歲之後必然會有一段鬱郁不樂的日子。而且,真正的成功可能因為活力的消退而喪失。
第五,知道自己的長處。你應該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並且清楚你所喜歡做而又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不管你目前擔任什麼樣的角色,知道自己的長處對成功都很重要。
第六,儲備辭職另謀生路的錢。在這個多變的職業世界裡,你也許不會永遠在一個地方工作,或者永遠在一個位置上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當你感到無法施展時,你很可能會想到辭職,或者開辟第二職業,如果你事先儲蓄了足夠的錢,你便有了一個安全的後盾。
第七,建立人際關系網。如果到了35歲你仍未建立起牢固的人際關系網,那你就有麻煩了。這個人際關系網包括你的朋友、親人,最低限度包括所有可以互相幫助的人。這些人有的是你的同事,有的受過你的恩惠,有的你傾聽過他們的問題,有的你和他有著相同的愛好。人際關系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它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培養。一個人在事業上、生活上的成功其實如同一個政黨的成功,你要有許多人散布在適當的地方,你可以依賴他們,他們也可以依賴你。
第八,學會授權他人。許多人不肯或不能這樣做,因此始終被釘在從屬的職位上。授權他人是成功的一半,一個事無巨細,不能將工作授權別人的人,註定會遇到極大的障礙。到了35歲,你最好已成為這方面的專家。換言之,你懂得挑選合適的人並信任他們。
第九,學會在什麼時候三緘其口。因說話不小心而自毀前程的人,比因為任何其他原因喪失成功的人都多。要學會保持沉默而且看起來機智別人自然以為你知道的比實際還多。別講別人的閑話,別談論你自己的大計,守口如瓶所贏得的聲譽,遠比講人閑話所帶來的東西更加珍貴。你在事業上越成功,這一點就越重要。
第十,對人要忠誠。如果你到了35歲仍未能建立起堅如磐石的忠誠信譽,這一缺點將會困擾你一生。不忠誠的惡名必然會使你在事業上到處不受歡迎。你不能靠暗箭傷人爬到事業的頂峰,而要靠在早期樹立起來的真誠剛直和不可動搖的聲譽。35歲以前,忠誠只是投資;35歲以後,你會作為一個可以信賴的人收到忠誠的回報 。
4、做信息流廣告之前應該分析什麼?
做信息流廣告時要注意以下四個角度
目標:推廣目標、需求是什麼。
產品:提煉特徵賣點來設計創意,根據用戶信息確定用戶畫像。
公司:明確考核細節,確定在不同產品之間的預算分配。
行業:競爭對手的產品推廣如何,是選擇差異投放還是相同賣點
5、信息流廣告創意怎麼寫?
信息流廣告創意撰寫其實很簡單,只要符合信息流廣告特性即可。來,現在就和各位分享幾個信息流創意模板,讓你輕松寫出高點擊率的信息流廣告創意。
1、說的就是我找對人說對話,就很容易對上眼。一個創意就像是一篇命題作文,得高分的前提就是你必須知道審稿的人是誰,他的喜好是什麼,投其所好的對應著去寫,自然就會事倍功半。
例如一個連鎖茶飲店,選擇的定向人群就是90後的小女生,投放地域就是當地。創意如下:
如果有想自主創業的90後女生看到這則信息,很容易就會產生共鳴感,也會激起她的需求。
2、引起好奇通常情況下,人都會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產生好奇心。如果是一條有用的信息,大部分人都還不知道,那麼你一定是急於知道的。利用這種心理,你可以利用文案引起用戶的關注。
3、製造對比
用戶都有一個奇怪的心理,越是有競爭力的東西越是覺得有價值。鎖定產品的賣點,明確使用場景,然後把你的產品和同類的產品來一個對比和競爭,從而體現出自己的優勢,並巧妙的加入到創意中去。
或者你也可以將用戶使用產品前的狀態和使用後的狀態進行對比,從而喚起用戶的痛點,例如下圖。
4、與我相關人總是會對與自身相關的信息更關注一點。如果你描述了一個與他相關或者跟他類似的故事,就會讓他覺得親切,產生一種「這不說的就是我嘛」的情緒。
5、解決問題很多功效性的產品,目的就是幫助用戶解決問題。那麼你就直截了當的告訴他你能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也就給了他一個點擊你的理由。而且這樣的創意也可以幫你有效的篩選客戶,使得點擊流量變得更有針對性。例如下圖這個創意,應該只有家中有高血糖患者和自身有高血糖的人群才會對這個小妙招感興趣吧。
6、降低警惕一般來說,用戶對廣告都是帶有抵觸情緒的。我們的創意要盡量原生性,不要使用刺激性或者具有強制性的語言,甚至可以帶有一定的趣味性來降低用戶的警惕性。
隔壁老王,不止會健身,不止會勾人,其實也可以用來做案例。
總之,要想寫出一條被用戶青睞的創意,要想用戶之所想,應用戶之所需。創意也不應該是墨守成規的套用模式和相互借鑒的模仿抄襲。只有不斷的創新和突破,才能創造意識或者創新意識,你說對么?
信息流廣告的推廣是一個系統化流程,除了創意撰寫,渠道的選擇也尤為重要,而信息流渠道的選擇上多種多樣,而不同渠道的特性,對於我們的後期轉化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對「各個渠道特性」進行分析。
那如何去分析渠道?不同渠道間又有哪些特性?
對此,各位看官可參考這篇文章:最新!抖音、騰訊、微博等信息流渠道特性盤點,不看後悔!,這是我最新整理的一些主流媒體渠道特性分析。
6、創業項目推廣渠道有哪些
這好好多的呢
一 電視推廣 在電視上面打廣告 這是以前企業常見的推廣方式
二 報紙推廣 在報紙上打廣告
三 雜志 推廣
四 網路推廣 比如說建一個網站 利用百度知道 博客等推廣啊
大概就是這些吧
7、SEM、DSP與信息流廣告有什麼區別?
DSP究竟是什麼
DSP是近幾年非常火的概念,同時包含了一大堆術語,什麼RTB啊,SSP啊,AK47啊(什麼鬼?)……很多人把DSP等同於信息流廣告,實際上這兩者並非同一類概念。那麼DSP究竟是什麼?
我們先從廣告買賣雙方說起。
對於網路媒體來說(比如APP、網站等),通常會有一些廣告位要出售(不然怎麼賺錢0.0)。舉個例子吧,就說大家常用的查公交車的APP,可供售賣的廣告位就有開屏的廣告,頭部BANNER輪播、底部BANNER等,那麼這些廣告位如何售賣呢?一個一個賣?聽起來很費工夫,效率非常低。於是這些APP就把可以售賣的位置,打包給SSP平台。SSP平台專職管理媒體的廣告庫存,使他們的庫存廣告獲得較高的單位展示費用和售出率,實現收益最大化。
而對於廣告主來說,他們需要規定他們投放出去的廣告長什麼樣,比如目標受眾是哪些,投放地域在哪裡,廣告出價是多少等等。於是他們把對廣告的要求都接入DSP平台。DSP平台其實是廣告主服務平台,廣告主想要購買那些媒體的廣告位,就把自己的需求告訴DSP平台。
就拿日常生活中「買菜」來打比方,菜農整理好了自家要出售的菜,消費者訂好了晚餐要用的菜單,那麼上哪交易呢?當然是菜市場。而在廣告交易領域,我們將這個「菜市場」稱為「AD Exchange",即互聯網廣告交易平台,簡稱」ADX「。我們所熟知的百度BES、MOMO ADX、騰訊社交廣告平台、Inmobi等,都屬於ADX。而交易過程是採用RTB(實時競價)的模式來實現交易,這個概念相比大家都很熟悉,在此就不做贅述了。
我們平時所說的DSP廣告,廣義上來說,指的其實是用上述模式進行交易的互聯網廣告。
其實這裡面還大有學問。目前的互聯網廣告公司,其實可以分成幾大門派:
1、有媒體的廣告平台。這個概念非常好理解,就是廣點通、今日頭條這種自己家有媒體(QQ空間、今日頭條APP等),靠自己媒體流量來賣廣告的平台。他們賣廣告,其實是憑借龐大的用戶量,所以必須注重用戶體驗,用良好的服務或內容來留住用戶,從而實現流量的變現。所以這類平台對於廣告主是比較挑剔的。
2、無媒體的廣告平台。這類平台沒有屬於自己的媒體,於是去找一些還沒有搭建自己廣告平台的媒體合作,買斷它們的一些廣告位,拿去售賣。比如之前被360收購的聚效廣告平台,就買斷了新浪、愛奇藝、PPTV等媒體的部分廣告位,並對接了tanx、谷歌、騰訊等網路聯盟。相當於拿了別的媒體的位置來售賣,所以同時要兼顧廣告主和媒體方雙方的利益。
3、獨立DSP。其實這才是狹義上DSP廣告的定義所在。這類公司不和廣告位供應方(就是媒體方)直接對接,而是直接接入廣告交易市場。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此再打個比方:
一個大商場,有品牌專賣店,品牌總部直接管轄的那種,店主和店員都是品牌公司的人,相當於有媒體的廣告平台;
有零售商,例如Intersport這種,一大片店面裡面賣很多別人家的運動品牌,相當於無媒體的廣告平台;
還有一個區域是特賣區,特賣區常常品牌眾多,魚龍混雜,偶爾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品牌摻在其中, 這些商品往往堆在貨架上,供顧客挑揀,此時它們的使命已經不是像櫥窗里的商品一樣維持該品牌的光鮮亮麗,而是以低價讓顧客買走,顧客開心就好。就像獨立DSP一樣,他們無需對SSP平台(媒體)負責,可以全心全意為自己的廣告主提供服務。然而就像特賣區的過季商品或瑕疵品,獨立DSP拿到的流量並不優質,江湖上有傳言說各大媒體把一些犄角旮旯里的、或者說點擊數據不太好的位置給到獨立DSP。當然,還是有大量小而美的APP貢獻了優質的流量給獨立DSP,雖然單獨一個APP的量不大,但是大量APP聚集起來,也是有一番競爭力的。
其實隨著行業的發展,以上所說的三種分類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比如說,廣點通的展現位置也包含了原生廣告聯盟,接入了很多第三方APP。但還是希望大家對DSP的分類有個概念,慧眼識平台。
信息流廣告為什麼這么火?
信息流廣告其實是一種廣告展現方式,穿插在產品原有信息當中。信息流代表的不是一種廣告模式,而僅僅是一種展現方式,我們平時看到的信息流廣告,其背後的模式可能是DSP廣告,也可能是移動廣告網路、原生廣告等(DSP廣告的展現形式也不止信息流,還有貼片、banner等)。
當下信息流廣告為什麼這么火?源於它爆炸增長的用戶量以及人們習慣的改變。曾幾何時,人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習慣於「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而如今人們更多的時間用於看看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事,有什麼讓自己感興趣的資訊。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碎片時間的增加,以及人們對「無聊」「尷尬」的恐懼,讓手機屏幕變成了凝視時間最長的屏幕。他們對於網路依賴不再限於「XX是什麼」,而變成了「世界有什麼」。而每一個信息流媒體的背後都有一套推薦機制,讓他們持續處於一個新鮮而又感興趣的信息環境,這種正向的用戶體驗讓人們習慣並沉迷。從刷微博到刷朋友圈到刷今日頭條,樂此不疲。
有用戶的地方就有市場,同時廣告也是一些資訊類APP流量變現最重要的方式,於是信息流廣告扎堆出現,幾乎每個有點流量的APP都有了自己的廣告交易平台,比如今日頭條、陌陌、一點資訊等。
此時信息流形式的信息分發已經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搜索引擎的分發入口,所以資訊類APP裝機量一路走高,而江湖上開始有SEM式微的說法。
未來互聯網廣告誰主天下?
其實SEM、DSP、信息流等廣告,並非此消彼長的競爭關系。
先來說說各自的優勢吧。
我們來看看展現位置(DSP與信息流在展現位置上有一定重疊):
SEM——搜索引擎頁面
DSP——APP或網頁,幾乎囊括所有APP類型
信息流——資訊閱讀類APP,以及社交類APP
(1)受眾覆蓋量
顯而易見的是,SEM廣告要有展現,首先要有人搜;而信息流/DSP是主動展現的。從這個層面來說,信息流/DSP所覆蓋的量,相對來說會更大。且對於品牌建立這塊,信息流曝光量大的優勢完全顯現出來,相比之下,SEM稍遜一籌。
(2)適用行業
然而,從展現位置上也可以看出,SEM與另外兩個的使用場景並不相同。前者是基於用戶的主動尋求,後者則是在用戶休閑之際。這也說明了信息流產品的使用場景:通常用戶在瀏覽資訊的時候,多數是放鬆的狀態,此時向他推薦某款游戲、某個課程、某款促銷的商品,對他來說是可能會有需求的;而如果推送的廣告換成某個鍋爐機,某個玻璃水,或者某個辦公自動化系統,用戶會不會覺得推送有病?這時就突出了信息流的一大限制:僅適用於TOC行業。相比之下,SEM覆蓋的行業更多,至少TOB、TOC行業均適用。
(3)精準性
從精準的角度來看,SEM廣告的出現始於用戶需求的主動暴露,相當於用戶告訴搜索引擎我要啥;而信息流的廣告藏匿於用戶正常瀏覽的信息之中,廣告的推送機制是基於用戶過往瀏覽的資訊內容,說白了其實靠猜測。
在此想要說個小笑話,有一位好友,是個很孝順的姑娘,她的淘寶記錄多是給母親和弟弟買的東西,於是某資訊平台給她推送的內容,大多是「第二春」、「離異婦女相親」、「單親媽媽」等相關的廣告……可見大數據再會揣摩人心,也不如用戶親口所說的精準。
再來說說各自的缺點吧。
搜索推廣廣告位有限,競爭太大,單價偏高,且要小心惡點,對於品牌塑造和宣傳方面不夠給力;
信息流/DSP廣告搶量嚴重,很容易有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沒量,由於廣告位會不停刷新,曝光量大,造成消費會過快,不適用中小客戶,另外由於場景切換的原因,也不適用於TOB客戶。
既然各有所長,則要揚長避短。這兩大類廣告,並非不能共存。每個廣告主的推廣需求都不同,產品特點、受眾特點都不盡相同,渠道孰好孰壞,不可一概而論。關鍵在於弄清楚產品的特點與推廣的目的,才能結合渠道特點,選擇適合的推廣渠道。
最後潑一潑冷水
之所以很多人會產生信息流廣告要強過SEM千萬倍的、將取代搜索推廣的錯覺,大約是因為市場里的頭部客戶幾乎都進行了信息流的投放,且投入金額非常高。游戲、金融、電商、旅遊等土豪客戶都是信息流廣告的常客,而大多數APP推廣也慣用信息流/DSP的方式。要知道,如今能有預算進行推廣的APP,多數是資本方面玩得溜,前期需要快速累積用戶,不差錢,或者底子深厚,要砸錢搶量,沒量不行的那種。
有個小夥伴,在從事某電商的DSP投放,日砸成千上萬元至今記得他望向那些千方百計摳預算的SEMer時眼中的憐憫。大公司的揮金如土,和創業公司「融資多」「小而美」「逼格高」等特點,久而久之,就讓人們產生了「信息流「等於」逼格高「的錯覺,再加上國人喜歡跟風,才讓信息流廣告異常火爆。
而SEM發展了這么些年,不溫不火還黑料不斷,行業監管不力,長尾企業是主力軍,推廣費用有限。再加上從業門檻低,人心浮躁,很容易這山望著那山高,營造出一種低潮之氛。其實牛逼的不僅僅是用大量錢砸來了大量客戶,更是用不高的成本收獲了更高的營收。買量是一門藝術,不因資金的高低而有貴賤之分。
信息流是一款好產品,符合大眾行為習慣,且迎合大勢所趨,但並非萬能。沒有任何一款產品是萬能的,他們會在時代的進程中升級、迭代,而不是消亡。大家積極學習DSP知識,嘗試優化投放,這是非常好的事情,甚至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但不能伴隨著對SEM的嗤之以鼻。我們要做的,是不斷踏實且謙卑地學習,在日新月異的江湖中,贏得自己一席立足之地。
8、一個好的項目怎麼推廣?
推廣,換句話就是做廣告。
把自己的產品、服務、技術、文化、事跡等等通過傳統的四大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網路)廣告讓更多的人和組織機構等了解、接受,從而達到宣傳、普及的目的。
在互聯網上,我們往往採用seo的方式來推廣網站、店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