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對網路小說發展的功能分析

新媒體對網路小說發展的功能分析

發布時間:2021-03-22 05:47:57

1、網路新媒體的發展與趨勢

1997年3月,CHINABYTE網站上出現了第一條商業性網路廣告,標志著中國網路廣告的誕生。經過10年多的發展,中國網路廣告市場規模於2007年已經達到46億元,比去年前年同期增長48%,
1. 中國網路廣告市場特徵
1997年網路廣告在中國的出現,幾年來的發展歷程中網路廣告的增長幅度一直高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根據艾瑞市場咨詢(iResearch)發布的《2004年中國網路廣告研究報告》顯示:1998、1999年是中國網路廣告的起步階段,占廣告總額的0.1%,2000年到2007年網路廣告平穩發展,占廣告總額0.5%,而2006起網路廣告規模大量增長,達到廣告業總規模的1.0%,2007年該比例已經增長為1.5%。中國廣告市場這幾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不斷發展和擴張,網路廣告所佔比例的大幅提升更能顯示出網路廣告市場的迅速增長。
主要門戶網站在網路廣告市場中表現不俗。據里昂證券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在2007年網路廣告市場上,新浪、搜狐和網易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控制了64%的份額。
2.關鍵詞搜索成為網路廣告與新媒體的增長點
一.不管是新媒體上的廣告,還是網路媒體上的旗幟廣告、按鈕廣告等,都是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為訴求的,因而被稱為「注意力經濟」或「眼球經濟」。而網路搜索引擎則代表了一種新的虛擬經濟形態,即「搜索力經濟」。所謂搜索力經濟,其特徵就是受眾從以往的眼球被動接受信息狀態轉為主動搜索信息。
搜索引擎的出現很好地切合了「受眾本位」的傳播方式,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搜索信息。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1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獲取信息作為上網最主要目的的網民所佔比例最多,達到39.1%;而用戶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關網站,比例高達70.7%。
二.(1)具體到廣告上來講,搜索引擎的出現改變了以往廣告形態中受眾被動接受的狀況,而是將受眾處在信息的中心位置,受眾具有極強的選擇權和主動性。另一方面,由於搜索引擎用戶在搜索信息時極強的針對性和確定性,因而極有可能就是所搜索產品或服務的潛在購買者,這種有效到達的廣告模式也深受廣告主喜歡,因而因搜索引擎發展而帶動的關鍵詞搜索廣告得到了迅速發展。(2)2007年,中國網路關鍵詞搜索廣告市場已達6400萬元。美國投資機構Piper Jaffray認為:「搜索引擎作為最有效的產品和信息查找工具,以及廣告商尋求和獲得客戶的最佳途徑,將是未來幾年內成長最快的網路廣告形式。」〔3〕國內網站百度、雅虎中國、新浪、搜狐和網易紛紛涉足付費搜索領域。(4) 中國網路廣告不斷的在發展,如近年來的新媒體-企業之窗,利用互聯網最新的行為分析技術,來實現廣告的精確投放,讓你的廣告只顯示在最有價值的客戶面前,利用「信息互動」來實時捕獲你的客戶,新媒體這個優勢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小企業的廣告浪費,自然成為中小企業的二十一世紀產品推廣的利器。(5)中國網路廣告市場孕育著極大的市場發展潛力。由於中國經濟的持續強勢發展,生產的商品和服務越來越多,企業主的廣告投放需求將持續增加,從而促進中國廣告市場的發展。
3. 網路廣告與新媒體廣告的融合加快
網路和新媒體融合的加快是網路廣告與新媒體廣告融合加快的主要原因。網路技術經過長期發展,越來越注重網路和新媒體的相互融合和促進。
4.小結
互聯網經濟在遭受了2000年的「網路寒潮」之後,這幾年來得到了穩健的發展,網路廣告也因此一路攀升。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加上政府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和巨大投資,其網路廣告市場的逐步增長和繁榮是值得期待的。同時,中國網路廣告的迅速發展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只有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網路廣告市場才能得到長足發展,才能逐步縮小與西方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差距。

2、作文「新媒體的發展對我有何影響」

新媒體的產生與發展,是時代進步的表現。新媒體的對於各類新聞的報導和傳播要比電視新聞速度快,讓公眾能夠第一時間獲知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網路新媒體是新媒體中的主導,它越來越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並將持續的影響著社會的發展。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於電視新聞的收視率以及廣告傳播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應該如何應對將是個挑戰。如果不想辦法改革,創新,依然走老路子,必然將會被新媒體所取代。

3、你對新媒體有什麼看法 ,你對新媒體未來發展的趨勢怎麼看?

目前來說新媒體還是個未知數。不過現在的人群都比較中意新媒體,所以它在一步一步在完善。目前對人們來說是離不開新媒體的。所以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暫時不會被淘汰。

4、概括網路文學的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網路文學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作協2018年5月17日在杭州網路文學周上首次發布的《中國網路文學藍皮書(2017)》披露: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路文學用戶3.78億,其中手機網路文學用戶3.44億。國內45家重點文學網站的原創作品總量達1 646.7萬種。中國網路文學創作隊伍非簽約作者達1 300萬人,簽約作者約68萬人,總計約1 400萬人。
從1994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始,二十餘年來,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數量、傳播平台、閱讀群體,還是產業化延伸,其數量與規模,都出現了深刻的變化和飛速的增長。在世界范圍內,從文學發展史和出版史的角度來看,網路文學無疑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現狀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特點
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的創作、作品的發布,還是讀者的閱讀,均是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上完成的。與傳統的文學創作與出版比較,網路文學的創作與出版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創作主體相對自由,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表現手法的運用,作者都是在沒有任何範式約束的氛圍中進行文學創作;二是沒有層層的審查與曠日持久的等待,作者只要輕輕地敲擊一下鍵盤,作品就會立即發表;三是網路文學巨大的作品數量,使讀者可以從容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還可以與作者互動,交流自己閱讀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作者的創作;四是作品的價值由讀者的付費閱讀與打賞體現。
隨著網路文學的發展和管理機構的要求,互聯網平台和網站開始藉助軟體對作品進行必要的審查。但由於網路文學作品數量巨大,審查只能是對關鍵詞加以審核,對作品的藝術價值、思想傾向、語言文字的表達水平,只能交由讀者來評判。讀者的點贊和打賞,購買與否,是檢驗網路文學能否生存的唯一標准,也是作者能否為讀者接受的試金石。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作者群體
基於艾瑞咨詢的監測統計,2017年,網路文學作者數量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30.2%。以閱文集團為例,到2017年12月31日,其平台上作者已達690萬人,掌閱原創作者達到1.5萬名。在網路文學作者中,20世紀90年代及以後出生的居多,40歲以上的只佔作者總數的4.9%,網路文學作者的平均年齡是27歲,大多生活在二三線城市。作者中有如安妮寶貝、李尋歡、當年明月、寧財神這樣的專業作家,但大多是業余寫手,很多是在校大學生。這些寫手,往往系非文學專業畢業,理工科學歷居多。如網路知名作家血紅是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驍騎校是電力工程師。為了方便管理和付酬,網路平台一般將作者分為五個星級,一星級為小白作者,二至四星級為普通作者,五星級為大神作者。按閱文集團自己制定的評級標准,大神作者占作者總數的17.8%。大神作者是平台和讀者關注的對象,也是平台創造經濟效益的主要保證。一批大神作者已經成為品牌,如20世紀90年代的五駕馬車——痞子蔡、安妮寶貝、李尋歡、寧財神、邢育森,目前活躍的作者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江南、酒徒、蔣勝男等。
網路文學的作者,往往通過舉辦寫作大賽和文學年會來發掘。對於有潛力的作者,進行作品定製,由專人輔導,或者與傳統的教學研究機構合作,請專家授課,提高作者的寫作能力。2013年,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中文在線聯合其他網路平台,在京成立網路文學大學,聘請諾貝爾獲獎者莫言擔任首任校長。網路文學作者只要提供2萬字以上的作品,即可成為網路文學大學的學生。閱文集團於2017年6月發布內容全生態戰略,並成立內容產業基金,從優質內容出版、內容方商業扶持、內容品牌傳播和優秀青年作家創作扶持四個方面支持作者進行創作。阿里文學也與其影視業務共同宣布將為內容生產者提供包括平台、IP、宣傳等資源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與此同時,網路文學作者受到各級主管部門的重視,除中國作家協會成立網路文學委員會外,各地作協相繼成立了網路文學專業委員會,部分作者加入了作家協會組織。這標志著整個社會對網路文學身份的認同,網路文學的價值為主流文化所逐步接受。
(三)網路文學的主要發表平台
中國的網路文學發表平台,曾經有上千家之多,後來盛大集團與騰訊閱文集團、中文在線通過資本運作,將一些優秀的網站集中到幾家主要的平台運營。從2017年網路文學平台日更新作品數量看,閱文集團及旗下起點中文、雲起書院、創世中文網、起點女生網、晉江文學網、瀟湘書院位列網路平台前10名,其中起點中文網日更新作品數量過萬,排名第一。縱橫中文網、塔讀文學、紅薯小說網、17K小說網,位列第二梯隊。從絕對數量來看,閱文集團以72%的作品數量佔比、88%的作者數量佔比位列第一。截至2017年6月,閱文集團擁有640萬位作者和960萬部文學作品,中文在線、掌閱及百度文學位列二、三、四名,中文在線、掌閱及阿里文學分別擁有300萬、50萬、40萬部作品。移動終端目前由掌閱、QQ閱讀領先。速途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網路文學市場規模已增長至130億元,2017年,國內市場份額名列前位的多家網路文學網站中作品的總數約為1 647萬,預計2019年,作品規模將超過2 000萬。
(四)網路文學的作品類型
中國的網路文學一改過去傳統文學作品中體裁劃分的方法,加上網路技術的發展,很多作品有意將不同體裁融合在一起,並運用了多媒體的表達手法,形成獨有的網路體。但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大多數網站將作品劃分為玄幻、奇幻、都市、歷史、軍事、競技、美文、同人等類型。在虛構類作品中,又分為穿越、架空。為了方便讀者查找,以言情小說為例,網站往往將作品貼上不同的標簽:一見鍾情、青梅竹馬、歡喜冤家、辦公室戀情、前世今生、靈異爆笑、情有獨鍾、日久生情、後知後覺等。讀者從這些標簽中,能夠迅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
網路文學作者的素材,一是取材於現實生活;二是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和營養,如從中國歷史、神話、古典小說中尋找人物和情節線索;三是從游戲中尋找題材;四是根據科學的有限假設而虛構的幻想事件。
(五)網路文學的閱讀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統計報告》),如前所述,截至2017年12月,網路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78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4 455萬,占網民總體的48.9%。手機網路文學用戶規模為3.44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3 975萬,占手機網民的45.6%。另據《2016—2017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文學網站日更新總字數達2億漢字,文學網頁日瀏覽量達到15億次。與此同時,網路文學在數字閱讀中的主流地位日益提高,《2016年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相對於2015年,2016年數字閱讀內容總量增長率達到88.2%,其中原創佔比從69%上升到79.7%。
(六)網路文學的產業化延伸
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網路文學的很多作品除以紙介質圖書形式出版外,還改編為游戲、動漫、電影、電視劇、有聲讀物及周邊產品,全版權、全產業鏈的經營模式逐步形成。從最早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到《明朝那些事兒》《誅仙》,從《杜拉拉升職記》到《歡樂頌》,這些圖書不僅在網路上受到熱捧,出版為紙介質圖書後,也連續佔領國內的圖書暢銷榜。如《杜拉拉升職記》從一個不到2 000字的博客,延伸到系列圖書、電影、電視、話劇、音樂劇、周邊產品,形成一個10億元的大產業。
(七)網路文學的盈利模式
中國的網路文學,最初是免費閱讀,從2002年開始,起點中文網試行收費閱讀,這種模式很快被其他網站效仿。多年的探索發展,中國網路文學產業運營模式逐漸成熟。一條由網路寫手、文學網站、內容經紀人、出版商、影視投資商、游戲廠商、動漫公司,以及電信運營商、客戶端產品製造商、廣告代理商等組成的完整而復雜的產業鏈已經形成,並逐步形成了以作品版權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其盈利來源主要包括VIP付費閱讀收入、網路廣告收入、無線閱讀運營收入,以及線下出版、影視改編、動漫遊戲改編等版權延伸收入。其中,VIP付費閱讀和無線閱讀運營是最重要的兩大營收來源。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成為網路文學閱讀最重要的載體。
同時,如前所述,高點擊率的網路文學改編成實體圖書後,也會獲得一筆不菲的版稅收入。據《華西都市報》2018年4月11日刊登的《霸榜中國網路作家富豪榜》,2017年,網路文學作家唐家三少年收入1.3億元,天蠶土豆年收入1.05億元。據此推算,網路平台的收入也不菲。《統計報告》顯示:網路文學業務營收也進入全面盈利期。公開資料顯示,閱文、掌閱、縱橫等網路文學企業在2017年均已實現盈利。除此之外,2017年下半年,國內兩大網路文學平台閱文集團和掌閱科技相繼上市,從資本市場融到了所需的資金。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貢獻
首先,網路文學在探索中發展,產生了一批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優秀作品。從中國文學史的發展角度來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網路文學通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帶著信息化時代的技術特徵,佔領了中國的文化版圖。盡管網路文學的大多數作品因為寫作的倉促,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藝術缺陷,但正由於其規模龐大,沙裡淘金,其中還是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2008年,在中國作家協會指導下,《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社和中文在線曾舉辦過一次網路文學十年盤點,評出了十大優秀作品:《此間的少年》《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新宋》《竊明》《韋帥望的江湖》《塵緣》《家園》《紫川》《無家》《臉譜》。同時,還有一批受到讀者好評的作品,如《誅仙》《明朝那些事兒》《星辰變》《夢回大清》《斗羅大陸》等。這些作品因其在網上的點擊率很高,成為各家出版社關注和追逐的出版資源。據統計,網路文學每年向實體出版輸送的文藝類新書和暢銷書占其總數的1/2以上。2017年,在網路上先發表又以紙介質的形式出版了網路小說6 492部。同時,網路文學業已成為各大文化公司掘金的一塊寶地,許多網路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後贏得了很高收視率,如《小兒難養》《後宮甄嬛傳》《裸婚時代》《步步驚心》《失戀33天》《山楂樹之戀》等。同時,網路文學逐漸被主流文學接納。2009年,網路作家阿耐所著的《大江東去》成為第一部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網路小說;《上海文學》雜志的編輯金宇澄發表在上海「弄堂」論壇上的網路文學《繁花》經反復修改後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其次,網路文學的IP開發推動了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國的網路文學,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日本的動漫,成為風靡世界的文化現象。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IP經營不僅成為網路文學自身的重要收入來源,也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甚至一個產業的繁榮。2017年,由網路文學經過加工而出版的紙介質圖書達到6 492部,改編電影電視連續劇2 427部,游戲605部,動漫712部。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占據了影視劇市場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聽書作為網路文學的衍生業務得到迅速發展。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7年4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閱讀白皮書》數據,2016年國內近7成數字閱讀用戶用過聽書功能,聽書用戶超過1億,願意付費的用戶比例達到65.3%。在這一趨勢下,蜻蜓FM、懶人聽書等垂直應用均在2017年獲得過億元人民幣融資;而微信讀書也於2017年7月發布新版本,宣布全面上線音頻內容。天涯社區、鐵血科技、天下書盟、博易創等數量眾多的網路文學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同時,網路文學的IP運作模式從一次性售賣向深度開發全方位合作發展。網路文學與網路游戲、網路動漫、網路影視、網路音樂等多元文化相互滲透,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微微一笑很傾城》電視劇與移動游戲《倩女幽魂》實現雙向劇情滲入,影視與游戲深入融合。游戲工作委員會數據顯示,2016年影游聯動開發的移動游戲實際收入達89.2億元。
最後,網路文學逐步由國內走向國外,網路平台不僅獲得了經濟效益,而且彰顯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互聯網時代,網路文學在中國產生的影響,很快也在世界各國贏得了反響。富有中國元素的武俠、玄幻、科幻、言情等網路作品,以其曲折離奇的情節、引人入勝的敘述,吸引了海外的讀者。據統計,盛大文學網站曾有超過3 600萬注冊網民,其中有30%的網民來自國外,網民分布在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起點中文網3 100萬注冊網民中,同樣有30%來自海外,分布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晉江原創網日均瀏覽量超過4 000萬,擁有注冊網民320萬,全世界共有211個國家和地區的網民訪問過晉江原創網,海外流量佔全站流量的30%以上。
中國網路文學出海,與網文海外門戶及網文翻譯網站的建立是分不開的。目前,在網文翻譯網站中,Wuxiaworld(武俠世界)是海外本土第一批成立的中國網文翻譯網站,2014年12月成立至今,已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用戶,並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Wuxiaworld在全球網站排名為1 005,擁有來自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Gravity Tales是一個本土作者的翻譯+原創平台,不僅與閱文集團合作,對中國網文進行翻譯,而且擁有原創版塊,孵化了一批平台自身的網路小說作者。
與此同時,中國的網路文學也被海外的出版商所青睞。《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藏地密碼》《誅仙》《杜拉拉升職記》等一大批圖書的版權被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所購買。從輸出國家來看,從最初的東南亞,到日韓等國,再到後來的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土耳其等歐美國家,足跡已遍布二十多個國家,被翻譯為英語、韓語、泰語、日語等十幾種語言文字。
另外,網路文學網站主動走向海外,重視海外布局。如中文在線在歐洲和美國設立分公司,向海外讀者推廣網路文學。2017年5月,起點中文網的國際版——起點國際正式上線。目前,起點國際已上線九十多部作品,語種以英文為主,首波主打品類以仙俠、玄幻、科幻、都市等題材為主,除PC端以外,Android及ios版本APP也已同步上線。
三、中國網路文學尚需努力的地方
(一)網路文學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
第一,不少作品思想內容膚淺,創作態度主觀隨意。網路文學的作者為了取悅讀者,營造一種狂歡的氛圍,往往有意反傳統、打破規范,惡搞歷史和文化,生造語言文字。同時,跟風、抄襲、注水現象十分嚴重。第二,暴力色情隱現其中。無論是標題還是作品的內容,往往有一些露骨的色情、暴力、兇殺情節,有些還宣揚一夜情、換妻、虐戀等不健康的觀念。第三,思想傾向不夠健康。盡管近年來因為監管加強,色情描寫的作品有所減少,但作品宣揚的權力、金錢、物質崇拜仍然充斥網路文學。不少穿越小說,都是描寫草根穿越到另一個世界,不是當「王爺」,就是娶得三妻四妾,或者獲得巨額財富。第四,語言文字粗疏。在網路文學世界裡,20萬字是短篇,中篇在20萬到60萬字,比較走紅的網路小說,都以千萬字計。在網上連載的作品,作者一天要「碼」1萬字左右。在這種以迎合讀者,等待點擊的狀態下創作的作品,缺少生活的積淀,缺少藝術的構思,缺少修改打磨,其粗疏可想而知。阿耐網路長篇小說《大江東去》雖然最後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但長江文藝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在稿件修改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在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時,責任編輯雇請了幾位武漢大學研究生為其整理,做了大量的刪削工作方達到出版水平。第五,模仿抄襲嚴重。網路文學由於是類型化寫作,很多情節的設置已經形成了模式,因此,作品的抄襲現象比較嚴重。還有一些作者使用網路軟體寫作,盡管不能指證其作品抄襲某部作品,但這種機器寫作的方式缺少感情投入,很難突破原有模式。
(二)網路文學需要多方扶持
與傳統文學創作相比,網路文學的進入門檻很低,很多作者缺少文學修養和寫作技巧,作品一味地迎合讀者,追求點擊率,結果「鴻篇巨制」很多,但缺少文學性和思想深度。中國的網路文學如果要實現經典化,在中國文學史和出版史上留下一批精品,必須在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提高作者自身的文學修養和文學史意識。目前有些網站組織重要的「大神」級作者與傳統作者結對子,或者組織專家講學,將他們送到魯迅文學院之類的機構學習,意在提高作者的寫作水平。但短期的學習並不能迅速提高寫作能力,網路作者自己要有意識地閱讀文學經典,放慢寫作速度,有意識地打造能夠傳之後世的文學精品。第二,展開必要的網路文學批評。現在對網路文學的評價,主要從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方向來做宏觀的判斷,印象式批評多,對具體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缺少學理性的分析,有關部門要組織批評家,放下身段,客觀地分析當前網路文學的趨勢,展開對作家作品的有理論有深度的批評。第三,引導網路文學進入主流社會。目前各級作家協會都十分重視網路文學作者的創作,很多作者從網路文學的世界走入了文學主流群體,如安妮寶貝、金宇澄、慕容雪村、張悅然、當年明月、李可等,他們的不少作品已經成為文學精品進入文學史的視野。但與龐大的網路文學作者隊伍相比,這些作者僅僅是「冰山之一角」,主流社會對網路文學要採取包容和引導的態度,在探索中提高網路文學的文學性與思想性,讓網路文學從草根進入殿堂,真正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標志性的文化現象。

5、對當今內地新媒體的發展情況有何了解及看法

新媒體的產生與發展,是時代進步的表現。新媒體的對於各類新聞的報導和傳播要比電視新聞速度快,讓公眾能夠第一時間獲知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網路新媒體是新媒體中的主導,它越來越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並將持續的影響著社會的發展。

6、如何看待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文藝傳播的影響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文藝傳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於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路化等發展,文藝傳播的方式和途徑面臨著重大變革。
2、文藝產品傳播方式和群眾接受欣賞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些文藝的新形態面前,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飛速發展所帶動的文藝形態的快速變化面前,我國的文藝管理方式有些脫節或滯後。
3、要吸引和團結互聯網和新媒體領域的文藝創作主體。民營文化工作室、民營文化經紀機構、網路文藝社群等新的文藝組織大量涌現,網路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製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的文藝群體十分活躍。必須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們,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團結、吸引他們,引導他們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

7、網路對文學的發展利大於弊

互聯網為文學營造了一個新的發展平台,也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學體制,網路成功地培養了一批新型文學作者,形成了與傳統文學多元共生的局面。就目前來說,網路文學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文學現象來研究,而缺乏對個案的研究,對網路文學的研究需要以包容的心態和全新的眼光,簡單的指責和印象式的批評是研究者所要警惕的。
網路文學不是在爭議中產生的,卻是在爭議中發展的,當人們對網路文學爭論不休的時候,網路文學還是沿著它自身的軌跡發展。回顧當初人們對網路文學的討論,梳理網路文學的發展歷史,認識網路文學的價值及其研究現狀是展開網路文學研究的起點。
一、網路對文學發展的影響
互聯網為文學營造了一個新的發展平台,也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學體制,朱威廉說:「我覺得網路文學就是新時代的大眾文學,INTERNET的無限延伸創造了肥沃的土壤,大眾化的自由創作空間使天地更為廣闊。沒有了印刷、紙張的繁瑣,跳過了出版社、書商的層層限制,無數人執起了筆,一篇源自於平凡人手下的文章可以瞬間走進千家萬戶。」[1]網路給文學帶來的精神內涵,李尋歡總結為:自由、平等、非功利、真實[2],他說:「網路寫手眼中的創作,是在碼字過程中尋找快樂」,「在碼字過程中尋找快樂,這正像我在網路作品中所署的名字──李尋歡。」[3]刑育森也有類似的觀點:「當初寫作完全是一種沖動,想表達一點自己的感受,正好網路又是一片非常自由的空間。」[4]網路上的自由也帶來自由的文風,趙毅衡對此表示歡呼:「網刊作品的質量,一直使我驚喜:遠遠比一般報刊的文學副刊強。形式實驗,往往肆無忌憚;笑罵嘲諷,則汪洋恣肆。多姿多態,形形色色,那種自由度,是擺脫了『主流文學』種種束縛的飛翔。」[5](p140)
網路成功地培養了蔡智恆、慕容雪村、孫睿、蔡駿、當年明月、天下霸唱、明曉溪、蕭鼎、棉花糖等等網路作者。網路對新一代網路作者的推介是藉助網路點擊率和網路交流來實現的,一些文學新人在網上發貼,會遇到一些熱心人的及時跟帖,網友讀者的點評和鼓勵都可能成為作家繼續寫下去的動力。《談談心,戀戀愛》的作者棉花糖曾寫了三部小說拿到出版社去,都被人拒絕,最後一咬牙,將第三部小說《談談心,戀戀愛》放到網上,結果在搜狐網站上的點擊率就有一千多萬,真是一夜成名。慕容雪村說:「《成都》一文引起注意後,武漢有一家圖書策劃公司找到我,出版了前期的所有文集,暫定名《遺忘在光陰之外》。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將永遠感謝網路,是它給我帶來了成就。」[6](p245)邢育森說:「是網路,是這個能自由創作和發表的天地,激勵了我本已熄滅的熱情,重新找到了舊日那個本來的自我。」[7](p51)網路改變了培養作家的方式,有人由此對傳統的文學體制提出質疑,甚至有這樣相對極端的觀點:「文學創作也是這樣,傳統的體制是在毀人,那些以往的所謂文學訓練是一種耽誤人的過程,許多智慧被體制打磨平了,只有網路才能培養真正的作家。以後的青年必然要經歷網路。網路會真正改變一切,包括寫作和出版,一些游戲規則都會改變。」[8]
有些老作家,也藉助網路推介自己的作品並取得成功,如寫作多年的寧肯創作的小說《蒙面之城》曾被文學刊物拒絕,後來求助於網路取得了成功。龍吟的《智聖東方朔》在出版之前出版方很擔心作品是否能獲得讀者的認同,就先放到互聯網上,結果取得了成功,而此前龍吟是一個訓練有素的作家,有研究生學歷,還是大學教授,對歷史很有研究。近年來原創網路文學大獎賽的作者也出現了一些專業作家的身影,作者的整體素質大大提高。由於作家們普遍知道了網路的宣傳力量,很多作家的新作開始在網站連載,為了防止盜版和維護紙質圖書的銷量,連載的內容只是作品內容的一部分。正如有人所說的:「傳統作家會慢慢變為網路寫手。他絕不會輕易放棄網路這么好的途徑和機會,讓那麼多的網民迅速讀到你的作品,這是任何寫作者都無法抗拒的。」[9]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詩歌承受商業大潮的沖擊,一度處於低潮,很多詩人淡出詩壇。80年代的詩歌的繁榮是以繁榮的民刊作為陣地的,90年代末期以來,網路的普及為詩歌的傳播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詩歌民刊與詩歌網站成為主要的詩歌載體,一度沉寂的詩壇重新活躍了起來。新世紀初,沈浩波、尹麗川、李紅旗、朵漁等「70後」詩人以網站《詩江湖》和民刊《下半身》為陣地,主張「下半身寫作」,成為世紀初最顯眼的詩歌事件。據統計,2004年民間詩歌出版物有200餘家,2005年詩歌網站超過250餘家。民間詩刊和詩歌網站是相互促進的。有的先有民刊後建立詩歌網站,如「他們」、「北回歸線」、「一行」等;有的詩歌網站不時將論壇上的優秀之作結集出版,民刊又成為對網站詩歌的濃縮,如《揚子鱷》、《唐》、《詩江湖》等;一些大型的詩歌網站還發行詩歌網刊,比較有影響的網刊有:「界限」的《界限雙月刊》,「詩生活」的《詩生活月刊》、《兒童詩刊》,「平行」的《平行文學網刊》,「同志詩歌網」的《同志詩歌網刊》等。有人甚至認為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民刊寫作時代」或「傳媒寫作時代」,詩歌民刊不在市場流通,只是詩歌同行們之間相互贈閱,網刊、詩歌論壇基本不可能賣錢,但卻擁有自由發表的環境,刊載了不少高質量的詩歌。很多著名詩人通過創建詩歌網站闡釋自己的詩學觀點,形成詩人群。圍繞在核心詩人周圍、較有影響的詩歌網站有:伊沙的「詩江湖」、韓東的「他們論壇」、余怒的「不解詩歌論壇」、陳先發的「若缺詩歌論壇」、劉春的「揚子鱷」等。比較有影響的詩歌網站或論壇有:「詩江湖」、「詩生活」、「橄欖樹」、「鋒刃」、「橡皮」、「界限」、「個」、「詩歌自由論壇」、「甜卡車」、「邏各斯」、「揚子鱷」、「甜卡車詩壇」、「終點」、「陣地」、「唐」、「靈石島」等。這些民間詩歌刊物和詩歌網站實際上已經部分取代了公開詩歌刊物在詩壇的主流地位,「民間」詩歌對「廟堂」詩歌也產生了一些影響,20世紀末以來,民刊與文學期刊的界限日趨模糊,在網路上有影響的詩人相應也大多得到了正式刊物的承認,民刊和「網路詩歌」中的作品已開始廣見於正式的詩歌刊物上。傳統詩歌刊物如《詩歌月刊》、《星星》、《詩潮》、《詩選刊》、《揚子江》、《綠風》等,也紛紛建立自己的網站或論壇。網路和民刊已成為新世紀詩人群體集結的主要方式,如2004年3月由《星星》詩刊、《南方都市報》和新浪網聯合舉辦的「甲申風暴·21世紀中國詩歌大展」中,除了少量「散戶」,主要是以「民刊·社團」和「網站·論壇」為單位展出各派代表詩人及其代表詩作。
藉助網路,詩人們對優秀詩作的學習、交流更為快捷,「靈石島詩歌資料庫」分專欄收錄了古、今、中、外詩歌作品數十萬首及大量詩論,只要滑鼠輕輕一點,所需信息盡在目前。網路提供了詩歌交流的空間,「自由寫作」和「自由發表」同時進行,幾代人夢寐以求自由寫詩的夢想在網路上真正實現了。網路寫作與傳統紙媒寫作的環境有了很大的不同,它更隨性、自由、具有隱匿性,可以完全按照作者的內心塗抹,因而能更真實地表達自我。
網路文學的另一歷史功績在於形成了屬於新一代青年所代表的一種網路文化,誠如邢育森所言:「網路原創文學所給予讀者的,已經絕對不僅僅是思想教化、藝術感染和閱讀快感,它在作品篇章的字里行間,在熱烈的回應和激烈的評論之中,在會心的感悟和靈魂的喜悅中,那種潛伏於其中的,一種屬於年輕一代的獨特而嶄新的網路文化就要呼之欲出了。」[10]作家邱華棟提出的疑問是:「網路文學是中國的獨特現象,是中國特色。美國的網路如此發達,怎麼我從來沒有聽說美國有什麼網路文學?」[11](p1)網路文學在中國有其特殊性,中國的網路文學之所以能興起並繁榮發展起來,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文學一直處於政治同化的進程之中,文學的娛樂功能並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中國的通俗文學傳統在大陸一直是處於一種暗流的狀態,大學中文系給學生開講中國當代文學,基本上沒有通俗文學、通俗作家的概念,文學的探索性、思想性,對人性的深度表現,對社會生活的廣闊描寫是對文學作品的要求。網路文學不以思想含量見長,而以機智性、幽默性、娛樂性贏得讀者。而通俗文學在中國的讀者中已經有了很好的接受基礎,20世紀80年代的通俗文學熱潮和改革開放之後對國外影視大片的引進,在國內年輕的讀者中形成了較大的影響。網路恰好給中國當代通俗文學的發展提供了這樣一個發展的平台,並形成了與傳統文學多元共生的局面。
二、 網路文學的不足
網站是網路文學生存的家園,網站的存亡是網路文學發展不容忽視的問題。文學網站如何贏利,如何維持其基本的維護和開銷,網路作者不拿稿酬,何以有寫作的動力,這都是文學網站面臨的問題。在其最初的階段,網站的運營靠的個人投資,先期運作都是投錢,何時可以贏利,只是期待之中的事情。據方舟子介紹,新語絲的運營主要靠廣告收入,所得的收入基本能維持運營。單純的文學網站是不贏利的,起點中文網嘗試成功的VIP制度為網站的贏利也是很有限的,文學網站的贏利還是要靠網站與出版等傳統媒體的聯姻。榕樹下網站開始都是朱威廉自己在投錢,後來開始將公司的業務擴大,嘗試經營廣告並與報刊、電台、出版社、影視等媒體合作,籌辦網路文學大獎賽,擴大網站的聲譽,提升網站的影響力,積累網路文學資源。「文學網站是與文化產業緊密相連的,譬如將網路上優秀的作者加以包裝後推出,將優秀的文學作品印刷成書籍發行,與報紙、雜志、電台、電視台、電影製片廠等傳統媒體形成緊密聯系以及互動,網站在創造自身價值的同時也為作者帶來了利益,因為有著豐富的資源並且利益共享,其商業價值是無法估量的。」[12]朱威廉這番話講得最清楚不過了,但榕樹下最終還是因為資金問題先是與世界第三大出版商貝塔斯曼聯手,後來「賣身」歡樂傳媒,最終失去了國內文學網站龍頭老大的位置。文學網站的贏利模式也給網路文學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文學創作緊盯商業出版,網路文學遠離非功利的寫作,成為商家開發的「金礦」,網路文學失去了自由暢行、天馬行空的活力,有人為此提出警醒:「網路文學不是『提款機』」。[13]對此問題,也應該有一分為二的態度,文學網站開始贏利,這對其生存是必要的,VIP制度的完善和《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的出爐,網路上出現了職業的寫手,網路作者可以獲得較高的稿酬,這對於穩定網路作者隊伍也是必要的,但凡事皆有度,對於那些按字數數錢一日創作上萬字的寫手來說,網路文學的質量自然就難以有保障了。
網路文學經常受到的批評是其作品的文學內涵不夠,作品過於粗糙。吳過說:「網路對於文學而言,也是一把雙刃劍。網路給文學帶來了自由、寬容,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懶於思考、一撻而蹴、魚龍混雜、文字垃圾。正是由於網路方便、快捷、寬容等諸多特徵,從某種意義上說,網路文化變成了速食文化、快餐文化,網人們隨取隨用,就像對待一塊餐巾紙那樣,用過了輕輕扔掉便是。」[14]青年評論家謝有順說:「網路文學在藝術上還顯得粗糙、隨意,模式也還顯得單一,它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美的更高要求,也就是說,在輕松之外,有時也需要沉重,也需要尖銳的心靈撞擊,需要深度和精美。」[15]一位讀者批評安妮寶貝說:「上海作者安妮寶貝的《告別薇安》里的人物一個個像不吃了半個世紀飯的仙子,一個個活得真的不耐煩了,帶著十多歲的年紀就去戀愛就去過性生活就去流眼淚劃血管去懷孕墜胎。到底要讓讀者讀到什麼?」[16]校園網路小說被人批評為:「專寫戀愛,內容膚淺,寫作程式化,跟風模仿,乃至濫竽充數。」[17]《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被人批評為:連篇累牘的廢話、語句不通順、主題不健康。應該說,這些批評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網路文學缺乏精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者大多是業余作者,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其文學素養參差不齊,投入寫作的精力也比較有限;其次是網路文學缺乏專業編輯的把關,作品發表的門檻比較低,語言上也會比較粗糙;其三是很多寫作者是為自己的心情而寫,帶有一定的傾瀉性和情緒性,缺乏對作品的反復修改、打磨;其四是受商業化影響,片面追求點擊率和文字量,以致跟風模仿、粗製濫造;其五是網路上人人可以當作家,文學創作的隊伍巨大,一些好的作品淹沒在海量的垃圾泡沫之中,整體上給人以不良的印象。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網路文學作品中的好作品越來越多,對比蔡智恆的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有人認為《悟空傳》無論在思想的深度、廣度還是藝術的試驗探索上都呈現出更高的追求,即使拿它與「正規」文學圈子裡許多所謂的「純文學」比較,《悟空傳》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18](p105)近年來,諸多文學名家參與各種網路文學大賽,對其獲獎作品和整體水平都做出了很高的評價,這也表明網路文學的整體水平正在日益提高。
三、網路文學的研究現狀
自網路文學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之時,網路文學研究的文章、著作也越來越多。有關網路文學的研究已有多人多次獲得中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各省地社科基金項目的經費資助。廈門大學的黃鳴奮教授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對網路文學的研究,相繼出版了《電腦藝術學》、《電子藝術學》、《比特挑戰繆斯:網路與藝術》、《超文本詩學》、《網路媒體與藝術發展》、《互聯網藝術》、《互聯網藝術產業》等著作。近年來,在網路文學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學者歐陽友權,先後出版《網路文學論綱》、《網路文學本體論》、《網路傳播與社會文化》、《網路文學的學理形態》等專著,主編「網路文學教授論叢」、「網路文學新視野叢書」。他還帶領一批青年學者組建了網路文學的研究團隊,2005年成立了「湖南省網路文學研究基地」。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搜索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以「網路文學」為題的研究論文,1999年為2篇,2000年為18篇,2001年為34篇,到2008年1月,總數已達700餘篇。到2008年為止,以網路文學作為選題的已完成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已達50多篇。網路文學作為一個專門的章節內容開始進入各種版本的當代文學史,各大高校相繼開設「網路文學」課程。一批批網路作品專集、選集、叢書、「年度最佳網路文學」等不斷涌現並火爆圖書市場。2007年12月2日,陝西省作協網路文學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網路文學也受到了眾多作家和批評家的關注,賈平凹、王安憶、王朔、阿城、余華、陳村、馬原等眾多知名作家,以及雷達、白燁、賀紹俊、李敬澤、孟繁華、陳曉明等批評家都相繼參與各種網路文學大賽的評獎。
近年來,網路人氣作品出版後的銷量一再創新高,網路作家蕭鼎的《誅仙》銷售近200萬冊,新浪網第四屆原創文學大賽都市言情類金獎作品《夏玄雪》首印數即達50萬冊[19],網路原創文學成為出版社新的競爭資源。面對網路文學日益強勁的發展勢頭,網路文學的研究有很多的不足。
首先是網路文學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文學現象而不是作為文學個案來研究。早在2001年前後,《山花》雜志開辦「聯網四重奏」,刊登一些網路作者的文章,如張虎生、邢育森、心有些亂、朱琺、早早,請來張檸、徐坤、潘軍、劉恪、余未人等青年作家對他們的文章進行評論,從已發表的作品評論來看,大多數是浮光掠影的印象式評點,且大多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批評意味,缺乏深入的學理性的分析。蔡駿、慕容雪村、安妮寶貝、寧財神、李尋歡、今何在、明曉溪、蕭鼎、當年明月等作家已經在讀者群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基本上沒有進入批評家的視野,相關的作家專論、作品專論只能見到有限的幾篇,這與他們的創作成就是不相稱的。
其次是網路文學的研究隊伍主要來自文藝學專業出身,在有關網路文學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只有有限的幾篇的作者是來自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這導致對網路文學的研究偏重理論,而對網路作家、作品作出深入分析的研究文章很少。很多研究者對網路文學作品是持批評態度的,所持的建設性態度也大多是從學理出發的,歐陽友權、南帆、黃鳴奮等人的網路文學研究偏重網路文學的理論建構,相關的作家、作品只是少量的充當其理論框架的例子,一些重要的網路文學現象、作家作品沒有進入其研究的視野。《長篇小說選刊》編輯部的馬季對網路文學追蹤多年,2008年1月,馬季出版了他的研究專著《讀屏時代的寫作——網路文學10年史》,馬季的研究介於學術評論與新聞追蹤報道之間,其視野開闊、資料性強,而其思想性相對較弱。
其三、網路文學研究落後於網路文學的發展也在於其研究的難度大。中國目前有數千家文學網站,這些網站到底刊發了多少文學作品,目前無從得知,初步估計,國內文學網站每月推出的新作就達上萬部,僅以2008年8月12日晉江原創文學網公布的網路作品出版的情況來看,2004年到2008年,晉江原創文學網刊發的原創作品已出版圖書197部。這么龐大的數量堆積,對於研究者的閱讀精力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就一些走紅的網路作家來說,也大多是多產作家,蔡駿出版了小說15部,蔡智恆出版了小說8部,安妮寶貝出版了小說10部,研究幾個作家相關的作品就是幾十部。
其四、網路文學研究的另一難度來自於網路文學本身。由於網路文學是粗放經營,很多人都認識到網路作品文學性含量不高,這帶來很多批評家不屑於涉足網路文學研究。當年嚴家炎在北京大學開設金庸的研究課程,曾遭人取笑。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界,通俗文學作家只有張恨水、金庸等人得到了研究界的重視,多部中國當代文學史中,通俗文學作家基本是一片空白。根據媒介對文學特質的影響,網路文學呈現出明顯的通俗文學特徵,如在作品的主題上,包含了言情、玄幻、懸疑、歷史、軍事、都市等題材,在寫法上,更是通俗文學的大發展。青年批評家吳俊認為網路媒介充當並勝任了新的文學資源和新的文學經驗平台,並由此產生出了新的文學,當代文學史因網路媒介的誕生進入了另一種系譜。「媒介形式(也即寫作形式)改變了,(導致了)精神的資源和價值系統也改變了。這是一代自發地告別了經典文學傳統、出身另類旁門而有著新的文學淵源的作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媒介(電子網路媒介)文學所體現、標志的作家代際區分和更替意義,遠要比以往的作家或文學的代際區分和更替意義深刻,甚至,極端地比較起來,以往的作家或文學的代際區分和更替,幾乎毫無意義。——或許是誇張,新媒介文學更有開創自己的文學史的『理論』可能。」[20](p184)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對網路文學的研究需要以包容的心態和新的眼光,簡單的指責和印象式的批評是研究者所要警惕的。
[1] [12] 朱威廉.文學發展的肥沃土壤[N]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10-21(8).
[2]李尋歡.我的網路文學觀[N] .文學報,2000-2-17(3)
[3] [4] [9] 雷抒雁等.網路文學像卡拉OK? [N] .網路報,2000-7-24(23).
[5] 趙毅衡.帶給主流文學的危機[J],文學自由談,2000,(1).
[6] 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7] 吳過.青春的慾望和苦悶——網路訪邢育森[J],互聯網周刊,1999,(43).
[8] 江湖.網路寫手VS傳統作家一次「親密接觸」 [N] .文藝報,2000-7-25(1).
[10] 邢育森.網路原創文學的宗旨是什麼,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2-12-18/106008.shtml
[11] 邱華棟.我看網路文學[J],課外語文,2006,5.
[13] 張賀.網路文學不是「提款機」[N] .人民日報,2007-6-19(11).
[14] 吳過.網路:文學的雙刃劍,http://dept.cyu.e.cn/zwx/jiaoxueziliao/wenxueshuangrunjian.htm
[15] 謝有順.通向網路文學的途中[N] .文藝報,2001-7-24( 3).
[16] 許文舟.網路文學別摻水太多[N] .雲南郵電報,2000-7-27(4).
[17] 舒晉瑜.敲響網路校園小說的警鍾[N] .中華讀書報,2004-1-21(21).
[18] 林華瑜.英雄的悲劇戲仿的經典——網路小說〈悟空傳〉的深度解讀[J],名作欣賞,2002,4.
[19] 和穎.網路文學漸成出版主流?[N] .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7-10(B01).
[20] 吳俊.新媒介文學「革命」芻議[J].鍾山,2006,3.

8、從事寫網路小說前景如何?

現在寫網路小說有前途的,網路文學的快速發展,證明以網路為媒介的新小說誕生了,網路小說借著網路的載體,會有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由、浪漫、蓬勃的一種前景。

網路是沒有圍牆的世界,它絕對自由,因為沒有圍牆了,在網路上我,可以寫更無拘無束的小說,就是更符合人類對於小說需求的那種小說,網路小說最大的作用肯定是娛樂。

未來的網路小說在很長時間內依然會依賴這種市場發展模式延伸和改變自己。有趣的是,下游的產業資本將與上游的文學網站既合作又競爭,主動攫取他們可用的作家資源和作品資源。精準了解文化產業需求的中介公司、經紀公司如果能及時找到位置,加入版權交易和開發服務,獲得金融支持,形成行業,也將 是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由此引發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使網路小說成為各個方面共同關注的興奮點,管理和推動都是必然。

網路小說的「多極化」會帶來學者研究和「經典化」過程中的「多極化」,那又是一場場充滿爭辯的好戲,我做好了圍觀的准備。也鑒於網路小說在新媒體時代如此牽涉廣泛,自然會誕生從文學、文化、產業、科技、意識形態、社會學、人類學、神話學、未來學、精神分析學、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等各個背景對它加以研究的學派和成果,如果那一天到來,證明它已完全成熟。

相信這一格局之下,網路小說會加快它步入盛期的節奏,富有集大成意味的精品可能接二連三地出現。同時,由於「未來」維度的提醒,我相信網路小說的勃興,終極關懷將賦予他們重要的使命和關注度。

9、高分懸賞!網路小說的傳播學分析

一、定義
網路小說是指利用網路如BBS、Web界面連載發表的小說,與一般的小說比起來,網路小說的語法會更近口語並充斥網路流行語,另外除了文字內容,利用符號圖案排版等進行變化也是其特色。網路小說是網路小說的主要形式。
二、發展
在中國網路發展最快的那幾年鮮有好的小說出現,是因為當時作為網路小說第一大的網站對小說的原創並不關注,而後隨著幾大原創小說聯盟的逐漸強盛網路小說才真正的抬起了他的頭,網路小說的形成是因為網路時代人們對閱讀娛樂的需要和追求正在轉變又加上有商業公司的推動使得網路小說如魚得水一般蓬勃發展目前中國網路小說的數量正逐步取代其他的小說類別成為中國第一的小說群。可以推訴到西路小說具體時間記憶已經模糊,最早的網路小說其實是論壇形式的YY小說,當初只是游戲之做最早崛起的幾個團體分別是天鷹小說(已倒閉)幻劍書盟等,因為起源相同所以初期關系相對不錯,後來因為起點的出現相成了三足鼎立的形態.因為盛大的加入使的起點一枝獨秀.第一本書已經很難追究如果說有記載的比較早的書就該是天魔神譚了吧。
1、理想時代
中文網路小說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底和1991年初。1990年11月28日,中國正式在SRI-NIC(斯坦福研究所網路信息中心)注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邁出了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步。
1991年王笑飛在海外創辦了中文詩歌網。中國留美網路作家少君,1991年4月在網路上發表《奮斗與平等》,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篇中文網路小說。1997年11月2日的凌晨,老榕在四通利方(新浪前身)論壇里發表了一篇名為「10.31大連金州沒有眼淚」的文章,在短短的48小時之內,幾乎傳遍了整個網路。這是網路小說初次在傳統媒體上比較有影響的登台亮相。
發展到1998年,電子公告欄(BBS)上出現了蔡智恆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中文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1998年第6期《天涯》就刊登了一篇"佚名"的網路小說《活得像個人樣》。由於這篇網路小說在電子公告欄上多次輾轉張貼,原作者據說為邢育森。此外黃易的《大唐雙龍傳》、莫仁的《星戰英雄》也風靡一時,小說門戶網站如黃金書屋以及各種各樣的個人網路書屋紛紛而起。1999年開始,更多的小說網站如榕樹下、收費小說網站博庫等大量成立。從21世紀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閱讀和寫作;小說網站在經歷了發展,整合,兼並,以及其他困難和波折之後,在新的建站模式和網路技術基礎上走向成熟,網路小說本身也出現了分化,2000年安妮寶貝的《告別薇安》、2001年今何在的《悟空傳》、200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和林長治的《沙僧日記》等優秀的作品不斷出現。此後的幾年裡,個人博客的成熟和不斷壯大更是掀起了一場全民的寫作運動。
2、商業時代
在網路還處在門戶為主時期 讀者發現新的小說類網站大都是通過雅虎等門戶進入,或者是通過各站間的友情鏈接。友情鏈接幾乎是很多網站發展新成員的唯一方式,新網站進入困難。在這種大環境下,黃金書屋利用先發優勢牢牢占據了網路書站老大的位置。號稱「上網讀書不識黃金書屋,再稱網蟲也枉然」。 在2001年11月的時候,寶劍鋒等愛好玄幻寫作創作的作者在西陸創建了玄幻小說協會。並於2002年5月籌備成立小說性質的個人網站,並改名為原創小說協會—起點中文網,簡稱起點中文網。在2002年5月15日,起點中文網成立的那一天,江南武士闖進了起點慶祝成立聊天群,大肆批評起點當時的書庫系統,說得起點一幹人等啞口無言。最終贏得了這場宿命之戰的勝利,篡奪了起點網站建設的大權,將寶劍藏鋒江南,並從此自號「藏劍江南」。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後世史學家對此大為感慨:「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人的相遇。。。改變了小說網站的命運」。 讀寫網是第一個實行網上收費閱讀的玄幻書站(當時並沒有VIP這個提法),而且是一建站就奔著收費去的。2002年2月讀寫網試運行,9月正式運行。建站的同時,發布「為推動原創小說的發展,本網計劃向作者支付網路刊載的稿酬,歡迎原創作品加入」的聲明。由於讀寫網建站的時機比較好,那時正是簡訊聯盟最火的時候,通過簡訊代收費獲得了大量的收入。當時,由於網站的建設人員過於急功近利,目光短淺,規模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2002年底,中華楊和蘇明璞等一批網路寫手,離開鐵血,成立了「明楊·全球中文品書網」。首次提出了VIP的概念。通過中華再起等熱門作品,吸引了大批會員。到2004年4月1日,隨著新版VIP閱讀器的推出,起點VIP作品總數增加的100部,無論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來說,都遠遠超過其他網站。在起點的公告中稱「經近半年的不斷努力和發展,其中稿酬最高已經達到創記錄的千字40元(即單章節2000人次訂閱,就稿費而言已與國內出版稿費持平),數十部作品稿酬收入在千字20-40元間,起點累計發放稿酬已近十萬余元,僅3月份起點VIP作者稿酬冠軍就得到超過4000餘元的月收入。」
目前網文江湖基本上是以幻劍書盟為代表的CCBA(中國小說聯盟)與起點中文網南北對峙,而起點的優勢明顯。
三、特點自己總結。…………………………………………
四、對網路小說的傳播學思考
相對報紙、廣播、電視等傳播媒體而言,網路是大眾傳播中速度最快的,它具備大眾傳播的所有特點。然而,互聯網的出現,也使傳統的大眾傳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以往印刷技術與廣播技術之間的清晰界限正在逐漸消失;我們正從媒介缺乏的狀況轉為媒介過剩的狀況;正在從將傳播內容灌輸給大眾的傳播轉變為針對群體或個人的需求設計傳播內容的窄播;正在從單向的媒介轉變為互動的媒介。互聯網改變了傳播的一些基本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說,它重新定義了大眾傳播的概念。尤其是網路的大眾傳播是建立在人際傳播基礎之上的,同時,網路還有了社區類型的小眾傳播,比如「討論社區」就反映出更多的人類傳播的原始狀態。也就是說,雖然網路傳播仍然屬於典型的大眾傳播,但它已分明有了人際傳播的特徵。需要說明的是,這種人際傳播特徵的出現並不是大眾傳播的倒退而恰恰反映出人類傳播的進步。小說,作為一種人類信息與思想的重要傳播方式,它也受制於傳播媒介的變化與影響,因此,網路的出現也改變著小說。人們更看重網路小說讀寫的原因也正在於,通過網路人們能最大程度地滿足自己對於情感的傳達、傳播、交流的需要,而且不需要花費太大的精力與太多的金錢,因為網路小說是一種「無紙化」的寫作與閱讀。
受眾即讀者,用在小說上即指傳統意義上的小說作品的閱讀者。到了網路小說時代,這個群體的身份與地位正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網路小說強大的媒介傳播優勢,加上它所具有的人際傳播的某些特徵以及依據高科技的傳播手段,使它天然具備了對以往小說傳播功能的補救與優化作用,網路小說在小說的大家庭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網路小說也使「沉默的大多數」(即讀者)變得不再沉默,它打破了過去長期形成的寫作權力過分集中的模式,滿足了人們發表觀點、抒發情感的需要,從根本上解放了受眾。由人民小說出版社出版的仿BBS情感小說《風中玫瑰》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受眾參與寫作的例子,人民小說出版社結集出版的這部小說,是將「風中玫瑰」的帖子和網友的帖子共同收錄之後形成的,這是由作者和網友共同完成的小說,是最典型的讀寫互動小說。網路中出現的極為普遍的「接龍小說」也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比如新浪網與《中華工商時報》合作的《網上跑過的斑點狗》也是一次著名的在公共空間中的讀寫互動嘗試。在網路時代,「人人都可以短暫地充當藝術家」已不是神話。網路解放了人,網路小說解放了讀者,這種解放從大的背景上講,實際體現了大眾文化對精英文化的消解,給精英與大眾精神上帶來了一種平等狀況,這種解放是有意義的;這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對於個體的一次難得的解放,人們終於可以從商品的枷鎖中掙脫出來,從技術理性的控制中找到一處心靈自由的空間。雖然這一空間的存在形式是非物質的、虛擬的,但在精神上,人們獲得了自由。
網路這種新媒介的產生既是一種傳播技術的進步,也反映出作為新的傳播工具網路媒介的「人性化」特徵。當小說與網路這種新的傳播媒介相結合,從而以新的文本傳播方式被創作與閱讀的時候,就本質上來看,它並沒有改變小說的基本特性。網路小說寫作仍然遵循著老套的小說創作方法:從情節的構思醞釀到故事的素材來源,從基本的遣詞造句到復雜的表現手法,從思維想像的能力到創作靈感的激發,從基本的形象塑造到社會生活的描繪,從個體情感的表達到審美理想與對社會人生的評介等,無不照舊。網路小說同以往小說的不同只在於它因為藉助於網路,從而更多地表現網路技術與印刷技術的不同,它可以將文字、聲音、視頻、圖像等以「超文本」形式鏈接起來,從而給讀者提供更大的閱讀空間與想像空間,帶來更為豐富的娛樂興趣與享受,將個體的慾望滿足延伸到無限無窮的層次之上。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具有社會意識形態性的小說喪失了它的意識形態屬性,實際上網路小說的意識形態性只是表現為意識形態的分散化,每個人都以其個人的意識形態話語來組成整體的社會意識形態話語,而且這是一種更加真實的社會意識形態話語。因此,我們認為,網路小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把人們從創作到欣賞的諸多局限中解放了出來,改變了小說原有的製作與傳播方式,但網路小說本身除去網路媒介的技術因素卻仍然遵循著小說自身的創作與發展規律。當然,「媒介即是訊息」,介質的變換,必然使小說這一概念原有的定義或外延發生一些變化;另外網路小說的存在的確也給維護整個小說生態問題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由此所引發的沖擊也同樣是深層次的。如果說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中提出的小說批評四要素問題,是從作者、世界、讀者、作品幾個方面對小說內部生產的運行機制進行了一次較為完整的論述,從而大大擴大和激發了小說研究的理論視野,引發了小說研究的一次革命性進步,那麼網路小說的出現則要求我們從更為廣大的空間區域去研究小說,尤其要更多地從小說之外的領域去研究小說所受到的影響、面對的問題。借用布爾迪厄的一個提法,這就是一個「場域」研究的問題。「從分析的角度來看,一個場域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路或一個構型。」在網路時代,如何處理小說場與其他場之間的關系,如何應對小說場內各系統之間的佔位關系及其變化,這應該引起小說理論界的足夠重視,這是我們今天不該迴避的理論問題。用場域的概念進行思考就是從各種關系中進行思考,網路與小說的聯姻,只是為小說又提供了一個新的生存的場域空間,給小說研究帶來了一個嶄新的切入點。它只是改變了小說的一些表達形式,而沒有改變小說本身。
五、網路小說的問題及其救治
自古以來,小說一直作為一種高雅的、貴族化的藝術形式而受到尊崇與膜拜,中西方大體如此。如:孔子的「不學詩無以言」與「興觀群怨」將詩的價值與作用表述得淋漓盡致;曹丕的「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進一步把文章的地位、價值與作用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西方,雖然柏拉圖為了「正義」與「德行」試圖將詩人逐出「理想國」,但他仍然坦承「自幼就和詩發生了愛情」;而亞里士多德認為詩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描述可能發生的事並由此將詩看作是比歷史更真實的論述,開拓了西方抬揚詩歌與小說的歷史先河。小說作品的「卡塔西斯」(凈化)作用,陶冶性情,化育人心,培養道德,開拓視野,滋潤了無數孤寂而痛苦的靈魂,為無數生命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一部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有相當大的成分都得益於小說對於社會運動、政治變革、思想啟蒙的直接作用;面對現實的罪惡與殘忍,人們總會到小說與藝術中去尋求幸福與慰藉;小說的審美之維以其與現實社會的格格不入,也總是會被理論家們用來作為反叛麻木、病態社會的銳利武器。無論現實如何移轉,小說藝術永遠都執著於美與真理,引領著人類幸福與前進的方向,保存著人類最後的希望。然而網路時代的到來,似乎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傳統的小說,創作者較少將心思花在讀者身上,而是更多地將關注的視野放在主體情感的灌注、主題的開掘、題材的選取、結構的安排、語言的修飾等這些作品本身的問題上去。因而才有了朗吉弩斯對於「崇高體」的論述,恩格斯關於戲劇「三融合」審美標準的看法等文藝理論原則的提出。作為一種良性循環的結果,在這種小說觀念支配下,前網路時代的作品有思想深度,關注社會人生的深層問題,具有宏大敘事的特徵。作家受到社會格外的重視,經濟與政治地位普遍較高。然而今天,網路小說,在傳統意義上的小說性幾乎被消解殆盡,「重感性」「求刺激」「傷風化」的作品大行其道。網路時代,只有消費的邏輯,沒有了真誠的信仰。寫作是需要有知識儲備的,需要有起碼的人生閱歷與文字修養,然而,小說網路化時代,這些已不重要。網路小說、博客寫作已經將小說推向了「泛小說化」時代,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的文字公布於眾,通過互聯網廣泛地散播。小說歷來所推崇的崇高、深沉、美德、正義、人情等價值已經被逼到最不起眼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低劣的文字在訴說著低級趣味的故事。蔡智恆這個最早靠網路寫作成名的人曾經坦言:「我並沒有很好的小說底子,所以寫東西是靠熱忱而不是憑實力。」僅靠熱忱而缺乏實力成就了痞子蔡,卻敗壞了小說。毋庸諱言,網路小說正處於幼年時期,它較之博大精深的傳統小說有其自身的缺陷與不足。它的泛濫的自由必然會導致小說的淪落,上網者以匿名身份與他人進行交流或表露情感,其中很多都是一種臨時的表演,是一種無法信任的真實,而在個性價值實現方面,過度的偏激與無節制也常常使小說成為互相叫罵的工具,褻瀆了小說的神聖性。基於此,有人從網路小說的多媒體技術給小說創作帶來的隱患角度認為,網路寫作削平了小說的意義濃度,抑制了讀者閱讀時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而網路小說在創作審美上的缺陷則表現在:一是創作主體的缺失性動機,二是媚俗取寵的審美心態。歐陽友權從一個總體的高度認為,網路小說的缺陷與局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藝術質量不高,讓人只見「網路」不見「小說」,或者有「小說」而沒有「小說性」;二是網路寫作的技術依賴問題,網路只是一門技術,小說則是源於人的精神,技術只是小說藉助的工具,它應該受馭於小說的藝術目的,為創作者遵循藝術規律插上創造的翅膀,創作者不可以技術優勢替代藝術規律;三是網路小說還有一個重要的缺陷就是作者承擔感的缺失問題。網路小說的確存在著太多的問題,但網路小說的興盛我們卻無法否認。有人將傳統小說與網路小說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傳統小說是經過幾千年文火慢慢熬出的一鍋老火湯,那網路小說便是一道時令小菜,新鮮,時尚,雖不如湯的實用,但符合現代人的口味,有其自身存在與發展的堅實土壤。事實如此,網路小說現存的不足與缺限的確不用怎麼大驚小怪,正如法國小說批評家蒂博代所說:小說不能歸結為若幹部傑作,「如果不是由很快就默默無聞的成千上萬個作家來維持小說的生命的話,便根本不會有小說了,換句話說,便根本不會有大作家了。」今天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網路小說寫家的存在,沒有龐大的網路小說閱讀群,那麼今天的小說就會是處境尷尬,舉步維艱,一時被大炒而特炒的「小說的終結」問題也許真的就會變為既成的事實。本文相信,網路小說作為現時代的小說,是對這個時代表達方式和情感情緒的真實記錄,崇高與美將以其深沉的情感魅力和人生邏輯終究會重新得到讀者的尊崇與愛戴,而作為消費者的讀者也不可能僅僅滿足於欣賞一些膚淺的感性的文字,「寫出好的作品」也仍然會是大部分作家畢生不變的至上追求。網路小說必將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而評論家的事業則是替小說的這一未來吶喊助威。

與新媒體對網路小說發展的功能分析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