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把握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相互融合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從六個方面融合:
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融合發展根基。
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分別介紹:
(一)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雖然新媒體發展迅猛,但從宣傳的實際情況看,傳統媒體不可能被新媒體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傳統媒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形成品牌優勢,以達到引領帶動新媒體發展,促使傳統媒體影響力輻射新媒體的目的。
一是變革觀念,強化互聯網思維,學會運用網路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媒體,不斷適應新媒體平等交流、互動傳播的特點,樹立用戶觀念,改變過去媒體單向傳播、用戶被動接受的方式,更加註重用戶體驗。
二是傳統媒體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用戶參與熱情高漲的輿情特點,深入掌握重大新聞事件的各種輿論傾向,拓寬視角,擴大自身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做大做強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從而提高新媒體在用戶心中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觀念轉變,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動作為,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
首先,宣傳部門要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新媒體。加強對新媒體的正確引導不僅是一項重大的研究課題,也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務,各級宣傳部門應該高度重視,要通過教育培訓引導幹部科學認識和正確對待新媒體,促使幹部通過親身體驗了解互聯網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加強網路輿論引導,凝聚社會共識,不斷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傳統媒體要轉換思維,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各級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要善於學習和借鑒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經驗,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長期規劃,逐步實現媒介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傳統媒體要善於分析和運用互聯網模式,不斷提升新媒體的影響力,通過融合發展創品牌、出精品、促發展。
第一,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快網站建設,整合媒體資源,彌補傳統媒體內容不易保存、檢索不便等缺點,不斷推動媒介內容向網路延伸。
第二,加強內容建設。一是堅持內容為王,發揮專業采編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以權威報道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以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二是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佔先機;三是塑造融合新聞,在「全」「深」「廣」上狠下工夫,以傳統媒體的內容為核心,通過跨媒體聯動推助優勢互補,通過專題策劃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新聞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題血肉豐滿,更富感染力和滲透力。
第三,立足大數據運用,創新采編流程。各級新聞媒體應致力於建立統一指揮調度、高效整合採編資源、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應多介質新聞生產的新型多功能一體化采編平台,實現新聞一次採集、新聞產品多種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體數據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輻射縣區的基礎性海量信息資源池,集數據存儲、整合、備份為一體,實現數據共享。
第四,要重視在服務和互動上出特色。優化信息服務,強化用戶理念,注重分析用戶特點,准確把握用戶個性化需求,以用戶為中心明確網站定位,將政策宣傳與用戶需求有機結合,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新媒體的「快」和「准」,在即時視頻播報上求實效。與時俱進,把握媒體發展脈搏,積極主動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賬號,有條件時打造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發布平台,不斷擴大新媒體影響力。
第五,凸顯個性促發展,打造新媒體品牌效應。各級媒體要在網頁設計、圖文製作、內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顯媒體氣質,增強競爭力。
最後,增強用戶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進一步加大各級新聞網站宣傳力度,通過開展網上投票和有獎問答等形式,引導用戶積極參與互動、發表評論,不斷提高網站活躍度。只有既滿足用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又提高用戶的參與和貢獻,才能促使網站贏得良好口碑,從而聚集人氣,不斷提高廣大用戶對本地網站的關注度。
(三)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需要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不斷加大技術投入。一是積極利用新技術,充分發揮4G等新一代網路的技術優勢,提高信息傳輸效率,發展網路視聽服務,將優質內容推送到互聯網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屏幕多終端,推動社交平台與新聞傳播平台對接,廣泛吸引用戶,不斷提升影響力;二是不斷探索新應用,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和手機報等應用,借力微博、微信等傳播平台,建設公共賬號,搶占輿論高地,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三是加強信息傳播技術應用研發,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和互動化趨勢,努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發展根基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復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通過業務培訓和參觀學習,提高編采人員綜合素質,盡快建立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並且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科技手段的多媒體記者隊伍;二是要大力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適當提高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為新媒體的發展儲備人才力量;三是重構新聞采編生產流程,升級采編系統,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多媒體采編平台,加大新興媒體內容生產、技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結構、統一調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提升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探索媒體融合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
(五)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利用好新技術,推進新媒體產業化發展,不僅需要廣大運營商和主流媒體發揮好主體作用,也需要各有關部門主動跟進、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支持新媒體的健康發展。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適時出台支持媒體融合發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網站,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要不斷拓寬新媒體發展的資金渠道,提高新聞采編人員和技術人員待遇,完善技術設備,吸引人才主動投身新媒體建設。一是加大政府資金扶持,為新媒體平穩有序發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體要通過提高點擊率吸引廣告商,加大新媒體廣告的投放比例。要改變以往集中轟炸式的廣告宣傳與投放模式,轉而建立在實證數據採集分析基礎上的精準投放。與傳統的廣告更注重內容、創意、覆蓋面相比,新媒體廣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標用戶到達率。通過廣告贊助等形式籌集資金,是當前維持新媒體運營的主要渠道。
(六)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把正確導向貫穿到融合發展的各個環節。要完善媒體管理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法規,認真研究新媒體管理的科學方法,嚴格規范傳播行為,加快實現管理方式上的創新。一是加大網路監管支持力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互聯網管理納入各部門年度考核指標,將網路知識作為公務員培訓的必修內容。同時,以政府購買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專業人才參與互聯網管理,擴大網評員隊伍,營造積極向上的網路環境。二是改進網路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公開監看、數據分析、技術偵察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時掌握網路狀態,獲取網路情報信息。
2、新媒體和紙媒如何融合
?
3、網路新聞的多媒體整合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方式有哪些,及其特點(希望能客觀化點啊,)跪求~~
回答這個問題前,給您梳理一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具體定義。傳統媒體:一般為三個,報紙、電視台、電台;新媒體:第四媒體(網路)、第五媒體(手機等移動通訊);而多媒體整合涉及到多種媒體的運用(除了傳統和新媒外,還涉及到許多傳媒技術),您問的應該是兩個相關的問題。答案如下:
1.融合方式
(1)印刷媒體網路版;
(2)網路廣播;
(3)網路電視;
2.融合特點
(1)信息更新快,內容豐富;
(2)信息傳播范圍更廣;
(3)信息表現形式更多樣;
(4)信息傳播中互動性更強;
(5)信息獲取更符合人們對個性化的渴求。(原創答案,請詳細考慮)
4、如何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融合
下面引用湖州廣播電視台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面對新的形勢,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在感到危機與緊迫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在當前這個大背景下,如何積極勇敢地進行轉型,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媒體應對挑戰、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面對融合新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
5、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怎麼建設
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面對新的形勢,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在感到危機與緊迫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在當前這個大背景下,如何積極勇敢地進行轉型,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媒體應對挑戰、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面對融合新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
6、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從六個方面融合:
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融合發展根基。
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分別介紹:
(一)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雖然新媒體發展迅猛,但從宣傳的實際情況看,傳統媒體不可能被新媒體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傳統媒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形成品牌優勢,以達到引領帶動新媒體發展,促使傳統媒體影響力輻射新媒體的目的。
一是變革觀念,強化互聯網思維,學會運用網路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媒體,不斷適應新媒體平等交流、互動傳播的特點,樹立用戶觀念,改變過去媒體單向傳播、用戶被動接受的方式,更加註重用戶體驗。
二是傳統媒體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用戶參與熱情高漲的輿情特點,深入掌握重大新聞事件的各種輿論傾向,拓寬視角,擴大自身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做大做強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從而提高新媒體在用戶心中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觀念轉變,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動作為,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
首先,宣傳部門要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新媒體。加強對新媒體的正確引導不僅是一項重大的研究課題,也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務,各級宣傳部門應該高度重視,要通過教育培訓引導幹部科學認識和正確對待新媒體,促使幹部通過親身體驗了解互聯網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加強網路輿論引導,凝聚社會共識,不斷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傳統媒體要轉換思維,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各級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要善於學習和借鑒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經驗,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長期規劃,逐步實現媒介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傳統媒體要善於分析和運用互聯網模式,不斷提升新媒體的影響力,通過融合發展創品牌、出精品、促發展。
第一,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快網站建設,整合媒體資源,彌補傳統媒體內容不易保存、檢索不便等缺點,不斷推動媒介內容向網路延伸。
第二,加強內容建設。一是堅持內容為王,發揮專業采編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以權威報道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以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二是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佔先機;三是塑造融合新聞,在「全」「深」「廣」上狠下工夫,以傳統媒體的內容為核心,通過跨媒體聯動推助優勢互補,通過專題策劃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新聞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題血肉豐滿,更富感染力和滲透力。
第三,立足大數據運用,創新采編流程。各級新聞媒體應致力於建立統一指揮調度、高效整合採編資源、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應多介質新聞生產的新型多功能一體化采編平台,實現新聞一次採集、新聞產品多種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體數據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輻射縣區的基礎性海量信息資源池,集數據存儲、整合、備份為一體,實現數據共享。
第四,要重視在服務和互動上出特色。優化信息服務,強化用戶理念,注重分析用戶特點,准確把握用戶個性化需求,以用戶為中心明確網站定位,將政策宣傳與用戶需求有機結合,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新媒體的「快」和「准」,在即時視頻播報上求實效。與時俱進,把握媒體發展脈搏,積極主動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賬號,有條件時打造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發布平台,不斷擴大新媒體影響力。
第五,凸顯個性促發展,打造新媒體品牌效應。各級媒體要在網頁設計、圖文製作、內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顯媒體氣質,增強競爭力。
最後,增強用戶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進一步加大各級新聞網站宣傳力度,通過開展網上投票和有獎問答等形式,引導用戶積極參與互動、發表評論,不斷提高網站活躍度。只有既滿足用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又提高用戶的參與和貢獻,才能促使網站贏得良好口碑,從而聚集人氣,不斷提高廣大用戶對本地網站的關注度。
(三)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需要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不斷加大技術投入。一是積極利用新技術,充分發揮4G等新一代網路的技術優勢,提高信息傳輸效率,發展網路視聽服務,將優質內容推送到互聯網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屏幕多終端,推動社交平台與新聞傳播平台對接,廣泛吸引用戶,不斷提升影響力;二是不斷探索新應用,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和手機報等應用,借力微博、微信等傳播平台,建設公共賬號,搶占輿論高地,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三是加強信息傳播技術應用研發,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和互動化趨勢,努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發展根基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復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通過業務培訓和參觀學習,提高編采人員綜合素質,盡快建立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並且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科技手段的多媒體記者隊伍;二是要大力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適當提高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為新媒體的發展儲備人才力量;三是重構新聞采編生產流程,升級采編系統,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多媒體采編平台,加大新興媒體內容生產、技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結構、統一調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提升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探索媒體融合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
(五)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利用好新技術,推進新媒體產業化發展,不僅需要廣大運營商和主流媒體發揮好主體作用,也需要各有關部門主動跟進、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支持新媒體的健康發展。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適時出台支持媒體融合發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網站,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要不斷拓寬新媒體發展的資金渠道,提高新聞采編人員和技術人員待遇,完善技術設備,吸引人才主動投身新媒體建設。一是加大政府資金扶持,為新媒體平穩有序發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體要通過提高點擊率吸引廣告商,加大新媒體廣告的投放比例。要改變以往集中轟炸式的廣告宣傳與投放模式,轉而建立在實證數據採集分析基礎上的精準投放。與傳統的廣告更注重內容、創意、覆蓋面相比,新媒體廣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標用戶到達率。通過廣告贊助等形式籌集資金,是當前維持新媒體運營的主要渠道。
(六)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把正確導向貫穿到融合發展的各個環節。要完善媒體管理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法規,認真研究新媒體管理的科學方法,嚴格規范傳播行為,加快實現管理方式上的創新。一是加大網路監管支持力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互聯網管理納入各部門年度考核指標,將網路知識作為公務員培訓的必修內容。同時,以政府購買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專業人才參與互聯網管理,擴大網評員隊伍,營造積極向上的網路環境。二是改進網路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公開監看、數據分析、技術偵察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時掌握網路狀態,獲取網路情報信息。
7、如何推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
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
8、如何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9、媒體融合,報紙應該怎麼融
「活法」尋寶:借力哈利·波特的魔法
當前正值「十二五」規劃開啟之年,移動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涌現出了許多可供參考的技術路徑與解決方案。採用三網融合雲服務技術,將互聯網優勢引入報紙,從而實現報業轉型,是一種低成本、低風險的可行性路線。
採用互聯網技術之後,報紙將獲得強勁的生命力,由傳統的靜態紙張變為立體化、全媒體化的呈現形式。例如,採用PS反解技術,數字化的原版報紙就不僅可以被無極限放大,還可以被點擊閱讀,已經超越了原來的那種形態。同時它也超越了PDF的形態。相比PDF報紙下載所需諸如30M、40M的流量,這類輕型數字化原版報紙下載只需幾兆,所以在移動設備上會有非常好的體驗。
這夠不夠呢?還不夠。因為這還僅僅是在閱讀上實現了一種超越。在互聯網環境下,滿足了用戶「閱讀」的需求只能算是傳統媒體轉型的開端。報紙更需要將發布的內容全媒體化和立體化,以改善用戶體驗,增加用戶讀者黏度。甚至可以把閱讀平台作為其他互聯網應用的導航窗口,拓展更多和更有經濟效益的新媒體業務,從而邁進跨媒體經營的全新道路。
在移動設備的報紙呈現上,新型報紙需要將任意縮放與點擊閱讀結合起來,並對這個報紙施以「魔法」,引入全媒體化的手段,讓報紙不僅可以「讀」,還可以「視聽」、「觸控」、「娛樂」甚至在線交易,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超越。也就是說,「活」起來之後的報紙,是集合豐富呈現形式、具備多種經營模式的大平台,是一份哈利?波特式的新型「魔法」報紙。
哈利波特式的新型報紙,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簡言之,三句話可以概括:讓內容更豐富,讓廣告更精彩,一步跨入電子商務。
讓內容更豐富。互聯網具有海納百川的特性。從內容的角度來說,以往的單期報紙,由於版面有限,無法將某一條新聞、專題報道、深度評論組織到一起,讓讀者進行關聯性的閱讀。連載報道也只能單期發布,讀者有需求連讀的時候只能望報興嘆。但是當報紙獲得了全媒體的掛接能力之後,情形將大為不同:通過互聯網超鏈接技術,一份報道可以連接若干組不同形式的關聯性內容,文本、視頻、音頻、圖片集,可呈現全方位報道。過往連載報道也可以鏈接到一起,讓讀者的閱讀一氣呵成。
例如《新華日報》2012年元旦的原版,頭版頭條是胡錦濤總書記的新年祝詞,中間配一張圖片,旁邊是一系列的報道。放到全媒體化的平台上後,該報道可以點擊閱讀,也可以放大觸控閱讀。如果把網路的優勢加進來,就可以看到中間不僅是一張圖片,還可以放多張圖片;除了可以讀文字以外,點擊圖標還可以收看胡總書記新年致辭的視頻,再一點擊就恢復到原文狀態。旁邊的系列報道圖片還能上下滑動,可以設置更多的關聯圖片,完全不影響原有排版。所以說內容可以做得更豐富多彩。
讓廣告更精彩。吸收新媒體的特點和優勢,傳媒可以突破印刷版面的局限,對廣告版位進行全媒體化擴容,由原先的靜態廣告位,產生多種多樣的廣告呈現形式,如視頻、幻燈片、3D、360°全景、觸控、電視等。
通過全媒體化以及互聯網的超級掛接能力,不僅廣告位容量大增,也因呈現形式的立體化而提升了廣告表現力,媒體可在這個潛力無限的資源庫上進行深度經營。
例如,常見的高校招生廣告,原先局限於平面的文字性介紹,由於版面限制,圖片也不宜過多。但如果在數字化平台上,可以把高校廣告做成全方位多角
度的360度廣告,比如高校圖片集、知名教授講課視頻、學生學習生活視頻等,也可以鏈接到高校的官方網站、官方微博等,相當於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務,讓學生
和家長更全面地了解高校信息。
又如,報紙原版上的房地產廣告,原本只是一張平面圖,把「魔法」放上去之後,可以讓人們看到這個房間裡面360度的景觀,這個體驗遠遠地超出了圖片的效果。
對於傳統媒體來說,通過這種全媒體化的廣告業務,具備了更多的信息量、更良好的吸引力,不僅突破了印刷版面的局限、有了量的激增,更增加了多種立體化手段來針對用戶特徵進行精準投放、讓廣告價值最大化。那麼,對於廣告主來說,選擇這種具備立體化經營能力的媒體的幾率將大大增加,拓展了媒體業務經營的空間,並有可能產生新的業務模式。
一步跨入電子商務。利用三網融合雲服務技術,媒體可以引入在線結算的應用,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如媒體可以在任意版面和內容,掛接股指、期貨、網上商城、游戲幣、優惠券、票類預訂、團購信息等交易類網站與平台,通過新聞與廣告精準的引導,將新聞讀者變成實實在在的消費者。
例如做一個系列汽車的廣告,可以加入觸控、3D效果,手指滑動三維轉動,若覺得有意思,還可以直接進入它的4S店網站,跟別的業務銜接起來,產生切實的效益。
再比如,春節臨近,報紙在報道春運相關專題的時候,可以將新聞內容鏈接到鐵路客服中心在線購票網站,既推送了新聞資訊,更方便了讀者用戶,大大增加了用戶黏性。
通過這種互聯網超級掛接能力,報紙將從傳統的單向資訊推送轉變為讀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黏性大大增加,也確實產生了多種經營創收的業務模式。
活水之源,從雲服務開始
有沒有一種簡單便捷的方案,可以讓我們的報業快速活起來?換句話說,有沒有辦法讓平面紙媒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魔法」報紙的能力?答案是肯定的。
理清了思路,做法更重要。酷炫的全媒體效果,是不是像人們通常所理解的,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達到呢?其實不然。對於報社而言,其優勢在於內容采編與報業經營,而新媒體技術是短板,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利用社會化大分工與大協作,將新媒體技術的實現交給專業的支撐機構來做,媒體專心做好內容與經營,優勢互補,快速發力。
目前市場上涌現出了許多針對「新媒體」的產品或服務,有的是媒體自身開辦的電子報、數字報、客戶端,做了新媒介的延伸。有的是技術服務商在傳統采編審發產品基礎上針對全媒體製作、無線移動發布、媒資整合,以及編輯記者團隊協作開發的改進型產品。有的報社甚至為新媒體轉型專門搭建技術平台和人員,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很多的電子報、數字報經營情況堪憂,甚至已經失敗。比如從原有媒體部門人員抽調組建新媒體戰略部門,卻面臨媒體人員不懂新媒體技術路徑的尷尬。在需要新技術支持的時候,報社往往從外界尋找技術服務商,普通的技術服務商能夠解決技術問題,卻不會主動為報社更深層次的拓展和經營分擔。無論是電子報、數字報、客戶端,這些產品的共同特點是僅僅幫助報社把內容發布到新的終端上供讀者閱讀,只是簡單地解決了用新的方式「發布」的問題,而沒有讓核心的采編人員使用新的技術,真正參與到新媒體采編、審核、發布、甚至接收反饋的業務循環鏈中。
在文化產業創新升級與媒體轉型的大潮中,聯著實業公司攜最新的技術與成功的案例應運而生,打造出了媒體轉型的技術支撐與傳播平台——「聞道」傳媒雲平台,為處於轉型不同階段的媒體機構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我們願意與傳統媒體一起探討、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提供發布、經營、個性化的技術支撐和伴隨式的服務。「聞道」平台的三網融合雲服務、個性化終端定製、用戶推廣等解決方案,將成為傳統媒體轉型的活水之源,為報業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
最便捷的轉型之道,從聞道雲服務開始。報社只要有一台PC,跟聞道雲服務平台連接,「魔法」報紙的效果就可以很簡便地做出來。報社不需要重做內容和版面,通過聞道平台全自動化的文件轉換過程,將用於印刷的PS文件自動反解成為 HTML5.0等適用於無線移動互聯網傳輸的文件,以原版報紙的形式,發布到iPad、iPhone、Android 手機、Android平板電腦、win7平板電腦,以及win7手機等各類移動終端上,呈現在數以億計的移動互聯網讀者面前。報紙編輯人員通過聞道雲平台提供的各種全媒體可視化、模塊化功能,就可以在報紙原版呈現的基礎上,對報紙施以各種「魔法」,就任意需要深度關聯的內容製作文集、相冊、音樂、視頻或其組合,並製作立體化廣告和電子商務網站掛接等等,將報紙變得更豐富、更精彩、更好玩。該環節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普通編輯就可以勝任,只需要一台連接著互聯網的電腦,每年交納很少的雲服務費,就可以獲得「魔法」報紙的製作和發布能力。報業獲得魔力之後,輔之以即時新聞的推送、個性化終端定製、社區化網報製作等手段,將權威性、時效性、個性化相結合,將在新媒介沖擊下重新拿回屬於自己的影響力。
聯著願意利用自身強大的產業鏈整合能力提供雲服務,幫助合作媒體在移動互聯網這個新興領域推廣用戶。媒體在「聞道」這個大平台上樹立自己的品牌,展現自己的內容,發展自己的讀者群,聞道平台推廣用戶的力度越大,合作媒體受益也越大。聯著本身有自己良好的終端銷售渠道和終端預置能力,已與多家手機、Pad等終端零售商實施戰略合作,為提升用戶數量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整合了良好的軟體、硬體產業鏈,以「聞道」平台為核心,搭建了讓報紙迅速「活」起來的生態環境。通過產業鏈的整合優勢,報紙可以利用開放的平台快速提升在群眾中的傳播力,從而提升輿論引導力、經營創收能力。
媒體轉型的本質是業務、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而並不是丟棄傳統紙媒誕生一個新的產品。我們希望能夠與更多媒體攜手,運用成熟的解決方案,為轉型中的報業提供三網融合發布、經營、管理模式變革的技術及服務支撐,共同建設傳媒產業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