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編輯部小品

新媒體編輯部小品

發布時間:2021-03-23 12:36:34

1、關於『』新媒體,正能量『』的小品

?

2、如何打造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產品

 一、內容為王:一種妨礙媒體轉型的思維定式
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新聞和信息一直是傳統媒體安身立命的基礎,也是維系其平台價值的重要保障。在互聯網充分發育之前,內容為王的確是傳統媒體的制勝法則,幫助許多媒體開拓了市場、創造了價值,高品質的傳統媒體也因此享受了一段時間不短的繁榮與增長。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與傳統媒體有關的一切。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演進,傳統媒體一直在新的信息傳播格局中不斷調整自身的定位,但內容為王作為傳統媒體的信條,幾乎沒有得到過根本的撼動。許多人相信,即使是在移動互聯時代,有價值的內容依然是稀缺資源,能持續為媒體帶來收益。然而,這一信條並未得到市場的認可,傳統媒體的內容的市場價值在不斷貶值。而且,回過頭來看,內容為王的思維定式也是阻礙傳統媒體成功轉型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論壇、博客的興起,網媒開始成為事實上的主流媒體,對社會現實的影響日益凸顯,一些人因此走紅了,一些人因此倒下了,一些突發事件和社會沖突因此得到了迅速處理。不過,與社會的普遍認知相反,在當時的許多傳統媒體內部彌漫的卻是這樣一種聲音:即使網上炒得再熱鬧,最終必須有傳統媒體的介入才能推動問題的解決,成為社會的主流議題。此時,傳統媒體人對內容為王,對自己的議題設置能力仍然有著充分的自信。
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短時間內獲得爆炸式發展的微博、微信及自媒體,再一次吞噬了傳統媒體作為內容源的地盤。政府機構和社會各類組織、企業家、明星紛紛通過自媒體發布消息,政策信息在第一時間得到公布,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信息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互聯網上分享、傳遞,此時,不願放棄內容為王的傳統媒體人再一次對其信條做出修正,稱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媒體唯有摒棄簡單的動態信息報道、強化深度報道和言論建設才有出路。從積極角度看,這是傳統媒體適應移動互聯時代的又一次積極調整;但從歷史角度觀察,我們也可以將之視為一種退守。但是,這樣的退守守得住傳統媒體的據點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當絕大部分人的閱讀平台轉移到移動互聯網,當更多的機構、組織和個人,包括傳統媒體自身,開始在新媒體平台上生產和發布類似的高品質深度報道和言論產品後,傳統媒體所謂的內容為王就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尷尬。
注重內容建設、把內容視為圭臬,即使在當下也是正確的。但是,在一個傳播環境發生根本變革的新形勢下,固守內容為王,以為傳統媒體只要生產出優質的內容就可以獨步市場,而不去面對受眾閱讀習慣改變、閱讀平台逐漸轉移、新聞分發渠道變得日益重要等現實挑戰,一味沉浸在內容優勢的幻象之中,只會貽誤傳統媒體變革發展的契機。

二、互聯網思維與媒體融合轉型的三個著力點
對於傳統媒體人來說,用互聯網思維替代內容為王的信條,是一次觀念上的革命,它意味著傳統媒體人走出內容為王的幻象,用互聯網思維回望過往的轉型探索之路,重新審視這些年來傳統媒體生產的內容、提供的服務、構建的平台與贏利模式。
結合傳統媒體轉型探索的時代課題,筆者以為,互聯網思維至少包括如下方面的內容:
平台思維。成功的互聯網企業總是善於並著力打造一個鏈接各方的開放、共享、共贏的平台。對於欲尋求轉型的傳統媒體來說,平台既是內容的發布場所,也是受眾參與新聞生產、獲取各種服務的場所,更是傳統媒體藉以聚集用戶、獲取流量並最終獲得收益的必需載體。其實,每家傳統媒體本身即是一個平台,只不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個平台在萎縮,其價值在貶損。因應移動互聯時代的需要,傳統媒體必須打造屬於自己的網上新平台,形成自己的網路入口。
免費思維。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通過免費的方式提供產品和服務,藉此提升用戶體驗,積聚用戶數量,並培養和建立起用戶行為的路徑依賴。抱持內容為王信條的傳統媒體,此前都希望通過售賣內容來獲取收益,國內媒體孜孜以求的以合理價格出售自己的內容使用權以及國際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等嘗試的付費牆模式,都屬於此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嘗試最終很可能不會取得成功,因為它們從根本上是背離互聯網精神的,或者說這些策略根本沒有互聯網化,即使短時間內取得了一些收益,但終究會被免費的互聯網模式所顛覆。
用戶思維。在移動互聯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產品,只有找到了用戶的痛點,滿足了用戶的普遍需求,為用戶創造了價值,才會被用戶所認可。所以,成功的互聯網企業任何時候都必須把用戶的需求和體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媒體,必須改變那種大一統的單向傳播格局,適應不同的用戶需求,為其定製符合其需要的信息產品,而不能像以前一樣,不管別人需不需要,硬是塞給對方一堆有用或無用的東西。此外,傳播的路徑也不能是單向的,而應該在互動中獲得用戶對產品的反饋,並及時調整、完善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產品思維。產品思維要求企業為用戶提供極致的產品。生產極致的產品,不僅有利於留住已有用戶,還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吸引新的用戶,因為好的產品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社交時代,是會說話、能夠自傳播起來的。對於傳統媒體人而言,具備產品思維至關重要。我們之前習慣於為所有用戶提供同樣品類、規格和品質的信息,而非滿足不同人群個性化需要的產品化信息,難以在用戶中形成穩定的消費。傳統媒體要實現轉型,首先加強對獨特的信息產品的研發,這樣才能將所謂的內容優勢轉化成有商業模式的信息產品。
根據如上對互聯網思維的幾個認識,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筆者以為,傳統媒體要打造新媒體產品,應著重在如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打造屬於自己的傳播平台。沒有自己的平台,媒體就無法建立影響力,無法聚集用戶和流量,當然就更談不上將用戶和流量變現,重新思考平台建設,是傳統媒體的當務之急。在移動互聯時代,新的平台最好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和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平台逐漸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上,為適應這一變化趨勢,傳統媒體應該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建立移動互聯平台之上。繼續把資金和資源投入桌面互聯網上,可能不會產生太多收益。當然,平台建設也要量力而行。在沒有足夠的技術和資金力量開發新平台的情況下,利用微博、微信等公共技術平台,或者利用公共平台開放的介面進行再開發,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第二,從用戶需求甚至商業模式出發進行產品的內容定位。在桌面互聯網時代,新聞門戶網站是有價值的。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網路門戶贏者通吃的時代正在成為過去,其商業模式也在面臨挑戰。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媒體在建立的新的傳播平台上最適宜運行本地化的重度垂直化社交產品。一方面,這類產品更容易滿足人們對於某一方面信息和服務的深度需求,有利於增強用戶粘性;另一方面,重度垂直化社交產品的目標用戶清晰,有利於開展線上線下的服務活動,吸納與產品屬同一領域的廣告投入,兌現產品的商業模式。
第三,創新新媒體產品的商業模式。雖然有論者認為,當用戶和流量達到一定量級,就會引起質變,但是,除了廣告之外,如果沒有預留平台介面,用戶和流量不會自動轉化成商業價值。傳統媒體在研發產品之初,就要對其商業模式有清晰的設計,甚至如前所述,可以根據商業模式的要求,倒推產品的內容定位。廣告、線下活動,O2O(線上線下的物品和服務銷售),都是可以考慮的商業模式。

三、向編輯部變革要未來
這些年來,傳統媒體在推進融合發展方面做了許多探索,但都收效不大,除了喻國明教授所言的整體應對策略失誤之外,也與固有的編輯部架構、運行模式和考評機制不能適應媒體融合的發展需要有關。對傳統的編輯部進行重構、對沿襲多年的編輯部運行和考評機制進行完善和變革,已是擺在媒體人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筆者以為,要實現融合發展的目標,打造出在移動互聯時代有商業價值的新媒體產品,傳統媒體至少應該在如下四個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第一,圍繞產品核心構建各個作業單元。
在以前,傳統媒體往往是按照地域和專業來架構編輯部的。比如,報社通常將編輯部分成要聞部、本市新聞部、國內新聞部、國際新聞部、財經新聞部、文化體育新聞部,許多都市報還有副刊和專刊編輯部。為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需要,許多報社還在常規的編輯部設置之外,組建了新媒體部門。這樣的部門劃分,可能符合傳統的新聞採集和傳播要求,但是,它並不符合新媒體環境下對作為產品的信息的生產要求。一方面,這樣的劃分過粗,不符合生產重度垂直化細分新聞產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這樣的結構之下,新、舊媒體部門實際上是完全割裂的,傳統的編輯部門仍是老大,而新媒體、新技術部門不過是傳統報業生產的附庸,是不可能發揮出重要作用的。傳統媒體在移動互聯時代打造新媒體產品,應該圍繞產品核心重構編輯部的部門設置,並且應該讓從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人員完全融合在一起。
第二,推行編輯主導制,強化「新聞中樞」的主導作用。
推行編輯主導制,實際上就是產品經理負責制。在傳統報社的運行模式中,有的因為記者力量較強,因而實行記者主導制。記者往往能夠獨立發現線索和選題,並控制著報道的方向和進程,而編輯常常是在後方做整合、組版的工作;有的則是編輯力量較強,因而實行編輯主導制,由編輯來決定選題、指揮記者、控制報道方向和最終的版面呈現。在互聯網沒有充分發展的時代,編輯主導制和記者主導制都有其合理性和益處,一家媒體是選擇編輯主導制還是記者主導制,主要視各家媒體的編輯、記者力量強弱對比而定。但在移動互聯時代追求及時、互動、整合傳播的新形勢下,強化編輯組的新聞中樞作用、實行編輯主導制,應該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因為此種運行機制,最有利於根據新聞的進展、受眾的反饋和互動,對傳播內容和策略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而記者為主導的運行機制,根本無法滿足及時、互動、整合傳播的新要求。
第三,簡化生產流程,優化授權規定。
在傳統報社的內容生產體系中,新聞的采寫、編輯、審核、發布等都有著嚴格的程序限制和授權規定,這也是傳統媒體報道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的一個重要保障。但是,如果把這種有著嚴格程序限制和授權規定的生產流程引入新媒體產品的生產製作中,就會產生嚴重的問題,因為這種流程根本無法因應網路傳播的即時性、互動性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對生產流程進行適度簡化,對授權規定進行適當調整,並保障關鍵環節的人員配置,以避免因為流程和授權改變而出現問題或紕漏。
第四,引入外部評價,實行結果考核制。
在傳統的編輯部中,對編輯、記者的考核由數量和質量兩個因素決定。對於記者來說,數量指的是見諸報端的稿件數量;對於編輯而言,數量則是編輯的版面數量。至於質量標准,則主要取決於報紙內部的質量監控部門的判斷和評價。在實際的執行中,容易出現考核指標過於偏重數量、質量考評等主觀性過強的問題,而對媒體的影響力和生存發展至關重要的外部評價指標往往沒有納入進來。傳統媒體要實現轉型,必須重視受眾或用戶對內容產品的反饋,特別是要把作品的閱讀量、轉載率等客觀傳播指標納入進來,並以此作為決定員工薪酬和績效的重要標尺之一。

3、如何做好大學社團新媒體編輯部的微信平台

不知道您要做的是怎樣的大學社團,不過大學影響力比較大的社團基本是兩類,要麼是與特定學院結合比較緊密(比如,我是南開的,周恩來與池田大作研究會據我所知就與政府管理學院關系非常密切,再比如「綠色行動小組」一聽名字就和環境科學關系很大,等等),要麼就是社團學院色彩淡、比較強調專門興趣(如辯協、交響樂團、話劇社等等);因為您的問題裡面沒有講,我就泛泛地說了~

微信平台的架構本身不復雜,但在大學校園,我想至少有兩個方面很重要,一是平台的日常維護,說白了,數據更新頻率要跟得上,質量要比較高(畢竟大學生口味都比較刁),二是平台的宣傳,如果是前面說的第一類,那麼當然就可以藉助專業負責人(教師、骨幹學生)的力量來擴散,如果是後面的一種,則最好藉助社團學期初的納新和學期中的特典活動的機會,來進行宣傳。所以我想,宣傳的工作,有賴於某幾個特定時間段的鼓噪和平時的滲透,這個沒什麼可取巧的吧~

不過平台日常維護的方面,就需要多花些心思了,作為微信的周邊,我想需要估計到微信用戶的社交需求,所以我的建議是至少要有三個方面的兼顧:1)時效信息,這一方面需要社團的辦公人員緊密配合,任何社團相關的重要新聞和社團幹事的采風、稿件最好都能迅速電子化,然後每日一更或兩更在置頂處,最好別有太多大話空話,簡明扼要地讓受眾知曉社團的最新動態就好;2)興趣培養,這一方面或許需要相對豐富但不枯燥的內容來支持,比如,相聲社團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推送一些經典段子,演講團可以定期分享精彩的歷史演講,等等,不過有一點,這些信息最好不要直接從網上扒下來就用,這樣會給人很敷衍的感覺,不妨稍稍編輯一下,突出重點、甚至加以點評概括,效果會更好;3)用戶彩蛋,比如,話劇社可以在演出前在微信平台組織喜(sang)聞(xin)樂(bing)見(kuang)的「搶票」活動,綠色行動小組可以在微信平台上號召科學回收廢舊電子設備附贈小獎品等等,當然這個別搞得太過了,初衷是注入些新鮮感而已,要是喧賓奪主就劃不來了。

以上是一點很不成熟的建議,希望能夠有些幫助,歡迎批評。

4、落葉歸根小品的台詞

甲: 謝蟹,買墳的,死者二大爺的侄兒

乙 :墳地出售員,賣墳的

丙:亨利,二大爺的外國朋友(甲乙兩個人站在墳場沙盤前)

甲:怎麼還沒來呢?

乙:再等會兒吧!

(丙連呼哧帶喘地跑上台)

丙:哈嘍二位。請問這里是250號公墓嗎?

甲:是! 

丙:YES!我太聰明了,剛找到第八十九個就找對了!

甲:二大爺!(哭喊著,蹣跚步履地接過骨灰,跪地邊哭邊說)二大爺,你怎麼就走了呢你?你不跟我說一聲,哦……

乙:差不多得了,你一個買墳的,沒必要哭成這樣!

甲:二大爺,我兩歲的時候你就去外國混了,剛聽說你混出息了,結果你就出殯了,(對乙)賣墳的,我二大爺生平喜歡奢華、喜歡喧囂,整個這片墳我都包了,每棵樹上給我掛滿小音箱,二十四小時給我播放車水馬龍的聲兒。

乙:先生,要說你這額外的開銷可不少啊。 

甲:長輩走了,做晚輩的花點錢怎麼了?你最貴的墳能貴到哪兒去? 

乙:四萬八一平米。 

甲:(愣)最便宜的呢? 

乙:四萬七。 

丙:哇,比我們那邊還貴。

甲:(轉身走向亨利),亨利先生,我二大爺走後給我留了多少遺產?

丙:我這么給你說吧,你二大爺在國外,是餓死的。連回來的機票都是我給墊的。你看回來的機票你能給我報了嗎? 

甲:(緩緩走近亨利單臂抱一下)報完了。

丙:在哪兒呢?

甲:我跟你說亨利先生,這根本就不是我二大爺!我二大爺不說他是百萬富翁嗎?

丙:一定不會錯的,你剛才臭不要臉那出,跟你二大爺生前一樣一樣滴!你父親叫謝天,你二大爺叫謝地,你叫謝蟹,你們全家都很客氣。

甲:客氣人多了,那都是我二大爺。

丙:你二大爺還記得今天是你三十歲的生日,他囑咐我一定要在你生日的時候把這個骨灰盒交給你當做你的生日禮物。

甲:等會,種樹要錢嗎?

乙:嘿嘿。4444元,這棵樹象徵著生命的重生。

甲:按說人死後是要重新投胎做人的,不過往骨灰盒上種棵樹合適嗎,將來投胎做植物人啊,還是植物大戰僵屍丙 落葉歸根啊,孩子,你就圓了死者的心願吧。

甲:不是我不圓,一個破墳賣4萬多,還讓不讓人活了。

乙:嘿嘿嘿,活人是不會住在墳里的,所以墳價才死貴死貴的。

甲:舞蹈是不錯,不過舞蹈要錢嗎。

乙:47111元一段

甲:錢倒是不貴,我就怕把我二大爺跳活了

乙:差點忘了,先生,冒昧地問你一句,你二大爺有沒有本地戶口啊

甲:有什麼區別嗎

乙:如果是本地人,死後可以立即埋進來,

甲:那要是外地人呢

乙:那就得先死五年,五年以後憑個人完稅發票才購買此墳

甲:正好,我買不了

乙:哎哎,先生先生,這個你不用擔心,我這兒有一份單子,這都是剛剛去世的本地老太太,你可以選擇一位結個陰婚,這二大爺一過來就可以買墳了

甲:還用鬧洞房嗎

乙:膽兒真大,謝先生謝先生,我給你托託人,爭取買兩套墳,一套給二大爺,一套咱們租出去,拿租金還貸

甲:你們公司叫我愛我墳吧。這樣,請你們二位先迴避一下,我再跟我二大爺商量商量。

丙:哎,你怎麼回事

乙:回來,你沒錢你來買墳

丙:這張支票留給我的侄兒—謝蟹

甲:我就是謝蟹

丙:一百萬,美金

乙:謝先生,我們這兒有套大戶墳,特別適合你,把二大爺埋裡面,打著滾

甲:哎呀我的媽,二大爺呀,媽呀

乙:節哀順變,大戶墳你考慮一下,

甲:我決定了,二大爺,咱回家。二大爺,這檔次太低了,過兩天我陪你去看經濟適用墳。

丙:哎,哎,我的機票你還沒有給我報。

(4)新媒體編輯部小品擴展資料:

小品《落葉歸根》是中央電視台第八屆電視小品大賽作品,由開心麻花團隊演出。小品巧妙地利用買墳和賣墳為主線映射當今社會高房價、搞限制及人情冷暖等現實問題,諷刺寓意深刻。另外該作詼諧幽默、笑點不斷,演出時場面火爆,在網路上轉發及點擊率持續攀升,引起了極高的反響。

開心麻花小品《落葉歸根》表演者:王寧、常遠、艾倫。編劇、導演:閆非。出品單位:北京開心麻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小品出自開心麻花2011爆笑賀歲舞台劇《烏龍山伯爵》中開場片段。

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創業,開心麻花形成了強有力的品牌號召力與影響力。大劇場開心麻花舞台劇常年開展全國巡演,演出蹤跡遍布上海、深圳、廣州、天津、武漢、沈陽、南京等50多個城市,年度大劇場演出場次超過1000場次,直接給逾百萬觀眾帶來無限歡樂。

目前,開心麻花在年度演出場次、觀眾人數、票房收入三個指標全面領先同行,成為中國舞台劇市場最具號召力的喜劇品牌。

自2012年開始,開心麻花探索多屏整合發展模式,向影視及網路新媒體產業拓展。 2012-2015年連續4年登陸央視春晚舞台,並在多個衛視春晚頻繁亮相。

2012年至今,開心麻花製作出品了《開心麻花劇場》、(1、2季)、《江湖學院》等網路劇作品。2015年製作出品了電影《夏洛特煩惱》,成為2015年國產電影領域的最大黑馬,取得了14.44億元的票房成績。

未來開心麻花將形成演藝和影業兩大主營業務板塊,並以其強大的喜劇內容創作實力,向音樂劇、喜劇電影、網路劇、欄目劇、藝人經紀、娛樂營銷等多領域拓展,力爭成為一家綜合重度垂直喜劇內容娛樂公司。

開心麻花創作團隊及簽約藝人:開心麻花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培養及組建人才隊伍,目前旗下擁有專職創作團隊及上百個簽約藝人,其中包括沈騰、馬麗、艾倫、王寧(已離開)、常遠、杜曉宇、宋陽等國內當紅喜劇演員,是國內最有影響力及創造力的喜劇團隊。 

創作團隊:

閆非、彭大魔、吳昱翰、宋陽、楊沅瀚、魏翔、黃才倫、姜硯梁、冷旭陽、張吃魚、董天翼、黃梓航、單丹丹、周超等。

簽約的演員:

沈騰、馬麗、艾倫、常遠、陳昊明、杜曉宇、黃才倫、何子君、韓雲雲、賈蕊、劉思維、宋陽、王寧(已離開)、魏翔、王成思、吳昱翰、王元虎、楊沅翰、楊曉明、朱微瑋等。

2003年,推出首部爆笑喜劇作品《想吃麻花先給你擰》,並連續演出40場,受到了觀眾的歡迎及媒體的競相報道。

2003年至今,開心麻花陸續推出了25部原創舞台劇,劇劇引發觀看熱潮,成為文化熱點,為培養觀眾觀演習慣做出了重要貢獻開創了話劇觀演的「現象級」文化娛樂消費習慣。

2008年,開心麻花《瘋狂的石頭》《阿翔》《兩個人的法式晚餐》《誰都不許笑》《甜咸配》五部劇實現了全年無間斷演出。其中,開心麻花《瘋狂的石頭》更展開了全國巡演。

2011年,開心麻花攜經典作品《烏龍山伯爵》開始全國巡演,並陸續在深圳、上海、天津等地成立開心麻花廣東子公司。開心麻花上海子公司,開心麻花天津子公司也在天津實現了規模演出。 

2012年,開始,開心麻花在成為央視春晚嶄露頭角的生力軍,原創小品《今天的幸福》給春晚小品帶來清新之氣,被許多觀眾評論為「今年最好看的小品」,

之後連續4年亮相央視春晚,原創多個語言節目,為全國觀眾熟知並喜愛,品牌影響力擴大,同年,開心麻花創作的國內首部周播網路情景喜劇《開心麻花劇場》在樂視網首頁陸續上線,與舞台劇形成良性呼應,開創網路劇陣地。

2013年,作為國內以舞台演出為主業的文化娛樂領軍品牌,開心麻花獲得由中央批准設立的唯一一支國家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 

2015年,開心麻花創作、出品製作電影《夏洛特煩惱》成為現象級影片同期票房黑馬影片,以14.5億的票房登上華語2D片票房亞軍席位,影視業務成為開心麻花前進的雙引擎。

該片來自2005年《南方周末》的一個報道,講述一個農民工千里背屍,把同伴屍體運回家鄉落葬的故事 。張揚覺得在現代社會里,卻有這樣的人用這樣笨的辦法把屍體運回去,但是從他身上能感受到單純的人的東西,本身這個故事非常有電影性而且是一個非常好的公路片的題材。

關於男主角的挑選,張揚表示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趙本山,他認為趙本山的形象應該是民工的感覺。雖然兩人在此之前不認識,但是趙本山也認為張揚的這部片子好像是瞄著他寫的,所以他答應了下來。

張揚稱,因為該片的特點,除了趙本山是從頭演到尾,其他角色都是演個兩三天,打個電話幫幫忙串串戲,這些演員跟張揚的個人關系很好,屬於幫忙的性質。

而該片中扮演「屍體」老劉的洪啟文入選,則是因為整個戲的所有拍攝場地,都是由洪啟文帶著導演、攝影師、美工師一起選的景,就在選景的過程中,導演張揚讓他試鏡,試鏡之後洪啟文成功的獲得了這個角色,並讓趙本山背了他兩個多月。

2015年12月29日,開心麻花(證券代碼:835099)的掛牌申請獲得批准,成功登陸新三板,並受到資產市場熱捧。

2018年10月10日,開心麻花第二大股東,國企資本「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開心麻花11.33%股權,掛牌轉讓底價為6.12億元。作為股權優先受讓人,開心麻花三位持股管理層張晨、遇凱、劉洪濤均擬受讓國企二股東轉讓的全部股權。

時光回溯到2003年,這時,創作了話劇《翠花,上酸菜》的田有良導演找到遇凱、張晨,想把遇凱出版的小說《鑽石王老五的艱難愛情》改編成電視劇,本應是躊躇滿志的籌備過程,卻遭遇了「非典」,電視劇拍攝計劃擱置,三人將目光投向話劇市場。

那時候的電影,既有嚴肅的作品,也有輕松的作品。反觀話劇市場,清一色的嚴肅作品。三人一拍即合:「要做,就做喜劇。」

《想吃麻花現給你擰》情節爆笑,台詞幽默,並且盤點全年時事,於笑聲中批判了社會上的種種不良現象。最終的結局亦圓滿溫暖,傳達著正能量。這種風格在後來的開心麻花作品中一直延續了下去。當時,觀眾看到這樣的話劇感到十分新鮮好看。

第一部戲演出結束後,雖然票房慘淡,但觀眾反響非常好,張晨和遇凱決定把話劇長期做下去,成為這個公司的主業。彼時,已經有了《想吃麻花現給你擰》,卻還沒有「開心麻花」這個叫法。

在第四部麻花劇《逗地主》出品之前,大家還在就品牌名稱討論不休,很多人認為「麻花」二字太不嚴肅。遇凱力排眾議,選擇了「麻花」作為品牌名稱。因為去工商局注冊時,不能用一類食品作為品牌名稱,便在前面加了「開心」二字,「開心麻花」就這樣誕生了。

5、新媒體編輯都需要會什麼

新媒體運營,是通過現代化移動互聯網手段,通過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工具進行產品宣傳、推廣、產品營銷的一系列運營手段。

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新媒體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吸收大量讀者,跟它草根的特性遠遠分不開,使「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成為現實。正是因為這種特性,讓新媒體漸漸地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甚至是生活方式

。這種新的方式開啟了社會新的領域,激發了一直「保持沉默」的草根群體,喚醒了他們都能親自參與社會進程的訴求慾望和權利慾望。這也是新媒體能夠迅速崛起,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

(5)新媒體編輯部小品擴展資料:

新媒體傳播的特點。

當前所指的新媒體,是與社交媒介更為貼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論壇、SNS等等,更多的表現為自媒體,它們具有以下傳播特點:

1、傳播方式雙向化

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方式是單向的、線性的、不可選擇的。表現為特定的時間內由信息的發布者向受眾發布信息,受眾被動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饋。這種靜態的傳播使得信息流暢性弱,傳播效果不佳。而新媒體傳播方式是雙向的,每個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樣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進而互動性強,傳播效果明顯。

2、接收方式從固定到移動

無線移動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媒體具備移動性的特點,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用手機瀏覽網頁、看電視等等實現動態化,不僅僅局限於固定場所。

3、傳播行為更加個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傳播方式使得每一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個性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傳播自己關注的信息。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盤我做主。個性化的傳播方式一方面讓眾人體會著發布信息,影響他人的快感。

4、傳播速度實時化

相對於傳統傳播媒介的傳播方式,新媒體的傳播藉助互聯網技術,信息傳播變得更加迅速,實時接收信息,實時做出相應反饋已不再困難。

5、傳播內容多元化

從傳統媒介到新媒體,最大的變化同時體現在傳播內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傳統紙質媒體通過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圖片信息,而如今,藉助新媒體形式,同時傳播帶有文字、圖片、聲音等等於一身的信息已成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廣度。

6、便於企業宣傳

以往的企業宣傳僅僅是錄制企業宣傳片或宣傳頁上傳到官網,不利於小型企業的發展。而在新媒體的平台協助下小企業也可以簡單便捷實現公司自我宣傳的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新媒體運營_網路

6、如何做好大學社團新媒體編輯部的微信平台?

做好大學社團新媒體編輯部的微信平台三要素:1.微信校園媒體的定位;2.從社會媒體看向校園媒體;3.微信媒體的價值特點。

具體做好大學社團新媒體編輯部的微信平台三要素:

7、大學里新媒體編輯部是干什麼工作的?

就是編輯一些校園新聞,國家新聞這樣一些新聞。

8、如何打造移動互聯時代的新媒體產品

 一、內容為王:一種妨礙媒體轉型的思維定式
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新聞和信息一直是傳統媒體安身立命的基礎,也是維系其平台價值的重要保障。在互聯網充分發育之前,內容為王的確是傳統媒體的制勝法則,幫助許多媒體開拓了市場、創造了價值,高品質的傳統媒體也因此享受了一段時間不短的繁榮與增長。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與傳統媒體有關的一切。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演進,傳統媒體一直在新的信息傳播格局中不斷調整自身的定位,但內容為王作為傳統媒體的信條,幾乎沒有得到過根本的撼動。許多人相信,即使是在移動互聯時代,有價值的內容依然是稀缺資源,能持續為媒體帶來收益。然而,這一信條並未得到市場的認可,傳統媒體的內容的市場價值在不斷貶值。而且,回過頭來看,內容為王的思維定式也是阻礙傳統媒體成功轉型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論壇、博客的興起,網媒開始成為事實上的主流媒體,對社會現實的影響日益凸顯,一些人因此走紅了,一些人因此倒下了,一些突發事件和社會沖突因此得到了迅速處理。不過,與社會的普遍認知相反,在當時的許多傳統媒體內部彌漫的卻是這樣一種聲音:即使網上炒得再熱鬧,最終必須有傳統媒體的介入才能推動問題的解決,成為社會的主流議題。此時,傳統媒體人對內容為王,對自己的議題設置能力仍然有著充分的自信。
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短時間內獲得爆炸式發展的微博、微信及自媒體,再一次吞噬了傳統媒體作為內容源的地盤。政府機構和社會各類組織、企業家、明星紛紛通過自媒體發布消息,政策信息在第一時間得到公布,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信息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互聯網上分享、傳遞,此時,不願放棄內容為王的傳統媒體人再一次對其信條做出修正,稱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媒體唯有摒棄簡單的動態信息報道、強化深度報道和言論建設才有出路。從積極角度看,這是傳統媒體適應移動互聯時代的又一次積極調整;但從歷史角度觀察,我們也可以將之視為一種退守。但是,這樣的退守守得住傳統媒體的據點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當絕大部分人的閱讀平台轉移到移動互聯網,當更多的機構、組織和個人,包括傳統媒體自身,開始在新媒體平台上生產和發布類似的高品質深度報道和言論產品後,傳統媒體所謂的內容為王就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尷尬。
注重內容建設、把內容視為圭臬,即使在當下也是正確的。但是,在一個傳播環境發生根本變革的新形勢下,固守內容為王,以為傳統媒體只要生產出優質的內容就可以獨步市場,而不去面對受眾閱讀習慣改變、閱讀平台逐漸轉移、新聞分發渠道變得日益重要等現實挑戰,一味沉浸在內容優勢的幻象之中,只會貽誤傳統媒體變革發展的契機。

二、互聯網思維與媒體融合轉型的三個著力點
對於傳統媒體人來說,用互聯網思維替代內容為王的信條,是一次觀念上的革命,它意味著傳統媒體人走出內容為王的幻象,用互聯網思維回望過往的轉型探索之路,重新審視這些年來傳統媒體生產的內容、提供的服務、構建的平台與贏利模式。
結合傳統媒體轉型探索的時代課題,筆者以為,互聯網思維至少包括如下方面的內容:
平台思維。成功的互聯網企業總是善於並著力打造一個鏈接各方的開放、共享、共贏的平台。對於欲尋求轉型的傳統媒體來說,平台既是內容的發布場所,也是受眾參與新聞生產、獲取各種服務的場所,更是傳統媒體藉以聚集用戶、獲取流量並最終獲得收益的必需載體。其實,每家傳統媒體本身即是一個平台,只不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個平台在萎縮,其價值在貶損。因應移動互聯時代的需要,傳統媒體必須打造屬於自己的網上新平台,形成自己的網路入口。
免費思維。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通過免費的方式提供產品和服務,藉此提升用戶體驗,積聚用戶數量,並培養和建立起用戶行為的路徑依賴。抱持內容為王信條的傳統媒體,此前都希望通過售賣內容來獲取收益,國內媒體孜孜以求的以合理價格出售自己的內容使用權以及國際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等嘗試的付費牆模式,都屬於此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嘗試最終很可能不會取得成功,因為它們從根本上是背離互聯網精神的,或者說這些策略根本沒有互聯網化,即使短時間內取得了一些收益,但終究會被免費的互聯網模式所顛覆。
用戶思維。在移動互聯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產品,只有找到了用戶的痛點,滿足了用戶的普遍需求,為用戶創造了價值,才會被用戶所認可。所以,成功的互聯網企業任何時候都必須把用戶的需求和體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媒體,必須改變那種大一統的單向傳播格局,適應不同的用戶需求,為其定製符合其需要的信息產品,而不能像以前一樣,不管別人需不需要,硬是塞給對方一堆有用或無用的東西。此外,傳播的路徑也不能是單向的,而應該在互動中獲得用戶對產品的反饋,並及時調整、完善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產品思維。產品思維要求企業為用戶提供極致的產品。生產極致的產品,不僅有利於留住已有用戶,還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吸引新的用戶,因為好的產品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社交時代,是會說話、能夠自傳播起來的。對於傳統媒體人而言,具備產品思維至關重要。我們之前習慣於為所有用戶提供同樣品類、規格和品質的信息,而非滿足不同人群個性化需要的產品化信息,難以在用戶中形成穩定的消費。傳統媒體要實現轉型,首先加強對獨特的信息產品的研發,這樣才能將所謂的內容優勢轉化成有商業模式的信息產品。
根據如上對互聯網思維的幾個認識,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筆者以為,傳統媒體要打造新媒體產品,應著重在如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打造屬於自己的傳播平台。沒有自己的平台,媒體就無法建立影響力,無法聚集用戶和流量,當然就更談不上將用戶和流量變現,重新思考平台建設,是傳統媒體的當務之急。在移動互聯時代,新的平台最好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和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平台逐漸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上,為適應這一變化趨勢,傳統媒體應該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建立移動互聯平台之上。繼續把資金和資源投入桌面互聯網上,可能不會產生太多收益。當然,平台建設也要量力而行。在沒有足夠的技術和資金力量開發新平台的情況下,利用微博、微信等公共技術平台,或者利用公共平台開放的介面進行再開發,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第二,從用戶需求甚至商業模式出發進行產品的內容定位。在桌面互聯網時代,新聞門戶網站是有價值的。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網路門戶贏者通吃的時代正在成為過去,其商業模式也在面臨挑戰。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媒體在建立的新的傳播平台上最適宜運行本地化的重度垂直化社交產品。一方面,這類產品更容易滿足人們對於某一方面信息和服務的深度需求,有利於增強用戶粘性;另一方面,重度垂直化社交產品的目標用戶清晰,有利於開展線上線下的服務活動,吸納與產品屬同一領域的廣告投入,兌現產品的商業模式。
第三,創新新媒體產品的商業模式。雖然有論者認為,當用戶和流量達到一定量級,就會引起質變,但是,除了廣告之外,如果沒有預留平台介面,用戶和流量不會自動轉化成商業價值。傳統媒體在研發產品之初,就要對其商業模式有清晰的設計,甚至如前所述,可以根據商業模式的要求,倒推產品的內容定位。廣告、線下活動,O2O(線上線下的物品和服務銷售),都是可以考慮的商業模式。

三、向編輯部變革要未來
這些年來,傳統媒體在推進融合發展方面做了許多探索,但都收效不大,除了喻國明教授所言的整體應對策略失誤之外,也與固有的編輯部架構、運行模式和考評機制不能適應媒體融合的發展需要有關。對傳統的編輯部進行重構、對沿襲多年的編輯部運行和考評機制進行完善和變革,已是擺在媒體人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筆者以為,要實現融合發展的目標,打造出在移動互聯時代有商業價值的新媒體產品,傳統媒體至少應該在如下四個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第一,圍繞產品核心構建各個作業單元。
在以前,傳統媒體往往是按照地域和專業來架構編輯部的。比如,報社通常將編輯部分成要聞部、本市新聞部、國內新聞部、國際新聞部、財經新聞部、文化體育新聞部,許多都市報還有副刊和專刊編輯部。為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需要,許多報社還在常規的編輯部設置之外,組建了新媒體部門。這樣的部門劃分,可能符合傳統的新聞採集和傳播要求,但是,它並不符合新媒體環境下對作為產品的信息的生產要求。一方面,這樣的劃分過粗,不符合生產重度垂直化細分新聞產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這樣的結構之下,新、舊媒體部門實際上是完全割裂的,傳統的編輯部門仍是老大,而新媒體、新技術部門不過是傳統報業生產的附庸,是不可能發揮出重要作用的。傳統媒體在移動互聯時代打造新媒體產品,應該圍繞產品核心重構編輯部的部門設置,並且應該讓從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人員完全融合在一起。
第二,推行編輯主導制,強化「新聞中樞」的主導作用。
推行編輯主導制,實際上就是產品經理負責制。在傳統報社的運行模式中,有的因為記者力量較強,因而實行記者主導制。記者往往能夠獨立發現線索和選題,並控制著報道的方向和進程,而編輯常常是在後方做整合、組版的工作;有的則是編輯力量較強,因而實行編輯主導制,由編輯來決定選題、指揮記者、控制報道方向和最終的版面呈現。在互聯網沒有充分發展的時代,編輯主導制和記者主導制都有其合理性和益處,一家媒體是選擇編輯主導制還是記者主導制,主要視各家媒體的編輯、記者力量強弱對比而定。但在移動互聯時代追求及時、互動、整合傳播的新形勢下,強化編輯組的新聞中樞作用、實行編輯主導制,應該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因為此種運行機制,最有利於根據新聞的進展、受眾的反饋和互動,對傳播內容和策略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而記者為主導的運行機制,根本無法滿足及時、互動、整合傳播的新要求。
第三,簡化生產流程,優化授權規定。
在傳統報社的內容生產體系中,新聞的采寫、編輯、審核、發布等都有著嚴格的程序限制和授權規定,這也是傳統媒體報道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的一個重要保障。但是,如果把這種有著嚴格程序限制和授權規定的生產流程引入新媒體產品的生產製作中,就會產生嚴重的問題,因為這種流程根本無法因應網路傳播的即時性、互動性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對生產流程進行適度簡化,對授權規定進行適當調整,並保障關鍵環節的人員配置,以避免因為流程和授權改變而出現問題或紕漏。
第四,引入外部評價,實行結果考核制。
在傳統的編輯部中,對編輯、記者的考核由數量和質量兩個因素決定。對於記者來說,數量指的是見諸報端的稿件數量;對於編輯而言,數量則是編輯的版面數量。至於質量標准,則主要取決於報紙內部的質量監控部門的判斷和評價。在實際的執行中,容易出現考核指標過於偏重數量、質量考評等主觀性過強的問題,而對媒體的影響力和生存發展至關重要的外部評價指標往往沒有納入進來。傳統媒體要實現轉型,必須重視受眾或用戶對內容產品的反饋,特別是要把作品的閱讀量、轉載率等客觀傳播指標納入進來,並以此作為決定員工薪酬和績效的重要標尺之一。

9、關於青春期的小品急!

搞笑小品--作弊記
人物: 學生甲 學生乙 監考老師
(教室門前)
(甲乙邊走邊聊,乙背著書包,甲兩手空空,只在上衣貼胸口袋塞了支筆)
乙(煩惱地):……聽說這次監考的是咱們院四大名捕之一,這可怎麼辦?
甲:哥們別愁,我有辦法。
乙:你有什麼妙計?
甲(得意洋洋地掏手機):用這個!這是我爸昨天買給我的諾基亞名牌手機,功能齊全!我有個信息院的哥們前兩節剛考完了計算機,卷子跟咱們的一樣的。這次就考那麼100道選擇題,我已經跟他說好了,三條簡訊息就搞定。
乙(失望地):用簡訊息收答案啊?有什麼厲害啊,雖然你的手機調了振動,可是也很容易被老師發現的,老師對這些特敏感。
甲(神秘兮兮):非也非也。我偏偏不調振動,就讓它簡訊息鈴聲響著。(簡訊息「嘀嘀」聲,甲看)哈,我那哥們現在已經回到宿舍,准備翻書查答案了。
乙:不會吧?!讓手機響著不是更明目張膽了嗎?
甲:這你就不懂了,這叫置諸死地而後生。山人自有妙計,你就好好地等著答案自動送上門吧。
(上課鈴響,乙匆匆忙忙,甲悠哉游哉地走到位置上坐下)
乙:你還坐第一排?
甲:這叫最危險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你不懂。
(老師攜一疊試卷上)
老師(清嗓子):同學們,今天的計算機基礎考試由我來給你們監考。希望大家合作。(發卷)試卷兩張,答題卡一張。題目一共是100道,全部是選擇題。請大家檢查一下。完了以後寫好專業姓名學號。(發完捲走到前面)雖然是老生常談,我在這里還是給大家強調一次考場紀律。不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當老師那麼多年,監考過的學生無數,那些不安分的同學有什麼伎倆我都清楚得很。被我發現誰有小動作,後果自己心理清楚。我說的就那麼多。(看錶)好了,現在大家開始答題。時間是兩個小時。
(大家低頭開始答題。乙看題撓頭煩惱不已,甲拖著腮睡覺)
(忽然有音樂聲)
老師(嚴肅的):哪位同學帶手機進考場了?!把手機交出來或者關掉!……哦,是我的,一時疏忽,影響同學們了,不好意思。(趕緊把手機關了)
(老師繼續巡視,出示「十五分鍾後」的牌子)
(「嘀嘀」的手機簡訊聲)
老師:誰?!(尋聲向前面走去)
甲(高舉手):我,老師。(懇切的)實在對不起,我的手錶壞了,為了方便看時間,我帶了個鬧鍾來,可能沒關好。(從書桌里掏出一個碩大無比的鬧鍾)
老師(冷汗):這么大?!好好好,你注意關好就是了。
甲:好的。(坐下對乙偷笑)
(老師巡視後面,甲公然把手機掏出抄答案。乙探頭抄)
(老師轉回,甲乙馬上恢復做題之態,老師走又繼續抄。)
(老師出示「半小時後「牌子)
(「嘀嘀」聲又響,老師快步走向前)
甲(站起):老師,對不起,我想我的鬧鍾可能出了毛病。
老師:怎麼能這樣呢?
甲:這樣吧,為了讓您放心,我把電池卸下來好了。(取出電池遠遠一扔)
(老師點點頭,繼續巡視,甲乙抄答案)
(老師出示「一個小時後」的牌子)
(「嘀嘀」聲又響)
老師(生氣地朝甲):你說怎麼回事?!鬧鍾拆了電池還會響?!
甲(激動地):老師您別說了,我也被它煩透了!(交出鬧鍾)它還真神了,沒電還會響。你就把我這破鬧鍾收去吧,這樣大家都放心一些。我為自己打擾了考場的秩序而深感抱歉。
老師(把鬧鍾收下):那好。你也別為這事著急,好好做題。(轉身走)
(甲對乙做勝利手勢,兩人抄答案)
(在老師出示「一個半小時後」時,甲乙扔下筆,長淑一口氣,乙給甲做OK手勢。兩人相視而笑)
甲(剛站起要交卷,忽然手機又「嘀嘀」響):不會吧?!(手足無措)
老師(憤怒的):這位同學,我一直就覺得你有點問題。現在你無話可說了吧?!
甲(突然快速地站器,手機掉了下來.望地下說):我的諾基亞名牌手機幸好是耐摔的!
(甲俯下身子想撿起手機,老師比甲還要快撿到手機)
老師:明天叫你家長來學校拿回手機!!
(甲用頭拚命地抓頭發!)
最後老師和甲,乙一起說:考試不能作弊,平時要努力學習才能考出好成績!!

10、大學里新媒體編輯部是干什麼的

就是編輯一些校園新聞,國家新聞這樣一些新聞。

與新媒體編輯部小品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