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記者

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記者

發布時間:2021-03-23 16:09:50

1、如何當好媒體融合時代的全媒體記者

一是必須以先進技術創新為支撐,緊盯技術前沿,瞄準發展趨勢,不斷以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
從傳播技術角度看,媒體的發展總是與技術的創新緊密聯系在一起。新興媒體誕生和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網路技術和信息內容相互結合與發展的過程。技術與內容互為支撐、相互融合,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共同構成核心競爭力。傳統媒體要生存發展,必須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趨勢,積極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推進新聞生產,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超越,利用微博微信技術拓寬社會化傳播渠道,把當今可用的技術都囊括到我們視野中來,進入到我們的項目設計,把長期積累起來的內容生產優勢、傳播公信力優勢與新興媒體的數字技術、多媒體傳播、多元交互等技術優勢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二是必須以內容建設為根本,進一步增強媒體信息內容的核心競爭力。
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內容永遠是根本,是決定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在強調技術引領和驅動的同時,要始終把內容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要在品質上追求專業權威。傳統媒體在信息採集核實、分析解讀等方面,有著新興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必須最大限度地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延伸和拓展到新興媒體。要在傳播上注重快捷精簡,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得先機。要在服務上注重分眾化互動化,認真研究用戶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生產特色信息產品,點對點推送到用戶手中,做到量身定做、精準傳播,提高新聞宣傳的實效性。同時,加強媒體與用戶間的互動交流,吸引用戶提供新聞線索、報道素材和意見建議,提高用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在互動中參與,在參與中傳播。要在展示上實現多媒體化,以多樣化的展示、多介質的推送,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使我們的新聞報道動起來、活起來。
三是必須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為融合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2、記者利用新媒體發現新聞的事例誰有嗎?

很多啊,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為記者帶來了大量的素材,而記者現在也必須有全媒體的職業素養。類似上海黃浦江死豬事件,重慶雷政富事件,都是微博先爆出來,記者去采訪的。

3、如何當好新媒體時代的記者

一是必須以先進技術創新為支撐,緊盯技術前沿,瞄準發展趨勢,不斷以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
從傳播技術角度看,媒體的發展總是與技術的創新緊密聯系在一起。新興媒體誕生和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網路技術和信息內容相互結合與發展的過程。技術與內容互為支撐、相互融合,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共同構成核心競爭力。傳統媒體要生存發展,必須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趨勢,積極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推進新聞生產,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超越,利用微博微信技術拓寬社會化傳播渠道,把當今可用的技術都囊括到我們視野中來,進入到我們的項目設計,把長期積累起來的內容生產優勢、傳播公信力優勢與新興媒體的數字技術、多媒體傳播、多元交互等技術優勢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二是必須以內容建設為根本,進一步增強媒體信息內容的核心競爭力。
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內容永遠是根本,是決定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在強調技術引領和驅動的同時,要始終把內容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要在品質上追求專業權威。傳統媒體在信息採集核實、分析解讀等方面,有著新興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必須最大限度地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延伸和拓展到新興媒體。要在傳播上注重快捷精簡,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得先機。要在服務上注重分眾化互動化,認真研究用戶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生產特色信息產品,點對點推送到用戶手中,做到量身定做、精準傳播,提高新聞宣傳的實效性。同時,加強媒體與用戶間的互動交流,吸引用戶提供新聞線索、報道素材和意見建議,提高用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在互動中參與,在參與中傳播。要在展示上實現多媒體化,以多樣化的展示、多介質的推送,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使我們的新聞報道動起來、活起來。
三是必須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為融合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4、如何在新時期下做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

摘 要 新聞采訪主要是新聞記者通過采訪、觀察等方式來獲取新聞內容,同時也是對客觀事物進行調查的一項活動。人們可以通過新聞媒體來了解社會的發展動態和黨的方針政策,而作為參與傳播活動的新聞記者,對真實新聞的傳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對新時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進行探討。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1/view-5272049.htm
關鍵字 新聞記者;合格;新聞媒體
中圖分類號:G2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316-(2014)01-
在新時期,受到科學技術的影響,很多高科技的產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使得信息化進程迅速的發展,信息化產品越來越多,如手機、微博、微信、博客等等,這些信息化產品成為目前廣泛存在的信息傳播方式。新的信息傳播方式使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各種信息,而面對信息傳播的新形式,新聞記者面臨的挑戰也逐漸加大,新聞記者如何在滿足傳播環境的情況下,以正確的輿論來引導群眾,做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尊重新聞事實
對於新聞記者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尊重新聞事實,能夠以正確的輿論來引導群眾。新聞是以事實為基礎的,弄虛作假的新聞是永遠站不住腳的,作為新聞活動的傳播者,新聞記者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尊重新聞事實,以此來獲得群眾對新聞的信任。假的新聞有可能會為新聞當事人帶來不良影響,甚至關乎性命。前一段時間,由於訛詐事件相繼在網路上曝光,人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見義勇為,同時在北京發生了一起外國人騎摩托車撞人事件,短時間內經網友在網上曝光,說路人對外國友人進行訛詐,一時間,負面消息充斥著被撞路人的生活,人們不斷的譴責和批評,使新聞當事人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創傷。然而經過調查,這起撞人事件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網上謠言所說的「訛詐」,最終撞人者受到了應有的制裁。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不能聽風就是雨,必須要有並且遵守職業道德,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寫真實的新聞來反應事件的始末,從而向社會傳達正能量。
二、在進行采訪前要提前做好准備
(1)提前准備資料。准備資料是新聞記者進行采訪前必須要做的事情。對新聞記者來說,准備的資料越充分,對問題的認識就會越清晰,才能更好的制定出周密的采訪計劃,從而在采訪中掌握主動權。在准備資料階段,新聞記者要收集有關采訪題目的資料和采訪人的相關信息,收集有關政策性的信息,以便在采訪中能表現的游刃有餘,寫出更加有深度、更加生動的新聞報道。
(2)提前准備好現場。紙媒記者對采訪現場的要求不高,而廣播、電視、網路等在進行采訪活動時對采訪現場有較高的要求,新聞記者要提前准備好錄音、錄像的相關設備,檢查設備是否可以正常工作,保證采訪活動可以順利進行下去。對於一般可預見性的事件,要提前做准備,同時新聞記者要提前進入新聞現場與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從而了解采訪現場的活動環境,以便為采訪活動做准備,從而獲得宣傳的主動權。
三、要深入基層,挖掘基層新聞
新時期,有關文件呼籲新聞記者「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新聞是有群眾構成的,群眾生活中有很多真實的事件、新聞,它們都生動、直接的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中發生的新聞事件、優秀代表人物等。新聞人物是新聞的見證人,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人,為了在基層挖掘出新聞,新聞記者必須要深入基層,深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傾聽群眾的心聲和故事,將真實的群眾生活進行反應,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要具有極強的社會活動能力,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吃吃苦耐勞的能力,從而才能更好的發動群眾的力量、發揮群眾的智慧,獲得更多有利的信息。
新聞記者在寫新聞報道時,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反映群眾真實的生活,讓群眾在新聞報道中找到認同感,從而擴大新聞對群眾的影響力,並促進新聞行業的持續發展,保持良好的活力。真實和真情實感是新聞的生命力,只有充滿生命力的新聞才是好新聞,才是能打動群眾的新聞。
四、新聞記者要將筆頭對准普通人
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組成了新聞事件,新聞工作也是為了讓群眾了解社會和政府,並將群眾的生活向黨和政府進行反映。新聞記者是群眾和政府之間的紐帶,必須要將群眾的生活進行真實的反映,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需,客觀反映事實,從而更好的為人民服務。新聞事件就發生在我們普通人的身邊,新聞記者對普通人進行報道,才有了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等一系列發生在普通人生活中的事情。從這些平凡而偉大的新聞事件中,我們讀到了真誠、奉獻、無私與偉大,這些事件都是我們生活中正能量的來源,鼓舞著我們不斷前進,提醒著我們不斷付出。
五、能夠頂住身心的壓力
為了更好的做好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新聞記者出現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為了挖掘一手的新聞題材,新聞記者要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甚至有時會持續穿梭在多個事件現場,停下來的時間又要不停的寫報道來向群眾傳達事件的發展情況,作息完全沒有規律。遇到突發事件或重大事件,只要收到通知,就會立刻奔赴現場,即使有危險也不會考慮,繼續去做前線報道。地震、台風、洪澇、冰雪災害等事件發生後,合格的新聞記者會不顧自身的危險,持續為群眾帶來前方的報道。面對類似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新聞記者要經得住考驗,保持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的狀態,為群眾帶來更多、更優秀的新聞報道。
六、結語
情感是連接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而新聞記者是聯系社會與群眾的橋梁,新聞記者y要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不斷深入了解群眾的生活,對群眾充滿感情,以客觀真實的角度反映事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群眾的生活、以真情實感來表達感情,才能夠引起群眾的共鳴,時刻為人民服務的新聞記者是新時期的要求下合格的記者。
參考文獻:
[1]夏素紅. 淺談新時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J].時代報告:傳媒文苑.2011(10):247.
[2]李霞. 打鐵還需自身硬――新聞自律與記者的職業精神.記者搖籃.2010(01):129-130.
[3]胡天然;胡懷庭. 新聞工作者道德價值取向與媒體公信力.新聞與寫作.2011(10):87-88.
[4]馬克・迪耶茲;周俊;李玉潔. 新聞是什麼?―對新聞工作者職業身份與意識形態的再思考.國際新聞界.2009(12):56-57.
作者簡介:
�勇(1971.06),男,山西五台人,本科學歷,牡丹江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研究方向:新聞采編。

5、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和編輯人員針對行業發展能做到哪些方面的創新呢?

金融
回答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和編輯人員針對行業發展能做到哪些方面的創新呢?
新媒體 新聞 記者 媒體

6、融媒體時代怎麼做記者

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不斷融合的趨勢下,記者在采訪報道重大會議和事件時應當有哪些新思路,需要學習哪些新技能,這不僅是兩會報道引發的思考,更是每個新聞從業人員面對未來多變的媒體生態應當考慮的問題。
高科技運用在報道中,是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科技轉化」最生動的註解。此前有專家提出用融媒體代替全媒體的概念,即除了包含媒體要「全」的意思外,「融媒體」還注重各個介質之間的「融」,即打通介質、平台,再造新聞生產與傳播各個環節的流程,熟稔各類采編技能等。文字記者用相機、手機拍照後,即時發送至微博、微信、網站,並綜合運用小視頻、秒拍等載體,可以第一時間傳播多媒體信息,這在兩會上運用得比較充分,這也是新聞媒體在拼搶新聞中值得思考與提升的重要一環。

7、新聞工作的職能在新媒體時代有哪些變化?

新聞工作者當下的三大困惑:
1.內容生產的獨立性困惑: 在社交媒體環境下,記者不再是獨立於受訪者和受眾的個體。他們有可能在受眾的期待下,產生參與事件的沖動。記者在新聞報道中難以保持中立性,甚至自己成為新聞事件的主角,參與、介入、影響新聞事件的發展進程。
2.媒介的管理者和生產者困惑: 在新媒體環境下記者的管理者和生產者身份開始合一,記者不僅關注內容生產還要關注內容推廣和受眾反饋,部分媒體也以量化考核指標作為記者的指揮棒。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記者為了更好的傳播效果討好受眾,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判斷。
3.移動平台的碎片化困惑: 由於其便捷性,移動平台已成為許多人獲取內容的第一來源。然而,移動媒體本身的碎片化、娛樂化特徵會影響內容的完整性,社交平台更有利於突發事件的告知和短評論,而不利於嚴肅、冷靜的思考。
三大矛盾:
1.快速與准確的矛盾 ,動搖著新聞記者獲取信息、發布信息的權威感,最終可能導致這種權威感帶來的對新聞職業應有的神聖感不復存在。
2.信息的量與質的矛盾 ,讓新聞記者感到傳播專業化受到空前擠壓,這種擠壓最終可能讓新聞記者感到關注度的喪失,由這種喪失帶來對新聞職業本身應有的傳播機制喪失信心。
3.信息題材的專與雜的矛盾 ,記者感到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專攻某一領域的可能性不復存在,讓一人身兼采寫編播等數職,但專業水平沒有了,新聞稿件粗製濫造,新聞產品的質量下降,職業神聖感漸行漸遠。
對MJC和新聞學同學而言,這三個知識點太重要了,為什麼?因為最近幾年考新聞大題,大都是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理論、新聞實踐變遷。

這是比較專業性質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

感謝採納

8、如何理解新媒體環境下對記者的要求

1,要求鑒別信息的能力要不斷提高。新媒體環境的開放性導致信息的魚龍混雜。
2,要求新聞傳播業務能力不斷提高。新的媒體形式,新的傳播技術都要求記者去適應。
3,新媒體環境下,舊的傳播理念受到沖擊,新的傳播理念不斷涌現,要求記者在理念上要跟上時代。

與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記者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