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思品新媒體新感受導學案

思品新媒體新感受導學案

發布時間:2021-03-23 18:47:36

1、如何設計好"導學案",是學生"願學","樂學"和"會學"的基礎.因此,"導學案"設計要%d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英語閱讀課的過程設計­
1、教學內容的分析和處理。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同時也是學習英語的主要的途徑之一。那麼在閱讀課中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但初中生閱讀的學習不能僅依賴於語法。在閱讀的初級階段,教師應盡量避免傳統枯燥的填鴨式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初一的學生剛接觸英語,所以教師必須要做到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以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 、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解決文章提出的問題,了解文章的主要知識點。因此,在這一環節中。」 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自己後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服裝類的圖片,以活躍課堂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3)教學方法的選擇
1摘要 :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語言輸入的重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需根據教學內容及目標、學生狀況及媒體特性等方面來進行選擇。
3,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關於怎樣設計初中閱讀課的教學活動,下面我就從教學活動設計基本過程的各個環節來逐一闡述:
一、閱讀課教學設計的前端分析­
1;
2,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目標之一。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有三個,對初中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評估他們對這一門學科的興趣和意見、採用任務型教學方式(Pask-based Learning)進行教學。
2、讓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根據所學的新單詞和新短語仿照原文寫篇服裝店大甩賣的文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是現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又能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恰當地選擇教學媒體 ,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功能和優勢 ,學生容易疲勞,感覺既枯燥又乏味。

下面結合我在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閱讀課的實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是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的。
(2)教學媒體的選擇
這節課需要學生跟錄音大聲朗讀,因此需要一些播放設備,逐句分析課文,這樣很容易使學生感到倦怠;而錄音,引導學生質疑、調查,開發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文以筆者的實習經歷為例,對教學活動的單個環節進行了逐步分析。­

關鍵詞,教學設計的前端分析­。同樣地:前端分析 目標分析 過程設計­

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是教師充當課堂的主體。在英語教學中、對教學媒體的研究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作為案例逐步分析。
教學設計案例:3a 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tags.
教學材料:七年級上冊英語教材
一、 前端分析
這篇文章講得主要是Huaxin 服裝店大甩賣,且弘揚人的主體性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科學、合理。既要逐步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詞彙和語法,句型和詞彙量,還要依賴有效的閱讀策略和技巧?有很大的補充作用,談論衣服鞋襪等各種商品的價格,引導學生逐句翻譯文章大意,教師設法向學生解釋大量的語法知識點,這就是所謂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分析、表情及演示 ,各種實物或模型 ,學會談論商品價格。
三 、 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處理
本篇閱讀與我們這單元剛學到的新句型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逐步形成了「導入(presentation)——閱讀(Reading)——練習(practice)」的教學模式,精心選擇,合理利用。這樣的模式不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考慮如何運用以上各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時 、學習需要分析。《新英語課程標准》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面對新課程。
2,一堂課下來,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英語學科的教學媒體有直觀教具和電教設備兩種。如教師的言語。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來教,圖片、圖表和簡筆畫、錄像、幻燈?新教材擺脫了傳統的逐字逐句分析課文。同樣,這樣的模式也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媒體的選擇、對於學習者的分析。初中生剛正式接觸英語這一門學科,對一門新鮮的學科還是感到好奇並且極其願意學好的。但正因為從前沒有學習的經驗,所以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和習慣要靠教師來設計和培養。閱讀是一種復雜的認知過程,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閱讀能力,拓寬視野、投影及計算機等屬於電教媒體 ,這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現代英語課堂上的新寵,產生情景效果,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到了中高階段教師應加大課堂輸入,使用幻燈片展示衣服鞋襪等各種商品的圖片、教學目標分析和教學過程設計。
四 、 主要的教學流程
1、先聽錄音 掌握大意
首先讓學生同一邊錄影材料,讓學生完成題目中要求填寫的價格標簽,同時。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新目標英語》的廣泛使用,如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如下一些問題:
Q1, How much is the sweater in Huaxin Clothes Store、黑板及各色粉筆等屬於直觀教具 、探究,在實踐中學習、提出問題 設置懸念
在上課之前,學生要合作解決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英語教學,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Q2,What are these socks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
Q3,Can Mary buy a yellow T-shirt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Q4,Lisa has 20 yuan,what does she can buy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這些問題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並不容易回答,但這些問題的次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
3、團隊合作 解決問題
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先默讀課文之後再自發地討論這些問題,然後再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運學生們通過運用了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加強了對「How much...」句型的熟悉程度,而教師只是充當了引導學生正確地解決問題的角色,讓學生培養了合作學習的精神。
4、合理安排 逐步引導
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逐句翻譯文章的內容,再板書重要的語法知識點,這樣的課堂只會讓學生感到厭倦,也不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因此,我選擇讓學生先聽錄音,整體把握文章大意,然後,讓學生再跟錄音讀,在讀的過程中,再向學生解釋一些need、want、sweater重要的詞彙和語法,並適當引入了pink、purple、jacket等新詞,雖然生詞量有所增加但效果明顯,這樣學生不容易感到厭倦,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學生的發音,循序漸進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5、書面輸出 反饋調控
為了檢測學生對本篇文章的掌握程度,我選擇讓學生根據教材原文寫一篇服裝店大甩賣的文章,在學生完成文章之後引導個別學生上台讀出自己的文章並要求其作出自我評價,讓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我在充分肯定其寫作成果的同時也指出村阿紫的不足,聽過評價是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生自信。另外,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強了語篇片意義的深層理解,這樣整堂課下來不僅鞏固了學生所學知識,還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為基礎教育的英語教師,閱讀課教學不能只重視知識點或停留在知識的識記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具備加工、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用自己的觀點去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讓學生融會貫通,使書本上的知識變為自己的知識,開拓思路、勇於創新,更好地培養自己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的能力。總而言之,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仍需不斷探索和努力,讓學生在充分掌握閱讀技能的同時,享受英語閱讀的樂趣。。對於閱讀內容,教師必須注意結合學生的需求、興趣和語言程度,循序漸進:「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叫學生學,我們必須牢記陶行知先生所言。以往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只注重句型,而閱讀策略是在老師系統的,長期的培養下形成的,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技巧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死摳語法的教學模式

2、如何進行小學思品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一、什麼是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就是對你將要上的那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設計.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即在上品德與社會課之前,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的活動規律,強調研究教對學的指導,重視教學活動整體功能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案.它有別於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必須是課前的.
二、為什麼要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其次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怎樣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四個環節解決兩大問題:一,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二,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下面我以六(下)《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教學設計來具體體現以下三點.只有一個地球 教材分析: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是人口增長、環境惡化、資源匱乏,他們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質量.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讓小學生從小就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處的重要性,保護好共同生活的空間——地球.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通過搜集和調查,讓學生了解資源污染給生產生活帶來的嚴重危害,了解森林的重要性,懂得節約資源,保護資源.初步培養學生的生態環境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教學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資源驟減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嚴重危害,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2.關心生活中的環境問題,能為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獻計獻策.3.增強生態環境意識,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節約資源的生活小事.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資源驟減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嚴重危害,樹立節約資源的環保觀念.難點:培增強生態環境意識,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節約資源的生活小事.教學過程預設:活動一:感受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1.引出地球2.了解地球:你都了解了地球媽媽的哪些呀?3.感受美麗:(1)學生說(2)看課件:美麗的地球、美麗的家園(3)說感受4.小結活動二: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環境污染,資源的浪費現象1.師:是啊,正如同學們所說的,我們的地球是如此的生機勃勃,多姿多彩,可是並非所有的人都能讓我們的地球媽媽感到欣慰,她也有暗暗傷心、難過的時候……(出示哭泣的地球)2.是什麼讓我們的地球媽媽落淚了呢?3.學生說(環境污染,資源驟減等情況),教師著重引導讓學生了解森林的重要性4.師小結:活動三、了解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危害1、師:課前老師請同學們做了一回小調查員,用你自己的方式去發現由於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帶來的種種危害,下面把你了解到的情況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好嗎?好了同學們,咱們先交流到這兒,好嗎?誰願意先來匯報一下你的發現?(學生匯報自己的調查)2、教師著重引導學生明白水資源的有限,人類的生活離不開這些有限的資源.3、小結:活動四:設計節能宣傳語 環保好辦法1.節能措施,環保好辦法2.設計宣傳語,宣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4.總結:教學設計說明:1.巧用媒體,激發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小學生對知識產生渴求的起點,萌發創新慾望的基礎.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能激發孩子無盡的想像力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因此,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優美的如詩如畫的課件讓學生折服於地球的美,吸引學生的眼球,同時又為這么美的地球正遭受著破壞埋下伏筆.2.注重調查,拉近生活距離《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作用來實現的.因此,我們要努力讓學生與真實的社會生活接觸,在生活中學習道德.而品德課前的調查,能為品德課的教學提供第一手素材,同時也拉近了品德教育與社會生活的距離.因而,課前,我先讓學生圍繞課程內容,走進社會中去做實實在在的調查,去體驗地球資源的有限.3.注重活動體驗,形成道德習慣「活動,體驗」是《品德與社會》課重要的教學策略.在課中,我盡量通過創設情境,開展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地球資源的有限,現在還正遭受著破壞.由此,引發了學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行動.「資源真的緊缺嗎?浪費資源真的那麼可怕嗎?」也許孩子會有這樣的疑問.因為我們孩子的生活很幸福.於是,讓學生通過搜集一些數據,圖片,實例,旨在讓孩子感受到在生活中,確實有人,有城市已經因破壞環境,浪費資源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從而產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行動.

3、如何有效利用網路提高小學思品課堂教學的實效

品德與生活課程在新課改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呈現在我們面前,新課程更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兒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受到道德品質的教育。教學中課堂面貌和教學形式雖然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一些源於教師本身的理念和行為的問題,導致了課程教學的「低效」甚至是「無效」。下面著重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探討。
一、立足教材,落實課程理念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以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這是新課程標准對品德與生活的課程性質的定義。我們通過對教材的研究,結合新課標精神,發現這個學科具有生活性、活動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特點。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點,如何積極利用好教材,引導兒童開展品德活動,從而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在活動中獲得能力的發展。品德與生活要重視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的心態,教師要抓住學生童年生活的價值,將德育活動滲透到兒童的生活中,實現教材與生活的有效結合,從而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模型,促進能力的發展。
通過對教材的研究,我們發現品德與生活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背景,通過各類和兒童生活相關的活動為載體,學生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會有親切的感受,容易和教材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時,不能通過簡單的說教,單一的利用教材,而應該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將實際生活中富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設計成活動教學的內容,通過搭建平台,將教材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從而突出教材的生活性,讓低年級的學生在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得以發展。
二、活用對話教學策略,創設有效情境
對話教學就是在民主平等的教學中、尊重信任的氛圍中,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相互對話,在師生經驗共享中創造知識和教學意義,從而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形態。因此,對話是師生通過平等溝通,主動而富有個性精神地認識生活以及教材的活動。在對話中,學生被充分地視為具有獨立生活見解的個體,教學則成為真正構建道德認知的過程。這樣,學生對生活的討論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要內容,他們因此而由衷地、現實地認識生活,並提高道德認識和行為能力。
1、搭建平台,實施對話
「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搭建開放互動的對話平台,會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發散,胸襟列加寬廣,創意更加涌動,參與意識也更加強烈。可以組織辯論,也可以進行模擬演練等為學生搭建對話平台。
2、抓住生成,組織對話
課前預設與課中生成是師生其同完成的創造性活動,課前預設必須有很強的情景性和開放性,教師需要根據掌握的學情,加上自己的經驗進行構思。課中的「生成」不是沒有導向的自然生成,而是有方向、有目標的價值引導下的自主建構,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靈活實施預案來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的對話互動,從而構建新的認識,新的經驗,新的情感的過程。
3、解讀文本,關注對話
文本具有不確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從某種意義說,文本的意義只有通過讀者才能充分建構。因此,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是「品德與生活」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學生面對文本,不是單方面吸收文本所負載的信息,而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真誠面對,相互滲透。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文本超越了自身,是因為滲入了讀者的意義;讀者超越了自身,是因為接納了文本的意義,擴大了原來的視野,又回到了自身,成了一個新我。因此,在這樣的對話中,教師要走出「教材至上」,而視教材為「新的活體」,引領學生親歷閱讀過程,與課文直接對話。讓學生通過自主的言語實踐活動,走進文本語言的深處,體驗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與文的「對話」與碰撞中生成帶有個性的色彩的思想與言語。
三、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1、「生活化」教學法
思想品德與生活(社會)課這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活動課程,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需要用大多數學生熟知並具有濃厚興趣且貼近生活,價值觀正確的主題作為課程的著力點。由此就需要教師們在組織思想品德和生活(社會)課教學的同時,抓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喜歡並且認同課程,才會有更多的積極性與創新精神去參與到課程中去。這種將知識引入生活,通過身邊的事物來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活動教學法
思想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的教學中,必然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樹立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素質。因此,在課程的教授過程中,所有牽涉社會熱點問題、學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時,老師應該盡量減少自身的理論灌輸,做到立足教學的內容開設學生喜愛的活動,利用一切可以調動學生創新精神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經過實踐驗證,參與到這種開放的、創新的課程中,可以突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調動他們的創新能力,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3.多媒體教學法
在授課中,老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講授《生活中的快樂》一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施來進行教學,立足於社會實踐,把快樂的場景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通過對生活中出現的事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由傳統教學模式中枯燥的板書轉變成信息化時代的多媒體技術,通過更加生動直觀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讓課堂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滿勃勃生機。
總之,兒童生活的現實性,決定了品德與社會教學應該關注和反映兒童生活的真實性。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緊扣教學目標,想方設法去創造符合兒童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孩子們自主探究,合作發現,培養生活能力,提高道德水準,做適合於現代社會需要的小主人。

4、九年級思品與歷史導學答案

九年級思想品德(全一冊)參考答案第一單元第一課
一、請你選擇:
1

5、如何構建思品高效課堂論文

一、做好課前准備,實施有效備課
主要分為 「分工備教、小組議教、集體定教、個性補教」 四個步驟。這四個步驟逐層遞進,環環相扣,能夠保證較高的備課質量,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便於跟蹤檢查,有效地杜絕了傳統備課模式的弊病。
1、分工備教
在學期初,教研組長將全冊教學任務分解給本組的各位老師,在指定的時間以內,教師將分工備課的內容上交,裝訂成冊。分工備教形成的教案,同組的教師人手一份。這樣,全冊的教學內容由多位教師分散備課,備課的內容少了,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但是,備課的質量要求更高了,提高了教案的水平。
2、小組議教
根據思想品德課的特點成立「備課小組」,小組根據分工備教的進度安排(一般針對下一周的教學內容進行研討),及時進行議教活動。小組議教時,在備課組長的組織下,對教案中的教學過程、教學重難點、課後作業等環節進行逐一推敲,研討的結果由備課組長進行記錄。
3、集體定教
集體定教,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時間里,在教研組長的組織下,教研組全體教師針對分工備教的內容展開全面的研討,最後根據老師們的探討,確定最終的教學方案。集體確定的教案有權威性,代表了學科組的最高水平,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4、個性補教
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實際情況,且教師個體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性,在集體定教以後,我們還要求進行個性補教。具體來說,就是在保持共性的基礎上,教師個人可以根據班級的現狀,個人教學風格,對教案進行再進一步的修訂,保持老師們的個性特色,充分展示老師的個人魅力。
二、優化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
課堂結構與課堂效益密切相關,課堂結構的把握,需要教師有豐厚的專業底蘊,高屋建瓴地把握一節課,它既包括宏觀的結構即教學總體構想,幾部分構成,時間如何分配;又包括微觀的結構即教學每個環節如何進行,時間如何分配。
一堂高效課,首先要懂得在課堂的伊始設計引發思考、導入主題、調動學生興趣的問題,進而運用各種形式來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為了探究新的問題,解決問題而去活動自己的思維,尋找答案,直到將所要學習和發現的知識被導出,師生作以總結,高潮之處嘎然而止,留出5分鍾時間思考,本節課你的結論如何得到的?你有什麼收獲?你的感受是什麼?使課堂在結構上一張一弛的,節奏快慢結合,就像一首歌,要高低音結合才會有跌宕起伏的感覺,才是一首優美的音樂,讓人餘音繞梁。
時間的優化安排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堅決杜絕浪費時間的行為,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比方說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合理安排收發作業等。上課要守時,不要遲到,更不允許拖堂。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5分鍾,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
三、創新教學方法,實施合作互助
1、啟發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1)課堂導入有趣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揚、動聽、氣勢磅礴,就很容易吸引聽眾。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如「表演小品」、「成語(詞語)接龍賽」、「故事大比拼」、「播放樂曲」等,也可用實物引導或小游戲來導入。如在設計七年級上冊第五課「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導入時,便可設計實物引導法。首先展示實物——彈弓,一件學生人人都熟悉的兒時玩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設問:玩彈弓時,如何將其射的遠呢?讓學生思考並模擬操作。再問:若拉皮筋時用力過猛或拉的過久,會怎樣?學生思考得出結論:皮筋會斷。教師進一步引導,設問:這一游戲中的小經驗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什麼啟示?學生自然會得出:在學習生活中要做到「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這樣教師就十分自然的導入了課題。又如,在講八年級下冊第十一課「樂於勞動,善於勞動」時可設計游戲導入:釘扣子比賽。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釘扣子的任務。通過這一小游戲既可檢驗學生的勞動能力,又能讓學生感受、體驗勞動的過程,進而為講授新課做好鋪墊。
(2)課堂貼近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和編排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的。從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質和健康教育,從法制教育到發展常識和國情教育,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師可以多方面採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讓事實說話。如,在講七年級上冊第三課「做大自然的朋友」一課中如何保護好環境時,就讓學生講自己學校,家庭的環境衛生狀況,以及就超市裡面購物不免費提供塑料袋等問題。在講八年級下冊第十一課「快樂的勞動者」時,可讓學生分組尋找自己心目中最快樂的餓勞動者是誰,並說明理由。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父母、老師、衛生委員等,讓學生在尋找、觀察身邊勞動者的過程中,體會勞動的艱辛與快樂。
(3)課堂聯系時政
聯系時政的思想品德課是最鮮活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堂上學生喜歡的事情就會讓他們聚精會神,興致勃勃。如講到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時,一提到台海局勢,3.14西藏打砸搶事件的時候,很多學生都能娓娓道來,其興致遠遠超過了教材上的其他內容。講到北京奧運會,抗震救災,抗雪災,教室里就砸開了鍋,每個人都有話說,並且在討論中明確了這些偉大的事跡無不凝聚著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
2、互助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
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學生群體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導師,及時起到點撥導向的作用。
(1)互助合作學習的內容
在上課之前,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握教材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師把需要解決的問題分為三級目標
1)學生「需要」交流的問題
這一目標的基礎是「自主學習」,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前提。教師在設計這一層次的問題時,要注意牽一發而動全身,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真正把學生的胃口調起來,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感受探索的愉悅。他們通過自讀教材,能了解大概,在獨立思考後,如果還有些疑惑,就會產生交流的需要,這時小組互助合作就水到渠成。從這個意義上講,初中思想品德課非常適宜開展互助合作學習,因為其中學生「需要」交流的問題很多。例如:「中學學習與小學學習有什麼不同,應如何應對?」,「你覺得什麼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拒絕不良誘惑有哪些有效途徑?」,「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等問題。顯然,互助合作學習的效果遠好於讓學生單獨回答
2)值得爭辯、探討、質疑的問題
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要求教師關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於運用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即敢於提出自主的意見,也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即敢於堅持修正真理,也勇於修正錯誤。在完成任務中,敢於創新」。尤其是在教學中出現易產生認知沖突的內容,學生意見不統一或有創新意見時實施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更能加深他們對學習內容的深層,全面的理解和感悟。這一目標的問題像「男孩女孩,誰更優秀?」,「如何看待競爭的作用」,「如何處理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為什麼說我國還沒有實現全面的小康社會?」等,是對上一級目標的深化拓展,可以突出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識。落實「以學定教」,啟動全員參與式學習。由兩人組說意見到四人組談看法到八人組歸內總結,引導幫助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感。
3)有爭議,各抒己見的復雜問題
初中思想政治課教材增加了許多探究與實踐內容,並要求學生在調查實踐的基礎上撰寫論文,而且考試內容也越來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有地方特色,靈活而開放。受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和社會交際能力的限制,單個學生無法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這就要求學生互助合作學習。學生人者見人,智者見智,通過交流,拓展思路,集思廣義。如調查周圍的環境狀況,並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性建議等問題。
(2)互助合作學習的調控。
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學習過程的監控。
在學生互助合作的過程中,教師並不是無所事事的,而是要擔負起更大的管理責任。自主不等於自流。在教學中,每次開展合作學習,老師要深入到每個學習小組,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對活動開展順利的小組,及時予以表揚;對角色分工不清,討論混亂無序的小組,幫助學生明確角色,使他們盡快地進入有效的討論;對討論偏離主題的小組,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將他們引回到學習任務中來;對討論時出現的有價值,需深入理解的問題,拿出來供全班同學思考、討論,引導各小組關注,盡量讓學生自己找到規律,解決問題。
2)時間的把握
互助合作的時間,是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前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較難把握的問題。太長,學生沒有緊迫感,討論容易偏離主題,浪費時間,甚至完不成教學任務。太短,又往往出現蜻蜓點水式的合作,深入不下去,多數學生得不到鍛煉,「需要」得不到滿足,達不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徵求學生的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互助合作的時間,並隨時根據情況進行調整,確保互助合作的順利實施。
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直觀。
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錄音,投影,掛圖,多媒體等輔助手段,以其新鮮、活潑、生動的形象,帶給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如講「走進中學——校園剪影」時,可播放學校的宣傳片,讓學生對校園有更直觀的認識。在講「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勞逸結合」時,可播放一段舒緩的音樂,讓學生邊聽音樂邊識記知識點,這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背誦效率,又可讓學生體會到真正的勞逸結合。再如講「哭泣的自然」時,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圖片、漫畫資料,使學生認識到人們是如何浪費水資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亂砍濫伐森林等等,讓學生在驚嘆、感慨、討論中直觀感受到我們面臨嚴峻的資源、人口、環境形勢,從而落實到教學目標:我們必須保護資源和環境,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四、注重師生和諧關系,營造課堂良好氣氛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的關系。新課程的理念,就是要變傳統的師生關系為夥伴、朋友關系,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只有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把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夥伴,才能真正地為學生服務,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同喜同悲,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也只有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 學生才能產生愉悅的心境,帶著積極的情感參與學習,暢所欲言,使師生間達到心與心的交流。
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情感和諧,作為教師要用好你的眼睛,用好你的語言,用好你的身教。
用好你的眼睛,即教師要善於駕馭課堂,要能夠隨時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師應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要時刻注意與學生眼神的對接,透過心靈的窗戶判斷學生在想什麼——是專心、走神、心領神會了,遇到尷尬了,還是情緒高漲,若有所思……然後,適時作出決策,調整教學內容、教學程序及課堂關注點,並隨時用會說話的眼睛向走神的學生傳遞提醒專心聽講的信息,向回答問題欲言又止的學生傳遞鼓勵的信息
教師的課堂語言是打動學生心弦,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溝通師生感情,實現教書育人目標的重要工具。教師的語言首先要簡明得體、詞語達意,要讓學生聽得清,聽得懂,不能把本來一句話就能講透徹的問題,硬用幾句話來表達,更不能含糊其辭。其次,要條理分明,富有邏輯性,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應圍繞主題,融會貫通,而不能語無中心,前後矛盾,散亂無章。從課前導語到講述到過渡到小結,能做到環環相扣,課堂上口若懸河、妙語連珠。讓學生感到聽老師講課就是一種美的享受,陶醉其中,並受到語言的熏陶。
用好你的身教,提高教師的個人素質。現在的學生見多識廣,教師要在教育活動中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必須注意知識的及時更新。「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勤於學習,善於積累,才能夠「博學多才」永葆青春和活力。教師的非凡氣質,博學多才自然會成為感染、教育學生的魅力所在。作為教師應該用良好的師德,高尚的情操去感化學生;用飽滿的熱情,毫不吝惜的微笑去感染學生;用得體的著裝、文明的舉止去塑造學生。另外,教師要經常聽取學生對於本學科學習的建議,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要盡最大可能地尊重學生意願選取學習方式。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完善學生的人格,激發學生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構建高效課堂。最後讓我們用全國著名課改專家傅道春教授的一句話共勉:「讓思想品德課成為學生長知識,長見識,長才幹,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課」。

6、淺談如何落實導學案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效性

內容摘要:導學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性航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導學案在語文教學中要落實其實效性就要注重目標設計、問題設計、情境設計和教法學法設計,在使用過程中應堅持其靈活性、科學性和選擇性。關鍵詞:導學案、語文教學、設計、使用、實效性導學案作為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親睞。自我校實施這一改革以來,我們的教學行為更加規范,教學成績也在穩步提升中。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摸索。我對導學案情有獨鍾,至於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落實導學案的實效性,下面我來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一、導學案的設計導學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性航標,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因此,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突出學生主體性、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過程中的多邊互動原則。一份好的導學案不應是問題和練習題的簡單堆積,不應是簡單的試卷或習題集,要根據學科特點和課本實際進行有特色的設計,否則導學案就失去應有的意義,成為簡單的練習作業,甚至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所以,在設計學案時,要從學生易學、想學、會學、樂學為出發點,考慮讓學生學什麼,怎樣學,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如何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來幫助學生克服疑難,引導學生學習。要編寫出高質量的導學案,備課組的老師們必須通力合作、共同出謀劃策。我校實行的集體備課正是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編寫導學案的陣地。每周備課組一人主備,組員審核。為了設計好導學案,組內的每一位老師都是絞盡腦汁,仔細認真地設計每一個環節以及每一個知識點,力爭呈現給學生的是最完善的導學案。一份完備的導學案少不了目標設計、問題設計、情境設計、教法學法設計等,這些也就構成了導學案的基本環節。1、目標設計要定位。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要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如果沒有了目標,一堂課將是一盤散沙,不知所雲;一篇課文將會分解得支離破碎,不知所終。所以,目標的定位非常重要,設計時要從語文學科本身特點出發,根據語文總體教學要求、單元教學安排,到與這篇課文、這個單元相關內容的教學目標來考慮。教學目標應力求在課內完成,目標設計在符合總體要求的同時,做到切合實際,切合學情,要少而精。如《鹿和狼的故事》一文,這是小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是:既要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聯系,懂得人類應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又能注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運用「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讀書方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要引導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為地球家園美好的明天,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進行了如下設計:1、明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講文內容;2、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一堂課下來,學生幾乎都能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懂得了要遵循自然規律的道理,還領悟到了課文的表達方法。2、問題設計要科學。導學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導探索型的學生學習提綱,設計問題是引導學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導學案設計的關鍵所在。因此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依據學情,精心設計問題。問題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啟發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確,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層次和梯度,統籌兼顧。 我校六年級有五個班,每個班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是參差不齊,所以我們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既要讓優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又要讓一般學生受到激勵,還要讓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3、情境設計要生動。課堂教學設計要特別重視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創設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學生身臨其境、進入角色,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要詳細鑽研教材,依據學習內容,把握課堂學習環節,適時、恰當地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將抽象的知識化為具體的形象,讓學生通過想像感悟,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如我們在學習《青山不老》一文,要學生感受晉西北惡劣的地理環境時,我播放了晉西北沙塵暴來襲的景象,學生當時驚呆了,有的學生甚至叫了起來,還有的學生大喊「這風沙都和天連起來了,人的眼睛都睜不開,這還怎麼種樹呀?」在了解了這一惡劣的大環境時,對於後文感受老人的崇高精神的學習就簡單多了。情境設計時可以介紹背景知識,引入現實生活,使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恰當的體態動作,或藉助各種媒體手段等,通過創造濃厚的情境氛圍,激發學生情感,從而有效地將語文與生活實際以及學生的體驗融合起來,成為「活語文」。4、教法與學法設計要優化。要保證導學案教學過程的最優化,設計時就應從教學內容和學情出發,在教法與學法的最優化方面動腦筋精心設計。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留給學生「動」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讀、主動說、主動議、主動練,指導學法,使學生會讀、會說、會議、會練,通過靈活點撥、啟發指導,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結合起來。如設計《草蟲的村落》導學案時,我先讓學生自學,默讀課文,想想隨著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看到了什麼?畫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讀一讀;然後讓學生體會作者豐富的想像和獨特的感受。接著讓學生交流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和自己的體會,並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學、交流以及我的層層引導和感情朗讀,學生也感受到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以及作者通過細致觀察並展開聯想和想像的表達方法。整堂課學生就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讀、說、議、練而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二、導學案的使用在語文的導學課堂教學中,導學案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良好條件和操作平台,這要求我們的學生必須有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同時對我們廣大的語文教師也提出了較高要求:一是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並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習慣;二是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並具備合作學習的品質,能與同學合作完成學習探究任務;三是教師在課堂上不是進行知識的講述,而是針對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或合作學習,努力建構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課堂結構,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質疑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導學案的使用應堅持靈活性、科學性和選擇性。1、科學使用導學案,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導學案要求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通過自學課本、查閱資料和與同學合作學習、探討研究等方式把語文導學案的學習目標和知識結構進行一番完整的思考和探究,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要學的內容、要理解的重點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堂上研究,從而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我們在學習《窮人》一文時,明確了我們的學習目標為: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2、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的對話、心理的描寫體現人物品質的寫法;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描寫環境的句子。 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習目標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認真閱讀課文,自主完成導學案,讓學生盡享學習的快樂。 在課堂上,通過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相互質疑探究加之的適時點撥,使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自己的課堂,充分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導學案的運用受到了學生的高度擁護和贊成。2、靈活使用導學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導學案要致力於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教與學的優化組合。但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因人而異,因生而定,不能全部拿來照搬。使用導學案上課的宗旨是依託導學案,但不能讓導學案牽著走,這樣的話,可能完不成教學任務,為了做題而做題。我認為拿到導學案以後,要認真研究,必須進行二次備課,備課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針對本班學習情況,對導學案進行合理的、選擇性地使用,達到導學案的最優化;二是將自己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方法,與學案中的具體環節有機整合,進行整合、嫁接、創新。哪些環節是為了檢測基礎知識的掌握;哪些環節是為了生成新的內容,拓展延伸;哪些內容是要進行朗讀的訓練和作者寫作方法的滲透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靈活使用導學案,扎扎實實地開展語文教學,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3、選擇性地使用導學案,完善語文課堂教學。 運用導學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地還給學生。盡管導學案為教師們師所精心設計,但難免還是會有一些題會與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學目標脫節。導學案」是一種教學思想的引領,不能把導學案當作練習冊來完成習題。因此,在使用中,我有時會選擇性地大膽進行取捨,必要時還會將題稍作更改或補充修訂。總之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善,不要被新方案綁住手腳。 通過近三年的實際操作和使用,我發現導學案的使用規范了課堂教學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也從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思考,不斷落實、完善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效性,努力打造正的高效課堂。

7、如何編制導學案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題背景及界定
(1)研究背景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腳步,我縣課題研究有序開展,我校自2009年後先後兩次赴山東杜郎口中學進行參觀學習,考察後於2010年9月正式實施了高效課堂在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同時學校在2010年就將我們年級確定為高效課堂實驗年級,確定了數學為實驗學科,我們在近一年的實驗基礎上總結出「一二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高效課堂有效的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研究,2012年年初,我們課題組通過討論,決定根據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表現出來的厭學、兩極分化、學生數學基礎越來越差的情況,我們組選擇利用導學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所以我們的研究一方面是我們學校大課題的一個延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高初中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內容。
(2)課題的界定
1.通過小組研究,編寫導學案,提高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教學的質量。
2.導學案的界定,有兩部分構成,一是學生使用的學案,主要通過自學題以及學習方法的設計,指導學生自學,增大課外學習的容量。另一部分是由教案,主要是用於指導教師上課如何組織學生有序開展展示,提高,測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3.我們的研究的對象的農村的孩子,課余沒有老師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研究成果一項重要內容。
4.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學校主課題「一二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5.通過研究總結出不同課型的最佳導學案,總結導學按結構內型,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1)理論依據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變革,它改變了以統、獨、偏為特徵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的自學為基礎,以師生互動為手段,以發現問題自我探究為主線,以學生多種能力的養成為目標,較好地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特徵,符合新課改的理念。
鮑里奇在《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時提到,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至關重要的五種教學行為是:
「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我的理解:
1.清晰授課:教師授課語言應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
2.多樣化教學:教師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授課,比如用挑戰性的問題、熱情的贊揚、多樣化的視覺效果(多媒體的畫面、實驗演示)等。
3.任務導向:教師授課應有明確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缺乏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教學活動,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積極思考、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而有效的課堂教學。
5.確保學生成功率::教師要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在每組教學刺激後,要安排練習或問題討論,使大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所以一份好的導學案,通過系統的設計,明確學生自學的任務,成為學生學習的想到,通過多樣的展示,提升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在優質的教學設計下,充分體現學生的價值,這樣就能大大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教學質量。
(2)研究的實際意義
1.解決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數學整體成績不高,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通過導學案的探索,總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教學容量,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通過對不同課型導學案的探索,總結出不同課型的導學案結構,增強導學案的實用 性和可操作性,增強導學案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性,增強教師教學的可操作性。
4.通過對導學案的研究,通過模式化的課堂檢測,達到知識課內解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學成績,使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一)研究的目標:
1.調查了解學校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哪些困境,研究解決辦法,制定不同學科的導學案,並進行推廣。
2.研究最科學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導學案,指導學生自學,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優化當堂達標測試題的研究,解決學生的學習積極問題。
(二)研究的內容:初二下學期,初三上學期全年級七個班的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實驗法、問卷法、討論法等
(四)研究的步驟與過程:
第一、題制定方案
在本月我們通過總結前兩年的研究成果,總結出以前所使用的教案,以及前兩年所使用的導學案存在的問題制定可行的實施方案。制定開題報告以及可行性分析報告,落實人員及實驗班級。制定實驗研究各項制度和各項准備工作。
第二、導學案結構研究
在這個階段我們利用集體備課時間研究導學案的結構,導語的設計、導學案的指導性和具體可操作性,熟悉導學案的寫法和操作流程,使每位參入者都能進行熟練的編寫導學案。
第三、問卷總結
在導學案研究的基礎上,對不同課型的導學案的編寫總結各自優缺點研究,通過各自的研究成果召開成果交流展示活動。組織參入教師積極聽課,搞好質量分析,進一步深化研究成果。
第四、成果總結
讓每位參入者撰寫一篇研究小結,上交一份優質導學案,撰寫一份優質教學研究論文。
第五、撰寫研究成果結題報告,在小組成員的報告基礎上制定可行的結題報告並在數學組全組推廣實施。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按照課題實施計劃有序推進,自從立項以來,本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了較為廣泛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工作實績和研究成果。
(一)「導學案教學模式」得到熟練運用。
「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教學精髓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不僅著眼於當前知識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於能力的開發和未來的發展。我們通過研究總結得出使用導學案的結構如下:
1.結構特點:由導學案、教案、反思案三部分組成。
(1)導學案:(供學生課前,指導學生自學的學案)主要通過學習內容,自學提示自學方法和聯系題的設計,為學生課前完成的指導性學案。導學案的基本結構為:
學習內容:明確自學的范圍。
自學目標:明確自學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只要針對知識目標提出。
自學方法:用於指導如何自學的內容提示。
自學過程:這部分是導學案的重點)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基礎學習,主要通過自學掌握自學的基礎知識,達到初步掃清障礙。能力提升,通過一些有提升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學習內容有替身,增加學習范圍,增大課本容量。
自學測試:設計一組自學檢測題,檢查存在的問題。
(2)教案:在學生導學案基礎上生成,用於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教案。基本結構為:
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的內容,目的,重難點,教學方法,模式等)
教學過程:這部分為教案的核心,主要由學生展示和教師精講組成,分別為:基礎展示:展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弄清清楚的問題,知識提升中的問題等。教師精講:針對學生在展示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沒有學會的,應該注意的問題教師進行示範,精簡。拓展探究: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師生探究。
達標測試:對當堂知識要點進行檢測,了解教學的實際效果。
(3)反思案:用於教師課後進行反思,改進。
2.用導學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依據示案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
課前下發「導學學案」後,學生據此進行預習自學,課上老師可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有目的地運用導語、演示實驗、現代教育技術等手段創設情境、把握學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指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會學。學生以「導學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能夠發展學生的自學智能。
(2)依據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嘗試解疑
「導學案教學模式」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去試一試,並給了學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這把學生推到了主動地位,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困難就會主動地去自學課本和接受教師的指導。於是,學習就變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使他們產生了「我要學」的願望。在這種動機支配下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問題,又使他們產生了成功的喜悅,就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對於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生個體發言、同桌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論等多種討論方式,充分調動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地辨析,盡可能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引導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創設民主、和諧、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圍,要求學生大膽質疑、敢於爭論並各抒己見,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智能的最佳時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准確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和難點。
(3)教師精講點撥,學生歸納總結
提倡學生自學為教師的精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課堂中解決學生反饋的疑難信息時,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備課條件下進行隨機備課,它需要教師有更豐富的知識、更高妙的教學機智、更精湛的業務水平。一是點撥。在學生相互討論解決疑點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適時點撥;或是某個問題,某個組已經解決,對於其它組仍是疑點,教師可讓已解決問題的小組做一次「教師」,面向全體學生講解,教師補充點撥,這也可以說是討論的繼續。二是精講。對於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在學生渴望釋疑的心理狀態下,教師要針對其疑點,快速確定講的內容,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並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歸納智能的提升。
(4)扣標整合,形成網路
學生要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規律和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識梳理成線,形成網路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全體同學足夠的重視;教師要及時反饋,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起導向作用。
(5)當堂達標訓練,知識遷移拓展
要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待教師及時矯正之後,可即時補充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面向全體教,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逐層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開放的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把新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進而形成個體的創新性能力。
(二)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較快提升
通過課題研究,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閱覽了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學習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更新了教學理念。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教師邊學習理論,邊研討、探究,邊進行課堂實踐、教改,還積極撰寫課題研究論文,課題組成員撰寫的論文,教學設計多次獲得市,縣級表彰獎勵。
(三)教學實驗使得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提升
(1)嘗試讓學生講課,使課堂更加精彩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班上學生絕大部分都能上講台講課,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成功。
(2)試驗「一二一」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特色,藉助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形成了適合本校特色的,操作性更強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
(3)賽教活動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發展,何方老師在本學期賽教中被評委縣級教學能手。
(4)集體備課,加強了教師的協作,全面提高 了教學質量。
備課時,課題組教師都經過了激烈的討論,製作了統一的課件,布置了同樣的作業,促進了教師的共同發展和進步,增強了教師間的協作能力,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
(四)初步形成了適合本校特色的高效教學模
課題組老師的努力實踐,我們也初步形成了適合本校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既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課堂上,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討論或上講台講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其中在成果展示階段,主要是讓學生講解或板演,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在關鍵時候做一些點評、糾正、補充和總結。整個堂課氣氛活躍,學生熱情很高,表現慾望強烈,參與度較高。當堂訓練當堂達標有利於減輕了學生課後作業負擔。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1.後進生的轉化工作還需進一步深入
各班級仍然有個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習慣不好,不看課本、不願自學、不動筆甚至不帶課本進教室;不交作業現象還沒有根除。因此,對後進生的轉化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可能仍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課時緊張,部分工作缺乏時間保證
由於學校課時緊張,對於培優和補差工作難以進行,「日日清、周周清」等工作難以落實,同時每節課後的當堂達標檢測不能落在實處,不能堅持。
3. 教師的教學理論不足,教學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教學研究要求教師能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將自己的經驗、感受及時總結提煉出來.而教學理論的不足,將制約研究過程的發展。我們時時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嘆,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加強教學理論的學習,並且注重經驗的積累與總結,不斷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4.導學案有利於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不能良好促進全體學生。

8、思品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有哪些

太多了寫不下,詳見參考資料裡面的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每位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惑,面臨這樣或那樣的挑戰,可能須要放棄我們先前熟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重新構建新的課堂教學形態。

第1節 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方法

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必須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發揮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教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

古今中外,「方法」一詞用得非常廣泛,無論對它的解釋增加多少新的內容,總離不開它最基本的含義,即指向一定目標的「途徑」,「道路」,「工具、手段」和「操作、步驟」。研究教學方法,同樣要抓住這些要義。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其最終結果是學生按照預定的目標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並發展他們的能力和創造素質。教學方法的本質主要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認識活動(學習)和教師相應活動(教學)的邏輯程序以及心理方面,即由教與學的協調一致的效果來決定。20世紀80年代以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則將教學法分為三大類,每大類又分為幾小類。第一大類為組織和進行學習認識的方法,下分為:(1)傳遞信息和聽覺感知信息的方法;(2)直接傳遞知識信息和視覺感知信息的方法;(3)通過實際活動和觸覺、動覺傳遞與感知信息的方法。第二大類為激發和形成學習認識活動的方法,下分為:(1)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2)激發學習義務感和責任心的方法。第三大類為檢查和自我檢查學習認識活動效果的方法,下分為:(1)口頭;(2)書面;(3)實驗、實踐。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學引不起學生興趣或教學效果不佳,就是因為教師偏重於教,一些教師只知講條條,讓學生背條條,教學方法呆板、陳舊。全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在全國十省市搞了一個較大面積的理想、動機與興趣的調查,中學生把政治課作為自己最感興趣學科的只佔1.67% ,再深入調查他們為什麼喜歡政治課,回答卻是共同的:「老師教得好!」所以,在思想品德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必須拋棄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要真正重視學生的學,教的得法是為了學的有效。下面介紹國家級、省級實驗區所採用的一些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從總體上來說是一種歸納教學法,與我們經常採用的舉例說明相比較,雖然都涉及了引用實例,但兩者畢竟存在著顯著區別。很多老師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是一種直接來自現實生活中的材料,經過人工處理過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的案例,案例卻是實實在在的現實情況的記錄。案例教學是一種穩定的或定型化的教學方法,具有特定的操作程序和要領,而舉例一般是講授、討論等教學方法的輔助形式,不具備一系列詳盡或定型化的操作程序。

(一)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能夠創設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教學實踐情境,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益處。其具體表現為:

1.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體驗角色,成為案例活動的主體,真正實現案例情境的「再現」,並設身處地地思考,學會運用理論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較好地激發自己創新思維,培養自己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案例教學的重點在於討論和相互交流,所以,學生要想在課堂上完成任務或有好的表現,就必須加強自己的語言能力,加強與他人的溝通並力爭在討論中說服對方。

3.縮短理論和實際的距離。學校是學習的小課堂,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案例是現實問題的縮影,它能把大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引進小課堂,通過展現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讓學生在已經經過實踐的事件中充當角色,進行「實踐」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學生實現從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從而縮短理論和實際間的距離。

4.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既有實際情況的描述,又包含著問題。它採取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弄清案例中出現的問題並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學生能深刻理解課文知識。而且案例來源於活生生的現實,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內容生動有趣,沒有那麼多抽象的、復雜的概念、理論。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容易產生學習興趣,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二)案例教學的類型

案例教學離不開案例。我們似乎可以說,一個優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性因素,而一個優秀的案例總是以一定的形式來體現的。教學案例的類型大致有:

1.依據案例的情境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語言情境案例和實際情境案例。語言情境案例是教師用語言呈現已發生過的情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的知識分析的案例。實際情境案例是教師藉助或設計一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體驗情境,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

2.依據案例的性質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描述性案例一般是將事物整體或部分面貌,或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像講故事一樣原原本本、具體生動地描述出來,給學生以親臨其境之感。分析性案例除具有描述性案例的特點外,還包含著可分析討論的問題。

3.依據案例的內容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專題性案例和綜合性案例。專題性案例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而編寫的案例,供學生分析、理解某一問題時使用。這類案例的內容單一,主題鮮明。綜合性案例是對事物的整體或全局及事物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描述,供學生思考分析,提高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

根據案例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可分為以下幾類:

1.案例講授法。教師運用案例,通過講解來說明課程內容,使案例與課程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這種方法又可具體分為以講案例為主來說明理論知識,或者以講授基本理論為主,引用案例進行論證。

2.案例討論法。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一種方法。

3.案例模擬法。它是事先編好案例的「腳本」,由學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現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擬法庭等,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然後引導學生對模擬的案例進行評析。

4.案例練習法。在課上、課後和單元練習及考試時,引入典型案例,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和檢測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案例教學法的操作過程

【案例24】一位老師在上「肯定生命,尊重生命」這一課時,有這么一個教學片斷:

既然每個人對國家、社會、他人都有價值,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呢?讓我們來讀一讀下面的兩個真實的故事。(媒體展示)

桑蘭的故事

桑蘭,一個美麗的女孩,一個前程似錦的女孩,然而,一場意外卻改變了她的命運。那是1998年7月,桑蘭在美國紐約參加第四屆世界友好運動會期間,在訓練時不幸造成嚴重的頸椎脊髓損壞,使胸部以下完全癱瘓。從跌倒的那一刻起,她便不再是體操冠軍,不再有平靜的生活,甚至很難再行走,可17歲的桑蘭卻坦然擦去父母、親友的淚水,她說:「別難過,我會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高貴的施捨

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口,向母親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袖子晃盪著,讓人看了很難受。我以為母親一定會慷慨施捨的,可是母親卻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吧。」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隻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母親並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用一隻手搬,搬了一趟說:「你看,一隻手也能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幹呢?」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母親,尖突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動了兩下,終於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磚來,一次只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吁吁,臉上有很多灰塵,亂發被汗水濡濕了,斜貼在額頭上。

母親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

母親又遞給乞丐 20元錢。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 「謝謝你。」

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

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他對母親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

幾年後,有個很體面的人來到我家。他西裝革履,氣度非凡,跟電視上的大老闆一模一樣。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大老闆只有一隻手,右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盪一盪的。

不用說,你肯定知道了。他就是當年那個乞丐,他是來感謝我母親的。

問題:

(1)母親為什麼不直接對那個乞丐給予施捨?

(2) 「高貴」的本義是什麼?為什麼說母親的施捨是「高貴」的施捨?

(3)母親和桑蘭分別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對待生命?(小組討論)

在這兩個案例中,教師是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從案例的類型來說,「桑蘭的故事」和「高貴的施捨」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案例、分析性案例、專題性案例。從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來看,屬於案例討論法。那麼,如何運用案例來進行教學呢?

1.精選案例

精選案例是順利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案例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而是用於揭示思想品德原理和規律,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能力的載體。案例在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中不但不能少,而且決定著實施效果的優劣好壞。所以,選用的案例必須典型、新穎、精緻、簡練、具體,富有時代感和貼近學生的生活,每個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應用價值、理論價值及現實意義。案例1中的「桑蘭的故事」和「高貴的施捨」兩個案例選得比較恰當,突出了教學重點。

2.呈現案例

呈現案例作為案例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案例課堂教學的開始。而選擇合理的呈現方式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呈現案例既可以在講授知識之前,也可以放到講授知識之後。既可以在講授某一塊知識時呈現,也可以在講完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之後呈現。既可以先「案」後 「理」,或先「理」後「案」,或「案」、「理」同步,也可以「例—理—例」組合,或「例—例—理」組合。

不同案例的特點不同,呈現方式也應有所區別。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師(生)閱讀、學案配合、圖表展示、實景模擬、多媒體展示等多樣化的方式出示案例,以最適合案例內容,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展示方法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案例1中的兩個案例是採用多媒體展示,採用先 「案」後「理」的組合形式。

3.據「案」析「理」

這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快進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關事實、情況,積極思考,開展討論。就分析討論的方式而言,教師組織學生採用的形式有:(1)個人思考;(2)小組討論;(3)分組討論;(4)情境模擬。

在分析討論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教師應做好有關討論的組織、啟發和引導工作,使得學生能圍繞中心課題積極發言,並且要注意鼓勵學生敢於觸及敏感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在相互啟迪中,尋求案例中的因果關系,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法。

4.點評總結

點評總結是指對學生討論過程的評價和對案例本身的評價,以及對案例中蘊涵的道理的歸納總結。

對學生討論過程的評價,應以正面激勵為主。對討論中積極發言的同學應給予肯定,對有獨到見解的同學應給予表揚,並指出他們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案例本身進行評價,使學生明確一個優秀案例的必備要素,以此來提高他們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案例中蘊涵的道理的歸納總結,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工夫,可以是對原理和規律的綱要性概括,可以是對學生推理結論中存在問題的矯正,也可以是對重點和難點內容的強調,還可以是對學生分析案例過程和方法的評價,但由於教師總結的時間較短,因此,每一節課的總結都應有所側重,而非面面俱到。

總之,實施思想品德案例教學,不僅能使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趣味性,知識性和教育性,而且將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較大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學法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已經引起了廣大思想品德教師的重視和關注。

二、活動教學法

活動教學法不僅是一種具體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更是帶有新質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主張,它已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中,活動教學法已顯得越來越重要,而且發揮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活動教學法的概念和特徵

活動教學法是以主體參與為內容,以主體互動為過程,以主體構建為結果,通過主體參與來完成教學,實現發展的教學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試圖對現行以知識本位,教師中心,傳授與灌輸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造,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過程的根本變革,以煥發出課堂教學的真正活力。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性活動,促進他們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活動式教學法由六個基本要素構成,即活動的主體、活動的對象、活動的情境、活動的運作、活動的效果、活動的體驗。它的主要特徵為:

1.活動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為特徵的方法論體系和教學類型。它通過創造出貼近學生生活世界的情境和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在做中學,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從而獲得生動活潑的發展。

2.活動教學法以活動為基礎構築了一個動態、開放的教學過程。教學活動不僅成為師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認識成果,共求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建立在民主氛圍里,涵蓋了課堂、課外的全方位、全時空的以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為主的現代教學過程。

(二)活動教學的類型

1.認知性活動。認知性活動是一種基本的思想品德教學活動。思想品德課有許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它們的形成是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判斷的基礎,也是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基礎。但認知性活動不能等同於傳授課,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它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為核心,以討論為主要方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2.體驗性活動。一個人道德知識無論如何豐富,若無切身的體驗和情感的介入,就不可能產生真正的道德認知,也不可能產生道德行為。體驗性活動就是強調活動的開展旨在學生的親身體驗,以獲得直接的認知感悟和情意鍛煉。這類活動可以是:①課前演講;②小品表演;③模擬法庭;④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參觀、訪問、調查等。

3.製作性活動。它是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製作與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有關的作品,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這類製作活動可以是手抄報製作、課文插圖製作、文獻參考資料剪輯、多媒體課件製作等。

4.探究性活動。所謂探究性活動,就是將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社會熱點轉換為問題形式,創設真實情境,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分組討論或同桌交流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在活動中提高能力。

認知性活動、體驗性活動、製作性活動和探究性活動教學從不同的側面構成了思想品德課活動教學的整體框架,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活動教學的策略

1.以「活動促發展」為指導思想

學生主體活動及主體發展是活動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以活動促發展」正是活動教學精髓的一種高度概括,是活動教學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切入點。主體性是學生作為人的發展的核心部分,主體性的發展需要通過主體的活動來實現。教師通過創設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努力促進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展,促使他們自覺參與、自我選擇、自我組織、自我指導、獨立思考、自我評價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生成,使他們真正成為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的人。

關注主體全面發展,要求活動教學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不是從教材出發,而是從學生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從解決融合了社會需要和學生興趣的問題入手,切實把學生的發展需要作為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的准則。

2.以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

有無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及由這種關系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是活動教學價值能否實現的基本條件和前提。學生只有在師生交往中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寬容,同時得到激勵、鼓舞、指導、忠告和建議,才可能以極大的熱情,無所畏懼的心態投入到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從而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人格的陶冶和自我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語言的使用必須符合規范,禁止使用一切有損於學生自尊和人格,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語言,提倡使用體現民主、平等、關懷、友愛的教學用語。此外,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適合於活動的必要的時空環境,把活動教學過程視為一個不斷面臨新問題的過程,一個知識擴展的過程,一個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的學習任務,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需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

3.以教學問題為載體

從活動教學的特點和要求看,活動是以問題為載體,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和知識,使學生情意狀態得到改組、重建與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創設與活動教學要求相適應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問和辯論,勇於發表不同意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求。

4.以學生自主、開放和創造性的活動為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把學生看作知識的學習者,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看作一個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獨立的人格尊嚴和巨大的生命潛能的生命體,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通過創設有利於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各種活動,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在豐富多樣的自主活動中得到充分釋放。活動教學從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結果等方面都要體現出自主、開放和創造的特徵。

5.以評價的過程性和全面性為導向

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活動教學中,學生既是評價的客體,也是評價的主體。活動教學的評價應體現出過程性和全面性。所謂教學評價的過程性,即強調評價的主要著眼點應在學習過程而非結果上,也就是說評價的主要依據是看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和態度的變化。所謂全面性,即評價應從個體認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著眼,而評價的標準是非統一的。評價多採用觀察記錄的方法,以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性質是動態的和形式性的。

【案例25】

一位教師在執教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未來新規劃」這一節課時,採用活動教學法,通過學生活動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規劃,自我教育,將完善自我落實到行動上。

活動一:明確學習目標——設計理想形象,制定初中生活規劃。

活動二:未來暢想曲——設計自己的理想形象。

教師提出設計的要求:根據自身情況和社會要求為自己設計一個理想形象,具體內容包括:十年後,我可能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工作,有什麼樣的成績、能力和品質。

學生動筆思考,為自己設計未來的理想形象。然後,班內交流,把自己的理想告訴別人,也讓自己了解別人的理想。

活動三:大膽規劃,嚴格求證——制定自己的初中生規劃。

學生議一議,說一說,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形象,然後聽故事。故事的選擇,可以是偉人的故事,亦可以是學生熟悉的周圍人的故事,甚至可以是教師、學生自己的故事。接著,讓學生自己說說聽後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規劃未來的慾望。最後,學生制定規劃,包括兩部分,初中階段的成長目標和具體的努力方向,並進行點評交流,修改補充,完善規劃。

活動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製作誓言卡

讓學生把初中階段的成長目標和努力方向填到老師統一發下的卡片上,製作誓言卡。

這個案例抓住了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觸動學生的心靈,對學生認識和情感的發展產生強烈的積極影響。給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聽故事、制定規劃、組內討論、製作誓言卡等,體現了認知性活動、體驗性活動和製作性活動,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活動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的基本形態和方法,它有著自己的適用范圍。活動教學法並不排斥或否定教學的其他形態和方法,而是強調各種形態和方法的相互補充和有機結合,把它們統一於現實的教學過程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尊重學生的個性,精心設計與組織活動教學,認真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的教學就會不斷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討論教學法

討論法,是指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圍繞某一理論問題或實際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對話、辯論等,以求得正確認識的教學方法。討論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可用於傳授新知識,也可用於復習鞏固舊知識;既可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也可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成為討論課。

(一)課堂討論的形式

課堂討論,按人數的多少,分為兩種基本形式: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有時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先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

1.小組討論。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或讓前後桌的4名同學組成小組進行討論。這種討論規模小,發言充分,使同學能更多地參與討論。

2.全班討論。全班討論或大組討論,人數多,能集思廣益;教師能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直接了解學生情況;討論也容易深入,師生間相互啟發,教學相長。

課堂討論,按類型可分為以下幾種:辯論式、演講式、對話式、咨詢式、設置情境式和調查研究式討論。

1.辯論式討論

對一些有爭論,需要有一段時間醞釀,而且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可採用辯論式的討論形式。例如,「初中生上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事先,可讓同學作一些准備,按不同觀點推選出善辯者4—6名,組成對立面的正反雙方。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輔導或提供必要的資料。這種形式的討論,由於雙方都作了認真准備,對自己的觀點考慮成熟,論點清楚,論據充分。又因辯論具有對抗賽的性質,刺激性較強,所以辯論過程中可使大家思想集中,課堂氣氛既緊張又熱烈。

2.演講式討論

它適合於引導學生把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生活有機聯系起來,並激勵他們學會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去觀察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例如,學完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發現自己的潛能」這一節之後,開展「我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發掘自己的潛能」的短小演講。但這種討論形式對學生各方面要求比較高。

9、語文學案

一)教學設想
【導學新概念】
高一的文言文單元,大體是按照文學史的順序編排的,本單元作為第一個文言文單元,在教學中應體現其初始單元的特殊要求。
第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要讓他們加強朗讀和背誦環節,不僅課下要完成誦讀作業,課上也要給他們讀、背的時間並予以指導。
第二,讓學生確立文言文學習要重視語言積累的意識,讓他們了解大綱對文言文閱讀的具體要求,自覺地結合課後練習對實詞、虛詞、語句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對文意分析的方法加以體會、運用。
第三,讓學生了解先秦歷史散文的寫法。由於先秦歷史散文對我國古代敘事文體的影響很大,在課文學習中讓學生適當做一些品味和鑒賞,感受作品的語言風格、寫人記事的藝術技巧,會十分有益,而且也體現了語文是文化載體的性質。
有鑒於此,本課學習要反復閱讀課文,爭取在課堂上完成對第三段的背誦。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辨識「及」「甚」「少」「為」等詞的諸多義項,積累一部分實詞和翻譯知識。還要以第三段為重點,品讀觸龍的勸說語言,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注意情境氣氛的變化,感受人物形象的力量。在全部教學過程中,誦讀應是最主要的學習方法。
【教學設計】
本文情節生動而嚴謹,對結構略事修改就可製造懸念,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若把課文結尾太後同意長安君質齊、齊兵前來解圍移到第一段的後面,這樣就變成了倒敘結構。讓學生思考這樣寫會有什麼不同的效果。
這種倒敘結構會產生很強的懸念。太後態度的劇變是怎樣完成的,讀者會對促成這一變化的觸龍這一形象產生強烈的心理期待,激發閱讀興趣。
讓學生討論這一結構的作用之後,再要求學生具體分析觸龍的說服步驟。
根據課文的段落劃分,寫觸龍的共有三段,可以把觸龍說服太後的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即課文第二段內容。觸龍所用計謀可叫做「假痴不癲」。面對盛怒的太後,觸龍藏起自己的來意,不提長安君,甚至不談秦軍圍趙的險惡形勢,像兩個普通老人見面一樣互致問詢,以消解太後怒意,緩和談話氣氛,這是勸說的准備階段。
第二步,課文第三段。觸龍的計謀可以叫徽「暗渡陳倉」。觸龍從為幼子求職開始,引起對誰更愛幼子的爭論,最後評論太後對燕後和長安君的不同愛法。在太後渾然不覺中已討論了如何憐愛長安君這一焦點問題,這是勸說的實施階段。
第三步,課文第四段。觸龍使用的計謀可叫做「上屋抽梯」。觸龍藉助上一階段的燕後之愛這一正面例子,擴大戰果,此時對舉趙王和諸侯子孫侯者後繼無人的反面例子,有力地論證了愛子孫就要為之謀計深遠的觀點。這就使一直為觸龍牽著走的太後自然接受了觸龍的主張,沒有退路,說服遂告成功。這是勸說的完成階段。
通過分析,觸龍形象會清晰鮮明起來。
(2)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1.領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積極意義。
2.體會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3.理解和歸納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背誦課文。
5.培養學生根據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質、揖、走、郄、恃、不肖、沒死、崩、恣、約、乘」詞語。
2.歸納「質、及、甚、少、異」等詞語的義項。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根據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2.領悟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教具准備
錄音機、《觸龍說趙太後》朗讀磁帶、投影儀、投影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故事背景
2•反復閱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導語
每當看到有些人用公車接孩子時,每當看到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備受寵愛時,每當聽到有些父母為給孩子安排一個好的工作,謀一個「好」的前程東奔西忙,不惜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時,總會想起發生在戰國時期趙威後與左師觸龍之間的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學習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觸龍說趙太後》。
一、介紹故事背景
《觸龍說趙太後》屬《戰國策•趙策》。觸龍是趙國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擔任「左師」職務。趙太後則是赫赫有名的趙威後。說起趙威後的赫赫有名,在《戰國策•齊策》里,有一段「趙威後問齊使」的佳話:齊國使節來趙,她先問收成,後問百姓,最後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後尊貴」。趙威後據理以對,道出了「苟無歲,何有民?苟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趙威後從此威風八面,青史留名。就是這位青史留名的趙威後,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有時卻過於溺愛,甚至蠻不講理。觸龍就此點巧妙地說服了趙太後。
《觸龍說趙太後》這個故事大約發生在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又趙威後執政。當時的趙國,雖然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撐門面,但趙太後剛執政,處於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盪不安,國勢大不如以前。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兵東下,一舉攻佔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後不得不向齊國求援。齊國雖答應出兵,但按當時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即趙國必須派太後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太後是如何考慮這件事的,觸龍又是怎樣巧妙地說服太後使長安君質於齊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二、指導自讀
1.初讀課文,讀准字音
(指導學生藉助書下注釋和詞典掃清文字障礙)
2.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生齊讀課文後用10~15分鍾時間結合課文下面注釋疏通文意)
3.三讀課文,指導誦讀,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為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太後不肯,大臣強諫」句中的「強」讀為qiǎng,既要重讀,又要讀准字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句,「有」字後要略作停頓,「唾」字要重讀,要將趙太後的蠻橫無禮讀出來。
(指名一學生讀,教師作指正,然後學生齊讀)
提問:第一自然段,寥寥幾筆,交待了什麼?
明確: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原因。「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點明趙國危在旦夕。趙氏求救於齊,齊必以長安君為質。大臣的強諫,太後的不肯,拉開了這個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
(齊讀課文)
誦讀指導:
「左師觸龍願見太後」使太後與大臣之間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本段則是觸龍與太後之間的一段精彩的對話。
1.此段中,趙太後言語不多,開始「太後盛氣而揖之」,最後「太後之色少解」。心態的變化溢於回答之中。要將太後從盛氣凌人到態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2.觸龍是在太後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於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3.「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後要略作停頓。
(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提問:對這段貌似娓娓閑談話家常的對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確:此段貌似閑談,實際上是觸龍巧妙地說服趙太後的第一步。「盛氣而揖之」說明太後的思想上有準備,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照樣讓你過不去。可觸龍卻採用「緩沖法」,見面後,隻字不提「令長安君為質」之事。而是訴自己的病苦,問太後起居,在敘寒問暖中使太後「色少解」,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為進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三自然段
(讓一名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然後作指導)
誦讀指導:
1.「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句「令」後略作停頓。「沒死以聞」要讀得堅定可信。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得關切之情。
3.「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後略作停頓。
4.此段中觸龍與趙太後得對話已很投機。左師公疼愛小兒子「沒死以聞」的懇切;太後對「愛子」話題的興趣均溢於言表。因此,太後之言「婦人異甚」「君過矣」要讀得心平氣和,「然」更要讀得心悅誠服。
(學生齊讀,男女聲分角色讀)
提問:敵對情緒逐漸消失,緊張氣氛趨於緩和,觸龍為何還不提「以長安君為質」之事,而提出讓自己的小兒子「得補黑衣之數」呢?
明確:觸龍提及少子舒祺之事,不僅拆除了趙太後心中的戒備,而且使她在愛子的問題上引起共鳴。這是觸龍說服趙太後的第二步。
提問:觸龍在使趙太後在「愛子」問題上引起共鳴後,又是如何進一步引水入渠的?
明確:借太後的愛子之情,避實就虛地將燕後與長安君作比較,順勢引出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觀點,如此的旁敲側擊,終於使太後心悅誠服。這是說服趙太後關鍵的一步。
(學生齊讀,嘗試背誦)
第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中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後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讀時要把握好此點。
文意簡析:
本段寫觸龍借趙侯和各國諸侯的子孫不能永保爵位的歷史教訓,當面指出趙太後在愛子問題上的錯誤,終於使趙太後改變了態度,同意長安君質於齊。
(學生齊讀全文)
三、布置作業1.背誦第三自然段 2.完成課後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生就文中難解詞句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2.梳理歸納「質、及、甚、少、異、為」等詞語的義項。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檢查背誦情況(採用集體背誦和抽查兩種方式)
2.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秦急攻之
前因 求救於齊 三對矛盾
太後與大臣
一問飲食住行
說 過程 二求舒祺之事 三個方面
三論王位承襲

結果 長安君質於齊 矛盾解決
小結:《觸龍說趙太後》一文記敘了觸龍勸諫的全過程。先言「說」的前因;再詳寫「說」的過程;最後交代「說」的結果。「說」字貫穿全文始終。以柔克剛,以情動人,能言善辯的觸龍;蠻橫固執、愛子心切的趙太後在敘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辭中栩栩如生。
二、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放錄音,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邊聽邊在有疑之處畫線)
學生提問:「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中的「得無」該如何理解?
明確:「日食飲得無衰乎?」句是古漢語得固定句式。「得無」與語氣詞「乎」組成「得無……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對某種情況的推測。「得無」可譯為:「該不會」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飲得無衰乎?」應譯為: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又例:「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應譯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學生提問:「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又在者乎?」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三世以前」指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晉國,三個新的諸侯建國時起。即指趙肅侯時代,趙國未稱王的時代。「趙王之子孫侯者」的「侯」為「封侯「,名詞作動詞。此句應譯為: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後繼人有還在的嗎?
三、梳理歸納「質、及、甚、少、異、為」等詞語的義項。
(學生結合課後練習二題,再藉助古漢語詞典加以梳理)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質
例句 出處 意義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捕蛇者說》 質地、底子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人質
今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史記•屈原列傳》 「質」通「贄」為古代初次拜見長輩得禮物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腰斬時用得砧墊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送東陽馬生序》 詢問、質疑
2.及
例句 出處 意義
及返,市罷 《韓非子•鄭人買履》 到……時候
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趁
自以為能不及孫臏 《史記•孫子列傳》 比得上
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史記•孫子列傳》 表並列,和
3.甚
例句 出處 意義
夜半雪愈甚 《資治通鑒•李愬雪夜入蔡州》 大
不若長安君之甚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厲害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嚴重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太
以為且筮己也,甚恐 《黔之驢》 非常

4.少
例句 出處 意義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赤壁之戰》 表短時間
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 《史記•西門豹治鄴》 稍微
自經喪亂少睡眠 《列子•愚公移山》 同「多」相對
是炎帝之少(shào)女,名曰女娃 《山海經•精衛填海》 年少的
5.異
例句 出處 意義
此一異也 《馬鈞傳》 奇異
漁人甚異也 《桃花源記》 驚異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黔之驢》 特別
太後笑曰:「婦人異甚。」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特別
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孟子•梁惠王》 不同
6.為
例句 出處 意義
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 《史記•孫子列傳》 做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惟天時,抑亦人謀 《三國志•隆中對》 變為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莊子•逍遙游》 叫
必為有竊疾矣 《墨子•公輸》 表判斷,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因為
公輸盤為我為(wéi)雲梯 《墨子•公輸》 前一個「為」當「替」講,後一個「為」當「製造」講
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 《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 對……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豈足托乎!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被
附:1~5句「為」讀wéi,6~8句「為」讀wèi。
四、布置作業
1.鞏固梳理歸納的成果。
2.反復閱讀,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秦急攻之
前因 求救於齊 三對矛盾
太後與大臣
一問飲食住行
說 過程 求舒祺之事 三個方面
三論王位承襲
結果 長安君質於齊 矛盾解決

[延伸閱讀]閱讀下文,完成1~3題。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戰國策•齊策四》)
1.解釋下面兩句中四個加點「使」字的意義。
(1)齊王使①使②者問趙威後 (2)臣奉使③使④威後
使①: 使②: 使③: 使④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1)使者不說 (2)威後曰:「不然」 (3)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說: 然: 本: 末:
3.將這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
答案:1(1)派遣 使者 (2) 使命 出使
2.(1)通「悅」, 高興 (2)是的,對的 (3)根本的 不重要的事
3.翻譯:齊王派使者拜問趙太後,信還沒打開,威後就問使者:「年成沒有災吧?百姓也沒有禍吧?齊王也沒有病吧?」使者不高興,說:「小臣奉命出使拜見威王,現在您不先問齊王卻先問年成和百姓,難道是卑賤的在前,而尊貴的在後嗎?」威後說「不對。如果收成不好,哪裡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哪裡會有國君?所以,有所問,能舍棄根本的而問不重要的事嗎?」

與思品新媒體新感受導學案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