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發揮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戰略工程。我們黨歷來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論研究、課程設置、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依託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在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從機遇方面看,新媒體海量、快速、交互、生動等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載體、新平台,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從挑戰方面看,新媒體虛擬、開放、難以掌握和監控等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迫切要求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全面把握新媒體的特性,趨利避害、發揮優勢,利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託新媒體搭建平台,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多優勢,比如,新媒體功能強大、應用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無限的新陣地;信息傳播方式多樣生動,符合大學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徵和接受習慣,有利於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堅持課堂教育、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傳統方式的基礎上,把新媒體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論壇、博客、微博和專業網站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
通過新媒體加強互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較強的單向性特徵,而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雙向、交互、開放的。這有利於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但是,由於新媒體尤其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繁多而蕪雜,也由於大學生存在一定的獵奇心理、判斷力不夠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受到一定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地通過新媒體與大學生加強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認真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論壇、博客、微博等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交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設和完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豐富其內容、改進其形式,為大學生提供互動平台。學校各部門則應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監督機制,倡導健康文明上網,營造良好網路環境。
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習,提高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不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應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又應不斷提高媒介素養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確保有效利用新媒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兩課」教學中,應積極發掘網路資源,隨時更新教育素材,並善於利用圖片、動畫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充實、形式更生動。在日常管理中,應注重利用新媒體開展相關調研和測評,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取得更好效果。
2、如何利用新媒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大學生是新媒體技術使用最為廣泛、最為活躍的群體。新媒體與傳統教育方式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但也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的情況與問題。分析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並探索新媒體技術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新方法顯得十分重要。
一、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的影響
1.改變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大學生所獲取的信息不僅量大,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日趨多元化。首先,新媒體信息發布更為快捷多元。大學生獲取第一手信息的時間大大縮短,信息的敘述方式更能調動起大學生獲取信息的興趣。其次,信息形式更為綜合多樣。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在通過新媒體技術獲取信息是餓潛在意識和角色也易發生改變。
2.改變了大學生的交流方式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大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相比傳統媒體環境下他們更喜歡以QQ、電子郵件、微信、博客、手機簡訊等方式進行人際間的溝通與交流。他們利用新媒體可以真實地表達情感,甚至自我宣洩。這也造成了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表達觀點的隨意和偏激。
3.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們開始更多地利用網路搜索功能能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雖然可以使大學生的學習形式變得更加靈活、多元,但同時由於缺少專業教師的系統指定,使學生學習缺乏系統性,容易造成大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停留在較為膚淺的感性認識上。也阻礙了大學生思維能力和辨別能力的提高。不利於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塑造、良好心理品質的養成與綜合素質的提高。
4.使大學生的性格塑造發生了變化
新媒體環境具有信息豐富的特點,提供了更加廣闊的信息傳播領域,靈活多變且不易控制。豐富多變的信息對大學生不穩定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可能受到巨大沖擊。大學生有更多的載體和方式來張揚個性,展現自我。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1.易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受到影響
新媒體信息的豐富性與多元化,會導致大學生價值沖突更加尖銳化、價值取向更多元化、價值選擇更加困難。存在於新媒體環境中的信息豐富多樣、良莠不齊,對於價值觀正在變化和發展的大學生來說確實難以辨別真假、好壞。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對他們科學的加以引導,使其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突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對傳統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帶來了挑戰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嶄新的背景下,面對全新的挑戰。由於多媒體技術的承載和網路信息平台的迅速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形態也變得豐富多樣,由平面化走向立體畫、由靜態內容變為動態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應不斷豐富教育內容,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育載體,採用符合大學生群體行為習慣和心理特徵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觀念。尤其要在認可大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開展工作。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析
1.更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在新媒體環境下,應積極主動利用網路載體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摒棄傳統教育的單項灌輸模式,構建大學生的主體性,充分依靠和發揮大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其次,更新新媒體信息觀念,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者水平。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廣泛應用,對教育者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作為信息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巧妙利用新媒體優勢,增強教育效果。
2.積極構築新媒體的資源平台,努力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首先,依託校園網建立服務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網路輿情疏導機制。把新媒體文化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校園網路文化建設主動佔領網路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採取「疏堵結合,及時溝通」的辦法,通過校園網密切關注大學校園中出現的焦點、難點和疑點,及時做出判斷、答復、澄清,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建立健全校園新媒體信息的監督機制。依託校園網建立一支由教師、輔導員、學生網路管理員、校園網版主、學生幹部等組成的思想教育工作隊,隊伍成員要積極活躍在校園網各個論壇板塊中,對於違反國家方針政策和學校規章制度的錯誤信息,要及時予以屏蔽或刪除;積極發布健康向上的、有利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帖子。
3.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獨特優勢,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建立班級「QQ群」,主動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擴展到網路中,克服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其次,打造學生班級「博客群」。班級博客是一個班級學生思想交流、資源共享的平台。第三,打造學生班級「簡訊群」。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於利用手機簡訊傳播信息,即時把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向。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既可與原有教育方式結合,使其創新發展,也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以滿足不同形勢、不同階段、不同群體條件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新媒體作為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它是一把「雙刃劍」,面對新媒體環境帶來的利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於發揮新媒體優勢,更新觀念,積極構築新媒體的資源平台,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努力把握規律性、注重實效性、提高預見性,把新媒體的功能延伸到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上來。
3、急求一篇「新媒體對大學生活影響」的主題策劃書,謝謝。
引言:
處於新時代,和互聯網打交道已經稱為了新一代大學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了。或者說可以把以前的文盲換個詞彙問問新時代大學生是否有互聯網盲了。互聯網用它的方便快捷、安全、經濟、省時、寬松自由等特點迅速俘虜了新時代的心,用其獨特的功能和魅力強烈吸引著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群體。互聯網是新時代下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最有效快捷的放大器。 新媒體是相對於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而言的,是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作為平台,以有線和無線作為傳送方式的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傳播媒體形態。互聯網和手機是大學生常常接觸的新媒體。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以悄無聲息潤物無聲的姿態潛移默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娛樂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對於了解新時代的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認知世界的角度有重大意義,進而對於學校社會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技術的現狀及其影響 調查總體上顯示出了如下特點:接觸時間早,上網時間長,信息獲取重要通道,冷眼旁觀多參與少,信息瀏覽較健康等五大特點。 具體闡述如下:大部分大學生在他的初中時期甚至小學時期就開始接觸網路。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經濟基礎的厚實,電子產品迅速普及,幾乎人手一3G手機,電子產品大范圍普及為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也使得學生接觸新媒體的時間大大提前。新媒體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對於自身從互聯網獲得信息,一半左右的學生會通過自己的綜合判斷來得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很簡單的去相信網上的言論。依賴於用互聯網來獲取新聞等信息,只是鑒於互聯網的信息的及時和信息檢索的便捷。但是對於互聯網上的一些活動(譬如人肉搜索、惡搞圖片、散步虛假或恐怖消息、網上言語謾罵或攻擊等行為)採取的多是冷眼判旁觀的態度。有騎士透出冷眼,看熱看鬧的魯迅筆下無形中提起的脖子的國民(網民)形象。對於不良信息(各種門事件、未刪節版)具有選擇性拒絕。對於新興詞彙,60%的學生有較清楚的了解,說明時代學生時刻關注網路新動態,做到知道了解卻不參與的姿態。對於網路,當代學生報的是什麼態度呢?絕大部分的人認為網路是虛擬的,但以誠待人,不自欺也不欺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休閑類網站,時事新聞類網站是常閑逛的地方。學習技術類的網站,卻乏人問津,是網站的泛善可陳還是學生本身的不善喜歡,更多的是後者。同時,隱隱透出色情暴力網站肆虐侵襲的危險(22%的人瀏覽過色情暴力網站)。時下流行的博客漸漸有了沒落的傾向。一半人有博客,一半人無之。且對博客的關注度較低,僅達到25%,而在這關注的人其中,走馬觀花的居多,留言評論的少的現狀。官方媒體、草根網路媒體、海外媒體到底哪一個對於大學生來說更具有信服力呢?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有著自己理性的判斷,往往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得出屬於自己的判斷。網路在當代,究竟有積極還是消極的影響?97%的人持肯定意見,認為網路有助於打擊腐敗,人民維權。但同時,網路有必要也需要監管,這是絕大部分人的意見。但目前為止,有關部門採取的設置關鍵字過濾、屏蔽境外網站、推廣安裝不良信息過濾軟體等對於凈化網路環境問題的處理方式覺得僅僅是出發點好而已,這些措施不得民心。應當採取更有效和更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來監管網路。 總體來說,幾乎所有大學生每天均抽出時間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受到新媒體的影響深遠,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舉足輕重。
二、對於新媒體對於大學生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原因分析 新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了一些不利影響。新媒體對大學生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大因素導致產生這一現象。首先是電子產品大范圍普及為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稱為大學生必備的東西。而新媒體作為大學生最常接觸的媒體,用他的超大容量的信息存儲和迅速准確的便捷搜索稱為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甚至是主要途徑,幾乎所有大學生每天均抽出時間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同時,讓大學生對電腦產生了依賴感,只要一想起查什麼資料,立馬蹦出來的是google、百度、搜狐、雅虎等幾大搜索引擎,如此的惡性循環,使得新媒體對於大學生生活的滲透更加的完美和徹底。另一方面,新媒體作為交流手段,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迅速俘獲了大學生的心,稱為交流的新寵。發簡訊和打電話、聊QQ成為了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主要溝通手段。學習上需要很多的資料無形中為新媒體進入大學生生活提供了機會。不少學生通過運用新媒體技術來達到輔助學習的目的,使用電腦和網路查資料完成作業。同時,由於大部分大學生生活的迷茫由此引發的游戲和電視劇的盛行,利用新媒體技上的娛樂來度過自己的課余時間,更進一步加深了大學生和新媒體的聯系。以上種種原因使得新媒體成了大學生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發揮著它巨大的或消極或積極的影響。
三、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 新媒體技術給大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在新媒體技術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引導大學生理智、科學地使用新媒體,合理利用新媒體的積極因素、努力消減其不利影響,讓新媒體為大學生的思想進步、健康生活、學習成長服務,同時利用它實現對大學生的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同時大學生自身也應該加強自身的自覺,管好自己。第一,引導大學生利用新媒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大學生有效利用網路的積極因素,為其健康、便利、快捷生活服務。利用手機鬧鍾和備忘錄的功能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通過校園網和手機報等渠道舉辦文體沙龍校園定期見面會,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通過食堂和樓宇電視介紹膳食與健康常識,確保營養合理、進餐定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通過電子雜志宣傳吸煙、酗酒、網癮的不良影響,建議學生安裝防沉迷插件,改正或防止吸煙、酗酒、沉溺於電子游戲等不良的生活習慣。第二,引導大學生藉助新媒體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引導大學生藉助新媒體獲取更多有益於其學習成長的知識與信息,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引導其在合理使用新媒體提供信息的前提下培養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學會鑒別新媒體中的信息,增強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其法紀觀念,提高其道德素質。藉助學校的引導和監督外力,加上自身的努力修養的內力,使得新媒體稱為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的良好有益助力!
4、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三觀產生了哪些影響
看這篇論文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日常生活與學習已離不開互聯網,而互聯網中的新媒體則以其更加便捷、快速的傳播優勢成為人們了解世界、展現自我的虛擬平台,變成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對大學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新媒體的相關概念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是一個外沿不斷變化的概念。主要是以網路技術和數字化手段為依託,通過互聯網、無線網路等信道傳播媒體的方式。它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它的信息具有完全個性化的特點,可以同時送達幾乎無數的人,每個參與者,對內容擁有對等的和相互的控制。特別是隨著手機3G時代的到來,耳目一新的手機等新興媒體,以其快捷、便利的特點,迅速竄紅於九零後,占據了他們更多的時間。
1.當前媒體產業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傳統媒體正被新媒體的應用范圍逐漸蠶食,呈擴大化趨勢。
2.傳播特點:新媒體是復合媒體,能對數字、文字、圖像、視頻等進行快速傳播,具有交互性、即時性、數字化、個性化的傳播特點。
(1)數字化是指以線性或非線性的方式將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方便信息的傳播,使其存儲在媒介中讓他人瀏覽。
(2)個性化是指每個人都充當媒體角色,與其他人區別開來,以自媒體的形式對自身特點進行大眾傳播。
(3)交互性是指實現信息接收與傳送雙方的雙向溝通,能及時對信息做出反饋,打破了傳統媒體信息流動的單一性,達到人際傳播的目的。
(4)即時性是指突破傳統媒體信息的時空限制,實現信息的實時傳播,縮短了傳播時間,增加了傳播的時效性。
本項調研的群體樣本為黃河科技學院在校大學生,根據他們接觸並使用的新媒體的現實狀況,在本詞調研中所說的新媒體主要是指互聯網、手機簡訊、飛信、微信、QQ、微博等。
在進行調查以前,我們首先確定了四個調查指標,即:
1.大學生媒介接觸度和使用率。
2.大學生媒介使用目的。
3.大學生媒介使用時間段。
4.大學生對媒介的依賴度。
在確定了調查指標之後,又將每個指標細分為若干個調查題目。之後由各個調查員進入宿捨生活區進行調查。共發放180份問卷,收回177份,其中有效問卷177份,有效問卷收回率98.3%。雖然這次調查的問卷數目不多,但是這些問卷調查的對象覆蓋面還是相對比較有代表性的,被調查的對象不僅有大一的、大二、大三的,而且涉及中文、外語、經管、理學、化工、電氣等八個系別。通過這次調查匯總,我們總結出大學生在使用媒介的一些情況:
(一)大學生媒介接觸度和使用率
在所有的媒介中,QQ、手機簡訊、飛信,微博已經成為現在校大學生交流途徑的三大主體,各佔比例41%、21%、12%、10%。從此項調查結果可以看出,QQ聊天在高校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有著很高的地位。尤其是是手機,因為到了大學,人人都有了手機,而且手機既能上網,又能上QQ,使用率極高。而在這些使用最多的媒介當中,大學生每天的使用時間長多是3~5小時,可見,大學生使用這些媒介的時間相當長。
(二)大學生媒介使用目的
在問卷的選擇中,使用各種媒介的目主要有:25%聊天,22%玩游戲、21%查資料、15%看新聞、17%的人選擇其他。從使用目的來看,把網路作為娛樂消遣目的的佔多數的。
(三)大學生媒介使用時間段
對於使用網路媒介的時間段的選擇,選擇中午、晚上、早上、下午的比例分別是30%、25%、23%、22%。最多的是集中的中午和晚上,這段時間也正好是大學生的課余時間。結合上邊一個指標的結果,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大學生在課余時間的娛樂消遣活動主要都是依賴的網路,以游戲和聊天為主。
(四)大學生對媒介的依賴度
在平時生活中最不能缺少哪種媒介的選擇中,有41%的人選擇了手機,有39%的人選擇了網路,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所佔份額都比較少。這個指標的調查結果明顯反映出大學生對與手機和網路的依賴度最高,對於傳統的報紙、雜志、廣播等不光在使用的比例上降低,而且給大學生造成的影響以及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都在逐漸降低。
通過這項調查,對於了解大學生的媒介使用習慣、使用時間等都有很大幫助。可以看出,以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已經成為在校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在校大學生而言,新媒體帶給了他們全新的生活,當然,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利與弊共存。
二、新媒體的積極影響
(一)新媒體成為大學生獲得各種信息的重要來源和新的渠道
大學生上網的第一目的是獲取信息。當前大學生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大學生這么多的興趣點通過傳統媒體已經無法得到滿足,互聯網信息容量大,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大學生的需求,為他們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現在,互聯網正在成為大學生獲取種種信息的最佳來源。能夠通過互聯網了解實時新聞事件,及時了解社會,了解世界的各個方面。有利於大學生的社會化,有利於大學生樹立全球意識。相對於傳統時代的大學生,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眼界、思維都要開闊和開放一些。 (二)新媒體有利於大學生豐富自我、不斷提高自身技能、完善自我
新媒體互聯網傳播速度非常快,見解思維表達開放,言論自由,這些都非常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在網上自我創造、擴大交往、排解不良情緒,並把此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幾乎可以在互聯網上能找到涉及大學生生活的所有方面的信息。對於大學生來說能夠熟練地運用好新媒體設備、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互聯網,使新媒體資源成為他們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同時又通過新媒體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的國家大政方針,開闊眼界和思維,激發想像力、創造力。計算機技能作為未來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微博和QQ是很好展現自我的平台,使大學生可以隨時分享身邊的新鮮事物並加以簡單的描述,可以讓大家更加關注身邊的事物,而且還可以通過微博得到推薦的一些好的電影、書籍、精彩的文章。
(三)新媒體有助於大學生表達情感的需求
大學生在網路中結識好多網友,獲得現實中無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滿足感。在網路里他們主要表達情感的方式有通過QQ聊天、建立個人主頁、網戀和在貼吧等上邊發表自己的觀點及見解。大學生聊天的主要話題是愛情和友誼。他們在形形色色的新媒體世界裡,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因此,無論什麼興趣愛好,總有許多人在「虛擬世界」里相互交談,相互傾訴著秘密。大學生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自己對事物分析的能力和判斷力。
(四)新媒體有助於滿足大學生娛樂體驗的需求
新媒體傳播速度快捷,徹底打破了地域界限。新媒體有能力在技術上實現多媒體傳播,達到時空交融、視聽兼備的綜合性藝術效果,營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圍,大學校園里娛樂生活比較單調、娛樂設施較少,無法滿足活潑好動的大學生的娛樂生活需求。大學生通過新媒體技術,在網路上玩驚險刺激的網路游戲、單機游戲,讓人真正體驗到心跳、緊張、眩暈等微妙的心理變化。還可以欣賞聆聽各種美妙的音樂,觀看電影。所以網上沖浪成為他們業余休閑、體驗娛樂的重要方式。
三、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消極影響
大學生接觸新媒體世界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接觸新媒體,深入網路世界空間,負面影響日趨凸顯,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媒體網路的交往導致大學生現實交往的冷漠化
與現實社會生活所不同的是,大學生在互聯網路裡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社會化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與人直接的交往方式的改變也將導致人性格諸多方面的相應改變。因沉迷於新媒體網路世界的交往而產生的對現實交往的冷漠化會進一步變化為對現實情感的麻木、抵觸以及對正義感和思想道德的缺失,最後導致對基本的事實和思想道德判斷能力的喪失。所以,新媒體網路的社會化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方式的改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二)新媒體網路信息的泛濫導致大學生自我迷失,在人格形成發展上、三觀認識上出現障礙
健康的心理與健康的人格密切相關,正確的自我認識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然豐富卻龐雜,存在好多垃圾信息,大學生在網上能頻繁的接觸到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政治方針,這使得他們日常學習和頭腦中沉澱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的大政方針、主流媒體意識形成沖突,使得大學生的世界觀產生傾斜。大學生選擇信息的能力、是非判斷的能力、自我調控能力還不足以抵制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不良信息「污染」的對象。因此,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扭曲。
四、抑制新媒體網路對大學生負面影響的相關建議
與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正面影響相比較,呈現的負面影響顯得更加突出而尖銳。要解決這些問題,發揮新媒體對大學生的積極作用,擯棄和遏制新媒體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機制,出台有關法規,採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網路進行犯罪或傳播不健康信息的行為和現象。
2.大學生應該樹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增強學習的內動力。
3.加大選力度,是大學生能夠及時認識到新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的減少和避免新媒體網路大學生的傷害,使其最大程度的發揮積極作用。
4.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管理,控制上網時間,明確上網目的。
5.在新媒體網路上經常舉辦有益於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達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目前,大眾傳媒傳遞的信息紛繁蕪雜、包羅萬象,致使很多大學生已喪失了對媒體信息的辨別能力,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顯得尤為重要,社會各界都要為大學生運用新興媒體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5、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三觀產生了哪些影響?
一、新媒體的消極影響:
一、新媒體的積極影響
(一)新媒體成為大學生獲得各種信息的重要來源和新的渠道
大學生上網的第一目的是獲取信息。當前大學生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大學生這么多的興趣點通過傳統媒體已經無法得到滿足,互聯網信息容量大,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大學生的需求,為他們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現在,互聯網正在成為大學生獲取種種信息的最佳來源。能夠通過互聯網了解實時新聞事件,及時了解社會,了解世界的各個方面。有利於大學生的社會化,有利於大學生樹立全球意識。相對於傳統時代的大學生,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眼界、思維都要開闊和開放一些。 (二)新媒體有利於大學生豐富自我、不斷提高自身技能、完善自我
新媒體互聯網傳播速度非常快,見解思維表達開放,言論自由,這些都非常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在網上自我創造、擴大交往、排解不良情緒,並把此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幾乎可以在互聯網上能找到涉及大學生生活的所有方面的信息。對於大學生來說能夠熟練地運用好新媒體設備、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互聯網,使新媒體資源成為他們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
同時又通過新媒體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的國家大政方針,開闊眼界和思維,激發想像力、創造力。計算機技能作為未來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微博和QQ是很好展現自我的平台,使大學生可以隨時分享身邊的新鮮事物並加以簡單的描述,可以讓大家更加關注身邊的事物,而且還可以通過微博得到推薦的一些好的電影、書籍、精彩的文章。
(三)新媒體有助於大學生表達情感的需求
大學生在網路中結識好多網友,獲得現實中無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滿足感。在網路里他們主要表達情感的方式有通過QQ聊天、建立個人主頁、網戀和在貼吧等上邊發表自己的觀點及見解。大學生聊天的主要話題是愛情和友誼。他們在形形色色的新媒體世界裡,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因此,無論什麼興趣愛好,總有許多人在「虛擬世界」里相互交談,相互傾訴著秘密。大學生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自己對事物分析的能力和判斷力。
(四)新媒體有助於滿足大學生娛樂體驗的需求
新媒體傳播速度快捷,徹底打破了地域界限。新媒體有能力在技術上實現多媒體傳播,達到時空交融、視聽兼備的綜合性藝術效果,營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圍,大學校園里娛樂生活比較單調、娛樂設施較少,無法滿足活潑好動的大學生的娛樂生活需求。大學生通過新媒體技術,在網路上玩驚險刺激的網路游戲、單機游戲,讓人真正體驗到心跳、緊張、眩暈等微妙的心理變化。還可以欣賞聆聽各種美妙的音樂,觀看電影。所以網上沖浪成為他們業余休閑、體驗娛樂的重要方式。
二、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消極影響
大學生接觸新媒體世界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接觸新媒體,深入網路世界空間,負面影響日趨凸顯,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媒體網路的交往導致大學生現實交往的冷漠化
與現實社會生活所不同的是,大學生在互聯網路裡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社會化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與人直接的交往方式的改變也將導致人性格諸多方面的相應改變。
因沉迷於新媒體網路世界的交往而產生的對現實交往的冷漠化會進一步變化為對現實情感的麻木、抵觸以及對正義感和思想道德的缺失,最後導致對基本的事實和思想道德判斷能力的喪失。所以,新媒體網路的社會化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方式的改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二)新媒體網路信息的泛濫導致大學生自我迷失,在人格形成發展上、三觀認識上出現障礙
健康的心理與健康的人格密切相關,正確的自我認識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然豐富卻龐雜,存在好多垃圾信息,大學生在網上能頻繁的接觸到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政治方針,這使得他們日常學習和頭腦中沉澱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的大政方針、主流媒體意識形成沖突,使得大學生的世界觀產生傾斜。
大學生選擇信息的能力、是非判斷的能力、自我調控能力還不足以抵制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不良信息「污染」的對象。因此,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扭曲。
四、抑制新媒體網路對大學生負面影響的相關建議
與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正面影響相比較,呈現的負面影響顯得更加突出而尖銳。要解決這些問題,發揮新媒體對大學生的積極作用,擯棄和遏制新媒體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機制,出台有關法規,採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網路進行犯罪或傳播不健康信息的行為和現象。
2.大學生應該樹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增強學習的內動力。
3.加大選力度,是大學生能夠及時認識到新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的減少和避免新媒體網路大學生的傷害,使其最大程度的發揮積極作用。
4.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管理,控制上網時間,明確上網目的。
5.在新媒體網路上經常舉辦有益於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達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目前,大眾傳媒傳遞的信息紛繁蕪雜、包羅萬象,致使很多大學生已喪失了對媒體信息的辨別能力,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顯得尤為重要,社會各界都要為大學生運用新興媒體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6、如何運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戰略工程。我們黨歷來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論研究、課程設置、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依託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在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從機遇方面看,新媒體海量、快速、交互、生動等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載體、新平台,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從挑戰方面看,新媒體虛擬、開放、難以掌握和監控等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迫切要求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全面把握新媒體的特性,趨利避害、發揮優勢,利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託新媒體搭建平台,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多優勢,比如,新媒體功能強大、應用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無限的新陣地;信息傳播方式多樣生動,符合大學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徵和接受習慣,有利於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堅持課堂教育、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傳統方式的基礎上,把新媒體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論壇、博客、微博和專業網站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
通過新媒體加強互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較強的單向性特徵,而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雙向、交互、開放的。這有利於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但是,由於新媒體尤其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繁多而蕪雜,也由於大學生存在一定的獵奇心理、判斷力不夠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受到一定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地通過新媒體與大學生加強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認真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論壇、博客、微博等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交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設和完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豐富其內容、改進其形式,為大學生提供互動平台。學校各部門則應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監督機制,倡導健康文明上網,營造良好網路環境。
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習,提高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不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應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又應不斷提高媒介素養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確保有效利用新媒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兩課」教學中,應積極發掘網路資源,隨時更新教育素材,並善於利用圖片、動畫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充實、形式更生動。在日常管理中,應注重利用新媒體開展相關調研和測評,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取得更好效果。
7、論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選擇新媒體的大學生可謂越來越多了,社交媒體創造了無數個交往的機會,對於在校生活的大學生,不玩手機明顯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多數學生都或多或少接觸新媒體,很多同學可能在現實中沒見過面,但通過新媒體,彼此都有一個了解,有相同愛好的人會相互結識,成為朋友,也有可能成為情侶,嘿嘿。
浙江某高校某教育心理學論文里這樣寫著:大學生微信使用日均在線時間幾乎超過課堂學習時間,使用社交媒體成為了普遍的信息化社交方式。長期使用網路社交媒體,學生面對面交流能力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學生現實社交能力的發展。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交往、人際交往的最終目標是個體融入群體,從群體中獲得交往價值,實現個人價值,微信等新媒體雖然擴大了大學生的社交范圍,但並未真正抵消學生的孤獨感。學生雖然每日頻繁更新朋友圈,頻繁發送信息,但虛擬網路中的孤獨感仍然存在,個體過度依賴虛擬網路獲得的歸屬感和支持,非但不能滿足需求,反而會惡化個體現實人際關系,導致個體對人際、社會、環境的疏離。
微信等新媒體雖然為學生人際交往提供了諸多便捷,但也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如對網路社交平台使用不加限制,加劇了學生對自身社交行為的模糊認知。微信等新媒體雖提供了多元性的交際空間和范圍,同時也擴大了非理性的社交。因此,圍繞學生使用社交媒體的目標和需求,對大學生社交進行指導,幫助其區分網路社交指向性,引導學生關注正面的社交信息,規避不良網路文化的影響,正確認知自身的社交行為,並學會正確使用社交媒體,合理規劃網路社交時間,反向塑造學生人際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