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有效改善黨群干群關系
黨群關系指的是黨員和群眾的關系,既包括普通黨員,也包括黨員幹部;干群關系指的是幹部和群眾的關系,幹部有黨員幹部,也有非黨員幹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鞏固和加強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對於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黨群干群關系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政組織積極抓好農村經濟建設,大力改進農村基層的落後面貌,絕大多數人民群眾對黨是有感情的,擁護黨的領導,黨群干群關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現象。例如某些決策對群眾利益照顧不夠,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眾的利益,傷害了群眾的感情,引起了群眾的不滿;例如貧富差距加大,少數黨員幹部存在不正之風和貪污腐敗,在幹部隊伍中存在特權現象;例如黨員幹部對群眾關心不夠,不能有效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等等。當前黨群干群關系出現的一些問題,不是我們黨的宗旨出了問題,也不是我們的大政方針出了問題。群眾常說,黨的政策都是好的,但是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分析黨群干群關系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的限制。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其次,分配不公,政策失衡,社會群體利益協調不夠到位,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再次,一些政府部門過度擴大部門利益,利用手中權力為小集團利益或個人謀利,在社會中產生了不良影響。(二)少數群眾的落後思想意識危害黨群干群關系。隨著農村多種經濟的發展、利益關系的調整和經營形式的多樣化,有些鄉、村只追求經濟發展,忽視群眾思想教育。有的村幾年沒有召開過群眾大會,廣播無聲,黑板無字,報欄無報。有些農民只求索取,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片面理解黨在農村的政策。這對深化改革,保持社會穩定已經或正在帶來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黨群關系也受到影響。(三)基層組織為民服務不到位。隨著改革的深入,基層組織對群眾的管理職能逐步淡化,服務職能日益增多,而少數幹部思想觀念沒有隨之更新,宗旨意識淡薄,不關心民情民生,漠視群眾疾苦,造成一些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府部門產生了信任危機。(四)群眾訴求渠道不夠暢通。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彈性較大,實際落實的情況存在較大差距,造成群眾對基層組織、基層幹部不夠信任。有些問題群眾不知向哪反映,各級部門推來推去,群眾正常反映的事情得不到及時落實,往往採取上訪、群訪,找領導解決等辦法,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五)黨群干群感情疏遠。一些黨員幹部上班在豪華辦公室,應酬在高級酒店,有些村幹部由於工資收入低,身兼數職,很少下基層,群眾看不見、摸不著,說不上話,漸漸與群眾拉開了距離,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處在弱勢的群體與幹部缺乏感情上的認同,干群之間的感情也漸漸疏遠。(六)計劃生育政策的強勢推進,在部分地區惡化干群關系。由於我國人口急速增長,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本來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國策,但由於中國幾千年「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和「多子多富」觀念難以改變,致使計劃生育政策在一些農村的推進非常困難,少數農民軟硬反抗,引發沖突,加劇了干群關系的惡化。二、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的對策及建議黨群干群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矛盾的起因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因此必須採取相應的配套措施去化解。構建和諧融洽的黨群干群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必須從執政的高度來重視這個問題,努力搞好新時期的黨群、干群關系。(一)切實端正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能否用積極的態度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既是評價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標准,又是評價一個人的責任意識標准。作為公務員,要自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模範遵守公務員准則,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放下官架子,廉潔奉公,妥善處理好與服務對象的關系,樹立政府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要時刻關注民生、解決民難,體恤民情,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努力實現和維護社會和諧。「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二)深化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從根本上維護群眾的利益。干群矛盾的解決,必需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只要把經濟搞上去了,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才能完全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干群矛盾就易於解決。一是必須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對經濟體制的改革。二是大力發展基層辦企業,努力尋求集體經濟增長點。三是積極引導群眾探索發展經濟的新路子。(三)努力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本領。群眾工作無小事,黨員幹部需要提高教育、組織、宣傳群眾的本領。要有效的教育群眾、組織群眾,就要尊重群眾,走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人民群眾的意願、要求和利益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以扎扎實實的工作為人民群眾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黨員幹部還要提高與群眾溝通的能力。學會溝通是一門藝術。各級幹部,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衣食父母」的觀點,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經常深入到群眾中去,尤其是到困難群眾中去,關心他們的冷暖疾苦,學會與群眾打交道、交朋友,不恥下問,虛心向群眾請教,就是在與群眾接觸交流中不斷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創新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長期以來,有些地方開展群眾工作習慣於抽調人員組成各種各樣的工作組,轟轟烈烈,擺花架子,搞一陣子就完事。在新的形勢下,做群眾工作的難度比過去大多了。做群眾工作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工作也出現了大量新情況、新問題。因此,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探索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五)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教育廣大群眾愛黨、愛國、愛集體,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關系,增強民主與法制意識,加深廣大群眾對黨的基本方針政策和現行政策的理解,引導他們更新觀念解放思想,要把創建活動的目標、任務與群眾身利益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創建活動,提高群眾思想政治素質,夯實工作基礎。同時也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這也是化解干群關系緊張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對群眾的首創精神,要從積極和贊許的態度上去發現其中的合理成份,將他們創造的新鮮經驗概括起來,加以推廣。在當前新的形勢下,只要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盡力解難題,堅持不懈辦好事。作為「從群眾中來」的共產黨員,只有時時「回到群眾中去」,深入群眾、紮根群眾,艱苦奮斗,勤政為民,才能無愧於黨的事業,無愧於黨的宗旨。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群眾就會與黨同心,為黨分憂,黨群干群關系親如魚水,黨的根也將永遠扎在人民心中。
2、淺談如何有效改善黨群干群關系
「以德為魂,廉潔城管」主題徵文(十一) 秦皇島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 劉海 黨群關系指的是黨員和群眾的關系,既包括普通黨員,也包括黨員幹部;干群關系指的是幹部和群眾的關系,幹部有黨員幹部,也有非黨員幹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鞏固和加強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對於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黨群干群關系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之所以提出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是因為在當前形勢下黨群干群關系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現象。例如基層群眾意見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少數基層幹部素質不高、作風霸道、獨斷專行,集體重大事項一個人或個別人說了算;例如某些決策對群眾利益照顧不夠,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眾的利益,傷害了群眾的感情,引起了群眾的不滿;例如貧富差距加大,少數黨員幹部存在不正之風和貪污腐敗,在幹部隊伍中存在特權現象;例如黨員幹部對群眾關心不夠,不能有效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等等。 當前黨群干群關系出現的一些問題,不是我們黨的宗旨出了問題,也不是我們的大政方針出了問題。群眾常說,黨的政策都是好的,但是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分析黨群干群關系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員幹部與群眾感情上疏遠了。一些黨員幹部上班在豪華辦公室、會議室,出門做高級轎車,應酬在高級酒店,很少下基層,群眾看不見、摸不著,說不上話,漸漸與群眾拉開了距離,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處在弱勢的群體與幹部缺乏感情上的認同,干群之間的感情也漸漸疏遠。 (二)基層組織為民服務不到位。隨著改革的深入,基層組織對群眾的管理職能逐步淡化,服務職能日益增多,而少數幹部思想觀念沒有隨之更新,宗旨意識淡薄,不關心民情民生,漠視群眾疾苦,造成一些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府部門產生了信任危機。 (三)「三個代表」思想落實不到位。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根本途徑,但在這方面還存在不足和差距。首先,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其次,分配不公,政策失衡,社會群體利益協調不夠到位,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再次,一些政府部門過度擴大部門利益,利用手中權力為小集團利益或個人謀利,在社會中產生了不良影響。 (四)幹部考評機制不合理。群眾認為現在上級更多看重的是顯性政績,那些走「正步」、踏踏實實做事的幹部,卻因為政績「不顯」而得不到認可;那些急功近利、擺花架子、會「作秀」的人,反而得到提拔重用。這都影響了干群關系。 (五)群眾訴求渠道不夠暢通。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彈性較大,實際落實的情況存在較大差距,造成群眾對基層組織、基層幹部不夠信任。有些問題群眾不知向哪反映,各級部門推來推去,群眾正常反映的事情得不到及時落實,往往採取上訪、群訪,找領導解決等辦法,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 二、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的對策和建議 構建和諧融洽的黨群干群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必須從執政的高度來重視這個問題,努力搞好新時期的黨群、干群關系。 (一)切實端正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能否用積極的態度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既是評價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標准,又是評價一個人的責任意識標准。作為公務員,要自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模範遵守公務員准則,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放下官架子,廉潔奉公,妥善處理好與服務對象的關系,樹立政府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認真履行黨員義務,時刻擺正自己位置,把群眾當親人,腳踏實地地為人民群眾服務,不斷強化黨與群眾的魚水關系。要時刻關注民生、解決民難,體恤民情,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努力實現和維護社會和諧。「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 (二)真心實意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黨來源於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黨執政的基礎。黨執政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全體人民群眾過上民主、文明、富裕的幸福生活。「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黨成立、發展、壯大的過程,黨領導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過程,是密切聯系群眾,不斷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的各級幹部,要爭做克難攻堅的先鋒,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以「困難面前不低頭,挫折面前不垂頭,失敗面前不回頭」的決心,著力破解事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要爭做服務群眾的楷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心實意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 (三)努力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本領。群眾工作無小事。新時期,面對做好群眾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就要努力增強幾種本領。一是要提高教育、組織、宣傳群眾的本領。要有效的教育群眾、組織群眾,就要尊重群眾,走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人民群眾的意願、要求和利益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以扎扎實實的工作為人民群眾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二是要提高服務群眾的本領。當前,一些地方黨群干群關系不夠和諧融洽、甚至對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幹部沒能為群眾提供有效周到的服務,群眾感到不滿意、有怨言。在新形勢下,各級政府和公務員為群眾服務,應找准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撲下身子集中力量加以解決。三是要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領。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緊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堅持依法辦事。要善於運用法律手段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應充分運用政策和法律手段,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化解矛盾。四是要提高團結群眾的本領。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把人民群眾真正發動起來、組織起來、團結起來,才能創造奇跡、干成大事業。五是要提高與群眾溝通的能力。學會溝通是一門藝術。各級幹部,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衣食父母」的觀點,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經常深入到群眾中去,尤其是到困難群眾中去,關心他們的冷暖疾苦,學會與群眾打交道、交朋友,不恥下問,虛心向群眾請教,做到「進得了門,談得上話,交得上心」,近期新聞單位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還有《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就是在與群眾接觸交流中不斷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創新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長期以來,有些地方開展群眾工作習慣於抽調人員組成各種各樣的工作組,轟轟烈烈,擺花架子,搞一陣子就完事。在新的形勢下,做群眾工作的難度比過去大多了。做群眾工作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工作也出現了大量新情況、新問題。因此,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探索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一是要暢通訴求渠道,傾聽群眾呼聲。要高度重視群眾的合法利益訴求,發揮人民團體、行業協會、大眾傳媒的社會利益表達功能,搭建各種平台,暢通溝通渠道。二是要堅持和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民主自治等制度。在出台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時,充分尊重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堅持「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的事大家辦」,推行「一事一議」、聽證和公示等制度,鼓勵群眾參與決策,吸納群眾的正確意見。三是要推行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決策制定風險評估制度,進一步完善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機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因決策不當而損害群眾利益。四是創新社會矛盾排查調解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的大調解機制,在醫患糾紛、交通事故、征地拆遷、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管理、治理環境污染等領域建立「第三方」調解機制,明確各級社會矛盾化解的責任和義務,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在當前新的形勢下,只要黨員幹部按照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盡力解難題,堅持不懈辦好事」的要求去做,就能有效改善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從的血肉關系,做好各項工作。
3、如何在新形勢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是擺在我們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切實加強思想教育,不斷提高黨員幹部密切聯系群眾的自覺性
進一步增強黨的宗旨意識。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是密切聯系群眾、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前提。只有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堅持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才能從根本上做到密切聯系群眾。
二、要講究群眾工作方法,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黨員幹部在處理同群眾的關繫上出現了問題,未必都是宗旨觀念問題,有許多是工作方法上的問題。這就必須講究工作方法。密切聯系群眾的具體工作方法很多,我們今天要講的是最傳統,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即黨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要求我們的黨員幹部必須做好以下幾點:一要相信和依靠群眾。二要向人民群眾學習。
三、黨員幹部一定要廉潔自律,在群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領導幹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常棄非份之想,這也是對全體黨員幹部的要求。作為黨員幹部要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樹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
我們要通過宗旨教育、世情國情教育和倡導真抓實干、艱苦奮斗精神,從根本上解決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和對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問題,為我們密切聯系群眾,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4、如何構建新時期的黨群干群和諧關系
(一)轉變觀念,著力打牢執政為民的思想基礎。 《明儒學案》黃宗羲曾經說過,學則智,不學則愚。因此,我們一定要組織開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學習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做好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訓活動,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愛民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的排查整治活動,轉變傳統的管人觀念,著力打牢執政為民的思想基礎,解決好為誰掌權、為誰執政、為誰服務的問題,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憂為民所解。
(二)改進作風,著力深入群眾了解社情民意。 《明通鑒》說過,國以民為本,民安則國安。為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要在於察其疾苦。我們要轉變作風,深入群眾,躬行實踐,真正沉到基層一線,沉到群眾中去,充分聽取廣大人民群眾和基層幹部的意見和呼聲,廣泛了解各方面的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實事求是地反映基層狀況,努力把握好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焦點問題,真正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三)創新機制,著力改進政務運行方式。 《說苑.政理》劉向說過,水濁則魚困,令苛則民亂。要創新政務運行機制,就要大力開展基礎工程建設,深入實施社區和農村政務戰略,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從根本上提高行政決策能力和組織戰斗能力,推進和諧社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探索建設「政務跟著民情走」的動態化政務運行機制,發展推廣「聯勤制」、「彈性制」、「錯時制」等實用政務方式,把幹部下沉到農村和街頭,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變「被動政務」為「主動政務」,變「全時政務」為「實效政務」,真正做到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是幹部出現的時候、群眾最需要支持的地方就是幹部經常出現的地方。
(四)優化職能,著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機關。 要進一步轉變管理理念,改進管理思路,整合管理資源,創新管理體制,真正做到在服務中強化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要消除一些基層單位「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建立方便群眾的辦事平台,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提高辦事效率,推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模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要大力發展社會治安防控新模式,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組建群防群治隊伍,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化。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實崗位目標責任制,實行定人員、定崗位、定職責、定目標、定任務,認真落實各項措施,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不斷優化職能,努力打造高效廉潔、勤政務實、優質服務的政府機關。
(五)順應民意,積極推出便民利民的服務措施。《史記·商君列傳》和孟子說過,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因此,我們要順應民意,積極推出便民利民的服務措施。要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從服務群眾、方便群眾出發,進一步放寬審批程序,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完善聯合辦公制度,優化一條龍辦證服務,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進政務公示制,督促各級政府機關辦證辦照上牆公示。繼續做好黨政網站管理維護工作,方便群眾上網查詢,為群眾提供公開、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務。完善警情通報制度,通過及時、權威、准確的警情通報和警方提示,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樹立黨政機關親民務實的良好形象。
(六)贏得民心,努力建設親民務實的幹部隊伍。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當前決定民心向背的因素是幹部隊伍形象問題,只有樹立黨政幹部的良好形象,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戴,才能推動黨政工作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要切實抓好領導班子建設,切實抓好隊伍正規化建設,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清污肅貪,反腐倡廉,用壯士斷臂的精神整頓幹部隊伍,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的思想、政治、業務素質,夯實黨政工作的基礎,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勤政務實、公正廉潔的幹部隊伍,為提高解決群眾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可靠保證。
(七)以身作則,身先群眾起好模範帶頭作用。《宋史·宋庠列傳》說過,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改進黨群關系,贏得群眾的信任,首先就要從我做起。這就要求黨政幹部在行政過程中,必須帶頭執行法規政策,模範遵守規章制度,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群眾不能做的,自己要帶頭不做,做到政策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為行政對象和自己有某種關系而徇私,更不能因為自己是黨政幹部就賦予自己某種特權。要切實提高「四個能力」和「兩個水平」,堅持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擺在突出位置,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要努力踐行人民政府為人民的宗旨,把黨的幹部定位在「公僕」和「勤務員」的角色上,不能等待群眾覺悟的提高,等待經濟環境的好轉,等待群眾主動上門來交流,要主動深入群眾,思想上主動貼近群眾,服務上主動關心群眾,經常徵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傾聽群眾呼聲,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積極改善政務工作模式,做到人員下沉,沉到社區,沉入群眾,移到窗口,實現與群眾 「零距離」接觸。要不斷加強各種服務機制的建設。要進一步完善市政聽證等各種制度化的溝通機制,利用聽證、復議和訴訟等形式,平衡各種利益關系,傾聽群眾和當事人的意見,化解糾紛,解決矛盾。
(八)伸張正義,全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說苑.政理》劉向說過:有功而不賞則善不勸,有過而不誅則惡不懼。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徵,是黨和政府執著追求的理想和目標,是政府行政的靈魂。黨員幹部作為社會公平與正義的維護者和化身,必須做到嚴格、公正、文明行政,這是當前構建和諧黨群關系的根本保證。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政策和法律的權威,該處罰的要堅決處罰,杜絕人情風、關系風、金錢風的發生。要建立健全行政監督體系,加強對政府行政機關的內外監督,把行政過程置於社會的監督之下,促進和彰顯社會的公正正義。要牢固樹立人性化行政觀念,做到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去行政,落實好寬嚴相濟的各種政策,把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起來。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明晰行政事權,淡化權力觀念,逐步下放和放開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辦證辦事規制,把該管、該辦的事情管好和辦好,使人民群眾高興而來,滿意而歸。黨政機關又要隨時處於居中調節的位置,要經常協調各種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有效減少黨政機關與人民群眾的直接矛盾沖突。
(九)公正廉潔,切實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古人楊萬里曾說:以法從人,不若以人從法。以人從法,則公道行而私慾止;以法從人,則公道止而私慾行。依法行政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徵,是政府執政的靈魂。黨的幹部作為社會正統的維護者,必須做到嚴格、公正、文明行政,這是當前構建和諧黨群關系的根本保證。廣大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依法行政」的觀念,明確對法律負責與對黨、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切實增強依法辦事和嚴格、公正、文明執政的責任心。要積極適應執政環境的新變化,設身處地考慮到當事人的切身感受,善於用群眾語言、用群眾易於接受的方式來管理、來服務、來行政,認真負責地處理好每一件事情,辦理好每一件業務,做到以理服人,以誠待人,最大限度地減少因行政而引起的群眾投訴。要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客觀、全面地掌握社會發展狀況,最大程度的拓展廣大群眾的發言權、知情權、參與權,吸納各方面意見,做出切合實際的判斷和決策,避免脫離群眾、脫離實際而形成的主觀臆斷,使黨和政府的工作與群眾路線真正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政治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黨政機關要進一步完善行政內外監督制約機制,認真執行《行政監督法》等規定,加大內部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力度,防止濫用權力,以權謀私,以贏得群眾的滿意和稱贊。
5、淺談如何密切黨群關系做好群眾工作
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是擺在我們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切實加強思想教育,不斷提高黨員幹部密切聯系群眾的自覺性
進一步增強黨的宗旨意識。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是密切聯系群眾、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前提。只有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堅持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才能從根本上做到密切聯系群眾。
二、要講究群眾工作方法,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黨員幹部在處理同群眾的關繫上出現了問題,未必都是宗旨觀念問題,有許多是工作方法上的問題。這就必須講究工作方法。密切聯系群眾的具體工作方法很多,我們今天要講的是最傳統,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即黨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要求我們的黨員幹部必須做好以下幾點:一要相信和依靠群眾。二要向人民群眾學習。
三、黨員幹部一定要廉潔自律,在群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領導幹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常棄非份之想,這也是對全體黨員幹部的要求。作為黨員幹部要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樹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
我們要通過宗旨教育、世情國情教育和倡導真抓實干、艱苦奮斗精神,從根本上解決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和對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問題,為我們密切聯系群眾,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6、淺談如何構建和諧黨群關系
「黨群關系和諧」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執政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在社會政治關系中處於核心地位。營造和諧的黨群關系,不僅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至關重要,而且是對執政和改革開放條件下黨群關系建設經驗的總結和提升。 一、構建和諧的黨群關系,是對黨群關系認識的深化和對黨的群眾路線的發展。營造和諧的黨群關系反映了新的歷史時期對黨群關系建設的新要求和現階段黨群關系的特徵。「和諧」是指黨群關系處於和睦、協調的良好狀態,其基本含義是:一是它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黨的先進性是黨群實現和諧的最重要的政治基礎;二是和諧意味著在差異中尋求一致;三是和諧表明承認矛盾和積極化解矛盾;四是和諧要求建立良性互動的黨群關系。 黨群關系可以達到良性互動,根據在於黨的領導作用和人民創造歷史決定作用的統一,在於黨堅持的先鋒隊理論和人民當家作主理論的統一。一方面,人民因為歷史經驗和現實體驗而信任和擁護黨的領導,把黨作為自己利益的忠實代表和保障自身利益的可靠力量;另一方面,執政黨及其成員自覺認定自己是人民完成特定歷史任務的工具,時刻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黨領導和教育群眾,同時向群眾學習,接受群眾監督。無論黨對群眾的領導、教育還是群眾對黨的監督、意見、建議都不是單向的,都會得到另一方積極的回應。良性互動的結果是黨和群眾共同前進,全面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既使廣大群眾不斷獲得政治、經濟、文化利益,也使黨的執政基礎更加鞏固。這正是黨群和諧的理想境界和最佳狀態。 二、「黨群關系和諧」揭示了新的工作思路:黨群關系建設的重點要從黨的作風建設轉向機制建設,建立健全黨的群眾工作新機制。以往黨群關系建設強調的是作風建設,發揚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今後還要繼續做下去,但要看到,由於情況的變化,僅僅從作風出發解決黨群關系已經遠遠不夠了,應當圍繞處理利益關系問題,把黨群關系建設的重點轉到機制上來,創建群眾工作新機制,使新機製成為和諧黨群關系的載體。 機制不是制度、體制的拼湊和疊加,和體制、制度相比,機制強調的是制度的系統化和體制的運行,可以這樣表述:機制是以體制、制度為依託建立的,有明確工作目標、實行方法和保障措施的工作系統。建立健全黨的群眾工作新機制是復雜艱巨的任務,包括方法的改進、觀念的變革、體制和制度的創新和系統化。要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黨群和諧程度的考評機制。黨群關系是否和諧,不能依靠黨組織的主觀看法和領導幹部的個人感覺,也不能大而化之地斷定和諧與否,應以事實為依據,由數據來考量。可以制定一個一定時期和地區內黨群關系和諧程度的指標評價體系,包括基尼系數、信訪數量、群體性事件發生率、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調查、一個地區內申請入黨人數在群眾中的比例、群眾對領導幹部的信任程度、黨報黨刊自費訂閱情況等,這些指標的綜合,可以為黨政機關了解黨群關系提供統計學意義上的依據,也能夠起到提示乃至預警作用。 2、建立、健全和完善群眾對幹部政績的評價機制,把民生問題作為評價內容。目前之所以存在「幹部出『政績』,群眾掏腰包,幹部因『政績』升遷,『政績』變成『國債』」的現象,除一些人政績觀扭曲外,主要是政績考核方式不當,考核內容不科學造成的。需要明確,幹部政績考核的領導者是黨組織,考核主體是人民群眾。道理很簡單,黨是為人民謀利益的,幹部政績是為人民服務的實績,所以幹部政績究竟如何,廣大群眾最有發言權。通過科學程序使群眾對幹部在任期內的政績作出評價,並和組織考察、專門審計結合起來,可以糾正少數幹部以官為本、以GDP為本、以個人「政績」為本的傾向,使幹部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真正為群眾辦實事。 3、建立健全權力授予機制,從制度上釐清權力授予者和權力行使者的關系,以「權由民所授」來保證「權為民所用」。從公共權力的屬性和來源看,幹部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也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但由於具體制度安排上的缺陷,有的幹部對權力屬性和來源這個根本問題缺乏正確認識,以為權力是自己「謀」來的,上級「賞賜」的,理所當然地不對權力的真正所有者——人民群眾負責,或惟上是從,漠視群眾意見,或公權私用,謀取私利。從本源上解決問題,就要切實擴大幹部工作中的民主,無論任命還是選舉,都要從實質上而非形式上體現群眾路線,使幹部真正感到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只能用於為人民服務,做到權力的行使者真正對權力的所有者負責。上述群眾工作機制中,權力授予機制是最根本的機制,有了這樣的機制,才能保證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才能有效地防治腐敗,營造和諧的黨群關系。
7、黨群關系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黨群關系問題是關繫到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的一個根本政治問題。在我們黨長期執政和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我們黨的歷史地位和執政條件的發展變化,隨著人民利益要求和社會結構的發展變化,黨群關系面臨著諸多新情況新問題。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黨如何通過提高執政能力來密切黨群關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跨入21世紀,特別是21世紀頭20年加強黨的建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新時期黨群關系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
當前,我國正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發展階段。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研究黨群關系這個課題,做好黨的群眾工作,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首先必須用普遍聯系的觀點來思考問題,堅持做到「四看」:既要看世界的環境,又要看國內的社會環境;既要看黨的建設情況,又要看群眾的現實情況。從世界環境來看,國際風雲變幻莫測,西方敵對勢力並沒有放棄對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反而正加緊進行包括意識形態在內的滲透和破壞活動,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和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不斷影響我國群眾,加上群眾本身的傳統觀念和封建思想的影響,造成群眾思想的復雜多樣;人才競爭國際化和一些外商實行的人才本地化策略,導致我國高層次人才這個高素質群眾不斷流失;傳媒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影響了我們黨聯系群眾的手段和途徑;國外一些大黨老黨因脫離群眾紛紛跨台的深刻教訓,等等。從國內社會環境來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我國社會正處在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形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多種矛盾紛至沓來,引發的一系列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間、工農商學等不同社會階層之間以利益為核心內容的矛盾紛繁復雜,等等。從黨的自身情況看,黨的歷史方位的「兩個根本性轉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先進執政理念的形成和發展;黨的十七大確立了今後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並提出要永葆黨的先進性、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等新的要求;黨內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的消極腐敗以及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造成群眾的不滿,等等。從群眾的現實狀況看,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社會變革速度加劇,社會群體分化日益突出,廣大群眾由於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以及價值觀念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若干不同層次的群體;由於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復雜多樣,貧富差距還在不斷擴大;由於就業形式日益多樣,人員社會流動范圍迅速擴大,流動速度越來越快,職業和身份變動也變得越來越頻繁;
8、淺談在新形勢下如何構建和諧的黨群關系
達州市公安局 劉繼敏 構建和諧的黨群關系是新時期黨的群眾工作路線的繼承和發展。黨群關系直接體現著黨和國家政權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黨群關系如果不和諧,黨群間的矛盾沖突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化解,那麼構建和諧社會就不可能實現。近幾年來在全國各地發生的一些群體性事件,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正確認識和努力構建和諧的黨群關系,是當前黨政工作具有全局性意義的一個重大課題,對於強化黨政職能作用、提升黨政工作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構建和諧黨群關系是新時期做好黨政工作的必然要求 黨政工作從根本上說就是群眾工作,人民群眾是黨政工作的重要依託和力量源泉。長期以來,我們堅持走群眾路線,使黨的工作不斷發展和壯大。在新的歷史時期,建設和諧的黨群關系,既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繼承,又是黨政機關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客觀需要和必然選擇。 (一)構建和諧黨群關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而提出的重要戰略思想,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其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具體到黨政機關、落實到黨政工作,就是要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的理念,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把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政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執政、去工作,堅決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堅決保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就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建設和諧的黨群關系,進一步強化群眾意識和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做到人民政府為人民。同時,只有建立和諧黨群關系,黨政機關才能進一步打牢堅實的群眾基礎,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撐,從根本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構建和諧黨群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黨政機關作為人民群眾的領導機關和服務機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尤其是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建設和諧黨群關系,是實現黨群和諧相處、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重要舉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建設和諧黨群關系,才能更好地推動黨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構建和諧黨群關系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黨政機關作為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機關,擔負著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的穩定與發展、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重大政治和社會責任。因此,必須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充分履行職責,不斷創新黨政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和諧黨群關系,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更好地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激發人民群眾的創業熱情和發展干勁,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十一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目標上來;有利於進一步改善黨群、干群關系,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不斷開創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有利於加強對敵斗爭,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維護國家利益的積極性,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四)構建和諧黨群關系是加強黨政機關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黨政機關肩負著領導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團結群眾、保護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使命。在當前人民內部矛盾紛繁復雜、國際形勢曲折尖銳、對敵斗爭錯綜復雜的形勢下,大力發展國內經濟,積極維護國家穩定,面臨著嚴峻挑戰。同時,與新形勢、新任務的客觀要求相比,黨政機關工作和黨的幹部隊伍建設還存在著許多不適應的方面。因此,積極適應新形勢的挑戰,不斷提高領導、組織、團結、帶領、保護群眾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能力、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是各級黨政機關的重大任務和迫切要求。建設和諧黨群關系,可以進一步打牢黨政工作的群眾基礎,贏得廣大群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可以更有效地發動、組織、依靠群眾共同搞好經濟和社會管理,更廣泛地利用群眾的力量和社會資源維護社會穩定。這是新時期黨政工作堅持群眾路線的新發展和具體體現,是堅持黨群結合、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舉措,是夯實黨政工作根基、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有效載體,是加強黨的幹部隊伍建設、樹立幹部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徑,無論是對加強黨政機關「四個能力」建設、提高黨政機關的戰鬥力,還是對促進幹部隊伍的正規化建設、提升幹部隊伍建設水平乃至推動整個黨政工作的全面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二、目前黨群關系不和諧的具體表現 在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都必須走群眾路線,都必須依靠人民群眾,這是黨的宗旨和基本路線的要求。但是,近幾年由於多種原因,黨群關系出現了一些不太和諧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少數領導的特權思想與部分群眾的仇貪思想相互碰撞,產生矛盾。少數黨員幹部的特權思想、官僚主義嚴重,經常擺架子、抖威風,下基層檢查工作和調查研究是警車開道,前呼後擁,脫離群眾;尤其是少數幹部的貪污腐敗行為,引起了部分人民群眾的不滿,激起了群眾的仇貪心態,兩種思想相互碰撞,互相擴散,引起了黨政幹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使兩個群體在思想意識中拉開了距離。 (二)黨委政府行使公權與部分群眾維護私權出現沖突,引起矛盾。政府在行使公權中追求的是社會效應與法律效應的統一,不可避免的就要觸及部分群眾的私權利益,這是不可調和的結果,在公眾利益與個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政府扮演著強勢的角色,比如政府征地拆遷,舊城改造、城市管理、公路建設、鐵路建設等等,政府採取的一些強行措施和行動損傷了群眾的個體利益和感情,這種沖突使矛盾不斷擴大和升級,使部分群眾對黨的感情漸漸疏遠。 (三)部分幹部的服務理理念、工作方法與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線出現反差,引起群眾的不滿。在工作中,部分幹部服務意識不牢,沒有站在群眾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處理問題,特別是在處置一些民間問題和民事糾紛時,工作方法不當,經常看「關系」、看「靠山」,不能秉公處置,引起群眾不滿,導致怨氣積聚,最終引發沖突。還有少數幹部自身素質較低,對黨政工作的政策法規不熟悉,業務能力不強,理論水平不高,學習處於表面,工作不夠扎實,衙門作風嚴重,少數黨政機關「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極大地損害了黨委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四)黨政機關的履職能力,幹部隊伍的素質與群眾的期望和要求存在著差距,產生了矛盾。近幾年,黨政機關和幹部隊伍中存在的個別執政執紀不嚴不公現象,蔑視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個別黨政幹部參與社會上的非法利益格局等大大降低了群眾對黨委政府的信任,影響到整個幹部隊伍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加之社會轉型時期,群眾對黨委政府的期望過高,認為黨委政府可以包打天下,「包治百病」。但幹部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又達不到群眾的期望與要求,也就使雙方存在了差距,產生了矛盾。 (五)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對立,影響到群眾與黨政機關的關系。在社會管理中,尤其是工商管理、市政管理、城建管理、環保管理、醫葯衛生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社會治安管理等,很容易與被管理者之間產生矛盾沖突。被管理的對象及其親屬朋友與管理者之間的矛盾沖突,被管理的行業場所的老闆和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矛盾沖突,是永遠不可調和的,這種矛盾沖突逐漸發展,進而影響到群眾與黨政機關的關系。 三、如何努力構建和諧的黨群關系 在深刻認識當前影響黨群關系諸多不利因素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新形勢下構建和諧黨群關系存在的許多有利條件。第一,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這既是黨和政府的奮斗目標,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願望,這二者的統一是構建和諧黨群關系的最大有利條件;第二,國家目前政局穩定、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深入人心、進展順利;第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民主與法治意識日益增強,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第四,在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廣大幹部的努力下,黨委和政府機關履行職責的能力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的整體形象不斷改善,正越來越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同與支持等等。因此,在構建和諧的黨群關系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積極採取措施,從黨政機關自身抓起,進一步強化為民服務意識,聽民聲、順民意、解民憂、暖民心,了解群眾的疾苦,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增強同群眾的感情,努力建立起適應黨政工作需要的、符合時代特徵的「黨愛民、民擁黨、政為民、民助政」的新型黨群關系。
(一)轉變觀念,著力打牢執政為民的思想基礎。 《明儒學案》黃宗羲曾經說過,學則智,不學則愚。因此,我們一定要組織開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學習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做好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訓活動,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愛民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的排查整治活動,轉變傳統的管人觀念,著力打牢執政為民的思想基礎,解決好為誰掌權、為誰執政、為誰服務的問題,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憂為民所解。 (二)改進作風,著力深入群眾了解社情民意。 《明通鑒》說過,國以民為本,民安則國安。為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要在於察其疾苦。我們要轉變作風,深入群眾,躬行實踐,真正沉到基層一線,沉到群眾中去,充分聽取廣大人民群眾和基層幹部的意見和呼聲,廣泛了解各方面的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實事求是地反映基層狀況,努力把握好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焦點問題,真正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三)創新機制,著力改進政務運行方式。 《說苑.政理》劉向說過,水濁則魚困,令苛則民亂。要創新政務運行機制,就要大力開展基礎工程建設,深入實施社區和農村政務戰略,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從根本上提高行政決策能力和組織戰斗能力,推進和諧社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探索建設「政務跟著民情走」的動態化政務運行機制,發展推廣「聯勤制」、「彈性制」、「錯時制」等實用政務方式,把幹部下沉到農村和街頭,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變「被動政務」為「主動政務」,變「全時政務」為「實效政務」,真正做到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是幹部出現的時候、群眾最需要支持的地方就是幹部經常出現的地方。 (四)優化職能,著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機關。 要進一步轉變管理理念,改進管理思路,整合管理資源,創新管理體制,真正做到在服務中強化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要消除一些基層單位「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建立方便群眾的辦事平台,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提高辦事效率,推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模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要大力發展社會治安防控新模式,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組建群防群治隊伍,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化。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實崗位目標責任制,實行定人員、定崗位、定職責、定目標、定任務,認真落實各項措施,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不斷優化職能,努力打造高效廉潔、勤政務實、優質服務的政府機關。 (五)順應民意,積極推出便民利民的服務措施。《史記·商君列傳》和孟子說過,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因此,我們要順應民意,積極推出便民利民的服務措施。要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從服務群眾、方便群眾出發,進一步放寬審批程序,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完善聯合辦公制度,優化一條龍辦證服務,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進政務公示制,督促各級政府機關辦證辦照上牆公示。繼續做好黨政網站管理維護工作,方便群眾上網查詢,為群眾提供公開、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務。完善警情通報制度,通過及時、權威、准確的警情通報和警方提示,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樹立黨政機關親民務實的良好形象。 (六)贏得民心,努力建設親民務實的幹部隊伍。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當前決定民心向背的因素是幹部隊伍形象問題,只有樹立黨政幹部的良好形象,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戴,才能推動黨政工作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要切實抓好領導班子建設,切實抓好隊伍正規化建設,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清污肅貪,反腐倡廉,用壯士斷臂的精神整頓幹部隊伍,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的思想、政治、業務素質,夯實黨政工作的基礎,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勤政務實、公正廉潔的幹部隊伍,為提高解決群眾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可靠保證。 (七)以身作則,身先群眾起好模範帶頭作用。《宋史·宋庠列傳》說過,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改進黨群關系,贏得群眾的信任,首先就要從我做起。這就要求黨政幹部在行政過程中,必須帶頭執行法規政策,模範遵守規章制度,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群眾不能做的,自己要帶頭不做,做到政策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為行政對象和自己有某種關系而徇私,更不能因為自己是黨政幹部就賦予自己某種特權。要切實提高「四個能力」和「兩個水平」,堅持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擺在突出位置,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要努力踐行人民政府為人民的宗旨,把黨的幹部定位在「公僕」和「勤務員」的角色上,不能等待群眾覺悟的提高,等待經濟環境的好轉,等待群眾主動上門來交流,要主動深入群眾,思想上主動貼近群眾,服務上主動關心群眾,經常徵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傾聽群眾呼聲,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積極改善政務工作模式,做到人員下沉,沉到社區,沉入群眾,移到窗口,實現與群眾 「零距離」接觸。要不斷加強各種服務機制的建設。要進一步完善市政聽證等各種制度化的溝通機制,利用聽證、復議和訴訟等形式,平衡各種利益關系,傾聽群眾和當事人的意見,化解糾紛,解決矛盾。 (八)伸張正義,全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說苑.政理》劉向說過:有功而不賞則善不勸,有過而不誅則惡不懼。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徵,是黨和政府執著追求的理想和目標,是政府行政的靈魂。黨員幹部作為社會公平與正義的維護者和化身,必須做到嚴格、公正、文明行政,這是當前構建和諧黨群關系的根本保證。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政策和法律的權威,該處罰的要堅決處罰,杜絕人情風、關系風、金錢風的發生。要建立健全行政監督體系,加強對政府行政機關的內外監督,把行政過程置於社會的監督之下,促進和彰顯社會的公正正義。要牢固樹立人性化行政觀念,做到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去行政,落實好寬嚴相濟的各種政策,把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起來。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明晰行政事權,淡化權力觀念,逐步下放和放開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辦證辦事規制,把該管、該辦的事情管好和辦好,使人民群眾高興而來,滿意而歸。黨政機關又要隨時處於居中調節的位置,要經常協調各種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有效減少黨政機關與人民群眾的直接矛盾沖突。 (九)公正廉潔,切實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古人楊萬里曾說:以法從人,不若以人從法。以人從法,則公道行而私慾止;以法從人,則公道止而私慾行。依法行政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徵,是政府執政的靈魂。黨的幹部作為社會正統的維護者,必須做到嚴格、公正、文明行政,這是當前構建和諧黨群關系的根本保證。廣大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依法行政」的觀念,明確對法律負責與對黨、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切實增強依法辦事和嚴格、公正、文明執政的責任心。要積極適應執政環境的新變化,設身處地考慮到當事人的切身感受,善於用群眾語言、用群眾易於接受的方式來管理、來服務、來行政,認真負責地處理好每一件事情,辦理好每一件業務,做到以理服人,以誠待人,最大限度地減少因行政而引起的群眾投訴。要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客觀、全面地掌握社會發展狀況,最大程度的拓展廣大群眾的發言權、知情權、參與權,吸納各方面意見,做出切合實際的判斷和決策,避免脫離群眾、脫離實際而形成的主觀臆斷,使黨和政府的工作與群眾路線真正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政治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黨政機關要進一步完善行政內外監督制約機制,認真執行《行政監督法》等規定,加大內部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力度,防止濫用權力,以權謀私,以贏得群眾的滿意和稱贊。 作者系達州市警察協會秘書長、助理研究員
9、如何看待當前的黨群干群關系
黨群關系指的是黨員和群眾的關系,既包括普通黨員,也包括黨員幹部;干群關系指的是幹部和群眾的關系,幹部有黨員幹部,也有非黨員幹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鞏固和加強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對於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黨群干群關系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政組織積極抓好農村經濟建設,大力改進農村基層的落後面貌,絕大多數人民群眾對黨是有感情的,擁護黨的領導,黨群干群關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現象。例如某些決策對群眾利益照顧不夠,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眾的利益,傷害了群眾的感情,引起了群眾的不滿;例如貧富差距加大,少數黨員幹部存在不正之風和貪污腐敗,在幹部隊伍中存在特權現象;例如黨員幹部對群眾關心不夠,不能有效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等等。
當前黨群干群關系出現的一些問題,不是我們黨的宗旨出了問題,也不是我們的大政方針出了問題。群眾常說,黨的政策都是好的,但是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分析黨群干群關系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的限制。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其次,分配不公,政策失衡,社會群體利益協調不夠到位,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再次,一些政府部門過度擴大部門利益,利用手中權力為小集團利益或個人謀利,在社會中產生了不良影響。
(二)少數群眾的落後思想意識危害黨群干群關系。隨著農村多種經濟的發展、利益關系的調整和經營形式的多樣化,有些鄉、村只追求經濟發展,忽視群眾思想教育。有的村幾年沒有召開過群眾大會,廣播無聲,黑板無字,報欄無報。有些農民只求索取,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片面理解黨在農村的政策。這對深化改革,保持社會穩定已經或正在帶來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黨群關系也受到影響。
(三)基層組織為民服務不到位。隨著改革的深入,基層組織對群眾的管理職能逐步淡化,服務職能日益增多,而少數幹部思想觀念沒有隨之更新,宗旨意識淡薄,不關心民情民生,漠視群眾疾苦,造成一些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府部門產生了信任危機。
(四)群眾訴求渠道不夠暢通。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彈性較大,實際落實的情況存在較大差距,造成群眾對基層組織、基層幹部不夠信任。有些問題群眾不知向哪反映,各級部門推來推去,群眾正常反映的事情得不到及時落實,往往採取上訪、群訪,找領導解決等辦法,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
(五)黨群干群感情疏遠。一些黨員幹部上班在豪華辦公室,應酬在高級酒店,有些村幹部由於工資收入低,身兼數職,很少下基層,群眾看不見、摸不著,說不上話,漸漸與群眾拉開了距離,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處在弱勢的群體與幹部缺乏感情上的認同,干群之間的感情也漸漸疏遠。
(六)計劃生育政策的強勢推進,在部分地區惡化干群關系。由於我國人口急速增長,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本來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國策,但由於中國幾千年「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和「多子多富」觀念難以改變,致使計劃生育政策在一些農村的推進非常困難,少數農民軟硬反抗,引發沖突,加劇了干群關系的惡化。
二、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的對策及建議
黨群干群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矛盾的起因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因此必須採取相應的配套措施去化解。構建和諧融洽的黨群干群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必須從執政的高度來重視這個問題,努力搞好新時期的黨群、干群關系。
(一)切實端正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能否用積極的態度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既是評價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標准,又是評價一個人的責任意識標准。作為公務員,要自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模範遵守公務員准則,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放下官架子,廉潔奉公,妥善處理好與服務對象的關系,樹立政府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要時刻關注民生、解決民難,體恤民情,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努力實現和維護社會和諧。「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
(二)深化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從根本上維護群眾的利益。干群矛盾的解決,必需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只要把經濟搞上去了,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才能完全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干群矛盾就易於解決。一是必須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對經濟體制的改革。二是大力發展基層辦企業,努力尋求集體經濟增長點。三是積極引導群眾探索發展經濟的新路子。
(三)努力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本領。群眾工作無小事,黨員幹部需要提高教育、組織、宣傳群眾的本領。要有效的教育群眾、組織群眾,就要尊重群眾,走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人民群眾的意願、要求和利益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以扎扎實實的工作為人民群眾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黨員幹部還要提高與群眾溝通的能力。學會溝通是一門藝術。各級幹部,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衣食父母」的觀點,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經常深入到群眾中去,尤其是到困難群眾中去,關心他們的冷暖疾苦,學會與群眾打交道、交朋友,不恥下問,虛心向群眾請教,就是在與群眾接觸交流中不斷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創新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長期以來,有些地方開展群眾工作習慣於抽調人員組成各種各樣的工作組,轟轟烈烈,擺花架子,搞一陣子就完事。在新的形勢下,做群眾工作的難度比過去大多了。做群眾工作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工作也出現了大量新情況、新問題。因此,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探索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
(五)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教育廣大群眾愛黨、愛國、愛集體,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關系,增強民主與法制意識,加深廣大群眾對黨的基本方針政策和現行政策的理解,引導他們更新觀念解放思想,要把創建活動的目標、任務與群眾身利益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創建活動,提高群眾思想政治素質,夯實工作基礎。同時也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這也是化解干群關系緊張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對群眾的首創精神,要從積極和贊許的態度上去發現其中的合理成份,將他們創造的新鮮經驗概括起來,加以推廣。
在當前新的形勢下,只要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盡力解難題,堅持不懈辦好事。作為「從群眾中來」的共產黨員,只有時時「回到群眾中去」,深入群眾、紮根群眾,艱苦奮斗,勤政為民,才能無愧於黨的事業,無愧於黨的宗旨。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群眾就會與黨同心,為黨分憂,黨群干群關系親如魚水,黨的根也將永遠扎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