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方日報2019年9月29版的內容中有萬順的消息嗎
找了好久,對不起,真的找不到,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凡是不能強求,有些是註定的,希望別的網友可以幫到你,我盡力了
2、新媒體 傳播學方向的學年論文該怎麼選題?
新媒體 傳播學方向的學年論文我們可以幫助您的
3、2019年9月新聞摘抄有時間地點人物
農民工留守城市凌晨五點搶工作2018-02-07 08:07:002018年2月6日,濟南。凌晨五點,氣溫降至-9℃,臘山立交橋北側的零工市場人頭攢動,雖然已經是臨近過年,但仍有數百名外來務工人員在此尋找短期工。<
4、新媒體選題素材都來自哪裡?
、內部渠道
內部渠道,即自身擁有的,也可以說是有版權的,別人無法輕易獲得的。一般包括個人的經歷、個人的作品、個人的思考。
1.個人的經歷
個人的經歷很好理解,比如我的經歷就是從事新媒體快7年了,這其中我做過生鮮電商、做過活動運營、做過廣告文案,基於此產生的各種過程就是很好的素材.
當類似的選題熱點出現時,我就能夠第一時間寫出自己的感受,再不濟,至少能寫一些復盤文。
無論你在哪一行,你接觸的越多,從事的越豐富,素材自然也就越多,畢竟,我們都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
就生活上而言,舉個例子,有一年回農村過年,大家都懂的,過年一般會去附近的廟宇看看。
從免費領福袋到最後99元一頂的蓮花燈,很多人都付錢了,包括我家人,我就在想,為什麼這樣心甘情願的付錢了呢?9.9的淘寶燈付了99,為什麼還滿臉開心呢?針對這個經歷,我就寫了一篇《農村套路深,他們是如何深諳用戶心理,形成產品連線的》。
這就是個人經歷,別人偷不走,很多時候,是你獨有的!
2.個人的作品
個人的作品可以是你寫在朋友圈的一句話,可以是你幾百字的感想,或者是拍攝的一分鍾抖音……
只要是你原創的,並不一定是擁有多少受眾,獲得多少榮譽,只要是你自身產出的,哪怕是一件剪紙、一幅畫,都可以成為素材。
我自己有個公眾號,但是不對外開放,只有幾個最要好的朋友關注,用來記錄我所有的產出。
我寫過「為什麼插入微信的產品廣告沒有成交量」,「怎麼讓文章排得好看?關於微信編輯器的一點探討」,「3小時漲粉近2萬,我是怎麼做微信公眾號搶紅包活動的」……
文章篇幅都不長,有時候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當時的思考,還會覺得有些幼稚,但這些都能成為現在的素材。
你仔細看,會發現每一行每一年,熱點話題也好,行業焦慮也好,都差不多,只是各種思想的變化,或者寫作角度的變化。
或者,你也可以把這稱之為迭代更新。
至於你的其他個人產品,比如一幅畫,簡單的你可以寫你繪制時的心情;復雜的,你可以分析色彩的選擇,構圖的框架,與行業產生關聯。
像做新媒體的,就可以從一幅畫引出新媒體文章排版時的色系構造。
當然,我們也不用活的這么累,只是當你有需要時,可以去翻翻自己各種各樣的作品。
為什麼是作品而不是物品?因為作品中總是會融入你的一些情感和思考,才能給予你更多的靈感和創意。
3. 個人思考
我這里的個人思考並不是指傳統的思維,而是一些天馬行空的幻想,不需要系統性和邏輯性,而是最大程度的隨意性,不故意為之。
比如我看電視,每當躺在床上的時候就開始胡思亂想,有時候是對劇情的改編,有時候會和劇中人物產生共情,真情實感很重要。
比如有時候我看媽媽那麼辛苦,就會想為什麼父母都是付出型人格?有時候覺得媽媽偏愛姐姐,乖的孩子總是受忽視,就會想,為什麼人會有偏愛,我們對用戶也會有偏愛嗎?
這些想法並不是刻意產生的,大概是習慣成自然,我總會有亂七八糟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慢慢變成我的思考。
三、外部渠道
內部的素材總有一些狹隘性,一個人的思考畢竟有限,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搜羅外部渠道的素材。
我把外部渠道分為四類:
社交類(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
社群類(豆瓣、知乎、貼吧、微信群、知識星球);
信息類(本地論壇網站、今日頭條等、微信公眾號、百度、新聞類網站);
線下類(書籍、頭腦風暴)。
1.社交類
我們先來說說社交類,我們生活工作中,接觸最多的外部渠道,可以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
微博是培養熱搜的天然土壤,最近流行什麼,熱點是什麼,幾乎都能在微博找到。
我們最好給微博分一下組,這樣的好處是,搜尋素材的時候能夠提高效率。
然後多關注一下微博的熱門話題,若是好幾天持續上熱搜,那麼或許就能成為下一個熱點。
像最近《長安十二時辰》特別火,但我的微信朋友圈有些悄無聲息,不過微博里的消息卻熙熙攘攘,我就寫了一篇《從長安十二時辰》,看IP營銷爆款打造!一定程度上,算是蹭個熱點,保證自己的輸出。
不過對於微博,我覺得做民生類的新媒體可能收貨會更大!
以前我做民生的時候,幾乎一半的素材都來源於微博,哪裡有消費矛盾,哪裡有投訴侵權,哪裡有路怒沖突……微博的時效性還是很強的。
另外,我們可以多使用微博的搜索功能,利用關鍵詞,往往能搜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素材來。
微信及朋友圈也是我們常用的素材來源地。
微信作為一款親朋好友間的聊天工具,你與朋友的對話中,就可以獲得很多素材。
像前陣子閨蜜像我推薦《魔道祖師》的廣播劇,我第一次知道了貓耳FM這個二次元的APP,從而去了解了Z時代,寫出了《比《陳情令》更火的,是Z時代下的耳朵經濟!》不管文章有沒有得到發表,至少是對素材的一次運用和總結。
而微信朋友圈也是個大寶藏,同行間的消息、朋友間的感悟,要知道,對於新媒體來說,朋友圈就相當於你的用戶群,是你能直接溝通到的用戶,他們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就是共情爆款文的來源地。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的朋友圈肯定有些微商吧?
有的微商已經做出了規模,有些微商泯然眾人,這個時候,你就會想,拉開微商距離的關鍵因素是什麼?為什麼有的微商成功了,有的微商失敗了?為什麼別人做微商都成功了,你卻一單都成交不了?
你看,這不就有很多可寫的點了嗎?
要搜集素材,抖音也是不可錯過的,並不是說用抖音里的視頻來直接作為素材,而是看抖音的內容。
不僅是新媒體,做活動的也可以經常從抖音上找到靈感。
像抖音的同款泡泡機、抖音的眼疾手快游戲,受到了各家活動運營的青睞,我們公司搞的了水嘉年華活動里,就都用到了這些。
如果想寫的話,說不定還能寫類似「我是怎麼從抖音挖到策劃的創意點子的」,「抖音里都藏著哪些行業的寶藏」為題的文章……
所以啊,刷抖音不可怕,毫無目的的刷才可怕,只要刷的好,抖音也能變成我們的素材庫不是嗎?
2.社群類
社群類主要是指個性較強,標簽明顯的一些渠道,包括但不限於豆瓣、知乎、貼吧、微信群、知識星球。
豆瓣、知乎、貼吧其實類型都差不多,只是標簽不同而已,知乎相對於較專業,話題也較多;豆瓣偏向於小清新;貼吧的各種聲音較多。
你可以根據你所需要的去搜索,也可以熱點帖子里找靈感。
比如你登陸知乎首頁,可以看到類似「工作後,你悟出什麼職場道理?」「怎樣改變自身的討好型人格?」的話題,每一個都可以成為你寫文章的選題.
作為新媒體行業,有什麼職場道理,職場黑話?作為運營者,怎麼與用戶建立平等互利關系,改變討好型人格?是不是就可以寫出很多了呢?
如果你自身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寫什麼,那麼就可以直接使用搜索功能,看看大家都是怎麼說的。
其實我們用到最多的社群大概就是微信群了吧。
就我自己來說,常用的微信群就有25個,每天會定時關注一下群消息,畢竟這也是素材的來源地啊!
大家的觀點也好,討論的話題也好,只要你發現有亮點,一定要及時記錄下來,這都將成為你的素材。
比如前陣子,在一個群里,大家談論35歲會是什麼樣子?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寫一篇,「新媒體人的35歲會是什麼樣」或者「35歲的新媒體人還活著嗎」,你看,想要源源不斷地寫出文章來,是不是也不難呢?
3.信息類
信息類比較好理解,以主要獲取信息為主,包括但不限於本地論壇網站、今日頭條等、微信公眾號、百度、新聞類網站等。
我個人經常看的除了微信公眾號,就是今日頭條,你會發現,如果現階段流行什麼,今日頭條里的這類文章數量就會激增,一定程度上,算是熱點的預測器吧。
微信公眾號也是如此,形形色色的內容,從標題到內容到底部的互動留言,都是你可以獲取信息的地方。
另外,騰訊網、搜狐、網易、一點資訊……這些新媒體,也是不可錯過的素來來源地,像第三方的西瓜集、新媒體管家、搜狗等,都是搜羅的核心便捷點。
這些渠道,或許在獲取靈感上有所欠缺,因為當這些渠道發文的時候,代表你已經慢了一步了,所以更多的是素材的收集,除非你有和別人不一樣的視角。我們要做的,是在平時的時候就注重記錄和搜落,未雨綢繆總比臨陣磨槍要好的多。
4.線下類
除了線上,線下類的渠道也不能錯過,一般可見的就是書籍和頭腦風暴。
像書籍,我經常會看一些專業上的書,你一旦看了一本書,至少你能寫出一篇讀書筆記,不是嗎?像我前陣子看了《文案變現》,馬上就寫了一篇「如何讓你的文案更值錢?讀《文案變現》之感」。
我很贊同粥左羅老師說的,因為線上的渠道太公開太迅捷,所以書籍往往會成為我們彼此拉開距離的方式。像《影響力》、《引爆點》、《烏合之眾》、《瘋傳》等書,裡面的觀點被各大作者引用,成為一篇文章的亮點。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不假。
線下還有一種方式也很好用,那就是頭腦風暴。
我還記得去年采訪一個民宿的老闆,聊天的時候說起如何引流的問題,講到一個沉錨效應。
通常來講,人們在作決策時,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而用一個限定性的詞語或規定作行為導向,達成行為效果的心理效應,被稱為「沉錨效應」。
這次聊天,讓我獲得了新知,在完成工作的時候,順便也開闊了思路,有了一些新的素材和想法。
可見頭腦風暴並非要在會議室一板一眼地暢所欲言,多接觸人,聽聽別人的儲備,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總結
列賓先生說過: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從內部渠道與外部渠道找靈感,確定選題,搜羅素材,就不愁沒有東西可寫了。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
內部渠道:個人經歷、個人作品、個人思考
外部渠道:社交渠道、社群渠道、信息渠道、線下渠道
總而言之呢,注意平時的積累,最好每天寫點行業相關的小心得,雖然很難堅持,但能做一天是一天。
然後外部一些刺激你頭腦的信息要及時記錄下來,哪怕只是一個突然想到的選題題目,都可以寫下來。
希望我的小經驗,能夠給「不知道寫什麼」的新媒體運營者提供一些方法和方向。
5、2019年9月22日時政以什麼為主題,多角度展現了中央企業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019年9月22日時政以什麼為主題,多角。
6、2019年9月11日的新聞報道的標題是什麼?
八字: 己亥 癸酉 辛亥 癸巳
八字五行個數(本氣) :2個金,0個木,4個水,1個火,1個土
八字五行得分:金:38 木:8 水:56 火:8 土:12
本命屬豬,平地木命。
用神為土,後天需補土
7、2019年9月25日《新聞聯播》重點。
那還用說嗎?重點肯定是准備70周年的國慶大閱兵呢。畢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8、9月新媒體營銷活動做什麼比較好
2017,新媒體江湖風雲變化。但是,有一個東西肯定少不了,那就是熱點。
不管是做新媒體,還是營銷運營、廣告公關,文案創意都少不了熱點。很多品牌會提前幾個月就列出行業可能的熱點,未雨綢繆。
基於此,木木之前就專門總結了2017年熱點日歷,並最終做成「2017年新媒體運營熱點日歷表」PPT文件,分享給了大家,很多朋友反響不錯。
另外,每個月還是會發布當月的熱點日歷,也會加入一些我的意見和觀點......
2017年9月新媒體營銷運營熱點日歷:
9月1日:
中小學生開學日
9月1日,基本所有的中小學都會開始上課。
對於針對孩子的商家或品牌,當然就可以在這個「開學季」舉辦各種活動,進行各種優惠促銷。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而就是你的品牌不是針對孩子的,也沒有問題,可以借著這個「開學」的名義,同樣來玩促銷。
你想想,開學就是新的開始嘛,那麼什麼新學員、新顧客、新的產品都可以各種打折促銷。
同樣的,「開學」它也是個動詞,開始學嘛,所以特別是現在各種火爆的微課、直播、培訓等等可以在這個「開學季」准備一波。
所以,總的來講,還是以圖文、H5(促銷團購)、海報、促銷這幾個熱點形式為主吧。
9月3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2周年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72周年。
每當這個時候關於國家、關於愛國類的文章也會特別多,壯我國威嘛!主要會有2類似:
一是紀念歷史,而是表達愛國精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在這樣嚴肅的日子,就不要做什麼惡搞啊、消費歷史之類的。什麼打折促銷,我覺得有點low了。
至於內容,一般公眾號的還好,如果沒有特別的想法或創意,基本一張海報就可以了。
而特別是資訊類的、歷史類的、軍事類的、和評論觀點類的,可以做更多的拓展,對於個人,不建議評論過深,因為這畢竟是軍事政治類的。
哆啦A夢生日
哆啦A夢應該可以說是現在80 90 10幾代人最受歡迎的動畫形象之一。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告訴大家,是2112年9月3,也就是今年是它的負95歲生日。(生日還能這樣過,開眼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不得不說,每年還是有很多人做這個熱點的,畢竟哆啦A夢有那麼多粉絲,而且還承載著記憶。
首先,我們可以把產品和哆啦A夢結合,進行促銷或贈送。
也可以發起「哆啦A夢生日快樂」的話題,還有比如「哆啦A夢到底是不是貓?」、「我的童年與哆啦A夢」等等。
再比如,我們也可以做一個H5,上傳自己照片就可以生成各種和哆啦A夢的合影照片。
還可以是企業也做一回「哆啦A夢」,幫助用戶或粉絲實現幾個願望,也行。
9月5日:
中元節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可以盤點一下各地區習俗,中元節趣事,各種奇葩燒紙。也可以借著這個熱點談及童年趣事、家人之類的話題。
對於一般公眾號,如果沒有特別的想法,一張海報就可以。有一些想法的可以圍繞中元節「鬼神」這種特點玩一玩。
騰訊出的一個「中元節小鬼下山,趕快進來捉一隻」的H5還挺有意思。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打開H5進入,就會遇到各種鬼了,然後就可以拍這些鬼,據說有人拍到了帶來桃花運的鬼,有人拍到了發財鬼,有人拍到美女鬼,還有人拍到了膽小鬼……
裡面會有各種鬼的名字,千奇百怪,還有很有趣的介紹,整體還是很有意思。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9月7日:
白露
白露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晝夜溫差可達十多度。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此類節日全行業通殺,要是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基本上一條圖文,一個熱點海報發在微信和微博就可以了,一般都是在比創意。
9月8日:
國際掃盲日
文盲現象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嚴重阻礙著社會發展。
所以國際掃盲日旨在動員世界各國以及相關國際機構同文盲現象作斗爭,並最終達到增進人際溝通、消除歧視、促進文化傳播和社會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