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新媒體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2021-03-25 22:00:01

1、新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上有哪些新應用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教育教學已經在很多學校廣泛應用,這對於轉變傳統教育思想觀念,促進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對於實施素質教育,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更新教育觀念、強化創新意識、有較強的整合能力
課程的改革,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和合作學習。新媒體、新技術是以網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利用網路技術收集、處理、交流進行探討學習,從而獲取知識,這種學習模式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真正突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背景下,更新教育觀念是每一個教師不可忽視的問題。要強化創新意識。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精神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型人材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我們的教師也要不斷地創新,如果教師缺乏創造性思維,將失去學科的靈魂和動力,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學習,保持旺盛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網路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是一個全新理念的課程,它以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為教學基礎、又延伸到通信、網路技術等高科技的綜合應用技能教學,需要知識性與技能性很強的整合能力,現代信息技術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載體為特徵,擔負著開拓視野、搜索資料、整合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等功能。這其中,教師素質是關鍵要素。教師整合能力是信息技術發揮應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師應該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
二、用新媒體、新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新媒體、新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學媒體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經過精心准備,運用先進手段,創作出嚴謹而豐富的電子課件,其目的就是將它應用於教學,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攜帶地球儀、三角板、等繁瑣的教具,而是藉助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充分發揮多媒體網路的功能,可優化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結構、學生認識結構、課堂時間結構、師生活動結構等。豐富、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的靈活運用,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新媒體、新技術全方位刺激,使人腦左右協調發展,增強記憶力,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使學習氛圍輕松、愉快。通過多媒體網路的科學運用,可全面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依託區域網豐富校園網達到資源共享,進一步服務教學
學校應該重視校園網資源庫的建設,專人負責,統籌規劃。並安排熟悉計算機操作和網路維護的教師專門負責本校校園網教育資源庫的建設與維護。學校應該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鼓勵教師搜索和整理網上的教育資源,利用城域網的資源進行本校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教師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適合教學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類,同時教師應該將已有的課件、音頻資源、視頻資源、圖片資源通過非線性音視頻編輯系統、掃描儀、數碼相機等對其進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為學校教育資源信息的重要來源。學生可以上網快速地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料,有目的地處理信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有利於學生開展主動的探索型的學習活動。
四、培養學生對計算機運用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教學,首先必須讓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會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運用於學科學習,學會對知識和信息進行檢索,從而達到自主學習,而不是學會計算機的所有知識。體現計算機是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加知識的好幫手。真正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使學生變被動學知識為主動汲取知識。學校利用網路教室多提供讓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機會。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同時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自己操作計算機,這樣,他們才覺得學到的是自己迫切知道的知識,是自己學到的,而不是教師「灌輸」的,學生學起來會更加積極,記得也更牢固。同時,這樣還可以縮短反饋的周期,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補救。
總之,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建立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庫,大力整合網上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自覺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從實際出發,加大新媒體、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規律,啟發思維,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

2、新媒體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的「基本」的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課程資源(或稱之為「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以前人們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殊不知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

3、如何在美術課中應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學手段,它不僅直觀形象,顏色絢麗,音樂動聽,還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特有的教學情景。綜合以上特點,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較快的掌握知識,開闊視野,展開想像,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新課程標准細分了美術教學的知識領域:欣賞·評述、設計·應用、造型·表現、綜合·探索。在各個領域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如下: 一、欣賞·評述 在這個教學領域方面主要實現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激發參與「欣賞·評述」活動的興趣,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 逐步形成提高視覺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在欣賞·評述類課程教學時,怎樣才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應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教師還要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但學生一動起來就會亂,這就需要老師的調控、引導,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表揚。 在這個領域中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最為明顯,欣賞過程中需要大量資料,讓學生直觀的欣賞是最好的方法。在備課過程中用多媒體計算機網路去搜尋所需資料,更快,更完整。 在上課的時候用多媒體顯示,把相關圖片一一播放,讓學生欣賞,效果比傳統的方法好。如:《真實動人的藝術形象》一課主要講西方繪畫藝術,怎樣讓學生對西方繪畫的特點有一個大的概念,我認為可用中國水墨畫和西方油畫數張在一起作比較,這樣學生可非常直觀的感覺出西方繪畫以寫實為主,這些形象是真實動人的。 波提切利的《春》, 畫面上到處洋溢著春天的詩情畫意。 芳香裊裊的風吹拂著結滿金色果實的橙子林和樹木間的羊齒葉, 它們不斷的顫動閃爍出光影; 鬱金香、銀蕾花、 水仙等鮮花, 猶如織在地上的刺綉, 遍地盛開。柯羅的《陣》,透明、 銀灰色的畫面, 在學生的眼裡呈現出迷茫的狀態, 似乎使他們聽到陣風呼呼作響,感受到大自然豐富的生命, 活躍的脈搏, 在心靈上喚起健康與美的情緒。第三幅《梅杜薩之筏》強烈的明暗對比, 強烈的運動感和悲劇氣氛, 令人觸目驚心. 畫面以昂揚的激情贊頌了人與命運抗爭的救生意志。用多媒體播放這些圖片簡單方便,配上輕松的音樂效果又好。 又如:在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欣賞系列中,有黃山、秦始皇兵馬俑、印度泰姬陵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介紹。但書中的圖片只有一張,很難滿足學生欣賞的需要。記得有一次上《黃山》一課,黃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四絕著稱於世。黃山獨特的花崗岩峰林,遍布的峰壑,千姿百態的黃山松,惟妙惟肖的怪石,變幻莫測的雲海,構成了黃山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巨幅畫卷,賦予了黃山的藝術魅力,塑造了黃山永恆的靈性、神奇的風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說過"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後人據此又稱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但書上圖片只有一張,文字介紹也很簡單,去過黃山的同學也很少,學生看了半天並不覺得黃山有多麼美麗、雄偉、壯觀。怎麼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解黃山呢?我收集了大量黃山的圖片,各種風景的都有,有天都峰、迎客松、送客松、光明頂、雲海、霧松等。學生看了情不自禁發出感嘆:「太美了!」這樣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然後再提出問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黃山除了秀美的風景外,還有什麼呢?」引出黃山還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等。如:活字印刷術創始人畢升,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許國(歷仕明嘉靖、隆慶、萬曆)、曹振鏞(歷仕清乾隆、嘉慶、道光),富可敵國的大鹽商鮑漱芳,著名戲劇家汪道昆,醫學家汪機、汪昂,徽墨、歙硯高手李廷珪、李少微,新安畫派的創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漸江、黃賓虹,哲學家戴震,理財家王茂蔭(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珠算大師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學者有陶行知、胡適,音樂家張曙,還有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鄭復光,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近代法學家徐謙等,都是徽州人。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派建築、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然後根據介紹再欣賞其它相關圖片,這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黃山的認識才能全面、直觀。 美術課中欣賞佔有很大的比例,並且這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方法。用多媒體上這類課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二、設計·應用 通過這類課程的學習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1、 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製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 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以及耐心細致、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這屬於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品質的培養方面所應達到的目標。 在這類課程中如:《可愛的吉祥物》、《生活中的標志》、《我喜歡的卡通形象》等課程其實學生是非常喜歡的,但上好這類課程需要一個巧妙的引領,學生才能有新穎的想法,用多媒體在各教學過程中展示各種圖形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記得有次上《我喜歡的卡通形象》一課,因為認為卡通形象學生本身很喜歡,上起來難度並不會很大,因此在准備的時候,只是找了幾張普通的卡通掛圖,雖然很好的上完了這節課,但離我想像中的效果相差甚遠,總結分析,發現可能展示圖片太少,變化不夠,學生並不明白如何進行變化設計,沒有把學生的創作思維真正打開,因此,在上其他班的時候,我精心用多媒體製作了課件,當我把卡通圖片,卡通片,卡通物品等一系列卡通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特別是播放卡通片的時候,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所有同學都進入了狀態。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把各種設計變化過程用多媒體一步步展現播放。學生的設計思路也放寬了許多,設計出來的卡通形象明顯比前一節課的豐富,上課的氣氛也比前一節課熱烈,這就是多媒體帶來的效果啊! 三、造型·表現 通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學習,學生應分別在三個方面達到一定的目標,分別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目標。知識目標基本概括了造型藝術語言的要素和原理;能力目標則要求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情感態度目標突出藝術教育的特徵,強調了體驗樂趣產生興趣,並形成一定的價值態度。 這類課程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技法表現能力,對於技法表現力較差的學生,上這類課較難,總覺得自己畫的不如別人。但 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構成青少年學習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覺完成任務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得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用多媒體設計一種情境,把所講內容貫穿在這些情境之中,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情景之中,使學生產生興趣。如:《空間的魅力》一課,本身學習內容比較抽象。我在備課時收集了許多室內外的風景照片,這些照片空間感較強,有建築、有馬路、有湖泊等,讓學生欣賞、感受透視變化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另外,用簡單的三維動畫設計了一個立方體各個面轉動的動畫,使學生一目瞭然,感覺到透視變化的神奇。還有,記得以前玩過一個三維游戲,進入金字塔內去尋寶,裡面有各種暗道,從不同的地方觀察很重要。這個游戲給了我啟示,學生喜歡游戲,何不把這個游戲的空間搬入課堂,讓學生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呢!當我把游戲打開,同學們都很驚訝,「上課真的可以玩游戲嗎?」我說「如果表現好,當然可以,但我要提幾個問題,注意觀察啦。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面有何不同,特點如何?」學生為了能夠表現一下,對物體變化觀察非常仔細,在觀察之後也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地方,三維動畫游戲進入課堂,使學生對物體的變化一目瞭然。以上都是上《空間的魅力》一課的方法,用多媒體使得枯燥,抽象,難懂的課程容易了許多,使學生產生了興趣。 記得還有一次上《森林之歌》,這課主要內容是認識色彩,感覺色彩。我請計算機老師配合,在計算機教室上了一堂課,學生每人一台電腦,在電腦面前操作不同色彩搭配的感覺。我准備了一幅山水風景畫,變換不同的冷暖色調,畫面產生了不同的變化,給人的感覺也不同。學生在計算機上操作,配上不同的色彩,這樣技法不強的同學也能根據自己的感覺畫出美麗的風景畫,畫的不理想馬上就能進行修改,比用手工繪畫效果好。 四、綜合·探索 這類課程的學習目標如下: 1、了解美術發展趨勢以及美感的多樣性,拓展想像的空間,綜合運用豐富多樣的美術媒材、形式、技能表達自己的創意, 美化環境與生活。 2、了解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以及社會的關聯,能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形成綜合學習的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3、以個人創造與集體合作的形式參與綜合美術活動,發揮個性,學會合作,體驗探究、發現的愉悅與成就感,激發美術學習的興趣。 我一般上這類課程,會在各個過程中根據需要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在每一課展示作品時,我一定會用多媒體,因為綜合·探索課是一堂動手能力較強,要求同學勇於發現探索的課程。如:《歡快的節日》、《美麗的家園》等課程,我會把上課的過程用攝像機拍出來,包括學生活動過程及作品展示,在下一節課播放給學生看,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較高,並且學生可以根據錄像了解每位同學在這個活動中、任務中擔任了什麼樣的角色,任務完成的如何,有哪些問題,那麼在下次上課是就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提高。 在這些課程當中,我嘗試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確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新技術和新媒體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方式有哪些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教育教學已經在很多學校廣泛應用,這對於轉變傳統教育思想觀念,促進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對於實施素質教育,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更新教育觀念、強化創新意識、有較強的整合能力
課程的改革,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和合作學習。新媒體、新技術是以網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利用網路技術收集、處理、交流進行探討學習,從而獲取知識,這種學習模式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真正突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背景下,更新教育觀念是每一個教師不可忽視的問題。要強化創新意識。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精神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型人材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我們的教師也要不斷地創新,如果教師缺乏創造性思維,將失去學科的靈魂和動力,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學習,保持旺盛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網路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是一個全新理念的課程,它以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為教學基礎、又延伸到通信、網路技術等高科技的綜合應用技能教學,需要知識性與技能性很強的整合能力,現代信息技術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載體為特徵,擔負著開拓視野、搜索資料、整合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等功能。這其中,教師素質是關鍵要素。教師整合能力是信息技術發揮應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師應該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
二、用新媒體、新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新媒體、新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學媒體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經過精心准備,運用先進手段,創作出嚴謹而豐富的電子課件,其目的就是將它應用於教學,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攜帶地球儀、三角板、等繁瑣的教具,而是藉助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充分發揮多媒體網路的功能,可優化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結構、學生認識結構、課堂時間結構、師生活動結構等。豐富、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的靈活運用,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新媒體、新技術全方位刺激,使人腦左右協調發展,增強記憶力,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使學習氛圍輕松、愉快。通過多媒體網路的科學運用,可全面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依託區域網豐富校園網達到資源共享,進一步服務教學
學校應該重視校園網資源庫的建設,專人負責,統籌規劃。並安排熟悉計算機操作和網路維護的教師專門負責本校校園網教育資源庫的建設與維護。學校應該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鼓勵教師搜索和整理網上的教育資源,利用城域網的資源進行本校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教師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適合教學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類,同時教師應該將已有的課件、音頻資源、視頻資源、圖片資源通過非線性音視頻編輯系統、掃描儀、數碼相機等對其進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為學校教育資源信息的重要來源。學生可以上網快速地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料,有目的地處理信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有利於學生開展主動的探索型的學習活動。
四、培養學生對計算機運用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教學,首先必須讓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會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運用於學科學習,學會對知識和信息進行檢索,從而達到自主學習,而不是學會計算機的所有知識。體現計算機是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加知識的好幫手。真正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使學生變被動學知識為主動汲取知識。學校利用網路教室多提供讓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機會。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同時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自己操作計算機,這樣,他們才覺得學到的是自己迫切知道的知識,是自己學到的,而不是教師「灌輸」的,學生學起來會更加積極,記得也更牢固。同時,這樣還可以縮短反饋的周期,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補救。
總之,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建立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庫,大力整合網上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自覺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從實際出發,加大新媒體、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規律,啟發思維,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

5、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應用多媒體技術

教學內容排球正面墊球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80%的學生能夠理解墊球的動作要領 2.技能目標:80%的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墊球夾、插、送等的各動作要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的培養和勇敢頑強,堅忍不拔意志的養成

6、如何將新媒體藝術導入到初中美術教學

上好初中美術課,光靠理論不行,要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讓同學們自主找資料,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展開教學。這樣一來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的興趣。
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不要僅僅關注於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
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而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梁。
將美術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延展。
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像、范畫、故事,游戲和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他們對形象的感受,對美術的濃厚興趣。
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讓他們感受到,上美術是一種享受,並讓他們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

7、如何應用多媒體技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學手段,它不僅直觀形象,顏色絢麗,音樂動聽,還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特有的教學情景。綜合以上特點,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較快的掌握知識,開闊視野,展開想像,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新課程標准細分了美術教學的知識領域:欣賞·評述、設計·應用、造型·表現、綜合·探索。在各個領域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如下: 一、欣賞·評述 在這個教學領域方面主要實現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激發參與「欣賞·評述」活動的興趣,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 逐步形成提高視覺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在欣賞·評述類課程教學時,怎樣才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應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教師還要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但學生一動起來就會亂,這就需要老師的調控、引導,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表揚。 在這個領域中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最為明顯,欣賞過程中需要大量資料,讓學生直觀的欣賞是最好的方法。在備課過程中用多媒體計算機網路去搜尋所需資料,更快,更完整。 在上課的時候用多媒體顯示,把相關圖片一一播放,讓學生欣賞,效果比傳統的方法好。如:《真實動人的藝術形象》一課主要講西方繪畫藝術,怎樣讓學生對西方繪畫的特點有一個大的概念,我認為可用中國水墨畫和西方油畫數張在一起作比較,這樣學生可非常直觀的感覺出西方繪畫以寫實為主,這些形象是真實動人的。 波提切利的《春》, 畫面上到處洋溢著春天的詩情畫意。 芳香裊裊的風吹拂著結滿金色果實的橙子林和樹木間的羊齒葉, 它們不斷的顫動閃爍出光影; 鬱金香、銀蕾花、 水仙等鮮花, 猶如織在地上的刺綉, 遍地盛開。柯羅的《陣》,透明、 銀灰色的畫面, 在學生的眼裡呈現出迷茫的狀態, 似乎使他們聽到陣風呼呼作響,感受到大自然豐富的生命, 活躍的脈搏, 在心靈上喚起健康與美的情緒。第三幅《梅杜薩之筏》強烈的明暗對比, 強烈的運動感和悲劇氣氛, 令人觸目驚心. 畫面以昂揚的激情贊頌了人與命運抗爭的救生意志。用多媒體播放這些圖片簡單方便,配上輕松的音樂效果又好。 又如:在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欣賞系列中,有黃山、秦始皇兵馬俑、印度泰姬陵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介紹。但書中的圖片只有一張,很難滿足學生欣賞的需要。記得有一次上《黃山》一課,黃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四絕著稱於世。黃山獨特的花崗岩峰林,遍布的峰壑,千姿百態的黃山松,惟妙惟肖的怪石,變幻莫測的雲海,構成了黃山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巨幅畫卷,賦予了黃山的藝術魅力,塑造了黃山永恆的靈性、神奇的風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說過"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後人據此又稱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但書上圖片只有一張,文字介紹也很簡單,去過黃山的同學也很少,學生看了半天並不覺得黃山有多麼美麗、雄偉、壯觀。怎麼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解黃山呢?我收集了大量黃山的圖片,各種風景的都有,有天都峰、迎客松、送客松、光明頂、雲海、霧松等。學生看了情不自禁發出感嘆:「太美了!」這樣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然後再提出問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黃山除了秀美的風景外,還有什麼呢?」引出黃山還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等。如:活字印刷術創始人畢升,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許國(歷仕明嘉靖、隆慶、萬曆)、曹振鏞(歷仕清乾隆、嘉慶、道光),富可敵國的大鹽商鮑漱芳,著名戲劇家汪道昆,醫學家汪機、汪昂,徽墨、歙硯高手李廷珪、李少微,新安畫派的創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漸江、黃賓虹,哲學家戴震,理財家王茂蔭(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珠算大師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學者有陶行知、胡適,音樂家張曙,還有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鄭復光,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近代法學家徐謙等,都是徽州人。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派建築、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然後根據介紹再欣賞其它相關圖片,這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黃山的認識才能全面、直觀。 美術課中欣賞佔有很大的比例,並且這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方法。用多媒體上這類課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二、設計·應用 通過這類課程的學習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1、 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製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 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以及耐心細致、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這屬於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品質的培養方面所應達到的目標。 在這類課程中如:《可愛的吉祥物》、《生活中的標志》、《我喜歡的卡通形象》等課程其實學生是非常喜歡的,但上好這類課程需要一個巧妙的引領,學生才能有新穎的想法,用多媒體在各教學過程中展示各種圖形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記得有次上《我喜歡的卡通形象》一課,因為認為卡通形象學生本身很喜歡,上起來難度並不會很大,因此在准備的時候,只是找了幾張普通的卡通掛圖,雖然很好的上完了這節課,但離我想像中的效果相差甚遠,總結分析,發現可能展示圖片太少,變化不夠,學生並不明白如何進行變化設計,沒有把學生的創作思維真正打開,因此,在上其他班的時候,我精心用多媒體製作了課件,當我把卡通圖片,卡通片,卡通物品等一系列卡通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特別是播放卡通片的時候,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所有同學都進入了狀態。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把各種設計變化過程用多媒體一步步展現播放。學生的設計思路也放寬了許多,設計出來的卡通形象明顯比前一節課的豐富,上課的氣氛也比前一節課熱烈,這就是多媒體帶來的效果啊! 三、造型·表現 通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學習,學生應分別在三個方面達到一定的目標,分別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目標。知識目標基本概括了造型藝術語言的要素和原理;能力目標則要求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情感態度目標突出藝術教育的特徵,強調了體驗樂趣產生興趣,並形成一定的價值態度。 這類課程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技法表現能力,對於技法表現力較差的學生,上這類課較難,總覺得自己畫的不如別人。但 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構成青少年學習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覺完成任務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得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用多媒體設計一種情境,把所講內容貫穿在這些情境之中,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情景之中,使學生產生興趣。如:《空間的魅力》一課,本身學習內容比較抽象。我在備課時收集了許多室內外的風景照片,這些照片空間感較強,有建築、有馬路、有湖泊等,讓學生欣賞、感受透視變化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另外,用簡單的三維動畫設計了一個立方體各個面轉動的動畫,使學生一目瞭然,感覺到透視變化的神奇。還有,記得以前玩過一個三維游戲,進入金字塔內去尋寶,裡面有各種暗道,從不同的地方觀察很重要。這個游戲給了我啟示,學生喜歡游戲,何不把這個游戲的空間搬入課堂,讓學生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呢!當我把游戲打開,同學們都很驚訝,「上課真的可以玩游戲嗎?」我說「如果表現好,當然可以,但我要提幾個問題,注意觀察啦。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面有何不同,特點如何?」學生為了能夠表現一下,對物體變化觀察非常仔細,在觀察之後也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地方,三維動畫游戲進入課堂,使學生對物體的變化一目瞭然。以上都是上《空間的魅力》一課的方法,用多媒體使得枯燥,抽象,難懂的課程容易了許多,使學生產生了興趣。 記得還有一次上《森林之歌》,這課主要內容是認識色彩,感覺色彩。我請計算機老師配合,在計算機教室上了一堂課,學生每人一台電腦,在電腦面前操作不同色彩搭配的感覺。我准備了一幅山水風景畫,變換不同的冷暖色調,畫面產生了不同的變化,給人的感覺也不同。學生在計算機上操作,配上不同的色彩,這樣技法不強的同學也能根據自己的感覺畫出美麗的風景畫,畫的不理想馬上就能進行修改,比用手工繪畫效果好。 四、綜合·探索 這類課程的學習目標如下: 1、了解美術發展趨勢以及美感的多樣性,拓展想像的空間,綜合運用豐富多樣的美術媒材、形式、技能表達自己的創意, 美化環境與生活。 2、了解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以及社會的關聯,能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形成綜合學習的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3、以個人創造與集體合作的形式參與綜合美術活動,發揮個性,學會合作,體驗探究、發現的愉悅與成就感,激發美術學習的興趣。 我一般上這類課程,會在各個過程中根據需要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在每一課展示作品時,我一定會用多媒體,因為綜合·探索課是一堂動手能力較強,要求同學勇於發現探索的課程。如:《歡快的節日》、《美麗的家園》等課程,我會把上課的過程用攝像機拍出來,包括學生活動過程及作品展示,在下一節課播放給學生看,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較高,並且學生可以根據錄像了解每位同學在這個活動中、任務中擔任了什麼樣的角色,任務完成的如何,有哪些問題,那麼在下次上課是就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提高。 在這些課程當中,我嘗試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確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8、新媒體及其在教學中有哪些應用和應用前景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媒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型電教媒體就像雨後春筍一樣層出不窮,而合理和適時地運用傳統的教學媒體,也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電化教育是促進學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主要內容。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恰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創作能力是有效的。
其實電化教學有很多優點,已在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涉及面較廣的系統工程,在教育一線工作的教師,應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要的陣地,充分發揮主渠道是作用。深化教改,優化課堂教學,教師也應當把電化教學手段,看作是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千方百計地運用好信息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以便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與新媒體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