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裝置公共藝術

新媒體裝置公共藝術

發布時間:2021-03-26 08:49:50

1、[公共藝術]什麼是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新興學科。

公共藝術(英語:Public art)可以以任意媒介創作,是指放在公共空間、面向公眾開放的藝術作品。

公共藝術有三個公認的基本屬性和要素:公共性、藝術性、在地性。這也是公共藝術和其他藝術門類區分的標准。

公共藝術形式多樣,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廣場上的公共雕塑。至今雕塑也是公共藝術的重要形式,例如人行道上的銅像,廣場或公園的紀念碑。公共藝術也可包括公共空間里的各種藝術表現,例如建築物;或是可以使用的物品與設施,如桌椅和路燈。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城市化進程的深入,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情趣和社會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是近代公共藝術得以蓬勃發展的源動力之一;另一個原因是當代藝術的民主化運動,使得藝術品從博物館中走出來,走到公共空間,走向公眾生活。

公共空間雖是公眾共有,但多由政府管控,因此公共藝術創作需要考慮當地政策規章,有時需要與政府機構溝通合作。

(1)新媒體裝置公共藝術擴展資料:

公共藝術的價值

公共藝術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種當代文化的形態。簡而言之,公共藝術指的是由藝術家為某個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間所創作的作品或者設計。

公共藝術是一個城市成熟發展的標志。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財富,在積極的意義上表達了當地的身份特徵與文化價值觀;它毋庸置疑地體現著市民們對自己城市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因此也進而成為藝術與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可以說,擁有良好公共藝術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夠思考和感覺的城市。

當然,公共藝術的存在意義遠不止於此,它能夠通過改變所在地點的景觀,突出某些特質而喚起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與認識,表達社區或城市的歷史與價值。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公共藝術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它改變了城市的面貌,能夠長時間地影響著公眾的精神狀態與對周遭世界的認知;它也會成為城市身份的標識,在塑造城市的獨特性格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公共藝術

2、公共藝術專業有哪些有趣的課程?

作為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學生,其實我覺得公共藝術呢,是一門十分有意思的專業。在本專業里,會有很多有意思的課程,並且你也會接觸很多有意思的人。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像公共藝術這個專業需要學習的課程有裝飾基礎、雕塑基礎、材料與工藝、建築與環境設計、空間形態設計、展示設計、公共景觀設計、園林建築設計、公共設施設計、環境雕塑造型、壁畫與浮雕、數碼圖形處理等。

在這些課程里,要說最有意思的那就是公共藝術鑒賞。大家在廣場、公園里的歷史文化人物像,以及在古跡老街中的民俗雕塑,這些裝飾著城市的藝術作品在生活中都是十分的常見。但是隨著藝術形式的改化,越來越多的城市雕塑不再是真實的人物形象,而是出現了很多新奇有趣的東西。那這只大黃鴨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不論是大人小孩都對這只大黃鴨都頗有好感。2013年,這只黃色的橡皮鴨子曾在北京、香港、台北的水面上停留過。當時引得很多人去觀看拍照。

這只鴨子其實是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的代表作,從2007年就開始周遊世界,曾到過荷蘭、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4個國家的22個城市。當然說一句我自己對大黃鴨的看法,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神似小時候洗澡的玩具。


當然,想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到各級市政規劃局、交通部門、建築和規劃部門、各類設計院所等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設計、研究、教學及管理等工作。但是,在這之前,你肯定需要掌握很多工作能力,至少得把你的專業知識弄得很扎實,否則未必會有人會徵用你。

具體的工作就是1.掌握公共藝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一定要有扎實的基本功;2.具有較扎實的人文學科和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和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和較強的審美能力;3.需要掌握公共藝術設計方法技術;4.具有獨立完成公共藝術設計的基本能力;5.了解公共藝術的發展動態,要與時俱進;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3、公共藝術的三種設計元素?

藝術的三種設計元素周期律止損點了哦哦哦哦

4、什麼是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專業(代碼:050430S)屬於文學大類,藝術類。該專業旨在學科綜合專業基礎和公共藝術專業方向基礎課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分別對各種公共藝術理論知識、實踐知識進行研究和學習,涵蓋公共藝術本體形態、藝術形式、創作形式、創作觀念、方法、技巧及審美意識等綜合內容。

公共藝術的價值
公共藝術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種當代文化的形態。簡而言之,公共藝術指的是由藝術家為某個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間所創作的作品或者設計。
公共藝術是一個城市成熟發展的標志。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財富,在積極的意義上表達了當地的身份特徵與文化價值觀;它毋庸置疑地體現著市民們對自己城市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因此也進而成為藝術與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可以說,擁有良好公共藝術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夠思考和感覺的城市。
當然,公共藝術的存在意義遠不止於此,它能夠通過改變所在地點的景觀,突出某些特質而喚起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與認識,表達社區或城市的歷史與價值。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公共藝術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它改變了城市的面貌,能夠長時間地影響著公眾的精神狀態與對周遭世界的認知;它也會成為城市身份的標識,在塑造城市的獨特性格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公共藝術本科專業介紹
專業概述
公共藝術(代碼:050430S)屬於文學大類,藝術類。
公共藝術專業在學科綜合專業基礎和公共藝術專業方向基礎課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分別對各種公共藝術理論知識、實踐知識進行研究和學習,涵蓋公共藝術本體形態、藝術形式、創作形式、創作觀念、方法、技巧及審美意識等綜合內容。
專業培養的能力
公共藝術專業是國內新興的藝術類專業方向,培養在開放性公共空間中進行藝術創造與相應的城市環境設計的專門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通過藝術造型能力的訓練,掌握現代城市的公共景觀、公共建築、公共園林等空間造型規律和工程設計及施工能力。
專業畢業生具備的能力
(1)系統的公共藝術品設計職業能力,包括:室內外公共設施與裝飾品設計項目的調查研究、策劃、設計、創新、製作、安裝等能力。
(2)掌握各種材料屬性與加工製作工藝。
(3)工程技術、高新加工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在公共設計中的綜合應用能力。
(4)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思維,包括團隊合作、個性表達與現代觀念藝術展現能力。
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態主要表現
(1)就業重點是買設計能力與手工技術;現在社會大量需求設計師與技師。現代社會室內外公共設施與裝飾品市場需求量很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公共藝術設計,因此只要掌握一門手工技術和設計能力就不怕找不到工作。
(2)就業面廣。公共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畢業後一般在以下類型單位就職。
各地雕塑、陶藝、漆畫、裝飾品設計與製作的各大企業與廠家以及研究所和高校等單位。
專業學制和修業年限
(1)學制:標准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管理。
(2)修業年限:可在3-6年內完成學業。

畢業生可到各級市政規劃局、交通部門、建築和規劃部門、各類設計院所等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設計、研究、教學及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
裝飾基礎、雕塑基礎、材料與工藝、建築與環境設計、空間形態設計、展示設計、公共景觀設計、園林建築設計、公共設施設計、環境雕塑造型、壁畫與浮雕、數碼圖形處理等。
相近專業
繪畫050404、雕塑050405、美術學050406、藝術設計學050407、藝術設計050408、攝影050416、藝術學050422W、音樂科技與藝術050428S、中國畫050429S、歷史學060101、民族學060105*等。

5、誰知道公共藝術是什麼?

您好,恰巧我大學選修過這門課程在這里簡單的說一下,希望能幫到你
公共藝術不是一種藝術形式,也不是一種統一的流派、風格;它是
使存在於公共空間的藝術能夠在當代文化的意義上與社會公眾發生關系的一種
思想方式,是體現公共空間民主、開放、共享的精神和態度。
公共藝術早已不是拘泥於唯美形式的雕塑作品。藝術創作加入了多媒體藝術。裝置藝術、行動藝術、等形式,包括材質使用的多樣性及互動的重視。而藝術的施行主題,及其創作范圍也擴展至燈光設計、空間整體識別系統、街道傢具及活動記錄等形式出現,因此公共藝術創作形式可以發揮的范圍幾乎沒有限制。
親~從看到你的問題就開始翻書查資料 一定要採納哦~!
歡迎隨時探討~

6、公共藝術(裝置藝術)和公共藝術有什麼區別

裝置藝術,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簡單地講,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裝置藝術使用的媒材包含了自然材料到新媒體,比如錄影、聲音、表演、電腦以及網路。
公共藝術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種當代文化的形態。簡而言之,公共藝術指的是由藝術家為某個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間所創作的作品或者設計。公共藝術是一個城市成熟發展的標志。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財富,在積極的意義上表達了當地的身份特徵與文化價值觀;它毋庸置疑地體現著市民們對自己城市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因此也進而成為藝術與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可以說,擁有良好公共藝術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夠思考和感覺的城市。當然,公共藝術的存在意義遠不止於此,它能夠通過改變所在地點的景觀,突出某些特質而喚起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與認識,表達社區或城市的歷史與價值。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公共藝術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它改變了城市的面貌,能夠長時間地影響著公眾的精神狀態與對周遭世界的認知;它也會成為城市身份的標識,在塑造城市的獨特性格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7、中國公共藝術什麼時候能真正「公共」

藝術、大地藝術和觀念藝術等前衛試驗性藝術。但實則它是一個特稱名詞,主要是在美術和視覺造型藝術領域內使用,更准確的名稱應是「公共造型藝術」。公共藝術的概念近年來在中國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公共藝術在中國不僅僅只是一個名詞的借用,也不是環境藝術、景觀藝術、城市雕塑的同義詞,公共藝術應該有它自身的規定性。公共藝術的概念在西方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的背景,它在當代中國的出現和使用不是偶然的,它是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在公共事物中所呈現的開放性和民主化的進程在公共空間的反映。公共藝術的前提是公共性,只有具備了公共性的藝術才能稱之為公共藝術。「公共」這個概念在西方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根據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哈貝馬斯的研究,在英國,從17世紀中葉開始使用「公共」這個詞,17世紀末,法語中的「publicite」一詞借用到英語里,才出現「公共性」這個詞;在德國,直到18世紀才有這個詞。公共性本身表現為一個獨立的領域,即公共領域,它和私人領域是相對立的。公共性的前提是對公民參與公共事物權利的肯定。美國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指出:「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種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法國1789年《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寫到:「思想和意見的自由交流是最可寶貴的人權之一。人人享有言論自由、寫作自由和出版自由,但要對濫用法律所規定的這種自由承擔責任」。「在一個自由的國度里,每個人都認為他和一切公共事物有著利害關系;有權形成並表達自己的意見」。公共領域范疇起源可以推溯到古希臘時期,在古希臘,自由民的公共生活是在廣場里進行的,其主要的行為是進行語言的溝通,這就是阿倫特所謂的「陽光廣場」——古希臘城邦式的公共性。但是,在古希臘還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公共性,陽光廣場只是對貴族和自由民而言的,大量的奴隸階層無法享有自由對話的權利。綜合哈貝馬斯等人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作為西方社會學概念的公共性具有如下基本特徵:1. 它是市民社會的產物,在封建的、專制的社會制度中,不存在公共性和公共領域;2. 它是民主的、開放的、進入了公共領域的;它是私密性、封閉性是相對立的;3. 它是公眾廣泛認可的、或者普遍關注的;4. 它是參與的,以自由交流,相互討論作為特徵的。目前普遍認同的概念是:公共藝術是處於公共環境中,與該環境相協調的,以人為本的,並為公眾所認可的,相對長久存在的造型藝術。公共藝術是公共造型藝術的縮寫。其中包括:雕塑、壁畫、裝置、環境藝術等。其中環境藝術包括藝術建築及建築配飾、藝術景觀園林及景觀園林配飾。在細分則包括有:廊、亭、架、柱、橋構、路鋪、門飾、窗飾、裝飾角線、台塔、階梯、護欄、牆飾、照明燈具、景觀座凳、車站、旗幟、地下出入口、通風口、信話亭、郵筒、報欄、井蓋、路崖、樹池、下水道、消防栓、路障、自行車架、噴水池、飲水池、花缽、指示系統、解讀系統、地標、紀念碑等。從這里可以看出,公共藝術實際上是城市形象的體現,因此我們將公共藝術的概念給以其一個主觀和抽象的定位:公共藝術是「城市的年輪」。公共藝術是屬於城市的,從世界范圍來看,自古至今,無論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都注重城市面貌和地域文化的建設,每當進入一個城市,特別是古城、名城,都會被她充滿傳統文脈和特色建築的市容所打動,城市公共藝術空間的成功營造起了重要的作用,一些著名的景點或構築物已成了這個城市社會文明程度、社會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它們是城市遞交給觀者的一張名片,而這種文化視覺構物隨著時光的推移,便積淀成為「城市的年輪」中國的故宮、華表、石獅、玉帶橋;天壇、圜丘、迴音壁;巴黎的聖母院、凱旋門、艾菲爾鐵塔;悉尼的歌劇院、紐約的自由女神;西安的皇陵、雅典的神廟、開封的古剎、羅馬的競技場,不都是這「年輪」上醒目的一圈么!對於公共藝術廣義的理解關於公共藝術,目前雖然沒有統一的表述,總的說來,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分。廣義的公共藝術的概念,泛指公共空間和公共場所的藝術。例如,台灣目前比較流行的對於公共藝術的理解就是如此,台灣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公共藝術是指設置於公共空間的藝術品」,包括繪畫、書法、攝影、雕塑、工藝等各種手段和技法。對於公共藝術更加廣義的理解,除了造型藝術的手段外,只要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能夠和公眾發生廣泛關系的其它藝術樣式,如表演、歌舞等都包括在公共藝術之內。廣義的公共藝術概念的價值在於:它在與私密的、個人的藝術相對立的意義上,以及在能夠與比較廣泛的社會人群進行相互交流和溝通的意義上,具有某種描述的作用;另外,由於各民族文化的歷史和現實情景的差異,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在具體實施公共藝術的時候,常常有不同的側重,廣義的公共藝術由於其具有更大的涵蓋性,便於在最寬泛的意義上獲得相互認同,所以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嚴格地說來,對於公共藝術這種寬泛的理解和使用並沒有明確表達公共藝術所代表的特定的價值觀,它還很難說是一個學術的界定,我個人主張狹義的公共藝術的概念,我認為只有在有明確限定的意義上使用公共藝術的概念,才能對中國公共藝術的發展和推動起到更有針對性的作用。公共藝術的基礎1、從歷史學的角度看:公共藝術是一個歷史的概念,它不單單只是表示空間場所。有論者忽視了公共藝術的特定的歷史內涵,把它看作是一種超越時空的藝術形態,這就把公共藝術概念無限地泛化了,如有人認為原始時期的巨石文化就是最早的公共藝術,有人認為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的公共藝術,還有人認為中國的乾陵、昭陵的神道石刻也是公共藝術,這種說法本身是缺乏歷史感的,在沒有公共性的社會,這些藝術在內涵上都只能說是神權的藝術、王權的藝術,在空間形態上,只能算是戶外的藝術,它們都不具備公共藝術的基本特徵。公共藝術是歷史的產物,在西方藝術史上,藝術與公眾的關系在18世紀前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化市場在18世紀的出現,藝術具有了商品的形式,成為了一種可供討論的文化;更廣泛的公眾的閱讀群體和劇場觀眾取代了17世紀宮廷貴族的狹隘的閱讀群體和觀眾群;作家、藝術家的委託人替代了傳統的資助人,承擔了向市場發行作品的任務;藝術批評在18世紀出現,人們擁有了對藝術作品加以評判的權利……正是種種歷史的因素才使公共藝術的出現成為可能。2、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市民社會的出現,使公共藝術有了其社會學的基礎。從社會的權力結構看分析,公共性和公共領域的概念反映了市民對於公共空間的權力要求和參與的意向,它與社會公眾事物的民主化的進程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只有放在這個歷史背景中進行考察,才能真正把握公共藝術的價值取向。什麼是權力?「它是個人或群體將其意志強加給其他人的能力」(《西方社會學理論》p202)公共藝術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權力的體現。「應該寫一部有關空間的歷史——這也就是權力的歷史」(福特《權力的眼睛》p152)⑴、市民社會出現以前,文學和藝術是宮廷的專利。⑵、隨著市民社會的出現,出現了文化權力的轉移。有了真正的公共圖書館,有了「真正的觀眾」。市民的藝術也才成為社會的主流。⑶、西方社會隨著歷史的發展,其階段、階層結構也不斷發生變化,例如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頗有影響的「第三條道路」的理論,主張建立合作包容型的新社會關系,使每個人、每個團體都參與到社會之中,培養共同體精神以及對公共事物的參與。(《當代國外社會思潮》)p382)這些理論對公共藝術的蓬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⑷、社會機制和社會政策的變化常常成為公共藝術發展的直接的推動力量。隨著公眾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公眾事物中來,隨著藝術的精英主義的消失,公共空間的開發為許多西方政府所重視,公共政策有了不少調整,如「百分比藝術計劃」、「國家藝術基金會的公共場所藝術計劃」等等,使公共藝術建設納入到制度的軌道。公共藝術正是有了這些社會政策的支持,才有了自身發展的資金的保障。3、 從文化學的角度看:公共藝術是一種當代文化的形態。盡管公共性的概念在18世紀就提出來了,但只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後現代主義文化的興起,公共藝術本身才得到長足的發展。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西方藝術開始發生由審美到文化的轉型。⑴、大眾文化的興起,造成藝術方式的變化:藝術與生活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出現了藝術的生活化趨向,藝術更多地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更多關注大眾的日常生活問題。藝術家的話語方式發生了變化,現代主義藝術中個人主義、精英主義、話語方式被生活化的、通俗化的,平民化的話語方式所取代。藝術的作用方式也由過去的神聖感、殿堂感、和經典式的方式變為追求有效的表達和交流,藝術與公眾的關系成為互動的、雙向交流的關系。⑵、當代的社會問題,公眾關心的問題當代藝術由審美向文化的轉型,使社會問題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如種族問題、性別問題、生態問題、綠色環保問題、社會邊緣人群和弱勢全體的問題,等等,這些成為公共藝術的關注對象。⑶、關心地域性、社區的問題在多元性的當代社會。地域性、社區的問題得到了強調,藝術家和公眾更強調面對一個特定文化背景中的社會、社區、地域的問題進行交流和溝通,藝術的社區的屬性和地域性得到充分地強調。公共藝術的特徵(一)方法論意識從事公共藝術的與其說是藝術家,不如說他首先應該是一個社會工作者,因為一個公共藝術工作者必須具備明確的方法論意識,受過社會學方法論的訓練。他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在做什麼,通過什麼方法來完成。公共藝術家不再是像過去一樣,把自己看作是全知全能的創造者,躲在家裡憑一隻筆就能決定一切,他必須通過有效的方法,保證公共藝術項目的實施。從事公共藝術必須了解社會,了解社會的藝術政策,有關公眾事物的工作程序,以及各種制度,並善於解釋和陳述自己的工作以得到支持。從事公共藝術必須明確有關公眾參與的可操作方式、方法、程序和准則;必須掌握傾聽民意的具體方法:如調查方法、統計方法、展示的方法、聽政會的方法、媒體討論的方法、公眾投票的方法等等。總之,人們從一個公共藝術項目的方法論上,基本上就可以判斷這個項目的學術價值和意義,以及它在目前所處的水平。(二)參與性公共藝術與非公共藝術的最大的區別是它的參與性,它一定是開放的、民主性的,它一定十分尊重參與者的社會權利,並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參與者的意見。公眾參與的方式是多樣,公共藝術的參與性不僅表現為公眾對於作品結果的參與,還表現為公正對於過程的參與,共同推動作品的進展。(三)互動性公共藝術的互動性表現為藝術、藝術家、公眾之間良性的相互交流、溝通、選擇、影響。這種互動的主體是平行的,公眾的意志和看法甚至可以修改甚至推翻藝術家的設想,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作品的公共性。互動是作品的延伸,也是作品的組成部分,例如觀眾對於作品的反饋意見,成為檢驗公共藝術成就的一個重要的指標。互動性的另一個意義表現在,公共藝術的結果是開放的,它的檢驗方式是在互動中完成的,公共藝術不同於一般的物質產品,在進入消費以前就可以評定出好壞優劣;它與傳統的某些精神產品的評判也有區別,如傳統的繪畫,畫家過去的名氣,作品的技術指標,批評家的介入會對作品評價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公共藝術則不同,它成功與否的結論是開放的,社會公眾才是作品成功與否的最後的評判者,只有在互動中,在與觀眾的接觸中,作品的意義和對作品的評價才能最後完成。(四)過程性公共藝術是過程的藝術,它是藝術家與公眾互動過程的產物,它注重的是作品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它的結果。公共藝術常常可能是一個社會的活動,是一個有時間過程的社會事件,它在時間的過程中會不斷呈現出新的意義,如果僅僅只是一個靜態的結果,對公共藝術來說意義不大。一個公共藝術可能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在這個漫長的時間內,又可能生發出許多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將會越來越多地暴露出許多的社會的問題,因為過程,使公共藝術變的更加豐富。(五)問題性公共藝術總是要針對各種社會問題,提出問題,認識問題,促進問題的解決。哈貝馬斯指出,有「批判的公共性」。也有「操縱的公共性」。有深度的公共藝術充分表明自己的價值立場,在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體現出社會的公正和道義。 只有具有問題針對性的公共藝術才能具有公共價值,才會有助於人們警覺社會問題,幫助社會狀態的改善。(六)觀念性公共藝術是策劃的藝術,從策劃的層面看,一個好的想法,一個適合的命題,一個富於智慧的切入點是公共藝術成功的關鍵。公共藝術的觀念性還表現在,她不是形式主義的藝術,它不再是簡單地將個人化的造型強加給公共空間,也不只是視覺的意義上創造出一個能與公共環境相協調的藝術品。公共藝術是一種思想的體現,它追求社會的意義,它希望在社會公眾的參與中進入他們的生活、影響他們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公共藝術的觀念性還表現為手藝的隱退;藝術的技巧,手法,手藝面對公眾,並不像過去那樣具有至上的位置,手藝為表達觀念服務,材料、手藝、樣式、本身不是公共藝術的目的。(七)多樣性公共藝術的多樣性的表現在:就場所的意義而言,公共藝術不能看作是戶外的藝術,公共空間不能只是理解為室外空間,只要具備了公共藝術的特點,即使存在於室內空間也同樣可以視作公共藝術。就作品的形態而言,公共藝術的多元性表現為可以使用以下各種藝術形態來完成:建築藝術、雕塑藝術、繪畫藝術、裝置藝術、表演藝術、行為藝術、地景藝術、影像藝術、高科技藝術等等。(八)地域性公共藝術面對的是社會、公眾共同關系的問題,這種問題總是體現在特定地域和特定的區域內,公共藝術需要面對這些問題做出反映。社會發展總是呈現出不均衡性,這樣,地域和社區常常會出現與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密切關聯的特殊問題。公共藝術正是由於對於地域性的強調,使它成為某個特定地域或社區的一種積極的參與方式。

8、數字媒體設計,公共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正常的台式機和筆記本都可以用,我研一了,經常接活,用得是華碩的筆記本,一直都很好沒什麼影響

9、公共藝術是什麼?

應包含一切視聽藝術,如戲劇、電影、舞蹈、演唱、環境藝術、博物館藝術作品、甚至還應有行為藝術、大地藝術和觀念藝術等前衛試驗性藝術。但實則它是一個特稱名詞,主要是在美術和視覺造型藝術領域內使用,更准確的名稱應是「公共造型藝術」。公共藝術的概念近年來在中國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公共藝術在中國不僅僅只是一個名詞的借用,也不是環境藝術、景觀藝術、城市雕塑的同義詞,公共藝術應該有它自身的規定性。公共藝術的概念在西方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的背景,它在當代中國的出現和使用不是偶然的,它是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在公共事物中所呈現的開放性和民主化的進程在公共空間的反映。公共藝術的前提是公共性,只有具備了公共性的藝術才能稱之為公共藝術。「公共」這個概念在西方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根據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哈貝馬斯的研究,在英國,從17世紀中葉開始使用「公共」這個詞,17世紀末,法語中的「publicite」一詞借用到英語里,才出現「公共性」這個詞;在德國,直到18世紀才有這個詞。公共性本身表現為一個獨立的領域,即公共領域,它和私人領域是相對立的。公共性的前提是對公民參與公共事物權利的肯定。

10、什麼是 新媒體傳播藝術?

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是傳統的四大媒體.

新媒體
我們新媒體專業出去到底能為新媒體領域做點什麼?記得我畢業的時候對什麼叫富媒體、什麼叫流媒體都不清楚,把banner意思混成一團。記得畢業那年去美院看新媒體畢業展,有這么個共識:「他們搞的是裝置藝術,只要有錢我們這些人也能搞,也能玩」。真不知道美院老師聽了這個共識會不會氣吐血。我不得不承認我們錯了,美院的新媒體我理解成裝置新媒體,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等發達國家的公共場合,讓用戶參與到裝置新媒體,宣傳產品成果。而我們學校搞的是網路新媒體,藉助網路為傳播者和接受者、接受者和接受者搭建流暢的網路平台。我們跟美院有個共同的特點,數字性,互動性,個人性,我理解為都是數字互動新媒體。

新媒體是:用戶能自主選擇內容、傳播者和用戶形成對等交流、同時無數用戶也可以進行對應交流的媒體。艾,太概念了,還是簡單點,來自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它具有互動性、數字化、個人化的特點,數字化是本質,互動是表現形式,個人化則是一種延展。

互動性。互動應該是一種使對象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彼此發生積極的改變的過程。關鍵詞是「相互作用(reciprocity——A reciprocal condition or relationship.)」「積極」。分眾不請自入的廣告形式,當然被排除在新媒體之外。互動性使得在公共領域中的傳播不僅有大眾傳播的性質,還有人際傳播的特徵。
數字化。在題為「新媒體的新字,便是霸權,前無古人的霸權」的日誌中,我討論過這個維度。數字化的內容,使得內容本身得以更廣闊地實現「范圍經濟」,即以很多種不同形式呈現。
個人化。傳統媒體,在面對每個受者之時,都是一樣的。比如,同一台節目,或者,同一張報紙。但是,新媒體不然。同樣一個域名的網站,用戶面對的界面和內容可能不同。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用戶定製;二是傳者(也就是網站)根據用戶的操作習慣,通過類似cookies技術,給予不同的內容呈現。這兩個原因其實根子上,還是受者與傳者互動的結果。試想從來沒有留下閱讀痕跡的用戶,怎麼會被網站判斷出他希望讀什麼?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我認為:一、新媒體並非就是新出現的媒體(通常大家將互聯網和手機稱為第四、第五媒體。按照新媒體形態的出現時間這樣的排序法去劃分新舊媒體顯然太粗放了),二、新媒體並非就是新技術支撐的媒體(數字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數字廣播,數字廣播顯然不是新媒體)
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分眾就是區分受眾,分眾傳媒就是要面對一個特定的受眾族群,而這個族群能夠被清晰地描述和定義,這個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領先消費群或重度消費群。」

互動
工作中,在一起討論創意時,經常會有人說:「艾,你這個想法不錯,就是缺少互動,沒有一個滑鼠動作讓用戶去玩」。有資深廣告人聊天時竟然說:「游戲不是互動,他就不過是在玩個游戲嘛」。完蛋,我個人認為很多大小公司都存在這個現象,被互動表面意思迷惑了。
所謂的互動:就是雙方互相的動起來。一種使對象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彼此發生積極的改變的過程。關鍵詞是「相互作用(reciprocity——A reciprocal condition or relationship.)」。而不是簡單理解成一定要讓滑鼠在這么個顯示屏幕上畫朵花,畫個雞蛋後畫面出現什麼樣子的效果。對於做什麼樣性質的網路廣告,應該有的放矢,比如滑鼠感應,拖、拉、觸一些動作引起用戶興趣;比如視覺沖擊震撼用戶;比如畫面表現形式,塗鴉,插畫等等;這些最終目的是讓用戶參與到整個互動過程中來。採取什麼樣的表現形式是互動營銷重要的部分。我敢肯定:不管做什麼設計,有什麼創意,本質在於以人為中心,這是真理。互動的雙方一方是消費者,一方是企業。他們抓住共同利益點,找到巧妙的溝通時機和方法才能將雙方緊密的結合起來。互動營銷尤其強調,雙方都採取一種共同的行為。
公司互動培訓會上:演講人shon把互動歸納為Design+Technology,我很贊同,因為設計已經包括用戶使用性
互動廣告的本質 :互動廣告作為一種廣告活動,它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內容主題、受眾、時間、媒介或載體。離開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都構成不了互動廣告。互動廣告作為一種廣告手段是符合人類的自然溝通行為的一種雙向溝通理念。它區別於傳統的廣告方式。互動形式是互動廣告作品的靈魂。
廣告圈內有這么種說法:三流的讓人們對表現形式表示誇獎;二流的讓用戶對其創意和策略印象深刻;最成功的則讓目標群付諸行動,而忽略創意和策略本身。那麼最好的廣告當然就必須運用互動營銷來實現。

互動營銷
互動營銷是指:企業充分利用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用於產品的規劃和設計,盡可能生產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互動營銷的實質就是:充分考慮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切實實現商品的實用性。
互動營銷的表現方式:目前的主要有付費搜索廣告、手機簡訊營銷、廣告網路營銷、博客廣告和電子郵件市場營銷等,主要藉助互聯網技術實現營銷人員和目標客戶之間的互動。
精準的互動營銷:通過《Marketing Test》營銷測試系統及大型個性資料庫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進行精準衡量和分析,實施精準定位。目的是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樹立起企業產品和服務在顧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為企業培養和建立穩定的忠實顧客群,從而達到一對一傳播溝通的終極目標,即由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轉化為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從而實現消費者的口碑傳播和無限客戶增殖;「一傳十,十傳百」形成裂變式客戶增殖效果,使企業低成本擴張成為可能。

與新媒體裝置公共藝術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