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

發布時間:2021-03-26 21:25:00

1、當代大學生如何在意識形態領域弘揚正能量。2000字以上論文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要求,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共同思想基礎的堅強保障。文化是大學之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一所高校,校園文化引領整合大學的價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園規范、行為准則和價值認同。只有增強與確保學校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話語權,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才能掌握意識形態工作在高校的話語權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著手。
一、弘揚核心價值,創新育人文化
1.認知核心價值,把握抽象與具體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分為四個方面,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基礎。馬克思關於思維的邏輯運動存在兩條相反的道路,第一條是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第二條是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這兩條道路首尾相接,否定之否定,是人對事物本質的完整認知過程。在高校教學中可以運用案例教學,利用新媒體手段,用事例詮釋核心價值,讓抽象規定還原為感性具體的認知。運用研究式教學,透過現象看本質,「知其所以然」,將感性具體上升到抽象規定,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四個方面融為一個有機整體。
2.認同核心價值,把握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首先,教師要尊重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做到包容多樣。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價值觀念多樣性、差異性、選擇性和堅持核心價值的先進性、統一性。其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人為本,學校要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師生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尊重首創、保障權益、成果共享、幫助貧困和解決就業。第三,價值形成的基礎源於主體需要,不從大學生需求入手進行價值觀說教必然是空中樓閣。教師要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價值意識,做到價值自覺,在學生中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著力鑄牢青年大學生的精神支柱。
3.踐行核心價值,把握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於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實踐,指導並服務於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需要,在推進的建設進程中不斷發展完善。彰顯出植根實踐、指導實踐、發展於實踐的特質,呈現出鮮明的實踐品格。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典型命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資源。中國古代的哲學家認為,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知行合一」,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論的內在要求。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踐的歷史性與理論的超越性的辯證統一。實踐是人所特有的對象性活動,是人類的存在方式,正是在人類實踐過程中世界被對象化了,成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統一。
二、利用網路平台,引導主流文化
社會性網路媒體的成熟和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媒體傳播格局產生了巨大沖擊,輿論生態格局也因此發生根本性改變。互聯網已成為一種在現代條件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成為繼廣播、電視、報紙之後的第四大媒體。當前文化傳播已進入新媒體時代。網路成為各種社會輿論生成的最重要載體,甚至影響著現實社會事件的發展和走向。互聯網應用水平穩步上升,參與性更強。信息網路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角落,其影響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都是令人驚嘆的。「帶著體溫的媒體」(手機媒體)、「自媒體」(微博等)和傳統媒體等一起成為輿論生成的力量。網路傳播快捷,方式多樣分散,覆蓋地域廣,且融合了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的特徵,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導輿論、傳播主流價值文化的難度。當下的互聯網世界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和社會輿論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全媒體傳播下的網路輿論引導能力和網路輿論引導的主動性,就成為學校引導主流文化的重要內容。
新媒體時代的特徵是內容多樣化、參與平等性、主體交互性、信息共享性和潛在風險性。這種新媒體成為了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亞文化」,容易誤導學生的價值取向;沖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弱化了教師傳統的主體地位。那麼,如何改變傳統文化產生的消極影響呢?最有效的方法是揚長避短,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利用網路的時效性、便捷性優勢和網路文化的開放性、豐富性等特徵,抵制「亞文化」的消極影響,建立引導校園健康的主流文化。筆者認為主要做好以下四點:一是加大投入。硬體設備捨得更新,軟體開發捨得花錢,網路人才捨得培養。二是全員建網。學校網、院系網、部門網、專題網,教師和學生網頁互聯構成校園網。建網要有責任擔當,要抵制低俗,貼近學校生活和師生。三是引導主流。要做到精英文化大眾化,大眾文化精英化;集中權威,傳播正能量;主導每天,發出最強音。四是加強監管。對學校網路要安排專人負責,加大監督、監控與監管力度。
三、凝練學校資源,提升形象文化
高校形象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又包括校園環境、校道廣場、園區建築、雕塑、校史館、博物館、古籍館、圖書館、藝術館、展覽館、形象識別系統、房屋道路名稱等。精神文化包括校風、教風、學風、班風、作風、校旗、校歌、校徽、校訓等。物質文化要有文化特色,精神文化要有學校個性。這些形象文化凝練的是歷史、是傳統、是特色、是理念、是形象、是自信。這樣由小及大,讓學生真正熱愛學校,尊重文化,尊重我們的民族與國家。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把握高校意識形態主導權的內在要求,我們黨在方針策略上也始終給予了高度重視。創設學校環境文化,凝練學校歷史文化,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把握高校意識形態主導權的著力點,取決於兩者一致的價值訴求,在理論上有著內在機理式的關聯。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引領師生樹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構建和諧、健康、向上的大學校園文化。當代中國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因素與大學校園文化的特徵結合,共同作用於大學生個體,與當代大學生對待意識形態問題的心理反應特點相互聯結形成一個復雜的合力體,從而產生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
文化是大學之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一所高校,校園文化引領整合大學的價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園規范、行為准則和價值認同。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鑒而豐富。文化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增強與確保學校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話語權,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大學生如何在互聯網中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

首先要跟抄隨學校的形勢政策課教學,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白國家當前宣傳的內容,緊緊跟隨。同時也要了解國際形勢與狀況,不要一直做一隻井底之蛙,只是守好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然後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積極適應新形勢,合理運用好網路新媒體。要積極配合國家在網路中意識形態工作。

最後跟隨官方主流媒體的步伐,跟隨主流文化。關注官方對於社會的熱點問題的網上輿論引導工作,在生活中學習中實踐中去感受這些理論知識。

(2)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擴展資料:

意識形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種觀看事物的方法,存在於共識與一些哲學趨勢中,或者是指由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對所有社會成員提出的一組觀念。

意識形態是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系的觀念、觀點、概念的總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意識形式。

3、新形勢下大學生怎樣鞏固意識形態主陣地

要大力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本質上是版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與權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的斗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表現,也是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任務。要按照黨的十七大要求,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主要方面的建設。

多聽知識分子的意見,特別是有重大影響的知識分子的意見,加強思想引導,主動提供服務。即使對那些有不同意見甚至發表過錯誤觀點的知識分子,也要多做教育引導工作。

(3)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除了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關注民生和社會建設、給群眾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以外,還必須注意思想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善於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工作引領人、教育人、激勵人、鼓舞人的特殊功能,調動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工作熱情。

意識形態工作是動員和調動群眾的重要武器,在新形勢下應當堅持好、運用好,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在動員調動群眾中的重要價值。

4、大學生意識形態有哪些?

和諧社會中的意識形態建設
全面審視構建和諧社會對意識形態建設的新要求,社會意識形態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重大任務的提出,必然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對意識形態建設的目標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意識形態作為社會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核心價值觀的確立,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觀;同樣,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也有它獨特的、典型的價值觀。人們的價值觀是發展變化的。每個時期流行的時尚、風氣不同,人們欣賞、追求的對象不同,生活依據的標准不同,這是價值觀不同的反映。過去人們崇尚的東西,現在可能覺得滑稽可笑;現在人們追求的東西,退回去幾十年人們會覺得不可思議。所以這種價值觀能否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同的理想信念,並成為人們的行動指南,則取決於意識形態功能和作用發揮得如何。

5、新時期如何開展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問題

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正確與否便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從大學生的意識形態的現狀問題、培養途徑和在培養模式中應注意的原則這幾方面來論述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培養。

6、如何加強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要求,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共同思想基礎的堅強保障。文化是大學之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一所高校,校園文化引領整合大學的價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園規范、行為准則和價值認同。只有增強與確保學校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話語權,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才能掌握意識形態工作在高校的話語權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著手。
一、弘揚核心價值,創新育人文化
1.認知核心價值,把握抽象與具體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分為四個方面,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基礎。馬克思關於思維的邏輯運動存在兩條相反的道路,第一條是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第二條是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這兩條道路首尾相接,否定之否定,是人對事物本質的完整認知過程。在高校教學中可以運用案例教學,利用新媒體手段,用事例詮釋核心價值,讓抽象規定還原為感性具體的認知。運用研究式教學,透過現象看本質,「知其所以然」,將感性具體上升到抽象規定,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四個方面融為一個有機整體。
2.認同核心價值,把握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首先,教師要尊重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做到包容多樣。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價值觀念多樣性、差異性、選擇性和堅持核心價值的先進性、統一性。其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人為本,學校要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師生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尊重首創、保障權益、成果共享、幫助貧困和解決就業。第三,價值形成的基礎源於主體需要,不從大學生需求入手進行價值觀說教必然是空中樓閣。教師要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價值意識,做到價值自覺,在學生中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著力鑄牢青年大學生的精神支柱。
3.踐行核心價值,把握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於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實踐,指導並服務於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需要,在推進的建設進程中不斷發展完善。彰顯出植根實踐、指導實踐、發展於實踐的特質,呈現出鮮明的實踐品格。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典型命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資源。中國古代的哲學家認為,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知行合一」,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論的內在要求。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踐的歷史性與理論的超越性的辯證統一。實踐是人所特有的對象性活動,是人類的存在方式,正是在人類實踐過程中世界被對象化了,成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統一。
二、利用網路平台,引導主流文化
社會性網路媒體的成熟和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媒體傳播格局產生了巨大沖擊,輿論生態格局也因此發生根本性改變。互聯網已成為一種在現代條件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成為繼廣播、電視、報紙之後的第四大媒體。當前文化傳播已進入新媒體時代。網路成為各種社會輿論生成的最重要載體,甚至影響著現實社會事件的發展和走向。互聯網應用水平穩步上升,參與性更強。信息網路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角落,其影響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都是令人驚嘆的。「帶著體溫的媒體」(手機媒體)、「自媒體」(微博等)和傳統媒體等一起成為輿論生成的力量。網路傳播快捷,方式多樣分散,覆蓋地域廣,且融合了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的特徵,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導輿論、傳播主流價值文化的難度。當下的互聯網世界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和社會輿論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全媒體傳播下的網路輿論引導能力和網路輿論引導的主動性,就成為學校引導主流文化的重要內容。
新媒體時代的特徵是內容多樣化、參與平等性、主體交互性、信息共享性和潛在風險性。這種新媒體成為了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亞文化」,容易誤導學生的價值取向;沖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弱化了教師傳統的主體地位。那麼,如何改變傳統文化產生的消極影響呢?最有效的方法是揚長避短,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利用網路的時效性、便捷性優勢和網路文化的開放性、豐富性等特徵,抵制「亞文化」的消極影響,建立引導校園健康的主流文化。筆者認為主要做好以下四點:一是加大投入。硬體設備捨得更新,軟體開發捨得花錢,網路人才捨得培養。二是全員建網。學校網、院系網、部門網、專題網,教師和學生網頁互聯構成校園網。建網要有責任擔當,要抵制低俗,貼近學校生活和師生。三是引導主流。要做到精英文化大眾化,大眾文化精英化;集中權威,傳播正能量;主導每天,發出最強音。四是加強監管。對學校網路要安排專人負責,加大監督、監控與監管力度。
三、凝練學校資源,提升形象文化
高校形象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又包括校園環境、校道廣場、園區建築、雕塑、校史館、博物館、古籍館、圖書館、藝術館、展覽館、形象識別系統、房屋道路名稱等。精神文化包括校風、教風、學風、班風、作風、校旗、校歌、校徽、校訓等。物質文化要有文化特色,精神文化要有學校個性。這些形象文化凝練的是歷史、是傳統、是特色、是理念、是形象、是自信。這樣由小及大,讓學生真正熱愛學校,尊重文化,尊重我們的民族與國家。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把握高校意識形態主導權的內在要求,我們黨在方針策略上也始終給予了高度重視。創設學校環境文化,凝練學校歷史文化,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把握高校意識形態主導權的著力點,取決於兩者一致的價值訴求,在理論上有著內在機理式的關聯。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引領師生樹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構建和諧、健康、向上的大學校園文化。當代中國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因素與大學校園文化的特徵結合,共同作用於大學生個體,與當代大學生對待意識形態問題的心理反應特點相互聯結形成一個復雜的合力體,從而產生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
文化是大學之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一所高校,校園文化引領整合大學的價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園規范、行為准則和價值認同。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鑒而豐富。文化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增強與確保學校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話語權,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7、當代大學生如何在意識形態領域弘揚正能量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要求,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共同思想基礎的堅強保障。文化是大學之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一所高校,校園文化引領整合大學的價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園規范、行為准則和價值認同。只有增強與確保學校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話語權,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才能掌握意識形態工作在高校的話語權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著手。
一、弘揚核心價值,創新育人文化
1.認知核心價值,把握抽象與具體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分為四個方面,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基礎。馬克思關於思維的邏輯運動存在兩條相反的道路,第一條是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第二條是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這兩條道路首尾相接,否定之否定,是人對事物本質的完整認知過程。在高校教學中可以運用案例教學,利用新媒體手段,用事例詮釋核心價值,讓抽象規定還原為感性具體的認知。運用研究式教學,透過現象看本質,「知其所以然」,將感性具體上升到抽象規定,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四個方面融為一個有機整體。
2.認同核心價值,把握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首先,教師要尊重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做到包容多樣。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價值觀念多樣性、差異性、選擇性和堅持核心價值的先進性、統一性。其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人為本,學校要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師生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尊重首創、保障權益、成果共享、幫助貧困和解決就業。第三,價值形成的基礎源於主體需要,不從大學生需求入手進行價值觀說教必然是空中樓閣。教師要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價值意識,做到價值自覺,在學生中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著力鑄牢青年大學生的精神支柱。
3.踐行核心價值,把握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於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實踐,指導並服務於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需要,在推進的建設進程中不斷發展完善。彰顯出植根實踐、指導實踐、發展於實踐的特質,呈現出鮮明的實踐品格。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典型命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資源。中國古代的哲學家認為,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知行合一」,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論的內在要求。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踐的歷史性與理論的超越性的辯證統一。實踐是人所特有的對象性活動,是人類的存在方式,正是在人類實踐過程中世界被對象化了,成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統一。
二、利用網路平台,引導主流文化
社會性網路媒體的成熟和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媒體傳播格局產生了巨大沖擊,輿論生態格局也因此發生根本性改變。互聯網已成為一種在現代條件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成為繼廣播、電視、報紙之後的第四大媒體。當前文化傳播已進入新媒體時代。網路成為各種社會輿論生成的最重要載體,甚至影響著現實社會事件的發展和走向。互聯網應用水平穩步上升,參與性更強。信息網路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角落,其影響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都是令人驚嘆的。「帶著體溫的媒體」(手機媒體)、「自媒體」(微博等)和傳統媒體等一起成為輿論生成的力量。網路傳播快捷,方式多樣分散,覆蓋地域廣,且融合了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的特徵,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導輿論、傳播主流價值文化的難度。當下的互聯網世界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和社會輿論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全媒體傳播下的網路輿論引導能力和網路輿論引導的主動性,就成為學校引導主流文化的重要內容。
新媒體時代的特徵是內容多樣化、參與平等性、主體交互性、信息共享性和潛在風險性。這種新媒體成為了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亞文化」,容易誤導學生的價值取向;沖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弱化了教師傳統的主體地位。那麼,如何改變傳統文化產生的消極影響呢?最有效的方法是揚長避短,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利用網路的時效性、便捷性優勢和網路文化的開放性、豐富性等特徵,抵制「亞文化」的消極影響,建立引導校園健康的主流文化。筆者認為主要做好以下四點:一是加大投入。硬體設備捨得更新,軟體開發捨得花錢,網路人才捨得培養。二是全員建網。學校網、院系網、部門網、專題網,教師和學生網頁互聯構成校園網。建網要有責任擔當,要抵制低俗,貼近學校生活和師生。三是引導主流。要做到精英文化大眾化,大眾文化精英化;集中權威,傳播正能量;主導每天,發出最強音。四是加強監管。對學校網路要安排專人負責,加大監督、監控與監管力度。
三、凝練學校資源,提升形象文化
高校形象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又包括校園環境、校道廣場、園區建築、雕塑、校史館、博物館、古籍館、圖書館、藝術館、展覽館、形象識別系統、房屋道路名稱等。精神文化包括校風、教風、學風、班風、作風、校旗、校歌、校徽、校訓等。物質文化要有文化特色,精神文化要有學校個性。這些形象文化凝練的是歷史、是傳統、是特色、是理念、是形象、是自信。這樣由小及大,讓學生真正熱愛學校,尊重文化,尊重我們的民族與國家。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把握高校意識形態主導權的內在要求,我們黨在方針策略上也始終給予了高度重視。創設學校環境文化,凝練學校歷史文化,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把握高校意識形態主導權的著力點,取決於兩者一致的價值訴求,在理論上有著內在機理式的關聯。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引領師生樹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構建和諧、健康、向上的大學校園文化。當代中國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因素與大學校園文化的特徵結合,共同作用於大學生個體,與當代大學生對待意識形態問題的心理反應特點相互聯結形成一個復雜的合力體,從而產生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
文化是大學之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一所高校,校園文化引領整合大學的價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園規范、行為准則和價值認同。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鑒而豐富。文化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增強與確保學校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話語權,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8、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

一、弘揚核心價值,創新育人文化
1.認知核心價值,把握抽象與具體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分為四個方面,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基礎。馬克思關於思維的邏輯運動存在兩條相反的道路,第一條是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第二條是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這兩條道路首尾相接,否定之否定,是人對事物本質的完整認知過程。在高校教學中可以運用案例教學,利用新媒體手段,用事例詮釋核心價值,讓抽象規定還原為感性具體的認知。運用研究式教學,透過現象看本質,「知其所以然」,將感性具體上升到抽象規定,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四個方面融為一個有機整體。
2.認同核心價值,把握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首先,教師要尊重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做到包容多樣。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價值觀念多樣性、差異性、選擇性和堅持核心價值的先進性、統一性。其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人為本,學校要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師生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尊重首創、保障權益、成果共享、幫助貧困和解決就業。第三,價值形成的基礎源於主體需要,不從大學生需求入手進行價值觀說教必然是空中樓閣。教師要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價值意識,做到價值自覺,在學生中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著力鑄牢青年大學生的精神支柱。
3.踐行核心價值,把握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於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實踐,指導並服務於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需要,在推進的建設進程中不斷發展完善。彰顯出植根實踐、指導實踐、發展於實踐的特質,呈現出鮮明的實踐品格。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典型命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資源。中國古代的哲學家認為,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知行合一」,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論的內在要求。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踐的歷史性與理論的超越性的辯證統一。實踐是人所特有的對象性活動,是人類的存在方式,正是在人類實踐過程中世界被對象化了,成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統一。
二、利用網路平台,引導主流文化
社會性網路媒體的成熟和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媒體傳播格局產生了巨大沖擊,輿論生態格局也因此發生根本性改變。互聯網已成為一種在現代條件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成為繼廣播、電視、報紙之後的第四大媒體。當前文化傳播已進入新媒體時代。網路成為各種社會輿論生成的最重要載體,甚至影響著現實社會事件的發展和走向。互聯網應用水平穩步上升,參與性更強。信息網路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角落,其影響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都是令人驚嘆的。「帶著體溫的媒體」(手機媒體)、「自媒體」(微博等)和傳統媒體等一起成為輿論生成的力量。網路傳播快捷,方式多樣分散,覆蓋地域廣,且融合了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的特徵,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導輿論、傳播主流價值文化的難度。當下的互聯網世界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和社會輿論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全媒體傳播下的網路輿論引導能力和網路輿論引導的主動性,就成為學校引導主流文化的重要內容。

與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