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防範孩子沉迷網路短視頻

防範孩子沉迷網路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1-03-27 08:24:34

1、如何防止青少年過度沉迷網路

怎樣預防青少年沉迷游戲 專業心理咨詢師這樣說
診斷「游戲成癮」的條件非常嚴格

本次活動邀請了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詢與援助中心副主任馮清梅為家長支招。馮清梅是廣州大學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咨詢工作及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講座上,她向現場家長和小讀者展示了青少年游戲成癮(沉迷游戲)的各種表現形式與危害。

到底痴迷到何種程度才會被界定為游戲成癮?據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對診斷「游戲成癮」的條件非常嚴格,包括:當事人的相關行為必須足夠嚴重,而且已經造成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損害,至少需要12個月才能確診。

馮清梅說,具體要看當事人的社會功能是否受損,其學習、社交、身體狀況如何;人際關系是否受影響,當事人與家長、同學、老師之間關系如何;是否發展了不良癖好,當事人是否熬夜、大量購買游戲裝備;是否作息或性情突變,當事人是否早上起不來、不吃飯、講話煩躁等。

戒除游戲並不能治癒游戲成癮

「游戲成癮,即使作為疾病類型,也不是游戲直接作為病因導致成癮。」馮清梅認為,游戲成癮另有別的原因導致。比如學習壓力大、厭學等,而厭學等又會有更深層的原因。所以,無論如何,千萬別簡單地認為:戒除游戲就能治癒游戲成癮。

「孩子沉迷游戲是因為家庭關系出了問題。」在馮清梅看來,成癮者背後往往有一個控制者(依賴者)。孩子的所有活動都在父母的控制之下,交什麼樣的朋友,該去發展什麼興趣愛好,要考多少分,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和專業,甚至小到今天吃什麼菜、穿什麼衣服都由父母來決定。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毫無自由,他可能無法反抗父母,那隻能在游戲的世界裡去找掌控感和自由感。父母是過度負責,過度控制,過度滿足,過度溺愛;成癮者則是去責任化,放任行為,用放任,傷害,對抗父母來刷存在感。

治療成癮的辦法是放棄對成癮者的控制,歸還屬於成癮者的責任,讓成癮者成為他自己,對自己所有的部分負責。gd.yd119.cn

孩子喜歡游戲是因能體驗回應感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游戲?「孩子喜歡游戲是因為游戲永遠都是會回應他。」馮清梅指出,孩子要從游戲當中去體驗這種回應感,而家庭無法給予他。很多父母沉浸在自己的手機里,當一些孩子試圖跟父母溝通,但得不到回應。而游戲這種虛擬世界,不管他做什麼都是能得到一個回應的感覺,會讓他感覺很好。這一點非常吸引孩子。馮清梅支招,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到孩子,回應他。

「對待沉迷網路游戲的孩子,我們要關注的往往不是他對網路游戲的沉迷,而是這種沉迷背後的原因。」馮清梅分析,許多沉迷網路的青少年都存在自卑和人際不良的問題。沉迷網路、自卑、人際不良這三個問題往往產生交互作用:因為自卑所以在社交中缺乏主動甚至迴避,迴避又加劇了自卑感,並缺少社交技巧的鍛煉,加劇了社交不良,而網路游戲中可以隱藏真實身份,所以通過網路游戲來滿足社交需要。沉迷網路本身就是對現實社交的迴避。

良好的溝通有助於解決沉迷游戲

防止孩子沉迷游戲,我們父母可以做些什麼?「只要親子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孩子就不會沉迷網路,沉迷游戲。」馮清梅說,對於孩子使用手機這件事情上,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需要把制定規則的權利去交給孩子,然後把監督執行的功能去留給父母。也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麼用手機、玩游戲。」

「關於游戲,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游戲背後的東西。」馮清梅支招,父母要改變敵視孩子打游戲的態度。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去探索這個游戲背後的一些東西,比如設計游戲的時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用一個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對於游戲更加健康的態度。

此外,孩子興趣太少也會導致沉迷網路游戲。而避免這一現象的好辦法就是,父母從小充分滿足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陪伴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如果一個人對探索多姿多彩的現實世界充滿了興趣,則是不太可能沉迷網路。

2、如何預防孩子沉迷網路,教育部指導文件來了

為有效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營造良好家庭環境,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家庭要發揮好第一個課堂作用,父母要承擔起第一任老師職責,希望廣大家長做到「五要」。
一要教育引導,履行家長監護職責;
二要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網路素養;
三要注重陪伴,營造良好家庭氛圍;
四要疏導心理,不將網路當作精神寄託;
五要配合學校,引導孩子合理安排上網時段時長。

3、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網路?

年初宅家隔離期間,接觸電子產品、網路游戲等時間大大增加,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這個特殊的假期里成為電子產品控。

我們要正視的是,現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早已無孔不入地滲透到了他們的生活中,所以,嚴格禁止、斷網、沒收手機和Ipad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這會激發本來就有點焦慮、煩躁的孩子的激烈反抗,惡化家庭氛圍和親子關系。

那怎樣才能不讓孩子沉迷網路?一味堵是不行的,變堵為疏、加強引導才是上策。以下6招,家長們不妨試試。

讓孩子多了解

電子產品的工具性作用

疫情期間,孩子需要使用手機上網課,而一部分孩子在非學習狀態下,也想去手機上看看、玩玩。完全不讓孩子接觸手機也不太可能,不妨讓孩子多了解電子產品的工具性作用。

例如,可以引導孩子使用手機地圖查詢出行方式,引導孩子通過手機軟體查詢附近的景點和美食,讓孩子把電子產品里的信息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除了這類功能外,還可以讓孩子學著拍照、錄像、天氣預報等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實用性功能。

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

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家長們可以帶孩子逐步進入小區廣場、公園等安全場所,帶孩子體驗這個美好的春天。

也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比如打打球、跳跳繩等,總之,讓孩子動起來,轉移其對電子產品的過度關注。

陪孩子一起使用電子產品

有研究指出,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家長高質量的陪伴和溝通,再加上妥善的時間管理,能夠有效地避免孩子電子產品成癮。

所以,我們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孩子選擇那些畫質精美、情節健康,最好是包含生活或科學知識的視頻和節目。

和孩子一起觀看、討論,引導他們發散思維,“如果是你會怎麼做?”“這個實驗真有意思,待會我們也試一試。”

用更有趣的活動轉移注意力

在這段特殊的時間里,家長在家裡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或者引導孩子做很多有趣好玩又有意義的事情。

1.一起做家務

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做飯,放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擇菜洗菜,或者就是嘗嘗鹹淡,都能讓孩子多一分家庭參與感和責任心。其他類似洗衣服、掃地等家務都可以請孩子幫忙。

2.寫文章、寫日記、寫書信

家長可以建議孩子給自己的老師、好朋友及自己牽掛的人寫封信,傳一份微信,發一份Email,或者將自己手寫的信,待到重逢時親手送出,在表達中讓情義傳遞。

3.親子共閱讀,共欣賞優秀影視作品

家人或者共讀一本書,或者各自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可以一起看一部優秀的影視,然後一起分享交流,不僅增長學問,也有助於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4.挖掘孩子的興趣

宅家期間,家長們可以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努力發掘孩子的興趣和熱愛之處。例如學畫畫、學下棋等等,不僅能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也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

與孩子約法三章

實踐證明,事先的約定比事後的懲罰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實施。但很多家長表示:我們已經跟孩子約法三章了,為什麼還是沒有效果呢?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是不是忽視了以下的注意要點呢!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便於測量。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麼。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2.要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3.要注重“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盡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任何時候,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地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

家長要以身作則

有些家長會說,我試過和孩子約定電子產品使用守則,但是沒有用。那是因為孩子覺得這份守則只針對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麼,家長可以這樣做:家中有兩個小孩的請一視同仁;在孩子禁玩電子產品期間,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堅持!也就是說家長要以身作則!

有一份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孩子每天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網的時間大多是三個小時以內,而有7.6%的父母每天使用時間超過了6小時。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怎麼使用電子產品

其實,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1-3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為什麼幼兒階段不能接觸手機呢?首先,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其次,有專家表示,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的可能性也越大。

那麼,如果家有1-3歲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機中不要下載游戲,以防孩子因游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凈,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游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游戲,極易上癮。

如果家有3-6歲的孩子,正確的做法是這樣:

1.父母家人手機盡量刪除游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2.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讀物。

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很多開始進入了叛逆期。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游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游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3.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游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

1.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

2.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3.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4、不僅僅是孩子,就連成年人都沉迷於短視頻,這到底是為什麼?

成年人上班時候是非常辛苦的打工人,而短視頻的時長比較短,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給予他們慰藉。

當智能生活越來越滲透到我們的周邊時,不由自主地會發現自己的日常也已經受它所操控了。有時候只是在某個網站上購買了一些需要的物品,或者瀏覽了一些自己比較在意的新聞,然後就會發現打開短視頻軟體的時候, 它給你推送的都是自己所感興趣的項目。於是就會覺得非常欣喜,為什麼會有如此可以讀懂自己內心的短視頻軟體呢?短視頻又是在下一秒給你推送,更能抓住眼球的內容,於是就欲罷不能了。

成年人往往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當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經常刷手機短視頻的時候,也潛移默化了給他們一種既定的影響。

就如同我們生活在沒有手機的時候,當父母在空閑時候看一本書其實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興趣愛好。這些東西是潤物無聲的,父母有著良好的習慣,那是種不用說教就能夠讓孩子立馬獲得的禮物。而身處現在嘈雜節奏快又浮躁的社會中,疲憊的父母在下班後當著孩子的面刷短視頻,刷到不可自已的時候,其實孩子們都是看在眼裡的,他們會對這些東西產生好奇。當父母放下手機去做別的事情的時候,孩子就把手伸向了他們的嚮往之物。

電子產品對於成人是一種誘惑,而對於幾乎沒有克制能力的孩子來說,簡直就是潘多拉的盒子了。

在上學的低齡的孩子是不被允許用手機的,但是這個手機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其實只需要點一點操作就能馬上上手的,所以在旁觀父母的操作後,他們已經心領神會許久了。這也就是孩子們為什麼會那麼熱衷於刷手機短視頻,那麼熱衷於看直播。而對於主播的打賞和送小禮物,電子支付成了一件非常便捷的事。

有時候只是想在非常疲憊的夜晚睡著前,刷一下手機短視頻,大學停下來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作為成年人你能好好控制住自己的手機癮嗎?

5、該如何避免孩子過於沉迷於短視頻或網路游戲?

隨著網路的發展,短視頻的興起,很多的人都選擇用短視頻來記錄自己的生活,當然了如果關注的人很多的話,同時也能夠為自己帶來一定的收益,而孩子接收新鮮的事物是非常的快的,所以很多的孩子也會沉迷在短視頻或者游戲當中,這是很多的孩子都會經歷的過程,作為家長的肯定要引導號孩子,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一: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路。

任何東西都是一把雙刃劍,網路也是同樣,用得好的話能夠讓我們學到很多的只是,但是用的不好的話,也會毀掉孩子,所以作為家長的,從小就要給孩子樹立爭取的觀念,網路是用來學習知識的,我們可以查資料,可以上網,可以看新聞時事,不可以一直用來上網,不然會上癮的。

二:陪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情。

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沉迷網路,就是因為平常少了父母的陪伴,閑著沒事就要找事情打發時間,所以說,作為父母的,不要忽視了對於孩子的陪伴,日常也要陪孩子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一些戶外活動,或者是刺進智利發展的都可以,不要讓孩子每天就是在家裡面抱著手機。

三:多和孩子進行交流。

現在的父母已經很少能夠和孩子靜下心來好好的交流交流了,自以為非常的了解孩子,其實並不然,根本就不了解孩子的內心,孩子的成長是非常的重要的,作為父母,要多喝孩子進行交流,知道孩子內心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所以說,玩游戲雖然說可以減輕壓力,但是不能上癮,每天玩一會還是可以的,作為家長就要和孩子達成共識,而不是沉迷游戲無可自拔,那樣是毀了孩子。

6、防止孩子沉迷網路如何做?

方法/步驟

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很多家庭的孩子之所以自控能力差而沉迷網路,在很多時候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影響的。比如父母親本身就愛上網,玩游戲也總是當著孩子的面等等。因此,父母就要堅決改變自身的行為習慣,重塑有利於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行為方式和習慣。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那麼孩子就會接受這些正面示範,最終也會改變自己的網癮行為,才能健康成長。

家長要教育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

孩子在成長,本身的活力是有限的,孩子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體育鍛煉上,也就自然減少了他們上網的時間,從而有利於孩子在行為層面戒除網癮;體育鍛煉還能充分釋放身體和心理的能量,享受運動的快樂,從心理上減輕了對網路的依賴;在運動之後人的身體會有一種酣暢感,再面對網路時會本能地產生排斥感,從而有利於孩子在生理層面上戒除網癮。建議家長們帶著孩子行動起來吧,而不要只是語言上的命令,能夠讓孩子更喜歡接受,慢慢培養孩子的運動鍛煉意識和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這些都有利於孩子擺脫對網路的依賴。

父母親要多陪伴孩子

孩子沉迷網路有時候往往是因為缺少陪伴,沒有足夠的精神滿足感造成的。所以,父母要履行做父母的職責,盡量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不論父母有多忙,都要用心陪伴孩子。父母要盡可能在家陪孩子一起吃飯,陪孩子郊遊,陪孩子唱歌,陪孩子學習。當孩子想上網時,父母也完全可以陪孩子上網。陪孩子上網時正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機會,可以借機讓孩子學習正確的上網規矩,讓孩子明白網路應該為人服務,網路本該被人控制,而被網路控制的人是本末倒置的錯誤行為。

父母親因該讓孩子適當參加一些家務勞動

要讓孩子成為參與者,而不是參觀者,進入角色的孩子往往會更加的成熟。勞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堅韌和毅力,讓人在心智上早點成熟,早點長大成人,早點為家庭、為父母分擔點責任。通過勞動,對孩子進行艱苦奮斗教育,讓孩子吃點苦頭,受點磨煉,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勞動能滿足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和身心發展的需要,通過勞動,可以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性心理品質。因此父母可以鼓勵和支持孩子多參加一些家務勞動,通過勞動,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素質,幫助他們更合理的利用網路而不是沉迷。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自製力。

自助能動性和自我控制力是成熟的必要條件,父母親應該盡早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孩子共同協商,達成協議,幫助孩子限制上網內容,上網之前先設定目標,先限定時間,和孩子共同協商改變網癮行為的方案,如何管制自己的上網行為,當孩子能夠執行計劃的時候,家長就及時肯定和表揚孩子的行為,這些全部都要寫在規定之中,孩子與家長都必須嚴格執行,這個過程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堅持,時間也許漫長,但成果一樣斐然。

家長與孩子溝通要剪就方式方法

孩子心智還未成熟,父母不能以強硬的命令孩子,與孩子溝通要有耐心,要細心一些,考慮到孩子的感受才可以。在防止網路沉迷問題上,要由孩子主導改變過程,父母只管耐心陪伴,並給予適當地幫助和引導,而不必過多地說教和控制,父母對孩子要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是可以改變的。父母可以與孩子共同協商戒除網癮的計劃,調動孩子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孩子自己去改變。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上,不要總是從父母自身這一個點去理解和處理問題,還要站在孩子的那個點上,為孩子著想,去體諒孩子,去理解孩子,去充分地尊重孩子,做到與孩子共情,這樣的溝通才會有效果,孩子才願意採納父母的建議,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溝通,當孩子真正明白其中道理也就是成長的過程。

父母要與孩子做好約定

網路具有兩面性,既能幫助學習,也能讓人沉淪。父母要向孩子言明上網的利與弊,講清楚網路的用處和網癮的危害,告訴孩子網路只是學習工具,網路是用於學習的,而不是用於做無聊事情的,電腦是學習機,電腦是閱讀器,電腦不是游戲機。網路是為學習和工作服務的,我們可以用它來學習,用它幫我們做事情,決不可以用它來玩游戲,我們全家人都要遵守上網的規矩。通過這樣明確的指導,讓孩子對網路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走正確的方向。

家長可以改變一下孩子上網環境

環境的改變往往能夠潛移默化改變人的一些習慣。家長朋友可以把電腦搬到客廳的某一個地方,電腦前換一張實木硬座椅子,椅子要比原來的椅子要矮些,因為座椅矮一點會使人上網不太舒服,因而可以減少上網時間。電腦旁邊張貼一些關於健康上網的自製的條幅,其上對網路行為的約束必須是針對全家人的,而不只是針對孩子的。如果孩子有反對意見的話,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釋這樣做的道理:我們工作和學習也需要用電腦,這樣大家人都很方便呢。孩子都是聰明的,對此也是明白的,他的內心深接受這個暗示信息,就能夠更好的成長。

父母要沉著面對問題

面對問題要沉著冷靜,教育孩子更要如此,著急往往會犯錯誤。父母對孩子出現的網癮問題,要從正面去認識,不要把問題看得太糟,也不要一味地抱怨孩子難管。有的父母平時與孩子溝通很少,當發現孩子有網癮時又不願接受並面對這個事實,把責任全部推給孩子和外界,父母應該明白:網路沉迷並不是人身體上的具體病症,它意味著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狀態感染狀態,用改變帶來改變的過程。父母應該做的是:接納並理解孩子,面對現實,分析原因,積極學習,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孩子與父母更加深刻的增進感情,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

注意事項

如果父母只是偶爾發現孩子上網太頻繁,不必大驚小怪,輕易給孩子貼上「網癮」的標簽,可能孩子也就是上網時間多一點而已。

如果真的發現孩子網路沉迷,那也不必太著急,可以認真思考,學習溝通技巧,尋求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咨詢相關領域專業

7、青少年沉迷網路短視頻會有什麼危害?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直播平台和短視頻影響力越來越大,關注視頻平台的青少年也越來越多。如何讓短視頻對青少年的成長發揮健康的作用呢?父母如何做才能減少不當視頻對孩子的影響呢?

一、直播平台和短視頻對青少年帶來的危害

青少年在看直播平台和短視頻同時,可會看到彈幕評論中的惡言惡語和胡亂調侃,這將會給青少年的心理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在很多短視頻平台中,有許多炫富視頻,對孩子的正能量的價值觀養成很不利,青少年容易把攀比炫富當成了人生追求。很多人在直播平台和短視頻上展示的是「漂亮的顏值」。這很容易給未成年人造成一個錯覺:長得漂亮好看就可以了!一些孩子刷視頻看段子,能在不知不覺中消耗好幾個小時。孩子一旦沉溺於直播平台和短視頻,會導致無法長時間地集中精神,缺乏專注力和思考力,對學習會是巨大的負面影響。

二、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父母需要給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應當創建良好的家庭文化,讓閱讀、走進大自然等成為家庭業餘生活的重要內容。需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豐富家庭親子活動,當孩子要玩電子產品或是不能停下來時,父母使用其它的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要給孩子規定使用手機的時間,解釋玩手機的害處。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對於孩子玩電子產品,無論是過度放縱還是嚴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才是正確的做法。父母要事先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間,要引導孩子按照規矩來做,慢慢地孩子也會習慣於遵守規矩,不會再沉迷於直播平台和短視頻。

直播平台和短視頻也有正面的或更多元的功能,有利於社會學習、知識學習。孩子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們能接觸到社會流行的事物,這有助於他們對社會的多元認知。因為直播平台和短視頻是比較新的信息傳播方式,而且這種信息傳播方式也具有社交的能力,也具有自我身份構建和展示自我的功效。這是網路帶寬的傳輸速度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必然會出現的一種傳播現象。

我們每一位網友都對凈化網路空間負有職責,在製作傳播這些小視頻時或參與直播活動時,要注意語言文明、行為舉止合乎規范,要傳播積極向上,正能量的事物。家長要引導青少年利於好直播平台和短視頻,使之成為學習的好幫手。

如果我們的孩子現實生活很有趣、很有意義,有很多好玩的、很多溫暖的地方,孩子就可以遠離網路,父母對孩子的管理也會更有效。

8、如何預防孩子沉迷網路?

因為某種程度上,網路不僅僅是一條網線、一個WiFi,而是等同於社交、娛樂、休閑、競技、讀書……這個虛擬世界五光十色、應有盡有。如何與「迷人」的網路「爭奪」中小學生,這是一道難題。

「中小學生的內心猶如一片廣闊田野,要讓田野不長『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種上一片金燦燦的『水稻』。」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校長羅樹庚建議,創造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使孩子們把更多精力放在有效學習、戶外運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吃飽了「精神大餐」,孩子們自然就能提高對網路不良內容的免疫力。

齊學紅建議,應該正面引導青少年的上網行為,幫助青少年了解網路是個什麼樣的天地、什麼是合乎道德的網路行為。她介紹,一些國家的做法值得借鑒。如在日本,設置了「青少年上網導航員」,對網路社會現狀和危險性、青少年如何把握網路使用尺度、如何進行上網自我監控和管理等進行「導航」;在韓國,網路倫理內容納入了小學、初中德育教材,以及高中道德、電腦教材中。來源:人民日報

與防範孩子沉迷網路短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