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

新媒體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

發布時間:2021-03-27 09:00:30

1、傳統媒體PK新媒體 是否會走向消亡

2010年以來,網路媒體在社會傳播中趨於主流化。今年年初,國家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這更促進了用戶利用新媒體作為信息獲取的主渠道,關於新媒體是否會逐步取代傳統媒體的爭論聲音也不絕於耳。特別是蘋果IPAD平板電腦、亞馬遜Kindle電子書的問世,讓消費者可以更加方便的利用電子終端產品來瀏覽電子報刊、雜志,這更是對傳統媒體的一次巨大沖擊。
但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來說,還是保留著許多優勢,例如傳統媒體給讀者視覺帶來的舒適度要比網路媒體更高,給讀者帶來的閱讀感受會更為親切、熟悉。另外,傳統媒體的受眾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高消費階層,年齡層偏高,更樂意接受傳統的閱讀方式。 這讓傳統媒體在一定時期內還會保有很大的一個市場空間。 第一視頻《坐視天下》特邀嘉賓李文在對 「網路媒體是否會取代傳統媒體?」現場做評論時也感同深受:我覺得ebook的流行,不代表傳統媒體就會消失,書店還會有,但是可能會少。像我現在都很愛去圖書館,但是不像大型的書店,可能以後連房租都交不起了。假如你現在買ebook,我不知道Ipad怎麼樣,我不知道方便不方便,所以我還是喜歡翻報紙的感覺,完了拿一個筆。這是我傳統的做法。」
其實新老媒體會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共存,因為市場確實還需要雜志、報紙這種傳統媒體,只不過傳統媒體的市場會被不斷擠壓,成本也會有所上升。這就如同當初電視、廣播的誕生,並沒有讓報紙、雜志消亡一樣,因為市場、消費者還很需要它們,缺之不可。很多消費者對新媒體的偏愛並不會抹去另一部分消費者對傳統媒體的偏愛。隨著社會人文與技術的發展,新舊媒體將會進入一個共存的時代。同時也將進入一個相互交融的時代。「因為我本身不太喜歡這么小的電話還要看,我覺得特別的累,我喜歡星期天每天早上喝杯奶茶,聽點音樂,這種感覺我相信現代人基本上沒有了,可能在國外都會這樣,大家帶著報紙會在地鐵看。」李文的這種切身感受道出了傳統媒體還會長期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現在傳統媒體的盈利模式也在悄悄發生改變,比如傳統媒體現在跟網路、手機結合,提供付費網上閱讀、下載服務等。其實傳統媒體更應該充分發揮其與傳統媒體的天生差異性,如在內容權威性、公信力上的優勢,從而創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形成自己的稀缺資源,提升核心功能。拿美國暢銷報紙舉例來說,李文就一語道破了其和新興媒體不同的真正差異性:「230塊錢一份的紐約時報,所以翻的時候可能我就在數人民幣了,不過這是我願意花的,我少出去喝點喝酒,少買一些東西,我就可以存下來去看真正有價值有知識的東西。」 所以如果不想讓報紙在未來成為文物,最好的方法就是最大化體現其內容差異化優勢。

2、如何推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

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

3、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各有什麼優缺點?

傳統媒體:投入大、根基穩、老成、權威性高,但高高在上。收益穩定但平緩下降,互動性較差。
新媒體:分為公司行為和個人行為。若個人行為則投入較小,(需具備某項專長,形成價值效應)。很多公司在媒體上投入是很節約的,當然大公司捨得,可是他們也將在新媒體上的廣告投入比重加大很多。互動性較高、具有創意性和實效性,但權威性差,用戶忠誠度不高。這類媒體大多在積累一定粉絲後就忘記品牌建設,開始胡搞了。而成功的一群則藉助前期積累開始進入更高級別的事業規劃。新媒體時代之後,我認為是權威媒體會更加註重互動性,接地氣的傳播方式。而個人媒體具有一定粉絲後要更加依靠大公司背景傳播(產生權威性)。兩者媒體互相補取雙方的長處。權威走下神壇,草根渴望登基。暫時不贊成什麼時代的說法。學者還能編出什麼新詞?新新時代?現代派之後是後現代,後現代之後再來個超現實主義?只要所做的事業是跟著時代在走,管它什麼時代(不過又是一個新出的詞而已)。

4、新媒體爆發帶給傳統媒體哪些改動

新媒體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反哺傳統媒體的發展。
1、新媒體會豐富傳統媒體的內容
例如,移動設備更可能的是與電視等傳統媒體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微博的短視頻可以作為傳統媒體的素材。並且已經有電視節目已經嘗試在這么做。例如楊冪大婚的娛樂事件中,兩會報道中,就有很多現場網友拍攝的短視頻成為了視頻網站、各大電視台的素材。
2、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能夠實現聯動共存
社交媒體和電視媒體不但不會沖突,還可以實現聯動,增強現場感。其實,此前微博已經有過成功先例。比如對於某個舉國同慶的晚會活動,更多的網友是一遍守著電視看,一遍在微博上吐槽。這樣的互動形式同樣可能出現在微視上,比如根據電視播放的節目內容,各大博主的短視頻是網友同步對節目進行模仿或其他演繹的體現,讓電視媒體和移動社交媒體能夠融合在一起,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事情。

5、新媒體從哪些方面改變了中國媒介形態

新媒體從哪幾個方面改變了以往的媒介生態:
1,打破傳統媒體霸權;
  2,發行量、收聽收視率變化;
3,經營收入變化;
4,受眾結構變化;
5,閱讀習慣變化等;

新媒體(New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主要影響:
新媒體的發展將是未來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單一形式的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而新媒體是集傳統意義的媒體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創意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加工以及新的詮釋的一種新的媒體概念。也可以稱作是第五媒體。 新媒體的形式隨著生活科技以及人們對於信息的需求,瞬息萬變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時下非常風靡的移動電視流媒體,數字電影,數字電視,多點觸摸媒體技術,重力感應技術,數字雜志等諸多形式。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體現了受眾群體對於信息的抓取更加的深入,希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互動,以及對於信息的重新自我詮釋,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經歷參與其中獲取自己最想得到的信息。新媒體技術的誕生是人們將平面媒體信息獲取的枯燥性,延遲性,非互動性等不足的方面加以整合,運用數字技術,無線技術,和互聯網三方面改善了受眾群體對於信息量冗雜以及信息質量殘損的劣勢,使得信息在保證量的基礎上更加能使多個受眾群體得到及時的溝通交流反饋,達到了市場,受眾,市場反饋的良好循環模式。更大程度上的清除了信息的冗餘。因此新媒體又可以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新媒體的參與性非常強,不需要太為復雜的設備,技術以及人員的配備就可以實現你自己的新媒體作品,如當下非常熱捧的定格動畫。在新媒體技術還未誕生之時,人們想通過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獨創的想法有些許困難,但當新媒體技術誕生後,你只需要一台相機,一個剪輯軟體,以及你充滿創意的想法就可以完成一個新媒體的產物——定格動畫。你可以將你的想法通過手工的形式加上拍照技術,在剪輯軟體上將其排序剪切再配上聲音便是你獨一無二的數字微電影,每秒24張照片的速度可以讓你的定格畫面動起來,讓你獲得當導演的樂趣。新媒體技術就是互動式媒體的展現,未來媒體的發展趨勢便是受眾與媒體之間更多更深層次的互動。

6、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在運營方式有什麼改變

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啥是新媒體?
無論是曹文還是霍文,都在說傳統媒體啦新媒體啦,但獨獨就是沒人說,到底啥是新媒體。
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不是新媒體,沒疑問。至少曹文霍文,都認同。
但請問:
門戶算不算新媒體?
個人也好組織也好,用wordrpess搭建個自家的網站,算不算新媒體?
我再問得狠一點:微信公眾帳號,算不算新媒體?
我的看法是:都不是新媒體。
門戶就不用說了,很多人都已經把它歸為傳統媒體了。網易自家都成立新媒體事業部了。
微信公號也不算新媒體?
是的。整個公號平台是新媒體平台,但單獨的號,尤指訂閱號,根本不算新媒體。
不就是寫篇東西,往上一發,然後訂戶們在那裡看。
商業模式是:有時候底下貼個膏葯廣告,有時候寫篇軟文。
請問,和傳統媒體
有啥子區別?
別以為開了個微信公號就叫新媒體,好嗎?

所以,曹文和霍文,針鋒相對的,其實不是傳統媒體新媒體,而是傳統媒體網路媒體。
我覺得標題應該是:新聞學子該不該第一份工作去網路媒體。
如果是網路媒體的話,曹文是很偏頗的。
現在的網路媒體,同樣可以做出很有水準的東西出來。
比如騰訊財經的棱鏡——這個欄目的水準,我看比九成的傳統媒體都好。
比如霍文里也提到的《搜狐內部編輯手冊》,要求還是很高的。
比如財新網的數據可視化。請注意,這是財新集團的網路媒體部分,而且可視化,傳統媒體壓根表現不出來。
網路媒體就是輕浮,就是標題黨,就是飄在天上,這種認知,是非常狹隘的。
故而,作為一個新聞學子,真的想做個什麼厚重的內容,有點深刻的內容,網路媒體不見得有多差。
哦,對了,找個補,微信公號也可以做出來深刻的厚重的內容來的。

現在來看看曹文吐槽的那段文本:
「標題黨思維,段子手習慣,抄來抄去,絞盡腦汁迎合低級趣味尋找情色點。。。」
而霍文則轉移了話題,在論及90後時,說他們原住民,更貼近網民。但無法否認的事情是:90後相對前輩們,到底經驗弱了一些,在做重大報道時,總體上以輔助性工作為主(我並沒有說沒有個別案例)。
這個輔助性工作是什麼?
曹文的那段文本又在說什麼呢?
這就是:內容運營。
這不是內容生產本身——雖然似乎也在生產什麼東西,比如起個標題啥的——但其實,是在做內容運營。
這是一個全新的工種,傳統媒體一統天下的時代里,是不重要的,甚至壓根不需要做的。

在古老的前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是內容渠道合一。
生產出來的內容,根本不需要做什麼推廣,受眾們自然會看。
這個古老的前互聯網時代的重大特點是:在信息市場上,信息供小於求。
供給方比較牛,自然不用彎下身來推銷自己。
信息供給方們,也就是傳統媒體們,每年在推廣的時候,主要是年底做征訂的時候。
只要這個工作完成,後續的內容觸達受眾,是不用太操心的。
於是,采編人員才能高高在上地搞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那套。
在傳統媒體里的層級里,采編看不起做經營的,更看不起做發行的。
一個記者證就說明問題了:記者證得大學畢業,屬於幹部編制。發行?初中大概就可以了吧。

互聯網時代到來以後,信息一下子爆炸出來,尤其是web2.0之後,是個人都在那裡生產信息。
當然供大於求。
供大於求了之後,供給方一定要彎下身來了,因為它需要推銷自己。
不推銷自己,就沒人看你。
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
商業公司做推銷自己的事的,有廣告,有公關,有商務拓展,反正職位種類很多,但都是推銷自己。
內容呢?內容一樣要做推銷,在內容領域里,就叫「運營」。
老有人問我,啥叫網站運營啊?
我的回答是:大部分是在做對內容這個商品的推銷工作。
內容運營人員,就是內容的市場推銷人員。
做推銷的,能不標題黨嗎?能不段子黨嗎?agency也好,甲方也好,做營銷崗的,哪個不天天在想這個?
所謂Slogan,那就是標題黨啊,親!
然後介紹給你幾個做新媒體運營必不可少的工具創客貼!初頁和秀米!

7、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區別

(1)市場的差異

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2)受眾的差異

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里,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3)寫作的差異

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

(4)內容的差異

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5)版面差異

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6)采訪的差異

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

(7)新媒體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擴展資料:

新媒體的特徵

1、價值

就媒體本身意義而言,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2、原創性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就新在這里。應該具備基本的原創性。這里的原創性,區別於一般意義上個人或個別團體單獨的原創性,應該一段特定的時間內時代所賦予的新的內容的創造,一種區別於前面時代所具備的內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種創新。更具備廣泛意義的創新。

比如,分眾傳媒就是一種新媒體,具備原創性,它之所以可以稱為原創是因為它把原有的媒體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間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卻是原創。但是那時的聚眾或者當下更多家類似媒體,都是新媒體典範,他們或者是不謀而合或者是復制,這個原創是這個特定的時間內時代的原創,仍可稱其為具備原創性的一面。而這個原創是理念上創新的典範。

3、效應

效應是在一定環境下,因素和結果而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特定效應的特性。或者說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一種更新的效應的特性。新媒體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內特定區內的人的視覺或聽覺反映的因素,從而導致產生相應的結果。

網路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國,屬於一種新型的信息載體,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應,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內幾乎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這種效應必然產生特定的結果。由於這個效應的變化發展,不排除新媒體可以發展成為主流媒體的可能,也就是新媒體在一定的時機也可以脫離新媒體概念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隨著發展而變化。

與新媒體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