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記者利用新媒體發現新聞的事例誰有嗎?
很多啊,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為記者帶來了大量的素材,而記者現在也必須有全媒體的職業素養。類似上海黃浦江死豬事件,重慶雷政富事件,都是微博先爆出來,記者去采訪的。
2、結合近期一些新聞事件,分析新媒體(互聯網、微博、博客)對當局執政的影響?
其實這些新媒體對民眾的觀念會產生影響,因為許多民眾接受到的信息不對稱不全面。而作為當局,比如中央,他們得到的信息很全面,並且都不是草民一類,故不那麼容易被這些新媒體所報道的事件產生太多影響,特別是在對待海外事件時。頂多為了安撫民心做一些表演給大家看。可以用中菲之爭來看,國家在這件事上的決策肯定不會受到中國民眾意圖的影響,P民們有多少是深思熟慮過的?有多少對這件事的真實情況非常了解?他們只不過是看了些報道而已,而這些新聞報道有幾個是完全客觀的,不都是喉舌之類嗎?你可以把這些內容擴展開來,舉兩三個例子就是一篇評論文章了。
提綱:
一、當今的新媒體概況(包括新媒體形式、傳播者,主要傳播內容,接受群體等)
二、各級政府概況(包括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決策者制定方正政策的依據、執行者執行力度等)
三、新媒體對當局執政的影響(包括對決策者、執行者的影響)
四、總結
3、什麼是「新媒體事件」
隨著微博的出現,面對微博微博語境下的層出不窮、瞬息萬變的「新媒體事件」,不同的學者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以「郭美美事件」和「溫州動車追尾事件」為例,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何鎮飈教授認為前者屬於「新媒體事件」,後者屬於「新媒體中的事件」,認為是否判斷為「新媒體事件」,要看事件發生的信息源是否來自於新媒體,也要看傳統媒體跟進報道的時間是否緊隨其後。武漢大學信管院和計算機院的沈陽教授則認為,有些事情是在新媒體中發酵、傳播、擴散、衰弱、沉澱後激活,這類似乎可以定義為「新媒體中的事件」,例如郭美美事件;而有些事情僅僅是通過新媒體來傳播、擴散之類的,和傳統媒體交相輝映,這類似乎可以稱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交織性事件」,例如「溫州動車追尾事件」。這兩位學者不同的說法,讓我困惑不已。郭美美在微博上炫富和網友「羊圈圈羊」發出動車求助信息,都是以微博作為信息源,也都先後有主流媒體跟進報道。僅僅根據信息源和主流媒體跟進的時差多少來斷定是否為「新媒體事件」,我覺得看不出兩者的明顯區別。另外,在傳統媒體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媒介大環境下,新舊媒體互相交織、相映成趣的事件。是不是因為有了傳統媒體的介入,就不能算做「新媒體」事件?香港學者李立峰則以香港「巴士阿叔」的Youtube短片事件,探討了香港報章與新媒體之間的關系。他指出,通過這一事件,可以看出「新媒體事件」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新媒體事件」往往在新媒體上流傳的信息和影像所引發,但是主流傳媒的反應、其接入的程度、時間和方式都會對新媒體事件的形成及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發現香港大眾傳媒在受到「新媒體事件」的沖擊後,很快做出了「範式修正」,結果導致了「新媒體事件」在新聞生產的過程中被常規化、工具化,最終又被納入到權力關系的舊有體系之內,並沒有對傳統媒體的權力架構形成強有力的改變。在香港的「巴士阿叔」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電台節目、報章、電視台以及國際媒體所生產的內容,形成了一種「媒體循環」(media loops),當媒體互相引用對方的內容時,產生的便是這種滾雪球的效應,推動著事件的發展和膨脹,層出不窮的新版本則成為主流傳媒繼續關注事件的重要依據和報道的內容。
4、2016年發生的大事件。
2016年,支付寶傍上春晚,集五福活動,其中敬業福緊缺,據說在全國幾億網民中,敬業福只有幾十萬份,最後,大部分人沒有得到敬業福,支付寶「惹眾怒」。
「支付寶在社交之路越走越遠」
2016.1.1 二胎政策全面開放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胎正式開放,實施了三十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式結束,生育兩個以內孩子無需審批。從此大家見面不再是「你吃飯未啊?」而是「你生佐二胎未啊?」
「二胎政策剛開放那天,我感覺整座城市都在晃」
2016.1.2 股市兩天四次熔斷
中國A股,從2016年1月1日開始實行熔斷機制,千股跌停再次上演,導致剛剛實行的熔斷機制被迫叫停,原證監會主席肖剛被免職。股民再次被深套。
「上班兩個小時就下班,你羨慕不?」
2016.3.9 人機大戰 李世石VSAlphaGo
由谷歌開發的人工智慧AlphaGo對陣李世石,李世石連敗三局,在被所有人不看好的情況、頂著巨大的壓力,第四局終於戰勝AlphaGo,有人說「如果這盤棋能贏,就是千古名局」。
「若說2016年的科技領域什麼技術最引人注目,人工智慧絕對算得上其中一個。」
2016.4.3 北京和頤酒店女生遇襲
4月3日,一女子在北京市如家旗下的高檔品牌和頤酒店,被陌生男子跟蹤後強行拖拽,後被抓住頭發用力撕扯,在大聲 呼喊後,安保人員卻沒有阻止,保潔人員只是圍觀。圍觀者逐漸增多後,陌生男子逃走。事情發生之後,女孩發帖怒斥保安的冷漠、酒店經理事後處置態度消極。
「沒想到發微博比報警都管用」
對所有籃球迷來說,4月14日(北京時間)是終生難忘的一天。在個人職業生涯最後一場比賽中,科比出戰42分鍾,50投22中、三分球21中6、狂砍驚人的60分,打破NBA球員退役戰得分紀錄。
「即使再出現另一個科比,我也沒有青春再去追了。」
2016.4.12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2016年4月12,由漫畫作者喃東尼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在網上走紅,一時間,各路網友腦洞大開,各種版本衍生,刷爆朋友圈
「愛情的巨輪說沉就沉」
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
5月1日起,我國全面實施營改增試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意味著,我國稅制改革邁出關鍵一步,國家治理的基礎將打得更牢、夯得更實。
1—10月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3717億元,預計全年減稅降費將超過5000億元,有力配合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6.7 高考
高考到來,三年的堅持就等著這一天,考生們奮斗在考場,段子手們奮斗在微博。
「我抓住了那年的高考,卻天真的以為真的抓住了整個夏天」
9.2016.6.12 裸貸事件
校園貸的黑色手段再度升級!如果說,過去媒體曝光的校園貸利率超高、暗藏欺詐是利用大學生的無知與膽怯伺機牟利,如今「裸條」網貸的出現則已徹底擊穿了公眾的底線。
比裸貸更可怕的是,你的個人隱私在網路上肆意裸奔」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2016.7.7 葛優躺
一張來自 1993 年的照片,就這樣毫無預警地在我們的社交網路上爆紅。圖片上的葛優還有頭發,但和現在一樣削瘦。他嘴邊續著鬍渣,穿著奶奶花襯衫,嘴角微張宛如靈魂出竅,一臉生無可戀,癱躺在舒適松軟的大沙發上。
「我差不多已經是個廢人了」
2016.7.23 北京動物園老虎吃人事件
2016年7月23日,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發生一起老虎傷人事件,一名女遊客在東北虎區下車被老虎咬傷,其母下車營救,被老虎撕咬致死。
「親愛的,咱們周末去看老虎好不好」
2016.8.2 台風妮妲
8月2日,來勢洶洶的台風「妮妲」於2日03時35分在深圳市大鵬半島登陸,登陸時風力達到14級,成為近年來正面登陸珠江三角洲的最強台風。不過,在即將肆虐東莞的時候,「妮妲」轉了一個彎,除了給東莞帶來強降水外,並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
「好台風就是:來勢兇猛,全市停工,然後調轉風向,擦肩而過」
2016.8.8 傅園慧接受采訪,洪荒之力走紅
2016年8月8日,里約奧運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中國選手傅園慧接受采訪時說:「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並配上搞怪的表情,快速走紅網路。甚至紅到了國外。「控制不了體內的洪荒之力」也成為網友調侃的常用語。
「我彷彿已經看到了春晚舞台上從馮鞏嘴裡說出了這四個字」
2016.8.14 王寶強、馬蓉離婚
8月14日凌晨,王寶強發聲明,稱妻子馬蓉婚內與自己的經紀人宋喆發生不正當兩性關系,嚴重傷害了婚姻、破壞了家庭,鄭重決定解除二人的婚姻關系,同時解除宋喆的經紀人職務。
「新媒體小編笑了,罵罵馬蓉就能蹭熱點」
2016.8.29 王健林小目標
亞洲首富王健林在訪談中說,想做世界最大、想做首富,這是對的,奮斗的方向嘛。但是吶,最好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一個億。。。個億。。。億。。。
「先訂個小目標,比如說...」
2016年9月4日到5日 G20傳遞「中國方案」
2016年9月4日到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中國的杭州舉行。針對世界經濟當前面臨的挑戰,中國在這次峰會中提出的「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創新發展方式」等一系列對策受到了海內外各界的廣泛肯定。「中國方案」日益深入人心。
2016.9.2 三星note7爆炸,召回不包括中國
三星公司宣布,因電池缺陷問題,停售Galaxy Note7手機;允許已經購買到此款手機的消費者兩周後置換新手機;並且召回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共250萬部Note7手機。三星聲明,目前在中國大陸銷售的Note7使用的是與其他國家不同的電池供應商,電池並不存在安全隱患。
「手機炸,手機炸,手機炸完洗衣機炸...」
2016.11.17 林丹出軌
2016年11月17日,林丹就某狗仔隊爆出的出軌新聞做出回應,體壇暖男形象破滅,在妻子孕期出軌實在是讓人惡心,這件事同時也告訴了我們,開房要拉窗簾!
「陳赫:有人模仿我的臉,還模仿我出軌...」
5、新媒體時代危機的發展過程有哪些?
新媒體時代的危機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1.發生的突然性
往往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危機將會發生。危機爆發的具體時間、實際規模、具體態勢和影響深度,是始料未及的,一切都非常突然。
2.過程的突變性
危機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復雜多變,由於決策時間以及信息有限,以及現代社會多渠道傳播帶來的巨大影響,往往過程中的決策和採取的措施又導致事件繼續突變,不易控制。
3.前景的未知性
危機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往往前景未知。發生原因不一定確鑿,事件變化方向、影響因素、延伸後果等存在不確定性,難以准確預測和把握。
4.後果的連帶性
一般性的突發事件局限於某一企業或組織,或某一地區,但更多的或許會波及到多個組織、地區,或者發生在一個點上的事件引發其他力量的參與。 危機的連帶性,體現為高擴散性,不僅企業或組織本身,甚至會波及行業、政府,乃至於影響到國家、社會。
5.應對的緊迫性。
6、2016 年中國互聯網界發生的大事件都有哪些
一月
2016年的開篇,確實也算不得「太平」。
1月9日,百度「血友病」吧被出售一事被揭露,引發了互聯網業內的大范圍聲討和持續發酵。一時間,「百度已經是一家被KPI文化腐蝕到了骨子裡的公司」這樣的言論竟不絕於耳,讓百度蒙受了巨大壓力。
1周後,百度官方公開表態,停止一切疾病類貼吧的對外商務合作。百度CEO李彥宏也公開表態稱——
這一次百度在運營上、產品上、市場公關上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尤其這次公關應對,不夠及時,釀成一次大的危機,輿論完全被帶跑了,百度的聲音被淹沒。
李彥宏還指出,百度的價值觀是好的,是高尚的。任何商業模式都不能說是完美的,但好的價值觀來彌補,瑕不掩玉。
彼時,可能無論是李彥宏還是百度官方其他高層都未曾想到,這才只是百度這註定坎坷不平的一年的開始。
畢竟是「資本寒冬」,不太平的,也一定不止一個。
1月初,美麗說被爆出「即將與蘑菇街合並,將大范圍裁員」,此事雖然被美麗說官方第一時間否認,但短短數周過後即被證實為真,大批美麗說員工的裁員離開也成為事實。
此事一出,眾人噓唏。
當然,巨頭們也並不都在「不太平」,一年一度的春節紅包大戰,在2016年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潮,支付寶的「集五福活動」,與微信官方的「照片紅包」先後刷屏,讓「紅包營銷」成了這一年春節前後大家最喜聞樂見的談資。
而張小龍,則無疑成為了這個1月里最受人矚目的人,這位微信之父,先是在一年一度的「微信公開課」上公開宣布了微信「應用號」的存在,此後又在1月中旬被人爆出了他的飯否賬號,迎來無數人紛紛對於這位「產品之神」的飯否日記頂禮膜拜。
我總會隱隱感嘆:一個人,要承受多少苦楚和隱忍,才能換來在現在,他的每一次發聲和露面都會令整個行業都為之矚目?
二月
2月,春節剛過後,往往是發聲的好時節。
一向很「慢」的豆瓣出乎意料的搶先打響了第一炮,2月16日,豆瓣發布了自己成立11年來的首支廣告片,名為「我們的精神角落」,廣告片一如既往的文藝,一如既往的晦澀難解,喜歡的人趨之若鶩,不喜歡的人嗤之以鼻。
但,最令人驚訝的是,豆瓣這支廣告片的發布,在2016年竟成為了一個較為「孤立」的存在——在此之前,豆瓣沒有任何鋪墊和預熱,在此之後,豆瓣似乎也沒有讓人看到更多「後手」。
除了豆瓣,蘋果與小米也不甘寂寞。
前者在這個月內正式宣布了啟用Apple pay,後者則正式發布了小米5。
然而,在這個月里,最終受到最多關注的,竟然是一場撕逼。
從2月19日開始,Boss直聘發布官方公告,內容直指拉勾網用極端手段攻擊其蘋果開發者賬號,下線「Boss直聘」APP。由此引發了一場拉勾與Boss直聘雙方間的撕逼大戰。
整個過程中,雙方你來我往,劇情數度被翻轉。但最終仍以拉勾網發表公開道歉而平息告終。
撕逼雖然難免,仍需顧及體面。
三月
3月的最大新聞,與一位女子有關。
從2015年年底開始漸漸在微博等平台開始走紅的Papi醬,在這個月宣布獲得了由羅輯思維和真格基金共同完成的投資,估值近3億,史無前例。
此事一出,迅速被解讀為「網紅經濟時代的到來」,將2016年的「網紅」風口推到了頂峰。
這個完全從民間興起,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女子,由此成為了「中國第一網紅」。
且,投資完成後,羅振宇第一時間發表文章,表示要為Papi醬一起辦一場史上首場新媒體貼片廣告拍賣會,並表示,「這將是新媒體營銷史上的第一大事件」。頗有當年央視年度廣告拍賣會重現的意味。
消息一出,萬眾矚目,瞬間吸引了幾乎所有行業媒體的目光。
與此相比,3月的所有其他新聞與都黯然失色。
當然,3月或許至少還有一件事是值得銘記的。
3月29日,此前已被認為出線希望渺茫的中國男足在臨危受命的高洪波指導率領下,以2-0的比分主場戰勝卡達,並且在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幫助下,成功晉級了亞洲區12強賽,這是中國男足自2002年以來首次不用提前2年告別世界盃。
對所有球迷而言,3月29日西安的夜晚,是一個充滿了感動,值得銘記的夜晚。那一晚,他們體會到了久違的幸福與激動。
四月
4月,是由一款在朋友圈形成了刷屏的「現象級產品」拉開帷幕的。
這就是由知乎推出,在4月1日上線的「值乎」。
只不過,值乎之火,來得快,去得也快。
不過才4月1日下午,刷屏的,就換成類似「1秒入職facebook」這樣的H5小游戲。
看起來,愚人節對於傳播和運營,總是一個很好的場景。
當然,4月在朋友圈刷屏的,至少還有3件事——一個叫做「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漫畫引發了無數人的跟風借鑒;一個微信官方的小漏洞(可以通過某種改名在群聊中呈現某種「XXX已發言並把親了你一口」之類的互動效果)讓無數人玩得不亦樂乎;以及一個酒店的視頻引發了眾多的圍觀。
4月3日,北京酒仙橋附近,如家旗下的和頤酒店發生女生被不明男子劫持事件,當事人把相關視頻發布到微博後,迅速引起大量轉發傳播,形成全民關注之勢。此事中,不明男子的動機和如家官方的回應先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而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應對輿論危機時的遲緩和無力也在其中暴露無遺。
對於每一個此前聲單力薄的個體,互聯網都是一個威力巨大的武器。
五月
5月,初夏,萬物生長。
小米繼2月發布小米5後,這個月再次發布了小米Max。但二者似乎都陷入了應者寥寥的狀態
倒是滴滴從此時開始吹響了其「最後的沖鋒號」。
5月13日,滴滴發出公告,宣布獲得來自於蘋果的10億美元投資,這也是滴滴迄今為止獲得的最大單筆投資。
從此刻開始,滴滴將會在這一年裡一次又一次掀起令人矚目的浪潮與風暴。
知乎也在這個月悄然發布了其新產品知乎Live,但,相比起4月1日「值乎」的刷屏而言,知乎Live要低調了很多。彼時,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知乎Live會成為2016年給知乎帶來最大驚喜的產品。
世事便是如此,那些最惹人關注的,往往不見得最後能夠活得最好。
但,說到惹人關注,5月一定需要提到一個名字:分答。
5月15日,果殼旗下孵化的付費語音問答產品「分答」悄悄上線,隨後,在短短一個月內,這款產品憑借著層出不窮的明星八卦、爆點回答內容以及其有趣的「偷聽」機制一再刷爆朋友圈,短短一個月內交易金額就超過了2000萬元,成為了互聯網圈內熱議度最高的現象級產品。
六月
分答帶起的熱潮,要一直持續到6月。
6月下旬,在行&分答團隊發布消息,稱獲得A輪融資,估值超過1億美元,將這個現象級產品推到了其誕生以來的最高點。
不誇張的講,在整個5月下半旬到6月之間,大半個互聯網的目光都始終匯聚在「分答」身上。
以至於,在6月同期發生的其他幾個巨頭間的動作,如京東6.18,支付寶「寶寶事件」營銷等,在分答面前,竟然一時都有些相形失色——畢竟,這一年裡,人們太需要驚喜。
但,能夠帶來驚喜的,也並非只有分答。
6月,羅輯思維旗下APP「得到」上線了其第一個付費訂閱專欄「李翔商業內參」,內容由中國最好的商業記者李翔來負責生產,每周至少通過「得到」APP更新5次,收費199元/年,馬雲成為了該專欄第一個訂戶。
且,上線2周內,該專欄的付費訂閱人數迅速接近5萬人。這意味著,僅僅不過2周時間,李翔及其團隊,僅僅依靠著更新這一個付費訂閱專欄,已經可以實現每年近千萬元的收入——這差不多已經接近等同於過去一個數十人規模的中等雜志社一年的收入。
並且,這是十數年以來,第一次有人可以通過「內容」如此直接無遮攔的在互聯網上掙到錢——這似乎給予了無數內容生產者們巨大的希望與啟發。
以此為節點,整個2016年,「內容創業」和「知識變現」之風,開始處於一種始終被熱炒和追捧的狀態。
七月
七月,盛夏。
諸多事件,在這一個月中交織起伏,令人目不暇接。
7月8日,《大魚海棠》終於上映。此時,距離這部被諸多粉絲和國人們寄予厚望的動畫電影第一次出現在公眾眼中並引起驚嘆,已經過去了整整12年。
因為此前的「厚望在身」,《大魚海棠》上映後迅速刷屏,並在2周內收獲超過5億票房。
然而,盛名之下,往往難負。《大魚海棠》最終收獲的評價,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12年,必有太多風雨苦楚難為人知。用12年換一部評價並不那麼很好的爆款,值乎?
或許只有兩位製作人兼導演心中有答案。
如果不是另一件事的出現無端搶走了不少風頭,針對《大魚海棠》的討論和刷屏,可能還會更加熱烈。
7月8日一早,新世相團隊策劃的「4小時逃離北上廣」活動以一種極為令人驚艷的狀態開始在朋友圈刷屏,並迅速成為全行業注目級別的大爆點,引起無數媒體驚呼「30張逃離北上廣的免費機票,就足以讓百萬城市人騷動不已」。
這場活動,在1天之內微信上閱讀超過100萬,新世相收獲超過10萬粉絲,微博話題瀏覽也超過500萬,對於一個微信公號而言,可以算得上是收獲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此後,它將反復被互聯網界和營銷公關界作為一個「標桿」和「模範」來討論。按照新世相創始人張偉的說法,這也幫助他們開啟了一扇窗,自此開始,新世相開始會更多「呼籲粉絲們一起行動」,而更少只是單純的「生產內容」。
7月同期發生的不大不小的事件,還有貓眼電影宣布拆分獨立、滴滴悄悄宣布上線「小巴」,知乎上線「機構賬號」,今日頭條上線「問答」等。
最終,7月的收尾,是伴隨著另一件具備重大意義的事件而到來的。
7月28日下午3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正式公布網約專車管理辦法。其中,網約車合法地位得到明確,新政將於11月1日實施。
對整個互聯網行業來說,這都成為了一個極大的鼓舞——這可能是第一次在一家互聯網公司與現行政府政策、資源、業務甚至既得利益者發生沖突的時候,最終政府選擇了釋放善意、妥協甚至是做出一些改變。
如果放大到整個社會層面,一直以來,「互聯網」所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開拓、創新、革命、改變」,而政府和政策的第一要務則是「穩定」和「安全」,二者之間,似乎天然存在著沖突的。
但到了2012年之後,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互聯網開始深度滲透到各種傳統行業當中,二者間的沖突和結合開始成為常態。比如,O2O上門如何保證安全,網約車對傳統計程車行業的沖擊如何避免,互聯網金融不靠譜怎麼辦,等等,都成為了需要更多人去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而在關於網約車的處理方面,我們欣喜地看到,二者第一次合一了。又或者說,二者似乎終於找到了一種更好更有效的配合方式。
即:互聯網以效率至上,給予它們充分的空間去思考如何提升傳統行業和服務的效率,而政策和政府則負責兜底,一方面在前者的探索尚未結束時,充分保證相關人員的利益和安全;另一方面,如果前者的探索取得了更為明確的積極進展和結論,則後者需要第一時間跟進,給出配套政策,引領行業的改革、變化和轉型。
縱使此後再有萬般曲折,這仍然是一個里程碑。
八月
8月,冰火交加。
8月的一開始,滴滴又有大新聞。
從7月31日開始,「Uber中國將與滴滴出行合並」的消息開始在互聯網圈蔓延開來,並最終在8月1日下午被證實。
消息一出,全民嘩然。
有人說「壟斷的時代到來了」,有人說「滴滴掃清了上市前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有人感嘆「程維和柳青的手段太了得」。
但無論如何,最令人噓唏的都是Uber中國的員工們——最終從媒體上才得知消息的他們,是真正被忽視了的一群人,也是最可悲的一群人。用坊間的話說,這是一種「你還在前線浴血奮戰,卻得知指揮部已經投降」的感受。
互聯網容不下太多感慨與眼淚,你我都只能奮力前行,哪管它翻天覆地。
8月的另一件全民大事,里約奧運會開幕,新媒體段子手的盛宴開啟。
此後2-3周內,無論是里約奧運村的奇葩事件,還是橫空殺出的傅園慧,又或是林丹李宗偉之爭,乃至重回巔峰的中國女排,都一次又一次成為了無數新媒體從業者們「借勢」的對象。
然而,奧運會一邊如火如荼,卻有人在另一邊要營造出來一種肅殺嚴寒的氣氛。
8月18日,36氪發布特稿《裁員!裁員!裁員!創業者們的寒冬大逃殺》,其中標題連用三個感嘆號,又附帶上「大逃殺」這樣頗為吊詭的詞句,對於這家素來以「科技感」和「深度」為名的行業媒體而言,實在少見。
可見,36氪是多麼想把這種「寒冬」的氛圍傳遞給每一個互聯網人。
回想起來,2016年,對互聯網創業來說,確實太不好過,無數公司——甚至哪怕是已經走到了B輪的公司,都紛紛宣布裁員、並購、戰略調整甚至倒閉,惹人噓唏不已。
差不多也就是從此時開始,互聯網「上半場已經結束」的言論被定下了基調,漸漸成為這一年裡整個行業的共識。
當然,也不完全只是熱火與寒冬。
8月10日,支付寶正式推出其9.9版本。這次改動堪稱支付寶歷來最大膽、最令人瞠目結舌的一次改版。
其中,支付寶首頁由簡單的「功能區」變成了一個Feed流式的信息聚合地成為了最令人關注的部分。
此舉一出,整個行業都紛紛驚嘆「我們都低估了支付寶要做社交的決心和堅定」。
然而,那個時候,可能不會有人想到,這還不是支付寶在2016年裡最大的嘗試。
眾所周知,支付寶的「社交」對標的是微信。然而,微信眼中卻似乎並無支付寶,更是在旁若無人的完成著自己的既定動作和布局。
也就在支付寶9.9版本內測期間,朋友圈刷出傳言:微信正在內測「付費訂閱」。看起來,支付寶的危機感在於:它必須要在「社交」上保持大於「微信」的加速度。
然而,微信的危機感呢?我們不知道。
甚至,微信有所謂的「危機感」嗎?
九月
9月,一則融資消息似乎略微打破了一些肅殺和嚴冬的氣氛。
ofo在這個月高調宣布了獲得經緯投資領投的數千萬美元投資,把「共享單車」這個領域拉入了互聯網人們的主流視野。
於是,一時間「共享單車」似乎成為了這一年裡甚為少見的一個「新風口」,無論資本、創業者、從業者和用戶都開始拚命涌進這個領域,試圖搭上一趟「移動互聯時代的末班車」。
也許,身處「寒冬」的我們,確實太需要這樣一些「末日狂歡」式的「風口」讓我們重新興奮起來。
讓我們重新興奮起來的,還有微信「應用號」。
9月21日,萬眾期盼的微信「應用號」終於現身,並更名為「小程序」,正式開始內測,令無數開發者激動不已。大家都開始紛紛期待著能夠看懂小程序,並搶占其第一波紅利。
然而,與行業的熱烈反應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微信官方的「克制」,甚至是「冰冷」。
21日當天,微信官方宣布,小程序首批內測名單僅開放200人,這無異於給無數翹首以盼者頭上澆了一盆冷水。
但這還不是微信唯一的剋制。
9月29日,微信官方宣布封殺微信公號平台「刷量」工具,頓時間,無數大號的「底褲」被扒下,令人震驚。
某種意義上,萬事萬物總都有其不容違背的客觀規律,短期來說,這些客觀規律可能會被扭曲,但長期來說,它們的價值總會回歸。
9月另一個令人關注的焦點,是知乎。
在這個月內,知乎先是爆出站內重大事故,此後又召開發布會,宣布知乎Live上線4個月來的業績:舉辦Live557場,單場Live的平均收入超過1萬元。
這意味著,多年來一直被人詬病「無法變現」的知乎,居然不依靠廣告、電商等傳統變現手段,就能在其站內擁有了近千萬元的收入流水。
看起來,「知識變現」的時代,真的到來了?
十月
10月,初秋,萬事易變。
一款日系游戲在10月毫無預兆的崛起,它就是由網易出品的「陰陽師」。
自9月上旬上線後,陰陽師迅速憑借其精美的畫面、用心的游戲設計和聲優配音等因素,迅速成為了早已淪為「快消品」的手游領域中的一股清流,並在微博和朋友圈形成持續刷屏,以至於到了10月,它已悄然攀上了App store的榜首。
假使別人都在做重,你一定要「輕」。而假使別人都在追求「輕」,也許做「重」才是最好的突破口。
10月重新登上舞台的,還有羅永浩。
這一年同樣風雨飄搖的錘子科技在10月18日召開發布會,推出了錘子M1,這成為了錘子有史以來最受坊間肯定和好評的一款手機。
而身處逆境中的老羅,這一次,也刻意淡化了自己的「鬥士」形象,更少開炮,也更少留下「金句」。
但,反而是踏實把發布會的重點聚焦回歸到「產品」上,他卻得到了更多的贊譽和肯定。
坊間有人有言,對羅永浩而言,這一定是難熬的一年,這一年過去,他若不倒下,必有大突破大變化。
拭目以待。
老羅不撕逼,自有人撕逼。
10月15日,高德總裁俞永福在某行業大會上公開發言,稱高德地圖已成功超越百度地圖,成為手機行業地圖類應用第一。
消息一出,百度地圖震怒。
當天下午,百度地圖通過微博做出回應,由此引發一輪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之間的撕逼大戰。
與其他撕逼一樣,這場撕逼在數日口水戰引發了大量吃瓜群眾圍觀後,以不了了之草草收場。
回想起來,這一個月最引人關注的,或許還是「京滬兩地網約車細則」徵求意見稿發布。
相較於此前7月曾讓滴滴和互聯網人們歡欣鼓舞的「網約車合法化」,這一次發布的意見稿,遠不那麼樂觀。
本次意見稿中,京滬兩地同時要求網約車必須為本地牌,駕駛員必須為本地戶籍,且對車型、平台等均作出了更細致的要求和約束。
以北京為例,按照此規定,預計將有超過80%以上的司機和運營車輛因「不合規」而被淘汰。
看起來,互聯網人們仍然太樂觀了。要試圖從體制內推動事態發生變化,遠不那麼樂觀和簡單。滴滴面前的道路,依然艱巨。
但,至少已經不悲觀。
十一月
11月,深秋,多事。
11月之初,首先引發全民關注的,是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選」。這可能是新世紀以來劇情最跌宕起伏的一次美國大選。以及,這次大選的結果,對於中美之間的互動、關系、經濟乃至各類政策,或許都會產生既深且遠的影響。謂之「劇變」,或許不為過。
劇變既來,何以倖免?
11月4日晚,百度再出「大新聞」。
當晚曝出消息:百度原副總裁李明遠因違反百度公司內部規定,涉及不正當經濟往來,引咎辭職。這是這位被外界稱為「太子」、前百度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曾經光環無數,承載了整個百度內部最殷切期望的年輕人職業生涯的谷底。
對於李明遠的離去,坊間普遍傳聞這是一場百度內部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但無論如何,這仍然充滿了某種「天才少年的隕落」的意味。曾經屠龍的少年,歷經歲月磨礪和時光荏苒,不經意自己也已變成了龍。這大概是外界給予的最意味深長的解讀。
而這,也是百度這風雨飄搖的一年中所經歷的最後一件「大新聞」。
經此一年,到了2017,所謂「BAT」之說,還能成立嗎?
相比於B掙扎於各種負面和輿論壓力中的這一年,AT則義無反顧的高歌猛進著。
11月3日,「小程序」正式開放公測,又一次引來一波刷屏。
而阿里的雙十一,也再一次打破一堆記錄,盛裝收場。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雙十一」竟然不是阿里在11月中最令人關注的舉動和新聞。
11月27日,支付寶悄然上線「圈子」,其中,最令人關注的「白領日記」和「校園日記」兩個圈子中屢屢曝出大尺度美女照片,惹來關注與非議無數,甚至,包括王思聰等人開始公然稱支付寶為「支付鴇」和「O2O賣淫」,看起來,支付寶苦心經營多年,「可靠、安全」的正面品牌形象正受到巨大沖擊。
對此,阿里內部當機立斷,11月29日,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發布公開信,全面反思「校園日記」等事件,表示「錯了就是錯了」。
但無論如何,僅依靠這一次事件,支付寶APP內誕生了此前從未有過的用戶UGC內容和用戶活躍度,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看起來,對阿里,社交之路,既充滿誘惑,又危機四伏。
然而,在思考和應對著「劇變」的,並不止BAT。
11月中旬,世界互聯網大會再次在烏鎮召開,再一次雲集全中國幾乎所有的一線互聯網公司CEO。
恰逢這次大會期間,有人別出心裁的把王興、張一鳴和程維攢到一起,開了一個「閉門會議」,聊了很多關於「互聯網下半場」及「未來互聯網格局」的展望。
此舉背後,頗有深意。
作為這一年中國互聯網業內成長最快,估值同時達到百億美金級別的三家公司CEO,又都作為「80」一代人,無疑,王興、張一鳴和程維身上,被投射出了許多期望。
某種意義上,很多人在潛意識里,都隱隱希望著他們能夠或多或少試著挑戰或撼動一下已經成型多年了的「BAT」之地位。似乎,到了今年,已經有人開始將今日頭條,新美大和滴滴稱為「TMD」?
十二月
12月,歲末,各類「大會」刷屏之際。
羅輯思維官方用又一次半刷屏級的營銷再次提示著大家:做營銷,還得看我的。
12月13日,羅輯思維宣布,花10萬人民幣買下了馬伯庸的一篇文章,並在得到App上供用戶免費閱讀。 而後馬伯庸又發文宣布,這10萬稿酬通通都轉贈給了文章參考文獻的論文作者,並邀請用戶們「仗義相助」,幫忙傳播這一信息,事件引發眾多用戶參與。
「優質的內容值得高價。」這是這場營銷事件明確傳達出來的核心價值觀,也與「得到」APP本身的業務一脈相承。
也許,到了2017年,「內容」的影響力,還會進一步發酵。
羅輯思維之外,成為這個月主角的,最終還是阿里和騰訊。
12月22日,支付寶AR紅包正式發布,意圖通過AR+LBS+紅包的形式,打通線下社交和營銷場景。
AR紅包的玩法推出後,可謂「叫好又叫座」,無論用戶還是行業都給出了頗為積極的評價,看起來,圍繞「社交」掙扎了整整一年、又被吐槽了整整一年的支付寶,似乎終於推出了一款給力的新產品。
可以預計,今年春節,支付寶無疑還會圍繞AR紅包進行一系列的新動作。
彼欲以矛攻我,我偏不以盾迎之。
本來期望著再一次圍觀「紅包大戰」的看客們恐怕要失望了,在支付寶AR紅包公布後,在12月28日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公開表示:今年微信不會再重點推出新的紅包玩法。
但,微信的大招,在「小程序」。
在整個公開課的演講中,張小龍幾乎把全部篇幅和精力都給予了「小程序」,回應了外界關於小程序的諸多問題,並宣布:山雨欲來了整整一年的微信小程序終於要在17年1月9日正式亮相。
小程序到底是什麼?它是否真的會帶來「翻天覆地」式的變化?它是機會還是毒葯?
或許只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
7、在新媒體運營這件事上,一年時間到底可以做多少事
1、新媒體運營需要做哪些事情
內容
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紅利期了,也不是靠一點小聰明比如犀利的切入點,某個小互動就能存活在這個新媒體圈子裡了,現在已經是真刀真槍拼能力,拼實力的時候了,而實力的最基本的體現就是內容。
最近有一些有想法的朋友跟我聊天,說想做個什麼什麼內容的公眾號,我第一句話都是認可和鼓勵,第二句一定是囑咐一句,你如果可以產出好的內容,只要堅持這一點,一定可以走下去。但是,持續生產好內容,談何容易。
所以內容成為了新媒體運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形式上分為:文字、圖片(動圖和靜圖)、音頻和視頻,現在可以回想一下,基本上每個領域現在都有N個大號。
具體怎麼去做好的內容,今天不展開了,這里舉個栗子來講一下可以換個角度做內容。
比如某一個做美食的公眾號,假設喜歡美食的都是女生居多,實際上也是這樣,哈哈……那內容肯定要圍繞女生和美食來做,一般的內容產出就是這樣的思維了,可是,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每個人事物均有多面性,比如每個人的需求也是多面的。
用戶是女生,主題是美食,是不是從以上兩個圖裡面任意兩兩組合就可以誕生無數種內容的切入點,比如:小鮮肉廚師,減肥營養餐,護膚功效食材……並且,每個點還可以發散。
活動
這個活動可以理解為互動,運營公眾號也好,微博也好,其他的平台也好,不管哪個平台或者軟體,開發公司都給我們運營者提供了很多用於活動的支持插件,比如投票,答題,抽獎等等。
那麼做好一個活動就需要有足夠強的吸引力,足夠多的推廣,足夠妙的傳播設計。那很多朋友可能很苦惱說我想不出那麼多活動,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抄襲"。
還是以"美食"那個為例,別人做女神評比,咱們就可以做廚神評比,別人做有獎徵文,我們就可以做給一道菜取名字,別人辦線下會議,咱們就直接約飯…
現在大家都在說魚塘理論,一潭死水怎麼會有魚存活?新媒體平台也是一樣,一定要活,定期舉行活動才能讓用戶感受到,這個平台是活的,是一直在努力。一次活動沒有參與,兩次活動沒有參與,一直做,一定會有作用。
用戶
接著上面提到一直做活動就一定會有作用,其實,用戶一般分為這樣幾類:
積極熱情:基本上干什麼都有他,每次都評論點贊,每次活動都參與,還主動提建議之 類…
冷靜觀望:低頻的互動,也不取關,就是默默關注
概率用戶:這種是最不可控,可能是已經關注的但是偶爾才會打開,也可能是偶遇…
同行:現在同行佔比也很高的,不過這批用戶,基本上可以忽略,因為他在與不在你都 要好好做。
死粉:那就是死粉
前面講的兩點,內容和活動,都是為了用戶服務,我們不斷的變換主題,熱點追蹤,更換形式都是為了盡量滿足不同用戶的胃口,不停的組織互動,策劃活動也都是為了不停去引導那些積極分子,調動冷靜觀望的用戶,以及盡可能大概率的捕捉到概率用戶。
而這里講到的新媒體人要擅長用戶運營,其實主要還是聊天,前段時間不是有個淘寶掌櫃很火?他就是利用了個性化的用戶運營,在給自己的"服務"加分,製造差異化,增加傳播點,提高用戶粘性。無論你是逗比風騷還是滿腹經綸,總之要做一個形象的人,認真做人還不行,認真不一定形象,只有形象了才能被記住。(很多同行自嘲說自己就是個陪聊的,事實如此,哈哈,這都是命啊~)
除了聊天之外,就是要學會分析和管理用戶,給用戶貼標簽,是常用手段,便於分組,便於精準化管理和推送,偶爾做做用戶調查,問答互動,以及聊天,其實都是在做用戶分析和管理工作。(各位老闆,你們不要以為我們新媒體人聊天就是不好好工作,其實我們就是在好好工作,哈哈哈)
推廣
我承認,這個點放出來,是有點標題黨的,因為大家都關心這個話題,如何增粉,如何推廣,如何提高閱讀數等等。
在我看來,好的內容就是在做推廣,好的活動也是在做推廣,陪好一個用戶,其實也是在做推廣,而不局限於說一定是要砸錢做什麼廣告才叫做推廣。
由此可得,推廣當然也是作為新媒體從業者必備技能了。
那引用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推廣方式呢主要有幾個:
1、廣告推廣:就是在各大媒體上,線上線下可以觸及到客戶的地方進行宣傳
2、大號推廣:找到與自己目標用戶群體吻合的大號,KOL去推廣吸粉
3、粉絲社群:通過聚集起一批同類用戶,提供某種服務或價值的組織
4、買粉:就不提了
5、互推:應該叫聯合推廣,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以及內容上的聯動來做,硬推效果一般
6、活動策劃:活動吸粉相對來說比較良性
7、地推:比如很多定位於大學生用戶的項目,地推是最簡單粗暴的
2、新媒體運營的核心思維
用戶思維
我跟很多朋友分享說,我們現在從事新媒體呢也不要急於說一定要在這一兩年獲得怎樣一個成功,回想一下,現在的大咖,是不是過去都有很多積累,有的是在傳統線下的積累,有的是在PC時代的互聯網上的積累,有的直接就是專業上的積累,然後結合新媒體的趨勢,將過去的優勢運用到了新的載體上,而已。
那我們現在從事新媒體行業最核心的是什麼呢?
就是新媒體思維方式,我個人覺得是:用戶思維。
其實這個詞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的玄乎,很多詞彙都是被炒出來的,道理其實都很簡單。
哪個生意人做生意不考慮客戶的感受?對吧
用戶思維就是這個,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深入的分析用戶的需求,結合他們的需求去設計產品、生產內容、策劃活動、推廣方式。
大家回想我以上講的內容,是不是都是以用戶為出發點?
你不知道你要寫什麼內容了,你去問用戶
你不知道該策劃什麼樣的活動,你去問用戶
你不知道去哪裡推廣你的公眾號,你去問用戶
那麼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時代顯得用戶思維這么重要呢?都是被慣出來的。
信息越來越碎片,品牌越來越淡化,產品越來越多,服務越來越好…然後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用戶,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的感受越來越重要,選擇越來越多,個性化要求越來越明顯…
所以,我們把我們自己慣壞了,並且還在要求別人繼續如此寵愛我們,那我們作為運營汪也好,喵也好,那麼就立正稍息,列隊出去跪舔吧~哈哈哈哈哈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極致、免費、快之類的各種思維,不過我想再提醒一點的就是,差異化,也就是創新,可能一開始創新能力不足,但是一定要嘗試去創新,創意也都是慢慢鍛煉出來的,具體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一篇關於創意的文章)
3、如何組建新媒體運營團隊
結合上面講的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後再做具體的分工,還有一些其他的工種沒有介紹到,但是並非說明這些崗位和工作內容不重要,比如美工設計、技術支持等等,組建團隊總的原則還是要根據公司發展的階段來靈活調整。
首先必不可缺的一定要有一個運營者,這個運營者需要了解並部署整個新媒體運營部門的工作情況,協調公司內外部的資源。而現在大部分的情況是微信小編要承擔運營規劃的重任,還有一種情況是,新媒體運營人員也承擔著內容、設計等各種工作。(這里並不是說誰重誰輕,只是分工還是要有偏重。)
個人建議,如果一般的小項目或者傳統公司轉型做移動新媒體推廣,那麼2.5人配置是比較理想的。
運營負責整體規劃,監督並執行工作,推廣以及活動策劃,數據分析一並兼了
文案負責內容產出和微信平台上的設置維護,以及一些用戶運營的工作也要兼了
最後的0.5指的是美工設計,一般公司都有設計,那麼共用就好了
而作為一個新媒體運營負責人來說,在考慮人員安排的時候,這樣想,如果招來一個人,你能給他安排滿滿的工作,那就招,如果你不能使其工作飽和,那麼這個人就不用招。
而一些階段性的設計工作以及技術開發工作,甚至活動策劃工作,可能由於專業性比較強,但是又不用一直養著這么一個人,那麼可以選擇階段性的外包,或者利用資源解決問題。
但是如果是大企業,並且尤其重視新媒體方面的項目,那麼最好還是分工明確,因為新媒體工作確實是一個細致的活,很多可延展性,運營+文案+設計+策劃+推廣…
4、新媒體分哪些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對於傳統媒體(紙媒、電視電台等)而言的新興媒體,那麼新媒體是不是就只是微博微信呢?相信新媒體從業者多多少少都會有這么個苦惱,比如我,很多人問我你是做什麼的?我說我是做新媒體運營的,下一個問題就是新媒體是幹啥的?我就說比如說微博微信,在上面做做推廣之類的。然後就換來一聲長長的"哦~"。
那我們來看一下到底哪些是新媒體,是不是只有微博微信呢?
微信營銷
無疑是首選,現在的超級app,還是那句話,用戶在哪裡,你就在哪裡。相信絕大多數的公司業務對象都可以在微信上找到。這點就不多說了,大家也都有共識。
單獨講下特點:CRM。我一直的觀點就是,微信就是一個CRM,社交屬性沒法變,並且確實很方便交流溝通,所以,它的特點就是方便交流,管理自己的人脈。
微博營銷
很多人說微博已死,我是不太同意這種極端的觀點的,當然你如果寫文章,標題肯定要這么寫,要不然沒人看嘛,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微博即使再走下坡路,上面的用戶量也足夠大,所以微博也是新媒體戰場之一。
特點: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有利於做一些熱點傳播,事件營銷,以及大范圍擴散的話題推廣。
另外,啰嗦一句,很多人不是在問怎麼找種子用戶嗎?其實在微博上很容易完成,因為微博上的人群標簽其實比微信的標簽更加明確的,並且微信不支持對用戶的模糊搜索,那麼怎麼找呢?
舉個例子,以水果為例子,我就去微博上面搜"水果",然後你就會看到很多做水果的賬號,買過水果的,愛吃水果的人,全都出來了,然後你在篩選關注,私聊,互動…
知乎
認真的問答社區,一開始以科技類、互聯網類的問答比較多,現在來說覆蓋面越來越廣了,那麼也會有你的潛在用戶在上面提問或者互動,而作為創業者,你肯定是"自認為"該領域的專業解決者,那麼你就可以通過你精彩的內容去吸引到精準的用戶。
豆瓣
文藝范聚集地,對內容的要求更高,軟文軟到不行,同行都說如果要學軟文就去豆瓣吧,篇篇都是軟文,哈哈哈~如果是關於電影、旅遊、書等方面的,或者用戶需求延展出來是有個契合點的,那麼這個也是可行的。
其他的陌陌、脈脈等社交app,包括辣媽幫這種細分人群聚集平台,就不一一介紹了,還有QQ、貼吧等各種論壇,總的原則還是:用戶在哪裡,你就出現在哪裡。
順便回顧一下推廣三步驟:
1、你的用戶是誰?
2、你的用戶在哪裡?
3、你怎麼吸引過來?
5、如何學習新媒體運營
最後一個內容了,也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前些天,晚上我心血來潮煲了一碗雞湯,可能有人已經喝過了,據說味道還不錯,裡面講的就是如何成長為一個還算合格的新媒體運營人員,比如像我這一款。具體內容我就不重復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本人朋友圈,有干貨也有雞湯,吃飽喝足,哈哈。
其實核心就是,學習,總結,交流和實操。
說句大話:你們現在這個時代比我那個時代要好很多啊,我們那時候哪有這么多培訓,分享可以聽。我都是花錢去聽一些前輩的課,買他們的資料,買書什麼的就不說了。然後利用各種時間看文章,看公眾號看頭條,然後也在各種群里認識各種大小咖,交流也學到很多東西,交流的過程中也是在分享,也是總結的過程。最後就是實操,將學習到的好的壞的都可以在實操的過程中進行檢驗,最後得到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