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後真相現象的成因
後真相現象時代成因淺析
新媒體時代受眾視域中後真相現象是相比於客觀事實,情緒和個人信仰更能影響輿論的特殊現象,「後真相」時代便是這一現象成為普遍的時代,對於「後真相」時代的成因,從受眾角度講主要有四點:觀展/表演範式下修辭勸服常態化讓謊言的成為藝術,整飾而不是真相成為表演的主要道具;草根失望後的犬儒解讀讓服務自我成為選擇性接觸的動機;震驚過度後的潛意識抑製成為訊息泥沙俱下中的自我保護;最後全球化浪潮中的民粹主義對抗讓挑釁精英政府成為自我建構的重要手段。
後真相時代的成因
近年來國際政治事件中最引人矚目的事件之一莫屬英國脫歐的公投和特朗普的逆勢當選,這兩個黑天鵝事件使「後真相」一詞的全球使用率飆升了2 000%①,2016年9月《經濟學人》的《謊言的藝術》以及隨後《紐約時報》網站的《後真相政治的時代》徑直呼告後真相時代的來臨,《牛津詞典》更是將「後真相」精選為2016年度的熱詞之一。對於「後真相」時代的成因,學界的研究或立足全球經濟視野,或回歸人的主觀能動性,或從社會共識崩塌的危機中、媒介發展對人的交往方式影響中尋找「後真相」時代的成因,筆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選取「受眾」的角度,認為「後真相」時代的成因包括:觀展/表演範式下修辭勸服常態化、草根失望後的犬儒解讀、震驚過度後的潛意識抑制、全球化浪潮中的民粹主義對抗。
1 「後真相」時代的定義
「後真相」時代一詞是美國暢銷書作家拉夫爾·凱斯最早提出的,凱斯發現美國政治環境越來越傾向於通過網路輿論操控或影響民意。1992年塞爾維亞裔美國劇作家史蒂夫·特西希在美國《國家》雜志中也用「後真相」一詞描述海灣戰爭,他寫道「作為自由人,我們自願生活在一個後真相的世界中」[1],可是那時後真相現象還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直到英國脫歐後人們才在反思中意識到「後真相」的時代癥候已經蔚然成風,諸如「教皇背書支持特朗普」「奧巴馬說非法移民可以投票」「希拉里將被定罪」之類的假新聞不脛而走的時候,「後真相」時代的到來不證自立。
2、美國今年的總統大選出現的一些新特點?
新千年以來美國總統大選報道分析 呈現五個特點
競選報道的基本原則:平衡
美國新聞媒體對大選報道的基本原則是:採取完全中立的立場。例如,支持布希和克里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報道篇幅和字數完全相同,力求不偏不倚,兩方面都不得罪。美國媒體在大選中保持中立立場,一是美國媒體在歷史上有強調客觀、公正的傳統,力求准確地向受眾報道事實;二是為了減少麻煩和來自外界的壓力,乃不得已而為之。
CNN邀請專家分析選情或發表評論時,總是安排兩方面的支持者同時出現。美國媒體大都設有「職業道德編輯」,所有節目或文章都要經過他們審閱,以杜絕明顯的政治傾向,保持中立。2004年大選期間,《紐約時報》發表「挺克」社論,很快遭到政府的壓力,兩天後該報刊登了布希訪問華盛頓一個教會的新聞,並配發布希與主教握手言歡的大幅照片,以保持報道的總體平衡。
競選報道的發展趨勢:網路化
新千年以來,網路傳播已被普遍應用於美國大選中,網路傳播的優勢與政治選舉宣傳的需要相融合,成為候選人進行信息傳播、募集捐款以及與選民互動的重要平台。
2004年博客躋身大選報道的舞台,及時發布和隨時更新選舉信息。對於總統候選人來說,這意味著網站在實現競選信息傳播這一功能時,漸漸超越了過往簡單的信息羅列模式,承擔起候選人網路「新聞發言人」角色;對於受眾來說,博客以虛擬模式構築了一種基於網路的「新型民主」,輔助受眾了解大選新聞、獲得觀點。
一些大型網站在發布大選新聞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伴隨著2008年總統大選臨近,YouTube已成為選民和候選人互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政治平台,政客們甚至對該網站充滿了敬畏。政治運動網站Politics Online的創始人菲利浦·諾布爾說:「過去候選人在選戰運動中對創新技術的運用非常有限,而此次選舉中卻發生了巨大變化,科技已成為造勢宣傳最基本的平台,幾乎每一次運動從頭到尾都有YouTube的參與。」在本屆總統大選中,從黨內提名到調查投票、籌劃路演內容及發表聲明、宣傳冊子,大多數候選人都充分利用YouTube。網民的熱情毫不遜於候選人,他們上傳的內容豐富多彩,有為CNN、YouTube選舉辯論提供的問題;也有女性選民歌頌自己心儀的候選人的音樂視頻《我愛上了奧巴馬》,這一視頻上傳僅1個月,點擊率已超過250萬次;還有一段婦女們對奧巴馬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魯迪·朱利安尼進行的辯論戰視頻,短短4天的瀏覽量超過50萬次。
2007年3月19日美國最大的社交網站MySpace即推出美國10位總統競選人的網頁。MySpace首席執行官克瑞斯·戴沃夫說,作為美國點擊率最高的網站,MySpace將在即將開始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發揮強大的作用。新年伊始,趕在大選初選的前一天,MySpace舉行了一場「虛擬選舉」,網站戲稱這是「全國第一場總統預選」,1月2日網站收到15萬多張選票。
競選報道的娛樂化色彩:性丑聞
政治娛樂化已經成為當今美國新聞界的一大重要現象,媒體的監督功能常常退守到次要的地位。傳媒在美國屬於商業企業,它不是公共機構,它也代替不了公共機構所能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娛樂化的突出表現是各家媒體對競選人的丑聞津津樂道,特別是性丑聞。揭露性丑聞似乎變成了大選中的「家常便飯」,幾乎沒有哪個總統候選人沒經歷過這樣的「考驗」。目前勝出呼聲最高的候選人之一希拉里·柯林頓最近被媒體指稱她具有同性戀傾向,其競選班子里年輕漂亮的胡瑪·阿貝丁常伴希拉里左右。
在美國,那些受到媒體精英鄙夷的「腐敗墮落新聞」,卻被數量眾多的美國觀眾視為「反映華府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對卧室緋聞這類敏感話題更感興趣。共和黨候選人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動用公款與情婦廝混」的性丑聞也成為最近很多人的話題,一些報道煞有介事地聲稱,為了方便同情婦鬼混,朱利安尼濫用安全保護的經費。最早曝光這則消息的是一家影響力日增的網站Politic.com,消息出現在兩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一場重要的電視辯論的間隙,這讓朱利安尼大為震怒,怒斥這是「政治對手對他的打擊」。
曝光競選人的性丑聞首先符合了兩黨互相攻擊的特性,從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競選總統時,就遭到政敵對其私生活的猛烈攻擊;其次,大選期間關於兩黨競選人的報道無所不包,涉及私生活的內容更引人注目。近年來,一些總統競選人所謂的「性丑聞」報道遵循了類似的規律:大報首先獲得線索,但苦於無法核實或者出於政治或新聞標准考慮,決定暫時不報,然後網站或者博客搶先發出。新媒體的崛起給了「性丑聞」傳播更多的空間,由Google、YouTube這些網路媒體的弄潮兒造就的「曬時代」,也使原來充斥嚴肅話題的「新聞空間」被擠對得更為狹小。
3、這次美國大選涌現出哪些新特點?
新千年以來美國總統大選報道分析 呈現五個特點
競選報道的基本原則:平衡
美國新聞媒體對大選報道的基本原則是:採取完全中立的立場。例如,支持布希和克里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報道篇幅和字數完全相同,力求不偏不倚,兩方面都不得罪。美國媒體在大選中保持中立立場,一是美國媒體在歷史上有強調客觀、公正的傳統,力求准確地向受眾報道事實;二是為了減少麻煩和來自外界的壓力,乃不得已而為之。
CNN邀請專家分析選情或發表評論時,總是安排兩方面的支持者同時出現。美國媒體大都設有「職業道德編輯」,所有節目或文章都要經過他們審閱,以杜絕明顯的政治傾向,保持中立。2004年大選期間,《紐約時報》發表「挺克」社論,很快遭到政府的壓力,兩天後該報刊登了布希訪問華盛頓一個教會的新聞,並配發布希與主教握手言歡的大幅照片,以保持報道的總體平衡。
競選報道的發展趨勢:網路化
新千年以來,網路傳播已被普遍應用於美國大選中,網路傳播的優勢與政治選舉宣傳的需要相融合,成為候選人進行信息傳播、募集捐款以及與選民互動的重要平台。
2004年博客躋身大選報道的舞台,及時發布和隨時更新選舉信息。對於總統候選人來說,這意味著網站在實現競選信息傳播這一功能時,漸漸超越了過往簡單的信息羅列模式,承擔起候選人網路「新聞發言人」角色;對於受眾來說,博客以虛擬模式構築了一種基於網路的「新型民主」,輔助受眾了解大選新聞、獲得觀點。
一些大型網站在發布大選新聞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伴隨著2008年總統大選臨近,YouTube已成為選民和候選人互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政治平台,政客們甚至對該網站充滿了敬畏。政治運動網站Politics Online的創始人菲利浦·諾布爾說:「過去候選人在選戰運動中對創新技術的運用非常有限,而此次選舉中卻發生了巨大變化,科技已成為造勢宣傳最基本的平台,幾乎每一次運動從頭到尾都有YouTube的參與。」在本屆總統大選中,從黨內提名到調查投票、籌劃路演內容及發表聲明、宣傳冊子,大多數候選人都充分利用YouTube。網民的熱情毫不遜於候選人,他們上傳的內容豐富多彩,有為CNN、YouTube選舉辯論提供的問題;也有女性選民歌頌自己心儀的候選人的音樂視頻《我愛上了奧巴馬》,這一視頻上傳僅1個月,點擊率已超過250萬次;還有一段婦女們對奧巴馬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魯迪·朱利安尼進行的辯論戰視頻,短短4天的瀏覽量超過50萬次。
2007年3月19日美國最大的社交網站MySpace即推出美國10位總統競選人的網頁。MySpace首席執行官克瑞斯·戴沃夫說,作為美國點擊率最高的網站,MySpace將在即將開始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發揮強大的作用。新年伊始,趕在大選初選的前一天,MySpace舉行了一場「虛擬選舉」,網站戲稱這是「全國第一場總統預選」,1月2日網站收到15萬多張選票。
競選報道的娛樂化色彩:性丑聞
政治娛樂化已經成為當今美國新聞界的一大重要現象,媒體的監督功能常常退守到次要的地位。傳媒在美國屬於商業企業,它不是公共機構,它也代替不了公共機構所能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娛樂化的突出表現是各家媒體對競選人的丑聞津津樂道,特別是性丑聞。揭露性丑聞似乎變成了大選中的「家常便飯」,幾乎沒有哪個總統候選人沒經歷過這樣的「考驗」。目前勝出呼聲最高的候選人之一希拉里·柯林頓最近被媒體指稱她具有同性戀傾向,其競選班子里年輕漂亮的胡瑪·阿貝丁常伴希拉里左右。
在美國,那些受到媒體精英鄙夷的「腐敗墮落新聞」,卻被數量眾多的美國觀眾視為「反映華府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對卧室緋聞這類敏感話題更感興趣。共和黨候選人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動用公款與情婦廝混」的性丑聞也成為最近很多人的話題,一些報道煞有介事地聲稱,為了方便同情婦鬼混,朱利安尼濫用安全保護的經費。最早曝光這則消息的是一家影響力日增的網站Politic.com,消息出現在兩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一場重要的電視辯論的間隙,這讓朱利安尼大為震怒,怒斥這是「政治對手對他的打擊」。
曝光競選人的性丑聞首先符合了兩黨互相攻擊的特性,從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競選總統時,就遭到政敵對其私生活的猛烈攻擊;其次,大選期間關於兩黨競選人的報道無所不包,涉及私生活的內容更引人注目。近年來,一些總統競選人所謂的「性丑聞」報道遵循了類似的規律:大報首先獲得線索,但苦於無法核實或者出於政治或新聞標准考慮,決定暫時不報,然後網站或者博客搶先發出。新媒體的崛起給了「性丑聞」傳播更多的空間,由Google、YouTube這些網路媒體的弄潮兒造就的「曬時代」,也使原來充斥嚴肅話題的「新聞空間」被擠對得更為狹小。
4、美國競選也瘋狂,特朗普和奧巴馬競選的時候都做過哪些事情?
競選本就是一場激烈的競爭,在這場競爭中可以說所有的競爭者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自己的勝算可以更大一些。他們有的人甚至不僅動用自己的個人人脈關系,還會得到家人的幫助,藉此機會來為自己樹立更大的威信。
特朗普競選的成功令事前的預測跌破眼鏡的「意外」,作為一名「政治不正確」的候選人,特朗普既沒有任何從政的經驗,也沒有任何經得起推敲的施政綱領,他以玩票性質參選,但憑借對各種爭議敏感事件「口無遮攔」的抨擊和提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對策而獲得了許多民眾的支持。特朗普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在很大程度上與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改變了訊息傳播生態有關。
傳統媒體式微,基於互聯網和社交網路的新媒體的崛起,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訊息傳播途徑。特朗普充分利用了各類社交媒體、網路視頻直播、移動媒體、自媒體諸多新媒體組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新媒體資源,如Twitter、Facebook、Google、Youtube等,最終「超級網紅」特朗普勝出了,成為「新媒體總統」。
特朗普和奧巴馬在競爭中都是強烈的競爭對手,他們不僅在政治地位上彰顯出自己強烈的手段,在社交能力或者經濟實力等不同的方面的向人們展示自己堅強的後盾。藉此為自己贏得競爭實力。
5、拜登對自己被提名為美國總統候選人是如何回應的?
據《國會山報》報道,當地時間19日,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拜登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在唱票結束後,無比激動的拜登連說三聲「謝謝」,並表示將在20日晚發表接受提名演講。
受新冠疫情影響,大會主要活動在線舉行。當晚,來自美國50個州、哥倫比亞特區和海外領地的57個代表團逐一遠程唱票。在北卡羅來納州宣布計票結果後,拜登獲得2448張黨代表票,超過提名所需2374票,正式成為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候選人。
(5)美國總統大選與新媒體擴展資料
特朗普對於競爭對手拜登的態度
看著自己的競爭對手頻頻出牌,特朗普及其競選團隊並沒有太多的反應,他們更多關注自己的選情情況;近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拜登無法取代我的位置,因為我一直都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美國民眾知道我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幸福生活。
不得不說,特朗普的樂觀的態度值得稱道,可是現實無疑是非常殘酷的,要知道過去一段時間拜登總體支持率依然領先特朗普,並在新冠疫情應對、移民、醫保和種族關系等問題上仍比特朗普擁有優勢,而且他和特朗普的民調差距沒有明顯縮小的跡象。過去2個月,拜登在全國一直保持比特朗普高出兩位數的支持率優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美國大選的焦點是經濟問題,但影響經濟的新冠疫情已成為即將到來的民調中的關鍵問題,特朗普因其處理方式而受到抨擊。這段時間,特朗普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總統對疫情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變,在日常簡報中,他採取了一種更加嚴肅的語氣,反復宣傳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的好處,並警告說,情況可能在好轉之前會變得更糟。
6、2008年網路上有哪些大事件拜託各位了 3Q
2008年1月-2月 1月10日以來在中國發生的極為嚴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時值春運高峰,大雪造成了人員傷亡、電力中斷、公路封道、鐵路受阻,回家過年的人群滯留公路、鐵路客站。2月14日,國新辦上午就近期救災和市場保障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截止2月12日,災害波及21個省(區、市、兵團),因災死亡107 人,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111億元。其中湖南、貴州、江西、安徽、湖北、廣西、四川等省(區)受災較為嚴重。 2008年3月14日 西藏3月10日發生西藏喇嘛的示威,3月14日演變為打、砸、搶暴力事件。3月15日時值兩會閉幕。國新辦多次舉辦新聞發布會。 2008年03月22日 台灣選舉,馬英九得票破700萬,國民黨宣布獲勝。此前,國民黨黨章刪除了關於「統一」的條文。 2008年4月27日 新華社通報安徽省阜陽市手足口病疫情。直至目前為止,全國范圍內已有超過43000例。(4.27是正式發布時間,疫情暴發與三月初。) 當天,火炬在韓國首爾傳遞。 2008年4月28日 4時41分,北京開往青島的T195次旅客列車運行至山東省境內膠濟鐵路周村至王村間脫線,與煙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車相撞。膠濟鐵路列車相撞事故造成72人死亡。 當天,火炬在中國最好的朋友北韓平壤,此站為國外傳遞最為順利的一站。 2008年5月1日 香港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一旅遊巴上午由黃大仙駛往西貢經南邊圍迴旋處時翻側,造成至少十七人死亡、四十餘人受傷。 當天,聖火抵達香港。 2008年5月12日 14時28分04.0秒,在四川汶川縣發生M7.8級地震(後修訂為8級),震中位於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截至22時20分,四川地震已造成8533人死亡。2008年隆重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 2008年5月8日是比干誕辰3100周年紀念日 新華網10周年紀念 1908年 同盟會成立 改革開放30周年 2008年11月1日騰訊公司成立10周年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60周年 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40周年 中國科技大學成立50周年 南朝鮮大韓民國政府成立60周年 以色列成立60周年 歐洲杯開戰 凱爾特人奪取第十七次nba總冠軍
7、奧巴馬是如何組建競選團隊的
奧巴馬競選團隊對網路熟練而專業的使用,正是網路的使用讓奧巴馬在選舉中占盡先機,以至於有人說在某種程度上,是網路成就了奧巴馬,他的勝利也就是網路的勝利。的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普及,網路傳播在現代民主政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誰占據了網路誰就在很大程度上占據了現代民主政治的制高點。從這一點上來說,奧巴馬的勝利也就順理成章了。有西方媒體說,奧巴馬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網路總統」。
網路宣傳策略花樣百出
在現代美國的競選中,有兩個因素是至關重要的,一是籌款,二是宣傳,這兩者是互相關聯,相輔相成。籌款是為了宣傳,宣傳的同時也在籌款。在以前的總統大選中,這兩個方面一直就是參選者的必爭之地,手段和方法各種各樣。然而,奧巴馬競選團隊在這兩個項目上取得的成就是以往任何人都無法匹敵的。
在一開始他的競選團隊就把網路作為取勝的主戰場,以最基層的網民為主要吸引對象,面對普通大眾,採取網路海洋的戰術,以差異化、變革作為主要理念訴求,緊緊地抓住了網民的心理,爭取到了最廣大的支持。除了對傳統媒體的充分利用外,奧巴馬團隊在對網路新媒體的應用上,更是開創了美國大選的新時代。在一開始,奧巴馬就明白自己的劣勢所在,沒有深厚的背景,缺乏大財團的背後支持,傳統媒體對自己也不是青睞有加,要想打好宣傳戰,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智慧來製造人氣吸引眼球,因此獨辟蹊徑,抓好網路宣傳就成了奧巴馬的最好選擇。在美國的人口構成中,上網人數達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可以說,幾乎每個具有投票權的公民都是網民,抓住了網民就等於抓住了選民。
網路宣傳策略選擇上,奧巴馬競選團隊花樣百出,搜索引擎、個人網站、網路視頻、私人博客,網上論壇,幾乎所有可以利用的方式都被一網打盡。奧巴馬的博客,總會在第一時間公布自己的行程和競選理念,迅速及時地成為了展示其形象的第一窗口,無論何時網民都可以知道奧巴馬在哪裡做什麼。包括在競選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他離開工作崗位去探望自己的外婆這樣的事情,都在網路上迅速公布,給他自己深深地打上了重親情、愛家人的烙印,奧巴馬光環就在這樣的瑣碎生活小事情上光大起來。
此外,奧巴馬對網路人物也是情有獨鍾。在他的競選班子里,不僅有傳統式的學者律師,政界和財經界人士,更有Face book 的創始人克里斯·休斯和谷歌的CEO施密特加盟,有這樣的網路大佬們做後盾,這些網站對奧巴馬的支持盡心盡力。在谷歌中輸入奧巴馬的名字,相關信息高達2.17億條,而其對手麥凱恩則只有1.4億條,即使是現任美國總統布希也比奧巴馬少近3000萬條。在Youtube上,關於奧巴馬的視頻更是數不勝數,甚至於還有人評選出了10大奧巴馬女孩,在視頻中,這些美女在奧巴馬海報的巨大畫面前且歌且舞。這樣一來,登陸這些網站的網民們自然就會陷入美化奧巴馬的海洋之中,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成為了他的鐵桿粉絲,狂熱的網路支持者在奧巴馬取勝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奧巴馬旋風在網路上迅速颳起
通過這些方式的使用,奧巴馬的人氣飆升,他的形象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他的政治理念被越來越遠地傳播,他的個人奮斗史被越來越多人津津樂道,甚至他的衣著打扮也成為了網路的熱議話題。一時之間,奧巴馬旋風在網路上迅速颳起,並很快感染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直接後果就是當人們談論麥凱恩的競選理念時自然而然地就會拿出奧巴馬來做一番比較,選擇傾向性不言自明。奧巴馬團隊網路宣傳上的成功,讓那些華盛頓智庫的專家們也都大跌眼鏡,曾任柯林頓競選班子成員的西蒙羅森博格對此發表意見說,奧巴馬的選舉宣傳方式改變了美國傳統的拉票方式,這種方式必將會成為以後選舉的不二法則。然而,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麥凱恩早在1999年與布希進行黨內競選時首先使用的網路,但是因為當時網路發展的不成熟和人們對網路宣傳的反感,在當時沒有幫到麥凱恩什麼忙,時過境遷,此時麥凱恩在網路上的失敗最終導致了選舉的失敗。
網路上的錢沒有浪費
在籌款上,奧巴馬團隊更是把網路利用到底,在其所籌集到的巨額經費中,絕大部分是通過網路募集而來,並且這些捐款大多是金額在100美元以下的,從金額上就可以看出有多少人會支持奧巴馬。根據人們對政治的熱情程度來說,那些捐了款的人基本都會去投出自己的一票。美國的選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場民主」的金錢游戲,沒有錢意味著退出或者失敗。為了贏得大選,籌款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但是無論怎樣都不能違反美國的法律,接受的每一筆政治捐款的數額不能太高,以免陷入受賄的泥潭。因此,頻繁地與支持者見面或是開招待會就是各個參選者的常用方法,然而,人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要想得到更多的捐款必須要有更簡捷的方式。因此,通過網路籌款就成了最好的方式,在這一點上,奧巴馬也勝麥凱恩一籌。僅在2月份的一個月內,通過網路他就籌集到了4500萬美元,打破了美國的記錄,而奧巴馬本人甚至沒有出席一次募捐會議,錢就自己滾滾而來,不可阻擋。在8月和9月,記錄又被連續打破,其中9月份奧巴馬的籌款金額達到了讓人瞠目的1.5億美元,捐款人也達到了310萬!
當然,哪裡來的還要回到哪裡去,奧巴馬通過網路籌集了巨款,也把很多的競選經費花在了網路上。在競選的最初,奧巴馬就命令他的團隊在4個月內在搜索引擎上花去了300萬美元。奧巴馬明白,搜索引擎可以讓選民知道你是誰,你想做什麼,而選民對你的了解都決定了未來的美國總統是誰。在現代選舉中,政治家不開口,選民就無法知道你的見解,競選過程本身也是一個個人信息和思想披露的過程,政治家要選民認識自己就要做出巨大的投資,在媒體上狂轟濫炸,流水般地花錢。與其他媒體相比較,錢花在網路上效果會更好。特別是網路所具有的交互性,不僅可以讓選民了解你,也可以給你提供了解選民的過程,知道了選民的需要,在宣傳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奧巴馬花在網路上的錢沒有浪費,最後的數據統計顯示,奧巴馬取得了創記錄的6325萬張普通選票。網路在選舉中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於對於他的勝利,《紐約時報》給出了「Web2.0時代的美國大選」的稱呼。
通過美國總統大選,全世界認識到了網路在現代民主政治中的巨大力量,得網路者得天下的道理突然之間就來到了眾人面前。通過網路來傳播理念,聚集人氣,爭取支持,為現代民主政治提供了新的方式,增加了公眾參與政治民主的熱情,為現代民主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這種由網路來決定大選的最終結果對民主的發展,是否真的有百利而無一害呢? 在這次美國大選中,網路所帶有的弊病也顯露無遺:人身攻擊,造謠誣蔑,虛假信息,狂熱追捧等等。這些都提醒人們,整治網路傳播帶來的弊端任重道遠。
8、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折射出美式民主什麼樣的困境
大寫的金錢政治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註定不同以往,美國主流政治精英在選舉中的種種「內幕」及其虛偽屬性首次得到了全景透視。無論是民主黨總部密謀策劃的對桑德斯的壓制,還是其通過與媒體以及政治行動組織合謀,針對主要競爭對手進行系統抹黑,抑或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赤裸裸地」擁抱華爾街金融寡頭的內幕講話,都是美國金權政治運行的「干貨」。這些丑聞在震動美國選民的同時,也將美國從「民主國家」的「道德高地」上推落凡塵。
從現有的各種資料看,2016年總統選舉一方面繼續驗證金錢政治在美國的持續運轉;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美國民眾反制金錢政治的能力與成效。希拉里對華爾街的示好,以及柯林頓基金會的瘋狂吸金,就是大寫的美國金錢政治;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特朗普在共和黨內干凈利落地擺平一眾「建制派」看好的精英,甚至在直面希拉里時打得有聲有色,藉助的則是民眾對政治現實的嚴重不滿情緒。
民主包裝下的「精英」體制
在此次大選中,深嵌於美國政治制度設計中的「精英主導」與實踐中的「大眾參與」之間的矛盾和張力表現充分。與大眾樸素的基本認知相反,在西方政治學所尊崇的希臘羅馬傳統中,「民主」其實不是個好東西,因為那意味著「多數的暴政」或「民粹主義的泛濫」;真正好的是「共和制」,即「貴族共和制」,亦稱「精英共和制」,因為那意味著理性的少數精英井然有序地治理著這個國家。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美國開國元勛設計的體制本質上是「民主」外衣下的「精英主導」的共和國。但當大發橫財的華爾街精英們在2007年至2008年引爆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的民眾,特別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投票游戲不感冒的民眾,頓時不幹了。民眾的憤怒與不滿在2011年「佔領華爾街」運動中集中爆發並延續至今,無怪乎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無論是兩黨產生候選人的黨內階段,還是兩黨競爭階段,都出現了讓歐美主流媒體「震驚」的「非主流」候選人,民主黨是老爺子桑德斯,共和黨是看著不靠譜的大嘴特朗普。當然,民主黨通過「超級代表」制度把桑老爺子給「平衡」掉了,繼續推出希拉里,但共和黨的特朗普則是一路過關斬將,直接殺出重圍,獲得與希拉里決戰的資格,且把原來准備「躺著選」的希拉里活生生地逼到了懸崖邊。這不僅僅是一次美式選舉的情節起伏,更是美國政治體制內在矛盾的階段性爆發。人們擔心,由美國國父設計的政治制度在長期運行之後,已暴露出被精英們「玩壞」的初步跡象。
「獨立媒體」的「選擇性」怪象
遵循「政治正確」原則的主流媒體與網路新媒體之間的角力,成為觀察美國2016年總統選舉的最新維度。美國新聞媒體所代表的「客觀中立理性」的「第四權力」以及「言論自由」,一直是美國向全球輸出所謂普世價值的重要內容。但此次選舉中,包括《紐約時報》、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內的主流媒體,或對維基解密材料進行選擇性解讀,或針對特定候選人採取包括直接切斷連線信號在內的作業方式,或對公開辯論結果進行選擇性加工,顯示出從「獨立商業媒體」向「黨派媒體」演變的態勢。
當然,最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希拉里出任國務卿時期,她最偏好的政策工具,就是通過互聯網挑戰那些被認定為不民主的國家。然而當維基解密這樣的非國家行為體以及美國民眾試圖在美國進行類似實踐的時候,卻遭遇到遠比「非民主國家」更加嚴密的權力網路的「規訓」。這種權力網路,是由掌握實際權力的政治精英,掌握優勢資本的經濟精英,以及掌握話語優勢的媒體精英共同構建的,其運作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在選擇—裁剪事實基礎上的闡述式報道,其最大的「底線」則是對「政治正確」標準的把握,反映和維護的是少數精英對利益的共同認知。不過,互聯網時代的美國民眾顯然對此並不買賬。
「自我修復」的神話不再
無論是西方政治教科書還是非美國家知識精英的闡述,都會提及美國政治制度的自我修復能力。然而,建制派精英「操控」本次選舉的過程與美國民眾基於互聯網——無政府主義的反制相交織,折射美國政治制度「自我修復」能力遭到來自所謂精英的深層損害。
此次大選反映出的美國社會的種種尖銳矛盾,本質上是美國金融壟斷寡頭過度擴張帶來的必然結果。金融壟斷寡頭對超額利潤的追求,已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對美國造成了實質性損傷。過去,美國大選若要對政治現實進行「修正」,一般會通過既有體制產生「理性的精英」,從體制內進行修復,2008年依靠「變革」口號上台的奧巴馬就承載了民眾的這種期望。八年之後,奧巴馬確實推動了某些變化,但變化的方向在許多人眼裡可能「更糟糕」。無怪乎桑德斯、特朗普在民主、共和兩黨內異軍突起,因為民眾已寧願從建制外尋找「邊緣人物」來推動現行體制的變革。特朗普的許多主張其實很離譜,其法寶就是從無政府主義以及似是而非的民粹主義中去尋找靈感和解決方案,但他滿足了無奈民眾的心理需求。不少美國民眾願意選擇特朗普為自己代言,這或許看似滑稽荒唐,但真正反映的卻是美國政治制度的深層次、系統性危機。
9、55個時刻回顧2020年,你知道2020年有哪些重大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
這絕對是2020年的首要重點事件。這一場戰役從年頭打到年末,2021年可能依然還要繼續。這場戰役見證著全中國人民的努力,對於抗擊疫情的決心和中國人民的凝聚力是世界公認的。
這次的疫情讓我們的2020年大多數人都處於放假狀態了很久,放了一個很長的寒假。我們的經濟發展也遇到了一定的危機,也得到了一定的機遇,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開啟了另一個方面的發展,新媒體行業越來越火爆,很多的工作改為遠程辦公。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2020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央視主持人趙忠祥去世
陪伴著我們很多年,在熒幕前後待了很久的趙忠祥老師在年初時去世。趙忠祥老師在生前曾主持過12次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並且曾經跟隨著鄧小平去采訪過美國的前總統卡特,曾獲得“金牌主播”終身成就獎。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她是中國第一位男播音員,他所配音的《動物世界》把他的聲音永遠留在了我們的記憶里。
澳洲大火連續燒了5個月
澳洲的大火連續燒了五個月,當地的很多野生動物都葬生於火海,至少有30億動物在此次大火中死亡。澳洲的這次大火引起了澳洲領導人高度重視,抓捕了可疑的縱火犯100餘名。
美國進行總統大選
2020年美國舉行了總統大選,民主黨的拜登以306票勝出,當選美國新總統。
不過從各平台的外媒新聞可以得知,特朗普似乎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和拜登一直處於水火不容的狀態。
年底日全食
今年的日全食在年底的時候上演。除了天公不作美,天氣不太好的地方,這次的日全食中國境內基本都可以觀測到。許多的專業人士用直播的形式來分享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央視也在短視頻平台開啟了不同地點的日食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