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使電視媒體人才流失

新媒體使電視媒體人才流失

發布時間:2021-03-29 15:11:19

1、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挑戰

首先確定的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是必然趨勢。一方面是政策上的推動,眾所周知,近年來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

2、如何推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

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

3、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

 1. 繼續保持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同層出不窮的新媒體相比,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獨特憂勢或者說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職業化、系統化採集和發布新聞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長期積累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實際上,媒體的權威性最終還是來源於它的公信力。《現代漢語詞典》對公信力的解釋是:使公眾信任的力量。我國新聞傳播學界較早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是黃曉芳的《公信力與媒介的權威性》(1999),她將「公信力」定義為「媒介在長期的發展中日積月累而成的,在社會中有廣泛的權威性和信譽度,在受眾中有深遠影響的媒介自身魅力。」她在文章中進一步指出了衡量公信力大小的指標,筆者自己概括起來,認為「公信力」應該從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發現重大選題的敏銳度、分析問題的深刻性、時事評論的全面性等方面來衡量。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由於「把關人」制度的相對寬松,信息傳播的過度開放,導致充斥其間的新聞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作為公信力第一指標的真實性都無法得到保證。除此之外,目前各類門戶網站、手機報、博客等新媒體在新聞傳播的內容上更多來源於傳統媒體,自身沒有專業
的新聞采訪隊伍也沒有新聞采訪權,導致新聞信息的傳播暴露出「無序化」、「碎片化」、「淺薄化」等先天缺陷,而電視新聞媒體恰恰在報道的真實性、敏銳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自身十分明顯的優勢,這也將成為未來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在新聞報道方面相抗衡的重要砝碼。

2. 加速媒介融合,擴展傳播渠道,豐富報道形式
新媒體的興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電視新聞觀眾,但傳統電視媒體只要善於抓住機遇,充分藉助網路等新興媒體的優勢,加速媒介融合,綜合利用網路、手機、電視等多種傳播渠道進行全方面、立體化、多層次的信息傳遞,電視新聞仍將有自己的受眾市場。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一個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這種關於媒介融合的想像更多的集中於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可以為電視新聞報道建立起即時、順暢、互動的播出渠道。電視曾被人批評為單向傳播的媒介。而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電視媒介可以將網路、手機等不同形態的媒介整合起來,充分發揮整合傳播的優勢。
另外,媒介融合也可以使電視媒體獲得更多的新聞素材,使新聞報道更全面、更生動、更豐滿。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指出,「你可以把超媒體想像成為一系列可隨讀者的行動而延伸或縮減的收放自如的信息,各種觀念都可以被打開,從多種不同的層面予以詳盡分析。」電視媒介在新聞報道中可以充分利用公民用手機、相機、DV等設備拍攝的畫面或網路上發布的視頻,豐富新聞素材,彌補電視台新聞記者無法拍攝到的一些現場畫面,利用其民間視角,從而獲得更多受眾的認同。

 3. 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
目前,直播報道可以說是電視新聞媒體最能有效抵禦網路競爭的模式,它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弱化「後續整理型」的對發生過的新聞進行報道的方式,倡導「實時直播型」的對正在發生的新聞進行報道的理念。一個直播常態化、不問斷播出的新聞頻道其實就像一個內容不斷更新的網路。雖然網路也可以進行直播,但它的內容資源遠不及傳統電視豐富。當前,我國各級電視台的新聞頻道在直播常態化方面,由於思想意識、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仍然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全天候新聞頻道實際上只有其名而無其實,新聞重播率非常高。在目前新聞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電視新聞要守住自己的一方陣地,推進直播常態化也許是必需之舉。
在推進直播常態化,加速新聞傳輸時效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窘境,盡管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一直在努力提高信息傳播速度,但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時效優勢已受到了極大挑戰,例如手機報、網路信息彈出窗口等形式各異的新聞傳播方式,其傳播時效性、接受便利性遠遠超過了傳統電視媒體。因此,更權威、深人、客觀和全面的報道,成了電視新聞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手機短訊、網路信息大都是簡單化的、碎片式的、表象性的,尚不能滿足公眾深人了解事實的需求,而電視台的職業化新聞團隊正可以在深度挖掘上有所作為。鳳凰衛視執行台長劉春認為,受眾對新聞需求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這就導致了傳統媒體因為「時效性」而輸給新媒體,卻因為「深度性」而成為眾多媒體類型中的佼佼者。可見,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就必須在報道形式上下足功夫,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是可施之計。

4、傳統新聞媒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應該如何發展???

報紙 、廣播、電視是公認的傳統媒體,他們屬於大眾性傳播媒體,近來炒的很熱的所謂新媒體包括INTENET,路牌、燈箱交通工具等戶外媒體以及樓宇電視、電梯廣告等社區媒體,另外人們竭盡所能地開發一切可以開發的注意力,POP、包裝物、電話黃頁、產品目錄等也成為了廣告載體,甚至人體、廁所牆壁也被納入了可供利用的廣告資源。
分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點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所面對的廣告對象來分析:電視,廣播這兩類傳統媒體,其某一時段節目或某一欄目可能是針對特定消費者的,但就整個媒體而言,其對象幾乎是全民性的,包括了各個年齡,各個文化水平,各個收入標准,各個生活層次的消費者。報紙的傳播范圍比較明確,既有國際性的,又有全國性的和地區性的,既有綜合性的又有專業性的,不同的報紙有不同的發行區域,即不同種類的報紙的覆蓋范圍各有不同,報紙之間有了不同的區域劃分,另外在同類的報紙中,不同的內容和讀者定位也使得各個媒體具備了不同的品牌形象,這為廣告主選擇不同的報紙作為廣告投放對象提供了方便。網路現在已經成為名正言順的第四媒體,由於其對操作者物質設備的要求,其對操作者文化水平的要求,其對操作者經濟收入的要求,天然的對廣大消費者做了第一層次的市場細分,從全體消費者中分離出了"網民"這一具有某些共同特質的消費者群。
對於戶外媒體而言,因為其本身就是廣告,在具體投放的時候,可根據不同的廣告目標,選擇不同的方式,如果目標是要樹立或加強品牌形象那麼在特定的城市內,戶外廣告往往選擇人流眾多、視野開闊、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商業區域或區域游覽投放戶外廣告,在這種戶外投放過程中,往往針對泛目標人群;如果目標僅在於短期內銷售的提升,那麼就可以選擇在公車、候車亭、加油站、醫院、葯店、健身房甚至定位準確的一系列餐飲場所投放戶外廣告等,這些地方的特點是具有數量眾多、定義明確的目標受眾,具有產生良好的廣告效果的基礎。對於樓宇電視、電梯廣告等社區媒體而言,作為市場細分化了的住宅生活小區住戶在很多方面的消費特徵都有共性,如:收入狀況(樓盤售價決定)教育水平、消費特徵(和小區開發商倡導的文化品位,名人入住的領導效應有關)。因而社區媒體在有效到達和針對目標人群方面是最優的。綜上所述,在第一輪的比拼中,傳統媒體除了報紙之外在覆蓋的廣度方面幾乎可以達到全民性,但是在針對廣告主的目標消費者傳播方面輸於新媒體。
在廣告運營方面主要要根據產品的產品特性、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和目標消費群體對不同媒體的關注習慣等,採取最適合本產品的媒體進行廣告投放。

5、傳統媒體的電視人如何應對新媒體的異軍突起

答:首先確定的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是必然趨勢。一方面是政策上的推動,眾所周知,近年來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

6、新媒體,和電視媒體如何融合

第一,聯合發展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力量的強大,以及我們在互聯網運營方面的嚴重經驗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廣電系的新媒體應確保自身的資源優勢,以此或可抵擋一陣,爭取學習的時間。

各家電視台單打獨斗是很危險的,建議大家聯合起來,按現代企業機制共同打造形成幾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內容集成平台與視頻傳播平台,整合各自的優勢內容和運營人才。當然,這需要打破本位主義,放下各自背後的電視台當前激烈競爭的敵意。

第二,立體傳播

廣電的優勢在於擁有有線、地面、衛星等多種傳播手段,面對互聯網的挑戰,應充分利用自身的渠道優勢,整合上述多種傳播渠道與互聯網一起形成立體傳播。

尤其重要的是有線電視網路。網台分離之後,有線網面臨三網融合的嚴峻挑戰;同時,有線電視網龐大的用戶群,雙向改造、NGB之後將具備不錯的內容呈現能力。在各省陸續完成網路整合,甚至下一步形成全國性公司之後,與上述幾家內容集成平台進行對接,將為用戶打造同時在有線電視、互聯網、手機電視等多個渠道進行無縫切換的三屏體驗及一致性服務。

在美國,TV EveryWhere就是台網聯動、立體傳播的典型案例。無論是內容還是網路,我們都需要進行各自的整合,然後二者再進行融合。

第三,重視智能終端

大洋彼岸的CES2011盛大落幕,去年的主題是3D,今年的最大亮點則是智能電視和Pad產品。且不說蘋果、谷歌、微軟等巨頭,國內多家電視機廠商也紛紛展出了智能電視產品。

7、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媒介的「新」與「老」縱觀歷史,人類傳播媒體一直在演變。每次當一個新的想法和願望變成現實時,人們都會認為「我們已經擁有了相當先進的傳播媒體」了。然而,過不了多久,曾經革命性的發明又被新的革命性發明所顛覆,人們就會把昨天還認為是先進的傳播媒介打上「傳統」的烙印。廣播相對於報紙,是新媒體;電視相對於廣播,是新媒體;雜志廣告、戶外廣告、空中廣告、直郵廣告等等,可以說,如今你看得到的任何習以為常的廣告形式,它們在歷史上都曾經是填補空白的發明創造,在青春燦爛後被質疑或取代。

8、電視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

更加激烈的競爭吧
我覺得和新媒體的融合也很有前景

9、新媒體時代為什麼紙媒比廣播電視行業衰落更快

新媒體不會衰落,隨著智能手機發展,越來越多的移動媒體興起
如今看電視或者通過移動APP來獲取信息的時代,怎麼可能會衰落
總結:可能你對新媒體的認知度不高,如今出門都不用帶現金的時代,新媒體暫時不會衰落的
新媒體講師鄧海舟

與新媒體使電視媒體人才流失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