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下企業公關和營銷現狀

新媒體下企業公關和營銷現狀

發布時間:2021-03-29 20:39:20

1、論新媒體時代的公關傳播

公共關系是一門邊緣學科,它涉及人際關系、公共傳播、傳播管理、組織行為、市場營銷等諸多領域,並擁有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因此,公關顧問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包括政治學、社會學、傳播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理論原理,又包括RACE工作法、項目管理、流程管理、MI評估方法等技術方法,還包括媒介關系、公關調查等專業技能。一個成功的公關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耐性和警覺,表述能力要強並善於書寫。特別是現在,公關工作的滲透范圍增加,公關人員更應該是多面手———這個月可能還在為公司爭取某個項目進行政府公關活動,下個月可能就要操作洗衣粉產品的推廣活動。

公共關系業的迅速發展是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產物,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企業對社會公眾影響力的實現和提高,需要依靠媒體宣傳和公眾活動策劃。企業通過媒介的介紹、傳播,和觀眾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在公眾面前樹立並強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而在這一系列活動安排中,專業公關公司是企業的好幫手。專業公關服務在我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中國公共關系市場發展已初具規模,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副秘書長陳向陽介紹說,目前公關專業服務市場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每年有數百家公關公司成立,各類企業和組織紛紛開始設立公共關系部門或職能,越來越多的廣告公司、文化傳播公司開始開展公關業務,提供專業策劃、媒體傳播、公關活動、活動管理等專業技術服務。

2005年保持35%的增長率

《中國公關業2004年度調查報告》顯示,2004年度,公共關系服務市場(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增長速度明顯提高,公共關系服務呈現全面發展的勢頭,公共關系服務年營業額超過45億元人民幣,比2003年度的33億元人民幣增加12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超過36%;公共關系公司數量超過2000家,專業公司從業人數超過2萬人。

排名前十的跨國公關公司平均年營業額3700萬元人民幣,比2003年度的3000萬元人民幣,增長了23%;平均年營業收入3000萬元人民幣,比2003年度的2023萬元人民幣增長了48%。排名前十的本土公關公司平均年營業額5300萬元人民幣,比上年度的4074人民幣萬元增長了30%;平均年營業收入3200萬元人民幣,比上年度的2017萬元人民幣增長了58.7%。

該報告撰稿人、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副秘書長陳向陽分析說,2004年度公共關系市場發展迅速,排名前十的公司能較好地把握市場機遇,經營水平有明顯提高。報告認為,2005年公共關系市場仍將持續快速增長,年營業額將繼續保持35%以上的增長率,在國內客戶、文化體育、金融保險、政府、非贏利機構等服務領域會有新的突破,無論是市場發展、經營狀況還是客戶服務仍將會有良好的表現。

盡管國內公關業近些年發展勢頭不錯,但距離國際同行的先進水平還有一段距離。《報告》顯示,排名前十的跨國公關公司和本土公關公司的平均員工年齡分別為29.5歲和27歲。在國外,公關人員應該是越老越值錢,而國內的公關從業人員大多十分年輕,而入行經歷在兩年以上的,就幾乎可以稱為「老資格」了。有資深人士分析,國內公關人員面臨著一些專業認識上的瓶頸,不是單純的公關技巧,還包括對企業、行業,以及對國內快速變化環境的認識和整體把握。

國際化的喜與痛

三年一屆的國際公關大會將在2008年於北京召開,這是這一世界頂級公關盛事第一次來到中國。2004年底的申辦成功對於飛速進步的中國經濟和快速發展的公共關系市場而言,無疑是一件大事。有人甚至斷言:它標志著中國公關業進入國際化、成熟化時期。

公關公司的國際化一方面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公關行業的繁榮景象,一方面還有深深的隱憂。

2004年9月,歐洲易美濟(EMG)公共關系顧問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成立;今年5月,美國最大的私營公關公司之一、微軟和迪斯尼的「御用公關公司」———Waggener Edstrom(WE)在北京宣布收購香港公關傳播公司術卓通訊(Shout ,流露出布局亞太區、進軍中國公關傳播市場的野心。截至目前,全球排名前20位的國際公關公司已有三分之二進入中國,且保持著15%以上的平均年增長率。

與此同時,2004年,公關公司的數量從1500家上升至超過2000家,而入圍公關行業前十名的國際和本土公關公司和上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這說明新增的公司大部分都是規模較小的公司。陳向陽介紹,排名前十位的國際公關公司和本土公關公司的營業額達到9億,占總額的五分之一,而剩下的1980多家公司分享五分之四的市場,在企業實力上遠遠落後。

一般來說,跨國公關公司是綜合性服務機構,其服務手段表現為媒介關系、企業傳播和戰略咨詢,而本土公關公司服務手段主要表現為媒介關系、事件管理和營銷傳播。在國際領域,公關人員扮演著傳播管理者和傳播技術者兩種角色,但本土大多公關公司的業務限於傳播技術的運作,發發稿、做做會,就像打雜的,與跨國公司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PFT傳播集團是中國本土公關公司國際化的佼佼者,它服務的客戶80%以上是國際客戶,公司內部對英文的苛刻要求,已經讓很多人誤認為PFT是一家國際公司。即便如此,國際化問題仍是PFT心中之痛。PFT傳播集團總裁張秀兵認為本土公司不僅要能幫助國際客戶在中國做公關,而且還要能夠幫助中國品牌在國外做公關,從長遠的發展來看,中國本土公關公司需要同中國本土品牌一起走出去。

設置形象

帕伯利森

2、新媒體時代企業的公共關系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公共關系是一門邊緣學科,它涉及
人際關系
、公共傳播、傳播管理、組織行為、市場營銷等諸多領域,並擁有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因此,公關顧問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包括政治學、社會學、傳播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理論原理,又包括RACE工作法、項目管理、流程管理、MI評估方法等技術方法,還包括媒介關系、公關調查等專業技能。一個成功的公關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耐性和警覺,表述能力要強並善於書寫。特別是現在,公關工作的滲透范圍增加,公關人員更應該是多面手———這個月可能還在為公司爭取某個項目進行政府公關活動,下個月可能就要操作洗衣粉產品的推廣活動。

公共關系業的迅速發展是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產物,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企業對社會公眾影響力的實現和提高,需要依靠媒體宣傳和公眾活動策劃。企業通過媒介的介紹、傳播,和觀眾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在公眾面前樹立並強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而在這一系列活動安排中,專業公關公司是企業的好幫手。專業公關服務在我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中國公共關系市場發展已初具規模,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副秘書長陳向陽介紹說,目前公關專業服務市場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每年有數百家公關公司成立,各類企業和組織紛紛開始設立公共關系部門或職能,越來越多的廣告公司、文化傳播公司開始開展公關業務,提供專業策劃、媒體傳播、公關活動、活動管理等專業技術服務。

2005年保持35%的增長率

《中國公關業2004年度調查報告》顯示,2004年度,公共關系服務市場(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增長速度明顯提高,公共關系服務呈現全面發展的勢頭,公共關系服務年營業額超過45億元人民幣,比2003年度的33億元人民幣增加12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超過36%;公共關系公司數量超過2000家,專業公司從業人數超過2萬人。

排名前十的跨國公關公司平均年營業額3700萬元人民幣,比2003年度的3000萬元人民幣,增長了23%;平均年營業收入3000萬元人民幣,比2003年度的2023萬元人民幣增長了48%。排名前十的本土公關公司平均年營業額5300萬元人民幣,比上年度的4074人民幣萬元增長了30%;平均年營業收入3200萬元人民幣,比上年度的2017萬元人民幣增長了58.7%。

該報告撰稿人、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副秘書長陳向陽分析說,2004年度公共關系市場發展迅速,排名前十的公司能較好地把握市場機遇,經營水平有明顯提高。報告認為,2005年公共關系市場仍將持續快速增長,年營業額將繼續保持35%以上的增長率,在國內客戶、文化體育、金融保險、政府、非贏利機構等服務領域會有新的突破,無論是市場發展、經營狀況還是客戶服務仍將會有良好的表現。

盡管國內公關業近些年發展勢頭不錯,但距離國際同行的先進水平還有一段距離。《報告》顯示,排名前十的跨國公關公司和本土公關公司的平均員工年齡分別為29.5歲和27歲。在國外,公關人員應該是越老越值錢,而國內的公關從業人員大多十分年輕,而入行經歷在兩年以上的,就幾乎可以稱為「老資格」了。有資深人士分析,國內公關人員面臨著一些專業認識上的瓶頸,不是單純的公關技巧,還包括對企業、行業,以及對國內快速變化環境的認識和整體把握。

國際化的喜與痛

三年一屆的國際公關大會將在2008年於北京召開,這是這一世界頂級公關盛事第一次來到中國。2004年底的申辦成功對於飛速進步的中國經濟和快速發展的公共關系市場而言,無疑是一件大事。有人甚至斷言:它標志著中國公關業進入國際化、成熟化時期。

公關公司的國際化一方面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公關行業的繁榮景象,一方面還有深深的隱憂。

2004年9月,歐洲易美濟(EMG)公共關系顧問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成立;今年5月,美國最大的私營公關公司之一、微軟和迪斯尼的「御用公關公司」———Waggener Edstrom(WE)在北京宣布收購香港公關傳播公司術卓通訊(Shout ,流露出布局亞太區、進軍中國公關傳播市場的野心。截至目前,全球排名前20位的國際公關公司已有三分之二進入中國,且保持著15%以上的平均年增長率。

與此同時,2004年,公關公司的數量從1500家上升至超過2000家,而入圍公關行業前十名的國際和本土公關公司和上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這說明新增的公司大部分都是規模較小的公司。陳向陽介紹,排名前十位的國際公關公司和本土公關公司的營業額達到9億,占總額的五分之一,而剩下的1980多家公司分享五分之四的市場,在企業實力上遠遠落後。

一般來說,跨國公關公司是綜合性服務機構,其服務手段表現為媒介關系、企業傳播和戰略咨詢,而本土公關公司服務手段主要表現為媒介關系、事件管理和營銷傳播。在國際領域,公關人員扮演著傳播管理者和傳播技術者兩種角色,但本土大多公關公司的業務限於傳播技術的運作,發發稿、做做會,就像打雜的,與跨國公司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PFT傳播集團是中國本土公關公司國際化的佼佼者,它服務的客戶80%以上是國際客戶,公司內部對英文的苛刻要求,已經讓很多人誤認為PFT是一家國際公司。即便如此,國際化問題仍是PFT心中之痛。PFT傳播集團總裁張秀兵認為本土公司不僅要能幫助國際客戶在中國做公關,而且還要能夠幫助中國品牌在國外做公關,從長遠的發展來看,中國本土公關公司需要同中國本土品牌一起走出去。

3、新媒體時代企業的公共關系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自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引入我國以來,特別是進入web2.0時代以後,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主要載體的新媒體日益成為社會輿論集散地和放大器,不論是國內重大事件還是國際重大事件,都能馬上形成網上輿論。從2003年的「網路輿論年」、2006年的「網路暴力」到2008年的「網路監督」,新媒體在輿論形成和傳播過程中已完成了從配角到主角的轉換,互聯網成為新聞輿論獨立源頭,網路結合手機成為最強輿論載體。特別是由於我國正處於急劇的社會變革時期和矛盾凸顯期,作為社會矛盾和社會利益沖突表現形式的突發公共事件頻頻發生,互聯網作為一種便捷而有效的工具,與各類突發事件緊密聯系在一起,使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少有的輿論超強磁場。與此同時,新媒體輿論關注的議題正在向社會議題、政治議題快速轉化,新媒體輿論主流化、政治化、現實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鍾瑛、余秀才對1998—2009年160起重大網路輿論事件進行研究後發現,48%的網路輿論事件由傳統媒體率先報道,33%源於網路媒體,4%源自手機,15%各類媒體同時報道 ;重大網路輿論事件發生的頻率呈波浪式不斷上揚的態勢(個別年份除外);涉及的階層以國家和社會管理者階層首當其沖,約占整體的30% ;涉及的事件類型主要集中在政治與民生方面,約占整個案例的39% ;從各類媒體對事件發展的影響看,網路媒體主導事件發展的案例有80起,佔50%,傳統媒體起主導作用的14起,佔9%,多種媒體共同起作用的66起,佔41%。 [2]這份研究報告進一步表明:新媒體已日益成為中國社會輿論的重要載體、負面輿論的主要載體,新媒體輿論指涉的重點是政府機關及其行政行為,新媒體成為推動事件解決的主要輿論力量。

新媒體輿論的空前活躍,不僅影響著虛擬社會,也對現實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給政府管理帶來了雙重影響 :一方面,新媒體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搭建了便捷通暢的平台和渠道,成為黨和政府聯系溝通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有利於政府推行政務公開,建設「陽光下的政府」,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使權力運行置於「無處不在的眼睛」的監督之下,「以權利制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和權力尋租,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有利於政府了解民情、掌握民意、集中民智,「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實現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有利於群眾暢所欲言,渲泄情緒,抒解怨氣,及時反映現實社會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緩解社會壓力,發揮「排氣閥」和「預警器」作用,從而維護社會穩定 ;有利於政府吸納自下而上的推力,彌補現行公共管理體制的不足,推動公共事件的解決,形成推動改革的「倒逼機制」;有利於政府發揮政治動員作用,宣傳大政方針,推行政令,塑造良好政府形象,提高行政效能。另一方面,新媒體引發的輿論的空前活躍,網路群體性事件的層出不窮,非理性和情緒性輿論的彌漫,各種虛假信息、網路暴力、攻擊漫罵、謠言充塞網路,政府正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和挑戰。

挑戰之一 :影響政治上的安定團結,危害意識形態安全。新媒體作為公共信息傳播技術平台,很容易成為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和腐朽文化傳播的新渠道,思想交鋒和輿論斗爭的新陣地。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曾放言 :「有了互聯網,對付中國就有辦法了。」近年來,境內外敵對勢力往往藉助國內重大政治活動、公共突發事件、熱點問題等機會,肆意誇大和歪曲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矛盾,煽動對黨和政府的不滿情緒,攻擊社會主義制度,破壞民族團結,挑動民族分裂,宣揚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權,企圖達到「西化」、「分化」中國的目的。2009年境內外「三股勢力」利用廣東韶關發生的「6•26」社會治安事件,藉助網路和手機進行炒作,製造了烏魯木齊「7•5」事件。在事件發生後,又竭力污衊我打擊暴力犯罪是壓制「民主」、「自由」和「人權」,煽動人們對共產黨的領導、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滿和仇視,動搖人們的理想信念,為他們的分裂活動大造輿論。近一階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還以侵犯言論自由為名攻擊我對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正常管理,卻無視自身對網路不斷強化的管理和控制。藉助新媒體的意識形態斗爭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很容易誤導不明真相的群眾,這一點尤其值得警惕。

挑戰之二 :損害政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容易造成信任危機。政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礎。失去了公信力的政府無法得到公眾支持,也無法實現對經濟社會的有效治理,甚至難以為繼。我國正處於急劇的社會轉型時期,由於「非物質文化總是滯後於物質文化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快於觀念和制度的變革,因而人們總是生活在不適應狀態中」,極易滋生諸如浮躁、失衡、焦慮、空虛、郁悶、偏激等不良心態。如果這種社新媒體時代政府面臨的輿論挑戰及應對策略會心態得不到有效引導,往往會形成「仇官」、「仇富」等情緒化輿論,從政府及其官員身上找到「渲泄口」,而新媒體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條件。據統計,網上有關監督類輿論85%是針對政府、公務員的略帶「攻擊性」的負面輿論。一旦政府及官員捲入網路事件,網友幾乎不分青紅皂白,一邊倒地同情另一方,形成絕對壓倒性的輿論聲勢。一些網路事件如「周久耕事件」、「鄧玉嬌事件」、「李剛之子校園撞人致死案」、「微博開房案」等原本是個別官員的問題,但經過「人肉搜索」、炒作等途徑事件被誇大和泛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以及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挑戰之三 :輿論引導的難度加大,輿論領域的秩序較為混亂。互聯網的發展已步入Web2.0時代。相對傳統媒體將信息以垂直方式傳輸給予目標受眾,Web2.0應用程序則旨在「水平」地傳輸信息,即從原來的「點對面」變為「多點對多點」。Web2.0 時代是「用戶創造內容」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新聞組、即時通訊、電子公告牌、博客播客微博客、網路社區等平台發布信息,為輿論設置議題。新媒體消解了國家對媒體的絕對控制以及傳統媒體對話語權的壟斷,使傳統的「把關人」作用弱化以致喪失,導致輿論的源頭不可控,傳播速度不可控,內容分散不可控,輿論容易放大不可控。由於傳統的輿論引導模式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失靈,而新的引導模式又未建立,形成了輿論引導空白環節,輿論失范現象時有發生 :比如社會輿論分散、網路色情泛濫、隱私披露、謠言增多導致妖言惑眾、偏激和非理性、謾罵與攻擊、群體盲從與沖動、國外文化入侵等問題相繼出現。[3]輿論引導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的失控、失范現象,造成了思想意識領域的混亂,也給社會穩定帶來了巨大風險和隱患。

挑戰之四 :網路群體性事件頻發,危害公共管理秩序。憑藉手機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微博等載體,新媒體輿論已具備社會動員效應,「組織化」、「落地化」成為現實,網上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相互影響,特別是病毒式傳播的情緒輿論極具感染力和煽動性,能在短時間內形成較大聲勢,引發群體性、政治性突發事件。政府為了處理這些事件不得不耗費大量的行政資源,影響正常的公共管理秩序。此外,涉官、涉法、涉富的「人肉搜索」的濫用,導致諸如「網上審判」、「網上罷官」等極端個案的出現,干擾了社會秩序,影響了政府權力的正常行使。在這些網路事件的背後常常隱藏著一批「網路水軍」,他們主要是出於商業目的,經常別出心裁地策劃、「製造」轟動話題,或者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進行「深入挖掘」、「推波助瀾」,推動事件不斷發酵、放大,直到演變成群體性事件,其危害性尤為嚴重。

挑戰之五 :幹部素質同新媒體時代的要求不相適應,普遍存在「網路恐懼」心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民主參與度、信息公開度越來越高,彷彿一切都被置於放大鏡下,許多幹部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不同程度的存在「網路恐懼」心理。人民論壇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 :70%的受調查者認為,當代中國官員患有「網路恐懼症」。官員患有「網路恐懼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條是,官員缺乏同新媒體打交道的能力。不少網路群體性事件正是由於一些幹部的不當處置造成的。如何提高同媒體、特別是同新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是新媒體時代對各級領導幹部的一個考驗。

4、新媒體營銷的發展前景怎麼樣,新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

新媒體未來的發展必然緊跟5G技術、智能穿戴技術、虛擬現實(VR)等技術進步,同時也會朝著創造性、開放性、交互性等幾個維度進行變革。單獨看大數據和新媒體產業,它們都是互聯網行業的熱點風口,如果雙劍合壁,那麼將可能發揮出1+1>2的功效。因為大數據的挖掘能力能為新媒體的內容生產、傳播受眾帶來更精準的指導,從而提升新媒體的精準定位、並不斷優化改進,為受眾帶來更個性化和他們想要的定製優化媒體服務;同樣的,新媒體的營銷變現能力則能為大數據挖掘打開變現渠道,從而賦予大數據更多的額外價值。因此大數據是新媒體的支撐,新媒體回過頭來又可以反哺促進大數據發展,可以說大數據與新媒體之間的良性互動符是未來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黑馬程序員可以了解一下,學費11980,課程3個月,也不會太長,認真學習的話,出來工資也不會太低。

5、企業該如何有效利用各種新媒體提高營銷傳播的效果

一、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營銷傳播的主要方式是以電視、廣播和報紙為主,所以,以這三種媒體 為代表的傳播媒介被稱為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相對於新媒體的缺憾是信息量的局限性和經營 模式的單一性。近些年,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傳播具有無限的可擴 展性和接受的便利性,各種新興的傳播媒體不斷涌現。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 新媒體主要是指在電腦及網路等新科技基礎之上出現和影 響的媒體形態,是相對於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的種類很多, 但目前以網路新媒體、移動新媒體、數字新媒體等為主。在具體分類上,新媒體可細分為門 戶網站、搜索引擎、虛擬社區、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博客/播客、網路雜志/廣播/電視、手 機簡訊/彩信、手機報紙/電視/廣播、數字電視、移動電視等等。 近年來, 新媒體發展迅猛、 覆蓋率高、 增量龐大, 已經日漸顯示出其在傳播方面的巨大威力。 它以無限增多的傳播主題和海量的傳播內容瓜分著受眾的注意力。 它使傳播的門檻降低, 將 傳統媒體環境的單純性打破並使之逐漸復雜。 企業信息傳播的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 市場環 境、服務模式也日新月異,新媒體為營銷傳播中的呈現形式與互動交流,可以提供更立體、 多樣的思路。 在新媒體里, 企業的營銷傳播不是單純的廣告、 公關, 而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 然而目前在中國, 還有很多企業不了解它, 沒有認識到它對於企業營銷傳播的影響和機遇所 在。 二、整合營銷傳播 整合營銷傳播(,簡稱 IMC) 。是指將與企業進行市場營 銷有關的一切傳播活動一元化的過程。整合營銷傳播,一方面把廣告、促銷、公關、直銷、 CI、包裝、新聞媒體等一切傳播活動都涵蓋於營銷活動的范圍之內。另一方面,則使企業能 夠將統一的傳播資訊傳達給顧客。 其中心思想是以通過企業與顧客的溝通滿足顧客需要的價 值為取向,確定企業統一的促銷策略,協調使用各種不同的傳播手段,發揮不同傳播工具的 優勢,從而使企業實現促銷宣傳的低成本化,以高強沖擊力形成促銷高潮。 21 世紀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高速騰飛階段,經濟模式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信息爆炸式高 速發展、互聯網路快速普及的新時代,仍舊抱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將面臨被市場 所遺棄的危機。21 世紀的市場,將是更加理性化的市場,市場競爭的游戲規則將更加科學 合理,對不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將更加殘酷,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將更加理智,企業需要不 斷豐富產品和服務, 並通過有效的傳播方式及時把最好的產品信息傳播給消費者, 才能贏取 市場主動權。 三、新媒體時代對整合營銷傳播帶來的挑戰 整合營銷傳播(IMC)在現代企業運行中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傳播在產品營銷方案 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與消費者溝通的重要橋梁。在傳統的大眾傳播階段,廣告是被企業 廣泛採用的、行之有效的營銷傳播手段,但隨著當前新媒體突飛猛進的傳播環境下,企業的 營銷傳播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 新媒體環境下傳播主體無限增多、 傳播內容的海量化導致消費者注意力高度分散。 在新媒體 環境中,傳播門檻降低,傳播主體無限增多。傳播主體數量的飛速增長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信 息絕對量的增加, 然而過量的信息極大地分散了受眾的注意力, 反而不利於受眾有效便捷地 接收有用信息。 新媒體的異軍突起使傳統媒體的強勢地位正在分化瓦解,企業營銷傳播不可避免地面臨轉 型。新媒體不同於以往的信息傳播方式,造就了受眾新的信息接觸行為與信息接觸習慣,即 人們在信息獲取與傳播過程中根據自身的需求與喜好不斷發生分化,從而造成「大眾媒體」 地位的衰落,和「小眾媒體」和「個性化媒體」地位的提升;同時,由於現階段人們對新媒 體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企業的整合營銷傳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復雜化, 消費者選擇主導性增強, 營銷傳播過程風險增大。 新媒體環境下, 消費者正積極主動地獲取信息。 消費者的媒介選擇行為和購買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不再是為了 產品的功能屬性,而是為了體驗,為了產品和服務背後的文化價值。在這個意義上,企業的 整合營銷傳播由於消費者需求的復雜性就會受到許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 四、新媒體時代為整合營銷傳播帶來的機遇 由於新的媒體環境正在逐漸形成, 新媒體自身也正處於迅速發展的過程中, 所以新媒體時代 的營銷傳播模式尚不成熟。 但是即便如此, 新媒體還是為整合營銷傳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 有的機遇。 新媒體使品牌傳播和品牌建構更加精準有效。 新媒體的 「精準」 , 使得它可以大膽地宣布 「按 效果」收取廣告費用,這在傳統媒體的品牌傳播中幾乎不可為。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新 媒體,也是因為傳統媒體的廣告效果實在難以評估。傳統媒體在線上、線下結合進行品牌傳 播上,遠遠落後於新媒體。新媒體在幫助企業構建品牌的同時,越來越多地參與企業的決策 和經營。在未來的新媒體品牌構建整合策略中,我們將越來越多地看到這一情形的發生。 新媒體使得與消費者溝通的互動性增強,有利於取得更有效的傳播效果。在這個崇尚體驗、 參與和個性化的時代,毫無疑問,新媒體營銷迎合了現代營銷觀念的宗旨,與消費者的溝通 更加便捷,更容易構建關系營銷,使得精確營銷和資料庫營銷成為可能,消費者的個性化需 求容易得到滿足,從而獲得更好的營銷傳播效果。新媒體使整合營銷傳播的手段多樣化。新 媒體的營銷傳播中, 口碑營銷成為營銷傳播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資料庫營銷、 公眾傳播、 精準營銷、形象營銷和口碑營銷等不是相互孤立的,企業只有對上述營銷手段進行整合,才 能實現營銷傳播效果的最大化。所以,在新媒體的平台上,整合營銷傳播更加復雜化,其實 現手段也更加多樣化。 五、新媒體的整合營銷傳播策略 新媒體不是傳統媒體的延伸,新媒體營銷傳播也不是傳統營銷傳播平移到新媒體這一平台。 由於現階段新的媒體環境尚未成熟,所以,新媒體時代的營銷傳播也處在萌芽階段。 隨著創意經濟和體驗式經濟正逐漸成為潮流和趨勢, 傳統的營銷傳播模式已經開始轉型。 企 業必須正視這種轉型,並加以調整。 首先, 要正確把握新媒體的特性和規律, 充分挖掘新媒體帶來的機遇, 有效規避風險和挑戰。 新媒體正在擁有越來越多的受眾, 這就意味著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要想充分利用新媒體完 善和發展整合營銷傳播,要做的就是深入細致地研究新媒體,掌握其發展規律和特點。新媒 體傳播是一種高度復雜的傳播形式,是一個全新融合的平台,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 播、 大眾傳播等都能夠在這個平台上找到自己的空間。 在沒有掌握其規律和特點的前提下貿 然出擊, 只會造成雜亂無章和效果甚微。 因此, 在利用新媒體前要認清新媒體的一系列特點, 如受眾范圍廣、直觀性強、交互性強、高效性、高技術性等。 其次,在體驗式經濟、創意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要及時利用新媒體不斷拓展新的營銷傳 播方式和手段。新媒體的發展使病毒營銷、社區營銷、資料庫營銷、反向溝通、互動體驗、 口碑傳播、精準營銷、焦點滲透、事件營銷等各種新的廣告形式和營銷方法不斷出現。新營 銷傳播手段的要旨就是企業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特點, 加強與潛在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和溝 通,從而更好地了解他們,更好地服務於他們,更好地與他們建立關系,並在此基礎上滿足 消費者的體驗和文化需求。 最後, 要促進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效整合和互補, 為整合營銷傳播價值最大化的實現拓寬 渠道。 新媒體具有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傳播優勢, 但這並不代表傳統媒體就要退出歷史舞台。 相反,新媒體可以通過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做到優勢互補,整合現有傳播資源,拓展現有傳 播渠道,從而促成整合營銷傳播價值的最大化。此外,在正確掌握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各自特 性的基礎上,有效地將二者整合互補,有助於制定合理的媒介組合策略,這對企業的整合營 銷傳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如何擺脫「紅海」中的血腥廝殺而暢游「藍海」是大多數企 業的期望。有效利用新媒體,將創新元素融入整合營銷傳播之中,為產品差異化和低成本搭 建起溝通的橋梁,對於企業戰略轉型和整合營銷傳播的完善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媒體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隨風潛入夜」 ,同時也在整合營銷傳播中「潤物細無聲」

6、新媒體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新媒體行業相關上市公司有哪些?

上海東方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博瑞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路股份有限公司陝西廣電網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媒體的「新」與「舊」是相對而言的。一般地,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報刊、廣播、電視這些大眾傳播媒體而言的,是指隨著傳播新技術的發展和傳媒市場的進一步細分而產生的新型傳播媒體,主要是指寬頻互聯網路、手機兩類新媒體,而且重點是兩者的增值服務這一塊,也有人把這兩類媒體分別稱之為第四、第五媒體。互聯網和移動增值作為新媒體最重要的兩個領域,在2007年得到了快速發展。2007年互聯網市場規模超過400億元,並保持超過40%的年均增長速度,各細分市場如網路游戲、b2b、網路教育、搜索引擎是目前盈利的主流,佔59%的市場比例。2007年移動增值市場規模達到733億元,同比增長23%。2006年移動互聯網規模不到70億元,2007年達到11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0%,市場格局也發生變化,騰訊、三訊門戶和空中網佔領先地位。此外,在發展迅速的新媒體市場中,還有一類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2007年這塊市場規模達到41.8億元,同比增長91%。2007年,新媒體產業快速發展,廣闊的市場與日漸凸顯的影響力,吸引資本大規模流入,營銷價值加強,國際化競爭加劇,整體產業向縱深挺進。2008年北京奧運會,新媒體首次作為奧運會獨立傳播機構與傳統媒體一起被列入奧運會的傳播體系。互聯網等新媒體平台被正式納入賽事轉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體作為一種新傳播渠道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奧運的巨大商機推動新媒體布局和發展,新媒體版權保護受到重視。中國新媒體發展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同時中國網民數量已躍居全球首位,而且這一優勢還在不斷提升。新媒體以其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渠道廣泛、覆蓋率高、精準到達、性價比高、推廣方便等特點成為企業在經濟蕭條時期非常適合的營銷平台。因此只要企業調整好自身,那麼此次危機對那些能藉助新媒體進行整合營銷的企業來說將是乘機擴大品牌知名度和拓展市場與發展的良機。

7、在新傳播時代公關行業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

首先這種變化來自於公眾的需求。組織會發現公眾的需求越來越難以滿足,越來越難以捉摸,讓顧客滿意似乎成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目標受眾的需求在增強、而滿足度則在降低;以往單純性的需求逐漸復雜、多重,從對產品、服務、事件本身的要求,漸漸發展到面向精神層面的滿足,且這種延伸性還在不斷加強。這在有關維權方面尤為突出。
其次,利益相關人的構成呈擴散化趨勢。利益相關人對於組織而言,特別是企業必須是清晰界定的,因為維護並滿足利益相關人的利益是組織運行的基本准則。以往這種界定比較一致且比較明確,但現在各種類型組織的利益相關人具備了比較明顯的差異,同時不同時期,針對不同事件也存在不同,而最為重要的提示則是利益相關人的構成正在呈一種擴散化態勢,其表現在組織面對突發事件往往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可能來自於它從來沒有意識到的,來自於組織原有利益相關人范圍之外的公眾。如新近發生的「躲貓貓事件」,對整個事件追蹤不止,對政府不斷問責,並推動事件最終真相大白,使涉案人員繩之以法的並不僅僅是受害人家屬,而是許許多多素不相識、與案件毫無干係的一個個普通人。
第三,意見領袖的變化。意見領袖是推動傳播、引導輿論、主導話語權的重要環節。在新媒體時代意見領袖也正在發生著變化。首先,意見領袖的「江湖」在網路,在社區。社區不僅成為各大新聞媒體發掘新聞線索的重要途徑,很多時候更成為信息發布的第一陣地。艾瑞數據的調查顯示,現在網民停留在三大門戶網站上的有效瀏覽時間只佔其總上網時間的19%,其餘大量的時間都是消磨在社區類網站上。據調查,2006年活躍的博客作者超過300萬人,新浪網的博客流量甚至已經超過了新聞流量。而「星巴克撤出故宮」、「重慶拆遷釘子戶」、「KFC高考門」、「戴爾換芯門」等最終引發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事件,其緣起都是博客、BBS上首先發布的信息

與新媒體下企業公關和營銷現狀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