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學畢業論文(關於新聞背景及其作用)參考文獻
推動我國傳媒產業化是歷史的必然
我國社會節目製作公司的生態環境研究
試析我國省級衛星頻道的特色化經營
頻道專業化帶給城市台的機遇與困惑
試析城市電視台的發展空間
辯證看待「收視率」
《哈利·波特》營銷案例專項研究
女性雜志營銷策略研究
網路媒體的社會責任和經濟利益的關系
論廣告的輿論引導
廣告創意的道德規范
論名人廣告效應
媒介:打開公共空間——論當前中國大眾傳媒的公共性
加入WTO之後的中國傳媒改革
誰之自由?何種權利?——對新聞自由合法性的思考
對媒介集團化發展的思考
女性主義與大眾傳媒
國際傳播條件下的「媒介帝國主義」及文化殖民問題
廣告傳播告知性和藝術性關系初探
省級衛視頻道新聞節目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西方媒介集團的演變與發展趨勢
國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選某個或某類人物就其傳播觀、傳播活動等進行影響研究)
廣播電視廣告、經營活動及產業化研究
在集團化、數字化、高科技背景下廣播電視的發展趨勢研究
當代中國大眾媒介與社會發展
廣告對大眾文化傳播的影響
傳媒現代化研究
農民工問題報道中媒體的社會倫理角色定位
論弱勢群體的媒體話語權
公共關系學專題研究
媒介公共關系研究
視覺文化傳播中的全球化與本土化
新媒體與視覺文化傳播
視覺文化與傳播的個案研究:透過某一類作品或某一作品,透過某一群創作者或某一創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現視覺文化和視覺文化傳播的新走向。
電視欄目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電視廣告的創意與表達
廣告投放中的媒體組合
傳媒產業的內涵及其特點研究
傳媒核心競爭力研究
媒體品牌價值的建構
媒體生產經營的特點研究
受眾注意力與傳媒影響力關系的研究
中國分類廣告探析
廣告文本中的意象
多品牌營銷戰略初探
中西方電視廣告中的文化差異
當代大學生消費觀念研究
儒家文化下的中國廣告
福建廣告公司的生態環境
電視廣告對兒童的影響
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虛假廣告行為及其規制
模糊語言在廣告中的運用
廣告代言人使用的溝通策略研究
消費心理與廣告表現手法研究
城市戶外廣告創新研究
廣告在整合行銷中的作用
DM廣告發展研究
兒童廣告創意研究
廣告媒體發展的新趨勢
影視廣告的發展趨勢
數碼影像時代新聞攝影的挑戰與對策
當前新聞攝影記者工作狀況調查與研究
新聞攝影記者職業特點研究
新聞攝影的內容與形式研究
當代政治新聞報道的弊端及對策
當代經濟新聞報道的弊端及對策
當代體育新聞報道的弊端及對策
當代文化新聞報道的弊端及對策
當代娛樂新聞報道的弊端及對策
當代教育新聞報道的弊端及對策
試析報紙發行量的信息不對稱性
淺論報紙發行定價與發行量的辨證關系
對《環球時報》經營模式的一些思考
地市級黨報的廣告經營初探
試論電視新聞的傳播符號
網路新聞傳播中的圖片
論新聞傳播者的現代意識
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發展探析
我國數字電視發展的盈利模式探析
我國動畫產業發展思路探析
中國媒介購買公司發展歷程探究
電視公益廣告的創意分析
「民生新聞"的價值取向分析
直接引語在新聞寫作中的作用分析
細節對導語寫作的重要性探析
我國黨報生存策略分析
梁啟超新聞思想對當今傳媒的啟示
中外訃聞報道的對比分析
從"超級女聲"看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的定位
從"制播分離"看電視媒體的經營策略
我國廣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梁啟超(或其他名報人)辦報思想研究
網路新聞目前發展中的瓶頸及對策
試論時評的發展脈絡及趨勢
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改革研究
中國電腦游戲產業運營前景探析
博客現象研究
中國網路知識產權現象及前景分析
網路新聞編輯與報紙編輯比較分析
網路作品版權保護問題研究
中國網路電視的現狀及前景分析
網路流媒體技術發展研究
報紙媒體受眾心理研究
電視媒體受眾心理研究
網路媒體受眾心理研究
媒體受眾心理的比較研究
針對受眾的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等個人特徵的傳播效果研究
論我國農村文化市場的構建與培育
對新聞娛樂化的辯證批判
專業頻道細分化與反細分化的競爭對策研究
論我國傳媒集團的產業與發展對策
新聞娛樂化現象探析
論方言電視節目的興起
報紙經濟報道的可讀性研究
科技報道中存在的非科學現象研究
《南方都市報》時評版研究
論網路傳播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新時期典型報道發展研究
國內報紙新聞報道中的女性歧視問題研究
黨報營銷的問題與對策
專業期刊營銷的問題與對策
電視欄目營銷的問題與對策
"超級女聲"營銷得失論
試析經濟新聞的"物化"與"人化"
談新聞采寫中的人本理念
試析解讀新聞中的"解"
論工作通訊的"研究性"趨勢
新聞發現與綜合新聞
工作報道與時政新聞
電視新聞評論的媒介特徵與體裁特徵
試析生活服務類報紙的"看點"與品位
談文學期刊的時尚趨勢
論後發都市報競爭戰略
傳媒發展與媒介經營管理人才
大眾化報刊的定價策略分析
頻道品牌戰略與電視發展
網上消費群體和購買行為分析
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互補與整合
論采訪的技巧
評析新聞娛樂化現象
新聞標題中的語言藝術
新時期新聞評論的文風
本專業選題要求緊靠新聞學專業課程體系,選擇本專業或者相關專業進行論文書寫。以下選題供參考,希望大家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選題與寫作,特別強調的是本科選題不要太大。
001 記者社會責任論
002 評「用事實說話」
003 當前經濟報道得與失
004 論報刊的市場化
005 談報紙的批評報道
006 試論新聞的真實性
007 論新聞的指導性
008 試論報紙的服務功能
009 輿論引導之我見
010 試論報刊的輿論監督
011 新聞傳播效果論
012 馬恩新聞思想研究
013 毛澤東新聞思想研究
014 劉少奇新聞思想研究
015 近代新聞思想研究
016 晚報與日報比較談
017 論當前我國新聞記者的素質
018 中外新聞思想之比較
019 論新聞客觀性
020 新聞傳播技術和新聞報道
021 《都市快報》之我見
022 無產階級黨報的優良傳統
023 邵飄萍研究
024 韜奮研究
025 范長江研究
026 舊中國的百科全書??《申報》研究
027 浙江新聞史研究
028 建國以來新聞史專題研究
029 中國古代新聞傳播活動研究
030 邸報、京報、小報的研究
031 近代外報研究
032 維新報刊研究
033 近代新聞業務研究
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
035 五四時期新聞業務研究
036 《申報》、《新聞報》、《大公報》研究
037 魯迅、鄒韜奮、范長江、斯諾現象研究
038 中共各個時期新聞事業研究
039 國民黨各個時期新聞政策研究
040 略論資產階級新聞自由的深遠意義
041 大眾化報紙研究
042 十九世紀廉價報紙成功的原因
043 美國著名報人和報紙研究
044 客觀報道、新新聞主義和精確新聞學評析
045 西方著名新聞媒介研究
046 略論西方報刊自由主義理論
047 簡評社會責任理論
048 《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的走向
049 西方報紙商業化(或壟斷化)之我見
050 試析魯珀特.默多克的經營特點
051 競爭中的美聯社(或路透社)
052 報紙與網路
053 新聞記者的調查研究
054 新聞采訪與一般調查研究異同論
055 記者的新聞敏感
056 試論記者的觀察
057 記者的道德修養
058 記者的知識結構
059 采訪心理學研究
060 試論記者工作的任務
061 采訪技術初探
062 略談采訪如何深化
063 記者的資料積累
064 名記者采寫經驗探討
065 略論新聞導語
066 新聞背景初探
067 新聞結構探討
068 新聞是用事實說話的藝術
069 略論人物通訊
070 工作通訊寫作與創新
071 淺談通訊中的情節和細節
072 試論人物通訊中的情節與細節
073 試論新聞特寫
074 調查報告的特點和寫作研究
075 信息與新聞寫作
076 試論新聞語言
077 略論通訊的特徵及表現手法
078 新聞報告方式演進分析
079 科技新聞與人文關懷
080 通訊寫作新樣式初探
081 批評性事件淺議
082 試論「倒金字塔」結構在當今新聞寫作中重要作用及改進思路
083 重視自身規律,把握社會對信息需求的豐富性??對短新聞報道方式改革的一點思考
084 試探闡釋性報道中動態信息的契機作用和強化方式
085 發揮欄目優勢,「短、精、快」寫述評新思路初探之一
086 專業知識、思辯能力、人情味??試論體育新聞的深度報道
087 科技報道主體的受眾意識對傳播效果的重要影響
088 對新聞背景的哲學思考及背景材料運用方式初探
089 試論訪談式報道之「觀點與材料結合」的獨特性
090 不同專業報道之背景材料運用原則比較談
091 復合型人才、專業化文筆??對首屆「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重要成功點之理解
092 專欄記者的哲學修養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辦報」
093 穆青「時代典型采寫思路」給今日記者的思考和啟示
094 訪談式專題報道發展前景及隱憂
095 試論評論的選題
096 評論寫作的情理與文采
097 談小言論的特點與寫作
098 報紙短評初探
099 報刊署名評論特色小論
100 試論評論語言的形象化
101 評論寫作論證的技法
102 略論雜文的形象性
103 王韜政論的特色
104 梁啟超的「時務體」風格芻議
105 試論新聞評論的歷史沿革
106 廣播電視評論專題研究
107 新聞編輯的功能
108 近幾年報紙版面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109 新聞編輯與受眾心理
110 集納專欄研究
111 試論編輯技巧
112 新聞標題製作的原則與藝術
113 編輯與作者關系研究
114 新形勢下新聞編輯素質的嬗變
115 網路傳播對新聞編輯的影響
116 編輯策劃研究
117 編輯與受眾關系研究
118 略論廣播新聞的優勢和弱點
119 試論廣播新聞的語言
120 采編播合一是廣播新聞改革的趨勢
121 電視新聞如何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122 電視新聞的深度報道初探
123 試談電視節目主持人和主持人節目
124 電視新聞的聲畫合一與解說詞寫作
125 廣播電視輿論作用初探
126 廣播電視新聞現狀與趨勢
127 電視對社會文化與心理的影響
128 分析談話節目的語言特點
129 電視隱性采訪的是與非
130 電視評論節目的特點
131 論「焦點訪談」的權利與權力
132 廣播電視受眾觀念變化之我見
133 網路傳播對傳統媒介的影響
134 電視該如何加強節目的互動性
135 電視談話節目的人際性問題
136 形象性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137 電視評論節目的主客觀兼容性問題
138 廣播電視新聞導語寫作特點研究
139 愛德華.默羅與現場直播
140 BBC的體制改革對公共廣播電視的意義
141 CNN對我們的啟迪
142 廣告學原理研究
143 廣告傳播研究
144 廣告運動研究
145 廣告策劃與創意
146 廣告心理學研究
147 廣告文案寫作
148 廣播電視廣告製作
149 廣告管理與廣告法規
150 消費行為學研究
151 市場營銷與廣告
152 廣告效果調查與測定
153 公共關系學專題研究
154 名牌戰略研究
155 電視廣告語言研究
156 中國廣告市場法要素關系現狀分析研究
157 21中國廣告發展趨勢研究
158 老年消費市場研究
159 廣告管理與廣告法制建設
160 公共汽車上的平面廣告研究
161 廣告中商品文化的傳承研究
162 從「不買的消費者」一說看廣告產品的定位
163 廣告內容的編排與人們的認知規則
164 閾下廣告的原理與應用
165 消費者的決策研究
166 廣告人的情感體驗與廣告作品的情感訴求
167 廣告效果測量方法之我見
168 自我意識與人際交往
169 群體壓力與采訪報道之方法
170 從眾心理與逆向思維
171 媒介公共關系研究
172 媒介受眾調查研究
173 公益廣告研究
174 媒介全員公共關系
175 新聞媒介形象的傳達
176 媒介形象的確立與塑造
177 報業經濟發展現狀研究
178 廣播電視業經濟現狀研究
179 傳媒集團化研究
180 傳媒組織管理研究
181 人力資源配置研究
182 傳媒領導人類型研究
183 我國媒體經營特色研究
184 西方傳媒集團發展歷史研究
185 中西媒體經營理念研究
186 媒體的壟斷與競爭
187 發行研究
188 媒體整合營銷戰略研究
189 傳媒現代化研究
190 中國傳媒大擴版、改版機制分析
191 產業化研究
192 媒介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激勵機制
193 媒介定位與細分市場
新聞學(本科)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參考選題
1、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
2、 如何從根本上保證新聞真實
3、 試論新聞敏感與新聞工作責任感的關系
4、 漫談記者修養的現實意義
5、 采訪對象訪前心理分析
6、 深入采訪中如何抓特點
7、 淺談新聞導語寫作
8、 重視新聞背景的交待
9、 消息中的現場描寫
10、典型報導--輿論的風向標
11、短新聞是信息時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訊特色研究
13、淺談工作通訊的指導性
14、新聞標題特色研究
15、現場短新聞的現場感
16、新聞評論的社會作用
17、無產階級新聞評論的特點
18、短評的特點和寫作
19、淺說中國廣播事業的發展及影響
20、國際廣播和國際電視對當今全球的影響
21、著名女記者節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奧秘探析
22、編輯思想與報紙版面
23、編輯的自身建設和修養
24、談談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語言與受眾心理
26、地方企業報的發展趨勢
27、論突發性新聞照片的社會價值
28、攝影記者的業務素質
29、新聞照片的社會功能
30、四個媒介的廣告特性比較研究
31、廣播電視受眾的視聽心理分析
32、電視記者的創作思維
33、談廣播節目設置
34、關於廣播語言特色的探討
35、廣播節目編排藝術
36、論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素質
呵呵希望對你有幫助!
z銨h駭gp£ぇぃqoěЫm榨jsp£ぇぃ
2、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 參考文獻怎麼寫
?
3、求論文影視後期製作的參考文獻
具體參考文獻:
1、李澤厚,美學論集6,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2、(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3、李澤厚,美學四講,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4、劉育濤,高校影視教育中技術與藝術協調發展研究,電影文學,2011。
在《影視後期製作》教學中,要從藝術的理念教育學生,這就勢必要加強學生的美學修養,注重影視製作課程藝術性教育。影視作品說到底是一種視聽藝術的記錄與表達,構圖、光影、色彩等視覺造型元素共同構成了影視影像的畫面語言,背景音樂與畫外音的添加則進一步彰顯藝術魅力。
因此,教師在講授影視製作各項基礎技能和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認知和審美趣味,進而提高影視審美素養。對於影視技術技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演示的方法傳授給學生。
(3)新媒體電視新聞節目參考文獻擴展資料:
影視後期製作中的技術應用反映著當下新媒體時代的科技水準,是影視科技發展到一定時期的自然表現。然而,出色的影視作品必然離不開藝術與技術的完美融合,失去了藝術的積淀與彰顯,技術的運用只能是沒有靈魂的拼湊與堆砌。
結合所在學院實際教學中的經驗,強調教師在《影視後期製作》課程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將視頻製作的藝術性理念滲透進技能的實踐應用環節,引導學生從藝術的視野和高度去觀照影視技術,從而培養出既懂影視製作技術、又具藝術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4、急求新媒體在新聞報道中的優勢 文獻綜述 論文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不在於出現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傳播方式和內容形態的不同。
曾幾何時,互聯網路的盛行,曾經使業內人士無不感嘆,網路媒介已經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媒體之後的第四大傳播媒介。在一段時期內,網路媒介成了新媒體的代名詞,似乎一提起新媒體,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就是網路媒介。在本人就讀於大學的時候,專業課老師也是這樣對我們講的,互聯網就是新媒體。但是,說新媒體就是網路媒體正確嗎?答案是不正確。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展,科技的變遷,具有越來越多傳播方式和內容形態的媒體形式不斷涌現,如數字電視、車載電視、樓宇電梯廣告、手機簡訊、手機電視等等。
最後,可以明確地說,所謂新媒體,是指一切區別於傳統媒體而言的具有多種傳播形式與內容形態的不斷更新、不斷涌現的新型媒體。
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
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
從岩畫和巫會的模擬傳播,到詩歌和戲劇的口語傳播,到造紙術和印刷術發明之後的文字傳播,到無線電發明之後的電子傳播,回顧人類的大眾傳播史我們可以發現,傳播的媒介形態日趨豐富,而傳播行為日趨自由。
印刷品傳播和電子傳播的形態、通道是固定的,其傳播的專業要求和邊際成本都很高,傳播者具有較強的壟斷性和控制權,而數字化必然帶來的網路化,以及網路化必然導致的交互性,使傳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轉換極其容易。如今,一個人通過發送手機簡訊、撰寫博客日誌、發起網路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進行大眾傳播,突破傳統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壁壘。
「信息」與「意義」無關
尼格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說:「比特就是比特」。在數字語言里,所有的文本、聲音和影像都只是0和1的組合。傳播的信息從傳播的意義中抽象出來,使「把關人」的能力大大削弱。
因為意義是完整、單一而不能分割成片段來進行傳播的,易於甄別,而信息是可以編碼、分段、壓縮,進行傳播,再組合、復原、解碼,進行讀取的,很難在傳播過程中判別每一片斷的信息意味著什麼。上海目前發展很快的樓宇視頻和地鐵視頻系統是電視還是計算機?曾經發生一場定性之爭,就是這種突破的生動案例。
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
在傳統傳媒一統天下的鼎盛時期,傳播的效果似乎是無堅不摧的,大眾媒體對於公眾有著「魔彈」般的效力。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的不斷涌現,信息和「噪音」越來越多,以一個人的接受能力,根本不可能全部進行接收和處理,同時,在技術上對信息進行篩選、復制和傳遞已經非常容易,因此,信息接收者按照什麼樣的標准,通過什麼途徑,如何選擇和過濾信息,又如何屏蔽噪音,在最大程度上決定了信息傳送者的傳播意圖能否實現。這意味著受眾在接收信息時的主動性和消費偏好變得日益重要。
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傳播學研究中曾經有一個「沉默的螺旋」的發現,表明人們為了避免成為異類,陷入孤獨,往往在大眾媒體或輿論活躍分子發表了意見之後,不再表達自己與之不同的觀點。而在數字加網路的新媒體時代,任何一個人通過互聯網、手機等,就可以隨時進行信息溝通,甚至成為傳統媒體的重要信息來源,人際傳播的性質得到凸顯和強化,傳統的,傾向於無差異的普遍的廣大受眾,開始分割為氣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關的「小眾」,如各種各樣的網路游戲團體、戶外旅遊論壇、簡訊交友俱樂部等。在小眾中,人們也許更容易找到聲氣相投的夥伴,以對抗大眾傳播所造成的「社會孤立
cctv獲北京2008年奧運會新媒體轉播權
國際奧委會(IOC)近日宣布與CCTV.COM達成協議,確定央視的新媒體平台CCTV.COM成為北京奧運會官方互聯網/手機轉播機構。這是CCTV繼獲得北京奧運會電視轉播權之後獲得的另一項重要奧運會轉播權益。這也意味著CCTV.COM成為唯一一家擁有中國大陸和澳門地區奧運新媒體轉播權益的機構。
CCTV.COM在充分利用多種平台開發數字化播出資源的能力上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認可。同時,已經獲得電視轉播權的央視也可以更好的與自身的新媒體平台CCTV.COM合作。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表示,2008北京奧運會將是奧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時刻,對整個中國也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期待著CCTV以及它的新媒體機構CCTV.COM共同合作,這對組合在中國的數字傳播領域有著極大的潛力,這是令人興奮的夥伴關系。我們期待著它們為我們帶來一屆精彩的奧運會,將精彩的比賽帶給更多的觀眾,特別是年輕的一代。」
國際奧委會執委、電視和互聯網轉播權委員會委員理查德-卡里翁(Richard Carrión)表示:「2008北京奧運會的轉播將帶來新的體驗。我們認為,CCTV.COM獲得新媒體轉播權後將可以更緊密的與電視轉播團隊合作,打破傳統的平台界限,讓大家獲得更好的奧運報道。」
在本屆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首次將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作為獨立轉播機構,與傳統媒體一起列入奧運會的轉播體系。北京奧運會將成為新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5、新媒體 傳播學方向的學年論文該怎麼選題?
新媒體 傳播學方向的學年論文我們可以幫助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