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理論

新媒體理論

發布時間:2020-07-24 13:46:31

1、新媒體主要是指什麼??

新媒體主要包括基於技術進步引起的媒體形態的變革,尤其是基於無線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電視、IPTV、手機終端等;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被應用於信息傳播的載體,例如樓宇電視、車載電視等。具體有:

1、手機媒體

藉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手機媒體真正跨越了地域和電腦終端的限制,擁有聲音和振動的提示,能夠做到與新聞同步;接受方式由靜態向動態演變,受眾的自主地位得到提高,可以自主選擇和發布信息,信息的及時互動或暫時延宕得以自主實現,使得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完滿結合。

2、數字電視

數字電視就是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信號或對該系統所有的信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和1數字串所構成的數字流來傳播的電視類型。數字信號的傳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位元組,如此大的數據流的傳遞保證了數字電視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擬電視的先天不足。

3、互聯網新媒體

互聯網新媒體包括網路電視、博客、播客、視頻、電子雜志等。網路電視以寬頻網路為載體,通過電視伺服器將傳統衛星電視節目經重新編碼成流媒體,經網路傳輸給用戶收看的視訊服務;電子雜志是用Flash的方式將音頻、視頻、圖片、文字及動畫等集成展示的一種新媒體。

4、戶外新媒體

戶外新媒體有別於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廣告牌、燈箱、車體等)的新型戶外媒體。戶外新媒體以液晶電視為載體,如樓宇電視、公交電視、地鐵電視、列車電視、航空電視、大型LED屏等,主要是新材料、新技術、新媒體、新設備的應用,或與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的相結合。

(1)新媒體理論擴展資料:

新媒體根據使用主體及受眾群體的變化,可劃分為精英媒體階段、大眾媒體階段以及個人媒體階段。

1、精英媒體階段

在新媒體誕生之初的相當一段時間內,僅有為數不多的群體有機會接觸新媒體,並使用新媒體傳播信息,這部分人多數是媒介領域的專業人士,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及社會階層身份,因此這一時期是精英媒體階段。

2、大眾媒體階段

當新媒體大規模發展並得到普及時,其發展歷程就進入到了大眾媒體階段。由精英媒體向大眾媒體發展,離不開媒介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傳播成本的下降,新媒體以更低廉的傳播成本、更便捷的傳播方式以及更豐富的信息傳播內容成為一種大眾媒體。

3、個人媒體階段

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普及,以往沒有占據媒體資源和平台,且具備媒介特長的個體,開始逐漸通過網路來發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通過平台展示給受眾,這是個人媒體階段到來的一個標志。

2、談談你對新媒體環境下培養理論的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日益廣泛深入,表現在:一、大學生對新生事物接受較快,是新媒體重要受眾和主要參與力量。二、新媒體自由開放、兼容並包的特點,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三、新媒體內容蕪雜、正確與謬誤並存,對大學生思想觀念不僅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四、新媒體的普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戰、新課題和新要求,要積極研究,妥善應對。

3、使用與滿足理論在新媒體時代有沒有新變化

有變化
從時間上來說,使用與滿足的研究大致經歷了「傳統」和「現代」兩個時期,復旦大學傳播學者殷曉容對此有專文進行了深刻的論述。
早期研究大部分是圍繞無線電廣播和報紙與讀者的關系而展開的。其中包括:三四十年代,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贊助的研究機構進行了美國第一次全面的廣播研究(包括分析廣播的內容和對聽眾的統計);1940 年的奧遜•威爾斯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廣播劇所引起的恐慌事件的研究以及赫佐格的那篇被稱作「歷史性的論文」《我們對白天連續節目的聽眾究竟知道什麼》等。使用與滿足理論的「現代時期」則是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那時的研究逐漸呈現出更加復雜的形式,並有了比較固定的名稱:「使用與滿足說」,或「使用與滿足模式」 ,也更加明確地朝向探討「一個活躍的受眾」的作用的方向發展。它在范圍上涉及報紙、電影、舞台劇、電視(特別是智力競賽節目)、高雅音樂會和肥皂劇等大眾傳播內容與受眾的使用和滿足的關系,並且,經由施拉姆、伯格納、卡茨、布盧姆勒、格威奇等人的努力,理論研究在這一時期有的較大的發展。更加重要的是,到了六七十年代,隨著美國傳播學自身的發展,「使用與滿足說」所得以產生的理論背景和推動力更為充分,而它的出現也使效果研究、受眾研究以及相關的媒介內容研究發生了重要的轉折。
其中美國社會學家E ·卡茨被認為是「使用與滿足說」的「現代時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從6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在關注受眾對於傳媒「使用與滿足」的問題,先後發表了《論為「逃避」而使用大眾媒介:一個概念的澄清》(1962年)、《個人對大眾傳播的使用》(1974年)等論文,並與J·G·布魯姆勒主編了《大眾傳播的使用》(1974年)一書。其中E·卡茨在其著作《個人對大眾傳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該理論,他將媒介接觸行為概括為一個「社會因素+心理因素 --媒介期待--媒介接觸--需求滿足」的因果連鎖過程,提出了"使用與滿足"過程的基本模式,其中有些因素到現在都值得我們重視:
(1)人們接觸使用傳媒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種需求和社會因素、個人的心理因素有關。
(2)人們接觸和使用傳媒的兩個條件:a 接觸媒介的可能性;b 媒介印象即受眾對媒介滿足需求的評價,是在過去媒介接觸使用的經驗基礎上形成的。
(3)受眾選擇特定的媒介和內容開始使用。
(4)接觸使用後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滿足需求,一種是未滿足。
(5)無論滿足與否,都將影響到以後的媒介選擇使用行為,人們根據滿足結果來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不同程度上改變著對媒介的期待。

4、新媒體與傳播學理論是什麼關系?為什麼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簡言之,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學科。傳播學又稱傳學、傳意學等。研究重點: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傳播學研究傳播過程,即傳者、媒介、受者、傳播內容、傳播效果。傳播學研究的重點是人與人之間信息傳播過程、手段、媒介;傳遞速度與效度,目的與控制,也包括如何憑借傳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關系。研究范圍主要包括:內向傳播、人際傳播、公眾傳播、大眾傳播和組織傳播。而其中又以大眾傳播為主。研究傳播學其實就是研究人:研究人與人,人與其它的團體、組織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研究人怎樣受影響,怎樣互相受影響;研究人怎樣報告消息,怎樣接受新聞與數據,怎樣受教於人,怎樣消遣與娛人。首先了解人與人怎樣建立關系。

5、新媒體有哪些類型?傳播方面有什麼特徵?

新媒體的類型主要有門戶網站、搜索引擎、電子郵箱、虛擬社區、網路游戲、博客、播客、維客、手機簡訊、網路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電視、手機報、網路雜志等等。

傳播特徵是傳播速度比舊媒體快,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客戶端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簡訊等都可以進行信息發布。

6、用什麼傳播學理論研究當下的新媒體傳播現象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簡言之,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學科。傳播學又稱傳學、傳意學等。研究重點: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傳播學研究傳播過程,即傳者、媒介、受者、傳播內容、傳播效果。傳播學研究的重點是人與人之間信息傳播過程、手段、媒介;傳遞速度與效度,目的與控制,也包括如何憑借傳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關系。研究范圍主要包括:內向傳播、人際傳播、公眾傳播、大眾傳播和組織傳播。而其中又以大眾傳播為主。研究傳播學其實就是研究人:研究人與人,人與其它的團體、組織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研究人怎樣受影響,怎樣互相受影響;研究人怎樣報告消息,怎樣接受新聞與數據,怎樣受教於人,怎樣消遣與娛人。首先了解人與人怎樣建立關系。

7、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都學什麼?理論多還是實踐多?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最主要學習的是網路的知識以及新媒體相結合的一種營銷方式,理論知識多一些,但實踐更加有用。

8、什麼是新媒體?新媒體如何運營?

一、新媒體是數字化的媒體形式。

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二、新媒體運營方式

通過現代化移動互聯網手段,通過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工具進行產品宣傳、推廣、產品營銷的一系列運營手段。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8)新媒體理論擴展資料

新媒體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吸收大量讀者,跟它草根的特性遠遠分不開,使「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成為現實。

正是因為這種特性,讓新媒體漸漸地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甚至是生活方式。這種新的方式開啟了社會新的領域,激發了一直「保持沉默」的草根群體,喚醒了他們都能親自參與社會進程的訴求慾望和權利慾望。這也是新媒體能夠迅速崛起,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

9、自媒體、新媒體、融媒體的區別是什麼?

一、概念不同

1、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

2、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

3、「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

二、內容不同

1、新媒體包括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手機網路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2、自媒體平台包括:百度貼吧、博客、微博、微信等網路平台。

3、融媒體對外是一個單位,一個聲音,一個價格。廣播、電視、網路同時變為共同為一個項目活動服務的三種形式、手段和方法,價格上也會比任何一個單媒體要高得多,客戶對這種活動的認可度也大大提高。

三、意義不同

1、新媒體的發展將是未來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單一形式的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而新媒體是集傳統意義的媒體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創意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加工以及新的詮釋的一種新的媒體概念。

2、自媒體通過「六度理論」和病毒式的傳播,將信息的傳遞速度和規模無限的放大,如果網站的品牌和商品是正向的,讓用戶使用後心理價值感受超過其預期值,則通過用戶自媒體的影響,自動會形成產品的口碑,有形的助推企業價值。

3、融媒體:理念的創新,除了擴展對媒介既有的狹義理解之外,還意味著對傳統媒介產業鏈的新認識。媒介的產業鏈不再僅局限於新聞生產、交換、消費等環節中,產業鏈的線條也會因新媒體的加入而有新的變化。

(9)新媒體理論擴展資料:

1、自媒體的發展趨勢:

自媒體向傳統媒體發出挑戰。以播客為新興形式的自媒體使得原來處於新聞製造邊緣的受眾成為新聞信息傳播的中堅力量,傳統媒體受到自媒體的挑戰。

2、新媒體的教育影響:

現實交往世界因為主體性意識的壓迫,已然走向價值理性合理性的反面——工具理性的非理性。互聯網時代可謂加劇了人類理性的工具化,人類對待技術的態度總是在使用與適用這兩個層面上搖擺,並且帶有明顯工具特徵。

更為關鍵的是,在與技術的交往中,人類未能遵循一種可以脫離於規范的作用而以自覺力達成共識的交往標准,如何在合理的交往標准指導下實現網路空間交往意義上的再造正是選題的實踐層面的原因。

與新媒體理論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