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報紙

新媒體報紙

發布時間:2020-07-25 00:04:25

1、自媒體 新媒體 傳統媒體的區別

1、傳統媒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是相對於近幾年興起的網路媒體而言的,通常我們將平面媒體稱為傳統媒體。2、新媒體:一種與傳統媒體相關的新的媒體形式,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格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在線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紙和雜志。3、自媒體:指個人媒體的意思,通過網路上的互動平台來把自己做成一個焦點,一個新聞源,包括:今日頭條、微信、貼吧、知乎、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網路社區。

2、傳統新聞媒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應該如何發展???

報紙 、廣播、電視是公認的傳統媒體,他們屬於大眾性傳播媒體,近來炒的很熱的所謂新媒體包括INTENET,路牌、燈箱交通工具等戶外媒體以及樓宇電視、電梯廣告等社區媒體,另外人們竭盡所能地開發一切可以開發的注意力,POP、包裝物、電話黃頁、產品目錄等也成為了廣告載體,甚至人體、廁所牆壁也被納入了可供利用的廣告資源。
分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點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所面對的廣告對象來分析:電視,廣播這兩類傳統媒體,其某一時段節目或某一欄目可能是針對特定消費者的,但就整個媒體而言,其對象幾乎是全民性的,包括了各個年齡,各個文化水平,各個收入標准,各個生活層次的消費者。報紙的傳播范圍比較明確,既有國際性的,又有全國性的和地區性的,既有綜合性的又有專業性的,不同的報紙有不同的發行區域,即不同種類的報紙的覆蓋范圍各有不同,報紙之間有了不同的區域劃分,另外在同類的報紙中,不同的內容和讀者定位也使得各個媒體具備了不同的品牌形象,這為廣告主選擇不同的報紙作為廣告投放對象提供了方便。網路現在已經成為名正言順的第四媒體,由於其對操作者物質設備的要求,其對操作者文化水平的要求,其對操作者經濟收入的要求,天然的對廣大消費者做了第一層次的市場細分,從全體消費者中分離出了"網民"這一具有某些共同特質的消費者群。
對於戶外媒體而言,因為其本身就是廣告,在具體投放的時候,可根據不同的廣告目標,選擇不同的方式,如果目標是要樹立或加強品牌形象那麼在特定的城市內,戶外廣告往往選擇人流眾多、視野開闊、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商業區域或區域游覽投放戶外廣告,在這種戶外投放過程中,往往針對泛目標人群;如果目標僅在於短期內銷售的提升,那麼就可以選擇在公車、候車亭、加油站、醫院、葯店、健身房甚至定位準確的一系列餐飲場所投放戶外廣告等,這些地方的特點是具有數量眾多、定義明確的目標受眾,具有產生良好的廣告效果的基礎。對於樓宇電視、電梯廣告等社區媒體而言,作為市場細分化了的住宅生活小區住戶在很多方面的消費特徵都有共性,如:收入狀況(樓盤售價決定)教育水平、消費特徵(和小區開發商倡導的文化品位,名人入住的領導效應有關)。因而社區媒體在有效到達和針對目標人群方面是最優的。綜上所述,在第一輪的比拼中,傳統媒體除了報紙之外在覆蓋的廣度方面幾乎可以達到全民性,但是在針對廣告主的目標消費者傳播方面輸於新媒體。
在廣告運營方面主要要根據產品的產品特性、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和目標消費群體對不同媒體的關注習慣等,採取最適合本產品的媒體進行廣告投放。

3、新媒體是怎樣應用於報紙行業的

20世紀已經過去,21世紀的中國將全面進入市場經濟時代。與之相關,中國報業將進一步實行市場化運作,更多的市場因素必然使報紙表現出更多更新的東西。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信息的進一步全球化與網路化,新的傳播技術與傳播手段的飛速發展,以及在新技術基礎上的新媒體的出現等等,中國報紙勢必發生更為顯著的變化。

在可以預期的未來,中國報紙將會呈現出以下的發展態勢:

一、在更為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報紙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21世紀,隨著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單一行政控制媒體的局面進一步被打破,報紙等新聞媒體的運作將進一步市場化。市場因素將進一步打破中國報紙固有的「長幼有序,各安其位」的局面,傳統大報的「霸主」地位被進一步削弱乃至消除,新型報紙進一步得到擴張,中國報業勢必進入群雄並起的「戰國時代」。

隨著對報紙的財政撥款的取消等,報紙受惠於傳統體制而保持其優勢和地位的可能性將不存在,讀者數量的多少、發行量的高低必然成為報紙獲得廣告等經濟支持從而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為了爭奪讀者,提高發行量,報紙與報紙之間,報紙與雜志之間,報紙與廣播電視之間以及報紙與新興媒體——網路傳媒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這種競爭是包括傳播內容、傳播模式、傳播手段以及媒體的技術、人才、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競爭。在這種競爭中,報紙與其他媒體相比固然有自身的優勢,但劣勢亦將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這就更需要報紙善於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奮發圖強,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經受考驗,並獲得新的發展。如果仍然依賴於政策、體制的關照,故步自封,靠吃「老本」而不思進取,就有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同時,隨著傳播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信息膨脹的進一步加劇,各類媒體獲取信息的渠道將大量增加,網路媒體對報紙等傳統媒體的沖擊將會日趨強烈。面對信息共享與網路媒體的挑戰,報紙的生存環境將更加嚴峻。

二、在更為有序的媒體競爭中,報紙將贏得順利發展

隨著市場體制的完善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將越來越趨向於共享,新聞資源必然會進一步開放,而不再被壟斷;同時,媒體之間原有的等級區分將會趨於淡化乃至消除,報紙與報紙、報紙與其他媒體在競爭中都處於相同的地位。這種資訊共享與公平競爭的環境將有利於避免少數報紙因其特殊地位不思進取仍能處於優勢地位,而另一些報紙為競爭而不擇手段以至產生諸如有償新聞、媚俗傾向等種種弊端。

在完善有序的市場條件下,報紙的特點會進一步凸現出來。在競爭中,各類報紙必須明確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特點,分清自己的職責,占據屬於自己的市場。在凸現自身特色的過程中,報紙會更加敏銳地觀察研究其他媒體的特點與優勢,而這種差異性正是報紙之間、報紙與其他媒體之間相互合作的前提。競爭將會促進媒體之間尋求新的合作,報紙的地位由此也將得以穩固。

成熟的市場經濟講求公平與規范,反對不正當競爭。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法制和法規的健全,將更能保證報紙的權益和自由,同時又能防止報紙以及其他媒體進行不正當競爭。這樣,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有序競爭中,報紙就可以在法制化的軌道上健康發展。

三、報紙的發展進一步走向集中化與集團化

組建報業集團,目前已成為新聞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在市場競爭中,有越來越多的報紙已經認識到了調整結構,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以迎接挑戰,是報紙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21世紀,媒體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單一報紙將更難在競爭中取得生存發展的有利地位,一些報紙被淘汰出局勢在必然,將會出現報紙總數下降的趨勢,報業集團會進一步發展起來。

中國目前的報業集團是「以報為本、依託集團、優勢互補、多元發展」,是以主報為中心,再向相關行業輻射的格局,還沒有組建成跨行業跨地區的集團。報業集團的發展趨勢,應該不是單一報紙的集合體,而應該是擁有包括報紙、雜志、通訊社、廣播、電視等在內的綜合化媒體托拉斯,以「聯合艦隊」的形式抵禦市場競爭的大風大浪。

突破單一的報業集團的界限,將會是21世紀中國報業集團的發展方向,這可以促使新聞資源的配置更為合理,促進媒體多種功能的綜合開發和新的傳播技術的廣泛應用,這種發展也符合集團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四、報紙市場高度細分化

21世紀,隨著媒體競爭的日趨激烈,中國報紙在關注廣大讀者普遍需求的同時,將更加重視不同讀者的需求和讀者的不同需求,同時,隨著各種新的傳播手段和傳播技術的廣泛運用,讀者各類需求的滿足又將成為可能。與這種趨勢相對應的就是報紙市場的高度細分化。雖然報紙的集中化和集團化會成為大勢所趨,但在21世紀仍將有相當數量的報紙佔有各自的市場空間,每家報紙都要致力於找准自己生存的「空檔」,爭奪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比如,一些地方性報紙將以精美的印刷與獨有的本地新聞等方式來最大限度地贏得當地的讀者,大報則將以更大的信息量與更新的傳播手段等方式來與其他媒體競爭,以其權威性等來擁有更多的讀者和更大的市場。

報紙市場的高度細分化,迫使各家報紙必須更加認真地研究市場的需要以及讀者的特點、興趣與愛好,以確定讀者的范圍、報道內容的選擇、傳播的方式、印刷的時間乃至廣告的徵集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在激烈競爭中准確地把握自己的定位,恰當地選擇自己的生存空間。

五、報紙功能進一步走向實用性與多元化

隨著中國報紙更為全面地進入市場化運作,「眼睛向下」、關注讀者需求的「讀者本位觀」必然會成為所有報紙的基本視點,讀者的權利和需要將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滿足。報紙的報道選題將更加集中於百姓話題,即觀照人們日常所關心的各種現實問題:報道的角度將更加貼近百姓視角,即用人們所熟悉的思路和語言去展現;報道形式將更加簡潔明快;報道內容將更加「泛化」和「細化」,將注重刊登與新聞報道相關的為讀者所關注的更多的信息,將更多地觀照人們個性化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

隨著讀者本位觀念在報紙運作中心地位的確立與報業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各家報紙必然會最大限度地開發報紙的多種功能,報紙功能將進一步走向多元化,其輿論導向、傳承文化、傳播信息、普及教育、參與服務、提供娛樂等多方面功能會得到全面的復合性開發,從而更為全面地為人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需求服務。這種開發又使報紙進一步由「新聞紙」向「實用紙」轉化,刊登更多的實用性的東西,從而使讀者能夠從報紙上獲得更多、更切實的新知識和新信息,為讀者認識客觀世界、處理主客觀世界關系的選擇和判斷提供更為有效的服務。

六、報紙的內容與形式更具開放性,更加國際化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與深化、全球信息共享趨勢的強化,以及新聞采編人員開放意識和世界觀念的更一步加強,21世紀,中國報紙的內容與形式必然會更加具有開放性,報紙發布的新聞信息將會逐步與國際潮流相適應。

——新聞題材的選擇范圍進一步擴大。在世界范圍內選擇報道題材,關注全球讀者普遍關心的重大新聞事件,必然成為中國更多報紙著力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

——報紙報道新聞更多地會從全球的視野來觀照整個人類。

——報道方式進一步擺脫過去那種居高臨下、單向灌輸模式,而立足於與世界范圍的廣大讀者進行真誠實在的溝通和交流,在報道上更加註重信息反饋,更加註重服務性。

——報紙新聞采寫的禁忌與限制進一步減少,采寫的環境更趨開放寬松,使報紙新聞的時效性、時代性、開放性等進一步增強。

——報紙的製作與語言文字形式進一步得到改進,在內容與形式上注意為世界范圍的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等等。

報紙信息開放性和國際化趨勢的加強,必然使中國報紙的新聞報道更多地被各國媒體採納和接收,中國報紙就能更多地沖破地區以至國家的界限,更多地參與國際性的新聞交流,進而成為世界性的報紙。

七、傳播技術、傳播手段的多樣化與高科技化

中國報紙在爭奪受眾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已充分意識到了取長補短,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的重要。在發揮自己固有的一些優勢和長處的同時,很多報紙已經比較充分地借鑒、兼容了其他媒體的優勢。如借鑒電視圖像的優勢,採用彩色套印技術,並對某些事件的報道採用連續圖片、系列圖片的報道方式,增強了報紙新聞報道的直觀性;借鑒雜志的優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雜志化」傾向:電腦已成為采編人員寫作、編輯的重要工具;報紙上網、記者上網已成為熱潮,等等。

21世紀,隨著新的傳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建立在新傳播技術基礎上的新媒體所帶來的沖擊更加強烈,中國報紙的傳播手段、傳播技術的多樣化與高科技化必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報紙更全面地推出電子版,把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最新成果更廣泛地應用於報紙新聞的採集、傳遞、存儲、查找、編輯、出版等各個環節;以電子報紙彌補紙介報紙的不足,電子報紙不再是紙介報紙的另一種形式,紙介報紙版面上容納不下的大量信息由電子版來承載。

報紙將更加全面地依賴互聯網,報紙的采編人員更多地把互聯網作為自己採集信息、檢索信息、考證資料、編輯新聞的重要手段。

運用最新的信息傳送和接收設備,報紙記者也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對新聞事件作同步的現場報道,對報紙來說,「新聞」的概念也會從「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變為「正在發生的事實報道」,從而能大大提高報紙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競爭力。

八、報紙從業人員的高素質化與專業化

時代的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高新傳播技術的廣泛使用,必然會對21世紀的報紙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過去那種僅靠一支筆、一個筆記本就能打天下的報紙記者必然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和新問題,要求報業人員更善於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更具有創造力和競爭力,能熟練使用計算機並能跟上計算機發展的步伐,能熟練掌握數字媒介技術,能更多地懂得關於經濟、商業、市場、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識,等等。總之,新世紀的中國報紙需要的是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

隨著媒介競爭的激烈和報道的專題化,報紙工作的分工會進一步細化和專門化,報業人員會越來越趨向專門化和專業化。這種趨向至少會表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報紙工作的分工進一步細化與精確化,報紙的編輯與記者的分工更加明確。對編輯工作來說,前期的選題策劃、報道組織、資料收集,後期的圖文搭配、標題改寫、編輯製作等,都會有專人各負其責,這就會促使報紙編輯隊伍的擴大和強化。

其二,報紙采編人員不僅要具備新聞工作的基本素質,是通才雜家,而且,報紙市場的細分化和報紙工作的專業化更要求報紙工作人員是某一領域的專門人才以至是某一方面的專家。

其三,各種報紙根據自己的媒介定位和報道特點,對自己的采編人員實施專門化、專業化訓練和培養的工作將進一步加強,並形成規模和潮流。
……
其實正規的有資質的報紙出版單位肯定有做過相應的市場調查分析不妨去他們的門戶網站看看,在專門提供資質信息的「資質通見」網站上有他們的網址。

4、什麼是新媒體?新媒體都包括哪些?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廣義的新媒體包括兩大類:

一是基於技術進步引起的媒體形態的變革,尤其是基於無線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電視、IPTV(互動式網路電視)、手機終端等;

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前已經存在,現在才被應用於信息傳播的載體,例如樓宇電視、車載電視等。狹義的新媒體僅指第一類,基於技術進步而產生的媒體形態。

(4)新媒體報紙擴展資料

實際上,新媒體可以被視為新技術的產物,數字化、多媒體、網路等最新技術均是新媒體出現的必備條件。

新媒體誕生以後,媒介傳播的形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諸如地鐵閱讀、寫字樓大屏幕等,都是將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移植到了全新的傳播空間。這種變化包含如下幾個技術元素:

首先,數字化的出現使大量的傳統媒體加入到了新媒體的陣營,這一改變主要呈現為媒體的技術變革,不論是內容存儲的數字化,還是傳播的數字化,都大幅度提升了媒介的傳播效率。

其次,媒介形態也因新技術的誕生而呈現出多樣化,網路電視、網路廣播、電子閱讀器等均將傳統媒體的內容移植到了新的媒介平台上。

5、如何看待新媒體時代報紙即將消亡這一說法

在電視的巨流沖擊下,昔日的傳媒老大報紙,屈居傳統媒體老二的日子已經很久了。而當網路新媒體挾著新技術呼嘯而至時,報紙再次感受到了被沖擊的滋味:廣告被分流,受眾被分流,影響力下降。尤其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這種感受,也許更貼切。因為,在那裡,電腦與網路的普及,已經達到了國民化的程度。
傳媒人士已經在考慮報紙的出路及其「倒計時」了!傳媒大亨默克多幾年前就放言:報紙的壽命最多40年。在世界傳媒界引起不小的震盪。很多人不以為然。但也有人提醒道:別把這話看淡了。這句話說的有一定的道理。為此,如何減緩衰老期的到來,報紙媒體費了不少的心機。平面媒體投資網路,便是應對趨勢之一。
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網路媒體論壇上,千龍網的總裁賀智生說:「傳統的報紙雜志可能還有50年的存活期。」認為,不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網路媒體一定會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完全能夠替代傳統媒體的地位。其與其他替代論者不同的地方在於,其並不認為這些是決定性的因素。真正使網路媒體替代傳統媒體的,是資源的短缺所造成的大環境。
還說:「從資源角度講,個人認為報紙將來是一種很奢侈的東西,它的成本太高了。大家覺得紙不是很便宜的東西嗎?有幾十億人口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所以,個人有這么一個觀點,好比前些年,當世界人口30多億的時間,人們就穿裘皮而為榮為貴,但現在誰穿裘皮就也點兒邪。將來很有可能有一天,會有一些人把報攤圍住,不要大家買報紙。簡單的說,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可能還能存活五十年左右。」
這個觀點確實新穎。很有見地。30、40年後,資源的短缺,真的會成為地球村發展的制約因素,大眾化的報紙蛻變成「奢侈品」的可能性很大。當然,事情的另一方面,應該是經濟的發展促使電腦與網路的大普及、網路媒體對消費者閱讀習慣的改造,使新媒體取代傳統媒體由可能上升為一種必然。
但報紙是否就會消亡呢?完全消亡的可能性不大……個人想,30、40年後的媒體,其存在可能不只是一種方式,而是多種形式並存。譬如紙製版、網路版與雜志版等。前者是「貴族化」了的,而後兩者則是平民化、大眾化的了。報媒的存在,只是一個標記,一個平台,其表現形式是採集、整理、發布信息,而主要的傳播方式,應該就是網路了!但電視、報媒依然應該是權威的信息平台,只是其影響力被傳播威力更強大的網路媒體覆蓋了……
這也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在有人提出,平面媒體聯合起來,斬斷網路媒體的新聞來源……雲雲,且不說「聯合」的可能性與可行性有多大,從媒介的本質上來說,這不僅有礙信息的有效傳播,與信息時代的趨勢格格不入,也違反了公平競爭與反壟斷的相關法律規定。

6、新媒體有哪些?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

上海戲劇學院新媒體領域陳永東副教授:「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媒體及各種應用形式,目前主要有互聯網媒體、掌上媒體、數字互動媒體、車載移動媒體、戶外媒體及新媒體藝術等。」

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

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分眾就是區分受眾,分眾傳媒就是要面對一個特定的受眾族群,而這個族群能夠被清晰地描述和定義,這個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領先消費群或重度消費群。」

上海萊可傳媒媒介部經理彭允好:「新媒體是繼報紙、廣播、電視、網路之後,基於無線通信技術,通過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展現信息資訊內容的媒體形式,其應用形式主要包括移動互聯網門戶、手機報、手機電視、手機社會網路、手機微博、電子閱讀等。」

陽光文化集團首席執行官吳征:「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BlogBus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魏武揮的定義:「受眾可以廣泛且深入參與(主要是通過數字化模式)的媒體形式。」 中國傳媒大學黃升民:構成新媒體的基本要素是基於網路和數字技術所構築的三個無限,即需求無限、傳輸無限和生產無限。——社會關系層面的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新傳媒」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的基礎之上,延伸出來的各種媒體形式。「新」最根本體現在技術上,也同時會體現在形式上,有些新媒體是嶄新的,比如互聯網;而有些是在舊媒體的基礎上引進新技術後,新舊結合的媒體形式,比如電子報紙。

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

近兩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新媒體在業界的繁榮也使得學界對其研究進一步加強,2005年新聞傳播學核心期刊關於此論題的文章有數十篇之多,這些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媒體進行了分析。

對於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麼,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於傳統媒體,才能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目前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路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

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

7、如何理解新媒體下報紙媒體的堅守

新媒體在傳播力、滲透力、廣泛性和用戶體驗上的強烈沖擊,讓紙媒顯得力不從心,紙媒紛紛設立自己的新媒體。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報業賬號大規模出現,一大批APP在移動媒體應用商店上線,二維碼大行其道。但作為媒體核心競爭力的新聞生產者,盲目追逐自媒體而忽略了自身的客觀規律和科學方法。

在沒有做好做強紙媒,穩住自身發展之前進入其他領域是在自絕生路。報業集團首要事情是堅守主業,再談跨所有制、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跨界到房地產等領域,即使經營上很成功但失去輿論影響力也得不償失。我們不必再去無休止的深究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如何融合發展,重要的是傳統媒體應該反思具不具備互聯網思維,是不是利用這種思維以及時代的發展來建設媒體。無論是從制度設計還是從現實運作看,傳統媒體仍將是新媒體的主要內容來源,所以堅守報業獨特的媒體優勢、品牌和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

8、新媒體有哪些?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

上海戲劇學院新媒體領域陳永東副教授:「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媒體及各種應用形式,目前主要有互聯網媒體、掌上媒體、數字互動媒體、車載移動媒體、戶外媒體及新媒體藝術等。」

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

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分眾就是區分受眾,分眾傳媒就是要面對一個特定的受眾族群,而這個族群能夠被清晰地描述和定義,這個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領先消費群或重度消費群。」

上海萊可傳媒媒介部經理彭允好:「新媒體是繼報紙、廣播、電視、網路之後,基於無線通信技術,通過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展現信息資訊內容的媒體形式,其應用形式主要包括移動互聯網門戶、手機報、手機電視、手機社會網路、手機微博、電子閱讀等。」

陽光文化集團首席執行官吳征:「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BlogBus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魏武揮的定義:「受眾可以廣泛且深入參與(主要是通過數字化模式)的媒體形式。」 中國傳媒大學黃升民:構成新媒體的基本要素是基於網路和數字技術所構築的三個無限,即需求無限、傳輸無限和生產無限。——社會關系層面的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新傳媒」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的基礎之上,延伸出來的各種媒體形式。「新」最根本體現在技術上,也同時會體現在形式上,有些新媒體是嶄新的,比如互聯網;而有些是在舊媒體的基礎上引進新技術後,新舊結合的媒體形式,比如電子報紙。

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

近兩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新媒體在業界的繁榮也使得學界對其研究進一步加強,2005年新聞傳播學核心期刊關於此論題的文章有數十篇之多,這些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媒體進行了分析。

對於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麼,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於傳統媒體,才能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目前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路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

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

9、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區別

(1)市場的差異

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2)受眾的差異

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里,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3)寫作的差異

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

(4)內容的差異

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5)版面差異

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6)采訪的差異

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

(9)新媒體報紙擴展資料:

新媒體的特徵

1、價值

就媒體本身意義而言,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2、原創性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就新在這里。應該具備基本的原創性。這里的原創性,區別於一般意義上個人或個別團體單獨的原創性,應該一段特定的時間內時代所賦予的新的內容的創造,一種區別於前面時代所具備的內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種創新。更具備廣泛意義的創新。

比如,分眾傳媒就是一種新媒體,具備原創性,它之所以可以稱為原創是因為它把原有的媒體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間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卻是原創。但是那時的聚眾或者當下更多家類似媒體,都是新媒體典範,他們或者是不謀而合或者是復制,這個原創是這個特定的時間內時代的原創,仍可稱其為具備原創性的一面。而這個原創是理念上創新的典範。

3、效應

效應是在一定環境下,因素和結果而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特定效應的特性。或者說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一種更新的效應的特性。新媒體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內特定區內的人的視覺或聽覺反映的因素,從而導致產生相應的結果。

網路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國,屬於一種新型的信息載體,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應,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內幾乎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這種效應必然產生特定的結果。由於這個效應的變化發展,不排除新媒體可以發展成為主流媒體的可能,也就是新媒體在一定的時機也可以脫離新媒體概念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隨著發展而變化。

10、新媒體和傳統報紙媒體相比優勢何在

樓主 寫論文嗎? 我們就是新媒體~~

與新媒體報紙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