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RP三種模式與信息流
樓上已經回答的很詳細了,我再補充一點就是ERP的概念現在已經有了新的擴展和定義,現在很多企業對ERI的概念很認同,所謂ERI是Enterprise Resource Integration(企業資源集成)的簡稱,ERI概念最先是由上海博科軟體提出,以Yigo管理軟體CAD為技術基礎,與ERP相比,ERI更注重從企業內部資源規劃延伸至供應鏈上企業資源的預測、計劃、管控,以滿足供應鏈上節點企業間的協同運作和柔性變更,對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進行整合和優化管理的集團化、多層級式的應用系統。狗尾續貂,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2、辦公自動化中數據流 工作流 信息流 各是什麼意思 哪位大蝦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一下
誰說在網上很難搜到呀,在oa知識天地就有。給你個參考,其他自己看看:
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管理聯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早已定義了工作流技術的標准體系,但並未指明具體實現的方法。工作流引擎在實現方法上可以基於不同的軟體技術架構,引擎本身應該是與具體業務無關的,但又需要考慮各類應用領域,工作流引擎設計的重點應該是有一定差異的,但無論基於什麼架構,無論基於哪個領域,有些原理是相通的。
主要是以下方面一、易用性原理
工作流引擎在多數應用中是由客戶或實施人員來設計相關業務流程,因此易用性相當重要,有些工作流引擎的設置器,在設計流程時按照代碼語言的語法,或其它技術化強的術語去設置,讓人不知道如何開始,也不太容易明白相關設置的具體意義。因此要求圖形化視覺效果,包括流程設計時的圖形化和流程應用時的圖形化。設計時的圖形化以拖拉的方式就能去設置流程,應用時圖形化讓用戶非常直觀的感覺到流程運作情況;也要求操作便利,提供滑鼠單雙擊、鍵盤快捷方式、工具欄、流程導入導出、列印、節點導航、流程復制粘貼、流程校驗等等功能方便用戶快速設置流程
二、功能完整性原理
工作流引擎必須支持各種流程特性,包括串列流程、並行流程(分流合流)、子流程、條件路徑、條件人員、環節信息許可權設置、普通環節、機構環節、會簽環節等等,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既然提供用戶在代碼外定義流程,那麼流程定義工具就要求能夠支撐到所有流程特性。
三、數據完整性原理
工作流本身對於業務系統而言,其作用是隱藏在背後,業務系統包括大量的業務處理數據,工作流引擎本身也有數據的處理,如何保證業務數據和流程數據的事務完整性?如何設計才能保證業務數據與流程數據的關聯完整性?流程是自定義的情況下,業務數據如何統計?這些都是設計工作流引擎及工作流應用框架時必須解決的。
四、伸縮性原理
設想一個企業應用,如果公司只幾十個人,又在一個辦公室,工作流應用的價值不是很大,真正有價值的工作流應用是在集團公司大量煩瑣的事件處理,如省級郵政的OA系統,15000的用戶量,跨各個地市的不同流程模式。還有就是大的業務處理量,處理環節涉及多個職能部門,流程引擎協調和處理這些部門和人員之間的工作等,這些應用場景均是大處理量,流程跨越大,而且業務流程本身會有調整,會有不同組織結構層次復用同一流程模式的需求,因此在處理能力上需要有伸縮性,流程設置上也需要有伸縮性。
五、擴展性原理
工作流引擎設置工具能包括各種特殊許可權的支撐,如交接、跳轉、自動處理、終止流程、自定義時限等等,企業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應用流程時不一定需要按照流程設置去運作,流程設置工具能擴展特殊許可權的功能去實現這樣一些特殊要求。 工作流應用框架能夠支撐業務上的擴展,如與財務系統集成、ERP集成、消息平台的集成、SPS的集成、INFOPATH的集成等。
六、介面原理
其實介面是工作流引擎的關鍵,也是面向對象設計與分析的關鍵,工作流應用筐架只需做「我要做什麼」,工作流引擎返回結果,內部「我怎麼做」,是不需要攪在一塊的。關鍵介麵包括:啟動、發送、回收、退回、消息通知、結束等等,當然實際業務需求中的介面需求遠不止這些。
七、可行性原理
現在工作流技術非常流行,很多朋友希望能開發自己的工作流引擎,如果要自己開發,其實可以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 經濟的可行性:工作流引擎是需要能幫助客戶創造價值才有前途的,如果我們自行開發的工作流引擎給客戶帶來多大價值,獲得多少回報,對比付出的成本及浪費的機會成本,收益如何?有得賺再自己做。
2、 技術可行性:工作流引擎設計並不復雜,關鍵是穩定、成熟的過程中,其它技術都在發展,工作流引擎需要集成的技術甚至解決方案的思想也在進步,工作流引擎能否與時俱進?盤算一下,如果有把握再自己做。
3、 時間的可行性:工作流引擎本身對客戶來說沒有價值,但可以降低應用開發的成本。具體的企業應用需要工作流引擎時,是否在規定的工期內能夠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工作流引擎去實現具體應用?計劃一下,來得及再自己做。
3、App軟體開發做信息流怎麼搭結構
在上面的頁面搭建中直接使用了靜態單元格,但在實際開發中,通常不這么做。 (5)在tableview中添加headerview(顯示一根藍線) 三、 APP主流UI框架結構
4、信息系統的基本結構一般分為哪四個層次
一般分為基礎設施層、資源管理層、業務邏輯層、應用表現層四個層次。
信息系統是由計算機硬體、網路和通訊設備、計算機軟體、信息資源、信息用戶和規章制度組成的以處理信息流為目的的人機一體化系統。
5、CS架構指什麼?
CS架構是指伺服器-客戶機。
伺服器-客戶機,即Client-Server(C/S)結構。C/S結構通常採取兩層結構。伺服器負責數據的管理,客戶機負責完成與用戶的交互任務。
客戶機通過區域網與伺服器相連,接受用戶的請求,並通過網路向伺服器提出請求,對資料庫進行操作。伺服器接受客戶機的請求,將數據提交給客戶機,客戶機將數據進行計算並將結果呈現給用戶。
(5)信息流架構擴展資料:
發展歷程
兩層結構由兩部分構成:前端是客戶機,主要完成用戶界面顯示,接受數據輸入,校驗數據有效性,向後台資料庫發請求,接受返回結果,處理應用邏輯;後端是伺服器,運行DBMS,提供資料庫的查詢和管理。
兩層結構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系統的可伸縮性差;難以和其它系統進行互操作;難以支持多個異構資料庫;客戶端程序和伺服器端DBMS交互頻繁,網路通訊量大;所有客戶機都需要安裝、配置資料庫客戶端軟體,這是一件十分龐雜的工作,等。
基於二層結構的以上不足,三層結構伴隨著中間件技術的成熟而興起。其核心概念是利用中間件將應用分為表示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存儲層三個不同的處理層次。
6、百度信息流框架戶和百度信息流的埠戶有什麼區別?
框架戶:返點高 ,與網路直接簽訂,審核快
埠戶:根據實際消費返點,審核嚴格,與代理商和分公司簽訂
一般大型企業開的是框架戶,中小企業都是開的埠戶
7、描述企業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運行程序
首先,任何一筆電子商務交易都必不可少的包含這「三流」。它們時刻同在,互為因果。好像復調音樂,三條旋律主線相互纏繞追逐彼此,高潮過後揉為一點。任何一個交易者在完成一筆交易之前必然同這「三流」打完了交道。其次,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物流系統效率的不斷提高為這「三流」的一體化整合創造了條件。三者之間在這個大環境下有效互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電子商務模型:信息流是模型的肉體,是資金流和物流的基礎;資金流和物流是模型的血液,是信息流的結果。 例如,電子商務物流平台可分為兩部分:物流實體網路和物流信息網路。前者指由物流企業、物流設施、交通工具、交通樞紐等在地理集團上的合理布局而形成的網路;後者指物流企業、製造企業和商業企業通過Internet等現代通信手段把上述實體物流體系連接而成共享信息網,並藉助該信息網實現運輸工具和線路的高效調配與安排。這之中物流資源以信息資源的形式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利用率和運行效率。 所以,信息流平台除了本身就包含有價值的信息以外,它更大的價值還在於使物流平台、資金流平台得以良好運轉。三個平台中,信息流平台具有基礎性和導向性的作用。 三個平台及其相互關系共同構成了電子商務運作的一體架構。舉例說明,A企業與B企業經過商談達成一筆供貨協議,確定了商品價格、數量、供貨時間與地點等相關條款。B企業接下來通過物流平台向A企業發送貨物,這其中包括包裝、裝卸搬運、倉儲和運輸等環節與活動。再接下來就由A企業通過資金流平台向B企業支付貨款,這其中包括兩家企業代理銀行之間的轉賬結算過程。A企業、B企業、A企業的銀行和B企業的銀行自始至終都在信息流中彼此互動,直到兩家企業的交易完成:A企業拿到購買的貨物,B企業收到銷售貨款。很顯然,物流和資金流在運作的同時,信息流也在積極發揮著作用,否則物流與資金流與無從談起。 所以,在電子商務活交易中,資金流是條件,信息流是手段,物流是過程。這一切都是為了企業和企業鏈滿足最終客戶的需要而形成的。
編輯本段「四流」的關系
近年來,人們提到物流的話題時,常常與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聯系在一起,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是流通過程中的四大組成部分,由這「四流」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流通過程。「四流」互為存在,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既是獨立存在的單一系列,又是一個組台體。將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做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和對待,會產生更大的能量,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商流
所謂商流,就是一種買賣或者說是一種交易活動過程,通過商流活動發生商品所有權的轉移。商流是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起點,也可以說是後「三流」的前提,沒有商流一般不可能發生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反過來,沒有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匹配和支撐,商流也不可能達到目的。「四流」之間有時是互為因果關系。比如,A企業與B企業經過商談,達成了一筆供貨協議,確定了商品價格、品種、數量、供貨時間、交貨地點、運輸方式等,並簽訂了合同,也可以說商流活動開始了。要認真履行這份合同,自然要進入物流過程,將貨物進行包裝、裝卸、保管和運輸。同時伴隨著信息傳遞活動。如果商流和物流都順利進行了,接下來是付款和結算,即進入資金流的過程。無論是買賣交易,還是物流和資金流,這三大過程中都離不開信息的傳遞和交換,沒有及時的信息流,就沒有順暢的商流、物流和資金流。沒有資金支付,商流不會成立,物流也不會發生。
物流
可以講。商流是動機和目的,資金流是條件,信息流是手段,物流是終結和歸縮。就是說由於需要或產生購買慾望,才決定購買,購買的原因和理由就是商流的動機和目的;因為想購買或決定購買某種商品,才考慮購買資金的來源或籌措資金問題。不付款商品的所有權就不歸你,這就是條件;又因為決定購買,也有了資金,然後才付之行動,這就是買主要向賣主傳遞一個信息,或去商店向售貨員傳遞購買信息,或電話購物、網上購物,這些都是信息傳遞的過程,但這種過程只是一種手段;然而,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產生後,必須有一個物流的過程,否則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都沒有意義。舉個例子,一個單位搬進新辦公地點後要購買幾台空調,這個單位可能直接去商店選購,也可能打電話或網上采購,就產生了商流活動。由此也伴生出資金流(如現金支付,支票付款或銀行走賬)和信息流。可是只完成這「三流」,並不是事物的完結,還必須將空調送至買主,最終還是少不了運輸、裝卸等物流過程。
信息流
那麼。怎樣才能保證將賣出去的空調按買主要求的時間、地點和數量,准確、完全地送貨上門呢?首先,出售空調的商店裡有庫存,或者商店給廠家打電話,讓廠家從倉庫取貨。無論從商店取貨,還是從倉庫取貨,都需要有車將空調送過去,如果銷售量過於集中,車子跑不過來,或者司機調整不過來怎麼辦?如果倉庫里缺這種型號的空調又怎麼辦?看來,這都屬於物流的問題。再往復雜一些說,假如空調廠家對空調的銷售量預測的不準確,預測的銷售大幹實際需要,就產生庫存積壓,浪費倉庫保管費,多佔壓生產資金。假如預測的銷售量小於實際需要,則不僅少賺利潤,失去市場,而且還可能影響企業聲望。怎樣才能既不浪費保管費和占壓資金,又能保證供貨呢?除了准確的市場需求預測,及時掌握各種信息外,還要構築一個先進、合理的物流系統。首先要進行商品的需求、購買力、市場容量、銷售時點、銷售數量等基礎性調查研究。然後,再制定一個與商流相配套的物流規劃。根據市場情況,決定建幾個配適中心,建多大規模,如何構築配送網路等等。 因為物流是受商流制約,隨商流變化而變化,往往為了佔領市場、擴大銷售而犧牲物流利益的,所以,在競爭激烈的商品經濟社會要加強對物流問題的研究,加強對信息技術等現代科學手段的充分利用。 商流和資金流是傳統性的經濟活動,規則性強,已經比較成熟和定型,進一步的科學化管理受時代和經濟發展水平限制。信息流主要依賴互聯網,由計算機支持,是電子化傳輸和軟體開發問題。這方面的競爭會不斷加劇和復雜化,各企業的技術水平將來也會彼此接近。前幾年興起的電子商務熱,之所以急劇降溫,是因 「物流瓶頸」造成的,而不是信息技術自身的問題。而且,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將來都可能由計算機和網路通信部分替代,只有物流難以做到這一點。而旦物流又最落後,物流發展的空間比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要大,合理化、科學化管理的餘地要大,節約費用的潛力要大
8、信息系統的基本結構一般分為哪四個層次?
一般分為基礎設施層、資源管理層、業務邏輯層、應用表現層四個層次。
信息系統是由計算機硬體、網路和通訊設備、計算機軟體、信息資源、信息用戶和規章制度組成的以處理信息流為目的的人機一體化系統。
9、MES的技術架構
MES在工廠綜合自動化系統中起著中間層的作用——在MRP II、ERP系統產生的長期計劃的指導下,MES根據底層控制系統採集的與生產有關的實時數據,對短期生產作業的計劃調度、監控、資源配置和生產過程進行優化。那麼,MES依靠哪些技術、模塊實現這一目標?尤其是與ERP、控制系統如何實現協作呢?
作為一種計算機輔助生產管理系統,MES重要使命就是實現企業的連續信息流。它包含了許多功能模塊。通過實踐,MESA(MES國際聯合會)歸納了十一個主要的MES功能模塊,包括工序詳細調度、資源分配和狀態管理、生產單元分配、過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維護管理、質量管理、文檔控制、產品跟蹤和產品清單管理、性能分析和數據採集等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