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輿論引導媒體還是媒體引導輿論
近年來,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在人們的信息傳播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自由度大、開放、便捷、互動形式多樣、界面更富人性化等優勢,因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迅速贏得了民眾的普遍青睞,社會影響力日益顯著並成為民意自主表達的重要平台。與新媒體相比,傳統主流媒體在民意自主表達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致使受眾不斷流失、輿論引導日趨乏力和社會影響力持續下降。因此,如何在重視民意表達、為民意的自主表達提供有效窗口的基礎上改進輿論引導,成為傳統主流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提升影響力的時代命題。
一、新媒體環境賦予民意自主表達空前的活力
表達民意是新聞媒體擔負的一項重要社會功能。隨著新一輪傳播技術革命的推動,網路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相繼崛起,可謂在傳播觀念和技術手段上翻開了民意自主表達的歷史新篇章。
眾所周知,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是由點(傳播者)到面(大眾)的單向傳播,屬於典型的「傳者中心」。在這種傳播模式下,受眾只能被動地接受傳播者傳送的內容,而網路的問世改變了這種狀況。特別是網路論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出現後,以其特有的交互性特質改寫了以往受眾在媒介使用中的被動地位,使得每一個媒介使用者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在接受新聞信息的同時,也能以傳播者的身份主動生產、加工新聞信息,並向外界發布。這無疑使得過去只能充當「沉默的受眾」的廣大草根民眾擁有了「向社會喊話」的平台,極大釋放了社會話語權。
在各種新媒體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擔負起新聞生產者的角色。他們通過書寫網路日誌,在網路論壇、微博、微信上發帖,以及製作音視頻文件等方式,報道身邊已經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探討社會熱點問題,評論當前社會事務,進而成為影響社會輿論的重要力量。「從認知渠道上來說,互聯網搜索引擎、新聞網站、微博等成為新興主流階層接觸和了解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傳播及時、獲取便捷、觀點自由是大家首選它們的原因。」①可見,新媒體消解了傳統媒體對新聞信息傳播權的壟斷和控制局面,推動了社會話語權的平等化,使得無數來自社會草根階層的個體化的微內容、微信息有了自我呈現的機會,甚至可以通過一定形式的有效聚合傳播,產生強大社會影響。
輿情檢測監控系統的作用從根本上講,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
二、民意自主表達與輿論引導的關系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達到6.3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6.9%,手機網民達5.27億。網路、手機用戶的快速攀升以及人們對網路、手機新聞信息傳播功能的依賴度不斷增強,使得網站、網路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日益成為新聞信息傳播領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隨著各種新媒體的廣泛使用,社會輿論主體也日益多元化和碎片化。傳媒環境的這些深刻變化,使得妥善處理民意自主表達與輿論引導的關系顯得日益重要。
在現代社會,民意表達是任何一個國家實現社會民主的題中應有之義。民意表達的自由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成為政府決策及施政行為的參照,往往意味著一個國家社會民主化程度的高低。一方面,民意表達有宣洩社會情緒的功能,可以起到緩和甚至消除社會矛盾或對抗、避免社會震盪的作用,民意表達受到限制,公民的社會願望得不到申張,利益訴求無法實現,不滿情緒就會積累,矛盾就會逐步增大,影響社會穩定;另一方面,民意的充分表達可以使政府及時了解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嚴重程度,便於做出相應的決策部署,加以應對或解決,從而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進步。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民意表達有了更加便利的通道和更加寬松的空間,對民意自主表達的尊重和重視也日益成為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在這種社會氛圍下,任何罔顧民意表達的輿論引導,都將難以獲取社會認同。因此,充分重視民意表達,不失時機地為民意自主表達提供窗口,是傳統主流媒體改進輿論引導的主要途徑。
同時,當下人們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利益訴求日趨差異化和多元化。「受不同利益的支配,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社會團體面對共同的社會問題,必將形成不同的意見傾向,使社會輿論呈現多元狀態,甚至呈現紛擾狀態。」②這種狀況雖然有助於民意的彰顯,但是如果任由「民意」的洪流無節制地、紛亂無序地隨處宣洩,勢必會為負面社會情緒的肆意滋生與蔓延打開方便之門,危害社會穩定乃至國家安全。因此,社會仍然需要主流媒體發揮輿論引導功能,指引民眾的社會言行,制衡無序的民意表達,以避免社會輿論陷入脫序狀態。近些年來,因「民意」的混亂、無序表達致使社會輿論失調進而引發社會群體事件、人身傷害事件的諸多典型事例,讓人們了解了處理好民意自主表達與輿論引導關系的重要性。新聞傳播實踐也表明,傳統主流媒體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功能,及時澄清、消解在社會、網路出現的各種虛假、片面、錯誤的信息和言論,能夠有效疏解民意的混亂,增進社會輿論環境的整體健康與和諧,進而起到穩定社會人心與助推社會良性發展的作用。
三、改進輿論引導,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
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凝聚社會共識,聚合社會各界力量,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是我黨多年來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也是我國主流媒體承擔的重要社會使命。
在新媒體環境下,主流媒體必須積極適應傳播環境的變革趨勢,主動為民意的自主表達提供有效窗口,積極回應民意關切。一方面,要善於利用自身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優勢,主動訪民情、察民聲,有意識地針對社會生活中被民意聚焦的熱點、難點問題,策劃推出一些主題報道、專題報道,既有效暢達民意、代言民聲,又柔性化地實現對輿論的有效引導。「引導輿論要審時度勢,重視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加強針對性。」③因此,在傳媒平台日益多元的今天,要想繼續保持社會輿論主導者角色,贏得輿論引導的主動權,主流媒體就必須主動放下「身架」,充分接地氣,肯於傾聽民聲、樂於反映民意,心甘情願地為滿足民眾對各項社會事務的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鋪路架橋。例如:中央電視台近年來在《新聞聯播》中推出的「走基層・百姓心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溫暖回家路」等系列報道就是主動訪民情、察民聲的範例,與普通百姓共話「幸福」「家風」等問題,激起了社會廣泛熱議,產生了良好的輿情效應。
另一方面,要善於利用網路論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積極梳理和呈現民眾對各種社會事務的合理意見和觀點,為民意的自主表達鋪設廣闊的話語平台和傳播通道,從而在各種輿論話題的交鋒中最大限度地將「圍觀」民眾轉變為積極的話語協商者乃至輿論引導的助推者。在這方面,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的《央視財經評論》(微博平台「央視財經評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的《新聞縱橫》(微信平台「新聞縱橫」)、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環球資訊廣播的《新聞盤點》(微信平台「環球銳評」)等,可謂都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帶頭作用。
當然,隨著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差異性日益顯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對自身權益訴求的表達。而新媒體的出現,恰好迎合了這種潮流,使得人們可以不受身份和地位的限制,依託網路論壇、微博、微信等平台傳播信息、散布觀點。但是,由於缺乏傳統媒體嚴謹而專業化的信息把關流程,一些用戶在這些社會化媒體平台上隨性上傳的情緒化內容和片面化信息,在引發社會「圍觀」的同時,也常常演化為點燃輿論風暴的導火索。「把關的退隱,一方面使普通用戶獲得了自由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虛假有害信息的泛濫。」④可見,新媒體在使人們體驗到民意自主表達的無比暢快時,往往也讓自身成為謠言、虛假信息的滋生平台和社會負面情緒的放大器。在新媒體環境下,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藉助身邊的便利傳播平台自由發表見解和表達訴求,但任何一個普通人也都可以在「民意」的幌子下,散布負面情緒和片面觀點,誤導公眾和輿論。所以,這就特別需要主流媒體及時發聲,對傳播效應加以平衡和制約,以向公眾呈現一個真實的社會圖景和民意走向。民意固然需要自主表達,但為民意表達搭建起理性、平衡、公正的平台,是保證其發揮正能量不可或缺的前提。
綜上所述,面對新媒體時代復雜的信息傳播格局及多變的社會輿情環境,傳統主流媒體要以尊重和重視民意的自主表達為前提,以切實維護民眾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為著眼點,在堅持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主動訪民情、察民聲,為民立言,切實增強傳播內容的貼近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讓民眾真正愛聽、樂看、願追隨。這樣,才能切實履行輿論引導職能,有效提升自身影響力。
2、打電話出現新媒體視頻怎麼回事?
企鵝號聯動騰訊微視將在線直播和短視頻電商納入春風計劃,一方面鼓勵擁有10000+粉絲的賬號申請內測直播能力,直播打賞收入實行100%分成;另一方面面向短視頻電商放出10億流量扶持、開店零成本
3、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發展迅速有些公務員懼怕一些小事情也被放大你怎麼?
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媒體發展速度是十分快的,這也是必然的趨勢。
4、新媒體營銷手段的常見方式有哪些?
活動營銷,可以線上線下聯動;
社交媒體營銷;
全媒體整合營銷。
5、百度熱議和微博是什麼關系?
內容合作關系。微博的內容可以進入百度熱議通道,從百度最新熱議、綜合熱議再到搜索頁曝光展示,是一種新的營銷推廣形式,圖為《百度熱議優化建議書》
6、新媒體下的公共輿論體現出怎樣的新特點
當前,我國處在社會發展的轉型期,各種天災人禍、社會矛盾、社會問題集中爆發,諸多突發事件和社會現象使得中國網民表現出強烈的社會關懷,對各類社會問題和現象頻頻發聲。而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使得其成為各階層利益表達、情感宣洩、思想碰撞的輿論主渠道。在這一時期,網路輿論也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了解這些新特點,更有利於我們做好輿情監測,提升輿情應對能力。以下為樂思輿情監測中心匯總的網路輿論發展的五大特點:
一、新老媒體互動加強,網路輿論「倒灌」趨勢明顯
在網路輿論發展的初期,互聯網上的各種言論載體主要的運行模式是引用、轉載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報道,並對其進行補充式的傳播和討論。但是,隨著近年來網路言論載體和網民數量的增多,這種格局早已有所改變,網路輿論已經通過與傳統媒體的深入互動,越來越明顯地推動事件的發展。而在多數熱點事件的發展演變中,互聯網輿論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網路輿論「倒灌」傳統媒體的現象也逐漸增多。網路輿論中的「爆料」往往能引發傳統媒體的積極呼應,引發大范圍輿論議論。
二、網路輿論載體多樣化,社交平台影響力增強
在信息社會,社會輿論的發生往往被傳統新聞媒介的議程設置所主導。而隨著新媒體時代到來,互聯網傳播信息的互動性、匿名性等特點使各大社區論壇、BBS、個人網站都可能成為輿論的發源地。而微博因規避了傳統的新聞傳播媒介「你傳我受」的單向傳播模式,又以其更加碎片化、便捷性的特色優勝於其他網路媒體,成為引導公共輿論的新陣地。
三、政府官員現身網路,政務微博影響力強化
新媒體時代,隨著新型網路媒體的不斷創新發展,新媒體在輿論環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路成為個官員和政府擴大影響力,提升形象口碑的重要渠道。而新媒體因其優越的交互性和展現的強大溝通能力,吸引了眾多的官員參與到網路中來。同時,政務微博正在公共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2012年第三季度政務微博報告》顯示,截至9月底,新浪認證的政務微博已達50,947個政務微博已進入平穩發展、成熟應用階段。
四、網上輿情出現向現實空間「擴散」的趨勢
新媒體時代,網民對某一個熱點事件在網上通過各種形式展開熱議,已經是習以為常的形式,但從近年來的一些案例看,網民已不再滿足於網上討論,而是熱衷於走到線下的現實空間繼續關注和推動事件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由網路走向現實空間的做法,在缺乏有效的正確引導時,其可能產生的潛在破壞力。
五、網路監督、網路維權與「網路審判」、「網路暴力」融合
新媒體時代,網路民意的力量在很多事件發展過程中得到了集中體現,網路監督、網路維權得以深化,無疑是社會民主進步的佐證。但是,在很多時候,網路不僅僅監督了事件過程,推動事件發展,還會過度發展成「綁架」媒體、煽動民憤,甚至直接左右事件結果的「網路審判」,更可能成為給當事人正常生活造成過度影響的「網路暴力」。比如,網路曝光既使很多無良官員被曝光丟官,也讓很多言論被過分放大,遭遇輿論壓力。
7、企業新媒體,是產品為王還是內容為王
媒體當然是內容是主要的。
8、媒體時代所處的輿論環境有哪些特徵
新媒體時代,網民對某一個熱點事件在網上通過各種形式展開熱議,已經是習以為常的形式,但從近年來的一些案例看,網民已不再滿足於網上討論,而是熱衷於走到線下的現實空間繼續關注和推動事件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由網路走向現實空間的做法,在缺乏有效的正確引導時,其可能產生的潛在破壞力。
9、如何面對輿情媒體
近年來,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在人們的信息傳播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自由度大、開放、便捷、互動形式多樣、界面更富人性化等優勢,因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迅速贏得了民眾的普遍青睞,社會影響力日益顯著並成為民意自主表達的重要平台。與新媒體相比,傳統主流媒體在民意自主表達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致使受眾不斷流失、輿論引導日趨乏力和社會影響力持續下降。因此,如何在重視民意表達、為民意的自主表達提供有效窗口的基礎上改進輿論引導,成為傳統主流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提升影響力的時代命題。一、新媒體環境賦予民意自主表達空前的活力表達民意是新聞媒體擔負的一項重要社會功能。隨著新一輪傳播技術革命的推動,網路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相繼崛起,可謂在傳播觀念和技術手段上翻開了民意自主表達的歷史新篇章。眾所周知,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是由點(傳播者)到面(大眾)的單向傳播,屬於典型的「傳者中心」。在這種傳播模式下,受眾只能被動地接受傳播者傳送的內容,而網路的問世改變了這種狀況。特別是網路論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出現後,以其特有的交互性特質改寫了以往受眾在媒介使用中的被動地位,使得每一個媒介使用者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在接受新聞信息的同時,也能以傳播者的身份主動生產、加工新聞信息,並向外界發布。這無疑使得過去只能充當「沉默的受眾」的廣大草根民眾擁有了「向社會喊話」的平台,極大釋放了社會話語權。在各種新媒體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擔負起新聞生產者的角色。他們通過書寫網路日誌,在網路論壇、微博、微信上發帖,以及製作音視頻文件等方式,報道身邊已經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探討社會熱點問題,評論當前社會事務,進而成為影響社會輿論的重要力量。「從認知渠道上來說,互聯網搜索引擎、新聞網站、微博等成為新興主流階層接觸和了解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傳播及時、獲取便捷、觀點自由是大家首選它們的原因。」①可見,新媒體消解了傳統媒體對新聞信息傳播權的壟斷和控制局面,推動了社會話語權的平等化,使得無數來自社會草根階層的個體化的微內容、微信息有了自我呈現的機會,甚至可以通過一定形式的有效聚合傳播,產生強大社會影響。輿情檢測監控系統的作用從根本上講,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二、民意自主表達與輿論引導的關系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達到6.3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6.9%,手機網民達5.27億。網路、手機用戶的快速攀升以及人們對網路、手機新聞信息傳播功能的依賴度不斷增強,使得網站、網路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日益成為新聞信息傳播領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隨著各種新媒體的廣泛使用,社會輿論主體也日益多元化和碎片化。傳媒環境的這些深刻變化,使得妥善處理民意自主表達與輿論引導的關系顯得日益重要。在現代社會,民意表達是任何一個國家實現社會民主的題中應有之義。民意表達的自由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成為政府決策及施政行為的參照,往往意味著一個國家社會民主化程度的高低。一方面,民意表達有宣洩社會情緒的功能,可以起到緩和甚至消除社會矛盾或對抗、避免社會震盪的作用,民意表達受到限制,公民的社會願望得不到申張,利益訴求無法實現,不滿情緒就會積累,矛盾就會逐步增大,影響社會穩定;另一方面,民意的充分表達可以使政府及時了解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嚴重程度,便於做出相應的決策部署,加以應對或解決,從而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進步。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民意表達有了更加便利的通道和更加寬松的空間,對民意自主表達的尊重和重視也日益成為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在這種社會氛圍下,任何罔顧民意表達的輿論引導,都將難以獲取社會認同。因此,充分重視民意表達,不失時機地為民意自主表達提供窗口,是傳統主流媒體改進輿論引導的主要途徑。同時,當下人們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利益訴求日趨差異化和多元化。「受不同利益的支配,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社會團體面對共同的社會問題,必將形成不同的意見傾向,使社會輿論呈現多元狀態,甚至呈現紛擾狀態。」②這種狀況雖然有助於民意的彰顯,但是如果任由「民意」的洪流無節制地、紛亂無序地隨處宣洩,勢必會為負面社會情緒的肆意滋生與蔓延打開方便之門,危害社會穩定乃至國家安全。因此,社會仍然需要主流媒體發揮輿論引導功能,指引民眾的社會言行,制衡無序的民意表達,以避免社會輿論陷入脫序狀態。近些年來,因「民意」的混亂、無序表達致使社會輿論失調進而引發社會群體事件、人身傷害事件的諸多典型事例,讓人們了解了處理好民意自主表達與輿論引導關系的重要性。新聞傳播實踐也表明,傳統主流媒體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功能,及時澄清、消解在社會、網路出現的各種虛假、片面、錯誤的信息和言論,能夠有效疏解民意的混亂,增進社會輿論環境的整體健康與和諧,進而起到穩定社會人心與助推社會良性發展的作用。三、改進輿論引導,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凝聚社會共識,聚合社會各界力量,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是我黨多年來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也是我國主流媒體承擔的重要社會使命。在新媒體環境下,主流媒體必須積極適應傳播環境的變革趨勢,主動為民意的自主表達提供有效窗口,積極回應民意關切。一方面,要善於利用自身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優勢,主動訪民情、察民聲,有意識地針對社會生活中被民意聚焦的熱點、難點問題,策劃推出一些主題報道、專題報道,既有效暢達民意、代言民聲,又柔性化地實現對輿論的有效引導。「引導輿論要審時度勢,重視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加強針對性。」③因此,在傳媒平台日益多元的今天,要想繼續保持社會輿論主導者角色,贏得輿論引導的主動權,主流媒體就必須主動放下「身架」,充分接地氣,肯於傾聽民聲、樂於反映民意,心甘情願地為滿足民眾對各項社會事務的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鋪路架橋。例如:中央電視台近年來在《新聞聯播》中推出的「走基層・百姓心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溫暖回家路」等系列報道就是主動訪民情、察民聲的範例,與普通百姓共話「幸福」「家風」等問題,激起了社會廣泛熱議,產生了良好的輿情效應。
另一方面,要善於利用網路論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積極梳理和呈現民眾對各種社會事務的合理意見和觀點,為民意的自主表達鋪設廣闊的話語平台和傳播通道,從而在各種輿論話題的交鋒中最大限度地將「圍觀」民眾轉變為積極的話語協商者乃至輿論引導的助推者。在這方面,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的《央視財經評論》(微博平台「央視財經評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的《新聞縱橫》(微信平台「新聞縱橫」)、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環球資訊廣播的《新聞盤點》(微信平台「環球銳評」)等,可謂都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帶頭作用。當然,隨著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差異性日益顯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對自身權益訴求的表達。而新媒體的出現,恰好迎合了這種潮流,使得人們可以不受身份和地位的限制,依託網路論壇、微博、微信等平台傳播信息、散布觀點。但是,由於缺乏傳統媒體嚴謹而專業化的信息把關流程,一些用戶在這些社會化媒體平台上隨性上傳的情緒化內容和片面化信息,在引發社會「圍觀」的同時,也常常演化為點燃輿論風暴的導火索。「把關的退隱,一方面使普通用戶獲得了自由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虛假有害信息的泛濫。」④可見,新媒體在使人們體驗到民意自主表達的無比暢快時,往往也讓自身成為謠言、虛假信息的滋生平台和社會負面情緒的放大器。在新媒體環境下,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藉助身邊的便利傳播平台自由發表見解和表達訴求,但任何一個普通人也都可以在「民意」的幌子下,散布負面情緒和片面觀點,誤導公眾和輿論。所以,這就特別需要主流媒體及時發聲,對傳播效應加以平衡和制約,以向公眾呈現一個真實的社會圖景和民意走向。民意固然需要自主表達,但為民意表達搭建起理性、平衡、公正的平台,是保證其發揮正能量不可或缺的前提。綜上所述,面對新媒體時代復雜的信息傳播格局及多變的社會輿情環境,傳統主流媒體要以尊重和重視民意的自主表達為前提,以切實維護民眾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為著眼點,在堅持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主動訪民情、察民聲,為民立言,切實增強傳播內容的貼近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讓民眾真正愛聽、樂看、願追隨。這樣,才能切實履行輿論引導職能,有效提升自身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