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團中央新媒體吳笛

團中央新媒體吳笛

發布時間:2020-07-28 09:20:40

1、如何通過新媒體平台促進高校間的交流

本次活動以「新媒體建設與高校媒體發展」為主題,將省內16所高校的34家校園媒體代表召集一堂,通過校園媒體建設主題報告、圓桌交流會、新媒體傳播矩陣、新媒體建設培訓等活動讓各高校媒體的建設經驗通過不同側重點、實踐與經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廣泛、深入、靈活地交流。
據介紹,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相對於報刊、網路、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建設是團中央在文化建設上的重大舉措。此次論壇的舉辦,為各高校媒體代表搭建一個分享特色校園新媒體文化的重要平台,同時也能夠促進高校傳媒聯盟內部信息的溝通,推動高校間媒體的交流合作,為高校校園新媒體區域聯盟化提供助力。

2、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怎麼樣

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是共青團中央直屬事業單位,通過網路、影視和新媒體手段,面向青少年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共青團向廣大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網路文化產品的新媒體...

3、趙子忠的主要成就

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新媒體學術領軍人物,中國新媒體發展的思想者,聯合國經濟開發署中國項目媒介專家,下一代廣播電視(NGB)專家組專家、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工作組成員,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The Communication Centre of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高級顧問,文化部國家十部委聯合辦公室專家委員,人民網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基金評審專家。
趙子忠教授主要致力於數字新媒體產業的研究,其在新媒體領域的卓越貢獻,詳見以下四方面:
1、積極引入和借鑒國際新媒體思想與實踐經驗進入中國,推動中國新媒體思想及實踐經驗走向國際舞台。
2000年,趙子忠教授參加北京市代表團赴香港,對香港數碼港工程展開考察;
2001年,參加清華大學代表團,對台灣新竹工業園區進行考察訪問,了解台灣數字技術發展;
2004年,對美國傳播學與新聞學教育展開考察,參觀訪問了南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邁阿密大學等12所美國一流大學的新聞傳播院系及研究所;
2005年,對韓國新傳播技術與傳媒產業發展進行考察,參觀訪問了漢城大學、釜山大學;
2006年,受邀於韓國參加「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roadcasting and CommunicationsConvergence」論壇,發表《政府政策下的廣電與電信的融合》論文;
2007年,參加日本政府海外技術者研修協會培訓,期間參觀訪問了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一橋大學等日本一流學府;
2008年,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邀請,參觀訪問了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聯合早報》、新加坡電視台等學府及當地最有影響力的媒體;
2009年,訪問澳大利亞,參觀訪問了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
2010年,展開了對北歐四國的訪問,參觀訪問了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冰島大學、哥本哈根大學;
2011年,赴英國倫敦大學進修,期間參觀訪問了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聖安德魯大學、格拉斯哥大學等英國知名學府;
2012年,趙子忠教授作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在全球最高的傳媒學府完成了國際新媒體的學術深造及交流。在訪學期間,趙子忠教授深入考察了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國際新媒體的「孵化室」和新技術的發源地。
2、推動新媒體在中國社會各層面的普及應用。
趙子忠教授作為相關政府部門的專家顧問,親身參與了中國新媒體產業及數字內容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制定的重要過程,對國家新媒體發展有著獨特洞見。
趙子忠教授作為下一代廣播電視(NGB)專家組專家,參與中國廣播影視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中國廣播影視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國廣播影視電影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等方案制定,主持重大課題「中國廣播影視產業基本問題及對策研究」、「NGB綜合業務平台需求與技術構架研究」等一系列研究課題。
作為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工作組成員,趙子忠教授參與CMMB的奧運推廣、收視調查、用戶研究等工作,主持「CMMB技術研究-業務和系統需求」、「CMMB市場需求分析及市場開發戰略研究」、「CMMB用戶數據研究」等大型科研項目,持續四年為CMMB運營機構中廣傳播及各地運營機構提供CMMB收視率調查數據,為CMMB運營決策參考做出了卓越貢獻。
作為新華社的特邀專家,趙子忠教授對新華社開展新媒體業務規劃及手機電視經營提供了思想及建議;作為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高級顧問,趙子忠教授為中心的發展規劃出謀劃策,參與中國青年網、未來網改版及中心建設的一系列項目;作為人民網研究院學術委員,趙子忠教授對於人民網發展提出了重要建議;作為「首都傳媒經濟研究基地」負責人,趙子忠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北京傳媒經濟相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緊密聯系中國新媒體主流企業,進行新媒體實踐應用研究。
趙子忠教授緊密聯系中國新媒體主流企業,廣泛且深入地參與了這些企業創新、改革、規劃、經營的具體過程,將其對新媒體的思考應用到新媒體實踐中,為中國新媒體主流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思想和建議。
趙子忠教授參與了多家互聯網公司的研究,推動新媒體研究院與騰訊、新浪、阿里巴巴、搜狐等公司的合作,並對於互聯網微博業務,搜索引擎、網路視頻、社會化媒體、互聯網廣告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
在中國電信行業的媒體化發展過程當中,從2004年開始,趙子忠教授積極提出電信產業媒體化轉型的戰略規劃,在電信企業開展手機電視、手機報、手機廣告等業務的過程中給予了多方支持。在手機電視、用戶研究、二維碼營銷等領域,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電信支柱企業進行了緊密合作,開展了一系列商業實踐。
趙子忠教授參與了中國IT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進入廣電領域的多項重大工程及重要規劃,對廣電與互聯網的融合進程產生了深入影響。趙子忠教授主持了「中央電視台影響力營銷研究」、「網路視頻對中央電視台廣告經營的影響」、「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整合經營規劃」等一系列課題,對中國國家級媒體的發展貢獻了思想;協助中國各地主流媒體開展經營,為廣東省廣電集團「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完成了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出任深圳有線網路運營商天威視訊的獨立董事,為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歌華、北京移動電視、杭州華數、廣州人民廣播電台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咨詢建議。
趙子忠教授對數字內容產業的多家主流企業進行了調研及規劃指導,其研究課題包括電影、電視劇、網路游戲、網路新聞、動畫、數字出版等多個數字內容產業領域。
趙子忠教授對「北、上、廣、深」等中國一線城市的新媒體發展和規劃做出了的貢獻,為北京地鐵廣告事業、上海市新媒體產業發展規劃、上海世博會等提供了規劃並展開了相關調研,成果獲得相關單位採用並廣泛好評。
4、創新中國新媒體高校教育,積極培養人才,倡導新媒體創新精神。
趙子忠教授於2008年主導創建了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是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學科領軍學者。在國內第一家創建了新媒體產業博士點、碩士點專業。新媒體研究院是全國首個新媒體學術機構,也是全國高校首個專門進行新媒體人才教育的專業院系。
趙子忠教授多年來在新媒體產業領域開設了一系列博士、碩士、學士課程,他犀利、幽默、深入淺出的語言風格,深獲學生的喜愛,學生自發為其撰寫「趙老師語錄」。趙子忠教授講授的博士課程《現代科技與傳播》、碩士課程《新媒體產業研究》、《廣告專題研究》、《市場營銷學》、《經濟學》、本科課程《企業廣告研究》、《媒介經營概論》、《娛樂產業經濟學》等,廣受中國傳媒大學校內外學生的歡迎,不少外院系乃至外校學生慕名前來學習。

4、如何實現高校和社會媒體之間的聯系

本次活動以「新媒體建設與高校媒體發展」為主題,將省內16所高校的34家校園媒體代表召集一堂,通過校園媒體建設主題報告、圓桌交流會、新媒體傳播矩陣、新媒體建設培訓等活動讓各高校媒體的建設經驗通過不同側重點、實踐與經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廣泛、深入、靈活地交流。
據介紹,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相對於報刊、網路、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建設是團中央在文化建設上的重大舉措。此次論壇的舉辦,為各高校媒體代表搭建一個分享特色校園新媒體文化的重要平台,同時也能夠促進高校傳媒聯盟內部信息的溝通,推動高校間媒體的交流合作,為高校校園新媒體區域聯盟化提供助力。

5、淺談如何運用新媒體加強企業共青團工作

據統計,中國青少年網民人數已增至2.32億,占青少年總體的64.4%,其中80%活躍在如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社交平台上。可以說,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和廣泛的運用,這使得企業青工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動員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給企業共青團工作帶來了沖擊與挑戰。正確認識新媒體對企業共青團工作帶來的影響,探索新媒體環境下,企業團組織如何運用新媒體引領團員青年思想,增強青年職工歸屬感與責任感,對於增強新時期企業共青團的自身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一、新媒體的定義與特徵
(1)新媒體的定義。新媒體,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暫時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可以認為,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如微博、微信、手機報、QQ、論壇等。(2)新媒體的特徵。目前,隨著互聯網路的迅速發展。以微博、QQ、社交網站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已經來臨,據數據統計:中國有網民5.03億,就是說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使用互聯網,網民平均每天上網時長2.6小時。手機用戶9億多,手機網民3億多,微博用戶3億多。針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趨勢以及在社會上的影響力,總體將新媒體可以歸類為四大主要特徵:一是豐富性。首先,新媒體平台越來越多,平台與平台間的融合程度越來越高,QQ、論壇、BBS、貼吧、博客、播客、彩信、電子報、微博、微信等,一個賬號通行數個平台早已實現;其次,新媒體背後包含著巨大的信息庫,信息之間相互關聯程度越來越高;再次,新媒體融合了多媒體的表現形式,能夠輕松實現文字、圖片、FLASH動畫、音頻、視頻的整合與轉換,做到圖、文、音、像並茂。二是實時性。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慢,存在較大的定時性與滯後性,而新媒體基於數字和網路技術,可以將正在發生的信息立即轉變為數字信息,再通過網路傳輸傳遞給信息的受眾,實現「發生」與「發布」的同步,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讓人彷彿置身現場,隨時隨地,只要有電腦或者手機,就可以隨時獲取信息。三是互動性。與傳統媒體的單向灌輸不同,新媒體具有良好的互動性,這也是新媒體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新媒體徹底改變了原有信息傳播的方式,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媒體」——即是信息的受眾,又能夠成為信息的發布者與傳播著,這充分迎合了青年職工渴望表達自我的需求,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團員青年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四是群體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新媒體也不例外。幾乎所有的新媒體平台都強化了虛擬社交功能,這讓青年職工能夠建立起基於虛擬網路的社交圈,並獲得認同與滿足,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QQ群。
二、新媒體運用策略的探討
1.重視新媒體對企業團建工作的促進作用。2012年初,團中央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在全團廣泛運用微博開展工作的實施意見》,隨即共青團湖北省委下發了《關於在全省各級團組織廣泛運用新媒體開展工作的意見》,共青團武漢市委召開了全市共青團宣傳戰線工作會議暨學習運用新媒體專題培訓班,中石化集團公司也適時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員會,開展了一系列新媒體活動。由此可見,運用新媒體開展企業共青團的工作已成為發展趨勢。主動將新媒體平台建設納入團建工作意義重大,對上能夠傳達青年的聲音;對下能發揮團組織作為黨與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對外能夠起到正面宣傳形象;對內能夠增強企業青工的凝聚力。可見,新媒體的運用為團建工作帶來了新機遇。
2.結合團建工作實際,靈活運用新媒體。新媒體是工具,而不是擺飾,要根據團建工作實際,找准切入點和結合點,才能充分發揮新媒體在宣傳和動員上的優勢。在宣傳工作上,要及時將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開展情況利用微博、手機報等平台進行發布,用青年職工易於接受的方式開展團的宣傳工作;在青工思想引領上,要結合共青團年度工作計劃、短期重點工作,如黨建項目化、十八大精神學習、五四表彰大會等重點工作,在青工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在組織動員上,可以利用QQ群、微信等方式發布活動通知,開展網路式動員,避免了由上至下式動員的弊端,取得最大實效。
3.建立健全新媒體管理制度體系,讓新媒體形成合力。由於公司團委在新媒體運用上處於起步階段,要保持其穩定有序發展,需要相關的新媒體維護管理制度做支撐。需要在原有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健全一套維護管理制度,如新媒體賬號保密制度、信息發布審核制度、輿情處理制度、團支部使用新媒體考核制度等,通過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促進新媒體制度安全、持續發展。在新媒體管理制度建設的同時,還應與相關管理部門協調,整合新媒體資源和載體,進一步形成合力,如將先進典型的樹立、企業「雙八」工程動態、黨建、團建工作資源、公司「黨建之窗」與手機報、微博、微信、QQ群等多形式載體相結合,進而實現團員青年思想引導的效果最大化,促進青年立足崗位成長成才。
4.用網路語言貼近青工,加強互動交流。新媒體與政務新聞不同,應力求避免嚴肅、刻板的風格,善於利用青年易於接受的「網言網語」來貼近青年職工,從而樹立活潑、親切的「擬人化」團組織形象。不僅如此,還要通過新媒體在網路平台上加強與集團公司、省市級團組織、各兄弟單位企業團組織,以及面向全社會青年群體的互動與交流,以有效引導輿論,增強自身公信力與影響力。
5.培養骨幹,打造善用新媒體的團干隊伍。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團組織的活力源自於團幹部的熱情。要保持企業共青團新媒體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需要培養一批「善待、善用、善管」新媒體的團幹部隊伍。新媒體的學習和運用應作為團干培訓班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加強團干靈活應用新媒體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團員青年思想命脈,有針對性的開展團組織工作。 三、新媒體運用途徑的探索
1.微博——強化對外宣傳,增強影響力。按照集團公司的統一要求和部署,於2011年12月注冊了「@青春武漢石化」的新浪微博,開始在新媒體運用方面的「試水」。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和建設,現微博粉絲數達到101832人,僅2013年上半年,發布各類微博信息195條,累計瀏覽量突破6萬人次,累計轉評數超過千餘。與集團公司「@中國石化新聞網」、青工委「@青春石化」,以及「@青春金陵」、「@鎮海煉化分公司團委」等133家兄弟單位微博,還有「@青春湖北」、「@青春武漢」、「@青山政務」、「@幸福武鋼」等68家省市級、大型企事業單位團組織微博形成良好互動,增強了公司團委的影響力與號召力。運用微博開展企業共青團工作,應堅持四條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實事求是,在微博上不發布任何未經證實的信息,不參與評論轉發虛假消息;二是結合共青團工作實際和公司發展情況及時發布消息,如二期制氫、蠟油加氫一次開車成功的喜訊,在微博上一經發布,紛紛引來兄弟企業單位微博的互動,形成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三是加強互動,主動引導輿論,藉助集團公司等「領袖」微博平台宣傳自身;四是絕不發出「不和諧」的聲音,不違背倫理道德、不製造負面輿論、不泄漏公司內部保密信息。
2.微信——加強內部互動以增強凝聚力。微信,由於其免費、便捷的服務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年職工青睞。為了全面落實「兩個全體青年」精神,「青春武漢石化」的公眾微信賬號已經注冊開通,這為開展青工思想引領工作又帶來了創新。通過公眾微信可以向青年職工發布每月兩期的簡訊,以拓寬團員青年了解公司的渠道。通過微信平台,及時發布「雙八」建設的好消息、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來進一步提升青工的自豪感與歸屬感,增添團組織的凝聚力。
3.QQ群——多重覆蓋,傾聽青年心聲。近年來,一大批80後、90後青年職工加入武漢石化「雙八」建設的隊伍,為了更好的融入到這些新職工中,了解他們的所思所需,創建了多級、多重QQ群。通過建立各級新員工QQ群,能夠及時了解青年職工的思想動態,與他們的溝通更加快速、便捷。同時,指導建立各團總支、支部QQ群,能夠更有針對性的吸納青年骨幹,並可利用QQ群共享的功能,分享專業技術資料和心得感想,促進青工快速成長成才;通過大力支持青工建立各種興趣愛好小組的交流群,自主開展積極健康的文體活動,增強團組織的的凝聚力。截止目前,共創建08~12年級5個新職工QQ群、團支部QQ群20餘個、興趣愛好交流群若干,做到了團員青年的多重覆蓋。
4.手機報——新媒體環境下團組織的宣傳陣地。為了創建在新媒體環境下團組織的宣傳陣地,在宣傳部的統一管理下,開辦《武漢石化青年手機報》是新形勢下一種更快捷、更有效的宣傳載體。手機報內容應豐富、真實,應緊緊圍繞公司重點工作而展開,主要由公司要聞、團委工作、團支部活動、英語角、成長勵志、小常識等版塊組成。由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手機報發送范圍主要針對車間黨支部書記、團幹部以及部分積極團員等人群。
5.微視頻——吸引更多團員青年參與團組織活動。微視頻的「微」在於微時長、微製作、微投資,因其短小、精練、靈活的形式而風靡於青年群體。通過拍攝「微視頻」,可以將宣傳文字轉化為更直觀的視頻形式,因而更加生動、形象,更易於理解和接受。2012年嘗試拍攝製作的首部微電影《家》,在團員青年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在網路上一經轉載後受到了更多青工的追捧,有效激發出團組織的青春活力。
四、運用新媒體的不足與反思
新媒體為共青團工作帶來了創新。但在其實際運用過程中仍反映出一些問題:一是現在公司處於「雙八」開工試車階段,部分團干忙於本職崗位工作,無暇維護個人、支部微博和QQ群,還有少部分團干不能熟練使用新媒體工具,導致了團支部在利用新媒體開展團組織活動上發展不平衡。基於以上問題,為了促進新媒體在共青團工作中的作用發揮至實處,應藉助公司上下全面開展全員大培訓之際,針對團幹部開設針對新媒體運用的案例分析的課程,對團干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二是新媒體維護管理制度體系不夠健全。由於新媒體發展迅速,對於運用新媒體開展團青工作尚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摸索階段,部分工作流程上存在制度不夠健全的問題,按照制度流程化、信息化、規范化的發展要求,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勢在必行,應召開團委會、團支書例會等形式討論、審議、制定製度,盡快建立健全新媒體維護管理制度體系。

與團中央新媒體吳笛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