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量表

新媒體量表

發布時間:2020-07-22 12:41:48

1、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量表龍立榮編制,具體維度下是哪些題目?

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是很正常的。
畢竟要做出這樣的決策,需要考慮很多因素。

2、新聞 絕對符合技術大會否決

如何客觀、正確地認識和分析當今全球傳播格局,是關繫到中國在新世紀如何制定和實施一個與之相適應的、行之有效的全球新聞傳播、文化傳播、輿論傳播的發展戰略,從而盡可能有效地加強與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傳播交流,盡可能多地贏得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盡可能成功地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傳播環境和輿論環境,保證中國和平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國際上先後形成了一系列關於全球傳播格局的理論。這些理論都曾試圖分別從不同的歷史條件、不同的角度描述或概括全球傳播格局的主要特徵,但又都存在著各種不足和缺陷;同時,隨著傳播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有關全球傳播格局的理論也在不斷變化。

筆者認為,要制定新世紀中國的全球新聞傳播、文化傳播、輿論傳播的發展戰略,就必須深入研究、分析當今的全球傳播格局,進而提出和實施相應的對策與措施。

關於全球傳播格局的幾種主要理論

在探討當今全球傳播格局的時候,我們有必要簡要探討一下國際上關於全球傳播格局的幾種主要理論。

(一) 依附理論

所謂「依附理論」(Dependency theory)最初來源於對於全球經濟結構的理論分析。這一理論認為,全球經濟結構突出表現為第三世界國家在經濟發展中主要依靠從發達國家獲得資金、技術和絕大多數高端製成品(如大型客機、電腦晶元等),與此同時他們卻只能通過出口一些低成本的初級產品或廉價商品,來獲得極低微的利潤以發展本土經濟。

一般認為,「依附理論」或稱「依附模式」、「依附觀點」是巴西經濟學家費爾南多•亨里克•卡多索(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最早正式使用的。1967年,他與法雷圖(E. Faletto)聯合發表了《拉丁美洲的依附與發展》(Dependency and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原書以西班牙語寫成,英文本直到1979年才由伯克利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學者根據當時拉丁美洲的情況提出,依附理論在國際文化、傳播領域主要表現為,發展中國家的媒介傳播內容、節目、廣告和資金等受到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傳媒公司的支配。而這種一方依附另一方、另一方支配一方的國際傳播關系,帶來的後果不僅是經濟上的而且是思想意識上的。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傳媒長時間在發展中國家占支配地位的國際新聞報道,將潛移默化地改變依附國家受眾對外部世界、對國際政治和其他國家的觀點看法;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傳媒占支配地位的電影、電視、音樂節目,將潛移默化地改變依附國家受眾的欣賞習慣、文化傳統乃至價值觀念;尤其是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傳媒占支配地位的廣告,不僅強有力地推銷了各種高檔洋消費品,而且不斷地改變著依附國家受眾的消費習慣、生活行為和社會價值觀念。這種相互關系的結果必然是,處於依附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結構和傳播結構中越來越邊緣化。

但是,隨著傳播新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墨西哥特萊維薩電視集團和巴西環球電視集團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傳媒開始崛起。他們製作、出口的電視節目一時間不僅風靡拉美、熱播全球,而且反過來打入各自在歐洲的母語國家甚至進入了傳媒超級大國美國,分別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班牙語電視市場和葡萄牙語電視市場。由此,依附理論在闡釋全球傳播結構方面顯現出了局限與不足。另外,依附理論偏重注意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傳播領域的經濟依附關系,而對傳播內容的依附關系、文化影響關注不夠,也受到一些學者詬病。

(二) 文化帝國主義理論

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一些西方學者開始關注國際傳播結構中,一個國家的文化支配另一個或另一些國家文化的問題。

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美國著名傳播學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他在搜集了大量證據以後,於1969年出版了《大眾傳播與美利堅帝國》一書 ,率先提出了「文化帝國主義」(cultural imperialism)這一引起此後長期激烈爭議的命題,矛頭直指美國。在該書中,席勒提醒人們注意美國出口的電影、音樂和其他媒介產品對發展中國家本土文化的潛在影響。他認為,美國的傳媒公司醉心於破壞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文化。由於美國的傳媒產品製作得是如此完美、如此吸引人,以至於其他國家的人們很難抗拒它們。結果是,西方控制的國際大眾傳媒就會取代民族文化,這種形勢就像是搶劫,就像是早期殖民者拚命掠奪殖民地國家自然資源,以使殖民國家發財致富一樣。 此後(1973、1976、1979、1981年)他又出版了一系列著作闡釋這一理論。 2000年1月29日他以80高齡去世。當年5月,他的最後一部著作《生活在頭號國家:一個美利堅帝國批判者的反思》出版,對這一理論作了最後闡釋。席勒回溯了美國如何通過虛偽地聲稱維護國際間「信息的自由流動」原則和大力資助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等手段來支持傳媒公司在海外推銷他們產品的歷程。他指出了當代美國社會的資訊機器支撐美利堅帝國在海外進行冒險的途徑與方式。

當美國的傳媒對全球媒介系統的支配地位在70年達到巔峰的時候,一些國際傳播學者對「文化帝國主義」的批判也達到了高潮,一大批關於「文化帝國主義」的論著問世。這些批評者認為,國際傳媒就像19世紀的歐洲殖民帝國一樣經常是不請自來地向其他國家出口西方價值觀念。而這這些國際傳媒的總部都設在美國和歐洲前殖民宗主國家。文化帝國主義的主要觀點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在媒介傳播與文化傳播方面不平衡的一種關系。其主要問題是美國對其他國家的新聞報道、電影、電視節目、有線電視頻道和音樂產品等文化產品的流動極不平衡。 20世紀80年代美國電視網播出的肥皂劇《達拉斯》(Dallas)一度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在全球熱播。許多論者擔心,如此之多的媒介產品從美國流入到其他國家會使得美國人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逐步被取而代之,從而消蝕或改變其他國家的文化傳統。

文化帝國主義的重量級批評家、美國學者約翰•湯姆林森(John Tomlinson)指出,文化帝國主義著重批評的是,資本主義是一種勻質的文化力量,而這種資本主義是在不斷生產和再生產著一種消費文化。英國學者傑里米•滕斯托爾認為:「文化帝國主義命題認定,這個世界上許多地方真正的、傳統的和本土的文化正在被主要是來自美國的大量精心製作的商業和媒介產品的一古腦傾銷而席捲出局。」

一些學者認為,文化帝國主義造成的某些嚴重後果已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其中主要表現為大量進口和不斷傳播的媒介內容逐漸改變了受眾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乃至生活行為。

在非洲的一些貧窮國家一度發現,嬰兒腹瀉的疾病流行造成大量死亡。有人認為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國家的觀眾受美國和歐洲電視節目和廣告的影響,一些哺乳期的母親為了保持妊娠後的體型放棄了母乳喂養而改為奶瓶喂養。也有人認為,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改用奶瓶喂養後,當地不幹凈的飲用水與奶粉混合所致。但是,當地哺乳期的母親是因為受到發達國家電視節目和廣告影響才改變了傳統的母乳哺嬰的習慣,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南非獨立廣播局行政主管塞比萊索•莫科恩-馬塔貝恩(Sebiletso Mokone-Matabane)列舉了一個外來文化影響的典型例證:一幫當地劫匪沖進銀行時高聲大喊的是英語的「不許動!」(即Freeze!);而這一單詞,在非洲語言或部族方言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很顯然,這幫劫匪是在看了太多的美國警匪影視片以後,才學會了這樣的行為和這樣的語言的。

文化帝國主義理論最初矛頭集中指向美國,但是80年代末的1988年,自從日本的索尼公司以5億美元買下好萊塢的哥倫比亞電影製片廠以後,其他發達國家的傳媒公司不僅開始大舉收購美國傳媒進軍美國傳媒市場,而且向全球擴張。德國的貝特斯曼、法國的維旺迪和加拿大的西加全球傳播公司(CanWest Global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等紛紛收購或入股美國、大洋洲、亞洲某些國家的傳媒公司,澳大利亞的新聞集團也陸續進入了美國、北美、歐洲、亞洲和拉美傳媒市場。自此,文化帝國主義理論批判的矛頭就從美國分散到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在內的主要發達國家。

也有論者認為,文化帝國主義理論從一開始就有對美國跨文化傳播現象的小題大作、過分敏感之嫌。例如法國政府始終嚴防一些美國日常用語,如「電子郵件」(email) 、「葯店」(drugstore)等滲入法國民眾的日常生活。還有一些論者認為,跨國傳媒公司作為全球經濟擴張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主要目標是如何從全球的各個利潤中心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至於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問題,他們並不關心。而且,在跨國傳播運作實踐中,他們還認識到只有實現節目內容、甚至經營管理的本土化,才是在傳播對象國家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至少在跨國傳媒公司在本土市場完全站穩腳跟之前是大多如此。

再加上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墨西哥開始注重自己大量生產和製作本土化的影視、音樂節目,並發現這類節目由於語言和文化的原因更容易受本國受眾歡迎。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限制對外國影視節目的進口。從此,國際上對於文化帝國主義的批評之聲開始減弱。

(三) 媒介帝國主義理論

在20世紀70年代,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播放的絕大多數電影電視節目都是從美國進口的。這種全球國家之間媒介流通的嚴重不平衡催生了媒介帝國主義(media imperialism)理論。美國學者奧利弗•博伊德-巴萊特(Oliver Boyd-Barrett)於1977年提出,媒介帝國主義是指「某國媒介的所有權、結構、傳遞或內容,受制於他國媒介利益的強大壓力,而未有相當比率的相對影響力」的現象。

實際上,媒介帝國主義理論與文化帝國主義理論不同之處在於,更多地聚焦於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平衡的媒介進口與出口關系。有學者曾試圖以更加實證的方法從幾個方面界定這一理論和現象:一是,第一世界傳媒公司在資金或所有權方面涉入第三世界傳媒領域的程度;二是,第三世界傳媒接受和運用第一世界傳媒模式的程度;三是,從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媒介產品(特別是電視節目)的不平衡流通狀況;四是,各種媒介模式進口和節目進口對第三世界文化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在資金和所有權方面,70年代由於許多國家政府實行干預和控制,西方國家對於第三世界國家媒體所有權有所下降;但是到了90年代,由於當時的新自由化大氣候,一些國家政府放鬆了管制,西方國家對於第三世界國家媒體所有權的比例又開始有所上升。到了90年代末,不僅出現了發達國家相互投資媒介所有權的現象,如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等國相繼購買美國的媒體,而且突出表現為發達國家傳媒公司以各種方式直接投資於發展中國家的傳媒產業,如小額投資、合資、合作生產、經營許可權交易和購買協議等。這表明跨國傳媒公司認識到,本土傳媒公司更熟悉本土市場,因此讓他們保持本土媒體的所有權可以更好地制定本土傳媒戰略、更好地佔領本土傳媒市場。媒介進口和節目進口的模式也由單向進口轉向適應本土化環境和本土文化的方向發展。其典型例證就是美國的肥皂劇演變成了拉美式的電視劇——電視小說(telenovela•)和香港的功夫片。一些論者擔心,這些主要是基於美國、英國的媒體運作模式會進一步推動全球的媒體私有化和商業化。

墨西哥、巴西、中國香港、印度和一些阿拉伯國家製作的電視劇、電影片乃至新聞節目不僅佔領本土市場而且出口到全球相同的語言文化市場和地域,甚至出口到美國等發達國家,改變了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一度支配全球傳媒市場的景觀。對於媒介帝國主義的現象有待進行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但是,仍有學者認為,由於傳播全球化的影響,現在全球的媒介內容和製作樣式基本上都是拷貝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的,因此,盡管節目本土化了,但是其內容和概念並不一定是本土化的,很可能還是西方化、美國化的。

(四) 世界系統理論

如果說依附理論為國際傳播結構提供了一個一極是依附性國家、一極是支配性國家的兩極量表描述的話,那麼,世界系統理論(world systems theory)則為國際傳播結構提供了一個三層同心圓式描述。

所謂世界系統理論認為,極少數核心工業國家(core nations, 即核心國家)控制著世界資本主義系統的基本動力,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處於這個系統的邊緣地位(peripheral nations,即邊緣國家)。另外,還有少數已經獲得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國家則處於兩者之間的半邊緣地位(semiperipheral nations, 即半邊緣國家)。這一理論主要是由美國學者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於1974年提出來的。

這三類國家或地區在經濟、政治、文化、媒介、技術、勞力、資本和社會等層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核心國家向半邊緣國家和邊緣國家提供技術、軟體、資本、知識、製成品和服務,而後者則成為前者的消費者和消費市場。半邊緣國家、邊緣國家與核心國家的關系主要是提供廉價勞動力、原材料、大眾市場或電影故事片的廉價外景地等。大眾媒介技術(硬體)和產品(軟體)代表著文化產業中的製成品和服務,起著不斷增強核心國家對於半邊緣國家和邊緣國家的支配作用。

一些世界系統理論學者認為,在半邊緣國家、邊緣國家與核心國家的各種關系中,中心的問題是半邊緣國家、邊緣國家要學會有助於現代化的各種經濟價值觀念。而其中有些價值觀念就是通過西方核心國家大眾媒介產品的出口和廣告來傳遞和實現的。在半邊緣國家、邊緣國家與核心國家的各種關系中還有一個中心問題是大眾傳播系統,這一系統允許傳輸核心國家的各種媒介內容以便為大眾市場或廣大受眾創造出一種基礎廣泛的流行文化,或是為創造出足以鼓勵進口特定媒介產品或服務的另類文化特定市場。

在世界系統理論中,核心國家一般主要是指美國、歐盟最初的15國和後來加入的12個國家;還有加拿大、以色列、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日本。半邊緣國家主要是指奧地利、巴西、中國、丹麥、芬蘭、匈牙利、波蘭、俄國、瑞典、瑞士、新加坡、韓國、埃及、印度、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馬爾他、斯洛維尼亞、委內瑞拉等。邊緣國家主要是指非洲、拉美和亞洲的大部分最不發達國家,還有前蘇聯的最不發達成員國等。

世紀之交和新世紀美伊戰爭以來,全球無論是經濟結構還是傳播結構都與世界系統理論提出的核心國家和半邊緣國家、邊緣國家的結構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歐盟的進一步一體化和歐元統一貨幣的推出,使原來所謂的核心國家出現了經濟結構上的裂變,歐盟和歐元在很多意義上說實際上成為與美國和美元競爭的力量。歐盟主要國家法國和德國與美國在發動美伊戰爭問題上的嚴重分歧,使得原來在冷戰時期腔調基本一致的所謂核心國家在國際傳播上也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墨西哥特萊維薩電視網和巴西環球電視網的興起,特別是阿拉伯半島電視台等在美伊戰爭中的崛起,明顯打破了核心國家、特別是美國媒體對國際新聞信息的壟斷甚至傳遞出了為核心國家、特別是美國媒體所沒有的國際新聞信息,成為中東地區許多重要獨家新聞的唯一來源。這不僅影響到阿拉伯世界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輿論,而且或多或少地影響到美國的輿論。這在過去國際傳播格局中是從未有過的。因此,從全新的角度來認識新世紀的全球傳播格局已經十分必要。

關於建立世界新聞傳播新秩序的斗爭和理論

20世紀70年代,隨著建立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斗爭深入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出了改革現存世界新聞傳播秩序和建立世界新聞傳播新秩序的強烈要求。一場關於建立世界新聞傳播新秩序的持久斗爭也在國際社會特別是新聞傳播界激烈展開。斗爭的主要講壇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

廣大發展中國家認為,現存的世界新聞傳播秩序具有以下三大弊端:

第一是新聞媒介分布上的嚴重不平衡。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電視廣播發射台的數量上,僅發達國家集中的歐洲和北美再加上日本,就佔有世界總數的71%,而發展中國家集中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僅佔28%,其中非洲和南美僅3%。當時,還有45%的發展中國家根本沒有自己的電視台。在報紙的出版發行方面,發展中國家的報紙發行量僅佔世界總發行量的四分之一。在新聞通訊社方面,所有的發達國家(除愛爾蘭等小國外)幾乎都有自己的通訊社,而三分之一以上的發展中國家卻根本沒有自己的通訊社。這種格局,障礙了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國際間的新聞交流。

第二是國際新聞流通上的嚴重不均衡。這種不均衡現象突出表現在西方少數幾家跨國通訊社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大規模營業,幾乎壟斷了全球國際新聞的報道和流通。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發出的新聞像洪水一樣源源不斷,而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發出的新聞則數量奇少,而且很難出現在發達國家的新聞媒介上。這樣的國際新聞流通,很顯然實質上是從發達國家湧向發展中國家、從擁有實力和技術手段的國家流向較為落後的國家、從大國流向小國的單向流動,是西方四大通訊社對國際新聞流通的事實上的壟斷。

第三是國際新聞報道內容上的嚴重不真實。發展中國家認為,由於國際新聞的報道基本上為西方跨國通訊社所壟斷,因此,絕大多數國際新聞的內容是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觀點、經濟利益、文化傳統和新聞價值觀念來篩選和編寫的。它們對第三世界的報道有時是片面的、表面的、有偏見的,甚至是歪曲的、不真實的。由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形象是依靠西方跨國通訊社來描繪和報道的,外部世界其中包括發展中國家之間都難免獲得被歪曲了的形象和事實。發展中國家往往被片面、表面、不真實的報道描繪成貧窮、落後、混亂和暴力的苦海,而發展中國家的真實形象和聲音卻往往無力超越自己的國界。

在197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6屆大會召開的政府間會議上,幾個發展中國家的代表首次明確提到了新聞媒介分布不平衡的問題,要求組織更加適合和更加均衡的世界新聞交流系統,從而揭開了有關世界新聞傳播秩序大辯淪的序幕。1976年在突尼西亞舉行的不結盟國家交流問題討論會,首次使用了「國際新聞新秩序」這一措辭。同年在內羅畢舉行的教科文組織第19屆大會指示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根據技術的新發展以及近年來國際關系發展的深度和廣度,研究當代社會在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全部問題。為此,總幹事組織了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16位著名學者、新聞工作者和前政府官員組成的「國際交流問題研究委員會」,即「麥克布賴德委員會」。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該委員會於1979 年完成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目是《多種聲音,一個世界:交流與社會的今天和明天》(Many Voices One World: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Today and Tomorrow)。這份報告不僅研究了國際社會在新聞報道與流通中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而且研究了「現代社會交流問題的全貌」。1980年召開的2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一致通過了一項決議,肯定了麥克布賴德委員會的報告,指明了今後需要採取的行動,並提出了建立「世界新聞與傳播新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der,NWICO)的明確概念和基本思想。

1981年5月,21個國家的63位代表,其中主要是西方國家的新聞界要人在法國的塔魯爾舉行了一次「獨立新聞媒體自由之聲會議」 (Voices of Freedom Conference of Independent News Media),就建立世界新聞傳播新秩序的問題發表了《塔魯爾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Talloires)。宣言第十條明確宣稱:現在是教科文組織及其它政府間機構放棄限制消息內容、制定新聞法規這一企圖的時候了。這個宣言實際上關閉了進一步討論建立國際新聞傳播新秩序的大門。

此後,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需要精簡、改革為由,美國政府和英國政府分別相繼於1984年12月31日、1985年12月31日宣布退出該組織(2003年10月1日和1997年7月1日兩國又分別返回該組織),使得該組織的經費驟減三分之一以上。這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就達到了難以諒解和妥協的程度。

新世紀的全球傳播格局:一極多強和新興力量並存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到20世紀末以前的世界新聞傳播格局,基本上是以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外加英、法、德等少數發達國家傳媒占壟斷和主導地位的天下。

20世紀末葉由於蘇聯的解體和俄羅斯的相對衰落,俄羅斯不僅從全球政治、軍事、經濟的超級大國地位上跌落下來,也因勢力范圍的大幅萎縮等因素從傳媒超級大國的地位上跌落下來。東西方兩大陣營對立的消失,使得法、德等少數發達國家與美國超級大國的關系包括在全球傳播領域的關系,也從過去以合作、附合為主的關系轉變為一定程度的自主和競爭的關系。法國、俄羅斯、加拿大對美國在新聞傳播、文化傳播領域的防範和抵制,都反映了這種變化。值得注意的是, 20世紀末人類在傳播新技術、新媒介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和迅猛發展,如衛星直播電視、互聯網等,為一些發展中國家以較低成本和較少限制的可能性參與到了跨國界、跨地域的傳播格局中來,或多或少改變了超級大國和少數發達國家壟斷全球傳播、全球輿論的局面。全球傳播格局開始出現一些變化。

筆者認為,新世紀的全球傳播格局可以簡要地概括為:一極、多強和新興傳播國家多元並存。

這就是說,在當今的全球傳播格局中,美國這個超級傳媒大國挾其在經濟、政治、軍事、科學技術、流行文化、傳播媒介、英語語言等諸多方面的超強優勢,作為其他國家暫時無法企及的唯一的超強一極,仍然具有向全球進行新聞、文化、媒介傳播和影響全球輿論的超強能力。

而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包括中國香港)、印度、日本等大國,則憑借各自的語言、文化、歷史傳統等優勢,有能力在全球進行跨地域的新聞、文化、媒介傳播,部分影響國際輿論,是新世紀全球傳播格局中的跨區域文化語言傳播大國。

新格局與舊格局的最大區別在於,拉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拉伯的卡達、阿聯酋和亞洲的韓國等新興傳播國家,藉助特定的文化或語言優勢面向特定的地域和受眾(如拉美地區及其受眾、阿拉伯地區及其受眾、東亞地區及其受眾等)進行新聞、文化、媒介傳播,具有影響局部輿論的能力,是新世紀的全球傳播格局中的新興文化語言傳播國家。

還有眾多國家在全球傳播中仍處於被動接收的地位。

以上一極、多強和新興傳播國家在當今全球傳播結構中既多元並存,又不同程度地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與過去個別國家處於支配地位、多數國家處於依附地位,少數國家處於核心位置、絕大多數國家處於邊緣或半邊緣位置的全球傳播結構有所不同。

3、雷鋒叔叔你在哪裡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評價量表

雷鋒1960年參軍,至1962年犧牲,一年多時間里共拍下200多幅照片。有那麼多活生生的照片,總可以說是鐵證如山了吧!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1980年代之前,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拍照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許多人一輩子只拍過一、兩張照,畢業照或是結婚照。60-62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候,老百姓餓得生浮腫病,中南海都要吃窩窩頭,全國一共餓死了3700萬人。雷鋒一年多時間居然能拍下200多照片,不但有工作照和學習照,甚至還有生活照。拍那麼多照片,比買一輛自行車還貴。要知道,那時候的老百姓必須積攢好幾年才能買得起一輛自行車的。當然,不需要他自己掏腰包,就算他想自掏腰包,憑他當小兵那每月幾元錢的津貼,他也付不起。是有公家替他出錢的,可是,按照他自己說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忍心用公家的錢和如此珍貴的膠卷,替自己大拍特拍生活照嗎?一個小兵臘子得到如此的青睞,就連當年的師長、團長都未必有此高規格待遇,簡直像是軍區司令了。
即使到今天數碼攝影十分普及的時代,有了數碼相機後,拍照幾乎不需要再花費成本,如果家裡沒有什麼紅白喜事、添了小寶寶,或者外出旅遊,也沒有多少人一年內會替自己拍上兩百多張照片的。除非是有特別交情的鐵哥們,單位里的攝影師決不會為一個普通小職工拍照,要是替一個普通職工拍上兩百多張照片,發覺後,肯定要被單位領導罵得臭要死,「吃飽了沒事干是不是?」
看來,雷鋒的兩百多張照片,只能有三種可能:
1.雷鋒與攝影師是鐵哥們,偷偷替他拍的,可是,那個時代撈上100多元錢就構成貪污犯,這樣大揩國家的油,是「毫不利己」嗎?
2.雷鋒知道自己不久將犧牲,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預留200多張照片下來,供全國人民今後瞻仰,可是,雷鋒雖然有高度的政治覺悟,但能如此先知先覺嗎?
3.上級知道雷鋒不久將犧牲,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為這個小兵預留200多張照片下來,供全國人民今後瞻仰?
再看看所謂的雷鋒事跡:
一.雷鋒的好人好事:
1.收支不平衡。慶祝撫順市望花區人民公社成立,他送去200元;遼陽地區遭受洪水之災,他寄去100元;戰友小周的父親病重,他寄去10元;一位婦女車票和錢丟失,他為這位婦女買了車票。他只在部隊2年8個月,當時部隊津貼最高每月只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貼標准,合計收入只有256元,僅他的一小部分事跡就已經支出三百多元。2001年還報道過雷鋒在撫順某儲蓄所存款100元,雷鋒捐款加存款有400元左右,另外雷鋒生前有手錶、皮箱、毛料衣服等當時罕見的奢侈品,包括當時在天安門前照的相,似乎消費很超前,錢從哪裡來的?
2.好事從不留名嗎?
報道說,雷鋒做好事從來不留名。然而,有案可查的就有:雷鋒1961年2月15日,給撫順市望花區工農人民公社祝賀信;1959年12月13日,雷鋒致姑嫂城公社領導的信;1960年8月28日,雷鋒致遼陽市委的信;1961年1月18日,告訴看見一堆漏掉的水泥,帶回裝進節約箱;1961年2月16日,雷鋒寫慰問信給撫順市西部醫院的全體休養員;60年6月初幫助一個老太太,請老太太吃飯,給老太太買車票。所有這些好事後面都留下7343部隊15分隊戰士雷鋒的名字。
3.前後矛盾:
一次突然下雨,工地上散放著7200袋水泥,他先說自己和二十多個小夥子,用雨布和蘆席蓋,避免國家財產受到重大損失。但一年後又說成是"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蓋"。
4.匪夷所思的節約故事:
報道說,雷鋒的牙刷使用了七八個月了,毛都掉了一半了,還捨不得丟掉。(僅七八個月毛就掉了一半,部隊用的是偽劣產品?)雷鋒當兵不到一年,居然毛巾就出了個大窟窿,還繼續使用(部隊的毛巾是統一擺放的,允許雷鋒把大窟窿毛巾掛在營房?)雷鋒穿過的襪子,補了一層又一層,最後,完全改樣了,還捨不得丟(傻瓜才一層又一層補襪子,真的節約,可以拆掉舊補丁再補新補丁。)他用的部隊的搪瓷臉盆、漱口杯,上面的搪瓷幾乎全掉光了,也捨不得買新的(雷鋒入伍一共兩年零八個月,這么短時間,搪瓷怎麼會掉光?)
5.荒唐的違反軍紀:
雷鋒做報告說,自己去團里去開會,看到一個十來歲的小孩,衣服很單薄,脫下自己的棉褲,送給了他。可是,部隊軍紀不允許把武器、被服送給老百姓,而且,當時的棉褲是褲面和褲里加棉花縫在一起的,沒有罩褲。難道雷鋒穿著襯褲光著大腿到團里開會?
6.難以置信的半夜壯舉:
雷鋒在自己的報告中說:一個嚴寒的冬天,雷鋒等戰士睡在一個簡陋營房裡。半夜,雷鋒發現爐子座板把地板燒壞了,立刻,從外面打來水,把爐子澆滅了,又把地板上火澆滅了,把窗戶、門都打開了,屋裡變得非常冷。又到外面找來小木頭柴,把爐子重新點燃。可是,簡陋營房怎麼會鋪地板?爐子座板是隔絕煤炭的熱輻射,防止地板被烤焦,能把地板燒壞?雷鋒半夜裡那麼大動作,他的戰友居然一個都沒醒?
二.矛盾百出的憶苦思甜:
1.雷鋒父親之死:
雷鋒一會兒說父親是45年死的,一會兒又說44年之前就死了,說他父親是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運動,被日本鬼子殺害的。然而,雷鋒的家鄉在湖南長沙的望城縣,離長沙僅十多公里遠。當時,長沙附近集中了數十萬國民黨軍隊。共產黨早已去了陝北和江浙的敵後,雷鋒父親怎麼可能參加當地共產黨的抗日活動?抗戰時期,國軍和日軍在長沙附近進行過四次大規模會戰。率領國軍的是抗日名將薛岳,前三次,國民黨軍隊打退了日軍的猖狂進攻,這一時期,一直是國民黨軍隊控制長沙及其郊區。1944年5月,日軍發動第四次進攻,6月18日長沙失守。1945年4月,集結駐守長沙等地的日軍,往西向國民黨控制的湘西大舉進攻,然而到5月,進攻日軍幾乎全軍覆沒,倉皇撤退。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因此,不同於廣大淪陷區,日軍佔領長沙僅一年左右。
1944年9月1日,共產黨的六屆七中會議決定:以延安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組成南下支隊,由王震、王首道等率領南下。南下支隊正是在日軍向西進攻時,在其背後插入,攻下長江南岸的平江,在1945年5月,成立湘鄂贛臨時區委、行政公署和軍區和根據地的。這個根據地從成立到日本投降僅僅只有3個月時間。雷鋒的家鄉在長沙西面,離長沙市僅僅只有十多公里,就在鬼子軍隊嚴密控制的范圍內。從平江到雷鋒家鄉相距100多公里,中間隔著日軍重兵把守的長沙。從根據地建立,發展雷鋒的老爸參加抗日游擊隊,到他老爸被捕被害,能在3個多月時間內完成嗎?
2.雷鋒母親是怎樣死的。
雷鋒一會兒說自己母親被唐地主強奸後自殺。換了一個場合又說,被唐七少爺強奸後自殺。而雷鋒的回憶錄里,唐地主和唐七少爺是不同的兩個人。怎麼回事?
再說,他母親去地主家當保姆時,已經生過兩個孩子,在那艱苦年代,早已成黃臉婆子了。地主老爺、少爺會看得上她?從來只聽說地主老爺、少爺強暴丫環,沒聽說過強暴張媽、吳媽這樣的婦女的。只有阿Q才會對吳媽感興趣。而且,一般女人遭強暴後會立刻逃離。雷鋒的娘卻是在被強暴懷孕後,被地主趕出家門的。他娘從被強暴,到被人發覺有了身孕,至少得四五個月吧,這段時間,她還賴在地主家干什麼?等待著再一次次被強暴?出於害人的封建名節觀念,很多女人遭強暴後,羞愧難當,會很快自盡。而這些通常都是些黃花閨女或少婦。他娘已經是個寡婦,談不上名節問題,哪聽說過,寡婦會因強暴而自盡,而且,是在遭到強暴幾個月後才羞愧自盡的?退一步講,就算她是因羞愧而自盡的,只能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咽,決不肯讓別人知道。雷鋒一個幾歲的娃娃怎麼可能知道娘被強暴了?由於封建名節的作祟,在1960年代,婦女離婚都被認為是醜事,即使到了今天,婦女遭強暴後,絕大多數都怕丟丑,不願出頭控告,個別勇敢的,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也是遮著臉的。如果,雷鋒的娘為此而自盡,那肯定是不願意被人知道的。雷鋒一會兒說唐地主一會兒說唐七少爺強暴他娘的互相矛盾說法,再加上其它事情上的一貫不誠實,雷鋒母親遭強暴的事肯定是子虛烏有。雷鋒的母親象其他母親一樣,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的名節是完整的,如果,一定要說名節的話。雷鋒到處宣揚自己的娘被強暴,不是在違背她的遺願,丟她的臉,出她的丑嗎?出於某種目的,扯一些謊,也就算了,可是,甚至往自己母親臉上潑臟水,這種人是不是太可鄙了。
3.誰讓雷鋒活下來的:
得到當地一些人證實的說法是,雷鋒的母親死後,本家六叔奶奶收養了他。為了幫貼六叔奶奶家,他還經常上山去砍柴。
可是,在雷鋒嘴裡,卻說成是:「我7歲時父母雙亡……只得給地主放牛。」後來,又變成「到地主家看豬,每天看十頭諸,要給豬洗澡,晚上沒有地方睡,有時還要同豬睡。」
雷鋒究竟是給地主放牛,還是放豬?給豬"洗澡"、晚上"陪豬睡覺"的可能信存在嗎?
雷鋒居然還把六叔奶奶收養他的事的"養育之恩"一筆抹煞,雷鋒總說自己不忘本,他"不忘本"嗎?
三.學習毛選的奇效:
雷鋒對自己學毛選的"釘子精神"做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
"懂得革命道理才能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我也積極學習毛主席著作,擠時間學,有時晚上學習太晚,頭昏,我就洗一洗臉……利用開飯前後,有時連到廁所也不放過學習」
還舉例說,他學理發,開始時學不會,學過毛選後,就會了。他扔手榴彈,不及格,學毛選後,就及格了。
毛選居然有如此神奇功效!
在那個年代,曾經炮製了一個又一個大謊言,諸如:一畝地可以產十萬斤糧食,鐵鍋可以炒出鋼來,超聲波可以催產,到後來的鹽鹵可以包治百病,針灸可以麻醉等等…。雷鋒叔叔也是那個年代的產物。

我們都說,雷鋒做好事從來不留名,可是都記在了日記里。

4、求職業生涯規劃量表

職業生涯規劃對所有工作年齡的人來說都很重要。對於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職業生涯規劃將對其一生的成就產生重大影響。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分析三個方面的情況:1、本人適合從事哪些職業/工作;2、本人所在公司能否提供這樣的崗位以及職業通路;3、在自己適合從事的職業中,哪些是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的。

研究本人適合從事哪些職業/工作,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和基礎;回答這個問題,要考慮以下各方面的因素:1、本人所處的職業發展階段,2、本人的職業性向,3、本人的技能,4、本人的職業錨,5、本人的職業興趣。

人生有四個職業發展階段:

1、探索階段:15歲~24歲之間;

2、確立階段:24歲~44歲之間,這一階段是大多數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這一階段包括了三個子階段,嘗試子階段(25歲~30歲之間)、穩定子階段(30歲~40歲)、以及職業中期危機階段(在30多歲和40多歲之間的某個時段上);

3、維持階段:45歲~65;

4、下降階段:66歲以上,當退休臨近的時候。處在不同職業發展階段的人,應考慮不同的事情。例如,在探索階段,可以多做些嘗試、探索,在工作中摸索出本人的職業性向、職業錨、職業興趣等,逐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而40歲以上的人,就不應該做過多的嘗試,而是應該認真分析清楚本人的職業錨、職業性向,選擇本人有優勢的職業做長遠的打算。這里的年齡階段劃分還應該針對不同的職業加以區分,例如:在中國,作為職業足球運動員,30歲已經該退休了;而作為教授,30歲差不多是最年輕的。

約翰·霍蘭德的研究發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徵,不同的人格特徵適合從事不同的職業,約翰·霍蘭德將其分為六種職業性向(類型):1、實踐性向,2、研究性向,3、社會性向,4、常規性向,5、企業性向,6、藝術性向。每一種職業性向適合於特定的若干職業。通過一系列測試,可以確定一個人的職業性向。職業者如果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性向,就可以從對應的若干職業中選擇。

職業錨/動機(Career·Anchor)是職業生涯規劃時另一個必須考慮的要素。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職業選擇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那種職業中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就是職業錨。職業錨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錨,影響一個人職業錨的因素有:1、天資和能力;2、工作動機和需要;3、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天資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而其他各項因素雖然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但更加受後天努力和環境的影響,所以,職業錨是會變化的。這一點,有別於職業性向。例如,某個人攻讀了醫學博士,並且從事外科醫生工作已經20年了,盡管他的職業性向可能並不適合做外科醫生,但是他在確定自己的職業時,基本上不會考慮改為其它職業,這是因為他的職業錨在起作用。埃德加•施恩在研究職業錨時將職業錨劃分為如下類型: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2、管理型職業錨;3、創造型職業錨;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5、安全型職業錨。

在做職業生涯規劃時,還要考慮本人的職業興趣,例如:喜歡旅行(適合於經常出差的職業);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合在華南工作);喜歡自己做出決定(應該自己做老闆);喜歡住在中等城市;不想為大公司工作;喜歡穿休閑服裝上班;不喜歡整天在桌子後面工作等等。另外,本人具有的職業技能也不能忽略,如果某人具有某項突出的技能,而這項技能可以為其帶來收入,做職業生涯規劃時就應當將其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加以考慮。

除了研究本人適合從事哪些職業/工作之外,還要考慮本人所在的公司可能給您提供哪些崗位,從中選擇那些適合您本人從事的崗位。如果在本公司沒有適合您本人從事的崗位,或者說,您所在的公司,不可能提供適合您本人的工作崗位,就應該考慮換工作了。作為公司的管理者,有責任指導員工做職業生涯規劃,並且給出員工適合的職業通路。這樣,企業才能人盡其才;員工才能盡其所能為公司效力。

做職業生涯規劃時,還要把目光投向未來。研究清楚本人現在做的工作,十年後會怎麼樣?自己的職業在未來社會需要中,是增加還是減少。自己在未來的社會中的競爭優勢,隨著年齡的增加是不斷加強害時逐漸削弱?在自己適合從事的職業中,哪些是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的?等等。

在綜合考慮上述三個方面的因素後,就能夠給自己做職業生涯規劃了。
1.如何制訂規劃

職場人發展規劃設計

一、分析角色加以定位。

白玲工作室首席咨詢師白玲說,制訂一個明確的實施計劃,首先要明確給自己定位。一定要明確根據計劃你要做什麼;應該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職業環境,自己將會有怎樣的發展機遇;不論未來是就業或者創業,都需要為自己的未來預留發展空間。

體現個人價值首先要明確個人價值。要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所有的職場中人都應自問:我的定位是什麼,核心競爭力有哪些,身價有多少?這些可以憑借自己的職業大環境來做評估,衡量並確定自己在該行業領域內的薪資價值。一般來說,衡量個人價值一方面根據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則是市場需求。構成競爭力的基本要素是個人素質(包括:知識、經驗、技能、閱歷及解決問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工作績效、職位高低、知名度等。

二、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現實條件,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

中華英才網的職業規劃專家說,對於職場中人來說,工作有連續性和階段性之分。很多人在每年的過渡中都不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清醒而詳細的規劃統籌。制訂規劃時,應從職業發展前景和職業環境上著手。是否計劃改變自己的職業環境?是否計劃改善自己的職位?是否計劃增長自己的薪資等等問題都應該納入自己的考慮范圍,並做出詳細指標。

三、詳細分解目標,制訂可操作的短期目標與相應的教育或培訓計劃。

從小職員一躍成為老總的可能性實在微乎其微,那麼制訂能逐步實現的階梯性可操作目標,無疑是每個職場人士最切實可行的職業規劃方案。按季度進行時間劃分是操作性最為便利的方式。同時要注意,制訂細化目標是明智之舉,但如果目標過於細碎,卻並不利於職業前景發展的順利操作。因為不可預知因素和其他職場上的旁枝瑣節會打亂自己的發展計劃。

四、根據個人需要和現實變化,不斷調整職業發展目標與計劃。

職場上常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對於自己碰到的問題和環境,需要及時調整發展規劃,一成不變的發展計劃有時形同虛設。

求職者規劃設計

前程無憂高級副總裁簡思懷介紹說,對於明年計劃找工作的人來說,制訂可行的發展規劃是必要的。

一、直接瞄準招聘公司,從專業的招聘網站、報紙等媒體上挑選出那些適合自己的職位和企業。

二、告訴熟人自己的職業計劃,讓他

5、MMP是什麼啊?是不是心理測試??

你好這位同學,百度知道官方認證心理學行家為你解答。

我覺得你們老師說的應該是MMPI。MMPI的全稱是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中文意思是「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

MMPI是心理健康領域最常用的人格問卷之一。該測驗以評測精神病人的個人的、社會的以及行為的問題為目的。

MMPI由多個量表組成,下面我以它的基本效度量表為例給你做個簡單介紹:

基本量表:效度量表(Validitätskalen)

不知道值 -- 不知道值其實本身並不是一個量表。只是那些沒有被填寫的項目以及那些同時選擇了「對」和「錯」的選項的數量之和。這個不知道值越高,MMPI中的其他量表的信度就較差。

說謊量表 -- 說謊量表可以揭示,被試多大程度上去美化自己。這個量表中的項目是一些大多數人都會得到很高值的項目。如果被試試圖美化自己的話,可能連這些項目都要選擇很小的值。

偶然性量 -- 偶然性量表可以揭示,該量表是不是被偶然得回答的,以及被試是不是有意識得去誇大自己的行為以及症狀。這個量表中的60個項目只有百分之十的正常被試可能被判定為顯著高值。

修正量表 -- 修正量表的值揭示了被試的防禦性回答。在這個量表上獲得顯著高值的被試在測試過程中,為了盡量減少看起來像精神病人,總是選擇那些其實本來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項目。對這個量表的詮釋是比較復雜的,而且必須要聯繫上下文得去詮釋它。

(參考資料:Minnesota Inventory)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祝你學習進步 :-)

6、新媒體哪些績效考核方法值得推薦

個人績效考核採用積分考核結合定性考核的形式。針對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個人考勤四項內容進行考核。
具體如下:
1、工作態度:包括對工作重視和負責情況、執行任務的積極性及專業理事會各項制度的情況等。

2、工作能力:包括信息的收集和反饋能力、與類別內其他理事溝通合作能力、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及建議的情況能力等。

3、工作業績:對主席團和社團代表大會決議的傳達和執行;本類別社團的重組、注銷以及新社團成立問題的處理;星級社團評比等工作的完成情況;定期召開例會,討論相關事務。

4、個人考勤:部門成員在團總支的會議、活動以及部門內部會議、活動的出勤情況。

7、小區大暖開戶每平米收56元還有2400的熱量表費合理嗎?

這純屬是亂收費,暖氣收費是按平米一平米多少錢?它的溫度必須要保持到24度,否則就是不合格的供暖

8、用逆境商量表怎麼判斷一個人逆境商處於中等水平?

永意境商量表怎麼判斷一個人意境處於中等水平,這個的判斷方法還是有很多種的,主要看他在這種環境下的行為說法和各種做法

與新媒體量表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