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萬維百科 > 圓夢站長站

圓夢站長站

發布時間:2020-08-03 15:18:34

1、采訪揚州好人作文400字

所謂的「揚州好人」其實是被「炒」出來的,只能說有基本事實,但是其中事實的某個點或是能起到傳播效應,引導公眾輿論的東西是被無限放大了的。。。你要想寫學習揚州好人的作文,也就只能選取一個或幾個,找他們身上能夠被無限放大的「發光點」或是符合「現代社會主旋律」的東西寫咯~這個嘛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咯~

揚州日報:「敬業為民的揚州好人,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勤奮敬業而又淡泊名利、甘於奉獻而又絕不張揚、兢兢業業而又默默無聞。他們有勤奮為民之心,無嘩眾取寵之意。他們無驚天動地壯舉,有潤物無聲善行。因此,「敬業為民」這一類「好人」往往難以被發現,只有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好事」積累到一定的量或因為某種原因才被人們認識和認可。」

提供幾個從網上搜索的例子給你吧。
還有敢問樓上的,您是哪人啊?╭(╯^╰)╮ 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好啊?。。。無語。。。

2010年度「十大揚州好人標兵」候選好人事跡簡介

1.王文清:救助他人是他「痴迷的事業」。他捐款的范圍很廣,地震了,他捐款;希望工程,他也捐;艾滋病、白血病患者,他同樣捐;流浪人員、遇到困難的陌生人,他也慷慨解囊……扶貧幫困22年,他捐助的對象多達200多名。從他參加工作至今,至少捐出50萬元,而他一直過著節儉、清貧的生活。去年12月28日,他從江蘇高速石油發展有限公司揚州雙溝加油站調至東台任站長時,幾件衣物、40多本義務獻血證、數百張匯款收據就是他的全部行囊。他還「痴迷」於無償獻血。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機會,他都要參加無償獻血。10多年來他累計獻血超7萬毫升,相當於體內的鮮血換了15遍,可挽救70條生命!(「中國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2.王德琴(女):揚汽集團吉祥分公司司機。深夜,她將迷路的高齡老人免費送回家。年初,她成為一名孤女的「愛心媽媽」。13年來,她在車上撿到的物品有手提電腦、手機、上萬元現金等,她都一一交還失主。別人開出租都是為了賺錢,她有時候還要貼錢。有一次,她在路上碰到一對從合肥來揚州投靠親友的小夫妻,身無分文,她載他們到達目的地後,還掏出10塊錢給他們買快餐。為了照料沒有一點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朱永清,她曾經錯過兩次姻緣。她說:「我開出租13年,沒啥大本事,只想熱心對待身邊每個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3.馮伯來劉逸蓉夫婦:21年前,20歲的她是曲江郵電支局的臨時工,在投遞郵件時,結識了揚州食品公司良種場的門衛謝孝水老人。21年,她和丈夫默默無聞地照顧這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平時常給他洗衣做飯,每到春節,還把他接到自己家中,為老人燒一鍋他最愛吃的蹄子湯。在老人生命最後4個月住院期間,馮伯來劉逸蓉夫婦輪流守在老人身邊,精心伺候,端屎倒尿,為老人擦洗身體。最後,就像親生兒女一樣為老人送終。老人在彌留之際鄭重立下遺囑,將4.3萬元遺產全部留給他們。而他們卻將這帶著「愛的溫度」的4萬多元變成助學基金,先後資助四川地震災區的孩子和寶應魯垛鎮的貧困兒童。(「中國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4.劉小琴(女):她是江都市環衛處城南公司的一線清掃工。效率高、標准高、肯吃苦、講奉獻是幹部職工對她工作的普遍評價。生活中的她朴實憨厚,家境並不富裕,日子很清貧,但她一直堅守道德底線,一顆金子般的心感動了很多人。2010年12月6日,她在建都路清理垃圾時,撿到一隻黑色皮包,內有現金1萬元、黃金手鐲一隻、金項鏈兩根、戒指一枚及銀元數枚。面對錢物,她不為所動,主動迅速地向經理匯報並尋找失主。面對失主的感謝,她只說了一句:「這是我作為環衛工人應該做的。」她用朴實的言行展現了環衛工人高尚的個人品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5.孫雲鳳(女):她25歲那年,與當兵的張永寬訂婚。張永寬回到部隊的第四天,在執行某國防施工現場排啞炮任務時,不幸被炸,雙目失明,少了一隻胳膊。命運的殘酷,讓年僅28歲的鐵骨錚錚的漢子陷入極大痛苦。就在張永寬最為痛苦的時候,她不顧街坊鄰居的議論和父母家人的勸告,毅然走進了張永寬的生活,讓他過上普通人應有的幸福生活。她堅信:愛,能彌補生命的殘缺。她說:「他沒有眼睛,我就是他的眼睛;他沒有胳膊,我就是他的胳膊。」35年來,他們患難與共、相濡以沫;35年來,他們不離不棄,戰勝了一切艱難困苦,演繹出一個又一個感人的真情故事。(「中國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6.孫程:他從2001年開始加入無償獻血者行列,至今已獻血7.5萬毫升,相當於15個健康人的全部血量。為此,他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05年,他從中心血站工作人員那裡了解到成分血的概念,當時全市較為固定的捐獻成分血的志願者還不到1000人,他毫不猶豫地報名捐獻成分血。從那時起,每月一次捐獻機采血成了他的必修課,就連到高郵掛職、母親生病、孩子中考等特殊情況,他還是一直堅持。就這樣,前後加起來,他9年獻血7.5萬毫升,成為揚州無償獻血最多者之一。他不但自己無償獻血,還動員身邊的人無償獻血。另外,他還是揚州市無償獻血宣傳員。

7.陳小星:原儀征市總工會主席、黨組副書記。他40年如一日忠於職守、兢兢業業,最後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經搶救無效於200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終年57歲。他出身於革命家庭,從小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耳濡目染,在40年工作歷程中,模範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用奉獻書寫信念,用敬業彰顯忠誠,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人生追求。在擔任儀征市總工會主席期間,他把工會工作當事業來干,把職工群眾當親人來待,把黨的形象當生命呵護,用寶貴的生命為工會事業譜寫了新篇章。(「中國好人榜」11月上榜好人)

8.陳宏如:他是揚州人,卻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延安老區。年僅24歲的他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一畢業,就主動提出要到革命老區去。他去的延長縣雷赤公社離縣城還有110里山路,是延安地區最邊遠、最貧困的地方,而他一呆就是24個春秋。自1968年至1992年,他先後任延長縣雷赤地段醫院醫師、院長、延長縣醫院副院長、延安地區醫院副院長、延安醫學院院長助理(正處級)等職。1993年,任揚州市中醫院大內科主任。退休後,他又重返延長坐診三年,被老區人民尊稱為「神醫」。今年3月,《延長縣志》收入他的傳記,縣志辦與縣政協編寫的《延長人物》以《老百姓念念不忘的人》為題刊發通訊。9.陳永宏:

寶應縣西安豐中學物理教師,15年前患上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強直性脊柱炎,他依靠葯物控制,承受著病痛和各種並發症的折磨,堅守三尺講台。2002年以後,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行走異常困難,為了不影響正常上課,他總是提前五六分鍾拄著雙拐一步步艱難地移向教室。為了減輕腿部的壓力,他用手撐著講台講課。學生們搬了一把椅子到講台上,希望他坐著上課,以減輕疼痛。他笑著說:「做教師的必須要站著講課,坐著講課成什麼樣子。」自此,講課時,他半倚在椅把上,時間久了,椅把的兩個角被磨得發亮。2007年5月,他無法再走上講台上課,但他經常拖著病痛的雙腿側坐在電腦前,給教師們下載物理教學資料,給同學們下載每一章節的試卷。
10.張梅琴(女):她是一個花季女孩,卻經歷著不一樣的花季人生——剛出生就被親生父母送養,14歲時養父半身癱瘓,17歲時養母離家出走。為了照顧癱瘓的養父,張梅琴14歲就開始在村裡的鞋廠打工,一天工作近10個小時。在得知自己不是養父親生之後,她認定養恩勝似生恩,毅然決定不回親生父母身邊,而是堅持留下來照顧養父,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在南通讀大學期間,她發傳單、做話務員、到麥當勞打工,除了上課,每天的日子都在打工中度過。為了把錢省下來為養父看病,她甚至連續吃過一個月的饅頭。(「中國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11.張德兵:他愛幫助人,沒錢幫助人的時候,他不惜擺地攤、打零工。上班之餘,他經常出來擺地攤,一個月下來有兩三百元的收入,為的是幫扶6個春蕾女童、希望工程貧困學子。因此,人們稱他為「擺地攤的慈善家」。他做好事,不僅是一個人做,還和幾位朋友一起發起成立了揚州首支義工隊伍——「圓夢義工聯盟」,並任隊長。許多家浴室都不大願意接納殘疾老人洗澡,他晚上上夜班,不敢合眼,下了班卻又趕去聯系浴室。這些年來,「圓夢義工聯盟」已經為不下1000人次的殘疾老人洗過澡。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行動一點點「推動社會的進步」。

12.祝正祥:今年79歲的他,年輕時就是有名的熱心腸,沒退休前他叫工人在廠門口擺茶水攤,退休後他就自己在家門口擺茶水攤。每年夏天他都會投入400元,在丁家灣和倉巷的交界處擺一個愛心茶水攤,來往的三輪車夫、做小生意的商販、趕路的市民,渴了累了,都習慣在這里喝上一杯清茶,到今年已經22年。市長謝正義視察時發現了這個愛心茶水攤,誇贊他是「揚州好人」。他表示,自己年紀大了,花不了什麼錢,能用錢做好事,覺得心安理得。社區活動有困難去捐款,有地方受災了也是第一個去捐款。他的愛心感染著身邊的鄰居們,也從小小的丁家灣流淌到揚州的各個角落。

13.耿高鵬: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學生。今年暑假期間,他幫助照看周邊村莊9個小學生,並輔導他們英語。他所在村莊前面有一條灌溉渠,叫周山支渠,上游放水灌溉時,水面寬7米、深2.3米,而且水流湍急。7月8日這天,周山支渠放水,中午11時學生們回家時,他擔心孩子們貪玩落水,特意騎著電動車護送13歲的王義偉和10歲的郁和傑回家。王義偉從田間小路拐彎上灌溉渠大道時,因為車速太快,失控沖進了灌溉渠。緊隨其後的他把電動車扔到一邊,不顧自己不會游泳,縱身跳進水裡救人,結果救起了王義偉,卻獻出了自己年僅21歲的生命。(「中國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14.賈鎖香(女):她沒有讀過一天書,從20歲入黨至今,始終把「黨員」二字看得很重。10年前,一場龍卷風後,村裡不少人家的房子倒塌,其他村民還可以投親靠友渡過難關,7個五保戶的日子卻沒了著落。時任小組長的她沒多想,就將村裡的7個五保戶接到家中照料。家裡一下子多出7口人,房間和床都不夠用,她和丈夫陳炳富商量,將不漏雨的房間、家裡能用的床都騰出來給五保戶,自己和丈夫只在屋子的廊檐下搭個鋪,睡了一個月零一天。10年來,她和7個五保戶組成一家,忙前忙後照料,成了這個特殊家庭的大家長,她先後為其中的4個五保戶操辦了喪事。

15.龔文鳳(女):江都市丁溝鎮一個普通環衛工人,每天凌晨打掃集鎮衛生,每月收入約600元。7月6日凌晨3點多,她清掃到新華書店東側的一個路口時,發現了一個小黑包,借著夜色,她發現裡面有厚厚一疊鈔票,還有身份證、銀行卡、畢業證書等。清晨5點多鍾,派出所仍未上班,她趕緊回家將撿到錢的事告訴兒子和媳婦。經過清點,包里有1.45萬元現金、銀行卡等。一家人不為巨款所動,撥打114查詢身份證主人的電話號碼,聯繫上了失主,最終在派出所的見證下將錢物全部歸還失主,不收分文報酬。(「中國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16.梁隆聖:他除了自己掏腰包外,還動員退休老師、社會力量出資建立校友關愛基金,為學生募集善款。2002年退休後開始資助貧困學生,考慮到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他動員3個子女一起助貧濟困。女兒在他的帶動下,通過「春蕾女童」行動,先後資助了12個女孩。為了籌集資金,他還建立了校友關愛基金,為學生募集基金20萬元。「存在學校里,學校每年給6%的利息,用利息資助學生。」他找過慈善總會,為揚州大學少數民族學生爭取助學資金,資助了25個少數民族408名少數民族學生。8年來,他在校內外一共為學生募集了60萬元資金,資助了幾百名學生。

17.程介兵:在蘭庄,他是所有殘疾人的熟人。7年前,偶然的一次幫助殘疾人的經歷,讓他對生活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和理解,萌發了「我要為殘疾人做點事情」的想法。從那天開始,幫助身邊的殘疾人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定了個特殊的規矩:殘疾人修車,一律不收錢。不管有多忙,殘疾人如需要幫助,他都會上門服務。為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去年9月,他還特意在修車攤旁設立了一個愛心充氣點,承諾:充氣點所得款項全部捐贈蘭庄社區愛心基金。他的義舉感動了過往行人,半年募得近1500元關愛資金,全部捐給蘭庄社區。

18.管霞(女):父親中風,母親糖尿病,18歲的女兒患病毒性腦炎。背負諸多不幸的她,一個月20天時間在外唱戲,每天要趕80公里的路程,每月1200元左右的收入,卻要為女兒支付1000元的醫葯費。10月4日晚9點多鍾,管霞唱戲後回家,在路上撿到一隻皮包。到了家裡,管霞打開包仔細清點後發現,裡面竟有26000多元現金、15萬元欠條票據、6張銀行卡以及身份證等。看到包里有這么多貴重財物,管霞毫不猶豫地向高郵警方報案。面對失主的酬謝,她婉言謝絕。(「中國好人榜」11月上榜好人)

19.衡秀榮(女):數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五保」老人高春明。高春明孤苦無依,疾病纏身,因患病喪失了自理能力,她作為鄰居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照顧孤老的重擔。幾年來,她每天都要多做一份飯,准時送到老高的小房子。有時,老高身體不好,她還額外做點好吃的,給他開小灶。因為要照料老高,這兩年多,她幾乎沒有出過一趟遠門。即使走親訪友,也是吃了中飯去,趕在晚飯前回。如果有特殊情況實在趕不回來,她也要打電話吩咐家人,安排好飯菜。談起衡秀榮的照顧,憨厚的老高眼圈紅了:「要不是她照顧,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20.救人群體(高俊、陳紅、葉麗娟等):11月4日中午12時30分左右,在揚州市區淮海路與四望亭路交叉口,一位70多歲的老者突然昏厥,暈倒在路邊。過往群眾見此情形,立刻齊心協力將老者攙扶起來。最先發現老人暈倒的是一位60多歲的老師傅,發現老人暈倒後,他趕緊上前攙扶老人。其他市民也紛紛趕過來幫忙:一位女士買來礦泉水,另一名女子忙著撥打110……在眾人的幫助下,老人終於蘇醒過來。隨後,110救助人員趕到,看到老人已無大礙,大家才悄悄散去。老人的兒子告訴記者,他父親患有帕金森症,昏厥對於這類病人相當嚴重,如果救助不及時就會有生命危險。老人蘇醒後,反復叮囑兒子一定要找到所有的救命恩人,好好謝謝人家。在記者與群眾的努力下,救人的好人相繼被找到。

2、贛州築家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贛州築家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是2016-10-17在江西省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嘉定鎮府前路17號。

贛州築家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60722MA35KW185X,企業法人曹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贛州築家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室內外裝飾工程、建築工程、安防工程、鋼結構工程、市政工程設計與施工;辦公設備、建築裝飾材料銷售,維修服務;環境檢測與治理。(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贛州築家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孫傑的介紹

4、揚州好人

2010年度「十大揚州好人標兵」候選好人事跡簡介 1.王文清:救助他人是他「痴迷的事業」。他捐款的范圍很廣,地震了,他捐款;希望工程,他也捐;艾滋病、白血病患者,他同樣捐;流浪人員、遇到困難的陌生人,他也慷慨解囊……扶貧幫困22年,他捐助的對象多達200多名。從他參加工作至今,至少捐出50萬元,而他一直過著節儉、清貧的生活。去年12月28日,他從江蘇高速石油發展有限公司揚州雙溝加油站調至東台任站長時,幾件衣物、40多本義務獻血證、數百張匯款收據就是他的全部行囊。他還「痴迷」於無償獻血。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機會,他都要參加無償獻血。10多年來他累計獻血超7萬毫升,相當於體內的鮮血換了15遍,可挽救70條生命!(「中國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2.王德琴(女):揚汽集團吉祥分公司司機。深夜,她將迷路的高齡老人免費送回家。年初,她成為一名孤女的「愛心媽媽」。13年來,她在車上撿到的物品有手提電腦、手機、上萬元現金等,她都一一交還失主。別人開出租都是為了賺錢,她有時候還要貼錢。有一次,她在路上碰到一對從合肥來揚州投靠親友的小夫妻,身無分文,她載他們到達目的地後,還掏出10塊錢給他們買快餐。為了照料沒有一點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朱永清,她曾經錯過兩次姻緣。她說:「我開出租13年,沒啥大本事,只想熱心對待身邊每個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3.馮伯來劉逸蓉夫婦:21年前,20歲的她是曲江郵電支局的臨時工,在投遞郵件時,結識了揚州食品公司良種場的門衛謝孝水老人。21年,她和丈夫默默無聞地照顧這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平時常給他洗衣做飯,每到春節,還把他接到自己家中,為老人燒一鍋他最愛吃的蹄子湯。在老人生命最後4個月住院期間,馮伯來劉逸蓉夫婦輪流守在老人身邊,精心伺候,端屎倒尿,為老人擦洗身體。最後,就像親生兒女一樣為老人送終。老人在彌留之際鄭重立下遺囑,將4.3萬元遺產全部留給他們。而他們卻將這帶著「愛的溫度」的4萬多元變成助學基金,先後資助四川地震災區的孩子和寶應魯垛鎮的貧困兒童。(「中國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4.劉小琴(女):她是江都市環衛處城南公司的一線清掃工。效率高、標准高、肯吃苦、講奉獻是幹部職工對她工作的普遍評價。生活中的她朴實憨厚,家境並不富裕,日子很清貧,但她一直堅守道德底線,一顆金子般的心感動了很多人。2010年12月6日,她在建都路清理垃圾時,撿到一隻黑色皮包,內有現金1萬元、黃金手鐲一隻、金項鏈兩根、戒指一枚及銀元數枚。面對錢物,她不為所動,主動迅速地向經理匯報並尋找失主。面對失主的感謝,她只說了一句:「這是我作為環衛工人應該做的。」她用朴實的言行展現了環衛工人高尚的個人品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5.孫雲鳳(女):她25歲那年,與當兵的張永寬訂婚。張永寬回到部隊的第四天,在執行某國防施工現場排啞炮任務時,不幸被炸,雙目失明,少了一隻胳膊。命運的殘酷,讓年僅28歲的鐵骨錚錚的漢子陷入極大痛苦。就在張永寬最為痛苦的時候,她不顧街坊鄰居的議論和父母家人的勸告,毅然走進了張永寬的生活,讓他過上普通人應有的幸福生活。她堅信:愛,能彌補生命的殘缺。她說:「他沒有眼睛,我就是他的眼睛;他沒有胳膊,我就是他的胳膊。」35年來,他們患難與共、相濡以沫;35年來,他們不離不棄,戰勝了一切艱難困苦,演繹出一個又一個感人的真情故事。(「中國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6.孫程:他從2001年開始加入無償獻血者行列,至今已獻血7.5萬毫升,相當於15個健康人的全部血量。為此,他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05年,他從中心血站工作人員那裡了解到成分血的概念,當時全市較為固定的捐獻成分血的志願者還不到1000人,他毫不猶豫地報名捐獻成分血。從那時起,每月一次捐獻機采血成了他的必修課,就連到高郵掛職、母親生病、孩子中考等特殊情況,他還是一直堅持。就這樣,前後加起來,他9年獻血7.5萬毫升,成為揚州無償獻血最多者之一。他不但自己無償獻血,還動員身邊的人無償獻血。另外,他還是揚州市無償獻血宣傳員。

7.陳小星:原儀征市總工會主席、黨組副書記。他40年如一日忠於職守、兢兢業業,最後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經搶救無效於200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終年57歲。他出身於革命家庭,從小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耳濡目染,在40年工作歷程中,模範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用奉獻書寫信念,用敬業彰顯忠誠,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人生追求。在擔任儀征市總工會主席期間,他把工會工作當事業來干,把職工群眾當親人來待,把黨的形象當生命呵護,用寶貴的生命為工會事業譜寫了新篇章。(「中國好人榜」11月上榜好人)

8.陳宏如:他是揚州人,卻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延安老區。年僅24歲的他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一畢業,就主動提出要到革命老區去。他去的延長縣雷赤公社離縣城還有110里山路,是延安地區最邊遠、最貧困的地方,而他一呆就是24個春秋。自1968年至1992年,他先後任延長縣雷赤地段醫院醫師、院長、延長縣醫院副院長、延安地區醫院副院長、延安醫學院院長助理(正處級)等職。1993年,任揚州市中醫院大內科主任。退休後,他又重返延長坐診三年,被老區人民尊稱為「神醫」。今年3月,《延長縣志》收入他的傳記,縣志辦與縣政協編寫的《延長人物》以《老百姓念念不忘的人》為題刊發通訊。9.陳永宏:

寶應縣西安豐中學物理教師,15年前患上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強直性脊柱炎,他依靠葯物控制,承受著病痛和各種並發症的折磨,堅守三尺講台。2002年以後,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行走異常困難,為了不影響正常上課,他總是提前五六分鍾拄著雙拐一步步艱難地移向教室。為了減輕腿部的壓力,他用手撐著講台講課。學生們搬了一把椅子到講台上,希望他坐著上課,以減輕疼痛。他笑著說:「做教師的必須要站著講課,坐著講課成什麼樣子。」自此,講課時,他半倚在椅把上,時間久了,椅把的兩個角被磨得發亮。2007年5月,他無法再走上講台上課,但他經常拖著病痛的雙腿側坐在電腦前,給教師們下載物理教學資料,給同學們下載每一章節的試卷。
10.張梅琴(女):她是一個花季女孩,卻經歷著不一樣的花季人生——剛出生就被親生父母送養,14歲時養父半身癱瘓,17歲時養母離家出走。為了照顧癱瘓的養父,張梅琴14歲就開始在村裡的鞋廠打工,一天工作近10個小時。在得知自己不是養父親生之後,她認定養恩勝似生恩,毅然決定不回親生父母身邊,而是堅持留下來照顧養父,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在南通讀大學期間,她發傳單、做話務員、到麥當勞打工,除了上課,每天的日子都在打工中度過。為了把錢省下來為養父看病,她甚至連續吃過一個月的饅頭。(「中國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11.張德兵:他愛幫助人,沒錢幫助人的時候,他不惜擺地攤、打零工。上班之餘,他經常出來擺地攤,一個月下來有兩三百元的收入,為的是幫扶6個春蕾女童、希望工程貧困學子。因此,人們稱他為「擺地攤的慈善家」。他做好事,不僅是一個人做,還和幾位朋友一起發起成立了揚州首支義工隊伍——「圓夢義工聯盟」,並任隊長。許多家浴室都不大願意接納殘疾老人洗澡,他晚上上夜班,不敢合眼,下了班卻又趕去聯系浴室。這些年來,「圓夢義工聯盟」已經為不下1000人次的殘疾老人洗過澡。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行動一點點「推動社會的進步」。

12.祝正祥:今年79歲的他,年輕時就是有名的熱心腸,沒退休前他叫工人在廠門口擺茶水攤,退休後他就自己在家門口擺茶水攤。每年夏天他都會投入400元,在丁家灣和倉巷的交界處擺一個愛心茶水攤,來往的三輪車夫、做小生意的商販、趕路的市民,渴了累了,都習慣在這里喝上一杯清茶,到今年已經22年。市長謝正義視察時發現了這個愛心茶水攤,誇贊他是「揚州好人」。他表示,自己年紀大了,花不了什麼錢,能用錢做好事,覺得心安理得。社區活動有困難去捐款,有地方受災了也是第一個去捐款。他的愛心感染著身邊的鄰居們,也從小小的丁家灣流淌到揚州的各個角落。

13.耿高鵬: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學生。今年暑假期間,他幫助照看周邊村莊9個小學生,並輔導他們英語。他所在村莊前面有一條灌溉渠,叫周山支渠,上游放水灌溉時,水面寬7米、深2.3米,而且水流湍急。7月8日這天,周山支渠放水,中午11時學生們回家時,他擔心孩子們貪玩落水,特意騎著電動車護送13歲的王義偉和10歲的郁和傑回家。王義偉從田間小路拐彎上灌溉渠大道時,因為車速太快,失控沖進了灌溉渠。緊隨其後的他把電動車扔到一邊,不顧自己不會游泳,縱身跳進水裡救人,結果救起了王義偉,卻獻出了自己年僅21歲的生命。(「中國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14.賈鎖香(女):她沒有讀過一天書,從20歲入黨至今,始終把「黨員」二字看得很重。10年前,一場龍卷風後,村裡不少人家的房子倒塌,其他村民還可以投親靠友渡過難關,7個五保戶的日子卻沒了著落。時任小組長的她沒多想,就將村裡的7個五保戶接到家中照料。家裡一下子多出7口人,房間和床都不夠用,她和丈夫陳炳富商量,將不漏雨的房間、家裡能用的床都騰出來給五保戶,自己和丈夫只在屋子的廊檐下搭個鋪,睡了一個月零一天。10年來,她和7個五保戶組成一家,忙前忙後照料,成了這個特殊家庭的大家長,她先後為其中的4個五保戶操辦了喪事。

15.龔文鳳(女):江都市丁溝鎮一個普通環衛工人,每天凌晨打掃集鎮衛生,每月收入約600元。7月6日凌晨3點多,她清掃到新華書店東側的一個路口時,發現了一個小黑包,借著夜色,她發現裡面有厚厚一疊鈔票,還有身份證、銀行卡、畢業證書等。清晨5點多鍾,派出所仍未上班,她趕緊回家將撿到錢的事告訴兒子和媳婦。經過清點,包里有1.45萬元現金、銀行卡等。一家人不為巨款所動,撥打114查詢身份證主人的電話號碼,聯繫上了失主,最終在派出所的見證下將錢物全部歸還失主,不收分文報酬。(「中國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16.梁隆聖:他除了自己掏腰包外,還動員退休老師、社會力量出資建立校友關愛基金,為學生募集善款。2002年退休後開始資助貧困學生,考慮到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他動員3個子女一起助貧濟困。女兒在他的帶動下,通過「春蕾女童」行動,先後資助了12個女孩。為了籌集資金,他還建立了校友關愛基金,為學生募集基金20萬元。「存在學校里,學校每年給6%的利息,用利息資助學生。」他找過慈善總會,為揚州大學少數民族學生爭取助學資金,資助了25個少數民族408名少數民族學生。8年來,他在校內外一共為學生募集了60萬元資金,資助了幾百名學生。

17.程介兵:在蘭庄,他是所有殘疾人的熟人。7年前,偶然的一次幫助殘疾人的經歷,讓他對生活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和理解,萌發了「我要為殘疾人做點事情」的想法。從那天開始,幫助身邊的殘疾人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定了個特殊的規矩:殘疾人修車,一律不收錢。不管有多忙,殘疾人如需要幫助,他都會上門服務。為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去年9月,他還特意在修車攤旁設立了一個愛心充氣點,承諾:充氣點所得款項全部捐贈蘭庄社區愛心基金。他的義舉感動了過往行人,半年募得近1500元關愛資金,全部捐給蘭庄社區。

18.管霞(女):父親中風,母親糖尿病,18歲的女兒患病毒性腦炎。背負諸多不幸的她,一個月20天時間在外唱戲,每天要趕80公里的路程,每月1200元左右的收入,卻要為女兒支付1000元的醫葯費。10月4日晚9點多鍾,管霞唱戲後回家,在路上撿到一隻皮包。到了家裡,管霞打開包仔細清點後發現,裡面竟有26000多元現金、15萬元欠條票據、6張銀行卡以及身份證等。看到包里有這么多貴重財物,管霞毫不猶豫地向高郵警方報案。面對失主的酬謝,她婉言謝絕。(「中國好人榜」11月上榜好人)

19.衡秀榮(女):數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五保」老人高春明。高春明孤苦無依,疾病纏身,因患病喪失了自理能力,她作為鄰居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照顧孤老的重擔。幾年來,她每天都要多做一份飯,准時送到老高的小房子。有時,老高身體不好,她還額外做點好吃的,給他開小灶。因為要照料老高,這兩年多,她幾乎沒有出過一趟遠門。即使走親訪友,也是吃了中飯去,趕在晚飯前回。如果有特殊情況實在趕不回來,她也要打電話吩咐家人,安排好飯菜。談起衡秀榮的照顧,憨厚的老高眼圈紅了:「要不是她照顧,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20.救人群體(高俊、陳紅、葉麗娟等):11月4日中午12時30分左右,在揚州市區淮海路與四望亭路交叉口,一位70多歲的老者突然昏厥,暈倒在路邊。過往群眾見此情形,立刻齊心協力將老者攙扶起來。最先發現老人暈倒的是一位60多歲的老師傅,發現老人暈倒後,他趕緊上前攙扶老人。其他市民也紛紛趕過來幫忙:一位女士買來礦泉水,另一名女子忙著撥打110……在眾人的幫助下,老人終於蘇醒過來。隨後,110救助人員趕到,看到老人已無大礙,大家才悄悄散去。老人的兒子告訴記者,他父親患有帕金森症,昏厥對於這類病人相當嚴重,如果救助不及時就會有生命危險。老人蘇醒後,反復叮囑兒子一定要找到所有的救命恩人,好好謝謝人家。在記者與群眾的努力下,救人的好人相繼被找到。

5、覃姓何來

覃姓
一、姓氏源流
覃(Tán,Qín,Xún)姓源出有四:
1、出自夏朝有覃懷地,為覃懷氏之後,以地名為氏。據《姓氏考略》載,「夏有地名覃懷,居者以地為氏為覃氏。」。「覃懷」是地名,夏代時的稱謂,今河南溫縣周圍為覃懷,底績是覃懷之地的最底部。《禹貢》雲:「覃懷底績至於衡漳」。《左傳》雲:「覃懷,近河地名。」「衡」是稱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黃河稱起的地方。《左傳覃懷註疏》雲:「河內郡有懷縣,在河之北,善覃懷二字為一地,故雲近河地名。」河南溫縣周圍,夏稱覃懷地,秦漢稱河內郡,唐宋稱懷州,元以後稱懷慶府。覃懷底績是這塊方的底部,即今溫縣北平皋村,也是漢代以前的古地邢丘。「覃懷」字意來自甲骨文中的解釋。考古學家羅振玉說:「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壺)。郭沫若和陳夢說,「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壺的蓋,西下的「曰」是酒壺的大肚,「十」字底部為尖狀,插入地中便於存放。這些歷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懷地區的形貌。覃懷地區,西與北是太岳山脈,南與東是萬里黃河。在今邢台、安陽一帶為「西」處,在今焦作、沁陽一帶為「曰」處,在今溫縣北平皋為「十」的下底處。北平皋四面環水,中為突起高地,黃河過此後,開始東北去,故稱底尖部。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懷氏,其後以部落名為姓,稱為覃懷氏,後簡改為覃(Tán 音譚)姓,稱為覃氏。
2、出自南方少數民族姓氏,為復姓皇覃氏所簡改。據《姓氏考略》載,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後亦簡改為覃氏(Qín 音秦)。相傳覃元先(南梁南海人,即今廣東省南每人,相傳是皇覃氏之後人)義勇隸屬。
3、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時譚氏為避難所簡改為覃氏(Tán 音譚)。譚姓源自春秋時代是以國為氏。根據《萬姓統譜》、《譚氏家譜序》等文獻記載,譚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聖君夏禹的姒姓後裔,周朝初年大封先聖之後時,把他們封於譚國,爵位為子爵,後為齊國的附庸國,到春秋時代齊桓公稱霸諸侯,就於周莊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683年,將譚國吞並了,當時譚國的主人譚子奔到莒國去避難,失去祖國的譚國公族後裔就「以國為氏」 而姓了譚(見《譚氏家譜序》)。覃姓為譚姓避禍去言字為覃姓(見《萬姓統譜》)。故譚與覃應為一家。
4、出自曋姓,為巴人曋氏所改,覃(Xún 音荀)姓為土家族最大姓氏之一。土家族覃姓以鄂西南山區腹地長陽、招徠河最為集中,據《覃姓族譜》稱:招徠河是覃姓聖地。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有學者考證,「覃氏源於曋姓」,這證明早期巴人四姓,曾居住在招徠河流域。
得姓始祖:伯益。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時期協助大禹治水。當時,溫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為圖騰稱有竹氏,首領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處。此地周圍今日仍然竹林叢生,晉代有「竹林七賢」在此地活動。當大禹治水來到這里後,伯益開始協助他治理濟河、沁河和黃河。其後,伯益攜族人向東,隨大禹往東至兗州地治水,今河南浚縣有覃氏族人數千人,是伯益族人留居下來的,他們以祖地「覃」為姓氏。伯益族人一直隨大禹治水遷徙,最後到了江南的會稽(今浙江韶興),其族人散居到各地。但是,他們不忘自己的祖地,均以覃懷地名為氏,在各地產生了覃的姓氏。另外,在周代期間,有竹氏遷出外地的有稱孤竹氏,一支被封在今山東的章丘、歷城一帶建譚國,後譚國被齊國所滅,在逃亡中去「言」字邊以覃為氏,《姓篡》中說:「覃本譚氏,避難改。」故覃氏後人奉伯益為覃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覃氏演變過程:覃氏→覃懷氏→皇覃氏→墨胎氏→孤竹氏→有竹氏→譚氏→覃氏。
上古周武王伐紂成功,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後,封遠古顓頊帝的後代為譚地的首領,讓他們建立了譚國(在今山東省歷城縣)。並封給子爵爵位,所以譚國歷代國君都稱為譚子。繼而兼並諸侯,廢了孤竹國,孤竹氏被改為有竹氏。先後被遣送到洛陽(今洛陽市東)和有褒(今陝西省南鄭縣)兩地修築東周城郭和抵宮。為周穆王貴族的奴隸。修築工程完成後,周穆王把修築抵宮的奴隸升為自由民,分配到各附庸國去耕田種地。有竹氏自由民被分配到譚國耕田種地,隨譚國而姓,歸宗譚氏。到古代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並吞譚國,國民分崩離析。國君譚子奔莒(今山東省莒縣),其公族子孫,以國名為姓,相傳姓譚;原有竹氏公族子孫,不甘做齊國的順民而相率逃亡,奔有褒,重返三百多年前的故地,在逃亡途中,以譚國名去言為姓,相傳姓覃。覃氏「義勇隸屬將軍詩」立兩廣開陽之羅城(即廣東羅定市)戍乾位,始建功東漢末年,據此紀念義勇隸的覃氏民間傳說「覃公千子生百姓」指的就是公元前約一千年左右,覃懷河部族皇覃氏氏遭禹下令滅族時期,覃公命覃氏部族各人自行改姓四逃求生,以免滅族之災。當時覃公命譽族部人幾經周哲展轉沿海地帶南北大遷異,歷經千載後於南北朝時代早期定居南海。《覃氏家譜》載輩排有「文星朝化日,明譽向中天。思永作元輔,發祥克紹先。」覃姓望居會稽(秦初置郡。在今江蘇省東南部及浙江西部一帶。治所在吳縣,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南海(秦始皇時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縣,今廣州市番禺區)、弘農(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北。東漢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恆農郡)。
三、歷史名人
覃 昌: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覃光佃的兒子,慶歷進士,官至國子祭酒,退休後閉門講學,教人讀經書,著有文集。
覃 達:明代湖南石門人,曾任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萬戶官,洪武年間(1368-1398年)被征調到四川征剿,奮勇殺敵立功。喪於四川省大溪坪。
覃 吉:明代太子太傅,太子年九歲,口授四書章句及古今政典。「老伴」這個稱呼,原來是太子稱呼老太監的,現在通用於老年夫妻之間的稱呼。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冊立9歲兒子朱佑樘為太子,派宮中服侍多年的太監覃吉專門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學習。幾年間,覃吉對太子口授「四書」,還常常敘說民間情況,連歷史上宦官專權禍國的往事也不避諱。覃吉對太子說:「我老了,也不想當富人,但願天下有個聖君,我就滿足了。」覃吉為人正派,忠於職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稱他為「老伴」。以後傳到民間,老年夫妻之間互稱「老伴」了。
覃 振:原名道讓,字理鳴。當代湖南桃源縣人,留學日本,後加入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參加護法運動。蔣介石隱退時,以主執委代行總統職權數月。系國民黨元老,孫中山好友,與毛澤東有密切交往。1947年在上海病逝,終年63歲。葬嶽麓山,墓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覃元先:字流欽,名無克,南梁廣東南海人,原籍陝西善騎射,亦精通文墨。齊未,反者四起,元先募乒衛鄉里,據有番禹。慶州刺史李堅,遣人說元先歸梁。武帝召見問其姓名,元先以「衍」與「彥」同音,恐犯帝諱,乃以無名對帝渭曰:「公當立勛業,書彝常,奈何無名乎?遂改今名。拜東寧州(今廣西羅城縣)刺史。累著戰功,加雲麾將軍。侯景反,元先與蕭雲合力討伐,擒賊斬將,所向無敵,未凡卒於軍中,年73歲。其後裔均落籍羅城。
覃光佃: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博學能文,宋仁宗時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勢,京師呼為真御史。外籌軍政,內肅朝儀,咸倚重焉。曾與狄青並封為將軍,以音乞歸賜詔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致仕。
覃慶元:覃光佃之父親,北宋融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景德進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間(1006-1010年)被封為御史中丞。為人穩健,遇事敢於發表意見,舉朝服其公正。
覃應元:字德芳,明朝四川省雲陽縣人,嘉靖進士,知河南府。他以德感召下屬及群眾,平息匪亂,整肅地方治安,政績突出,升任四川副使。
覃子豪:又名天才、覃基(1912-1963),出生於廣漢縣城西街。在廣漢中學讀書時,便喜愛詩歌。1932年考入北平中法大學孔德學院,與同學朱顏等成立詩社,研讀法國浪漫派詩人雨果等的作品,合出詩集《剪影集》。1934年,覃參加中共黨員夏奇峰、蔣代茲組織的讀書會,開始閱讀高爾基等的作品。1935年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讀書,參加中國詩歌作者協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返國,投入抗日宣傳活動。先後主編《掃盪簡報》、《前線 日報》副刊、《新時代》周刊,創辦《東方周報》、《太平洋日報》等,並創作出版《自由的旗》、《永安劫後》等詩集,宣傳杭日。抗戰勝利後,覃在上海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7年,覃子豪去台灣。先後擔任台灣省物資調節委員會專員、糧食局督導員、文壇函授學校教授、文藝創作委副主任,並當選為青年寫作協會理事兼該會詩歌研究委員會主任。1951年主編《新詩周刊》。後與鍾鼎文等創建蘭星詩社,編印《蘭星》詩刊。先後創作、翻譯出版《海洋詩抄》、《瓶之存在》、《論現代詩》、《法蘭西詩集》等詩集、詩論。其詩作對台灣和東南亞現代詩有過極大影響,被譽為台灣詩壇三老之一,與紀弦、鍾鼎文齊名。1963年10月10日,覃子豪病逝,台灣文藝界為他出版《覃子豪全集》。
覃紹殷:廣西自治區馬山縣人,壯族。1959年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理事,桂林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桂林畫院院長。作呂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有作品在日本、美國、法國、新加坡、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展出或限表。有作品被全國人大會堂,天安門管理處、毛主席記念堂等收藏。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會稽郡:秦置會稽郡,治吳(今江蘇省蘇州市),包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更包有浙、閩全部。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吳郡、會稽郡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有浙閩之地(今杭嘉湖均屬吳郡)。三國吳分設臨海(台州)等郡後,轄境縮小。隋為越州。又隋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民國合二縣為紹興縣。
南海郡:秦置南海郡,治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趙陀據其地建南越。漢武時再置。隋唐有廣州(隋為番州)南海郡。
弘農郡:①漢置弘農郡,現在河南省內鄉、宜陽縣以西,黃河、華山以南,陝西省柞水縣以東地區,治弘農縣。②弘農縣,漢置。為弘農郡治,元至元八年(1271年)廢。故城在今河南省靈寶縣北。
2、堂號
覃姓的主要堂號有「務滋堂」等。
============================================================
【覃姓宗祠通用對聯】
〖覃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授九歲太子;
傳各齡儒生。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太子太傅覃吉,憲宗時,在朝中侍太子。太子年九歲,口授四書章句及古今政典。下聯典指宋代國子祭酒覃昌,融州人。致仕後閉戶講學,有文集。

6、2013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例+頒獎詞 求解。。。。拜託各位大神

、馬俊欣:殘疾檢察官 馬俊欣,男,47歲,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憑借堅強的毅力,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從事檢察工作26年,堅守本職崗位,忠誠檢察事業,總結推行過很多創新制度。 2、西哈努克:中國人民老朋友 西哈努克 1993年9月至2004年10月任柬埔寨王國國王,後為太皇。2012年10月15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0歲。 西哈努克國王長期致力於中柬友好事業,並多次訪問中國。從五十年代的萬隆會議之後,盡管兩國國內形勢歷經變化。 3、劉國江、徐朝清:愛情天梯 劉國江、徐朝清,重慶江津中山古鎮高灘村村民。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劉國江、徐朝清攜手私奔至海拔1500米的半坡頭山,自立更生,靠野菜和雙手養大7個孩子。 4、劉躍進:公安部緝毒局長 劉躍進,男,53歲。現任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長,湄公河「105案」專案組組長。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迅速鎖定糯康武裝販毒集團,在多次抓捕糯康未果後,果斷作出「斬首」與「斷肢」並用的策略。 5、李成環、龔大錟:最美夫婦 龔大錟,男,33歲,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執法隊協管員。李成環,女,25歲,蘭州代課教師。2012年10月兩人走進了婚姻殿堂。2012年11月,李成環和丈夫龔大錟等去青海玉樹送愛心棉鞋,為了這次獻愛心,她放棄了蜜月,卻在途中遭遇車禍意外受傷。 6、李文波:南海守礁王 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歲時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現在。 7、蘇 丹:捐肝救夫 蘇丹,女,32歲,北京市民。了解到肝源緊缺,眼看著前夫命在旦夕,蘇丹回想起十年共同生活的點點滴滴,她作了一個決定,自己去醫院做了體檢。 8、吳良鏞:建築學家兩院院士 男,90歲,建築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居環境科學開創者,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9、何 玥:捐獻肝腎女孩 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9月初,病情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 10、張麗莉:最美女教師 女,30歲。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初三(3)班班主任。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碾到了車下。 11、陳家順:卧底民工局長 陳家順,雲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1968年出生。 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從2007年9月起,陳家順先後深入5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 「卧底」打工。 12、陳斌強:背著媽媽上班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決定帶著母親上班。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然後每天騎著電動車。 13、胡丙申:誠信的還債局長 胡丙申,男,67歲,原山西夏縣鄉鎮企業局局長。胡丙申擔任山西夏縣鄉鎮企業局局長期間,曾以個人名義先後為19戶農民擔保借貸69萬多元資金,後由於農民無法還債。 14、林俊德:工作到最後一刻 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2012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 15、羅 陽:殲-15總負責人 羅陽,男,51歲,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11月25日,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職。 16、周月華、艾起:殘疾醫生夫婦 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 17、莫 言:諾貝爾文學獎作家 莫言出1955年生於山東高密縣,寫作風格素以大膽著稱,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莫言在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 18、高秉涵:台灣老兵 高秉涵,台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於山東菏澤。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 19、高淑珍:愛心小院 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庄鎮窪里村普通農村婦女。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裡辦起了學校。 20、韓 紅:公益歌手 韓紅,歌手,1971年出生。現任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韓紅愛心行動成為公益界一個響亮的品牌,頻繁參與各類公益活動,韓紅本人不辭辛苦,到全國各地為老人、殘障兒童送愛心。 三、候選人名單(未入第二階段的39人(組)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21、章金媛 當代中國的「南丁格爾」 女,84歲,江西人,南丁格爾志願服務團理事長 22、鄭宜棟 替父還債67年,男,88歲,江西人,上饒縣旭日街道退休幹部。 23、張振江 堅守艾滋病人17年,57歲,安徽利辛縣村醫。 24、張美沖 拐杖信使」 48歲,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雙河郵政所鄉村郵遞員,常年手拄一根拐杖。 25、袁 琨: 「仁心廉醫」 ,現年50歲,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醫師。 26、楊美學: 賣臭豆腐「賣出」一家慈善養老院,54歲,農民工,貴州農民工慈善助養院「院長」。 27、王文忠: 億萬富豪返鄉當村官帶村脫貧,男,49歲,河北人,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芍葯村黨支部書。 28、王甦菁: 「腦癱博士」「吉林阿甘」 ,36歲,吉林大學2008級博士生。 29、王建玲: 服侍植物人婆婆14年 30、孫方紅: 帶著兒子去支教 女,42歲,原貴州制葯公司的職工,現於羅甸縣董王鄉皮桶小學支教。 31、清流監獄民警:救贖136名艾滋病犯人。福建省第一所用於獨立收押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罪犯的中隊。 32、林海波: 80後民警「捂腸追凶」787米 ,32歲,莆田市公安局城廂分局信息化警務中心主任,從警8年。 33、馮鳳榮: 守護麻風病人33年 ,女,54歲,海南儋州市麻風醫院醫生。 34、「媽媽抱抱寶貝」愛心群 35、馬玉劍: 「信義店主」 36、宋 英: 「裸捐百萬」的老人 江蘇南通市通州區,95歲 37、渠立強:「豐縣焦裕祿」 46歲,江蘇徐州豐縣農林局土肥站站長 38、周江疆:烈火救人犧牲的好青年,男,1985年生,江蘇南通海門人, 39、徐秋楠:接過母親的愛心接力棒 ,男,33歲,現為天津圓夢特教中心的負責人。 40、肖興英:「最美媽媽」獨自撐起一個家,49歲,貴州安順人,「西秀區殘孤幼兒家庭寄養中心」創辦人。 41、吳殿華:大愛仁醫 ,76歲,河北故城縣人,醫生。 42、王奕鷗: 瓷娃娃關懷協會發起人,女,27歲,山東濟南人。 43、湯光覽:一個腳趾撐起學校,男,58歲,湖南湘潭縣石鼓鎮將軍小學校長。 44、廈大90後學生: 撿破爛半年幫山區蓋籃球場 45、齊建東:只收1塊錢的理發師,男,47歲,天津寧河縣理發師。 46、李小棚:陝西苦力教育家,男,41歲,陝西藍田人。陝西藍田一名鄉村教師 47、程德忠:推動民間器官捐獻的老人,今年74歲,貴州普通退休工人。 48、陳建國:大禹式的南水北調建設者 ,男 河南省水利一局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方城6標項目經理。 49、布茹瑪汗毛勒朵: 堅守邊防的「冬古拉瑪大媽」 ,69歲,烏恰縣吉根鄉柯爾克孜族牧民 50、楊 惠: 勇救落水者的6旬老太 ,62歲。黑龍江哈醫大一院病案室的一名退休職工。 51、王 冬: 勇於承擔責任「仁義哥」 ,28歲,貴州遵義市習水縣人。 52、喬光華: 35年堅守放映一線 ,女,52歲,新疆阿瓦提縣電影放映管理中心放映員。 53、藍宏斌: 認養烈士父母13年,男,35歲,現為江蘇省國資委群眾工作處一名工作人員。 54、高玉清: 成都桃姐 ,女,93歲,成都溫江人。 55、文氏四兄弟尋母 56、樊 蒙: 帶媽媽穿越中國的孝子 1986年生,是北京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員工。 57、歐興田: 守墓老兵,男,87歲,安徽省固鎮縣任橋鎮清涼村人,解放軍離休幹部。 58、徐莉佳: 帆船奧運冠軍 59、沈 星:義救落水娃犧牲男,31歲,陝西省西安市人。第二炮兵指揮學校脫產攻讀碩士研究生。

記得採納啊

7、有沒有農民致富的事情、事例?

鹹蛋黃大王龍金平

龍金平,今年38歲,是湖南省衡東縣霞流鎮李花村農民。目前,他以創辦的衡金優質農產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組建了全國最大的鹹蛋黃加工基地。2001年,他已向北京、廣東、上海、香港等地銷售鹹蛋黃1980萬枚,產值1600萬元。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鴨業已成為衡東縣的支柱產業,全縣有3.1萬農民因從事養鴨、鴨蛋加工、收購、銷售而脫貧致富。近幾年來,他多次被省、市、縣有關部門評為「優秀經理」、「先進企業家」、「全省農產品營銷大戶」。2001年他被評為全省勞動模範。

依託本地資源 創辦龍頭企業

龍金平家緊靠京廣鐵路,鄰里鄉親有傳統的養鴨習慣。9歲時,他被生活所迫,每天一大早就用籃子提著20隻鴨蛋去火車站,偷偷賣給列車員。每隻鴨蛋凈賺2分錢,以此解決自己的部分生活費用和學費。
1980年,他高中畢業後,來到衡陽市某建築隊打工。他每天將2400塊紅磚挑上6樓。當拿到第1個月160元工錢時,他哭了:在鄉下時,父母辛苦半年也難掙到這么多錢呀!
一年的打工經歷使他成熟了許多,他不相信在家鄉的土地上發不了財。於是,他揣著打工掙下的一點錢回到了家鄉,立志干出點名堂來。
那個時候,政策還沒有放開,城裡居民很難吃上農村的新鮮鴨蛋。他與愛人每人挑一擔鴨蛋,乘火車到廣東去賣。車到廣州時,已是晚上10點多鍾,他們往火車站邊的大樟樹下一倒,便蒙頭大睡。第2天清晨,他們又提心吊膽將蛋挑到10公里外的清平市場賣。一次來回1個星期,可凈賺50元。
改革開放後,他從霞流鎮信用社貸款200元起家,以家鄉作為大後方,在廣州不斷開拓銷售的前沿陣地,賺的錢也越來越多。
但龍金平不滿足。他發現:養鴨雖然是個傳統產業,但效益不高,鄉親們主要靠出售新鮮蛋來獲取微薄的利潤,營銷途徑大多局限於農貿市場交易。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驅使著他去開拓新的事業,那就是:創辦自己的蛋品加工廠,變賣原料為賣產品。當地有眾多的養鴨專業戶,有豐富的鴨蛋資源,有傳統的鹽蛋、皮蛋加工技術,這些不正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嗎?
說干就干,立項、論證、籌資、建廠房、購設備,一氣呵成。1997年4月,他成立了以鴨蛋收購、加工、銷售為主要業務的衡金優質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他引進先進技術對鮮蛋進行深加工,從而結束了只賣原料的歷史,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帶動了蛋鴨產業的發展。
通過幾年的努力,他創辦的公司已發展成為內聯千萬農戶、貨暢大江南北的龍頭企業。

依靠先進技術 開發名牌產品

公司辦起來了,但要使它發展壯大,單靠加工普通鹽蛋、皮蛋是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必須要有自己的名優產品,才能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龍金平憑自己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的經驗和對蛋品市場的敏銳洞察力,認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蛋黃月餅、蛋黃粽子、蛋黃糕點等食品將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而鹹蛋黃是這類食品的基礎性原料,其市場銷路必定大增。他果斷地作出了開發營養價值高、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好的鹹蛋黃系列產品的決策。
1997年底,他風塵僕僕地來到廣東華南食品工業研究所,花5萬元請專家將鴨蛋保鮮技術研究成功。接著,他花3萬元買來了鹽蛋腌制配方及鹹蛋黃脫水、保鮮、殺菌、烘乾、包裝技術,到北京花5萬元請來了中國農業大學著名教授現場講解操作要點。
經過反復試驗,他終於生產出了色紅、光亮、香濃、味佳的「金黃」牌紅心鹹蛋黃,克服了一般產品具有腥味、易霉變的弱點。該產品經全國食品協會烘焙分會鑒定為優質農產品,在1999年湖南省首屆農副產品博覽會上獲得了銀獎,2000年獲得國家專利。
1999年中秋節,他生產的首批40萬枚鹹蛋黃被運進人民大會堂,端上了國宴餐桌。1999年國慶這天,在人民大會堂門口,國旗護衛隊的衛士們抬著一個邊長1.99米的正方形大月餅走向天安門廣場,那月餅上面用他生產的1999個鹹蛋黃組成了「天安門」、「1949-1999」和「國慶」等彩色圖案,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團圓和強盛。

拓展內外市場 壯大公司規模

為了拓寬銷路,爭取較多的市場份額,龍金平絞盡腦汁,在上海、廣州、成都、北京設立了4個銷售點,以便及時掌握信息,簽訂合同,組織生產。他常常把生產的重擔交給妻子和合作夥伴,獨自一個人背著行囊,帶著樣品走南闖北推銷產品,一去就是10多天。1998年5月,他花費7萬多元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中秋月餅訂貨會,印發宣傳資料2萬多份,簽訂了400多萬枚鹹蛋黃的供銷合同。目前,他已與全國30多家大型食品廠建立了穩定的供銷關系,拿到了2000多萬枚的銷售訂單。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他的產品走出國門,成為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地華人的「搶手貨」。到2001年止,他的公司擁有固定資產300多萬元,廠房面積3000多平方米。公司每年可加工鮮蛋2000萬枚以上,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盈利100多萬元,為國家提供稅收30多萬元。
李花村以衡金優質農產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全村男女老少加工鹹蛋,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鹹蛋黃生產基地。目前,全村從事鹹蛋加工的有520多人。
在公司的帶動下,周邊地區養殖的蛋鴨由最初的10萬羽發展到現在的60萬羽,養鴨大戶由原先的100多戶發展到500多戶,蛋鴨飼養戶因此而增收1000萬元以上。

菇業大王圓了現代農庄夢

磨礪 滿身技術 身無分文

1980年,從部隊退伍的農民趙啟平順理成章地回到山東諸城老家,成為鄉文化站站長。從事文學創作是他多年的夢想。當時,他的工作是編寫地方戲劇本,一年寫一個,很清閑。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諸城這樣的歷史文化古城,「萬元戶」成了家家羨慕的理想目標。趙啟平也做起了各種各樣的生意,但都不盡如意。
經過種種嘗試,趙啟平發現了一個可以學技術的無本生意--種蘑菇。他200元的啟動資金在一堆鋸末和棉花殼里開辦了食用菌廠。從選場地、租大棚、做培養基到種植、養護、出售等一切工序都由他一個人承擔,他不知在種植大棚里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當第一株蘑菇捧在雙手上時,趙啟平不禁流下了熱淚。
門外漢很快成為食用菌的栽培能手。他隨後應聘到江蘇,成為南京食品生物研究所工程師,組建了生物技術開發部並成為中國食用菌協會員。

創業 賠了生意 賺了技術

1992年,趙啟平從杏花春雨的江南轉戰到駿馬秋風的塞北,在長白山下開始種植食用菌的二次創業。這次創業,從表面上看是完全失敗了。由於決策失誤,他的菇業生意賠了本。東北無霜期短,野生菌多,市場不好。但趙啟平把長白山野生的榆黃菇、猴頭、靈芝都引入大棚,並培植成功,成為種值食用菌的多面手。生意是賠本了,但所學到的技術是賠不掉的。
大雪冰封的東北再一次讓趙啟平到了走投無 路的境況。多年前,他面對過第一個妻子亡故的慘痛。這一次,和他結婚5年的第二個妻子又在他最艱難的時刻拋下一雙兒女,選擇了離開。趙啟平看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臨近崩潰的邊緣。
北京,成了他追逐夢想的啟明星。趙啟平留下了兒子在東北讀書,帶著5歲的小女兒在一個北風蕭瑟的初春季節踏上了進京的列車。

進京 抓住市場 打下根基

許多尋夢的人都在春節地後闖北京。雖說奏已經來了,但寒冷的天氣加上失落的人心,總不免讓人有幾分凄涼。19984年,趙啟平來北京的時候,手裡拉著瘦小的年紀的女兒,口袋裡裝著100塊錢,迷茫地從北京站走到天安門。
好心的交警看到他因為坐了幾十個小時的火車而消瘦憔悴的面容,上前詢問他是丟了錢還是不舒服。就這樣幾句話,趙啟平至今還記得。他說,那時在他人生最低谷時期聽到的最溫暖的問候。
當時,一位朋友在通州租了幾個大棚。但由於不懂技術種不出蘑菇,一年6萬元的租金只能白白消耗。趙啟平的到來無疑給朋友帶來了生機。於是,趙啟平又開始了自己的無本買賣產。兩人你出資金、大棚,我出技術種蘑菇,一年下來,4個大棚賺了4萬多元。
經過4年的努力,趙啟平打下了事業的根基--佔地近2000平方米的京都菇業開發中心成立。趙啟平認為農業種植更多的是靠經驗,靠不斷實踐。這位曾經想當作家的山東農民在北京種蘑菇種得越來越好,他的基地不斷向北京各郊區縣擴散。

責任 輸出技術 助人致富

作為共產黨員、退隊軍人的趙啟平,曾給自己這個民營企業家的身份下了4點責任:一是民營企業要在經濟戰場上當尖兵,要有當「烈士」的准備;二是民營企業要有精神,要講政治,在經濟上講政策策略;三是民營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幫助政府排憂解難;四是民營企業要搞好高附加值的帶動性產業,對京都菇業來說,就是要把農業產業化搞出名堂來。
有了這4點責任,對於趙啟平關註失業人員的舉動不不奇怪了。
許多失業人員沒有本錢做生意,又不能在一夜間學到技術。於是,趙啟平打出廣告:「下崗待崗不用愁,租個大棚種蘑菇。」下崗職工租大棚後,從購料到銷售均由京都菇業有限公司負責,他們還免費培訓技術。截至2002年4月,有上百戶下崗職工靠租大棚得到190萬元的報酬。趙啟平以成為上百戶老百姓的打工仔而感到榮幸:「您當老闆我打工,我就是個打工的命。」
談起這些學技術的人,趙啟平還記得有個山東壽光的女孩。「1999年9月,有個壽光的女孩看了電視上關於我的報道,她一個人用了三天的時間騎自行車到北京來學技術學了半年,她回去了,自行車還留在這里。」趙啟平談起這些來了又走,走了又來的人們,眼裡滲透出一種很慈祥的東西。很多技術好的人,都是在他鼓勵下回家鄉的。他說:「他們技術好,適合自己創業,我當然得鼓勵他們離開,自己當老闆。」

圓夢 探索現代庄園經濟

說起在京城尋夢的最大收獲,趙啟平覺得不僅僅是種出了那麼多讓自己和他人致富的蘑菇,而真正感知了全球化的市場,能夠從發達國家的案例中去認識農業產業化,學會對術單農業、觀光農業的操作。「開發旅遊項目,從種蘑菇發展到種草種樹,是我對現代化大農業認識的延伸。」趙啟平這種想法的直接結果就是「大家地業」的成立。
他獨家承包障日山大面積山地,創立」大家地業「。他的目標就是要在2003年底建成60套農家小院式的度假村,建成佔地500畝,既可經營又可觀賞的真菌園區。此外,還有佔地5000畝左右的植物園區、動物園區、經濟林區、百鳥園、魚文化區、形成立體的觀賞農業。
從京都菇業的「租個大棚種蘑菇」到障日山莊投資開發的優惠鼓勵政策,趙啟平都是為了吸引農科單位、民營科技企業和城鄉民營資本的共同參與。
在京都菇業總部的前台有一幅畫,上面的二龍戲珠圖案全是用靈芝拼成的。傳說中,百歲老人吃了靈芝又長出新牙,趙啟平希望京都菇業成為失業人員和農民的靈芝,讓他們帶著技術去創造新事業。京都菇業將和他們一起走向富裕。

還有其它事例:http://www.lzny.gov.cn/info/index.asp?Curpage=1&classid=29&nclassid=72

8、揚州好人 事跡

  1.王文清:救助他人是他「痴迷的事業」。他捐款的范圍很廣,地震了,他捐款;希望工程,他也捐;艾滋病、白血病患者,他同樣捐;流浪人員、遇到困難的陌生人,他也慷慨解囊……扶貧幫困22年,他捐助的對象多達200多名。從他參加工作至今,至少捐出50萬元,而他一直過著節儉、清貧的生活。去年12月28日,他從江蘇高速石油發展有限公司揚州雙溝加油站調至東台任站長時,幾件衣物、40多本義務獻血證、數百張匯款收據就是他的全部行囊。他還「痴迷」於無償獻血。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機會,他都要參加無償獻血。10多年來他累計獻血超7萬毫升,相當於體內的鮮血換了15遍,可挽救70條生命!(「中國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2.王德琴(女):揚汽集團吉祥分公司司機。深夜,她將迷路的高齡老人免費送回家。年初,她成為一名孤女的「愛心媽媽」。13年來,她在車上撿到的物品有手提電腦、手機、上萬元現金等,她都一一交還失主。別人開出租都是為了賺錢,她有時候還要貼錢。有一次,她在路上碰到一對從合肥來揚州投靠親友的小夫妻,身無分文,她載他們到達目的地後,還掏出10塊錢給他們買快餐。為了照料沒有一點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朱永清,她曾經錯過兩次姻緣。她說:「我開出租13年,沒啥大本事,只想熱心對待身邊每個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3.馮伯來劉逸蓉夫婦:21年前,20歲的她是曲江郵電支局的臨時工,在投遞郵件時,結識了揚州食品公司良種場的門衛謝孝水老人。21年,她和丈夫默默無聞地照顧這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平時常給他洗衣做飯,每到春節,還把他接到自己家中,為老人燒一鍋他最愛吃的蹄子湯。在老人生命最後4個月住院期間,馮伯來劉逸蓉夫婦輪流守在老人身邊,精心伺候,端屎倒尿,為老人擦洗身體。最後,就像親生兒女一樣為老人送終。老人在彌留之際鄭重立下遺囑,將4.3萬元遺產全部留給他們。而他們卻將這帶著「愛的溫度」的4萬多元變成助學基金,先後資助四川地震災區的孩子和寶應魯垛鎮的貧困兒童。(「中國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4.劉小琴(女):她是江都市環衛處城南公司的一線清掃工。效率高、標准高、肯吃苦、講奉獻是幹部職工對她工作的普遍評價。生活中的她朴實憨厚,家境並不富裕,日子很清貧,但她一直堅守道德底線,一顆金子般的心感動了很多人。2010年12月6日,她在建都路清理垃圾時,撿到一隻黑色皮包,內有現金1萬元、黃金手鐲一隻、金項鏈兩根、戒指一枚及銀元數枚。面對錢物,她不為所動,主動迅速地向經理匯報並尋找失主。面對失主的感謝,她只說了一句:「這是我作為環衛工人應該做的。」她用朴實的言行展現了環衛工人高尚的個人品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5.孫雲鳳(女):她25歲那年,與當兵的張永寬訂婚。張永寬回到部隊的第四天,在執行某國防施工現場排啞炮任務時,不幸被炸,雙目失明,少了一隻胳膊。命運的殘酷,讓年僅28歲的鐵骨錚錚的漢子陷入極大痛苦。就在張永寬最為痛苦的時候,她不顧街坊鄰居的議論和父母家人的勸告,毅然走進了張永寬的生活,讓他過上普通人應有的幸福生活。她堅信:愛,能彌補生命的殘缺。她說:「他沒有眼睛,我就是他的眼睛;他沒有胳膊,我就是他的胳膊。」35年來,他們患難與共、相濡以沫;35年來,他們不離不棄,戰勝了一切艱難困苦,演繹出一個又一個感人的真情故事。(「中國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6.孫程:他從2001年開始加入無償獻血者行列,至今已獻血7.5萬毫升,相當於15個健康人的全部血量。為此,他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05年,他從中心血站工作人員那裡了解到成分血的概念,當時全市較為固定的捐獻成分血的志願者還不到1000人,他毫不猶豫地報名捐獻成分血。從那時起,每月一次捐獻機采血成了他的必修課,就連到高郵掛職、母親生病、孩子中考等特殊情況,他還是一直堅持。就這樣,前後加起來,他9年獻血7.5萬毫升,成為揚州無償獻血最多者之一。他不但自己無償獻血,還動員身邊的人無償獻血。另外,他還是揚州市無償獻血宣傳員。

7.陳小星:原儀征市總工會主席、黨組副書記。他40年如一日忠於職守、兢兢業業,最後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經搶救無效於200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終年57歲。他出身於革命家庭,從小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耳濡目染,在40年工作歷程中,模範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用奉獻書寫信念,用敬業彰顯忠誠,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人生追求。在擔任儀征市總工會主席期間,他把工會工作當事業來干,把職工群眾當親人來待,把黨的形象當生命呵護,用寶貴的生命為工會事業譜寫了新篇章。(「中國好人榜」11月上榜好人)

8.陳宏如:他是揚州人,卻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延安老區。年僅24歲的他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一畢業,就主動提出要到革命老區去。他去的延長縣雷赤公社離縣城還有110里山路,是延安地區最邊遠、最貧困的地方,而他一呆就是24個春秋。自1968年至1992年,他先後任延長縣雷赤地段醫院醫師、院長、延長縣醫院副院長、延安地區醫院副院長、延安醫學院院長助理(正處級)等職。1993年,任揚州市中醫院大內科主任。退休後,他又重返延長坐診三年,被老區人民尊稱為「神醫」。今年3月,《延長縣志》收入他的傳記,縣志辦與縣政協編寫的《延長人物》以《老百姓念念不忘的人》為題刊發通訊。
9.陳永宏:

寶應縣西安豐中學物理教師,15年前患上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強直性脊柱炎,他依靠葯物控制,承受著病痛和各種並發症的折磨,堅守三尺講台。2002年以後,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行走異常困難,為了不影響正常上課,他總是提前五六分鍾拄著雙拐一步步艱難地移向教室。為了減輕腿部的壓力,他用手撐著講台講課。學生們搬了一把椅子到講台上,希望他坐著上課,以減輕疼痛。他笑著說:「做教師的必須要站著講課,坐著講課成什麼樣子。」自此,講課時,他半倚在椅把上,時間久了,椅把的兩個角被磨得發亮。2007年5月,他無法再走上講台上課,但他經常拖著病痛的雙腿側坐在電腦前,給教師們下載物理教學資料,給同學們下載每一章節的試卷。
10.張梅琴(女):她是一個花季女孩,卻經歷著不一樣的花季人生——剛出生就被親生父母送養,14歲時養父半身癱瘓,17歲時養母離家出走。為了照顧癱瘓的養父,張梅琴14歲就開始在村裡的鞋廠打工,一天工作近10個小時。在得知自己不是養父親生之後,她認定養恩勝似生恩,毅然決定不回親生父母身邊,而是堅持留下來照顧養父,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在南通讀大學期間,她發傳單、做話務員、到麥當勞打工,除了上課,每天的日子都在打工中度過。為了把錢省下來為養父看病,她甚至連續吃過一個月的饅頭。(「中國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11.張德兵:他愛幫助人,沒錢幫助人的時候,他不惜擺地攤、打零工。上班之餘,他經常出來擺地攤,一個月下來有兩三百元的收入,為的是幫扶6個春蕾女童、希望工程貧困學子。因此,人們稱他為「擺地攤的慈善家」。他做好事,不僅是一個人做,還和幾位朋友一起發起成立了揚州首支義工隊伍——「圓夢義工聯盟」,並任隊長。許多家浴室都不大願意接納殘疾老人洗澡,他晚上上夜班,不敢合眼,下了班卻又趕去聯系浴室。這些年來,「圓夢義工聯盟」已經為不下1000人次的殘疾老人洗過澡。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行動一點點「推動社會的進步」。

12.祝正祥:今年79歲的他,年輕時就是有名的熱心腸,沒退休前他叫工人在廠門口擺茶水攤,退休後他就自己在家門口擺茶水攤。每年夏天他都會投入400元,在丁家灣和倉巷的交界處擺一個愛心茶水攤,來往的三輪車夫、做小生意的商販、趕路的市民,渴了累了,都習慣在這里喝上一杯清茶,到今年已經22年。市長謝正義視察時發現了這個愛心茶水攤,誇贊他是「揚州好人」。他表示,自己年紀大了,花不了什麼錢,能用錢做好事,覺得心安理得。社區活動有困難去捐款,有地方受災了也是第一個去捐款。他的愛心感染著身邊的鄰居們,也從小小的丁家灣流淌到揚州的各個角落。

13.耿高鵬: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學生。今年暑假期間,他幫助照看周邊村莊9個小學生,並輔導他們英語。他所在村莊前面有一條灌溉渠,叫周山支渠,上游放水灌溉時,水面寬7米、深2.3米,而且水流湍急。7月8日這天,周山支渠放水,中午11時學生們回家時,他擔心孩子們貪玩落水,特意騎著電動車護送13歲的王義偉和10歲的郁和傑回家。王義偉從田間小路拐彎上灌溉渠大道時,因為車速太快,失控沖進了灌溉渠。緊隨其後的他把電動車扔到一邊,不顧自己不會游泳,縱身跳進水裡救人,結果救起了王義偉,卻獻出了自己年僅21歲的生命。(「中國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14.賈鎖香(女):她沒有讀過一天書,從20歲入黨至今,始終把「黨員」二字看得很重。10年前,一場龍卷風後,村裡不少人家的房子倒塌,其他村民還可以投親靠友渡過難關,7個五保戶的日子卻沒了著落。時任小組長的她沒多想,就將村裡的7個五保戶接到家中照料。家裡一下子多出7口人,房間和床都不夠用,她和丈夫陳炳富商量,將不漏雨的房間、家裡能用的床都騰出來給五保戶,自己和丈夫只在屋子的廊檐下搭個鋪,睡了一個月零一天。10年來,她和7個五保戶組成一家,忙前忙後照料,成了這個特殊家庭的大家長,她先後為其中的4個五保戶操辦了喪事。

15.龔文鳳(女):江都市丁溝鎮一個普通環衛工人,每天凌晨打掃集鎮衛生,每月收入約600元。7月6日凌晨3點多,她清掃到新華書店東側的一個路口時,發現了一個小黑包,借著夜色,她發現裡面有厚厚一疊鈔票,還有身份證、銀行卡、畢業證書等。清晨5點多鍾,派出所仍未上班,她趕緊回家將撿到錢的事告訴兒子和媳婦。經過清點,包里有1.45萬元現金、銀行卡等。一家人不為巨款所動,撥打114查詢身份證主人的電話號碼,聯繫上了失主,最終在派出所的見證下將錢物全部歸還失主,不收分文報酬。(「中國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16.梁隆聖:他除了自己掏腰包外,還動員退休老師、社會力量出資建立校友關愛基金,為學生募集善款。2002年退休後開始資助貧困學生,考慮到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他動員3個子女一起助貧濟困。女兒在他的帶動下,通過「春蕾女童」行動,先後資助了12個女孩。為了籌集資金,他還建立了校友關愛基金,為學生募集基金20萬元。「存在學校里,學校每年給6%的利息,用利息資助學生。」他找過慈善總會,為揚州大學少數民族學生爭取助學資金,資助了25個少數民族408名少數民族學生。8年來,他在校內外一共為學生募集了60萬元資金,資助了幾百名學生。

17.程介兵:在蘭庄,他是所有殘疾人的熟人。7年前,偶然的一次幫助殘疾人的經歷,讓他對生活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和理解,萌發了「我要為殘疾人做點事情」的想法。從那天開始,幫助身邊的殘疾人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定了個特殊的規矩:殘疾人修車,一律不收錢。不管有多忙,殘疾人如需要幫助,他都會上門服務。為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去年9月,他還特意在修車攤旁設立了一個愛心充氣點,承諾:充氣點所得款項全部捐贈蘭庄社區愛心基金。他的義舉感動了過往行人,半年募得近1500元關愛資金,全部捐給蘭庄社區。

18.管霞(女):父親中風,母親糖尿病,18歲的女兒患病毒性腦炎。背負諸多不幸的她,一個月20天時間在外唱戲,每天要趕80公里的路程,每月1200元左右的收入,卻要為女兒支付1000元的醫葯費。10月4日晚9點多鍾,管霞唱戲後回家,在路上撿到一隻皮包。到了家裡,管霞打開包仔細清點後發現,裡面竟有26000多元現金、15萬元欠條票據、6張銀行卡以及身份證等。看到包里有這么多貴重財物,管霞毫不猶豫地向高郵警方報案。面對失主的酬謝,她婉言謝絕。(「中國好人榜」11月上榜好人)

19.衡秀榮(女):數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五保」老人高春明。高春明孤苦無依,疾病纏身,因患病喪失了自理能力,她作為鄰居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照顧孤老的重擔。幾年來,她每天都要多做一份飯,准時送到老高的小房子。有時,老高身體不好,她還額外做點好吃的,給他開小灶。因為要照料老高,這兩年多,她幾乎沒有出過一趟遠門。即使走親訪友,也是吃了中飯去,趕在晚飯前回。如果有特殊情況實在趕不回來,她也要打電話吩咐家人,安排好飯菜。談起衡秀榮的照顧,憨厚的老高眼圈紅了:「要不是她照顧,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20.救人群體(高俊、陳紅、葉麗娟等):11月4日中午12時30分左右,在揚州市區淮海路與四望亭路交叉口,一位70多歲的老者突然昏厥,暈倒在路邊。過往群眾見此情形,立刻齊心協力將老者攙扶起來。最先發現老人暈倒的是一位60多歲的老師傅,發現老人暈倒後,他趕緊上前攙扶老人。其他市民也紛紛趕過來幫忙:一位女士買來礦泉水,另一名女子忙著撥打110……在眾人的幫助下,老人終於蘇醒過來。隨後,110救助人員趕到,看到老人已無大礙,大家才悄悄散去。老人的兒子告訴記者,他父親患有帕金森症,昏厥對於這類病人相當嚴重,如果救助不及時就會有生命危險。老人蘇醒後,反復叮囑兒子一定要找到所有的救命恩人,好好謝謝人家。在記者與群眾的努力下,救人的好人相繼被找到。

與圓夢站長站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