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一名學生,我院和另2個院將舉辦大型晚會,希望得到贊助,有經驗或有聯系方式者敬請分享!急!
自己的一些經驗吧,沒樓上的寫的好……反正都幫別人回答了,給你說一下,權當版是幫忙了吧……權
一般是常規的商家。
1、品牌服裝 (一天是20㎡的場地1000元以上)
2、化妝品 (一般是公司冠名3000元以上)
3、美容整形醫院 (4000以上)
4、影樓 (2000左右)
5、眼科醫院 (3000——4000)
6、電子產品 (4000左右)
7、留學公司 (2000左右)
8、飲料,食品,奶製品,冰淇淋……(一些大企業的,比如蒙牛,伊利,奇異王果的,你問他要8000以上他都不眨眉頭……)
9.銀行信用卡(看你能辦多少卡了)
當然了,還有很多的是看季節性的。
年終的外聯不好拉……因為一般到了公司的結算時期,全靠上半年了。
你在下半年可以考慮一下電子產品和品牌服飾。特別是服裝。但是這一些都需要場地,就看你怎麼協調,在校內找場地了。
以上我說說的都是為學校的活動准備的大外聯,你的招牌就是你的學校名字和你學校的潛在市場,不要怕拉不到,不要跟其他學校打價格仗,相信自己的學校。價格嘛,反正在我們學校都是這個價格的。你可以根據情況,合理地調整價格……
2、關於湖南日報的結構,歷史和現狀
(2001年的雜志)經國家新聞出版署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日報報業集團10月31日正式成立。該集團主辦的大型綜合性新聞網站"湖南在線"(網址:www.hnol.net)同時開通。湖南日報已經走過了五十二年的辦報歷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湖南日報社不斷發展壯大,辦報質量和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報業集團現有<湖南日報 現代消費報 家庭導報 文萃報 三湘都市報 大眾衛生報 科技導報> 等七家報紙和一家網站,以廣告、發行、印刷為支柱的報業經濟發展迅速。到目前為止,集團總資產已達五點六億元人民幣,年銷售收入達一點六億元人民幣。
2004年
李凌沙: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社長、總編輯
鄧獻忠: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編委、地方中心主任
鄒放平:湖南日報報業集團集團辦副主任
傅卓然:湖南日報地方中心執行主任
張湘河:湖南日報湘西自治州記者站站長
劉叢猛:湖南日報株洲記者站站長
向國生:湖南日報張家界記者站站長
周勇軍:湖南日報常德記者站站長
王 晴:湖南日報地方中心記者
周懷立:湖南日報地方中心記者
張京明:湖南日報編輯出版中心主任記者
2006<覃曉光:從政府高官到報業老總>
湖南日報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
歷史上業界只知道湖南的電視有名,卻鮮知湖南的報紙媒體。從政府高官到報業老總,2006年覃曉光完成了身份的重要轉變,他所接手的湖南日報報業集團也很快隨之聲名鵲起。如果說子報三湘報市報的改頭換面只是湖南日報報業集團伸向市場的敲門磚的話,歷年來從未改變的湖南日報的改版對湖南媒體市場而言,則是一次地震,對歷來政治觀念很濃的湖湘報人無異於一劑促動改革的強心針。跳出湖南辦媒體,跳出報紙辦報紙,2006年,覃曉光開動了湖南報業這架巨大的媒體機器。
在湖南的傳媒市場上,最廣為人知的是電視媒體,像定位「快樂中國」的湖南衛視,為衛視提供源源不斷的快樂資源的湖南經視。或許應了一種說法:「此一長,彼一短。」湖南「電視湘軍」的雄起,也在某種程度導致了當地報業的不景氣。
大環境中,全球報業也迎來了大挑戰。新媒體的沖擊,報紙的廣告收入持續走低,很多報業的老總都開始擔心,這個「報業寒冬」會持續多久。
然而身處如此雙重困境中的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卻認為,這是第二次報業改革的開始。整個集團從2006年年初開始改革,從體制入手,以改版擴版為先,希望能產生「蝴蝶振翅」般的效應。
2006年1月1日,《湖南日報》率先改版擴版:對開瘦身黃金報型,紅底白字的居中報頭、圖文並茂。形式上的改版還伴隨著內容和體制的改革。新聞報道也開始慢慢不同於以往的黨報做法,采編中開始有意識地將領導視角轉換為群眾視角、社會視角,將工作新聞轉變為公共新聞。
改版至今9個月,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社長覃曉光認為還是有了一些變化。「從現在看來,改版以後,內容、形式有變化,發行數量有上升,零售市場也有上升。來勢好的一個標志:我們的廣告效益在1-7月有20%的增長,和去年相比。」但覃曉光也認為這個變化還不夠明顯,他希望在年底的時候能有個更顯著的「戰果」。畢竟,只有在整個集團的改革中起帶動作用的主報先「開門紅」,才更能鼓舞後來者的改革信心。
《三湘》則是早在5月改版之前,集團就確定了其體制改革的指導原則。一是積極探索,條件成熟時實行獨立法人制度,建立健全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在堅持黨管媒體、黨管幹部的前提下,委託其經營好國有資產、並簽訂目標考核責任狀;二是實行采編與經營兩分開,經營逐步推行公司化運作,將報紙發展成為實力雄厚、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主流品牌報紙;三是深化內部改革,創新內部機制,逐步取消沿襲多年的行政級別,實行全員崗位管理,在勞動、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行政管理等各方面進行探索,建立一套富有效率的新聞文化生產和服務的微觀運行機制,為全省新聞出版業的後續全面體制改革提供「先鋒」借鑒作用。
這蝴蝶的第一振翅,獲得了滿堂的驚艷,算是討了個好「頭彩」。
在新媒體方面,湖南日報報業集團開始加大投入的力度。覃曉光說:「湖南在線就是我們湖南的新聞網站,在全國聚合類網站排名中位列前五位,是很有影響的一個省級的新聞網站。」可他們又不僅僅滿足於這樣一個地域性的網路媒體。於是,投資1000萬建立了「華聲在線」新聞聚合類網站。「華聲在線」是由湖南在線網路傳播有限公司和北京一家機構聯合創辦,目前由湖南在線網路傳播有限公司控股,總部在北京。為壯大網站實力,集團將所屬雜志《衛生政策》交給網站,改名為《華聲》雜志。網站承辦的「華聲手機報」也已經開通。
湖南在線網路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薛伯清認為,網路年是以月計算,技術為王、內容為王,只有跑在最前面,才能搶占制高點。他說,「現在稀缺的不是資金,而是創造力。我們要通過改革,用全新的體制、機制去激活人的創造力,釋放人的創造力」,「在急劇擴大流量的基礎上,網站吸納廣告的能力將會成倍增加,等時機成熟的時候,我們就要把湖南在線的故事說到更遠的地方去。」
覃曉光說集團在新媒體方面投入的重點是「網路媒體」,「網路是以新聞為主,然後逐步擴展到娛樂、視頻這些領域」。他希望通過「華聲在線」把網路媒體越做越大,把地域區域色彩淡化,逐步面向一個更大的市場。
除了這些以外,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積極進行了事業建設、產業發展方面的工作。佔地750多畝的報業文化城的規劃和建設工作已經啟動。據覃曉光介紹,「眼下正在著手的就是我們的印務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的一些先期建設,這些建設都是我們湖南「十一五」重點工程建設,政府將其列為重點工程項目,並且給予了財力支持。財力的支持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政府的遠貸款,另一個就是財政的支持。我們最近就要把這個事情迅速搞起來,建一個現代化的報業印務基地。從報業的印務延伸到它的物流配送等等方面。」
就像所有領域的改革一樣,大改小改都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必然會有不少阻礙,也就是所謂改革的「陣痛」。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的改革一個最明顯的政策就是「人事改革」。競聘,人才上下的渠道是疏通了,可有人上,必然會有人下。《三湘》總編輯楊山青說,他們穩妥地處理了這種改革陣痛,「首先集團消化了一部分人員,他們自選崗位,自謀崗位。另外我們自己也消化了一部分。」覃曉光認為改革的難點在於集團內部的思想觀念問題。「安於現狀」已經讓他們錯失了很多機會,掙脫這種觀念的束縛,加大改革的推行力度,才有可能在報業競爭中突圍。
在財力上,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有著天然的優勢。覃曉光曾談到,「我們建立報業文化城,政府就給我們支持了1.5億的25年遠貸款。以上這些,恐怕別的媒體難以做到。」政府有力的支持讓他們幾乎沒有後顧之憂。對於旗下的子報,「在過去傳統的要給集團上繳的額度」上給予適當支持,「放權、授權經營」,「盡量的按照他們的設想、他們的意圖去做,不束縛他們的手腳。」
一般改革最重要的硬體就是人與財,如今看來,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的改革算是從內部得到了一般黨報集團都難得的支持。
起步時間不長的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改革,到現在還談不上成或敗。像《三湘》總編輯楊山青說的,「如果成功了,現在所說所做的都是成功的註解;如果失敗了,那所說所做的就都是失敗的原因」。他們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澆水、除蟲,期待春天花會開。
發行和廣告——統起來做大
今傳媒:我們了解到報業集團將在自主發行方面有一些新計劃?
覃:發行方面,下一步是把整個報業集團的發行統起來。之前,我們的發行都是分散的,比如《三湘》有自己的發行隊伍,《湖南日報》、《文萃報》也是。既然這幾個發行量很大的報紙是一個體系,我們很想把發行整合,把隊伍加強。我們就想把發行做成一種有其他資本參加的、多元化股份制的企業管理運作模式。之前我們也進行了一些發行工作的體制機制上的改進,效果很明顯。所以,現在想做進一步的調整,把整個集團的發行統起來。這對《三湘》的經營是有好處的,因為現在的發行隊伍就發行《三湘》一張報紙,整合以後,他們同時發行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的其他幾張報紙和雜志,還有一些在我們這里代印的報刊,這樣,他的運營成本就會更低。
今傳媒:廣告經營方面呢?
覃:廣告經營方面,我們也是想要這樣。我們目前的廣告經營還是比較傳統的做法,每個媒體都操作各自的廣告經營,各走各的,各搞各的。這種模式在目前我們的廣告盤子不大,總量不大的情況下,還可以操作。但要想把它做大的話,就必須整合,把廣告經營公司化,實行代理制。
競爭——在優勢下學習對手
今傳媒:湖南報業市場上現在主要有三個:湖南日報報業集團、長沙晚報報業集團和湖南新聞出版集團。您覺得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在湖南的報業市場上能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改革完成後,您希望她能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覃:在湖南的報業市場上,我們應該處在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我們有一個省委的機關報,有強大的支撐。我講的支撐重點是幾個方面:一是政治優勢,這是其他的媒體不好比的。政治優勢能夠確保報紙的整個運作不會有什麼大的風險。二是有一個人才的優勢,《湖南日報》創辦57年,儲備了很多人才。三是我們辦報的傳統優勢——先進文化,我們的經驗積累得很豐富。還有一個就是強大的經濟優勢。這個經濟優勢就是省委省政府在政策方面、經濟方面和其他一些方面給予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的支持。比如說這次建立報業文化城,我們獲得了政府的25年的遠貸款1.5億。以上這些,恐怕別的媒體難以做到。有這些優勢和支撐,我認為,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在湖南這個市場上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這種優勢不能用廣告量的多少來衡量,有些事情應該綜合考慮。特別是我們現在發行量、覆蓋面方面,我認為,在湖南還是影響力最大的。
我們不要跟他們比,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別人愛怎麼說怎麼說。最有說服力的就是自己要有實力,把自己的實力做到了,什麼都好說。自己沒有實力,再怎麼說都是白說。
湖南的這幾個報業集團,我認為都是值得尊敬的競爭對手,我們要向人家學習。
今傳媒:另外,湖南的傳媒市場還有和其它的地區不同的地方,就是湖南的廣播電視非常強勢。這就必然會分割更多的湖南地區的廣告市場份額。那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是如何應對湖南廣電的挑戰的?
覃:確實是這樣。湖南的廣電做得很好,有很強大的支撐在裡面,很多廣告量都流向了廣電。但說到廣電對報業的挑戰,應該反過來思考,就是:要如何把報紙辦好,如何貼近群眾,貼近讀者。我認為還是我們的報紙辦得不好,影響力不大,在讀者當中的閱讀習慣也沒有形成。報紙辦得不好看,所以不能怪廣告客戶不找我們。要讓報紙有影響力,給讀者帶來新鮮的東西,讓讀者養成閱讀的習慣,才能吸引廣告客戶。一味地怪廣電的分割是沒有意義的。
未來——做出個樣子來
今傳媒:您對湖南日報報業改革有一個什麼樣的規劃?
覃:要說規劃那肯定是很宏偉,但現在我們最首要的就是一步步來,把已經開始的改革進行下去。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在3-5年內將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做成一個強勢的傳媒集團,而不光是報業集團。我現在只能講這么一個原則性的話,這個事情不是講了就可以做到的。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現在就是把一件件事情做成功,做出個樣子來。
覃曉光在采訪中始終謙遜、謹慎,從不將話說得太遠太大,他始終強調的是「實實在在做事」,實實在在的做出一些成績,所以在最初聯系采訪時他是有一些排斥的。就像他說的,「最有說服力的就是自己的實力」。可真正說到各個報紙的改革時,他又顯得信心十足,坦言一定要抓住第二次報業改革的機遇,提高自身的影響力。
有人說,會選擇在公共場所穿布鞋的都市人,注重內心感受、比較隨意,願意踏踏實實的幹事。不知道在會議室似的辦公室穿著布鞋的覃曉光社長是不是這樣的人?他的2006改革是否能如他所願的「做出個樣子來」?希望在2006年結束的時候我們能看到一個更為清晰的結果。
覃曉光個人簡歷
覃曉光,湖南大學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現任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
1980年3月調湖南電視台工做,歷任記者、科長,新聞部副主任、主任;1985至1988年,在湖南教育學院政教專業學習;1991年1月至1993年2月掛職鍛煉,任中共雙峰縣委常委、副縣長;1993年8月起任湖南電視台副台長;1996年1月起任湖南省廣播電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曾先後兼任湖南省廣播電視廳副總編輯、湖南電視台副台長、湖南廣播電視發展中心總經理、湖南廣播電視中心常務副指揮長、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常務副總經理等職。(1995年至1998年,在職攻讀湖南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1999年12月獲碩士學位。)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在中央黨校17期中青班學習;2001年12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2003年7月當選為湖南省新聞工做者協會主席;2005年10月至今,任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
湖南日報》是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報,是湖南省最具權威性、發行量最大的綜合性大報。
3、報紙發行站站長需要做哪些工作?
京城報界的一個嶄新品牌———寫在京華時報創刊一周年之際
本刊實習生 王新民
如果說京華時報創刊時,人們大多抱的是懷疑與觀望態度的話,短短一年
間,京華時報高起點、大手筆的成功運作,令人不得不對它刮目相看:30萬首
發一舉成功,各方面報道日趨成熟。這匹北京報業市場的「黑馬」,正受到越
來越多的人矚目。京華時報已成為京城報界的一個嶄新品牌。在該報創刊一周
年之際,記者前往采訪,對社長吳海民和他的同事們勇於創新的精神,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市場調研:科學決策的依據
京華時報由人民日報社主辦。創刊前,人們的擔心與懷疑不無道理。統計
表明,當時北京報業市場已有200多家報紙在爭雄逐鹿,這個數字比素有報業「
密不透風」之稱的香港還要高出3倍多。同時,北京都市報市場,老牌的北京晚
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已具相當規模。更有人認為,這三家都市報已形
成市場壟斷,再沒有縫隙可插。吳海民在京華時報創刊前到北京一家報社訪問
,其廣告部主任聽說要辦京華時報,連連搖頭:「不可能,不可能。」沒有調
查,就沒有發言權。在人民日報社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吳海民他們對北京報
業市場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人民日報還委託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進
行讀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表面「白熱化」的報業大戰背後,北京報業還
有相當的發展空間。
與國際社會一般標准比,北京都市類綜合性報紙的人均擁有量還較低,平
均十幾個人擁有一份報紙,每9個家庭才訂閱一份都市報。即使與國內一些省會
城市比,北京參與市場競爭的都市類報紙數量也不多。目前不少省會城市有
六七家都市類報紙展開競爭,各家報紙在競爭中都獲得了自己的發展空間。而
在北京,上攤競爭的報紙除了專業性周刊外,真正形成氣候的都市類綜合性日
報只有寥寥幾家。
從北京地區讀者群體的可擴充空間看,北京報業市場目前的開發水平還不
高。據抽樣調查,北京有高達30%多的居民平日不讀報,在雙休日,這個比例
更升至近50%。除文化程度和經濟狀況因素外,這些人不讀報與他們對報紙的價
值判斷有關,也就是說,與現有報紙還不盡如人意、沒有真正吸引住讀者的注
意力有關。這說明,只要報紙辦得好,北京還有近300萬人可以被吸引到讀報大
軍中來。
從廣告投放的角度看,北京報業市場的廣告投放量尚未達到飽和的程度。
同時,北京現有的報紙,既有優勢,又有劣勢,雖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市
場的分割,但其它報紙並非沒有生存的空間。只要報紙市場定位準確,經營策
略得當,就能夠獲得成功。當然,競爭的結果不是誰吃掉誰,而是實現雙贏,
共同把報業市場的蛋糕做大。
出奇制勝:首發30萬份一舉成功
2001年5月28日,京華時報終於揭開其神秘的「面紗」。2300名京華時報零
售員統一身著藍色T恤,頭戴藍帽子,遍布北京各個交通要道、人行天橋、醫院
、商場、地鐵站口,在京城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京華時報,5毛錢一份
。」「買一份京華時報,送一瓶『匯源』果汁。」
新鮮、獨到的發行方式給讀者一種驚喜、一份親切,首發30萬份一舉成功!
其實,報紙創刊前,「京華時報———北京人的都市報」宣傳標語就在隨
處撞擊著人們的「眼球」。
在每個地鐵站,都有兩塊「京華時報———北京人的都市報」廣告牌;戶
外,800個廣告牌遍布北京各個交通要道,還有三條線路公交車車體流動廣告;
空中,北京交通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黃金時段、中央電視台「幸運52」專場
均打出了京華時報創刊的廣告;在平面媒體上,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北京青
年報、北京晚報、精品購物指南等均對京華時報的創刊作了報道。
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和《商業》周刊,日本的共同社和朝日新聞,英國的金
融時報,新加坡及香港的多家中文報紙,都對京華時報的創刊作了報道。
為確保發行渠道暢通,京華時報創刊前就建立了40個發行站,形成了一個
覆蓋全市的發行網路;招聘2300名零售員,統一著裝;開展促銷活動,買一份
報紙
送一瓶「匯源」果汁,促銷活動持續5天。正是這種密集覆蓋的發行策略,
使讀者一下子認識了京華時報,為京華時報迅速佔領北京報業零售市場打下了
基礎。接著,他們又走出了幾步好棋:
———擴大發行,搶占高地。促銷活動有作用,也有局限。京華時報創辦
者估計促銷活動結束後發行量會下滑到10萬份以下,實際上下滑到16萬份時已
止跌回升,每天以幾千份增加,最多一天增加1.2萬份。據吳海民介紹,到去年
7月份,報紙創刊一個多月時,京華時報已經成為北京早報市場零售量最大的報
紙。
———控制發行,降低成本,鎖定目標讀者群。減少零售隊伍,加大送攤
力度,提高送攤價格,由每份0.25元提高到0.3元,再提高到0.35、0.38元,並
在物業小區加大發行力度,鎖定目標讀者群。
———戰略轉移,大抓征訂。取消零售員,變為征訂員,同時開展征訂培
訓。開展系列讀者日活動,連續兩個月每個周末到各個小區開展讀者日活動,
現場征訂、答疑,報社領導、編輯記者和讀者進行現場交流,並開展文娛、現
場抽獎活動。報社領導還帶領編輯記者,登上居民樓,開展敲門發行。通過一
系列活動,到去年年底,京華時報征訂量已接近10萬份。
從今年年初開始,京華時報發行工作已進入專業管理階段,發行機構實行
專業分工,發行中心下設批零中心、物流中心、經營中心。批零中心除了負責
向北京2000多個報攤送京華時報外,還代理了近60家報刊。
物流中心除了向訂戶投遞報紙,還開展送水、送電影票、送書、送電子產
品等服務。
經營策略:高起點,大操作,一步到位
中國報業競爭現階段的顯著特點是規模經營,高投入,高產出。京華時報
遵循報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根據北京報業市場競爭的實際,堅持高起點,大操
作,一步到位。
吳海民說,他們做到了七個「一步到位」:一是采編手段一步到位,一開
始就建起了現代化采編平台和辦公平台,從創刊起就實行無紙化辦公;二是報
紙質量一步到位,首次亮相,就是一張較高質量的報紙;三是出版規模一步到
位,起步32個版,彩印,創刊號實際出版了40個版,現在周五已經擴充到了56
版;四是出版刊期一步到位,一創刊就按照日報的要求每日不間斷連續出版,
雙休日照樣出版;五是發行規模一步到位,創刊前就在北京各區建立了40個發
行站,招聘了2300名發行員,創刊當天在全市100多個點同時開展促銷活動,實
現首發30萬份;六是廣告經營一步到位,創刊前20天就簽訂廣告訂單1500萬元,
創刊當天就有大量有效廣告,就有現金收入;七是媒體功能一步到位,報紙創
刊之日,京華時報網站同時開通。這樣的大操作,在中國報業發展史上是少有
的。
產品定位:地域化、市民化、市場化、綜合性
定位正確與否,關繫到一張報紙的前景。創刊前,他們就對京華時報做了
明確的定位,即地域化、市民化、市場化、綜合性。在一年的實踐中,他們按
照這個定位,嚴格執行,穩步推進。
地域化———京華時報不走全國性發行的路子,集中在北京發行,對北京
城區實行密集覆蓋,充分體現新聞的接近性;市民化———不走「窄眾」路線,
而是走「寬眾」路線,盡可能地爭取廣大市民讀者,當然,目標讀者是文化程
度高、收入較穩定的中青年市民;市場化———靠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確定自
己的地位,一開始主打零售市場、家庭市場,每一份報紙都是讀者自願花錢購
買的,從這一點上確保它的有效發行;綜合性———全方位提供市民關注的各
類新聞、市民最需要的豐富資訊、市民最欣賞的體育和娛樂信息,最大限度地
實現內容的豐富性。
內容為王:打造一張全新的新聞紙
京華時報致力於打造一張全新的新聞紙,為讀者提供權威的、獨家的、高
質量的新聞信息。
善於對國際國內重大事件進行策劃報道。北京申奧成功,京華時報推出了8
0版的「申奧金版」,內容涉及申奧現場消息、北京申奧歷程、北京為申奧做的
各種准備、奧運會歷史等,內容翔實,圖文並茂,報紙一上市即銷售一空,大
有「洛陽紙貴」之勢。許多讀者將「申奧金版」珍藏起來。這次報道顯示了京
華時報的實力與水平,受到傳媒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
報道中,京華時報充分利用人民日報的資源優勢,將我國惟一隨中國政府代表
團赴多哈采訪的人民日報記者作為「本報特派記者」,隨團發回獨家報道。同
時在國際版刊發人民日報駐外記者專稿,均署名「本報特派記者」,這是其它
都市報所無法做到的,凸現了京華時報的權威性、獨家性。
突出財經新聞,提高新聞層次。今年3月15日,京華時報由32版擴為48版,
周五為56版,報紙分為A、B、C三疊,財經新聞上了B疊頭條。這次擴版還將北
京新聞由8個版擴為10個版,增加了5個版的消費新聞,進一步強化了新聞
的接近性、實用性和服務功能。
從5月28日起,京華時報在世界盃賽期間,擴為64~72版,其中24版為世界
杯專刊。世界盃是各報新
聞大戰的焦點,京華時報為此做了精心准備、策劃,除派記者前往賽區采
訪,還和日本發行量最大的朝日新聞、韓國發行量最大的東亞日報聯手,由這
兩家報紙為京華時報獨家提供詳細的賽事報道和其它相關報道。「世界盃新聞
戰,將鎖定新的格局。」吳海民胸有成竹。
除了善於對國際、國內重大事件進行策劃報道,京華時報非常關注老百姓
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披露獨家新聞。
3月25日,京華時報以《為民維權深入一線中創物業猖獗至極本報記者采訪
竟被群毆》為題,報道了記者楊威、李倩前往豐台區石榴園小區采訪,調查中
創物業管理公司與小區居民糾紛及打傷多名小區居民問題,記者楊威竟被物業
公司群毆至右耳鼓膜穿孔。此事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
、中國青年報、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均對此作了報道。石榴園小區居民、
中國記協領導、人民日報社領導及社會各界紛紛到醫院看望楊威,對記者面對
惡勢力挺身而出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4月20日,京華時報以《毆打司機暴揍乘客辱罵行人威脅記者一外國男子公
交車上撒野》為題,報道了一外國男子在359路公交車上的醜行,並刊登了記者
抓拍的多幅照片。當天,編輯部接到100多位讀者打來的電話,希望有關部門嚴
肅處理。
廣告經營:把廣告看作高級銷售
京華時報在辦好報紙的同時,注重搞好廣告經營工作,努力使報紙走上良
性循環。
創刊前,報社就召開廣告招商會,一下子拿到了1500萬元的訂單和200萬元
的現金。創刊後,他們很
快把分類廣告分門別類,由一批廣告公司代理。去年秋季又做了一次大的
促銷活動,創刊3個月後廣告就大幅度增長。他們又及時調整廣告價格,減少代
理費,理順各個環節,穩定了市場秩序。
對於廣告工作,吳海民有自己一套獨到的見解。他說,廣告本質上是銷售,
是高級銷售,銷售的既是報紙本身,又是一些無形的東西,比如影響力、品牌
等。有學者認為,報紙經歷了兩次銷售,第一次把報紙作為特殊的商品,以低
於成本價銷售給讀者,第二次把報紙擁有的讀者、讀者的購買力、報紙的品牌、
影響力推銷給廣告商。吳海民則認為,廣告實際上還存在第三次銷售,即銷售
給企業,因為廣告商和企業之間還有一個距離,而企業才是最終的客戶。在此
理論指導下,京華時報組織了一個強大的推廣隊伍,直接面向企業進行宣傳,
他們沒有聯系廣告的任務,主要是向企業宣傳、推廣京華時報。這些企業認識
了京華時報之後,欲刊發廣告仍然走廣告公司的渠道。
新的機制:實行真正的企業化管理
京華時報實行徹底的企業化管理,取消一切行政級別。按照報紙的生產流
程和主要環節設置少而精的機構:新聞中心、編輯中心、發行中心、廣告中心
、財務部、人力資源部、辦公室。
人事管理上,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中層幹部一律競聘上崗,嚴格實行末
位淘汰。以這些制度為保證,做到人員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在分配製度
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按崗定薪,按勞取酬,獎優罰劣,獎勤罰懶,績效
掛鉤。
正是這種機制激發了員工的創造熱情,給他們提供了「海闊憑魚躍,天高
任鳥飛」的廣闊舞台。在這里,不必擔心懷才不遇,只要有才華,都能找到用
武之地,都能取得與付出相對應的報酬。
團隊和人才:事業成功的保證
企業最大的財富是什麼?是人才,是人的智慧。一切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
才的競爭。京華時報深悉這一點,從創刊時就匯聚了一大批來自「五湖四海」
的優秀人才。形成了一個優勢互補的領導班子。常務副總編輯朱德付,原信息
時報總編輯,他帶來了南方的辦報經驗和較新的辦報理念;副總編輯李洪洋,
長期在解放軍報總編室工作,帶來了中央級大報規范的運作和嚴謹的作風及成
熟的版面意識;副總編輯劉明勝,曾在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工作過,帶來了
北京報業市場化運作的經驗以及地域化新聞的資源;副總經理譚軍波,被譽為
「發行奇人」,原南方都市報副總編輯,曾把南方都市報從發行3000份擴大到
50萬份;副總經理石家友,曾是中國青年報湖南記者站站長,並擔任一家公司
的總經理,具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他們捨去了原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
待遇,到京華時報貢獻聰明才智。
擁有一批能上能下年輕有活力的中層幹部。京華時報的中層幹部,全是競
聘上崗的,沒有一個是報社領導指派的,平均年齡28歲,最小的只有23歲,大
學畢業工作一年即脫穎而出。
聚集了一批經過嚴格軍訓、紀律性強、富有創造精神的采編隊伍。京華時
報的采編人員和發行骨幹,一律接受嚴格的軍訓,住戰士宿舍,在野外進行封
閉式訓練。早上5點多起床,一直訓練到晚上,夜裡還要進行業務培訓,從而培
養了一支紀律性強、能吃苦,更重要的是富有團隊精神的采編隊伍。
去年4月份,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在千龍網上發表一篇文章,
標題是《京城報業,誰來打造十億元的大戶?》。他認為,即將創刊的京華時
報是一條「鯰魚」,必將攪動整個北京報業市場,開始這個市場的重新洗牌。
他預言:兩三年內,北京報業市場將會出現一個十億元的廣告大戶。這個大戶,
如果不是北京青年報,不是北京晚報,就是京華時報這樣的新型都市報。這個
預言,在北京報界引起種種議論。對於喻教授的預言,吳海民坦誠地說:「說
實話,我們沒敢這樣想。但既然新聞界、廣告界有這樣的期待,我們一定加倍
努力。」
4、紅香閣文學社的核心成員
社長:劉恩帥復
副社長:郭亞制萌
秘書長:張永林
社長助理:劉瑞瑞(兼)
編輯部部長:來偉
宣傳部部長:葛美(兼)
外聯部部長:張桂翠(兼)
文化會會長:羅慧
記者站站長:楊森
網路部運營總監:蔣青華
新聞辦主任:劉恩帥
人力資源部主任:劉恩帥(兼)
首席記者:趙艷麗
設計總監:李國寧
顧問:張雅文、趙德發、高世現、劉世佳、趙文祥、李振斌、孫斌、何永偉。
5、我是一名外聯部新成員 請教大家關於拉贊助的問題
你們搞活動嗎?贊助你們能得到那一些好處那。是廣告效應,還是可以提高知名專度。想明白再去拉贊助屬吧!如果學校有活動的話,比如大型運動會之類的。你可以拉來贊助的!不過學院的後勤可能都會做在你的前面。我曾任職青海省海東文化商會外聯部,像你這樣的情況拉移動、聯通、網通、鐵通、等公司的贊助要對門一些,他們也會慷慨解囊的。因為他們會對你們學院設計一個人才戰備之類的合作關糸,有利可圖他們是不會放過的。你到他們公司找宣傳科,或秘書綜合辦、或營銷中心講清雙方的利弊就可以了。你能給他們些什麼,這是你需要著手做的。
你很人頭腦啊!給自己多一些鍛煉的機會吧。別問太多,直接去找你想讓他出錢的公司。准備的越多,路障也就越多。拉贊助並非是求他們施捨,端正心態想到就去作。會有收獲的!
6、永州新聞網的團隊介紹
站長 總編輯 張標清
總編室主任 王本峰
新聞采編部主任 楊中瑜
記者 蔣雨汐 胡榮華 唐波內濤(兼) 肖琳容 何芳 於光林
編輯彭珍琳(兼) 張麗紅(兼) 易 凱
辦公室主任:唐波濤
辦公室副主任:彭珍琳 張麗紅
廣告中心主任 盤進周
市場總監 儲小虎
策劃總監 曾 誠
事業一部經理 李生斌
事業二部經理 徐 銳
事業三部經理 肖文林
技術總監譚文波
技術兼美編周 艷
美編劉 穎
論壇管理員楊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