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土保持站站長是不是必須水土保持站編制人員擔任?
水土保持站站長必須編制人員擔當,這個是必須的,因為這是職責所在
2、水利局中各個水文站站長是事業編制還是行政編制!
南鄭縣水文站人員編織是哪裡的編織 很有可能是事業編制的,上屬部門應該是屬於水利局的!局裡應該有行政編制,就是公務員!所以我分析,你問的是事業
3、膠南漁政站站長是誰?
王波
上網上搜搜不就行了
4、黃島區漁政站站長是什麼級別?
黃島區是青島一個市轄區,青島是副省級城市,黃島區的漁政站站長正常至少應該是副處級,甚至應該是正處級的。
5、鄉鎮水利工作站是副科級事業單位,單位只有兩人,請問是不是站長是不是副科級,那另一個是什麼級別的
1、單位的級別不能和主管領導個人官職級別劃等號。
2、通常,主管領導在該單位任職時間較長、也就是說職級都捋順了,那麼該站長就是副科級,用公務員的稱呼為副主任科員。
3、比方說,一個年輕的科員剛剛被派到該站任站長,那麼該人的職級就是科員,但是行使的只能就是一個鄉鎮水利部門的一把手職權。
6、我在畜牧局上班。漁政站與水產站那個好
當然是漁政站好,我們這的水產站幾乎都被搞空了,人員也基本下崗了,就剩個站長撐門面。
7、漁政 站長 禁漁
同感。。。投訴啊
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50分)原蘇州吳縣市漁政管理站陽澄湖分站站長李永元一年四季常穿制服,
理想,不滅之燈
當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時,又給了他一根拐杖,這就是理想!---高爾基
「理想是人生的太陽」德萊特的這句話至今仍是很多人的座右銘。理想,不僅是一個美好的名詞,更是人活一世奮斗努力的目標,倘若沒有了這個目標,人生也會隨之黯然失色。
奧運史上第一個獨得三枚田徑金牌的女子是美國的威爾瑪·魯道夫,她輝煌的成績足以令世人感嘆,可她曾經被醫生判定為終生殘疾,曾經有六年不會走路。年幼的威爾瑪立志要成為最優秀的田徑運動員,這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激勵著她不顧別人的嘲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終於贏得了鮮花和掌聲,創造了輝煌的奇跡。
理想,這一盞不滅的燈趨走了威爾瑪心靈的陰影,照亮了她前進的方向。人生之路不是一馬平川,也不是鮮花碧草鋪就,困苦挫折在所難免。但只要有理想這盞不滅的燈相伴,就能沖破迷惘,步入燦爛的里程。
毛主席年輕時借問大地誰主沉浮,可謂是鴻鵠之志比天高。但如果不去努力,不帶領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奮戰,哪來的新中國的成立,哪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德說過:「人人心中有盞燈,強者經風不熄,弱者遇風即滅。這盞燈,就是理想。」理想之燈雖然美好,但也是虛無縹緲的。若想讓理想之燈放出光芒,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是一生的努力。前人說得好: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據於理想而不去奮斗的人是平庸的,他們像阿Q一樣整天處在幻想之中,把未來的生活打扮得五光十色,然而卻只能是霧里看花,海市蜃樓罷了。因此,單單手執理想之燈是不夠的,更需要你汗水凝成的燈油與奮斗匯成的火焰。
沒有理想的人,就像一艘無舵的孤舟,終將被大海吞沒;不肯為理想奮斗的人,就像一顆黑夜的流星,不知會隕落何方。尋找你的理想之燈並將它點亮,讓不滅的燈火伴你一生前行。
理想引領人生
尼采說:「人惟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尼采所說的「生存的理由,就是人們常說的「人生目標」或「理想」。其實道理很簡單:
如果一個人看不出生活中還有什麼意義可言,看不到可以追求的理想和目標,他多半就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原地踏步,可以犯罪、墮落,甚至可以隨意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里,我提到了馬加爵。他是一個罪犯,他也是一個不幸的人,因為他看不清人生的目標,結果鑄成大錯。案發被捕後,馬加爵終於悟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對姐姐說:「姐,現在我對你講一次真心話,我這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我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在這次事情以後,此時此刻我明白了,我錯了。其實,人生的意義在於――人間有真情。」在臨刑前的最後一次采訪中,馬加爵又說:「我覺得,沒有理想是最大的失敗。」
如果馬加爵能早幾個月悟出真正的人生目標,他在做錯事前就會問問自己:這樣做是離自己的目標更近還是更遠?滿懷真情的父母和姐姐會如何看待這件事?這樣,他可能就不會走上歧途了。
當然,大多數人都不會像馬加爵那麼極瑞。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為缺少理想而裹足不前或者沾染上懶惰懈怠、安於享樂等壞習慣的例子仍屢見不鮮。從本質上看,缺乏激情或缺乏上進心的人十有八九是找不到真正可追尋的目標或理想的人。
大家不必刻意地問自己「我到底為什麼活著」,因為最重要的並不是我們要從生活中得到什麼,而是生活本身對我們的期望是什麼。就像著名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說:「人們不必問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必須認識到,自己才是被生命詰問的人。」
維克托?弗蘭克的意思是說,生命本身會時常問每一個人:你的理想和目標是什麼?作為一個人,不應當在「人為什麼活著」或「生命意義是什麼」之類的問題上有絲毫的猶豫――人活著就是要追求理想,就是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因此,每個人都有責任找到自己的理想,並有責任用實際行動來實現它。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著對理想的責任感和對人生的使命感,這也是他們能夠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內因之一。也就是說,想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有清晰的理想和人生目標:
理想是引領人生的燈塔;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充實的生活。
做個有價值的人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不要去嘗試做一個成功的人,要盡力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一個好的理想應該是對世界有價值的,也就是說,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你會留下一些對世界有價值、值得他人回味的東西。
有一次,在新浪網的聊天室里,一個網友問我:「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我記得,自己當時是這樣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Impact)――也就是說,我希望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世界、幫助後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夠為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
我回答這個問題時是脫口而出的,不需要任何思考。因為我從大學二年級起,就把「影響力」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了。
如果說得更詳細一些,那就是:
無論是在科技領域裡面對軟體用戶,還是在教育領域裡面對中國的青年學生,我都要盡力使自己的正面影響力最大化。
到底什麼是「影響力」呢?我讀大學二年級時,有位哲學老師在討論人生意義時,用了很簡單的三個英文單詞:「Make a difference」。對我而言,這三個英文單詞就正好對應於那三個擲地有聲、催人奮進的漢字――「影響力」。
有個別同學誤以為「影響力」代表的是個人的勢力或權力。其實,我所說的「影響力」與勢力或權力毫無干係。我認為,只要人的一生對這個世界有些許貢獻,無論這種貢獻是老師教育了學生、醫生護士幫助了病人,還是清潔工美化了城市環境,它們都是個人施加於這個世界的「影響力」;只要曾經真心幫助過別人,無論這種幫助是拯救了一個人的生命,還是為他人帶來了歡笑或幸福,都是個人施加於這個世界的「影響力」。
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每個人都不想虛度此生。如果在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回首往事,心裡能夠有一種「世界因我而更美好」的欣慰和自豪,人生就具有了足夠的「影響力」,就曾經「Made a difference」。只要曾經為世界創造過價值,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