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氏鯨的保護級別
列入《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附錄Ⅱ。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鯨目*其它鯨類)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數據缺乏(DD),2008年評估。
2、塞鯨的保護級別
列入《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附錄Ⅱ。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鯨目*其它鯨類)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瀕危物種(EN),2008年評估。
3、為什麼座頭鯨是最有特點的物種遷徙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列入《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附錄Ⅰ。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08年評估。
4、白海豚在幾幾年被宣布滅絕?
白海豚沒有滅絕。
白海豚一般指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屬於哺乳綱、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白海豚屬,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
中華白海豚身體修長呈紡錘型,喙突出狹長,成熟個體體長2.0~2.5m,最長達2.7m,體重200~250kg。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常由於充血而透出粉紅色;背部散布有許多細小的灰黑色斑點,有的腹部略帶粉紅色,短小的背鰭、細而圓的胸鰭和勻稱的三角形尾鰭都是近似淡紅色的棕灰色。
中華白海豚喜歡棲息在亞熱帶海區的河口鹹淡水交匯水域,在澳大利亞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東南亞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據文獻記載,最北可達長江口,向南延伸至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和廣西沿岸河口水域,有時也會進入江河。比較集中的區域有兩個,一個是廈門的九龍江口,一個是在廣東的珠江口。
白海豚的食性以中小型魚類為主。捕食對象主要是河口的鹹淡水魚類,主要有棘頭梅童魚、鳳鱭、銀鯧、烏鯧、白姑魚、龍頭魚、大黃魚等珠江口常見品種,其中最喜歡吃的是獅頭魚、石首魚及黃姑魚。
白海豚全球數量雖然不多,但目前沒有滅絕危險。已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瀕危。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1級。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列入《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附錄Ⅱ。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種(NT),2008年評估。
5、座頭鯨的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列入《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附錄Ⅰ。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08年評估。
6、座頭鯨有什麼特點?
座頭鯨分布於太平洋、大西洋及世界其他各海洋中,在我國見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一帶。它一般在寒帶和熱帶之間的一定海域中回遊,並有固定的回遊路線,例如在美國夏威夷群島附近,每年從11月開始,都有大約400隻匯集於溫暖的水域里越冬,從翌年3月下旬開始離開向北遷徙,當再次接近陸地時,已經是在幾千公里以外的北太平洋了,其中有一些可以到達白令海峽,另一些則到達阿拉斯加東南分散的小島附近海域。
不可想像的是,這種龐然大物竟然是以鱗蝦這種體長還不到1厘米的小型甲殼動物為主要食物的,此外還有鱗魚、毛鱗魚、玉筋魚和其他小型魚類等。它的嘴張開時,其特殊的彈性韌帶能夠使下齶暫時脫落,形成超過90度的角度,口的橫徑可達到4.5m,可以一口吞下大量的磷蝦或較小的魚類,但其食道的直徑則顯得大小,不能吞下較大的食物,這可能就是它只能吃小動物的原因之一。
由於越冬期間好幾個月都不進食,為了維持那碩大無朋的身軀所需要的體能,在夏季里便要吃大量的食物,常常可以連續吃上18個小時。由於日照充足,北方冰川地帶的海灣里浮游生物大量滋生,養育了以浮游動物為食的鱗蝦,數量巨大,常常數百萬只群集在一起,因此為座頭鯨提供了極為豐盛的食物來源。
座頭鯨進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沖刺式進食法,將下齶張得很大,側著或仰著身子朝蝦群沖過去,然後把嘴閉上,下齶下邊的折皺張開,吞進大量的水和蝦,最後將水排除出去,把蝦吞食;第二種方法叫轟趕式進食法,將尾巴向前彈,把蝦趕向張開的大嘴,這種方法也是只有當蝦特別密集時才適用;第三種方法是從大約15m深處作螺旋形姿勢向上游動,並吐出許多大小不等的氣泡,使最後吐出的氣泡與第一個吐出的氣泡同時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種圓柱形或管形的氣泡網,像一隻巨大的海中蜘蛛編結成的蜘網一樣,把獵物緊緊地包圍起來,並逼向網的中心,它便在氣泡圈內幾乎直立地張開大嘴,吞下網集的獵物。這種捕食方法,同捕魚者用兩只漁船拉曳大型漁網,逐漸迫使魚蝦接近水面,然後一網打盡的情景一樣。當獵物數量稀少時,座頭鯨常常單獨或僅有2~3隻在一起覓食,而當獵物數量很多時,便形成8隻左右的較大群體,有時不同群體之間還會互相爭食。因此,有時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種類,也會直接影響座頭鯨的數量。
座頭鯨是有社會性的一種動物,性情十分溫順可親,成體之間也常以相互觸摸來表達感情,但在與敵害格鬥時,則用特長的鰭狀肢,或者強有力的尾巴猛擊對方,甚至用頭部去頂撞,結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鮮血直流。它游泳的速度很慢,每小時約為8~15公里,在海面緩緩游動時,就像一座冰山一樣,身體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時又象是一個自由飄浮的小島,人們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體。
游泳、嬉水的本領十分高超,有時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後突然破水而出,緩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鰭狀肢到達水面時,身體便開始向後徐徐地彎曲,好像雜技演員的後滾翻動作。它可以鑽入水中快速潛水游動,僅用幾秒鍾就消失在波浪之下,進入了昏暗的深淵。露出水面呼吸時,從鼻孔里會噴出一股短粗而灼熱的一種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氣體,把周圍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同時發出洪亮的類似蒸汽機發出的聲音,被稱之為「噴潮」或「霧柱」。有時它還興奮得全身躍出水面,高度可達6m,落水時濺起的水花聲在幾公里外都能聽到,動作從容不迫,優美動人。在它的皮膚上不僅常附著藤壺和茗荷等蔓足類動物,而且攜帶著許多諸如鯽魚一類有吸盤的動物,加起來足有半噸重之多,然而這似乎絲毫也不影響它的行動和情緒。
座頭鯨的配偶為一夫一妻制,雌獸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約為10個月,每胎產1仔。當雌獸帶著幼仔時,往往另有1隻雄獸緊跟其後,它的任務是對入侵的其他鯨或小船進行攔截,不過要是遇上凶惡而狡猾的虎鯨時,它就無能為力了。像其它哺乳動物一樣,雌獸用乳汁喂養幼仔,乳汁由乳頭自動擠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發育很快,每天體重可以增長40~50千克,更令人嘆服的是雌獸在哺乳期間為幼仔的成長提供一切營養,而它自己卻很長時間沒有吃東西了,直到幾個月以後才開始尋找食物。雌獸與幼仔之間也常常是溫情脈脈的,幼仔用兩鰭觸摸著雌獸,有時好像是抓在雌獸的身上。座頭鯨的壽命為60~70年。
座頭鯨無法平靜地生活,因為除了人類的獵殺外,世界性的觀鯨旅遊活動也越來越多,形成對座頭鯨生活的新的威脅,遊客們產生的喧鬧聲干擾了座頭鯨的覓食活動,拋棄的大量塑料食品袋等廢物被座頭鯨誤食後積聚在胃腸里,來自大型船隻螺旋漿的拍擊聲更是使它無法平靜下來。而有些捕鯨業發達國家拒絕實行禁止捕鯨法,更加使它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
7、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的介紹
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1979年6月23日簽訂於波恩)又名:波恩公約、養護野生動物移棲物種公約、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其目標在於保護陸地、海洋和空中的遷徙物種的活動空間范圍。是為保護通過國家管轄邊界以外野生動物中的遷徙物種而訂立的國際公約。1979年6月23日在德國波恩通過,1983年12月1日生效。公約規定:應訂立具體的國際協定,以處理有關遷徙物種養護和管理問題;設立科學理事會就科學事項提供咨詢意見;在兩個附錄中分別列出了瀕危的遷徙物種和須經協議的遷徙物種。
8、白鯨的保護級別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列入《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 附錄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種(NT),2008年評估。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鯨目*其它鯨類)
9、政府應不應該允許販賣稀有動物獵殺配額?
生物多樣性具有內在價值,完整的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了許多服務,從減少洪水和侵蝕、授粉服務(88.7%的被子植物需要授粉者,而授粉提高了全球70-85%作物的質量和數量)、自然蟲害控制服務以及文化和審美價值。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和本地物種有許多好處,包括提供社會、文化和經濟服務,除了直接的好處和自然產品和服務可以通過旅遊業提供額外的收入。不可持續地使用這些系統不僅會減少生物多樣性,而且還會帶來潛在的風險,如斜坡的不穩定會導致滑坡的風險增加、病害的風險、作物的失敗或生產力下降。因此,和諧生活不僅是實現生態文明願景和維護美麗中國的關鍵,而且嚴格遵守包括CMS、CBD和CITES在內的國際公約,也有其固有的好處。
野生動物貿易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但是國際關注經常只關注「高價值」物種的國際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並且往往忽略了低價值動物作為寵物,用於消費或用於葯物的貿易,盡管這可能會影響到物種數量增加,並且經常受到較少的管制。這些高價值物種通常也是受野生動植物保護法保護的唯一物種,而其他物種經常受到很少的監管。這既給野生生物帶來風險,也給人類帶來風險,尤其是如果食用和烹飪不當會對操作人員和消費者造成疾病的風險。野生動物的不可持續和管理不善對人類和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通過取消依賴於生物多樣性和疾病風險的服務,破壞了經濟組成部分。由於許多現行法規僅涉及受國家保護的動物,因此這些條款並未包括大多數物種,包括幾乎所有存在重大疾病傳播風險的物種,因此,我們提供了一些建議以更新規定並預防疾病風險喪失本地生物多樣性。
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這些風險,柏林原則(1)概述了十項核心原則,以確保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持生物多樣性。
此處的建議應補充和更新《 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中的建議,並建議該法律中提及的「野生動物」或「野生動物」用於指代任何非圈養繁殖的有蹄類動物或兔子,只有少數例外情況(詳見下文),並且不限於目前被確認為國家保護動物的342-408隻動物,或省級地方保護動物981隻。本文中的建議不僅補充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傳染病控製法》和《刑法》。
保護人類和野生動植物的建議
最終降低從動物到人類的疾病傳播風險具有三個主要方面,這三個方面的作用是降低野生動物中感染和傳播疾病的風險,降低任何疾病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的風險,並降低圈養種群藏有或傳播疾病的風險。在建議之後提供對這些建議的定義和進一步的討論
可以通過微信移動應用程序舉報違反以下任何規定的行為,以減少舉報成本。減少可以使野生動物的銷售和消費成為非法的模稜兩可(假設至少有70%的人畜共患病來自野生動物),從而使執法得以執行,並且在中國所有省和縣標准化這些法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安全性和可執行性。
1)保持當地居民的健康,降低傳染風險
a).保護健康的棲息地,以確保野生動物健康,不容易攜帶疾病,或遷移到可能與人類或牲畜接觸的地區。因此,為了提供健康的棲息地,自然區域應該劃上紅線,完整的棲息地應該零凈損失。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應根據中國科學院指定生態研究所的建議,在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的責任下,重新連通破碎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