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萬維百科 > 驛站長選自

驛站長選自

發布時間:2021-03-15 19:36:17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俄語羅馬化: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羅斯著名的文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他是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其主要作品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短篇小說《黑桃皇後》,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等。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

人物生平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於莫斯科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家庭,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他在濃厚的文學氛圍中長大。童年時代,他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接受了貴族教育,8歲時已可以用法語寫詩。家中藏書豐富,結交文學名流,他的農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給他講述俄羅斯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使得他從小就領略了豐富的俄羅斯語言。並且對民間創作發生濃厚興趣。
1811年,普希金進入貴族子弟學校皇村學校學習,年僅12歲就開始了其文學創作生涯。1815年,在中學考試中他朗誦了自己創作的「皇村懷古」,表現出了卓越的詩歌寫作才能,特別是他詩作韻文的優美和精巧得到了廣泛的贊賞。在早期的詩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詩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學習17世紀——18世紀法國詩人安德列謝尼埃的風格。在皇村中學學習期間,他還接受了法國啟蒙思想的熏陶並且結交了一些後來成為十二月黨人的禁衛軍軍官,反對沙皇專制,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普希金畢業後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職,在此期間,他深深地被以後的十二月黨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參與了與十二月黨人秘密組織有聯系的文學團體「綠燈社」,創作了許多反對農奴制、謳歌自由的詩歌,如《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鄉村》。1820年,普希金創作童話敘事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民間語言,從內容到形式都不同於古典主義詩歌,向貴族傳統文學提出挑戰。
普希金的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國南部任職,這其實是一次變相的流放。在此期間,他與十二月黨人的交往更加頻繁,參加了一些十二月黨的秘密會議。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確,更強烈了。普希金寫下《短劍》、《囚徒》、《致大海》等名篇,還寫了一組「南方詩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虜》、《強盜兄弟》 、《巴赫切薩拉依的淚泉》、《茨岡》四篇浪漫主義敘事長詩。還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抒情詩:《太陽沉沒了》等,這些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強烈憧憬。從這一時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並且讓大家知道了當時的社會。
1824--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當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這里他度過了兩年。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仍處於沙皇警察的秘密監視之下。普希金沒有改變對十二月黨人的態度,他曾對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亞的十二月黨人,但幻想很快破滅,於是創作政治抒情詩《致西伯利亞的囚徒》,表達自己對十二月黨理想的忠貞不渝。1830年秋,普希金在他父親的領地度過了三個月,這是他一生創作的豐收時期,在文學史上被稱為「波爾金諾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開始動筆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塑造了俄羅斯文學中第一個「多餘人」的形象,這成為他最重要的作品。還寫了《別爾金小說集》和四部詩體小說《吝嗇的騎士》、《莫扎特與沙萊里》、《瘟疫流行的宴會》、《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詩。《別爾金小說集》中的《驛站長》一篇是俄羅斯短篇小說的典範,開啟了塑造「小人物」的傳統,他的現實主義創作爐火純青。
1831年普希金遷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職。他繼續創作了許多作品,主要有敘事長詩《青銅騎士》,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短篇小說《黑桃皇後》等。他還寫了兩部有關農民問題的小說《杜布洛夫斯基》、《上尉的女兒》。
1836年普希金創辦了文學雜志《現代人》。該刊物後來由別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等編輯,一直辦到19世紀60年代,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而且成為俄羅斯進步人士的喉舌。
法國籍憲兵隊長丹特斯褻瀆普希金的妻子娜塔麗婭·尼古拉耶夫娜·岡察洛娃,結果導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決斗。決斗中普希金身負重傷,1837年1月29日不治身亡,年僅38歲。他的早逝令俄國進步文人曾經這樣感嘆:「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

主要作品

短篇小說 《彼得大帝的黑奴》,《書信小說》 《亡人伊凡·彼得洛維奇·別爾金小說集》
《射擊》,《暴風雪》,《棺材老闆》 《驛站長》,《村姑小姐》,《戈琉辛諾村源流考》
《羅斯拉夫列夫》,《杜布羅夫斯基》 《黑桃皇後》,《基爾沙里》
《埃及之夜》,《賓客聚集別墅》 《我們在別墅里度過了一晚》

長篇小說 《上尉的女兒》
 
詩體小說 《歐根·奧涅金》
 
詩作 《巴奇薩拉的噴泉》,《致大海》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遲開的花朵更可愛》
《十月十九日》,《枉然的賦與》 《枉然的饋贈》,《你和您》,《當我以臂膊》
《當我緊緊擁抱著》,《哀歌》 《茨崗》,《為了遙遠的祖國的海岸》
《夠了,夠了,我親愛的》 《我的朋友,時不我待》,《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致西伯利亞的囚徒》,《我的名字》 《青銅騎士》,《我羨慕你,大海勇敢的船夫》《自由頌》《致恰達耶夫》

滿意望採納

2、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哪國的詩人什麼的作品,他著名作品還有什麼什麼什麼等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具體作品:
體裁

名稱

短篇小說

《彼得大帝的黑奴》、《書信小說》
《亡人伊凡·彼得洛維奇·別爾金小說集》

《射擊》、《暴風雪》、《棺材老闆》
《驛站長》、《村姑小姐》、《戈琉辛諾村源流考》

《羅斯拉夫列夫》、《杜布羅夫斯基》
《黑桃皇後》、《基爾沙里》

《埃及之夜》、《賓客聚集別墅》
《我們在別墅里度過了一晚》

長篇小說

《上尉的女兒》
 

詩體小說

《歐根·奧涅金》
 

詩作

《巴奇薩拉的噴泉》、《致大海》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遲開的花朵更可愛》

《十月十九日》、《枉然的賦與》
《枉然的饋贈》、《你和您》、《當我以臂膊》

《當我緊緊擁抱著》、《哀歌》
《茨崗》、《為了遙遠的祖國的海岸》

《夠了,夠了,我親愛的》
《我的朋友,時不我待》、《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致西伯利亞的囚徒》、《我的名字》
《青銅騎士》、《我羨慕你,大海勇敢的船夫》《自由頌》《致恰達耶夫》

3、古代驛站有哪些人員結構

古代驛站人員結構有驛站驛長和驛卒。

驛站驛長和驛卒都負有責任,各朝在法律中都有明文規定,稍有差錯,便要受到嚴厲的處置。

唐朝規定,驛長負有的職責中必須每年呈報驛馬的死損肥瘠,以及經費支出等帳目明細表。對驛卒他們的身份低下,但是最重要的郵遞人員,不論烈日,寒風,大雨,冰雪都身背公文袋,日日夜夜奔跑在驛道上。

規定抵驛必須換馬更行,若不換馬則杖打八十。唐朝還規定,凡文書在途中耽誤行期,晚到一天杖八十,兩天加倍,最重可處徒刑兩年。若耽誤是重要軍事文書,則罪加三等,如因文書耽誤而導致軍事上嚴重後果者,判處絞刑。

(3)驛站長選自擴展資料

驛站的配置:

驛站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供往來官差休息,房間自然是少不了的,比如高郵的盂城驛,就配有100餘間廳屋供來客休息。

當然,這是地理位置比較顯要的驛站,小規模的驛站自然沒有那麼多屋子,但也絕不會缺少這個配置。至於房間內部的布置,沒有太過具體的記載,不過,《馬可波羅游記》里描述過元朝驛站房間的大體情況。

由於驛站的房間有可能提供給顯貴暫住,所以驛丞不敢讓其有失整潔,必要的時候,甚至還會好好裝飾一番。

除了給來客住的房間,驛站的工作人員,包括驛丞、侍者、轎夫、馬夫、獸醫等人的住所也都在驛站當中。

4、<<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誰寫的

俄國詩人普希金。

5、普希金簡介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是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造者,更是19世紀世界詩壇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是時代的寵兒,也是時代的旗幟。他作為民族意識的體現者,反映了俄羅斯人民要求民族尊嚴、國家獨立、社會進步的願望和心聲。普希金對俄羅斯本國作家影響巨大,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詩人能與之相比。

普希金的青少年時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早年受到農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羅季昂諾夫娜的影響。1811年進彼得堡皇村學校。 1812年戰爭所激起的愛國熱潮給少年普希金極大鼓舞。在校期間,他與未來的十二月黨人丘赫爾伯凱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時,他的詩歌才能已經開始顯露出來。1814年,他朗誦的《皇村回憶》一詩,深得在場的老詩人傑爾查文的贊賞。 1817年,普希金畢業後在外交部任職,並先後參加了「阿爾扎瑪斯社」與「綠燈社」。在十二月黨人影響下,這時期普希金寫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詩,抨擊專制制度、歌頌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頌》(1817)、《致恰達耶夫》 (1817)、《鄉村》(1819)等。他還寫了一首敘事詩《盧斯蘭與柳德米拉》。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南方流放時期

普希金於1820 年5月來到南俄後,先後在葉卡捷琳諾斯拉夫和基希尼奧夫等地逗留,並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亞等地。南俄一帶是十二月黨人南社的據點,普希金和他們關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們的影響。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風光也在這一時期普希金的創作中留下了印記。南方流放時期是普希金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高潮時期。在這幾年裡,他寫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義敘事詩:《高加索的俘虜》、《強盜兄弟》、《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和《茨岡》。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奧夫開始創作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 南方流放的後期,普希金與奧德薩總督關系惡化。1824年當局截獲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 並以此為借口,將普希金放逐到他母親的領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軟禁了起來。

鄉村幽禁時期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十分偏僻,只有老保姆陪伴著他。他中斷了與十二月黨人的聯系,但接近了農奴制度下的農村生活和俄羅斯普通的人民。他在這二年裡經常到集市上聽農民談話和唱歌,並十分注意收集民間故事和口頭傳說。普希金從那裡學習人民的語言,吸取了許多有益的養料,這一切對普希金後來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這兩年裡,普希金創作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如《囚徒》、《致大海》、《致凱恩》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幾十首抒情詩 ,敘事詩《努林伯爵》,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以及《葉甫蓋尼·奧涅金》前六章。

就在他被軟禁在鄉間的時候 ,彼得堡爆發了十二月黨人起義。普希金一直關心著時態的發展。起義失敗後,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拉攏詩人為其服務,決定將其召回莫斯科。

重返京城時期

這時期,普希金寫下了不少熱情贊揚十二月黨人的崇高志向的詩歌,《致西伯利亞的囚徒》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1830年秋天,普希金因故滯留波爾金諾,這三個月成了普希金創作中的豐收時期。他完成了《葉甫蓋尼·奧涅金》、《別爾金小說集》(其中包括《射擊》、《暴風雪》、《村姑小姐》和《驛站長》等)、四部小型悲劇和幾十首抒情詩。

普希金與岡察羅娃結婚後,定居彼得堡。他的行動仍受到沙皇政府的監視。這一時期,普希金在創作上仍不斷有優秀作品出現,如小說《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後》、《杜勃羅夫斯基》、敘事詩《波爾塔瓦》、《青銅騎士》、抒情詩《致詩人》、《秋天》和《紀念碑》等。30年代中期,普希金與當局的矛盾日益加劇,此時一個法國流亡者丹特士又放肆地追逐他的妻子,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普希金於1837年 2月8日與丹特士決斗,身負重傷,兩天後去世。

6、果戈理是誰

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果戈理(1809—1852),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和奠基人。1809年4月1日出生在烏克蘭波爾塔瓦省密爾格拉德縣大索羅欽鎮的一個地主家庭里。

果戈理自幼在農村長大,從小受到藝術的熏陶,尤其喜愛烏克蘭的民謠、傳說和民間戲劇。由於父親早逝,他離家去聖彼得堡謀生,曾經在國有財產及公共房產局和封地局先後供職。正是在聖彼得堡的這段經歷令他飽嘗世態炎涼和小職員度日的的艱辛,使他看到了嚴酷的社會現實本質,官場的黑暗與腐敗,是對普通民眾身受的苦難非常理解。這些都成為他日後文學創作的素材和動力。

聖彼得堡在果戈理文學生涯中是一個重要的城市。正是在這里,果戈理結識了當時著名的詩人茹可夫斯基和普希金,這對於他走上創作道路有很大的影響。他與普希金的友情與交往傳為文壇的佳話。

才華橫溢的果戈理一生痛苦而短暫,但是創作的作品卻成為世界名著流傳至今。

1831年至1832年間,果戈理以小說集《狄康卡近鄉夜話》步入文壇,年僅22歲。這部小說集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創作相結合的產物,被普希金譽為「極不平凡的現象」,從而奠定了果戈理在文壇的地位。作品筆調幽默、清新,結合了優美的傳說、神奇的幻想和現實的素描,描繪了烏克蘭大自然的詩情畫意,謳歌了普通人民勇敢、善良和熱愛自由的性格,同時鞭撻了生活中的丑惡、自私和卑鄙。

除了寫作以外,1834年果戈理還曾在聖聖彼得堡大學任教職,不過為了專門從事文學創作一年多後隨即棄職。在此期間,他相繼出版了《密爾格拉德》和《小品集》(後來又稱為《聖彼得堡故事》)兩部小說集,這些作品標志著他創作上的一個新階段。果戈理將諷刺的筆觸轉向了揭露社會的丑惡、黑暗和不平,對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特別是1837年普希金不幸逝世之後,他將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無愧地站在普希金遺留下的位置上,共同成了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果戈理的文學成就除了小說以外還有諷刺喜劇。1836年4月,著名喜劇《欽差大臣》在聖彼得堡亞歷山德拉劇院上演,轟動了整個京城。該劇逼真地反映了俄國專制社會的種種弊端和黑暗,從而深刻地揭露了官僚階級的丑惡和腐朽。成為聞名世界的文學作品。

1835年起,果戈理開始《死魂靈》的創作,這部沒有完成的作品是果戈理他作達到頂峰的標志。《死魂靈》的第一部終於在1842年問世。這是一部卷帙浩繁、人物眾多的宏篇巨制,通過對形形色色的官僚、地主群像的真切、生動的描繪,有力地揭露了俄國專制統治和農奴制度的吃人本質,極大地震撼了整個的俄羅斯。後來,他在極度的苦悶中將先後兩次寫成的《死魂靈》的第二部手稿,也先後兩度付之一炬,果戈理的一生而窮困短暫,終身未娶,於1852年3月4日與世長辭,年僅43歲。臨終前,果戈理在精神上已經完全為向他施加不良影響的馬蒂厄神父所控制,他地說服果戈理放棄文學,獻身上帝。果戈理聽從馬蒂厄神父的旨意焚燒了《死靈魂》第二卷的手稿,在封齋期以常人忍受不了的方式守齋,每天只吃幾調羹燕麥糊和一片麵包。夜裡,為了不讓自己做夢,他努力剋制自己不睡覺。守齋的結果接踵而至,他終於大病一場。在20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創作了系列佳作極大地豐富了俄羅斯文學的寶庫,終於成為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一代宗師。除了自己的造詣以外他還影響了一大批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如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岡察羅夫、赫爾岑、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陀斯妥耶夫斯基曾坦言道:「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從果戈理的《外套》中孕育出來的。」果戈理被譽為「俄國散文之父」,而普希金是俄國文學中的詩歌之父,因此,他們兩人一向被譽為俄國文學史上的雙璧。

果戈理主要的作品有:《五月之夜》(或:女落水鬼)(1831)、《聖誕節前夜》(1832)、《伊凡?費多羅維奇?什邦卡和他的姨媽》(1832)《舊式地主》(1835)《伊凡?伊凡諾維奇和伊凡?尼基福羅維奇吵架的故事》(1834)《涅瓦大街》(1835)、《鼻子》(1836)、《畫像》(1842)、《外套》(1842)、《馬車》(1836)等等。

7、春的作者簡介,選自

一、Spring –春
Thomas Nash (托瑪斯.納什)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春,甜美之春,一年中最美好的時間;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萬物吐芳艷,姑娘們舞翩躚,
Cold do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輕寒不襲人,小鳥歌滿天,
Cuckoo, jug-jug, pr-we, to-witta-woo!
恰恰,咯咯,啾啾,哥哥插禾!

The palm and may make country houses gay,
榆樹山楂漫山野,村村舍捨生氣盎,
Lambs frisk and play, the shepherds pipe all day,
羊羔歡躍喜洋洋,牧童整天笛聲揚,
And we hear aye birds tune this merry lay,
百鳥歡歌總在耳邊響,
Cuckoo, jug-jug, pr-we, to-witta-woo!
恰恰,咯咯,啾啾,哥哥插禾!

The fields breathe sweet, the daisies kiss our feet,
田野馨香飄四方,雛菊輕輕吻腳上,
Young lovers meet, old wives a-summing sit,
情人雙雙來相會,老婦恬坐沐陽光,
In every street these tunes our ears do greet,]
條條路上都有歌聲在盪漾,
Cuckoo, jug-jug, pr-we, to-witta-woo!
恰恰,咯咯,啾啾,哥哥插禾!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春,甜美之春!

作者簡介:Thomas Nash (托瑪斯.納什1567~1601)
英國劇作家、詩人、小說家和諷刺家。出生於洛韋斯托福特的一個傳教士家庭,求學於劍橋聖約翰學院。他才華橫溢,成為當時最令人生畏的諷刺作家。
他一生寫了大量的諷刺作品,戲劇和抒情詩。《春》選自他的喜劇《夏天最後的遺囑》,是一首清新愉快的歌曲,表達了春天給人們帶來的歡樂和喜悅的心情。這首詩被國內許多詩集和課本所選錄。

二、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

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13年,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對古城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復雜的。大概是生活過於單調,所以他後來曾說,兒時的記憶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驚程度!」但是,在漫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兒時畢竟是首發的「驛站」。

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

著作書目:

《雪朝》(詩集)1922,商務

《蹤跡》(詩與散文)1924,亞東圖書館

《背影》(散文集)1928,開明

《歐游雜記》(散文集)1934,開明

《你我》(散文集)1936,商務

《倫敦雜記》(散文集)1943,開明

《國文教學》(論文集)1945,開明

《經典常談》(論文集)1946,文光

《詩言志辨》(詩論) 1947,開明

《新詩雜話》(詩論)1947,作家書屋

《標准與尺度》(雜文集)1948,文光

《語文拾零》(論文集)1948,名山書屋

《論雅俗共賞》(雜文集)1948,觀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開明

《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下冊)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書評集》(論文集)1983,三聯

《朱自清散文選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蘇教育(未出齊) ----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生於江蘇東海,1903年隨家定居揚州,所以自稱「我是揚州人」。 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北大哲學系。畢業後先後在江蘇、浙江的中學任教。

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緻最具魅力。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御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彷彿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准確而奇妙。

朱自清還有另一語言風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這類作品常常能表現作者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均為這一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背影》。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鉛華,透過父親的一舉一動,讀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慘淡的家境及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
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13年, 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對古城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復雜的。大概是生活過於單調,所以他後來曾說,兒時的記憶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驚程度!」但是,在漫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兒時畢竟是首發的"驛站"。
揚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風物宜人,曾使多少詩人如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等流連於此,尋幽探勝,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瑰麗詩章。揚州也是一個英雄的歷史城,在抵禦異族侵略的歷史上,曾譜寫下無數輝煌的篇章,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綺麗風光和濃郁的崇尚文化的風氣,於無形中陶冶著少年朱自清的性情,養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嚮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揚州美麗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潤他的心靈,哺育他的感情,豐富他的想像力,使他的情懷永遠充溢著詩情和畫意。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又是深遠的。

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8、春》選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http://.baidu.com/question/43946099.html?si=1
http://.baidu.com/question/46212329.html?si=7

9、名人簡介

王安石: http://www.teacherhome.com.cn/TeacherHome_RS_01/SID-H101/SID10001/RID-TT6/RID-H75/1000100057476.DOC
普希金:http://.baidu.com/question/18025195.html
安徒生:安徒生生平及作品簡介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丹 麥)
(1805——1875)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安徒生文學生涯始於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後,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後數年,每年聖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後又不斷發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後》、《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於丹麥費恩島奧登塞小鎮。
1816年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14歲時獨自離家到哥本哈根,尋求創作機會。
1822年8月發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作詩篇、歌劇。1827年,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表詩歌,受到 上流社會 評論家稱贊,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
1829年,寫出長篇幻想游記《阿馬格島漫遊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飢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1834年,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5年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並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丑小鴨》。
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
1867年,被故鄉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作品目錄: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1835),《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運兒》(1870)。

劇本(25):詩劇《阿夫索爾》(1822?),《聖尼古拉教堂鍾樓的愛情》(1829),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歌劇《烏鴉》(1832),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1835),歌劇《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兒》(1840),《摩爾人的女兒》(1840),《幸福之花》(1844),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1844),《梨樹上的鳥兒》(1845),《小基爾斯滕》(1846),《科莫河邊的婚禮》(1848),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1850),歌劇《北歐的女神》(1850),《新房產》(1850),《睡魔》(1850),喜劇《海爾德摩爾》(1851),喜劇《接骨木媽媽》(1851),喜劇《出身並非名門》(1863),喜劇《長橋》(1863),三幕劇《西班牙客人》(1865),獨幕劇《初來者》(年代不明),《羅斯基里達之夜》(年代不明)。

游記(6):《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1829),《瑞典紀行》(1851),《西班牙風光》(1863),《訪問葡萄牙》(1866)。

自傳(3):《小傳》(1832),《我一生真實的故事》(1847),《我的童話人生》(1855)。

詩(4):《詩集》(一,1829),《詩集》(二,1830),詩集《幻想與現實》(1830),詩集《一年的十二個月》(1832)。

以及童話。
徒生是一個窮苦鞋匠的兒子,母親是一個瀕於討飯境地的、靠為人洗衣過活的寡婦。安徒生小時不僅經常和飢餓打交道,同時還處處遭到人們的鄙視。但他卻有一個在當時被認為是與他出身不相稱的、「異想天開」的「志」——他想當一個藝術家,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歌唱家,一個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創造「美」的藝術家。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但他卻一點也不感到氣餒。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奧登塞市,帶著祖母和母親所積蓄下來的幾十個銅子,隻身去那舉目無親的京城——當時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他的理想。不難想像,在當時那個世態炎涼的社會里,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打擊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雖然由於貧困和由此而帶來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體,毀壞了他的體形和聲音,使他不能成為一個舞台藝術家,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最後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他成為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家。他在童話作品中所創造出的美和詩,成為人類永遠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
弗羅斯特: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是最受人喜愛的美國詩人之一,留下了《林間空地》、《未曾選擇的路》、《雪夜林邊小駐》等許多膾炙人口的
作品。日前,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英語文學研究生羅伯特·斯蒂靈發現了一首從未發表過的弗羅斯特詩作,題為《家中的戰爭斷想》(War Thoughts at Home)。在一封寫於1947年的信件中,弗羅斯特向友人弗雷德里希·梅爾徹(Frederic Melcher)提到了這首詩,後者是行業雜志《出版人周刊》的創辦人。弗羅斯特在信中說這首詩沒有發表,而是手抄在一本《波士頓之北》(弗羅斯特出版的第二部詩作)上。讀到這封信之後,斯蒂靈就開始了搜尋工作,最終在學校圖書館里找到了這本書,弗羅斯特抄在書里的詩也因此面世。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母親把他帶到祖籍新英格蘭地區的馬薩諸塞州。中學畢業後,在哈佛大學學習兩年。這前後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並開始寫詩。他徒步漫遊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弗羅斯特的詩歌最初未在美國引起注意,1912年舉家遷往英國定居後,繼續寫詩,受到英國一些詩人和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的支持與鼓勵,出版了詩集《少年的意志》(1913)和《波士頓以北》(1914),得到好評,並引起美國詩歌界的注意。1915年回到美國,在新罕布希爾州經營農場。他的詩名日盛,於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並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他晚年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在他75歲和85歲誕辰時,美國參議院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詩歌在形式上與傳統詩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詩人那樣矯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詩往往以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詩朴實無華,然而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修牆》寫人世間有許多毫無存在價值的有形的和無形的牆。除了短篇抒情詩外,他有一些富於戲劇性的長篇敘事詩,刻畫了新英格蘭鄉間人物的精神面貌,調子比較低沉,亦頗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羅斯特愛用傳統的無韻體和十四行體的各種變體,在節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弗羅斯特的著名詩集還有《山間》(1916)、《新罕布希爾》(1923)、《西去的溪流》(1928)、《又一片牧場》(1936)等。1949年出版了《詩歌全集》,以後仍陸續有新作發表。

(選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2年版)

這首詩作於1918年,是弗羅斯特為在法國戰場上陣亡的英國詩人愛德華·托馬斯(Edward Thomas,1878-1917)寫的。詩的內容是一名士兵的妻子看到幾只藍松鴉在自家窗外打鬥,由此想到了法國戰場上的士兵。一戰初期,弗羅斯特曾在英國居留,由此與托馬斯成了朋友。托馬斯在前線陣亡的時候,身邊還帶著一本弗羅斯特的《山窪》

與驛站長選自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