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萬維百科 > 信息技術課的網頁設計

信息技術課的網頁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18 01:16:30

1、網頁設計網站建設和網頁設計,兩門課的區別

你說的這個一個針對網站前台的 也就是你說的我也設計,網站美工方面 ps flash web2.0 dreamwear等等,而另一個主要是做後台的 是你說的網站建設 asp php 資料庫等等,就業方向是不同。。。。
現在學校越來越多,但是都有自己不同的針對性,
要是真的想學習的話,還是自己看下比較好,
野馬我也知道,確實還不錯,
值得你考慮下

2、如何進行信息技術作品製作課的教

指向設計能力培養的高中信息技術作品製作課教學設計

 

一、緒論

信息技術課主要包括上機課和理論課。理論課主要以傳統課堂為主,而上機課主要通過使用計算機來完成,在機房裡進行。但上機課也有分別,因而,信息技術課又被分為四大課型:理論課、技能課、實驗課和作品製作課。本文中所提到的作品課即是作品製作課。那麼作品製作課作為信息技術課型之一,它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利用某一計算機軟體製作出相應的信息技術作品。依據教學的內容不同,技能課主要圍繞某個具體環節進行具體操練。而作品製作課主要涉及到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信息技術作品規劃、設計、製作等各個環節的一系列流程。其中,作品製作課中的「作品製作」即指技能的操作。作品製作課具有代表性的類別主要包括文本類信息的加工與表達、多媒體作品的製作、網頁製作與設計。相對完整的信息技術作品製作的整個過程都包括規劃、製作和評價幾個環節。2在此過程中,除了教師引導學生製作進程,作品具體的規劃、創設及評價後的反思與完善,大部分都由學生自己完成。由此可見,信息技術作品的製作為設計能力的體現提供了實踐空間。

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能力培養的分析


(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現狀

信息素養的培養是整個信息技術課程的最基本、最根本的目標。隨著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日益成熟,信息素養本身的發展也經歷了相應的變化。並非一開始就存在信息素養這一詞。在早先階段,信息技術課的前身叫計算機課。在計算機課上主要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關於計算機軟體的具體操作應用。由於社會發展的所需,計算機課才逐漸改稱為信息技術課,而信息素養逐漸也被人們所熟知。信息素養涵蓋更多的內容更適合時代的需求,達到了新的高度。出於種種原因,對於此過程的轉變,人們並沒有很快地做出相應的轉變措施,依然停留於計算機的教育時代,將信息素養縮小成技術的熟練操作,出現了只見技術不見人的狀態。只看重技術的誤區限定了信息技術課程存在價值的延續。信息素養是每一個人在信息社會里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交涉所有與信息有關的活動的能力都展現了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一種能力,而信息技術是信息素養的一種工具,相當於連接信息素養養成的「橋梁」。信息技術課程指向信息素養,但以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手段。信息素養並非先遺傳,而是後天逐漸培養成的。通過各種信息技術的使用是促進信息素養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高中信息技術學生設計能力培養的可行性

學校教育中,信息技術課程是藉助信息技術這一工具來促進教育,教育是促進人的發展,歸根到底信息技術課程就是促進人的發展。而現實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課程價值更傾向於技術的教授,呈現了只見技術不見人的狀態。技術如果不能實現超越技術本身的價值,它也沒有了存在的必要。信息技術學科也如此,針對於作品製作課而言,如果僅僅停留於無異於技能課的操練,系統地學習軟體的操作,信息技術課程存在的意義又從何談起。一門學科要交給學生一生受用的知識才能夠足夠實現其價值,即學科思想。數學學科有數學學科思想,語文學科有語文學科思想,學生在學校里學完了數學和語文等其他的學科,並不是指在以後的不學習這些學科之後就不再使用相應的學科知識了,而是所學的這些知識將服務於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學生在學習中形成的可以「帶得走」的東西,那就是「智慧」。3「帶得走」的知識可以受益於終生,那麼,生成智慧的教學體現了課程思想的宗旨。信息技術學科的課程價值亦致力於一生所用。其課程價值將延續到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滿足作為主體的人和社會需要。

三、信息技術作品製作課與設計能力培養.............. 12

(一)當下高中信息技術作品製作課現狀................... 12
(二)基於設計能力培養的作品製作課對教師的新要求............... 13
(三)基於設計能力培養的作品製作課對學生的新要求.......... 14
(四)信息技術作品製作課學生設計能力培養的體現................ 15
四、基於設計能力培養的信息技術作品製作課教學設計................ 17
(一)文本類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的教學設計............. 17
(二)多媒體作品製作的教學設計............. 23
(三)網頁製作的教學設計................. 29
五、高中信息技術作品製作課教學設計建議.......... 37

五、高中信息技術作品製作課教學設計建議


作品主題定向即教師給定學生明確的主題。於全體學生來講,為了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根據同一主題製作出不同的作品能夠體現學生各式各樣的設計。由此可見,教師在確定主題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此主題能否滿足學生能夠發揮設計的需求十分關鍵。換句話說,即主題一定要有空間去設計,有設計的餘地。選題過大或過小都不易於設計能力的發揮。選題過大,學生「夠不著」,難以實施具體的設計製作。而選題過小容易造成學生興趣不足,無法展開設計,發揮創新。選題是製作作品的第一步,選題如果不順利,學生興趣不濃厚,學生的設計能力無法體現,那麼學生最後也無法做出高質量優秀的作品。那麼什麼類型的作品適合事先明確確定的主題也是教師要考慮的問題。例如文本類作品製作課就比較適合提前確定主題方向。文本類作品製作課是針對一特定的富有特殊含義的文本內容,根據其表達出來的意義再去進行深層次的設計與加工,學生擁有創作的餘地。比如說,對於一篇表達母愛的文章,針對這個唯一的文本主題,讓學生利用 word 軟體對其展開不同見解的設計與加工。學生可以根據文章表達出來的令人感動的話語為文本添加圖片、背景顏色或圖片、邊框、藝術字等元素的圖文混排效果從而體現學生的設計思想。後期設計加工後的效果使原來平凡樸素的文章更加的吸引人的矚目,增加了原有文章的閱讀價值。

.........


總 結

本文結合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需求及新課標改革理念,基於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作品製作課為平台,以培養學生設計能力為契機,設計了文本類作品的加工與製作、多媒體作品的製作以及網頁製作三種類型的作品製作課教案。通過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讓學生經歷信息技術過程,包括規劃、設計、製作等階段。顛覆以往作品課只注重機械的技能操作訓練與模仿或傾向於技能的綜合運用,而是站在以培養設計能力為先的高度上,引導學生從學習、生活中某一實際問題或任務出發,讓學生親歷從對信息技術作品的需求出發,到作品主題的分析,到作品中各個要素呈現方式的具體規劃、設計,再到應用軟體工具來進行作品製作,最後進行評價反思的過程,以期達成學生能夠善於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表達觀點、交流思想、展現設計能力、解決學習與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目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為創造性思維和設計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施展平台,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設計能力。

3、學校信息技術課用的製作網站的軟體是什麼?

M

4、高中信息技術考試簡單網頁製作

這么小就學會偷工減料了,其實做網站是非常好玩而且相對比較簡單的,在學校裡面基本上就是考驗一下你對這門課學的怎麼樣,大家做出來的東西也是很沒有技術含量的,等你大學畢業以後,接觸到更深的技術,神馬JavaEE框架啦,android/ISO應用開發啦,OA系統,你就會明白,其實在學校里還真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好好學吧,一起加油!

5、如何在信息技術課上運用信息技術

一、傳統美術課堂突顯不足
《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新課標》中提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教學中具體表現為,過分依重課本,把美術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把美術與其他學科、與生活劃地絕交的結果只能是孤立無緣,資源缺乏。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不僅「美」的技「術」,更應該是「美」的藝「術」。作為美術教師,不要停留教學生「畫畫」的技術層面,而更應該站在美術教育的高度來審視自己的工作。在新的課程標準的指引下,美術學習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美術教師的目標是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這便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學習發展的需要出發,主動探究新形勢下美術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二、信息技術優勢日益彰顯
隨著以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普及應用,人類開始進入信息社會。信息技術不僅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變著教育和學習方式,學校不可避免地捲入社會信息化的強大旋渦中。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表現出的巨大推動作用已經有目共睹。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有力的教學手段,正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研究。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和依託,促進教學行為、進行教學變革、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已成為教育努力的方向。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時代的要求,信息技術為此提供了新的途徑。計算機及網路本身就呈現了一個無邊無際的神秘世界,給我們以無限的想像空間,吸引著我們的求索興趣,啟動著我們的創新智慧,也給了我們無窮的創造路徑。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著更為廣闊的天地。信息技術所具有的主動性,互動性,創造性等方面特徵,使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教學環節有機地結合,整合出一條創新之路。
三、課堂教學運用實例
信息技術在美術課中的廣泛運用不僅改變著教學方式,也在改變著教學觀念。美術課中信息技術的運用,更減少了許多帶工具的繁瑣,縮短了作品完成的時間,減少了繪畫的空間,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繪畫變成有興趣、有成效的游戲。
1、創設環境、營造氛圍
創造是人的基本潛能,而身心自由是創新潛能得以開發的基本條件。只有在寬松愉悅的環境里,學生才敢於自由想像、標新立異和創新,使個性獲得發展。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去營造一個「對味」的學習環境。環境有社會大環境,也有課堂小環境。信息技術可為創設學習環境,營造學習氛圍提供有力的支持。
品茶,講究環境,品茶必群蔭環抱,溪水潺潺,青竹相伴,群鳥相隨,才能品出茶之真味。品畫如品茶,營造適當的環境對學生學習和理解作品的內涵大有裨益。例如在小五10冊第14課《山水畫》一課中,在賞析畫作的同時,同時伴以錚錚古琴、淙淙流水,鳥雀鳴啼之聲,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畫作山水之中,從視覺到聽覺上同時經歷多層次的感受,對山水畫意境的理解就不再局限於教師的講解,每個學生都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在其他的賞析評述課程中,亦可採用此方法。整個課堂環境與教學內容的和諧,將提升學生對畫作的欣賞驗。
2、提供資源、拓展教材
教材中每一課圍繞主題提供的資源總是相對有限。如小五10冊第1課《人民藝術家——齊白石》一課中,白石老人年高壽長,作品過萬,教材卻僅能提供寥寥可數的幾件作品,雖說都是代表中的代表,典型中的典型,但對如此龐大的作品庫來說,還是不足以窺全貌。要讓學生就憑幾幅畫就對白石各時期畫風及「衰年變法」前後的轉變有深入的了解,是相當困難的。就算教師課前准備充分,也難也提供數量大而且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更何況教材中要賞析的作品不只齊白石一人,即使每個教師都有一個龐大的收藏館,恐怕也難滿足教學的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教參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教師課前要設計專題網頁,專題網頁比教材的信息容量更大,可不限時的供數量眾多的學生同時非同步或異時非同步欣賞。網頁幾乎可以不限作品的數量,教師可以收集各時期代表性作品放在專題網頁中,而更多的作品可以鏈接到其他專門研究網站。這樣既可集中學習,又可無限拓展。學生先學習教師提供的專題網頁,減少了學習的盲目性和無序性,進而根據自己的感興趣的問題,循教師專題網頁中提供的鏈接進行個性拓展。這樣既能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又可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發展。第2課《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及其他同一類型課程可以採用相同的方法。
3、教學展示、形象直觀
為了增強學生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信息技術輔助手段。如電視、游戲,欣賞故事、音樂,也可以運用計算機和網路教學。因為多媒介的使用,能使繪畫內容變籠統為具體,變抽象為形象,變模糊為清晰。如透視規律是比較抽象和復雜的,僅靠語言的描述很難理解,利用多媒體演變展示不僅讓學生發現規律,理解規律,而且使美術課擺脫了理論知識教學中的枯燥說教。
4、自主探究、鼓勵嘗試
在傳統的美術課中,學生的作品都具有一次性。一幅作品在完成之前很難預見結果,出現失誤,也難補救。信息技術的介入,使學生能設計創作出更完美的作品。如在《設計標志》一課,教師可為學生提供「aaa logo」軟體,學生有了這一軟體,可以盡情探索和無限嘗試logo的可能組合、排列、變形、變色。當創作設計滿意之後再進行製作,這樣就真正做到了胸有成竹,動起手來自然輕松愉快。作品的失誤率減少,作品的質量得到提高。在《色彩的對比》一課中,學生可以在電腦的「畫圖」軟體中嘗試將不同的色彩填充到同一圖形當中,體會色彩的對比關系。因為數字化的原因,色彩更加精確飽滿,嘗試次數可以無限,學生通過低廉的成本就可以獲得豐富的配色經驗,加深對色彩對比的理解。在第13課《電腦美術——巧用卡通形象》一課中,信息技術在美術課堂中的運用已不言而喻,只用傳統的手段要完成這一課,教學成效恐怕是難以保證的。
5 、展示評價,反饋信息
傳統的展示評價,多為將學生作品在一堂課即將結束時貼到黑板上,教師可以給予優點及不足的評價反饋。這樣評價時效短,又無法從時間上縱向觀察一個學生的發展過程,因而激勵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課堂展示後,教師將學生作品收集整理,然後在校園網路或班級網頁上展示,並給予書面的點評。長期積累,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作品資料庫,學生和教師都可以任意查看和列印學生各個時期,乃至每一節課的作品。這樣學生的發展軌跡就十分明顯,既有利於長期激勵學生,又有利於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美術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經驗積累,更是有數據支持的科學總結。當然,如果教師的信息素養較高,也可在網路上設置各個階段的拓展練習題目,學生在網路進行自我測評,可以即時得到反饋。

6、如何設計信息技術優質課

一、課前准備要充分
1.1.禮儀著裝
教師得體大方的穿著很重要,在上課評比中,看到有的女老師穿著吊帶衫,因為老師的衣著而產生的無聊騷動和無謂想像,那還會感覺出這里是個學習的地方嗎?硬底皮鞋、高跟鞋在教室走動的時候發出的聲響也會分散學生注意力,評委恐怕也會反感。不喜歡過分濃妝艷抹的或「清涼裝」的老師,同樣也不喜歡打扮老土的老師,穿得太寒酸,像從窮山溝里來的大學生。「得體」和「端莊」是教師著裝的標准,尤其是在這樣的大型示範課時更要注重自己的形象。
2.2.課堂環境要事先熟悉
要熟悉的課堂「環境」包括課堂的軟體環境和學生環境。
上信息技術課的突發事件比別的一些學科多,如機器病毒、死機、課件打不開等造成講課失敗,為此參賽者應提前熟悉機房環境,包括機器運行狀況、電子教室軟硬體操作方法。如果不能正常運行自己的教學課件,應及時找主辦方安裝相應支持軟體。由於不同學校機房的監控管理軟體使用也不盡相同,有些參賽者自己學校用的是大屏幕投影,沒有對學生機的管理軟體。這樣就造成了這些教師在課堂上既有屏幕投影(有些是優質課中為了方便聽課老師新增的)又有監控軟體時,往往會忽略監控軟體的「廣播」功能的使用。從而導致教師在上面大屏幕中演示操作,底下一些不給「面子」的學生自己在游戲或上網。所以,在上課的機房軟體環境與自己學校不同時最好事先熟悉一下軟體的使用方法,盡量不要在這上面出現不和諧的事情。
與軟體的配置環境相比,學生環境也相當重要。參賽教師可以在上課前與學生親切的攀談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通過語言獎勵、活動等營造良好、積極參與的課堂氣氛。在安徽上示範課時,由於暑假還未結束,因此主辦方臨時召集還未開學的20名學生。但是通過在上課前與他們交流,說一些致歉的話,並分發小禮品作為獎勵,很快就拉近了與學生們的陌生感,建立起了融洽、親和的師生關系。
二、課堂要注重「原創」,體現「個性」,並有一點「新意」
2.1.原創與個性
在優質課的准備過程中,切忌全盤照搬別人的課例。或者隨便找個網頁模板改改就用,卻不知道風格並不適合這堂課。或者到處復制粘貼,把課弄的「四不像」。要知道觀摩的老師都是久經「沙場」,聽過很多課例,所以一堂課如何設計、怎樣發展,大方向他們都知道,典型的課例他們更是記的很清楚。因此最好發揮主觀能動性,如有可能,在自己學校時多徵求科組老師的意見,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恰當把握細節。如此,即便有些缺憾,也能體現自己的特色。
2.2.主題新、內容新、方法新
新穎的新課引入和精彩的教學主題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鋪墊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是上一節好課的基礎,也能吸引評委和聽課老師注意力。試想,評委聽了十多節課,身心也疲倦,突然看到一節新穎的課,眼前一亮,心情大悅,大家都會認真聽了,對的評價也會高了。
課堂要有一點「新意」,還可以在課堂內容的安排上有一些書本上沒有的新鮮的東西,舉一些最近最新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比如必修教材第一節課是以北京申奧成功的案例引入,如今申奧已過去那麼多年,奧運會都快開始了,如果再舉這個例子就不太恰當。但是注意不要脫離教材,脫離新課程標准,一定要以教材和課標為基準。教學實例一定要注意理解新課程的理念,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全面培養。
又如在省優質課評比中上的是選修5《人工智慧初步》的「認識專家系統」,教材中安排的是理論課,但是在教學內容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專家系統的特徵,讓學生實際操作一個教學用的疾病診斷專家系統,通過與生活中人類醫生診斷疾病的案例相比較有何異同,進而分析得出專家系統的特徵;讓學生以猜動物的活動形式,親自體驗動物識別專家系統,從而分析出專家系統的組成結構;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專家系統的認識,還設置了一個題為「專家系統和人類專家誰更具有優越性」的小型辯論賽。這些環節的設置,不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專家系統,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其信息素養。評委和各位老師在課後也評論,原來人工智慧課可以上得這么精彩!
同時,課堂的「新意」還體現在教學方法上。如果在教學中僅僅簡單的冠以「任務驅動」,就如平常一樣「講—練—」,那學生也肯定不會很好的堅持一節課的。
在廣東省2004年信息技術優質課評比中,華南師大附中的老師在上《信息技術基礎》第一課「信息與信息技術」時,就將信息的發展比喻成行駛的列車,不同的站點代表不同的發展時期,從原始社會到當今信息時代。如此新穎的課堂構思,難怪會獲得成功。
又如,這次安徽示範課上的是必修《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節課《信息及其特徵》,在幫助學生理解信息的傳播過程環節,在其他老師的課例上加以創新,將「來比劃來猜」游戲中的競猜畫面在PowerPoint里設置自動跳轉,並在每個畫面置倒計時時鍾,最後5秒會響起倒計時鍾聲。如此設計不但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老師們也感覺很新鮮,課後紛紛請教如何在PowerPoint中實現這個功能。
三、做好「分組合作」這篇文章
雖然新課標提倡「分組合作」,但很多老師並沒有好好研究過「分組合作」,為了能在優質課評比中勝出,使自己的課有點新課程的理念,有的老師在教學實施中為分組而分組,只在形式上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卻忽視了分組後的學習。在觀摩的分組課堂上,小組之間真正進行相互協作學習、相互交流的情況並沒有出現。碰到問題,不管合適與否、難易如何,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似乎學生進行了合作討論,就是在教學中實施了「合作學習」,就能解決問題。這樣做可能造成的後果是:由於沒有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採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一些沒有思維容量甚至根本沒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充斥其中,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教學效率事倍功半。
在優質課評比中有位老師上的是《信息技術基礎》第二課「信息技術及其影響」。最後一個環節他的安排是想通過分組辯論的方式來認識信息技術的影響,但是由於學生在那麼多老師面前,怯場無法施展,最終成了在教師「引導」下的問答式。的改進意見是可以通過在BBS上發表各自的觀點,正方一欄,反方一欄,全班也不分正方反方,即不分組,只要認為誰的意見對誰的意見觀點不足都可以回復反駁。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不必亮出身份說話就可以發表意見,這對於那些靦腆膽小的學生來說,可以使之有充分的自由空間,而不會束縛在老師既定的「正」「反」組內由於觀點不同而失去了辯論的興趣。
應該明確,分組合作學習只是有效學習方式的一種,老師們須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為依據,合理地選擇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實現方式、方法的多樣化才是最重要的,要避免將所有的「雞蛋」放入合作學習之「籃」。
四、重視課堂評價
信息技術新課程對評價非常重視,提倡採取多種評價方式來促進教與學,其中,尤其重視過程評價、作品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由此來檢查學習效果、增強過程體驗。在上優質課時,一些老師主要通過演示學生作品即終結性評價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但是評價過程中很少有老師對學生提出批評性意見,可能是擔心提出後評委及老師們會認為這堂課不好,因此大都籠統的用「非常漂亮」、「很好」之類的贊揚來評價。其實學生初次作品中普遍存在諸多問題:文字格式不一、顏色(如淺綠色)太刺眼、太多圖片充斥在作品裡,不協調。即使是省級公開課,也絕不能為了做秀而忽略學生存在的問題,更要強調知識點,分析學生出錯原因。
對於任務教學過程中小任務所反映出來的共性問題,也要對全體進行評價,不能只對好的進行表揚,而對那些做的不好的反而為了逃避而一帶而過。
沒有完美的課,有瑕疵的美才是最真實的美。
總之,在優質課評比中,學生評價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要真正落實著力培養學生信息素養這個教學總目標。
五、其他細節
此外,在某種程度上,教師不但要專業知識過硬,而且還要注意在課例中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和行為規范。
5.1.優質課不是「做秀」、「表演」、「走形式」
優質課作為課堂教學的一次集中展示課,目的是希望能夠在新課程實施中起著示範作用。它在新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都應該努力體現出時代性、先進性、示範性,體現出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值得大家仿效借鑒,並具有推廣的價值,否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雖然的課上的很精彩,但是畢竟是經過了長時間准備,如果「編織」的「花樣」可操作性不強,僅僅為了吸引評委的「眼球」,無法適用於大部分學校教學,那麼這就背離了優質課的宗旨。
5.2.加強自身信息素養和教學基本功
在觀摩優質課時,發現有的老師並不重視自己教學中的操作習慣,如給文件或文件夾改名時隨意輸入沒有意義的名字;在文檔編輯後退出時,提示是否保存,教師點「否」。這些操作潛意識下都會給學生起到「示範」作用,會造成學生今後的行為不規范的操作習慣。還有個別老師課件中有Flash,但是從文件夾直接打開網頁時會被Windows XP SP2 的安全檢測功能屏蔽掉,這時老師卻無從下手,最後只好求助於主辦方。

7、如何進行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設計

信息社會中,信息已經與物質,能源一樣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從根本上講,信息技術正在重塑教育。科技,文化、國際關系和國家生態,擁有信息強權的國家,旋轉著未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魔方。正是由於信息的支配作用及其支配地位,才使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程度、知識與信息的豐富程度成為決定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1]。信息技術課程正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因此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對於教育也越來越重要。,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論: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概述 1.課程的價值 計算機技術在不斷地發展,中小學信息技術課也一直在發展,教學內容已經從軟體操作進化到了信息活動,卻導致了很多課堂趨向基於信息主題開展活動,出現了為操作而操作、為主題而主題的現象,在信息需求下技術弱化、重復越發嚴重。但對學生而言,這些內容有何學習價值?學什麼、怎樣學才是必要的呢? 為此,我們必須一起來探討技術價值,看它是不是連接軟體操作與信息需求的主線。希望通過探討能引發大家展開討論,面對現實再次去審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核心價值。 2.課程內容 什麼內容是必須學的,什麼內容可以由學生自學。一個新的軟體出現,就要學生學,還沒學會,一個新的軟體來了,又要學,這種趕時髦的思想,在計算機教學中時有出現。學完圖像處理不夠,再來二維動畫,三維動畫,網頁製作等等,究其原因,不得而知,學完這再學那,總是新的軟體就是好,也說不出好在哪,人心浮燥。 3.追求目標 :信息技術素養、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二、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 1.初、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的比較 自基礎教育新課程開始實施以來,信息技術課程教育教學目標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從基礎課程到計算機課程,教學理念都有了比較大的改變。目標,小學、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還未出台,所以一切的課程目標,都沿用了基礎課程的總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中目標:(1)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2)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和學會文字、圖形的處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方法。(3)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初中內容:信息與社會、計算機系統組成、操作系統(操作)、網路信息獲取、字處理軟體使用、表格處理軟體使用、幻燈片製作。 高中階段(1)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2)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和了解網路的基本知識,學會信息獲取、傳輸、處理、應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3)了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培養邏輯思維能力。(4)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自覺依法進行與信息有關的活動。 學習內容 理解信息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使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表、音頻、視頻,圖像;了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初步學會數據處理的方基本法;了解信息智能化處理的方法。 初中高中必修 信息獲取 網上信息搜索、瀏覽下載網上信息檢索的策略與技巧 信息加工 文字處理 圖表處理 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多媒體信息處理 體驗程序設計 智能信息處理 信息管理 資源管理器應用初步使用常見資料庫應用系統 (文件、文件夾等) 信息表達與交流 收發e-mail綜合運用文字處理 演示文稿製作品圖表處理、多媒體處理工具及使用網際網路交流信息三、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內容設計思路: (一)內容安排 1、按照螺旋上升安排課程內容。小學階段:激發興趣,保持學習動機;解決常用軟體/工具的應用技能;初中階段:體驗信息活動;形成信息意識;勇於質疑的問題意識;敢於嘗試的創新精神。 2、關於內容結構:以信息活動為主線,分模塊組織內容。參照信息科學對信息活動類型的劃分,結合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需要,我們主要劃分了以下四種信息活動:即信息的識別與獲取、信息的存儲與管理、信息的加工與創造以及信息的表達與交流。以信息活動的序列為次序,貫穿各學段的課程內容要素。 (二)教學目標 1、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2、了解信息獲取的方法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3、理解機器處理信息的一般方法,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4、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使用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體現教學方法,上網等)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社會責任感。 (三)教材滲透信息技術應用的安全性和倫理道德、社會責任感的教育。 信息科學的知識是支持各類軟體和技術研發的思想、方法和原理;信息技術是信息科學發現的物化以及技術思想方法的載體;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相關社會問題」是應用技術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法律道德和道德倫理規范,以及學生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個人-人際-社會問題。四、課程設計的基本思路 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部也要求要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中小學的必修課程,推動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改革的結合,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教育行政部門的強力政策支持,將使我國中小學在近幾年內掀起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熱潮。但是對這門課程的目的、內容、課程形態、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等有很多不同的認識和爭議,也存在很多誤區。我個人認為: 1、從中近期來看,將會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必修課,即由選修到必修;但從長遠來看,則會由必修到選修;將來一般性的操作技能學生將會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會,沒必要以一種課程的形態出現,復雜性的操作技能可開設選修課,應用性的技能和能力則可整合到各門學科之中或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獲得。以一種課程的形式出現比較適合我國目前的國情,否則,絕大多數學生將沒有機會接受最基本的信息技術教育。 2、信息技術課程本質上應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具備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養等,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要有創新精神,創出特色內容。 3、關於教材。產生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教學內容銜接的矛盾。由於信息技術發展很快,而且各地師資設備條件差異太大,開課年級各不相同。由於目前條件限制,教材內容往往滯後於技術的發展,所以要有一批的輔助用書來補充這方面的不足。五、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設計 關注學生學習,探索教學模式。「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評價」。良好的教學方法,取決教學內容、目標、學生、教學條件,合理使用。 如任務驅動法,建構主義教學、互動教學、問題教學法。 任務驅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其方法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是圍繞著一具目標,基於幾項任務,在強烈的求知慾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又產生新的任務。這種教學法,特別適用於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相對獨立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建構主義教學在以學為中心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支架式教學法」、「拋錨式教學法」和「隨機進入教學法」等,以學生的經驗為主的教學方法,適用於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針對不同水平而展開的教學模式。 教學互動是一種體現學生個性化的教學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的知識水平,設置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相適應的探究問題,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廣泛互動,讓每一位學都能充分地表達、質疑、探索和討論問題,實現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小組互動學習,小組長輪流擔任,採用「導學、自學、助學」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導入教學非常重要,其含義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導入方法包括案例導入,情境導入,目標導入。互動課程需要資源,需要我們進行精心准備。六、規范信息技術的教學語言 1、語言應准確練達,具有科學性 信息技術課上「通俗」語言絕非不能用,而是要選在恰當的時機,用得好則可以事半功倍。在學生剛開始接觸一個新專業術語時,適當運用該術語的日常生活詞彙、俗稱來描述,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新術語。例如,學生第一次認識「任務欄」時,不知道它叫啥名字,教師可以介紹說「桌面最下方的藍色長條」。但是,老師在學生理應掌握新術語,並能夠運用專業術語解釋新現象、學習新知識時,仍使用非專業術語,則會失去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嚴謹性和嚴肅性,有時甚至會引起學生錯誤理解。 2、語言應簡潔明了,具有凝練性 教師語言一定要避免隨意性。學生練習操作時,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於是隨口就提醒全體學生,或打斷全體學生的操作進行講解,等會兒又發現什麼問題再次重復講解,教師這樣漫無邊際進行講解,即使講解再精彩,學生根本不會聽教師在講什麼,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探索中。學生很不願意教師隨心所欲地打斷他們的操作,因此很難被教師隨意的講解吸引。教師在課堂上的信口開河,會抓不住課堂教學重點,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 3、點評應巧妙,具有激勵性 學生示範操作後,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如「操作非常熟練,如果講解時聲音能再響亮一點就更好了!」這不僅對被點評的學生也對全班學生起到激勵、點撥的作用。信息技術課最需作評價的就是作品展示時。作品展示不僅讓學生欣賞優秀作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優缺點所在,而絕非盲目地進行視覺刺激。面對學生對作品的評價,教師更不能一味地迎合。「恰當地運用字處理軟體的藝術字功能,不僅能增強版面的活躍性,還可以突出編者所要表達的主要情感及整張小報的重點。當然每個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觀點,這位同學剛才的建議你接受嗎?」巧妙的點評具有點石成金的功效,一字一句都將撥動學生的心弦。 信息技術課操作性較強,教師在講解操作過程與方法時也都應當注重邏輯性。學生大部分時間是盯著屏幕,哪怕教師講解時學生的眼睛仍離不開屏幕,人機的交流充沛,人際的溝通較少;眼神的交流貧乏,心靈的觸碰震撼更是難以尋蹤。這其中當然有學科的原因,例如形象生動富有激情的語言在信息技術課上能運用的地方較少;同時,教師也需要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與信息技術課的網頁設計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