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零公社的九零後非主流文化
主流的事物,應該說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整體,內部或許運動劇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規律和法則,結果是可以預見的。比如旅行,通過旅行社的話,今天明天後天的行程、景點、遊客的反應,導游心中大概都有一個譜在那裡,不會有大的變化。若是通過單人騎馬旅行,在今天則是無法預測會遇到什麼情況:比如社會的反應、交通法規的限制、馬料的補充、住宿等,都存在一系列問題。但是在古代,騎馬旅行是很常見的方式,是主流方式。到今天變成非主流的,也是世界變化的結果。
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維.應該保持它的活力。這個活力不是指其存在與否或正在運行與否,而是指其創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創造力,盡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麼只有兩種結局:
一、消滅;
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風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歷史創造力,不能與時俱進的發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漸淪落到一種時尚了。
而無法確切定義或沒有定論,則是非主流事物擁有創造力的反映。比如R&B風格,在誕生之初,並非現在的唧唧歪歪盡說些沒用的風花雪月。也因為它的尖銳與野蠻血統,充滿了張力,難以為大眾社會所容納。因此,現在R&B風格的風靡全球,是經過改造加工後的東西,保留了其形式美,但斬斷了其發展的根。沒有了現實的營養,它也就成了主流當中的一個零部件,成了一個流行語,被商品化,然後在世界各地的櫥窗里展覽、出售。 這些都是已經主流化了的非主流事物。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在產生,但是在地下或者角落裡,不為人知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非主流代表的正是社會的發展趨向,人類前進的活力源,社會肌體里的變異基因片斷,創造力的所在。所以,請你不要將非主流看成消遣與奇聞異趣似的八卦新聞。如果覺得非主流很淺薄,那很遺憾,只能證明你真的很平庸而已(通常情況下,真正的非主流不會被認為平庸,而當今社會下的「非主流」現象不屬於此類。)。因為已經喪失了自信和大氣,沒有勇力繼續創造、接納未有過的事物,如同行屍走肉般的存在於世,這樣的下場不就是所謂的地獄么。
從心理上來說,主流總想要確認什麼,樹立什麼,劃定什麼,保持什麼。然而世界的本象並非因人而在,不斷的發現發現再發現,創造創造再創造,對世界的認知也就越深刻,當然也更繁復而深奧。這註定是一個殺死腦細胞的好方法。非主流不光破壞自己,也破壞周邊世界。因此,大多時候,非主流的主體都難以被大眾社會所接納。歷史其實也正是如此。所謂的歷史,往往是大眾版的歷史,而不是以歷史的真相為歷史。
非主流是一種體驗,而作為一種體驗,必然要經過行為主體的感覺思考與行為。那麼,較為通俗的說法就是,非主流的傢伙總能表現出一種個性。這種個性必然是強烈的,否則將湮沒於共性的芸芸眾生。其實眾生皆有個性,但是很微弱,絕大多數個性種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殼,更不用說生根發芽,開出他人能見到的繁麗之花了。所以說,個性的表現,不是每個人都有。
但是,所謂個性,似乎又通過言行來表達。言行總要遵行一定的規律和法則。因此就有了可以模仿和學習的可能。智商較為發達的陰謀家於是可以通過故意的放言高論欺世盜名,比如終南山道士。這些非主流的言行,其實都是死了的,斬斷了思想之根的流行語、商品,是可以大規模刊行發售的武功秘笈,註定,不能繼續前進。所以才有了幾千年的鬼蜮伎倆和衛道士以及形形色色所謂的高人們。
主流應該是一個時代的大眾的文化價值觀。
非主流當然就不是跟隨大眾文化價值觀的東西,另類些,張揚些,或者更確切點說是符合我們個人心理的行為。或者超前,或者滯後。 但,非主流是有轉變成為主流的可能的。 非主流Non-mainstream是什麼?非主流即在同類別中不是現在最流行、最常見的。
物質定義如:現在主流CPU是英特爾的賽楊、奔騰、酷睿 2 Duo等,而備受矚目酷睿 2 Extreme 的由於價格太高,導致消費人群狹小,只有少數人用,這就是非主流CPU。 當然,主流和非主流並不局限於價格因素,主要是以受眾程度,使用者的多少來決定,當然,這個詞也可用在諸如寫作風格、消費品等眾多領域。
另外,我們現在常用的非主流這個詞,多在穿衣和打扮上。就是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就是時尚潮流的意思, 換句時尚前衛的話說就是有「個性」,適合現在的年輕人的口味。非主流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的方面,下面主要介紹的也是這方面的內容。
主流(常規固定模式):
主流的文化價值觀,對外通常顯穩定結構。顧名思義,主流並不是指時尚潮流的追求——而是一種已經被絕大多數接受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接受真正的主流觀點的,不是時下被稱為非主流的社會現象中的跟風者——而是指尼采等理想主義哲學家。)
非主流(非常規流動模式):
小眾文化價值觀,與現實的價值觀格格不入。卧軌自殺的海子,舉槍自殺的梵高,都是非主流小眾文化價值觀的代表。
非主流現象(特殊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偶然現象):
反其道而行!既是叛逆、張揚、狂野、詭異……少數人秀出自我的時尚的另類流行風!代表網站:地鼠門——九零公社
(最早的80後非主流主要追尋哈日、哈韓、哈SM、歐美宮廷風、吸血鬼詭異氣質等元素,當今「非主流現象」多是這些元素的衍生品。)
按字面來看,就是不隨大流
不跟著別人的喜好而喜好
對那些愛好非主流的人來說
非主流代表的是一種叛逆的性格
他們不說自己「消極」,而是形容為「頹廢」「迷茫」
他們不說自己的有些圖片很露(黃)。而是說「另類傷感」
非主流總的來說就是代表個性一族,大有新新人類的意思 據研究,非主流的老祖宗正是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搖滾風(Gothic rock)和視覺搖滾風(Visual rock)為代表。朋克文化屬於後現代虛無主義,以帶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奇異裝扮表現憤怒,破壞,死亡等情緒,風靡於搖滾音樂人和愛好者之間。
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視覺的表現手法上更加多元化,並且開始表達一些憂郁,悲傷的主題,於是便產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縮寫。Emo文化同樣發源於音樂領域,但很快變成了一種時尚風格,風靡於全球的青少年中間。中國當下興起的非主流也就是Emo文化,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歐美,日本,以及中國本土的非主流。 什麼是「非主流現象」?「非主流現象」是什麼意思?
答:非主流,我不想用主流來界定它。因為容易陷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循環悖論中去。
非主流,是有幾個特點的:
1、無法確切定義或到目前為止沒有定論。
2、正在變動當中,或者說仍然存在較大變動。
主流應該是一個時代的大眾的潮流吧。
答案:「非主流現象」就是個性、張揚、另類的服裝,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裝。並在個性講究中不斷泛濫,衍生出的社會現象
「非主流現象」的時尚意味著並不是最流行的東西... 也就是相對超前的或者滯後的。
為避免人們對非主流文化群體的誤解,在本詞條內,將80後、90後群體內產生的特殊社會現象稱為「非主流現象」。「非主流現象」源於一種新興的非主流文化,在被廣泛異化後,成為一種沒有文化內涵的社會現象。
從人數上講,追求「非主流現象」的時尚的人占相對少數,多了就叫主流時尚了。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主流與非主流是共存的,從字面上的意思解釋就例如:HipHop`R&B or Blues在西方社會是居於主流地位的那麼過去在中國就是非主流的,不過現在正在漸漸走向非主流地位而漸漸失去主流地位的就是像小虎隊那樣的。 也可以叫做「實驗」、「前衛」、「先鋒」即另類的意思。
非主流就是泛指主流之外的各種文化價值觀,也可能是相對超前的或者滯後的、理性的或者偏激的,還有就是追求這樣的人相對較少(多了就叫主流了) 。
有個朋友問我什麼是非主流?
其實你就是非主流的
因為世間是不會出現和你一模一樣的人的
這樣,我也是非主流
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的人都是非主流
沒自己的思維方式的人 哪怕這個人再奇怪 他也只是個偽非主流者
盲目追隨潮流的人們玩弄的是別人的東西
無法真正找到自己
也許那是他們的個性
我的個性也就是沒個性
個性不是外表
個性也就是思想
(非主流來源於網路時代,網路上大多有非主流的個性寫照。。如:非主流個性字體、非主流簽名、非主流頹廢圖片、QQ等) 非主流的尷尬現狀
非主流原意本身是一個很小資和小眾的圈子代表詞,但在中國被嚴重惡俗化了。現在所謂的非主流,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非主流,而是一種特殊時代背景下產生的膚淺的社會現象。
現在網上搜索到的非主流,幾乎所有的內容和相關網站都是無非盜用一些163、sohu相冊,潮流網站或一些知名博客里的照片,盜版的潮牌服飾,盜用優秀設計師的作品,然後的冠上「非主流」這個被惡炒的關鍵詞,要不就是googlepicasa廣告,google已經聲明了只是照片管理工具,然後被那些惡意炒作的「非主流」站長為了賺取廣告費用,就將它做了一定的宣傳,誘導、欺騙那些會員過來下載。google公司絕對沒有想到花這么多錢還被中國的這些沒有素質的網站站長把自己的品牌砸了。現在的「非主流」連那些真正的反傳統邊緣人士都厭惡,甚至有些流行時尚都對它都嗤之以鼻了。本身一個很小資和小眾的圈子代表詞就被這么惡炒泛濫了。
非主流在中國已經成為了某一群人逃避現實,找尋心靈慰藉的工具。
而非主流也失去了它本來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和意義。在中國,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停留在那些隱晦的,頹廢的文字中。在年輕的茫然中,非主流成為他們逃避社會責任,逃避自我責任的一種借口,換句話說,他們頹廢的一塌糊塗。然而現實生活中,實在找不出能夠讓他們如此頹廢的人或事物。
而非主流所體現的深刻的觀念也背曲解為頹廢,傷感,痛苦等等一些現在年輕一代十分喜歡的字眼。
正如這位網友所說的,連那些真正的反傳統邊緣人士都厭惡。 一種非主流文化發展到今天,已經因為很大一部分人盲目的追風,成為一種主流社會中的社會現象。而導致它被大眾所誤解,很多人都開始對它的批判,不可否認.他們說的很對,即使說它不配為文化,那也不置可否.但是有一點,那並不是真正的非主流,最開始的非主流和現在完全不同,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那是被扭曲的非主流.那頂多算是非主流發展到今天的一個分支,真正的非主流是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的,雖然他們也算的上另類,但是他們身上也可以體現和諧.
給各位盲目追風的朋友們提個醒,我了解到的非主流是這樣的:
1.他們是普普通通的人,但很另類。
2.他們分不清虛幻與現實,他們是生活在虛幻社會的。
3.他們過分的扭曲自己,來給人一種新鮮,有個性,有味道的視覺美觀,讓人覺得不舒服.。
4.他們也會打扮得新潮,會復古,會誇張,但要更會注意搭配。
5.他們與朋克在一起斯混,是色情暴力分子。
6.他們不懂的自尊自愛經常自殘。
7.他們也很愛美,喜歡shopping,他們視錢如紙,肆意的揮霍,他們知道什麼是屬於自己的追求。
8.他們懂的什麼是生活。
9.他們喜歡打扮,另類的原因是為了出名,顯示自己。
10.他們思想較常人深刻,能夠擺脫傳統的觀念跳躍式地思考,獨立的思維模式強.但思考問題很頹廢。
11.他們的行為動作往往出自自己的片段思想,或者叫一時興起有感而發,做作聲張。
12.他們厭惡被群體排斥,希望融入社會,而非被人看做是叛逆的非主流象徵。
13.他們擺出任何高姿態來希望別人服從自己,希望對方能夠真正了解自己。
2、文化站工作制度
文化站工作職責
1、利用各種文藝形式,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2、倡導科學精神,教育、引導廣大居民群眾崇尚文明,自覺抵制封建愚昧習俗,幫助社區建立群眾業余文化組織,指導、培訓社區業余文化骨幹,並輔導其開展各項文化工作。
3、弘揚先進文化,組織、指導社區居民群眾開展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活動,加強社區思想文化陣地建設。
4、愛崗敬業,努力提高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深入社區組織、指導、培訓社區文化活動骨幹,努力提高社區群眾文化團體業務素質和藝術水平。
5、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6、相關社會服務。
3、關於寫文化站自查自評書面報告
TAGS: 報告 社會實踐 暑期 我們 活動 社區 隊員 老人 電腦 街道
為了全面響應團中央「同人民緊密結合,為祖國奉獻青春」的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主題,走出校園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為了更好的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讓同學們利用好假期的社會實踐時間,充分運用自己所學開展服務,增長才幹,加強理論素養,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針對社區工作繁重復雜,傳統運行方式與現代科技網路快速發展及人們生活方式、觀念等方面的沖突,我們將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協助樹園服務中心社區工作人員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服務,加快社區數字化、信息化、網路化建設,實現現代化新型社區目標,我們組成了「驕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
此次活動的重點活動是與浙江省杭州下城區艮山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聯合開展的「一幫一,扶老上網獻愛心」活動。此活動於 7月2 日清晨開始。在社區的多功能電子閱覽室,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安排我們與參加「扶老上網」學習的另外10名老人舉行了簡單的見面會,我們分別與這些來自轄區內八個社區的老人結成一幫一對子。據我們了解,這些老人家裡都有電腦,但由於沒有指導,對電腦都沒有什麼接觸,就連基本的開、關機都不會,但在我們的隊員們的耐心指導下老人們在5天內初步地學習了和掌握了電腦的硬體組成、電腦的開關機、電腦桌面圖標功能,IE瀏覽器開啟,鍵盤基本操作,簡單文字錄入方法和基本的上網知識;簡單介紹萬維網,網址組成含義;介紹三大門戶網站,常用搜索引擎及使用方法;介紹郵箱地址含義、申請與使用方法以及網上聊天發帖及邊鋒、聯眾等游戲網站使用等。為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我們還每天介紹3句日常英語。隊員們耐心、富有新意的講解得到了在場老人和艮山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一致好評。
活動期間,我們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杭州下城區艮山街道文化站和信息管理站站長郭克,浙江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東方老年網的領導,杭州老年人科技協會的代表等對我們的活動給予一定的指導或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浙江日報社及杭州電視台的記者也對我們的活動進行了采訪。更令我們欣喜的是我們的學生隊伍也得到了擴展,除了既定的20位老年人學員外,還有來自轄區內八個社區的中小學生,中年居名,設置還有來自艮山幼兒園的4名老師。原本冷清的多功能電子閱覽室立刻人滿為患,學員們紛紛表示希望藉此機會學習一些有用的電腦知識,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正如一位來自京都苑的被大家稱為「老頑童」的大爺所說: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好了,電腦也變成了普及的家用電器了。可是家裡的電腦只有在子女或小孩在的時候才打開,而且看到的也不是我們老年人關心的事情。我們其實很想學,可是許多人認為我們老人跟新事物不搭界,而且年紀大了,記性又不好,教了就忘。家裡人不耐煩,也就不管我們了。」這正是造成老年人不會用電腦不會上網現象的主要原因。
我們針對這一系列情況,在活動開始之前就作了從分的准備工作。我們全體隊員積極合作,製作了包括書面,光碟,磁碟在內的各種形式的教材,分發到學員手中。在選材方面,我們也費盡心思,製作了淺顯易懂,合乎老年人接受范圍的教材,把教育與娛樂結合起來,充分調動老人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我們也針對結對子的老人的自身特點,有針對有計劃地開展教學工作。每天工作完成後,我們都要及時總結,為下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礎。
7月6號,我們來到了浙江省杭州下城區艮山街道艮山流水東苑。在那裡,我們與艮山街道舉行了簡短的受牌儀式,流水東苑社區主任沈秀鳳代表街道與我小分
電子商務資料庫-5-+2-:'$062852隊隊長交接了刻有"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社會實踐基地"的牌匾,艮山街道社區正式成為該校大學生長期的社會實踐基地。隨即,隊員們下社區開展「夕陽紅」老年工作調研活動。我們在艮山街道民政科有關同志的陪同下,到流水東苑社區對部分獨居老人和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家訪。我們陪老人讀報,聊天,並學習了如何為老人測量血壓。老人們與隊員們熱情地交流,活動始終洋溢著溫馨的氣氛。
另外,該社區為了貫徹和落實今年市政府「十萬家庭網上行」計劃,當時正積極進行轄區內居民的「市民郵箱」的安排工作。於是隊員們盡自己所能,協助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進行居民的「市民郵箱」錄入申請,在兩天內完成了十萬個居民的「市民郵箱」錄入工作。此外,我們還配合社區舉辦了「遠離毒品,珍惜生命」 的禁毒宣傳以及一些普法宣傳,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隊員們在活動中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教學工作一絲不苟。我們的工作也許比不上下鄉的同學那樣條件艱苦,但為了每天准時給老人們上課,隊員們不得不在每天早上7點之前擠著公車去實踐基地,中途還要轉車。那些天天氣炎熱,在這平頂樓頂層改建成的多功能電子閱覽室里,那麼多人使空氣顯得異常悶熱。由於學員增多,我們的隊員基本上一個人要帶兩人以上的學生,隊員們不停得指導、示範,一天下來,口乾舌燥,嗓子都啞了。而且室內椅子不夠,隊員們有時得站一整天。我們的麻煩還不止於此,社區正在進行整治,因此附近沒有小飯館之類的店鋪,偶爾看見,其衛生狀況也非常差。隊員們每天要到兩條街外的飯館吃飯,然後趕回來進行下午的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下,隊員們始終保持著我們杭電大學生的謙遜、禮貌,始終面帶微笑得授課,表現驚人的毅力與耐心。
活動中,分院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和幫助。我們的指導老師在活動中不斷給予我們指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分院其他領導也給予我們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不但為我們解決了住宿問題,還既然解決了我們的生活多方面的問題,使我們對活動始終充滿信心。
4、三星堆文明是什麼時間發現的?
自1929年四川廣漢三星堆農民在車水灌溉時無意碰醒了沉睡三四千年的三星堆文明之後,考古界就圍繞這一奇跡進行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叩問。隨著一大批國寶級珍稀文物的出土,一連串驚人之謎接踵而來:三星堆出土的這些高鼻深目,扁闊嘴大耳的青銅兵團,屬什麼人種?從何而來?在達到其最高峰時,三星堆文明又為何突然從成都平原消失?——經過一系列的考古發掘,三星堆遺址的文化面貌、內涵和特徵、成因特徵已基本確定。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巴蜀文化遺址,遺址內存在三種面貌不同但又連續發展的三期考古學文明,即以成都平原龍山時代至夏代遺址群為代表的一期文明;以商代三星堆規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為代表的二期文明;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廢棄古城時期為代表的三期文明,即成都「十二橋文明」。
在5000至3500年前的成都平原,三星堆的發展己超過周圍其他城邑,並成為成都平原的中心城邑以及周圍城邑注意的焦點。
在商代,三星堆已發展成為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中心,這是三星堆文明的鼎盛時期,即早期蜀國,也是2000多年的古蜀國歷史進程中最輝煌、最為成熟的時期,代表了長江流域商代文明的最高成就與貢獻。
通過破譯三星堆文明,不僅可以解開千古之謎,而且可以證明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體的,這已經不僅僅是考古學上的偉大發現了。
在首次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一隻殘缺一側「耳朵」的藍色雙耳陶罐。而最令考古工作者驚喜的是從3號灰坑中出土的一套祭祀用的玉石禮器。這套禮器共有璧、瑗、琮各一個。據三星堆工作站站長介紹,這三個玉石禮器約為商代製造,分別用以祭天、祭社稷、祭地,在以往的發掘中也曾發現過。不過,從發現的這三件禮器看,可以判斷這次發現的灰坑就是祭祀坑,只是規模較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趙殿增認為,此次發掘工作為日後進一步研究三星堆文化提供了不少新的重要線索和依據,對破解三星堆文化的起源、發展、消失等謎團都有幫助和作用。
本次發掘選點,距1929年三星堆首次發現文物遺存的地點僅一兩百米,位於三星堆遺址的東西中軸線,系三星堆遺址中城牆內側靠近宮廟的區域。
據專家推斷,古代蜀國的宮殿、宗廟應在發掘點方圓2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應有重要文物遺存。但本次發掘只有在500平方米的區域進行,是否能在這方面有所收獲尚不得而知,看來只能靠運氣了。
現場考古專家說,因為本次發掘點十分靠近內城牆,很有可能不會發掘出宮殿和宗廟,但古城的內城牆與古文化遺存的城內分工有關系,推測下面應有密集建築遺跡,據專家分析,應該為古城居住區。在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都是祭祀用品,而這些祭祀用品又帶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點。其中既有明顯的蜀文化的特徵,又有其他地域文化的特徵,如青銅雕像、金杖等物品。這表明蜀文化已開始與其他文化相交融。
三星堆文化一個奇特之處在於從遺址中出土的大量模樣不同尋常的青銅面具,幾乎千篇一律地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闊扁嘴、高鼻樑,幾乎沒有下巴。仔細觀察這些青銅面具,兩只耳朵上各有一個小孔。這種面具的臉型與現代當地人大不一樣,令人不解。這種面具代表了什麼?它們是用來做什麼的?在三星堆文化博物館陳列的眾多面具模型里,有一個巨大的面具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這個巨大的面具有普通面具的好幾倍大,長長的耳朵向兩邊張開,大而長的眼睛向外誇張地突出著,好像是眼睛裡向外長出兩個橛子。據說,古蜀國的開山老祖蠶從就被描繪有一雙「縱目」,這大概與他有關吧!這些面具是古蜀國人為崇拜蠶從而作,還是當時古蜀國人就是這種模樣,實在讓人匪夷所思,不知其真正的答案是什麼。
三星堆文化博物館里還有一尊細而高的青銅鑄成的人像,相貌和青銅面具的特徵十分相同,穿著一件燕尾服式的袍子,光著腳,站在一個高高的底座上。銅像身高3米左右,兩手一低一高,呈握東西狀。據了解,該銅像出土時手中並沒有握著東西。專家推測,這么細高的銅像在站立時,手中稍有負重,就會失去平衡傾倒。據介紹,這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青銅像。專家還推測,這個銅像的神情和手勢,像是一個不同於平常人的巫師、王或神,其出現的場合應是在祭祀天神中。
在三星堆文化博物館里,還有一棵被修復的「神樹」的青銅仿製品讓世人驚訝。這棵「神樹」高4米,因為博物館展廳高度局限,被分作兩部分擺放。
「神樹」上鑄造了一條蛟龍,栩栩如生,頗有生氣,彷彿剛從天上飛旋而下,攀附在「神樹」的樹枝上。「神樹」的枝幹上還有一隻鳥棲息著,十分引人注目。專家介紹,龍和鳥在這里都被作為圖騰受到古蜀國人的崇拜。這棵罕見的青銅「神樹」,被定為國寶級即國家最高級文物受到保護。
青銅人物造像
5、各時代人的特點
工作狂基本上都是70後的。
80後拒絕加班!
90後拒絕上班!
2.70後喜歡穿七匹狼或者猛龍牌子的衣服。
80後喜歡G-Star之類的。
90後乞丐服,越花越好,越破越好..一個洞時尚,兩個洞潮流,三個洞個性...
3.70後唱k的時候只會 —例如2002年的第一場雪,然後就拚命拉著你喝酒,不讓你唱。
Mic霸一般是80後。
90後我們不止會唱,還會跳!
4.70後的話題除了工作就是股票。
80後的話題更多,有英超、魔獸……
90後QQ等級,QQ秀...
5.70後如果有筆記本,會喜歡到公眾場合用。
80後才不會背那麼重的東西在身上。
90後只要蘋果筆記本,而且不止一台...
6.70後喜歡喝紅酒,一般是長城紅酒。
80後要麼不喝酒,要麼就喝啤酒。
90後韓國果汁,日本汽水...
7.70後無論任何時候,看到有站著的領導,都會馬上給領導讓座。
80後崇尚上下級平等。
90後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8. 70後娶老婆的時候想娶處女。
80後覺得無所謂,只要相互感情好就可以了。
90後結婚需要感情嗎?..需要結婚嗎?..
9.70後喜歡寫日記,日記本還是帶鎖的。
80後喜歡寫博客,新浪博客,SOHU博客,喜歡寫什麼就寫什麼,反正沒人認識你,罵罵人,發發嗲,干什麼都行。
90後寫博客?太落後了吧?現在是站長時代,去雅虎站長天下直接做站長了,還能賺點廣告分成的錢,運氣好說不定還可以拿雅虎10萬懸賞新站長比賽的獎金。
10.70後希望中國用核彈把上面三個國家(地區)都滅了。
80後希望和平。
90後和我無關!打仗衣服會降價嗎?那就打唄~~
11.70後對服務員態度惡劣,或者言語上調戲女服務員。
80後只在點菜和結帳時會跟服務員說話。
90後從不和waitress說話,只會背後討論她的衣服很土...
12.70後有存款。
80後有負債。
90後我們有老爸!
13.70後會把房子買在北京郊區,然後每天早上花一個多小時乘車去上班。
80後喜歡在公司附近租房子,每天騎車或走路去上班,就為了早上多睡一會。
90後我們住哪裡都可以,只要MF喜歡...
14.70後結交有背景有地位的人。
80後結交志趣相投的人。
90後我們結交滿身文身的MM!
15.70後周末約客戶去吃飯。
80後周末約同學去踢球。
90後一個禮拜7天周末,想做什麼做什麼!
16.70後喝酒時喜歡跟別人乾杯
80後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下了,怎麼也不肯再喝
90後我不是隨便喝酒的人,我隨便喝起酒來不是人~
17.70後的家進門要脫鞋。
80後家進門不用脫鞋。
90後我們上床睡覺都不脫鞋!
18.70後五一、國慶去旅遊,然後會在各個景點門口拍下很多V字手勢的照片。
80後五一、國慶在家睡覺,或者約朋友去唱k,去旅遊,我們只會拍景色。
90後我們天天是五一,國慶....取消五一,么關系...
19.吃飯時,70後喜歡坐在老闆旁邊
80後最好別坐在老闆旁邊,那才無拘無束
90後我是老闆!
20.70後跟陌生人在一起的時候喜歡找話題說。
80後不太搭理陌生人,故意找話題不累么?
90後你誰阿,穿這么土,死開~帥哥,交個朋友好嘛?~~
21.70後即使能做得很好,也認為自己做的一般;
80後能做到一般,就認為自己做得很好;
90後什麼都不會做,卻以為自己做得最好
6、棗庄傳統文化
棗庄文化藝術
柳琴戲
魯南地區有個地方劇種叫柳琴戲,因主奏樂器柳琴形似一片柳葉而得名。五六十年代的電影《鐵道游擊隊》中小坡彈奏的那個「土琵琶」,就是我們所說的柳琴。柳琴在柳琴戲樂隊中起著靈魂的作用,戲劇在當時曾風靡一時,只要「嘎嗒」一聲,那拉腔、那段子,就會在聽眾的耳邊飛揚。如果沒有了柳琴,也就沒有了柳琴戲。
這門民間工藝,全國各地皆有,但薛城區張范的剪紙獨具特色。1990年全國22個省市在黑河舉辦的「雪花剪紙展」張范就有20幅作品參展,並選入國家級《雪花剪紙集》。薛城剪紙藝人趙洪君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家」稱號。張范的剪紙藝人劉宗啟被吸收為中國剪紙家協會會員。
山東快書
「山東快書」是山東獨具特色的一門說唱藝術。它是薛城區沙溝鎮戚庄村戚永立以《水滸傳》中「武老二」為原形,編寫的說唱材料。先是用竹板和鋼板伴奏,在街市廟會上說唱,這種藝術形式原無名稱,被世人稱為「說武老二」。後來戚永立將此藝術傳授於高元鈞。高元鈞對「武老二」的說唱進一步進行了藝術加工,去掉了葷口,在全國曲藝界形成了獨特的門派。1949年初,高元鈞在上海演出,文藝界依其源、語言、代表性節目的內容諸特點,始定名為「山東快書」。 伏里土陶
伏里土陶是我市珍稀民間土陶藝術品,為山亭區西集鎮伏里村所特有。據考古發掘推算,伏里土陶始於5600年前,是東夷部族向中原地區發展而定居下來時期的產物,屬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龍山文化時期。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伏里土陶形成了自己古樸大方的藝術風格和簡潔典雅的花紋飾綴。清代中後期到解放前後,伏里村制陶業開始興盛。1978年,西集鎮(原公社)文化站站長甘致有對伏里土陶重新進行了搶救、發掘和整理。1982年,他的作品參加了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山東省民間工藝美術品展覽會,得到眾多專家的首肯和贊譽。之後,伏里土陶又逐步出口到港澳台和海外,是在國際工藝美術品舞台上叫響的棗庄品牌。
滕縣松枝鳥
滕縣松枝鳥產生於滕州市界河鎮西西曹村。據調查在周圍數省也只有西西曹
松枝鳥是用秫秸與棉花等物做成小鳥,因插在松枝上銷售而得名。
傳說松枝鳥為魯班所創。魯班曾創造木鳶,松枝鳥是否是製作木鳶的雛型或模型?有據可查的是,西西曹村民王德益在民國十五年(1926年)因家計無著,外出闖關東,帶回兩只小鳥剝開研究,反復試制,終獲成功,以後便以此為業。全村人爭相製做,形成規模,產品遠銷至上海、浙江、山西、陝西、東北三省等省區。
魯南花鼓
魯南花鼓是一種獨具魯南地方特色的鼓舞形式舞蹈。它以山東大漢特有的粗獷、威嚴,融合了山東婦女的潑辣、柔美,形成一種剛柔相濟、細膩奔放的藝術風格。
魯南花鼓早產生於台兒庄運河兩岸,廣泛流傳於魯南、蘇北地區。其產生年代不詳,據傳說大約已有200年之久。在古老的運河兩岸附近的村莊盛行此舞表演,如張山子鎮張山子村、馬蘭屯鎮南洛村、泥溝鎮北洛村、邳庄鎮黃庄村等。特別是黃庄的魯南花鼓在當地最負盛名,曾於1958年參加山東省民間舞調演,引起了轟動。
鼓兒詞
鼓兒詞又名「小鼓」、「木皮子」。創始人為清嘉慶年間鄒縣石元朗,創立「石門」後已傳十代,有近200年歷史。主要流行地區為魯南鄒、滕、嶧諸縣農村及棗庄市部分地區。曲調原為讀書人吟誦調與當地流行的李翠蓮小調結合演化而成。演唱者多為不第的讀書人,故書目皆系自編,效曲阜賈鳧西故事。擊矮腳小皮鼓,敲木製手板,揭抄本演唱,俗稱「揭葉子」。因系無弦索伴奏的吟誦唱法,曲調因人而異,極不固定,多受花鼓、漁鼓影響,因此可說是山東產木板大鼓。
漁燈秧歌
漁燈秧歌又稱太平歌。它興於台兒庄區邳庄一帶,隋唐時期,魯南民間就盛行竹馬、秧歌漁燈。秧歌是土生土長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是一種民間鄉會藝術,流行於台兒庄運河兩岸,春節期間由村莊自發地到各鄉會演出。 嗩吶
嗩吶在棗庄市流傳很廣,幾乎分布全市各地。嗩吶樂隊在我市民間稱之為「喇叭班」,稱嗩吶藝人為喇叭匠子。已成為「紅白喜事」等民風民俗場面的主角。現今活躍於魯南蘇北地區的我市民間嗩吶班近兩百個。薛城區的嗩吶在全國就有很大的影響,1996年11月薛城區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嗩吶藝術之鄉」。 魯南花棍舞
魯南花棍舞,俗稱「打花棍」,以其舞蹈道具「花棍」而得名。「花棍」 用一米長竹竿製作,當中嵌幾根鐵軸,每軸穿三、四枚銅制錢,舞時遍身拍 打發出沙沙聲響,因此又名「沙拉叭子」。
相傳古時魯南多災,災民沿街乞討,羞愧難當,遂改求乞呼喚為「唱門 兒」,並以「花棍」擊節,發展而為「花棍舞」,邊唱民歌邊舞蹈,歌同多 為家鄉味十足的民歌內容。所以至今花棍舞伴奏音樂仍用《八仙慶壽》、《畫 扇面》、《綉花燈》等民歌曲調。
五里屯大洪拳
武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它博大精深、魅力無窮。它既可強身健體,又可防身擊敵。
滕州五里屯的大洪拳,是中華武術的一種,屬於長拳類。其特點是架勢優美、舒展大方、起伏分明、攻防有力。源於少林寺。在我國北方比較流行。在魯南地區,以滕州五里屯的幾位拳師最為有名。
棗庄石雕
棗庄市是北辛文化的發祥地,是山東省發現新石器最早的地區之一。從古至
今,石器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和生活。從地理條件上看,棗庄市山石資源豐富; 從傳承上看,造車鼻祖奚仲和科聖墨翟、魯班均出在這一地區,歷代能工巧匠輩出。從出土的兩漢時期的漢畫像石和唐代造像碑來看,石雕藝術歷史悠久。近現代石雕藝術品主要是建築石鼓、石砧、廟宇的石獅、香爐,墓地碑刻、案幾等。 嶧縣根雕
根雕是民間造型藝術,採用乾枯的石榴樹,柿樹,杏樹等樹木的根樁,加以人為的雕制,變成人物動物、生物、靜物等萬物萬象的形態。
根雕與木雕的根本區別,在於它以樹根的原始形態為主體,順其自然;不是硬性的改造與雕刻。在自然美的基礎上融入藝術美,提升其綜合美的藝術魅力。不苛求栩栩如生,只追求內在的神態和意境。
根雕是嶧城的傳統工藝,有百年歷史。藝人把樹根雕製成形,進行防腐、防朽、防蛀的技術處理,化腐朽為神奇,成為美化生活,登大雅之堂的藝術品。它被稱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凝固的音樂??
軟弓京胡藝術
素有當代阿炳之稱的中國著名盲人藝術家田山老師,精通各種樂器。尤其擅長於二胡、笛子、笙、葫蘆絲等器樂的演奏,特別是他手中自製的軟弓京胡堪稱中華一絕,模仿的各種鳥叫、蟲鳴聲,真是惟妙惟肖,令人叫絕。他曾經先後出訪過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並在摩洛哥音樂廳和維也納音樂廳進行過現場演奏,其精美絕倫的表演轟動了歐洲,震驚了世界。
石榴盆景
石榴被稱為"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樹干勁壯古樸,根多盤曲,枝虯葉細,花艷果美,是製作盆景的上好材料。棗庄市嶧城區"冠世榴園"明代成園,新近入選吉尼斯,成為世界之最。該園東西綿延20公里,面積近10萬畝,園內栽植榴樹500餘萬株。許多榴樹樹齡高達三四百年,為盆景製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材源,石榴盆景 製作精緻,古樸蒼勁,在近幾年國內外大型展覽中多次獲得
7、世界第九大奇跡是三星堆文化
世界第九大奇跡是:「三星堆遺跡「。不過在世界范圍內未有定論。
世界九大奇跡指的是巴比倫空中花園、亞歷山大港燈塔、羅德島太陽神巨像、奧林匹亞宙斯神像、阿爾忒彌斯神廟、摩索拉斯陵墓、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與三星堆遺跡。但實際上,前七者是自古認定的「世界七大奇跡」,「第八、九大奇跡」在世界范圍內始終未有定論。自1978年希拉克訪華評價西安秦陵兵馬俑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後,便廣為流傳。
8、廣東廣州的客家文化
目前廣州地區的客家人數有戶籍在冊的不少於200萬。一部分分布在廣州周邊的增城區、花都區、從化區,尤以增城、花都更為集中。增城的客家人最多,大概有40多萬,花都大概有30多萬。另外一部分是在廣州近郊,廣州近郊客家人數量最為集中的區域是白雲區太和鎮、天河區鳳凰街以及越秀區洪橋街一帶,尤其是天河區鳳凰街的柯木塱村和漁沙坦村,更是廣州近郊最純正的客家村落,居民和村民98%以上是客家人。
一、這些客家人主要集中居住地,現在還保存著客家圍龍屋這種典型的建築嗎?
1、廣州近郊的白雲區太和鎮、天河區鳳凰街以及越秀區洪橋街一帶,幾乎看不到什麼圍龍屋了。但白雲區那應該還有一些,不過,都是夾雜在水泥房屋裡了,也看不出什麼圍龍屋的味道了。而有30多萬客家人居住的花都區,也沒有什麼純粹的圍龍屋。到現在還依然保存著客家圍龍屋這種典型建築的,增城市最為明顯。比如,鄧村石屋村、崗埔村、舊劉村、新圍村等村裡就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圍屋建築群。鄧村石屋村、新圍村的客家圍屋是四方形,又叫四角樓;崗埔村、舊劉村的是圍龍屋。這里要提一提的是客家民居建築風格和形式經歷了不斷的發展和進化,出現了圓寨、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民居建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圍龍屋。
2、鄧村石屋村位於增城市派潭鎮,是特色鮮明的嶺南客家圍屋建築古村。村裡的村民多姓石,開村祖先在乾隆年間遷來這里,村子距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村前為半月形池塘、圍牆、禾坪曬場,村前空地有三排平鋪麻石路,村的左右側各有高兩層的門樓,村屋正面開著三扇趟攏門。四周建有如圍牆般高的磚木結構的圍屋,屋上都開有槍眼。堂屋與祠堂之間有屋檐和檐廊相連,下雨時可在圍屋之間行走而不被雨淋。村內還建有一座6層碉堡樓。
3、增城市中新鎮坳頭崗埔村的客家圍龍屋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目前已被廣州市列為內控文物保護單位。據村史記載,其家族由陳如藍率領自興梅焦嶺遷至此地,建屋而居,前後320年有餘。該圍龍屋平面呈半月形,圍壟四周外牆有椿牆。整座圍龍屋的中間部分為二進深的祠堂。祠堂外邊,是20多間扇形環屋帶。圍龍屋外平地前面是一個與圍龍屋同一大小的半月形池塘。這是一個有點袖珍的小圍龍屋經典建築。
二、客家人廣府人,同祖共村習俗相融
1、在增城這些圍龍屋裡,還有客家人在居住嗎?而居住在這里的人全部是客家人嗎? 還有不少人居住在圍龍屋與四角樓里,不過,不一定全部是客家人。增城的客家居住群落有很明顯不一樣的特點。客家人最初進入增城居住時,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村落之殘破者葺而居之;二是「雜處」在本地村;三是另闢村場,築而居之。據增城地方誌辦公室1991年的調查統計,全縣398個行政村當中,純粵語村134個,純客家村90個,粵客雜居村74個。也因此,增城形成了很獨特的客家人與廣府人「同祖共村共祠」的獨特現象。
2、位於增城市正果鎮岳村的舊劉村,是廣州最大的圍龍屋建築,也是現在原住居民最多的圍龍屋,據說村子裡還住著有幾百人,村民大多姓劉。這個村本是廣府人石灘麻車劉姓於明萬年歷間遷來此地開居,是廣州的傳統居民,但在咸豐二年(1852)發了一場洪水,村場全被洪水淹毀,於是,村民特請有兄弟關系而又有財力有威望的正果客家劉姓兄弟劉瑞堂來重建村場。咸豐三年建成之後,分一半給本地人居住,並以抽簽方式決定所佔方向和位置。結果本地劉抽到東廂,客家劉抽到西廂,本地劉客家劉還同在一個祠堂同祭一個祖宗牌位,雙方和睦,共同居住,至今,本地劉與客家劉均按兄弟相稱。
3、還有增城市中新鎮五聯行政村高車自然村本地趙與客家趙。全村600多人,客家人佔三分之一。客家「炳先趙宗祠」坐東向西,另一分祠坐西向東;本地趙「登雲趙宗祠」向北。據當地老人回憶,兩祠建築時間相同,約有300年歷史。本地趙由中新荷佛嶺遷來,客家趙由紫金遷來。相傳本地趙十一世祖趙登雲到紫金請風水先生(一說到廣州考試),認識了客家堪輿師趙炳先,按族譜追溯到趙匡胤時代本是兄弟,炳先屬二房,登雲屬三房。兩人隨即到高車建祠開居,本地趙客家趙數百年來也一直以兄弟相稱。
三、客家人與本地廣府人數百年來和睦相處,客家人的建築有沒受到廣府人的影響?而客家人與廣府人的風俗,也會互相滲透嗎?
1、客家人的建築當然有受廣府人建築影響的。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鍋耳封火山牆作邊牆是廣府建築的特色,但在客家圍龍屋也能見到這樣的鍋耳封火山牆建築。比如說,舊劉村的瑞堂家塾的牆就用了鍋耳封火山牆。
2、至於風俗上,客家人入增城後,入鄉隨俗,不少習俗也跟隨廣府人,因此,信仰習俗方面有許多相同相融之處。如信仰何仙姑、牛仔佛(正果佛爺)、洪聖王(南海廣利洪聖王)等。歲時節日也基本相同,春節期間的「燈慶」(客家稱「吊燈」)、燒炮頭(也說搶炮頭)、燒煙花等,客家人與廣府人也是大致相同的,只是時間不盡相同,規模有大有小而已。另外,客家村落還有一種打醮消災的活動。有的是客家人單獨打醮,有的是客家人與廣府村人聯合一起打醮,有五年一醮期或十年一醮期。不過,現在這種打醮活動已經見不到了。
四、隨著時代的變化,客家人還有什麼傳統習俗至今依然流傳的?----至今依然流傳的傳統習俗,最典型的應該是舞春牛、唱客家山歌了。
1、舞春牛由土牛和農人表演,象徵性地向人們展示春耕節令的到來,催勸農桑,是一種節令性的喜慶活動,內容包括有進出牛、鞭春牛、爭春牛、買丅春牛、造春牛、送春牛、評春牛、繪春牛、貼春牛畫等等,預示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豐衣足食、六畜興旺等美好的意願。宋後南遷的增城客家人,包括程鄉客家語系的永和、中新、荔城、增江、正果客家人和長寧客家語系的派潭、小樓客家人,還保留了中原迎春舞春牛的習俗,演變到今天,從圍繞春牛跳舞,到唱春牛調表演舞春牛。每年的舞春牛一般都在春節或開耕時節進行。
2、舞春牛在廣州增城客家居住地區非常流行,一般在每年的春節或開耕時節進行,人們滿懷深情地贊頌辛勤勞作、默默相伴的耕牛,扮春牛和鞭春牛的人跳起了春牛舞,並藉助牛、牛耕、鞭牛、吃草等道具和情景,或互相逗樂,或抒發愛情,演員和觀眾同聲歡呼,氣氛濃烈融洽,表現了對未來生活的祈求、農家的歡樂、愛情的祝福。
3、據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系列叢書《廣東民間故事全書·廣州·增城卷》記載介紹:增城的舞春牛節目里,「春牛」一般由男演員扮舞,小可以如寵物般在手上舞,大可以象真牛由人穿戴躲入牛肚操舞。出場時,先說幾句打諢搞笑的話,逗引發笑,調動氣氛。如鞭牛對唱「手拿紅鞭紅彤彤,紅過紅包掛角中。你場春牛唱得好,不過牛背有隻窿。」「春牛」答:「鑼鼓一打鬧鑔鑔,亞妹講得也唔差。哎既牛仔紙扎介,背脊有窿正好拿。」
4、牛的動作簡練,只是隨著鞭牛人的唱頌或戲弄,搖頭擺尾,作狀接受稱贊和打趣。鞭牛人的動作比較多,一邊唱,一邊拍春牛,每拍一回,都有唱調,一邊做騎牛、趕牛、牽牛、鞭牛犁地、駛牛耕田等動作,有的手持犁耙等農具,有的徒手,但動作都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綻,圍觀的觀眾可唱歌發問:「牛眼人眼眼望望,犁田亞妹唔在行。丁丁圓圓團團轉,樣般中間唔開行?」表演者即接過話頭,有問必答:「鑼鼓打來鬧洋洋,亞哥講得也在行。耕田還要水來旺,留下中間做魚塘。」
5、有意思的是,增城派潭、新塘永和圩的舞春牛,還一生一旦,表現地主女愛上了駛牛哥,情妹情哥情意長,邊舞邊唱,敲一陣鑼鼓,對一回唱,作為一種山歌調演唱,以牛喻人,別有情調。
6、唱客家山歌,在廣州近郊的客家群居村落一直非常流行。比如,天河區鳳凰街和越秀區洪橋街一帶,都成立了客家山歌協會,而且每月都組織斗山歌集會:每月12日,越秀公園四方炮台便形成了熱熱鬧鬧的客家「山歌墟」;每月的28號,鳳凰街斗歌場銀排嶺最為熱鬧,擠滿了唱山歌的街坊。客家山歌墟是廣州客家人這一文化群落在情感、趣味和生活方式上相互認同的一種獨特空間。據說,也有不少不會講客家話的廣州人或外省人,因為被動聽的客家山歌所感染,也加入了客家山歌協會。我想,客家人與廣府人,甚至與各外地人的互相融合,這也可以作為見證廣州變遷的另一張面孔吧。
五、客家山歌墟
1、在二十世紀40年代,越秀山腳洪橋街一帶陸續有廣東興寧的客家人到此開布廠或作坊,從事染織業的生產。私人老闆僱用的工人多是來自家鄉的客家人。當這些工人在此立足後,又陸續吸引了鄉里鄉親前來投親靠友,這里客家人群體不斷壯大,成為這一帶的主要居民。
2、廣州市越秀區洪橋街文化站站長、廣州市洪橋客家山歌協會會長侯焯對記者說:當時,洪橋這一代有兩個很出名的染織廠,一個是三染廠,一個是八染廠。廠里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工人們下班後,就經常相約到洪橋旁邊越秀山四方炮台所在山丘,聊聊天,吹吹牛,唱唱山歌,既消遣,也可驅散疲勞,同時,聆聽熟悉的鄉音歌謠,也可一解他們的思鄉之情。山丘高低不齊,後來,一些客家人還把這個山丘上的一些雜草割掉,整理出了一小塊平地。於是,每晚上這塊平地閑聊的人越來越多,而每晚唱山歌的歌聲也越來越嘹亮。因為客家人常在越秀山四方炮台山丘上唱山歌,所以,此處便被市民稱為了「客家山」。
3、不過,雖然每晚上客家山唱歌的人不少,但最多人上客家山唱歌的日子卻是每月的12日。侯焯說,當時洪橋街以及其他周邊工廠「出糧」(發工資)的日子,大概都是每月的12號。工人們在發工資的這天,便不約而同地來到客家山上相聚,心情喜悅,山歌唱得此起彼伏。久而久之,每月12日便形成了最多客家人聚集的日子,伴隨著他們的就是那歷久不衰的客家山歌。於是,每月12日,越秀公園四方炮台便形成了熱熱鬧鬧的客家「山歌墟」。後來因為擴建馬路、征地等各方面原因,兩個染織廠都沒有了,很多客家人還搬到了別的地方去居住。雖然,昔日朝見口晚見面的同鄉好友因為居住分散難得一聚,但客家人的鄉情卻緊緊相連。每月的12日,更成為了客家人聚會的重大節日,客家工友們出了糧,就會到越秀山聚會、唱歌,交流來自家鄉的信息。現在,廣州市內包括番禺、增城、花都等地的客家山歌「歌友」們都會慕名前來,在四方炮台山崗對唱山歌。場面非常壯觀,經常有上千人參與。
六、客家山歌擂台賽
1、天河區的鳳凰街是一個非常純正的客家村落,居民和村民98%以上都是客家人。由於村民都是客家人,鳳凰街的山歌也都成為了村民自發的原生態娛樂方式。
2、鳳凰街的客家山歌已經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凡是村民比較集中的地點往往都有專門的「歌墟」活動場所,現在形成規模的就有「漁沙坦市場」、「柯木塱公園」、「銀排嶺公園」等固定的歌墟點。山歌墟一般在早晨7點左右開始,持續到中午1點左右。歌墟日分別在每月的8號、18號、28號舉行。8號是在銀排嶺舉行,18號在柯木塱公園舉行,28號在漁沙坦市場舉行。不單如此,現在還有很多中年人,每天早上或傍晚,分別在漁沙坦文化廣場以及柯木塱火爐山公園北門放聲高唱客家山歌。後來,由於在歌墟上唱唱山歌已經滿足不了鳳凰街坊對山歌的熱情了,所以,從2005年到2010年,鳳凰街每年在春節前後都要舉辦「客家山歌擂台賽」,擂台賽吸引了來自花都、籮崗、越秀、甚至是梅縣、五華等地的山歌愛好者,場面非常熱鬧,比賽年年都打造出了鳳凰本土的「歌王」 和「歌後」。
9、三星堆文明起源何方 ?
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據認為,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圓形、方形、長方形3種,多為地面木構建築。自1931年以後在這里曾多次發現祭祀坑,坑內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銅器。1986年發現的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製作精美。青銅器除罍、尊、盤、戈外,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爬龍柱形器和銅鳥、銅鹿等。其中,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左衽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祭祀坑的年代約當商末周初,被認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諸自然神祗的遺跡。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謎
出四川廣漢約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上千件稀世之寶赫然顯世,轟動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從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500平方米范圍內的20個探方實施發掘,預計明年3月結束。此次發掘,將提供更為翔實的資料,成為下個世紀大規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謎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里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來自其他大陸,三星堆文明可能是「雜交文明」。
未解之謎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
水患說。三星堆遺址北臨鴨子河,馬牧河從城中穿過,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洪水肆虐的結果。但考古學家並未在遺址中發現洪水留下的沉積層。
戰爭說。遺址中發現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似乎也應證了這一解釋。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
遷徙說。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麼要遷徙?
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未解之謎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認為,大量帶有不同地域特徵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聖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貝,經鑒定來自印度洋。有人說這些海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匯,而有的人則說這是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還有60多根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海外投資」,不可思議。
未解之謎四:文字或圖畫
在祭祀坑中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
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志》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不過如果能解讀這些圖案,必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問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謎五:何時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是長達70年考古發掘的成果。現在正緊張進行的發掘工作是第13次大規模發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告訴記者,本次發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將極有可能發現古蜀國的宮殿。目前,已發掘出了涉及數十個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電視台將現場直播發掘工作,考古學家們笑著說:「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結果如何,目前還是一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紗不會就這么輕易被揭開,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點保護范圍內,已發掘的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過三星堆後說:「偉大的文明就應該有點神秘,中國文化記錄過於清晰,幸好有個三星堆。」
三星堆遺址的歷史學價值:
發現三星堆遺址對歷史學的重要意義有以下各點:
令人重新認識巴蜀文化。因為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與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徑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歷史學界一向認為,與中原地區相比,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遺址證明,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 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
以前歷史學界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後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於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
有觀點認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文化。
三星堆七大千古之謎
第一謎,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目前有其來源與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關、與川東鄂西史前文化有關、與山東龍山文化有關等看法,即人們認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與外來文化彼此融合的產物,是多種文化交互影響的結果。但究竟來自何方?
第二謎,三星堆遺址居民的族屬為何?目前有氐羌說、濮人說、巴人說、東夷說、越人說等不同看法。多數學者認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與三星堆關系密切,其主體居民可能是來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的氐羌系。
第三謎,三星堆古蜀國的政權性質及宗教形態如何?三星堆古蜀國是一個附屬於中原王朝的部落軍事聯盟,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已建立起統一王朝的早期國家?其宗教形態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還是神靈崇拜?或是兼而有之?
第四謎,三星堆青銅器群高超的青銅器冶煉技術及青銅文化是如何產生的?是蜀地獨自產生發展起來的,還是受中原文化、荊楚文化或西亞、東南亞等外來文化影響的產物?
第五謎,三星堆古蜀國何以產生、持續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第六謎,出土上千件文物的兩個坑屬何年代及什麼性質?年代爭論有商代說、商末周初說、西周說、春秋戰國說等,性質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
第七謎,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謎「巴蜀圖語」。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號是文字?是族徽?是圖畫?還是某種宗教符號?可以說,如果解開「巴蜀圖語」之謎,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
10、紅旗渠殷墟文化
殷墟的正式英文名為Yin Xu。
1.謂殷紂身死,國都為墟。
2.指商代後期都城遺址。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及其周圍。商代從盤庚到帝辛(紂),在此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肯定確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1899年在此發現占卜用的甲骨刻辭。從1928年10月13日考古發掘至今,先後發現宮殿、作坊、陵墓等遺跡,及大量生產工具、生活用具、禮樂器和甲骨等遺物,總面積24平方公里以上。
殷墟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橫跨安陽洹河南北兩岸,現存有宮殿宗廟區、王陵區和眾多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眾多遺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
說起殷墟的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說,作為文化遺產,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時代越久,歷史價值越高。
在國際上被承認的、沒有爭議的中國最早的文明就是商代。殷墟不是一座簡單的建築物,它是一座都城。都城是什麼,都城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軍事中心和文化禮儀中心。它是一個王國的縮影,是其他任何遺產沒辦法比的。
這就是殷墟之於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獨特貢獻和獨特地位。
甲骨文照亮煌煌中華
如果說鑽木取火標志著人類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歲月,那麼文字的出現就意味著人類走出了結繩記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發現,是照亮中華文明的一盞明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廣德說,甲骨文不僅僅是一個文明的符號、文化的標志,它印證了包括《史記》在內的一系列文獻的真實,把有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近5個世紀。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漢字體系,歷經數千年的演變而承續至今,書寫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史。
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萬片,單字約4500個,其中約有1500個單字已被釋讀。3000多年以來,甲骨文雖然經過了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不同書寫形式的變化,但是以形、音、義為特徵的文字和基本語法保留至今,成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塊字,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審美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走遍華人社會,即使方言難以交流,方塊字寫在紙上,一目瞭然——親不親?文字根!
青銅器世界獨一無二
「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這么精美的青銅器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談到殷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商周室主任杜金鵬這么評價。
杜金鵬說,安陽殷墟在1978年的考古發掘中,出土青銅容器4000餘件,這些青銅器中,司母戊鼎是殷墟出土的最大青銅器。實際上,安陽其他一些證據證明,這並不是殷墟最大的青銅器物。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鋼進行考古發掘時,曾經發現過一個鑄造青銅器的工廠,那個工廠現場有一個鑄造青銅器的內范,而這個內范表明它是一件圓形青銅器,這個圓形青銅器的口徑達到1.6米,比司母戊要大得多,這樣來講,如果它是一個圓形的鼎,那比司母戊鼎壯觀多了。
這種規模、體型的青銅器要進行鑄造必須有一批熔化青銅器的爐同時工作,而且有大量的鑄造工人,這個澆鑄是不能間斷的,能把各個工種有機協調起來,可見當時的社會組織已經非常嚴密。
殷商的青銅加工業如此發達,但安陽周圍並沒有高品位銅礦以及冶煉青銅所必需的錫鉛礦石。有學者推測,當時的工匠們已經學會了在礦石的產地進行冶煉粗加工,然後把加工過的粗銅、粗錫、粗鉛運到這里,進行配比熔煉。當時的銅礦很可能采自江西、安徽等長江流域一帶,而錫、鉛的礦藏則主要在江西一帶。有學者推測,商代頻繁的戰爭,可能也與爭奪礦產資源有關。
商代的石器與玉器亦可謂琳琅滿目,殷墟出土的玉器體現出中國青銅時代高超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想像力。學者們認定,殷墟出土的玉器,其原料大都為新疆的和田玉、遼寧岫玉!那麼可以這樣設想,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經有通往新疆的「金石之路」了。這可要比始於公元前二世紀的「絲綢之路」早1200多年!
8000多座墓葬世界少見
「殷墟作為非常明確的商代古都,這個證據是非常充分的。」劉慶柱說,殷墟有好多東西是中華民族的基因。
劉慶柱說,殷墟考古發掘70多年來,發現墓葬計8000餘座,包括王陵和大量族墓,其種類有帶墓道大墓、長方豎穴墓、無墓壙墓及祭祀坑等,這在世界其他文化遺址中是少見的。這些墓葬等級森嚴,隨葬禮器的大小、形制、組合、數量更是代表墓主人的不同等級和身份。殷墟的王陵大墓,規模宏大,殺殉眾多,禮器精美。婦好墓的隨葬品達1928件,而平民、奴隸則隨葬品很少甚至沒有。
劉慶柱說:「在殷墟的墓中,有4個墓道的是王墓。王為何要用4個墓道?這是在喻示著『地上是四方,地下是四方,四方都歸我管』。換句話說,王埋在地下也要控制四方。「
殷墟建築填補考古空白
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唐際根博士率領的考古學家,在殷墟的東北方探明了一座面積470多萬平方米的洹北商城,其中僅一號基址長度就有170餘米,面積達1.6萬平方米,不僅是夏商周三代最大的單體建築,甚至可謂歷代宮殿之最!它的建築面積相當於六七個故宮太和殿的面積總和。
在洹北商城發現的1號宮殿建築基址,是繼1999年發現400多萬平方米的商代城牆遺址後,又在該城內南北中軸線偏南位置,發掘出的一座回字形巨大宮殿建築遺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商代夯土建築。
唐際根博士說,洹北商城及其中軸線附近夯土建築群的發現,在考古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考古工作者通過多年野外調查,分析大量古文化遺存和古地貌資料後,發現的一商代都邑遺址,填補了以鄭州二里崗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間的空白,從而完善了商代的編年框架。
目前,考古人員已發現宮殿宗廟建築110餘座。這些建築成組排列,或為宗廟,或為社壇,已具備中國宮殿建築「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規劃雛形。
殷歷法為農歷所沿用
據徐廣德研究員介紹,殷墟時期的自然科學技術在很多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甲骨文的記載表明,殷人已能夠准確地記錄日食、月食和星象,並對超新星等天文現象有了較早的認識。殷歷法採取陰陽合歷,將一年分為12個月,並採取增加閏月的方法,解決了與回歸年實際太陽日的矛盾。這些方法仍為中國現行的農歷所沿用。
在數學方面,殷人已有了個、十、百、千、萬等數字概念,並採用了十進位制。
在醫學方面,商代晚期已能認識人類的10多種疾病,除用葯物治療外,還能應用針砭、按摩等治療方法,達到了較高水平。
考古發掘表明,殷墟時期的手工業空前發達,不僅門類齊全,而且工藝水平極高。一些主要的手工業生產部門,如青銅冶鑄、制玉、制陶、制骨、制車、紡織等都已達到了相當大的規模。其中這一時期的白陶、原始瓷等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已經使用了大量青銅構件,獨轅雙套雙輪,結構精緻復雜,體現出高超的機械、青銅鑄造等復合技術。
殷墟時期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對人類科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殷墟的兩處重要遺跡
宮殿宗廟遺址:殷墟宮殿宗廟區位於洹河南岸小屯村、花園庄一帶,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650米,總面積達71.5公頃,是殷墟最重要的遺址和組成部分。
著名的婦好墓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內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婦好墓是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聯系並斷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
殷墟宮殿宗廟區還分布著為數眾多的甲骨窖穴。自19世紀末甲骨文發現以來,這里共出土甲骨約1.5萬片。
王陵遺址:殷墟王陵遺址的建設是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工程和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殷墟遺址。殷墟王陵遺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與祭祀場所,開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
殷墟,又名殷虛,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郭沫若先生在《訪安陽殷墟》一詩中贊嘆道:「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於讀古書」。2006年7月13日,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安陽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兩岸,面積約24平方公里。,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一般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據《竹書紀年》記載「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自盤庚遷都於此至紂王(帝辛)亡國,整個商代後期以此為都,共經8代12王、
殷墟古稱「北蒙」,甲骨文卜辭中又稱之為「大邑商」、「商邑」,為中國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人類歷史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殷墟為都城的商代晚期,疆域廣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空前發達,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典範之一。殷墟以獨具風格、規模巨大、規劃嚴飭的宮殿建築和商王陵墓體現出恢弘的都城氣派而卓絕一時;以製作精美、紋飾細膩、應用廣泛的青銅器而聞名中外;以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制車、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燒造等高度發達的手工業而享譽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現內容豐富、傳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獨領風騷。殷墟豐富的文化遺存從各個方面反映出中國古代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是華夏先民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因此,一個世紀以來在殷墟的發現和發掘,不僅使它成為中國近現代考古學的搖籃,而且為湮滅了3300年的殷商文化,提供了一種獨有的、歷史的和科學的見證。殷墟作為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並為甲骨文及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其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和文化價值,蜚聲中外而又影響深遠,是人類文明史上不可或缺、輝煌壯美、璀璨絢麗的一頁,應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和保護。
殷墟的發掘,標志著中國近代考古學的誕生。郭沫若先生稱:「殷墟的發現,是新史學的開端。」 殷墟的發現和發掘被評為20世紀我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發掘過程
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北京發現中葯店中所售龍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識到這是很珍貴的文物,於是開始重金收購。1900年,王懿榮的甲骨轉歸了劉鶚所有,他的親家羅振玉得知這些甲骨來自於河南安陽的小屯村,於是多次派人去那裡收購甲骨,並對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釋,認為小屯就是文獻上所說的殷墟。其後,王國維對這些甲骨文上的資料進行了考據,進一步證實這里就是盤庚遷都的都城。
1928年到1937年,為了尋找更多的甲骨而開始進行發掘。中央研究院組織考古隊對殷墟進行了15次科學發掘,後來由於抗日戰爭而停止。1950年後又重新開始發掘工作,到1986年已經對十幾個點進行了20多次的發掘,獲得了刻字甲骨15萬片左右。
新發現
殷墟發現的甲骨中已經辨認出5000多個單字,能夠認出來的的漢字大約1700多個,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的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現代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中演變而來的。而且對於甲骨的研究,也產生了一門新的學問——甲骨學。
目前所探明的殷墟范圍東西長約6公里,南北寬4公里,洹水從中間穿過,面積約有24平方公里。這一范圍是商朝的青銅器和甲骨出土最為密集的地方,有許多遺址和墓葬,其中洹水南岸小屯村東北是殷墟的中心。宮殿和宗廟都集中在這里。他的外圍是一些手工業作坊。洹水北岸武官村一帶則是歷代商王的王陵,共發現了13座大墓,其中一座空墓推斷是紂王所建,因為國破身亡不能入葬。
在陵墓中發現有很多的殉葬人群,體現了當時的喪葬習俗。在王陵區編號1001的大墓中,殉葬了墓主生前一支不少於68人的田獵隊、18匹馬,殉葬的領隊是貴族出身,因此這個領隊自己還擁有兩個殉葬者。殉葬者最多的是王室宗廟祭祀坑,有近600人殉葬。大多都是被斬首、腰斬、斷肢甚至肢解後扔進來的,其中還發現有1周歲左右的嬰兒也被殉葬。
1976年,在小屯村北面百米處,還發現了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墓,出土器物1928件,其中青銅器468件,同時還出土755件玉器,將近7000件海貝。
另外,在王陵的東邊出土了司母戊大方鼎,是現今為止所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小屯村西北200米處有一條巨大壕溝,認為是人工挖掘的防禦設施。
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殷墟佔地面積約24平方公里,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一般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古老的洹河水從市中緩緩流過,城市布局嚴謹合理。從其城市的規模、面積、宮殿的宏偉,出土文物的質量之精、之美、之奇、數量之巨、可充分證明它當時不僅是全國,而且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邊修建了殷墟博物苑。它佔地100多畝,就建在殷墟的宮殿區遺址上。它是依照甲骨文的「門」字形,用幾根雕有商代紋飾的木柱和橫梁結構而成。苑中建築由著名的古建築家設計,嚴格地構築在原建築的遺址上。每座建築都採用了重檐草頂,夯土台階,檐柱上雕以蟬龍等紋飾圖案。殷墟博物苑不僅展現了殷代王宮殿堂的布局與建築,而且還具有園林特色。同時,它也是集考古、園林、古建、旅遊為一體的勝地。
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13日一致決定,將中國安陽殷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安陽殷墟由此成為中國第33處世界遺產。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13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殷墟申報世界遺產成功對中國來說很不平凡。童明康認為,相對於寺廟、建築、石窟等可視性遺產而言,殷墟作為中國重要的考古遺址申報世界遺產非常不易,因為很多東西都埋藏在地下,申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次申報成功說明,殷墟在文物保護和展示方面的努力不僅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同時也為中國類似文物的展示和保護樹立了典範。
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東起郭家灣,西至北辛庄,南起劉家莊,北至後營,東北至三家莊,長約6公里,寬約5公里,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殷墟的總體布局以小屯宮殿宗廟區為中心,沿洹河兩岸呈環形放射狀分布,是一座開放形制的古代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殷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童明康說,殷墟作為中國重要的考古遺址是最早的都城遺址,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殷商時期的文字已相當成熟,所確立的古代都城制度、禮制、喪葬制度等也都直接影響後世幾千年。
繼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前一天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河南安陽殷墟又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有33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數量居世界第三位。(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