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世瑜,王瑞雪 著的《礦床遙感地質問題》這本書怎麼樣?有人看過沒
礦床遙感地質交叉學科的產生是礦產勘查的遙感地質應用由方法試驗向生產應用轉化的礦床遙感地質理論和方法指導的需要;是遙感技術發展應用基礎研究的需要。該學科是國內外遙感地質研究領域的前沿課題。
本著作涉及多地域、多類型、多礦種,以翔實豐富的金屬礦床研究的科研成果為基礎,以影像一地質雙重性為特色;從成礦地質環境、礦床展布規律及礦床特徵出發;突出礦床理論與遙感基礎理論、礦床學與遙感地質學、礦床地質方法與遙感地質方法的融會;研究遙感技術應用於礦床勘查的基本問題,著重理論學術思路的系統完整、應用方法的配套可行,總結礦床遙感地質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該論著提出影像一地質雙重性概念,引申出影像一地質單元、影像線一環等級體制、影像線一環結構等影像地質信息。理論上闡述了礦床遙感地質的基本原理、影像線性體與環形體、影像線一環組合特徵、影像地學信息相關性等基本原理;方法上系統地提出了礦床遙感地質標志的識別、礦床定位影像線一環組合特徵分析、礦床遙感地質綜合方法、成礦預測的遙感地質研究、礦床遙感地質報告及圖件編制技巧等基本方法。
本著作以作者在礦床遙感地質方面的研究成果為主體,力求礦床地質與遙感地質的結合融會、學術思想的新穎、方法的適用可行;通過遙感圖像解譯獲取礦床定位的遙感地質信息標志,開展成礦預測的礦床遙感地質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是兼具科研成果與教材雙重性的學術專著,特色性突出。
王瑞雪
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視覺傳達系多媒體專業,在校期間曾獲國家二等獎學金。參與過國內外諸多設計比賽並均收到了不錯的反響。 北京藝鳴盛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任公司綜合部經理&創意總監 亞洲熙霖文化傳媒(香港)有限公司董事
楊世瑜
男,1941年生,雲南麗江人,白族。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2年畢業於昆明工學院地質系。在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經歷25年地質找礦科研實踐後,1987年以來在昆明理工大學從事地質科研與教學。側重礦床地質、構造地質、遙感地質、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旅遊地質、環境地質方面的研究。近十餘年來致力於礦床遙感地質(交叉學科)、環境地質、旅遊地質的研究。參加或主持完成43項科研項目(其中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主筆編寫科研報告或專題報告45份308萬字,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0部。代表專著:《雲南錫礦遙感地質模型》、《礦床遙感地質問題》、《三江並流帶旅遊地質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橫空出世——三江並流地質奇觀》;《斑岩金礦床快速定位預測》;《沙林旅遊地質與沙文化研究》、《旅遊地質學》、《鄉村生態旅遊理念與發展模式探索》。代表論文《滇東南錫礦帶礦床類型及其組合特徵》、《滇東南錫礦帶成礦區礦床勘查模式探討》、《礦床遙感地質基本問題》、《北衙鹼性斑岩型金礦床遙感地質綜合信息》、《雲南省旅遊地質資源及可持續發展》、《論迪慶州旅遊地質資源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論地質資源旅遊資源化》等。講授本科生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課程《遙感地質學》、《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資源環境遙感技術應用》、《旅遊地質學導論》、《礦床遙感地質學導論》、《野外地質方法》、《資源與環境》、《旅遊地質學》等12門。在礦床遙感地質學、旅遊地質學、環境地質交叉學科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次(1987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次,二、三等獎各3次、四等獎2次。獲省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1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科研項目
近期主持完成的主要科研項目有:「鹼性斑岩型金銀礦床三維模型及礦床(體)定位技術示範研究(北衙)」(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子課題)、「麗江—中甸旅遊地質資源開發策略」(省教委基金項目)、「三江並流帶旅遊地質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雲南鄉村生態旅遊發展模式研究與典型示範》(雲南省科技攻關(農社)項目);《麗江城市地質環境問題調查評價》、《大理城市地質環境問題調查評價》、《香格里拉城市地質環境問題調查評價》、《六庫城市地質環境問題調查評價》。現正在出版《旅遊地質系列叢書》。 兼職雲南省遙感技術應用學會副理事長,昆明理工大學旅遊地質資源研究所所長,昆明理工大學三江並流研究中
2、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的歷史沿革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為全國提供衛星遙感數據及空間遙感信息服務的非營利的社會公益型裝置,也是中國大陸唯一的國家級民用多種資源衛星接收與處理基礎設施。建成以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在國家和中科院的支持下,又對系統進行過多次的升級改造和維護維修,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技術系統和較大規模的運行體系。它的建立填補了中國資源衛星數據源的空白,它的發展催發和支持了中國遙感應用的發展,促進了遙感應用從科學實驗向實用化、產業化的發展。地面站的主要任務是接收、處理、存檔、分發各類地球對地觀測衛星數據,為全國各行各業提供服務。同時開展衛星數據接收與處理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究。
20年來地面站在接收、處理、存檔、分發各類對地觀測衛星數據,為全國用戶提供服務的同時開展衛星遙感影像數據接收與處理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形成以北京本部數據處理與運行管理為核心,北京(密雲)接收站為數據接收點的運行格局,從建成時只能夠接收處理一顆光學遙感衛星發展到現在能接收處理 十多顆衛星,譜段涵蓋光學與微波,解析度從2.5米到1000米,同時代理分發0.61米高解析度衛星數據,真正實現了一站多星,具備全天候、全天時、近實時、多種解析度衛星數據接收處理能力。北京總部針對不同衛星形成了較完善的運行管理系統、數據處理系統、數據管理系統、數據檢索與信息服務系統。
地面站是國際資源衛星地面站網成員,是世界上接收與處理衛星數量最多的地面站之一,分別與美國、歐空局、加拿大、法國、印度等國家和組織的衛星管理機構簽訂了衛星數據接收協議,目前正在接收美國LANDSAT-5、法國SPOT-2/4/5、加拿大RADARSAT-1、歐空局ENⅥSAT-1和ERS-2、印度RESOURCESAT-1、美國Terra和Aqua、以及中巴合作的CBERS-02B等11顆衛星數據,實現了全天候、全天時的對地觀測。目前地面站保存的對地觀測衛星數據資料達170餘萬景,是中國最大的多種對地觀測衛星數據檔案庫,為國家積累和保存了唯一的、極其珍貴的空間數據歷史資料。
2007年,為了更好地發揮天空地一體化的優勢,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發展,根據知識創新工程三期的戰略布局,中國科學院組建了「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是為了適應國內外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領域科技發展趨勢和新時期中科院科研工作發展的需求而成立的集運行與研究為一體的、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綜合性、網路型研究中心。目標是建成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研究機構,為滿足國家重大需求做出應有貢獻。目前,地面站已納入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科技體系中。
歷任站長王新民、潘習哲,現任站長王傑生。
3、應用遙感方法分析北部灣濱海濕地的分布
李學傑 萬榮勝 林進清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廣州 510760)
第一作者簡介:李學傑(1964—),男,博士,教授級高工,主要從事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研究工作,E-mail:xue-iieli@ yeah.net
摘要 濕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最完備的生態系統,但由於認識的角度不同,沒有統一的定義和分類系統。本文突出濱海的特點,將濱海濕地分為:潮上帶濕地、潮間帶濕地和潮下帶濕地三大類,並進一步細分為10種類型。通過對ALOS遙感影像的解譯,並結合野外調查與驗證,北部灣濱海濕地主要包括:紅樹林7092hm2、水塘351 90hm2、鹽田5371hm2、河流6680hm2、湖泊水庫5054hm2。北部灣沿岸紅樹林分布較豐富,是我國紅樹林分布的重要地區之一,從最西部北侖河口至最東部的安鋪港均有分布,其中丹兜海-英羅港區最豐富,其次為北侖河口、鐵山港、珍珠港等地區。養殖水塘以南流江口區最多,其次為大風江口區。鹽田主要分布於西部的江平、企沙和犀牛角等地,以及東部的西村港至英羅港地區。
關鍵詞 遙感 濱海濕地 紅樹林 北部灣
1 概述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1、2]。濕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最完備的生態系統,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是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被譽為「地球之腎」[3]。然而,近年來由於城市化以及沿海經濟開發的加快,導致對濕地的破壞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造成濕地大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功能和效益衰退,嚴重危及濕地生物的生存,因此保護、恢復和合理利用濕地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問題[4~6]。
濕地是介於陸地和水域之間的過渡帶,並兼有這兩種系統的某些特徵,正是由於這種缺乏明確界線的過渡性,使得對濕地有不同的定義和理解[7、8]。其中經常被使用的是1971年《濕地公約》中對濕地的定義:「濕地是不論其為天然或者人工、長久或者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鹹水、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同時,還包括臨近濕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區域以及位於濕地范圍內的島嶼或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海水水體」[8]。
我國對濱海濕地的研究雖起步較晚,但近年已做了不少工作,從鴨綠江口[8、9]、遼東[10~12]、環渤海[13~15]、杭州灣到珠江口[16、17]、海南等[18~20]均有研究,北部灣濕地也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21~23]。此外海岸帶遙感的應用以及海岸帶環境變遷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24~27]。
2 濱海濕地及其分類
對濕地的分類有多種方案,從不同角度出發可以對濕地進行不同的分類。一般可以把濕地分類方法分成成因分類法、特徵分類法和綜合分類等[28~31]。總之現在對濕地的分類,可謂五花八門,往往各自突出其研究區的特點。
本文將突出濱海濕地的特色,並以遙感方法可識別為基礎,提出以下的分類方案。首先將濱海濕地分為:潮上帶濕地、潮間帶濕地和潮下帶濕地,之後在將各帶濕地分為若干類型(表1),其中海草,據研究分布於北部灣的東部海域,但在遙感影像上未能識別。珊瑚礁在北部灣沒有發現。
表1 華南濱海濕地分類表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3 數據與方法
3.1 研究區
調查區位於北部灣北部沿岸,108°00′~110°00′E,21°20′~22°20′N之間區域,遙感解譯面積約1.25×104km2,海岸帶區面積約0.6×104km2(圖1)。
3.2 數據
我們採用ALOS衛星遙感數據進行解譯與分析,全區需9景拼接而成(表2)。
圖1 研究區范圍Fig.1 Research area.Blue line area for statistics of wetlands
此外採用1:5萬地形圖進行遙感影像校正。地形圖為北京1954坐標系,高斯克呂格投影,1985國家高程基準。
表2 遙感影像數據信息表 Table 2 Inform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3.3 方法
濕地遙感解譯的方法包括:幾何校正、影像拼接與剪裁、監督分類、分類後處理、目估交互解譯與野外調查驗證等(圖2)。
3.3.1 幾何校正
遙感影像由於多種因素會造成影像上的像元在影像坐標中的位置與其在地圖坐標中位置有差異,從而形成幾何畸變。應用前需要進行幾何校正,盡量消除或減小這種幾何畸變。
本次影像幾何校正以1:5萬地形圖為參考基準,採用二次多項式進行校正,要求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誤差法小於<1個像元。
3.3.2 影像的拼接與剪裁
研究區的9景ALOS影像是由4個時間獲取(表2)。由於不同時間獲取的影像,受天氣、季節及植被的影響,其DN值有明顯差異,拼接後再分類,效果不佳。因此採用同一時間獲取的影像,拼接後分類。不同時間的影像分別分類,之後再全部拼接。
3.3.3 監督分類
依據本文確定的濕地分類系統,利用ERDAS Imagine軟體對遙感影像進行監督分類。與非監督分類相比,在分類之前,監督分類已明確各類的內容,而且可以通過調整訓練集的采樣,改善分類效果。
3.3.4 分類影像的後處理
本研究針對的是海岸帶,包括海和陸兩部分,一些類別僅採用分類是難以區分,如水體,包括海域與水塘、河流、湖泊等,需要進行一些分類後處理,或人工解譯,以獲取更准確的分類效果。主要利用人工解譯提取的岸線,對監督分類結果進行重新校正,如紅樹林分布於海岸線之外,而林地、耕地等分布於岸線之內;河流、湖泊、水塘分布於岸線之內,海、灘塗分布於岸線之外等。
3.3.5 人機交互解譯
利用遙感分類方法無法將水庫(湖泊)、河流以及養殖水塘分開。因此在監督分類和系數法的基礎上,只能採用適當的人工解譯,劃分出了這三類水體。同時部分鹽田與養殖水塘在遙感影像上難以區分,主要結合1:5萬地形圖進行解譯。
3.3.6 野外調查確認
對於遙感解譯結果,進行野外濕地調查與驗證。從最西部的北侖河口至東部安鋪港,對全區海岸帶進行了實地考察,共進行了526站位的觀察,確認和驗證分類結果。
圖2 技術思路圖Fig.2 Flowchart of research procere
4 結果分析
根據遙感影像的解譯結果,結合野外的調查驗證,編制濱海濕地分布圖(圖3、4)。其中遙感影像解譯的灘塗只是影像獲取時刻露出水面部分,其分布范圍受潮位影響,因此實際灘塗分布需要結合野外調查,這里不做分析,因此遙感解譯的濱海濕地以陸地部分為主。
4.1 濱海濕地的總體分布
從結果來看,研究區內濱海濕地中,紅樹林面積為7092hm2,養殖水塘35190hm2,鹽田5371hm2,湖泊水庫5054hm2,河流6680hm2(圖5)。此外耕地278409hm2,林地238181hm2,建築用地、道路、裸露地等118929hm2。
4.2 紅樹林的分布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特有的濕地類型[32、33],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海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和浙江南部的沿海地區。紅樹林不僅是地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生產力最高、最具價值的生態系統之一[34、35],在全球生態平衡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6],同時對海岸帶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免受潮水的侵蝕,因而受到普遍的關注。
北部灣是我國紅樹林分布的重要地區之一,現有國家級山口紅樹林保護區。盡管對北部灣紅樹林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對全區的分布狀況了解不足,本次利用衛星遙感影像的解譯,結合野外調查,可以完整了解北部灣紅樹林的分布現狀,為有關部門的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北部灣沿岸,從最西部北侖河口至最東部的安鋪港均有紅樹林分布(圖6),其中丹兜海-英羅港區最豐富,面積達1286hm2,本區也是山口紅樹林保護區所在地。此外分布較多的還有北侖河口、鐵山港、珍珠港的地區,分布面積在800hm2以上,北海地區相對較少。
圖3 北部灣西部濱海濕地與植被分布示意圖Fig.3 Distribu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and vegetation in the western Beibu Bay
圖4 北部灣東部濱海濕地與植被分布示意圖Fig.4 Distribu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and vegetation in the eastern Beibu Bay
圖5 研究區主要濕地面積Fig.5 Area of main wetlands in the research area
圖6 北部灣各區紅樹林面積Fig.6 Area of Mangrove in sub-areas in the Beibu Bay
4.3 養殖水塘分布
養殖水塘的面積是當地養殖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遙感解譯結果,進行分區統計情況來看,南流江口區,水系發達,養殖水塘最多,面積達5619hm2,其次為大風江口區,在4111hm2,北侖河口區最少,為1523hm2(圖7)。
4.4 鹽田的分布
海鹽是重要的海洋化學資源。將海水引入鹽田經日曬蒸發形成海鹽和鹵水。我國是海鹽的生產大國,2004年,我國海鹽產量為2100多萬噸,其中鹵水曬鹽佔700多萬噸,是世界上第一海鹽生產國(http://www.hudong.com/wiki/% E7% 9B% 90% E5% 9C% BA)。
北部灣地區有較多的鹽田,但分布不均,大致以大風江為界可分為西部和東部兩區。
西區,包括防城港與欽州市,包括江平鹽場、企沙鹽場、犀牛角鹽場等,總面積約2000hm2。
東區鹽田主要分布從北海東南的西村港至英羅港,包括竹林鹽場、北暮鹽場等,面積3155hm2,比西部面積大。
圖7 各區養殖水塘的面積Fig.7 Area of cultured pools in sub-areas in the Beibu Bay
5 結論
在充分調研濕地分類的基礎上,突出濱海的特點,以遙感可識別為基礎,將濱海濕地分為:潮上帶濕地、潮間帶濕地和潮下帶濕地三大類,並進一步細分為10種類型。
採用ALO S遙感影像,通過解譯,並結合野外調查與驗證,進行北部灣濱海濕地填圖,對濱海濕地的分布特徵進行分析。北部灣濱海濕地主要包括:紅樹林7092hm2、水塘35190hm2、鹽田5371hm2、河流6680hm2、湖泊水庫5054hm2。
北部灣沿岸紅樹林分布較豐富,是我國紅樹林分布的重要地區之一,從最西部北侖河口至最東部的安鋪港均有分布,其中丹兜海-英羅港區最豐富,面積達1286hm2,此外分布較多的還有北侖河口、鐵山港、珍珠港等地區,分布面積均在800hm2以上。北部灣的養殖水塘的面積以南流江口區最多,面積達5619hm2,其次為大風江口區,在4111hm2,北侖河口區最少,為1523hm2。北部灣鹽田,主要分布於西部的江平、企沙和犀牛角等地,以及東部的西村港至英羅港地區。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等.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2]張曉龍,李培英,李萍,等.中國濱海濕地研究現狀與展望.海洋科學進展.2005,23(1):87~95
[3]濕地國際中國項目辦事處.濕地經濟評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4]石月珍,李麗.我國濕地現狀及恢復研究.水利發展研究.2004(6):15~18
[5]李長安.中國濕地環境現狀與保護對策.中國水利.2004(3):24~26
[6]孫廣友.美國濕地研究進展.地理科學.1997,17(1):87~90
[7]林福申.關於濕地保護概況的綜述.現代漁業信息.1998,13(8):6~12
[8]曲向榮,李培軍.鴨綠江口濱海濕地環境保護及其資源持續利用對策.環境保護科學.2003,19(115):42~43
[9]於硯民,董志剛,曹仁江.鴨綠江口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與保護對策.資源科學.1999,21(1):57~62
[10]肖篤寧,李曉文,王連平.遼東灣濱海濕地資源景觀演變與可持續利用.資源科學.2001,23(2):31~36
[11]董厚德,全奎國,邵成.遼河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植物群落生態的研究.應用生態學報.1995,6(2):190~195
[12]劉紅玉,呂憲國,劉振乾,等.遼河三角洲濕地資源與區域持續發展.地理科學.2000,20(6):545~551
[13]胡鏡榮,魯智禮,王月霄.河北省濱海濕地的持續利用.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01,17(3):54~57
[14]劉紅玉,呂憲國,劉振乾.環渤海三角洲濕地資源研究.自然資源學報.2001,16(2):101~106
[15]劉振乾,呂憲國,劉紅玉.黃河三角洲和遼河三角洲濕地資源的比較研究.資源科學.2000,22(3):60~65
[16]吳明.杭州灣濱海濕地現狀與保護對策.林業資源管理.2004(6):44~47
[17]崔偉中.珠江河口灘塗濕地的問題及其保護研究.濕地科學.2004,2(1):26~30
[18]陳怡.海南省濕地資源現狀與保護對策.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04,23(2):26~28
[19]李學謙.海南島濕地遙感編圖研究.熱帶林業.1999,27(2):56~64
[20]鄒發生,宋曉軍,江海聲,等.海南島的濕地類型及其特點.熱帶地理.1999,19(3):204~207
[21]范航清,彭勝,石雅君,等.廣西北部灣沿海海草資源與研究狀況.廣西科學.2007,14(3):289~295
[22]韓秋影,黃小平,施平,等.廣西合浦海草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海洋通報.2007,26(3):33~38
[23]韓秋影,黃小平,施平,等.人類活動對廣西合浦海草床服務功能價值的影響.生態學雜志.2007,26(4):544~548
[24]惲才興等.海岸帶及近海衛星遙感綜合應用技術[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148
[25]Li Xuejie,Damen M C J.Coastline change detection with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China.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Journal of Marine System,2010,82:S54~S61
[26]李學傑.應用遙感方法分析珠江口伶仃洋的海岸線變遷及其環境效應.地質通報,2007,26(2):215~222
[27]楊曉梅,周成虎,杜雲艷,等.海岸帶遙感綜合技術與實例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156
[28]Victor R.Squires.Mangroves in Australia.Wetland Science& Management.2007,3(1):56~57
[29]劉厚田.濕地的定義和類型劃分.生態學雜志.1995,14(4):73~77
[30]倪晉仁,殷康前,趙智傑.濕地綜合分類研究:I.分類.自然資源學報.1998,13(3):214~221
[31]唐小平,黃桂林.中國濕地分類系統的研究.林業科學研究.2003,16(5):531~539
[32]曹知勉,葉勇,盧昌義,等.紅樹林恢復對海岸濕地土壤影響的初步研究.生態科學.2004,23(2):110~113
[33]黃初龍,鄭偉民.我國紅樹林濕地研究進展.濕地科學.2004,2(4):303~308
[34]符國瑗.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J].關系植物,1995,15(4):340~346
[35]符國瑗,黎軍.海南三亞市紅樹林植被調查初報[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8(3):287~292
[36]林鵬,傅勤.中國紅樹林環境生態及經濟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Mapping of Coastal Wetland in Beibu Bay by Remote Sensing
Li Xuejie,Wan Rongsheng,Lin Jinqing(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Wetland is one of the most biodiversity eco-systems in the world.There is not,hover,a classified system which can be widely accepted and used.It is classified in this paper to 3 types of subtidal,intertidal and supratidal wetland,and subdivided to 10 classes.ALOS images were used for extracting wetlands in Beibu Bay,while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executed for conforming and correct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Main coastal wetlands in Beibu Bay include 7092hm2of Mangrove,35190hm2of cultured pools,5371hm2salterns,6680hm2of rivers and 5054hm2of reservoirs and lakes.Plenty of mangroves distributed in coast of Beibu Bay,which is a main mangrove distribution area in China.Mangrove distributes for estuary of Beilun River in the west to Anpu Port in the east,with most abundant in coast in Dandou Sea to Yinluo Port.Most area of cultured pools locates in delta of Nanliu River,secondly in Dafeng River mouth area.Salterns mainly distribute in Jianping,Qisha and Xiniujiao in the west and area in Xicun Port to Yinluo Port in the east.
Key words:Remote Sensing;Coastal Wetland;Mangrove;Beibu Bay
4、團圓飯 中防疫站楊站長是誰演的
———————————————分割線——————————————————
滿意請採納(⊙o⊙),以上是軟硬謙施團隊為你帶來的回答。
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可以追問,以後有什麼問題可以向我提問或者向我的團隊提問。(*^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