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营销 > 枇杷的网络营销

枇杷的网络营销

发布时间:2021-02-18 19:27:35

1、枇杷树的管理

施肥灌冰农药

2、枇杷的历史

枇杷原产中国,栽种历史已非常悠久。根据《周礼地官》:“场人掌国之场内圃,而树之果,珍异容之物,珍异葡萄枇杷之属。”文中有夹注,注解为东汉郑康成所作。由此可知,至少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枇杷已为中国人民作为果树栽植了。据说它最初产于四川的夹江,到了唐代,枇杷已被列为贡品,产地逐渐扩展到大江南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有“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的诗名,来形容当时枇杷栽培的盛况。以后它又传往国外,日本、法国、英国、印度、阿尔及利亚、智利、澳大利亚、墨西哥、阿根廷等许多国家。

3、枇杷的花语是什么?

枇杷花,又称为琵琶花。

琵琶花花语:润物无声,关怀的爱,陪伴;相思。

琵琶花回神是乌孙答公主刘细君。

乌孙公主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

猎骄靡年老,语言不通,刘细君很是悲伤,自己作歌说:“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后乌孙王另其嫁给其王孙,再嫁有一儿一女。刘细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赢得乌孙国上下的敬重。刘细君作为和亲公主嫁到乌孙国,她的付出换来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

相传刘细君死后,她珍爱的“秦琵琶”化为她墓旁的琵琶花,继续陪伴她。

4、枇杷的历史文化

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其花可入药。

5、赞美枇杷的句子

赞美枇杷的句子
〖山枇杷〗唐.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6、枇杷的来历是什么

枇杷原产于中国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各地广行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者。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

枇杷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温度,年平均温度12-15℃,冬季不低于-5℃,花期及幼果期不低于0℃为宜。其主要产区年平均雨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但春季雨水过多,易使枝条徒长,故在多雨地区要适宜在排水良好的缓坡山地生长。

枇杷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含腐殖质多、保水保肥力强而又不易积水,pH6左右的砂质壤土为佳。由于平原及缓坡山地均可生长,所以适宜山地和丘陵生长。



(6)枇杷的网络营销扩展资料:

枇杷具生长快、结果早的特性,嫁接3-4年就开始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20-40年产量最高,以后逐年下降,70-100年进入衰老期。实生树寿命更长,但结果较迟。

根系分布较浅,大部分分布在离地面5-30厘米之间,极少深达50厘米以下。水平分布则在100-200厘米左右。由于根群分布较狭而浅,在栽培上应重视深耕及施肥,使根系能深入土中,树体生长健壮。

枇杷每年抽梢约3~4次:2月初到4月中旬抽生春梢,枝短而粗壮,叶片大而深绿,能成为当年结果母枝或由此抽生夏秋梢;5月中到6月底抽生夏梢,由采果后果枝顶部和营养枝上抽生,比春梢细长而多,叶片小而狭,当年常成为开花结实的母枝。

因此在采果后加施肥料,使夏梢生长良好,可保证翌年丰产,7月底到8月中,常从春夏梢顶端延伸成秋梢,已达结果期的秋梢很长,着生2-3叶或不生叶,顶端出现花蕾,成为结果枝,但也有出现节间长而生长快的营养性秋梢,至明年才能形成花穗,冬梢则常在幼树上11-12月间抽生,盛果期后抽生少。

7、为了让文宫的枇杷火起来,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文宫枇杷品牌响了。经过多年的连续打造,仁寿1997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称号,2001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标准化——枇杷综合标准项目示范县,2002年被列入四川省天府枇杷产业带,“仁寿枇杷”在“2002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优农产品”称号,2006年“文宫”牌枇杷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2007年3月,仁寿12.3万亩枇杷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成为枇杷产业获此殊荣的全国第一县,同年12月,“文宫”牌枇杷获第一批四川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去年,仁寿枇杷再添殊荣,获“四川省特色效益农业生产基地”称号。今年,“枇杷地域保护标志”的各项申报资料已经被农业部审批通过,只待颁牌。

枇杷节当办“大”

经过9届枇杷节的拉动,枇杷充实和打造了仁寿农业大县的名片,有力地树立和宣传了仁寿良好的形象。但是,将来枇杷节该如何办?基层干部有个共同的愿望:枇杷节当办成“大节”,办出“大气”。在采访中,许多人对现在的枇杷节,都有一种感觉:“自己办给自己看”,“关起门自娱自乐”。

连续九届枇杷节,形式基本雷同:请歌星助阵、在成都召开推介会、举办枇杷游园活动……也逐渐暴露出在县域外影响不够、档次不高等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记者没能采访到相关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全局性的“高见”和办节的成败得失,但是,来自基层和一线干部、群众为仁寿如何办好枇杷节提出了许多真切的“低见”。

一、走出去,带“节”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

据了解,成都部分客商对文宫枇杷有所了解,而普通消费者却对文宫枇杷知之甚少,他们多言龙泉枇杷,却少闻文宫枇杷。从全国来看,除了四川外,文宫枇杷多销往云南、重庆、贵州等省市。原因就在于,仁寿枇杷节“走出去”还不够。

利用各地招商“据点”,把枇杷带出去,在外全面开花举办枇杷推介会,送人品尝,甚至把枇杷送进中南海,同时,请来中央级媒体,甚至海外媒体,更大范围地推销、宣传文宫枇杷,让世人一提到枇杷,就想到仁寿,想到文宫,一提到仁寿,提到文宫,就想到枇杷。

二、是树“仁寿枇杷”,还是“文宫枇杷”,当统一。

目前,在包装上印“文宫枇杷”盒子繁多,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识,消费者很难分辨。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文宫牌”枇杷品牌的成长,反而会砸坏“文宫牌”枇杷的牌子。现就出现了这样难分难解的知识产权纠纷。

“文宫牌枇杷绿色食品A级认证”,当年所有资料、申报经费等均由文宫镇镇政府操办,但是,却以“文宫枇杷协会产销服务中心”名义申报。“认证”拿下来了,也起到了很好的品牌效应,可与此同时,“认证”成了协会的“独享”,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包装盒上注其标识就会被协会高喊“侵权”,并要依法维权。政府申办下来的公共资源,却为个体独享,文宫镇政府大喊“冤大头”,“有苦说不出”。然而,从严格的法定意义上说,协会没有错,它才是“认证”的法定主体。

再者,卖的是“文宫牌”枇杷,办的却是“仁寿县枇杷节”,对外宣传的究竟是“仁寿枇杷”,还是“文宫枇杷”,不统一,不确定。

如此品牌“散打”、“不统一”,极不利于全县果农受益。因此,人们建言,当统筹、统一,以政府名义树造一个区域品牌——要么“仁寿枇杷”,要么“文宫枇杷”,使之成为全县果农可共享的知识产权,让所有果农都能从中受益。

三、凝炼枇杷文化,市场化办节。

目前,枇杷节的文娱演出,许多群众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前往,“热闹”过后,缺乏最亲切的本土文化,能留在人们脑海津津乐道的没几幕。与其县财政年年花钱办“小节”,不如集中财力,三年一小节,五年一大节,要办就办得“大气”。

围绕枇杷,挖掘枇杷的文化内涵,将“枇杷文化”衍生成仁寿人特有的一种本土新文化,并把诸如“抬工号子”一类的本地特色文化,搬上枇杷节,编、唱自己的歌,编、跳自己的舞,办出亮点,演出特色,整出气势,让全县人民和各地来宾在枇杷节上,不仅品尝到甘甜清纯的文宫枇杷,还能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另一方面,办枇杷节,没有一个总指挥,就一纸文件,安排相关部门、相关乡镇各行其是,缺乏统筹;询问相关事宜,这个部门可以说一点儿,那个部门也可以说一点儿,就是说不全,同时,他们也可一点儿不说,只说“我们管得很少”,极不利于全县枇杷的“整体推销”;有些具体经办者也感到头痛:“年年叫我们想点子办节,脑壳皮都抠烂了也没想出更好的点子”。为此,有人建议,市场化办节,引进专业策划公司,委托其根据县上的主要意图全权策划、包装,也许能办出有创意的枇杷节。

四、建水果专业市场,实现“农超”对接。

每年的枇杷上市期,就是文宫镇村干部最累的时期,因为,他们每天两三点钟就得起床,上213线,规范枇杷市场,劳神又费力。现在的文宫枇杷市场,几乎全是以街为市、以路为市,果农将采摘的枇杷天不见亮就送至场镇卖,全在213线上摆摊,成天上千名客商带来几百辆车,也全停靠在213线上,除此,别无它处可卖枇杷,可停放车辆,市场散乱,不规范,隐藏着许多不安全等不确定因素,文宫镇全体镇干部、村组干部每天都得值深夜班“维稳”,维护一个正常的交易秩序。

对此,仁寿县商务局副局长侯寒松建议说,应以文宫为中心建大型水果批发专业市场,不仅销售枇杷,还销售全县的梨、枣子、清见等水果,并逐步实现果农与超市的对接即“农超”对接,引进大型超市到仁寿建大型水果采购基地,甚至可发展网络营销。这样,一可缓解交通压力,二可减少百姓舟车劳顿之苦。

在本次枇杷推介会上,成都的几家大型超市就与仁寿县相关协会签订了今年枇杷的采购协议,根据采购的数量和品质,由协会组织。侯寒松说,这就为“农超”对接开了一个好头。

针对中、下等果不好鲜销的情况,文宫镇石家村村支书杜从雪等人建议,招商引资也要围绕水果深加工,引进生产枇杷膏、枇杷花茶、枇杷饮料等的企业,将中、下等果一并解决,以彻底解除仁寿水果的后顾之忧。

五、农业结构调整当改变思路,整合资源集中打捆打造。

为鼓励调整结构,政府采取每亩补贴50元鼓励,经过多年的组织发动,现在有些乡镇结构调整已近饱和,每年县上还是照此下达指标,给予补助,一些乡镇表册上的面积就可能造出很多“水分”,领了“空饷”。好心,好政策,没有办出实事。为此,不少人建言,用财政资金补贴结构调整的政策,应该“刹车”,应因“镇”而宜。对“无地可调”的乡镇,政府应把财政资金用来补助和鼓励协会或果农加强管理,提高品质,创建品牌等,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拉动作用,促进全县果品品质、果品品牌的进一步提升。

对于各部门的各项目“遍地洒金”,效果不突出等现象,有人建议当整合水利、农业、林业等各种项目资源,集中打捆使用,重点突出几个有影响的品种或区域,建一点成一点,建一片成一片,建出大气势、大气魄,按农家话说就是建的点、片拿出来“见得客”,枇杷、枣子、桃子、梨子、清见等水果可如此,新农村建设等所有建设均可如此。

8、枇杷怎样在网上销售

可以在淘宝网上开个店。

与枇杷的网络营销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