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浙江日报

新媒体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1-03-06 05:39:32

1、浙江日报的新媒体

<

2、什么是媒体融合?

其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会随之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

广义的媒介融合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也就是说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

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媒体的有机整合。具体地说,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兴媒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加以传播。

媒体融合内容永远是决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在互联网时代,生产的内容在变,生产的方式在变,传播的路径也在变,但生产优质内容的要求和方向始终不变。因此,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媒体融合是用互联网思维办媒体、抓融合、促发展,是媒体华丽转身、涅槃重生的关键所在。媒体融合的难点是,传统媒体产业能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或者能不能完成颠覆性变革,最难的是人的转变、人的融合。传统媒体从纸质向移动互联网的大转移,带有强烈的“自毁+重生”的特征。

(2)新媒体浙江日报扩展资料;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浦尔在他的著作《自由的技术》中提出;“一个称为形态融合的过程正在使各种媒介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这既包括点对点的传播媒介,如通信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组织进一步走向联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现象。

在中国,媒介融合最早的尝试是电子报刊与电子杂志。中国内地出现的第一份数字报纸首次出现在2006年,由北大方正集团与浙江日报集团共同推出。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媒介融合的第一步是以所有媒体手段,在多平台上构建全方位的报道体系的全媒体化。

2008年,全媒体化开始崭露头角,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广播网实现了中央电台所有奥运报道广播信号同步网上直播,创新了图文并茂、音视频同步多点互动直播报道新模式,尝试广播频率、门户网站、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五大终端的融合。

3、浙江日报待遇如何?通讯员是正式工吗?待遇如何

浙江日报待遇超级坑爹!!!我是应届硕士毕业生(学校还不错的就不透露了),搞得是java,做网站开发,集团说是做新媒体转型,似乎前景很不错,但待遇上看不出一点诚意。
我和还有一个做前端开发的,还有一个php的,刚入职第一年的待遇都是每月基本工资2000不到,每月绩效奖励下个月发,上限是2000,因为我是硕士,每月基本工资再加了1000。第一个月扣掉5险1金(没有绩效奖励),只剩几百块钱了!!!
主要看他前景会好,所以还没离职,如果半年后还不涨工资果断辞职!且不说华为本科生毕业生起薪都9k一个月,阿里搞java的毕业生起薪15k一个月,网易前端设计师毕业生起薪13k一个月,都互联网行业,浙江日报你程序员工资涨到9k都不肯么????

4、浙报数字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浙报数字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1992-07-01在浙江省注册成立的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体育场路178号26-27楼。

浙报数字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000132211766N,企业法人张雪南,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浙报数字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文化产业投资、投资管理(未经金融等监管部门批准,不得从事向公众融资存款、融资担保、代客理财等金融服务)及咨询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版权信息咨询服务,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服务(凭许可证经营),新媒体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数据技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会展服务,培训服务(不含办班培训),经营进出口业务,工艺美术品、文体用品、办公用品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浙江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496022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150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浙报数字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33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浙报数字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5、新媒体需要什么人才 浙报新媒体部

一、传统媒体急需的三种人才

最近一些年发生在新闻界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传统媒体的人才在向新媒体流动,要知道传统媒体的很多人至今为止仍然是看不起新媒体的,因为看上去新媒体和旧媒体比较,它依然不像是媒体,或者说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但是,问题也许正在于此,新媒体为什么非要像媒体?你也可以把它叫做新媒介,媒介和媒体的概念似乎正在被打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媒体的许多人一直秉持着一种媒体思维,以媒体自居,以做媒体人为骄傲,在他们眼里,新媒体终归不是媒体,不是正规军,是散兵游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来看看传统媒体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换句话说,它们今天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一)优秀的内容提供者

人类的信息传播基本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事实层,也可以说是告知层,简单告诉你发生了什么。第二层是解释层,涉及有真相的事实,需要有专门人才来解释,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对真相感兴趣。第三层是观点层,可谓意义层,以评论为主,这个层次的受众就更少了。这三个层次也对应着新闻报道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信息阶段、故事阶段和评论阶段。

不客气地说,新媒体好像已经把传统媒体逼到了第二个层次,也就是说,新媒体的速度在信息传播的第一层次上占了优势。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好内容的东西大部分来自传统媒体。好的内容还是要靠传统媒体?虽然新媒体给我们生产了很多好的形式,但是大部分好的内容似乎还是来自于旧媒体。所以,内容为王好像是在这个层面上探讨才有意义。反过来说,传统的渠道为王的概念如今仿佛归属了新媒体。比如说,腾讯靠什么赢了对手?现在看,它是靠产品击败了门户网站的劲敌。换句话说,做产品的打败了做媒体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可能来到了产品媒介时代,媒介更像产品,而非媒体。这也许是很多人不想看到的,内容好像被形式控制了。更奇怪的是,这个结果并非都是政治使然。看上去是媒介自己改变了。

今天我们不缺少渠道,我们缺少的是内容,有价值的内容。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渠道过剩的时代,在现实中,我们到处堵车,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我们畅通无阻,麻烦的是我们缺少有份量的内容。如果我们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层面,甚至于滑落到数据消费的地步,那么,我们只会变成故事消费者。当多渠道遇到了少内容,渠道的丰富多彩有可能衬托出了内容的捉襟见肘。单纯的管道加粗和管道数量的增加都会扩大内容的流量。也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内容为王才逐渐让位于渠道为王。看上去渠道畅通无阻,好的内容变成了稀缺品。从渠道稀缺到内容稀缺,渠道解放让路于内容解放。

也许我们还可以按照传播来把内容划分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事实传播,或者更专业的叫事件传播,只传播事实,不带观点,强调客观;第二种是观点传播,往往是采访有观点的人;第三种是话题传播,通常是针对人们议论纷纷的事情而进行的一种背景式传播,经常有粉丝基础。

20世纪末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媒体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许多好记者和好文章都出自媒体的经济部,经济部成了人才济济的地方,这源于中国的重心是从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种经济部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人民日报,也显示在央视。历史的看,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日报最火的是国际部,最佳人才仿佛都在国际部,我们不妨称之为国际部现象。按照这种历史规律,下一个部门现象又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或者传统媒体已经变成了单兵作战的场所?

我们现在可以设想一种情景,就是当看《新闻联播》的人遇到了读《环球时报》的人,这时候会发生一些什么?因为这两个媒体似乎都已经被纳入可以影响世界观的范畴,只不过前者的观众稍微老一点,信息感更强,更多国内存在感。后者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强烈一些,观点性更突出,国际存在感更强。对于只关注一个信息渠道的受众来说,他们往往更容易相信这个渠道的信息,排斥其它渠道。这两个媒介可以说代表了如今中国传统媒体的某些存在状态。

在新媒体的倒逼下,传统媒体恐怕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新闻和评论应该分开吗?从新闻专业的角度说,观点和事实应该分开,如同编辑和经营应该分开。但是,无论是在新闻教学上,还是在新闻一线的报道中,我们都不难看到一种微妙的变化,就是新闻评论越来越多的成为了新闻写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如同是对新闻客观性的挑战,但是,如果是从内容产业的角度看,又不难理解,因为新闻毕竟不是由机器人来写作的。为什么机器不能完全代替人来写新闻?除了就业的考虑,这更像是一个未来学的问题,谷歌开始使用搜索引擎来抓新闻时,看上去取代的是编辑的工作。机器似乎是能替代差的新闻写作,而不能替换好的。机器可以比人更冷血。但是,人可以做到主动的客观,机器顶多做到被动的客观。况且新闻也需要情感写作。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看纪录片的情况,纪录片为什么更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从形态上说,纪录片是西方产物,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形式认同恐怕是纪录片容易被西方主流社会接受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纪录片和新闻谁离历史更近?通常,我们说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但是,倘若完全用新闻来构成历史,我们可能会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英雄创造历史;二是新闻属于明日黄花,速朽,似乎不足以承担历史。纪录片的资料性好像更符合历史要求。不过,纪录片往往不会满足于记录历史,它还要影响当代社会。因此,我们会常常感觉纪录片比新闻还要真实。

新闻和纪录片有哪些区别?前者快,后者慢;前者偏客观,后者偏主观;前者短,后者长;前者是开放的片断,后者是封闭的完整;前者似产品,后者像作品;前者雅俗共赏,后者阳春白雪;前者转瞬即逝,后者真实再现;前者排斥艺术,后者容易被当成艺术;前者是明日黄花,后者持久。

从传统媒体的角度看,我们的新闻采访水平下降了吗?至少从电视新闻采访上看是如此,如今很少能够看到一个精彩的新闻采访节目,央视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节目似乎都已经边缘化了,新闻采访有主持人化的趋势,主持人越来越会说话,已经不是记者采访了。过去说主持人不会采访,现在是说新闻成为常态。剩下的采访亮点好像就是街采了。

(二)懂新媒体的人

传统媒体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与新媒体的融合,但是,今天的一个普遍比较悲观的看法就是旧媒体的人往往搞不好新媒体。为什么?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传统媒体的人缺乏互联网思维,先不说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是否准确,单说这样一种现象就已经十分惊人了。从20世纪末网络媒体成气候之后,全国的传统媒体几乎都开办了自己的网站。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报纸办网十年不成。究其原因,除了政策和体制等因素外,传统媒体惨遭滑铁卢的最大问题似乎是缺乏互联网基因。

为什么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很难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很多旧媒体并不想变成新媒体,或者说它们也不大可能摇身一变就成了新媒体。新旧媒体看上去是各自干着不同的事情,新媒体也不会变成传统媒体。现在的情况是,旧媒体喜欢拉着新媒体的大旗,继续做着传统媒体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即传者是如何向受者转变的?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受众怎样变成了传者,也就是所谓的自媒体。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传者也会向受者转变。在微博和微信上,这一点似乎很明显,记者来这里不仅仅为发新闻,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进入受众的管道,不是体验生活。

好多人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台的跳水节目?不仅仅因为中国有些世界冠军,也不只是由于几个冠军嫁入豪门,更重要的恐怕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大可能去高台跳水,所以,现在有人替他们体验了,并且还是她们喜欢的明星,何乐而不为!如今文化的体验成份越来越大,开关似乎是触觉。过去我们有体验式采访,今天我们有体验式媒介。手机媒体在这方面表现的格外明显,媒介似乎激发了我们的触觉。从听觉到视觉再到触觉,媒介的体验感好像在逐步增强。从别人替我们体验,到自我体验,触觉媒介显得很关键。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报纸和网络的对抗,现在好像很少有人怀疑报纸会消亡,不过,看上去报纸在消亡之前依然很顽强,特征是它用自己最优秀的深度能力来最后搏击网络的挑战。但是,问题似乎也出在这里,报纸退守堡垒的做法可能恰恰让它失去了一次拥抱新媒体的机会,它赖以生存的深度调查和评论都难以融入网络。

(三)熟悉大数据和统计的人

在大数据时代,对数字的敏锐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这不一定意味着精确新闻主义的复兴,但是,它的确反映了数据新闻的重要性。即便我们对大数据的概念有所怀疑,不过,我们的新闻报道确实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数字和统计表,我们显然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这些枯燥的数字翻译为有趣的事实,也就是数字科普。今天的数字媒体和数字记者明显也比过去站得更高一些。

让我们看看大数据和统计局的区别,看上去前者比后者更靠谱一点,因为大数据好像说了更多的真话,同时它也有更少的水分。但是,它目前似乎和统计局一样难以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个体和群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少数和多数的关系。

大数据一个很直观的表象就在于它可以把用户分成很多群体,力争做到精准服务。细分受众,是大数据时代媒体变革的一个方向。只有迎合细分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越专注,说明你越专业,人们才会信任你。从理论上说,这并不是新媒体的专利,因为传统媒体取胜的一个关键就是专业化,或者说是职业化,都突出的是专业精神和专业主义。由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数据化挖掘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引擎——今日头条,自2012年8月份上线以来,已经累计用户9000万以上,成为增长最快的资讯类客户端。虽然它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它也带给传统媒体一些有益的思考。头版头条本来是报纸的概念,现在已经广泛使用于新媒体。类似的例子还有新闻观点化和观点新闻化的现象,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似乎是更容易发生的。让我们多少有一点看不懂的是,新媒体好像比旧媒体更能促进观点的进步,并且它仿佛是把观点变成了新闻,又反过来把新闻变成了观点。新闻跟帖是一个例子。我们过去经常说现在是观点新闻时代,实际上,这个时代的真正到来还是因为新媒体。

6、风先生的媒体报道

2014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杭州三强出炉
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由浙江日报报版业集团主办,传权媒梦工场承办,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两届。杭州赛区从上百个报名项目中挑选出10个创业团队和12位来自投资界的评委面对面展示创业梦想,回答评委的问题。最终,靠技术抓取、UGC、“当地人小编”等三合一产生内容的“Feeker旅游”获得冠军,提供短距离超送服务的“风先生”获得亚军,可查寻每一辆公交实时位置的“车来了”获得第三名,直接晋级2014年10月的全国总决赛。

7、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

我觉得这个节目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国诗词的盛会,是弘扬民族文化的舞台,是诗词爱好者的加油站,是社会正能量的高档节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为主持人、点评教授、编辑编导及幕后工作人员点赞。

央视作为国家级电台,从开创至今一直担任传播文化的重任,历年来制作的综艺节目都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举办的一个以诗词为主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由董卿主持,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等多位教授坐镇,以选手挑战百人选手团评定分数。因为覆盖年龄广,包含中外老少选手,寓教于乐,每答一道题,教授们都会给出相应解说。

《中国诗词大会》大胆创新比赛机制和计分规则。每位上台的选手最多可回答10道题,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便停止答题,选手得分以每一题百人团中答错的人数叠加计算。每场比赛,106位挑战者将全部参赛,分为单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两部分。单人追逐赛中,5名选手上台与百人团同答一组题,最后5人中累积击败人次最多者为该赛段优胜者,此人将作为攻擂者,在擂主争霸赛部分与守擂擂主进行比拼,竞争该场比赛的擂主席位。

巜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奉献给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文化盛宴。它寻的是根,聚的是心,铸的是魂。如此高、大、上的节目,董卿巳连续主持至第四季,可见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底蕴,在央视无人能及,是优中之优的佼佼者。主持这样的节目,至少到目前为止,在央视非她莫属。

8、[自我测评] 联系报业、影视、互联网 的历史与现状,比较传统媒介与现代 媒介的异同。

从传统媒介出现之时开始,人们就可 以从报纸、影视作品中获取大量的信 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学习 上的,现代媒体也不例外。 而现代媒介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 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 及时性。通过现代媒介,可以及时迅 速地掌握第一手的资讯,可以就某一 问题在现代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与新媒体浙江日报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