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好新媒体运用及舆情监控管理
摘 要:教育舆情和教育宣传是一个比较特殊和敏感的话题。有关教育模式,教育公平,教育收费,农村教育……这些方面网络舆情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研究了一些舆情的发展脉络和元素,分析了新闻媒体、网民和意见领袖等方面在舆情发展中的作用,总结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路径,本文主要从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如何在新媒体时代适应舆论场,如何把互联网也作为我们的利器,化害为利等几方面入手,以他山之石来做好我们的宣传工作。
2、有谁知道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专业网络舆情考研参考书目???急求!
是这个吗?
详细见:http://www.cucyh.com/_d275854272.htm
3、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宣传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宣传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随着人们对新媒体使用的日渐频繁与广泛,新媒体在满足用户基本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已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舆论平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不断表明,新媒体对于舆论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强。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议题生成的自发性与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这行特征,都对舆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4787701.htm
因此,在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下,作为央企,如何应对民众已经形成的观点看法,如何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增强相互理解,变被动为主动,是中国石化宣传工作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民众舆论引导工作,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首先,为什么要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第一,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30年前相比,一方面,以前不敢说的话现在敢说了,以前接收不到的信息现在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互动媒体获取;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和兴起让大众之间可以听不见声音看不到表情的相互交流,因而民众获取的消息有真有假,制造新闻的人有的心怀善意有的居心叵测。如何对不实的、片面的、不完全正确的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是社会发展到现在必须面临的新课题。
第二,它是央企必须应对的社会现象。央企,“共和国的长子”,注定了我们会受到更多地关注、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举一动都受到广大民众的关心和注意。同时,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发展出现严重断层,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很多观点是情绪化的、不客观的、不全面的。因此如何应对舆论,为央企塑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形象,是央企迫在眉睫的工作。
第三,它是央企自身高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以中石化为例,作为央企的排头兵,我们承担着做强做大的历史使命,怀揣着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重大期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石化行业的特性又决定了安全生产事故、金融震荡、官员变动等问题不可避免,发展的阻力线多面广,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有效地解释这一系列的问题,争取民众最大程度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门办企业开放办企业的同时,还要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
其次,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面对央企的舆论危机,我们认为“宜疏不宜堵”,对民众的误解和积怨要进行疏导和引导。但如何疏导、把工作做实做细呢?我认为:
第一,从意识形态上做好准备,迎接各种不同的想象和观念。因为我们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可往往我们大多数人又没有想到我们的世界观、行为方式是有区别的,而是将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视为是“正常的”,从而认为对方也以与自己同样的方式看世界。因此,很多企业才会出现面对舆论危机的“过敏体”,“弱不禁风”,这就是因为之前从思想上和心理上都没有认识到,民众的声音是来自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他们的思维模式或思维定式与我们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有所不同,我们如果总是以我方的思维定式去回应民众,那思想就会碰撞在一起,产生分歧。又因为人们常常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理所当然的思想,而更愿意将问题的出现归咎于对方的愚蠢。所以老百姓在质疑石化企业垄断、暴利、腐败时宁愿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也不愿对垄断、暴利、腐败等现象给于360度的视角和剖析。
第二,多维度多视角看事情,引导民众了解不同事物层面。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很多社会弊病暴露出来,现在民众对一些事务的第一印象已经形成,比如谈到食品就想到是否安全、是否放心,谈到动车就想到723交通事故,谈到石油、石化就想到垄断、暴利和腐败等等。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巨大的,但客观来讲,人们的这些印象和看法也是片面单一的。作为宣传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对事物多方位的认识,学会用多个视角看问题,在面对这些舆论危机时才能找准角度,给民众正确有效引导。
第三,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作为支撑。无论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在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要做到引导舆论,让民众顺着某个特定角度出发看问题,还要有一套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方式的载体,舆论引导工作本身就是一场思维的博弈、不同文化之间的较量,如果没有相应的话语作支撑,舆论引导工作就陷入了自说自话的怪圈。
第四,加强同意见领袖的沟通和管理。网络意见领袖的“利益无关性”使其更能得到公众的信任。网络的跨地域性质使网络意见领袖与网民有着疏离的距离,正是这种距离使意见领袖不具有得到直接利益的目的,意见领袖发布信息全凭借“一片热心”,这种非功利性使网络意见领袖更受网民信任,从而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团结影响新媒体意见领袖,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中十分关键。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均能通过网络,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利益诉求。因此,央企占据新媒体网络空间的宣传阵地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对提升企业形象,乃至提升网民整体讨论事物的能力,都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
4、有没有专门研究舆情监控方面的机构?
中国企业舆情监测是华声财讯出的专门针对各个企业舆情的监控产品
5、哪所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较深入
互联网内容领域比互联网技术领域更新换代更快,高校的研究,从发现热点开始回,到申报课题,再到出结答果,周期至少2年,所以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研究,高校一般落后市场2年左右,不如大的广告公司、新闻网站甚至是政府部门。
目前做网络舆情的有两个流派,一派以文科为主,注重选题和话题敏感性,一般新闻专业强的学校这方面就强,比如人大、复旦;另一个流派是以理工科为主,注重技术平台、搜索算法等工具的作用,一般说国防科工大、北邮、成电、西电等IT黄埔比较强。
如果你说的是网络舆情本身的评价和研究,人民网舆情工作室是行业老大;
如果你需要的是舆情软件,以前的四大公司——方正、TRS、美亚和邦富。这两年方正和TRS没落了,美亚和邦富基本垄断了市场。
6、什么是网络舆情选题
网络舆情的选题主要包括事件、话题、现象、课题等。具体内容则来源于舆情监测软件版智能抓权取、论坛热帖排行、网站热点新闻排行、编辑根据工作和形势需要做出的选题。另外,舆情选题还有基本的评估体系。
针对舆情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因素,具体关注:事件是否发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城市,波及地域范围是否广泛,是否波及国内其他重要区域或引起外媒关注,发生的时间是不是接近或者处于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时期,事件延续时间的长短,事件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孕育期、爆发期,还是平息期,要争取及时发现问题。
针对舆情事件发生后的主观民意诉求,具体权衡:有多少人关注事件,事件讨论的范围突破了多大的地域界限,舆论关注程度如何,网民是泛泛而谈,还是深度关注,在态度、认知和行动上有何具体表现,对事件当事人和责任方的态度如何,对事件有关部门的态度如何,对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评价,事件在民间所引发的刺激效应和对社会稳定的风险预期等。
7、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特点有哪些
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即时化、互动化的特征,快速地影响和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成模式,使舆情传播具有鲜明的特点。
传播主体多元化。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时代。
传播内容海量化。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得到充分的体现,伴随着搜索引擎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文字、音频、图片、播客、微博等搜索功能的不断创新和扩充,使公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更加快捷方便。
传播节点碎片化。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舆论事件的报道者。智能手机的普及,更让大众麦克风随时随地地现场直播变成现实。
传播方式群际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海量信息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多向传播,多点互动,移动获得,移动表达,即时传播,即时分享,并且呈现“点对群”“群对群”的特点。
传播范围广泛化。互联网最大的优点是天下互联。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传播速度瞬间化。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完全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在时间上,无论是文字、照片,还是音频、视频,只要当事人愿意,轻轻一点,瞬间便上传到网上,形成了新的信息。
传播结果扩大化。在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8、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
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了,网络媒体已成为新兴的“第四媒体”。以网络为代表新媒体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最终的发展形态是什么样、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冲击、对传统媒体和普通受众意味着什么等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紧密关注网络舆情动向、不断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切实保障网络舆情安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或行为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相应的,不断关注网络舆情走向就是新闻工作者在还原事件,客观报道事件并最终深化新闻的重要环节。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一)网络舆情的学科属性
网络舆情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一门包含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和信息学的边缘学科。在网络舆情的研究中,政治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与民主的发展以及与公共政策的联系,还有网络民意与选举的关系和直接民主的可行性;社会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分层、过程、变迁、趋势和原因,网络舆情对人格的影响,公共情绪的控制,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法律制定和法院裁决的关系,以及通过网络舆情预测社会运动等;传播学主要研究网络舆论导向的策略和传播途径。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
目前针对网络舆情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第二种说法,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综合上述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如何定义,网络舆情总是离不开网络、事件、网民、情感、传播互动、影响力等关键词,且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的始终;而网络舆情是可测可控的,其四大可测要素包括认知、态度、情感、行为倾向等。
(三)我国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
国内从事公开网络舆情研究和监测的各类机构很多,已初步实现各领域覆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1.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
2.新华网的舆情在线。新华网是国内最早从事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服务的机构之一,其主要职能是为中央相关部门专供舆情报告。
3.天涯舆情。天涯社区舆情频道是国内舆情监测行业的重要新兴力量。
4.各类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网络舆情研究机构。这类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暨南—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天津市社科院舆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等。
5.具有多年服务机构。多为商业技术服务公司,包括北京拓尔思(TRS)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大方正智思软件、深圳多瑞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邦富软件有限公司等。
6.个别学者。
二、科技与网络舆情分析
对于各种网络舆论,政府和新闻媒体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甚至防患于未然。其前提是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但互联网信息量大,无法依靠人工的方法对网上海量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特性决定,必须要建立一种以“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为目的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此类系统的技术核心主要是:
1.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包含倾向性分析、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统计报告、趋势分析、报警系统、突发事件分析等内容。
2.数据清洗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洗、数据统计。
3.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
需要指出的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于舆情分析引擎,涉及的最主要的技术包括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计算机文本信息内容识别技术。
三、网络舆情发展趋势
互联网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网民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速。舆情表达载体多样化,网络与手机结合日益明显,微博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媒介。与过去BBS、博客占据中国网络舆论主阵地不同,微博和微信在2010 年以来的活跃度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网络舆论载体,成为热点事件曝光和发酵的新宠。与西方微博多谈论网友日常起居不同,中国微博强烈关注时事。网友通过“跟从”链接而成的微博群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时政新闻平台和论坛。由普通网民临时客串的“公民报道者”,可在微博上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趋势一,微博对于社会救助、弱势群体维权等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有网友总结道,如果一则信息在微博上被跟从者过万的知名博友转帖,则有可能在10 分钟之内形成全国性的舆论热点,其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趋势二,观点意识分歧加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的“两个舆论场”尖锐对峙。以互动为特色的网络社区,属于网民自主发声、信息反向传播的Web2.0 形态。Web2.0 与Web1.0 之间经常形成一种隔阂和反差。在Web2.0 意见平台上,网民议政心直口快,地方政府的管理措施经常被质疑和否定。
趋势三,网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深度追究真相的欲望增强,网络舆论与现实空间不断融合,舆论越来越强地作用于现实。随着网络的发达,相当多的网民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在网上结成各种虚拟的社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为背后巨大利益的唆使,网络炒作、网络营销和网络公关也蔚然成风。
趋势四,“ 新意见阶层”和“公民报道者”在社会舆情中的地位迅猛崛起,“意见领袖”作用更加突出。“新意见阶层”和“公民报道者”的核心就是“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由最初的“隐姓埋名”,到现在越来越多地站到前台,愿意公布自己的姓名,愿意加V(实名认证),愿意让社会公众认识自己,直接与有关领导和部门交流与对话,成为该利益群体的代言人,呈现“显性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