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可以取代旧媒体吗

新媒体可以取代旧媒体吗

发布时间:2021-03-06 20:13:52

1、传统媒体会被新媒体取代吗?

一个幽灵,一个新媒体的幽灵,在传统媒体的上空徘徊。一个声音高叫著:爬上来吧,给你生存。传统媒体小心翼翼地爬上来一看,就宛如刘姥姥进了世博会,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只见这边厢干露露、郭美美自炫身体和财富,那边厢孔庆东教授排比推出去他妈的,滚他妈的,操他妈的……传统媒体禁不住诱惑,但又极度担心这个世界有没有他的立足之地。几天前,香港城市大学、鳯凰卫视和清华大学合作举办了一个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话,以上是鳯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程鹤麟主持开场白的大致内容,虽然有点哗众取宠,但却道出了传统媒体目前的忧虑。程鹤麟以及鳯凰卫视大多数讲者都声称自己为传统媒体,但其实电视普及也就几十年,相对於报纸电台,她当初也曾是新媒体,理论上说她可取代了报纸,结果却证实这种担忧是多馀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局限了观众的观看时间,而报纸则有更大自由,而且好的内容还可保存。现在网络媒体恢复了报纸的功能,又保留了电视声画并重的特长,到底会不会进而取代这两种传统媒体,看上去大有可能。但仔细想想,又觉所谓新媒体同传统媒体有很大区别,传统媒体如报馆、出版社,它们都会有两大功能,一是内容的搜集、提炼、修改、编辑,一是印刷发行。前者关乎内容,後者关乎载体。现在所谓新媒体,可与传统媒体比拟的,当是门户网站,但不管多受欢迎的门户网站,目前都不自己搜集和制作内容,只是一个载体。这种载体或许可以取代传统载体,但传统媒体制作内容的团队则面对的需求更大更高。可见这是传统媒体的宝贵财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如果大量裁剪有经验的制作人才,或是不停简化节目制作,那真是自寻死路的行为。论坛上有人质疑新媒体的可信性,愚见这又是传统媒体无法被取代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媒体经多年的炼历和坚持,能给予读者一份信心。一些著名网站的点击率早已超出报纸很多倍,但世界性人物如需要向世人公布一些新消息或新政策,依然借传统媒体为载体,如美国国务卿希拉莉夫人公开美国新的东亚政策,就要借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而作出的。这是因为希拉莉看中的是纽约时报的可信性,而不是它的读者人数。希拉莉绝不会叫GOOGLE找人来访问她,因为她很明白,只要纽约时报登出这则新闻,所有网站都会转载,网站读者或观众也能看到,而且都不容置疑。但如只是GOOGLE自行登出,所有人都会再核实其真实性。是它不限制任何人在那里或抒发或喧泄或表现或抗争,如果让它学传统媒体的方式,那岂不是自残。所以不难得出结论,传统媒体的载体即传播平台定会多元化,甚至会被新媒体的平台取代,但其内容制作的生命力则依然旺盛不衰。

2、新媒体的出现是否证明旧媒体的消失辨析

在当今社会,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终端代表的新媒体正在迅猛发展,相反,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旧媒体呈现的是颓败之势。但是,不能以此就说新媒体就会代替旧媒体。新媒体适合现在追求快、新、奇的年轻受众,新媒体上信息的不断翻新使人对新媒体的深度、准确性、权威性、含金量不断产生质疑。而旧媒体则会在未来的时间里不在提供实时信息,转为深度报道,引导受众的心理,深度剖析事实的真相,最后要做的就是把当今社会已经倒塌的价值观重新树立起来!这些事,新媒体是不会做起来的!所以说未来是一个新媒体和改革后的旧媒体并行的时代!

3、辩论赛 传统媒体会被新媒体取代吗

这首先是一个概念问题,

传统媒体的定义。如果是相对现在的互联网媒体和自媒体而言的传统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这里讨论的就不是传统媒体问题,而是他们的媒介,纸张,电视,收音机,这些物品会不会被取代。
如果传统媒体是指,信息的发布主题是具有新闻工作特质或者是权威的主题,而新媒体是信息发布完全自由,那么这里讨论的也不是传统媒体问题,而是新闻传播机制与渠道问题。
就事实而言,新媒体还没有权威性,传统媒体,也在进行向新媒体的转型。所以取代这个字,我本身就觉得欠妥。
个人认为,从新闻自由性来讲,新媒体更好,从新闻道德上来讲,传统媒体更好。他们同时存在的局面是最有利与新闻发展的模式。个人倾向于不会被取代,而是会被占领一定份额。

4、随着新媒体的的诞生,旧媒体会不会消亡

不知LZ说的新媒体旧媒体确切指什么,
但是好的东西再古老也不会丢弃
不好的东西再先进都会被抛弃
屏弃糟粕,才会诞生新的东西

5、新媒体真的完全替代传统媒体了吗

完全替代是个什么概念?个人觉得,传统媒体的作用没了,才叫完全替代。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没有替代:

1.信用。传统媒体发出的声音更可靠的观念目前还存在。因此,我们的许多客户要发出给自己品牌增信的声音时,还是会选择传统媒体。

2.重要信息的出口。目前政府部门的信息还是主要依托于传统媒体曝出;

3.内容制作流程。虽然传统媒体的内容效率比较低,但是严谨的内容制作流程大多数新媒体没有掌握。因此新媒体更容易产生谣言,或者片面的信息。

6、去新媒体还是旧媒体,不是真问题

一、传统媒体急需的三种人才

最近一些年发生在新闻界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传统媒体的人才在向新媒体流动,要知道传统媒体的很多人至今为止仍然是看不起新媒体的,因为看上去新媒体和旧媒体比较,它依然不像是媒体,或者说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但是,问题也许正在于此,新媒体为什么非要像媒体?你也可以把它叫做新媒介,媒介和媒体的概念似乎正在被打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媒体的许多人一直秉持着一种媒体思维,以媒体自居,以做媒体人为骄傲,在他们眼里,新媒体终归不是媒体,不是正规军,是散兵游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来看看传统媒体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换句话说,它们今天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一)优秀的内容提供者

人类的信息传播基本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事实层,也可以说是告知层,简单告诉你发生了什么。第二层是解释层,涉及有真相的事实,需要有专门人才来解释,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对真相感兴趣。第三层是观点层,可谓意义层,以评论为主,这个层次的受众就更少了。这三个层次也对应着新闻报道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信息阶段、故事阶段和评论阶段。

不客气地说,新媒体好像已经把传统媒体逼到了第二个层次,也就是说,新媒体的速度在信息传播的第一层次上占了优势。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好内容的东西大部分来自传统媒体。好的内容还是要靠传统媒体?虽然新媒体给我们生产了很多好的形式,但是大部分好的内容似乎还是来自于旧媒体。所以,内容为王好像是在这个层面上探讨才有意义。反过来说,传统的渠道为王的概念如今仿佛归属了新媒体。比如说,腾讯靠什么赢了对手?现在看,它是靠产品击败了门户网站的劲敌。换句话说,做产品的打败了做媒体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可能来到了产品媒介时代,媒介更像产品,而非媒体。这也许是很多人不想看到的,内容好像被形式控制了。更奇怪的是,这个结果并非都是政治使然。看上去是媒介自己改变了。

今天我们不缺少渠道,我们缺少的是内容,有价值的内容。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渠道过剩的时代,在现实中,我们到处堵车,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我们畅通无阻,麻烦的是我们缺少有份量的内容。如果我们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层面,甚至于滑落到数据消费的地步,那么,我们只会变成故事消费者。当多渠道遇到了少内容,渠道的丰富多彩有可能衬托出了内容的捉襟见肘。单纯的管道加粗和管道数量的增加都会扩大内容的流量。也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内容为王才逐渐让位于渠道为王。看上去渠道畅通无阻,好的内容变成了稀缺品。从渠道稀缺到内容稀缺,渠道解放让路于内容解放。

也许我们还可以按照传播来把内容划分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事实传播,或者更专业的叫事件传播,只传播事实,不带观点,强调客观;第二种是观点传播,往往是采访有观点的人;第三种是话题传播,通常是针对人们议论纷纷的事情而进行的一种背景式传播,经常有粉丝基础。

20世纪末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媒体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许多好记者和好文章都出自媒体的经济部,经济部成了人才济济的地方,这源于中国的重心是从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种经济部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人民日报,也显示在央视。历史的看,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日报最火的是国际部,最佳人才仿佛都在国际部,我们不妨称之为国际部现象。按照这种历史规律,下一个部门现象又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或者传统媒体已经变成了单兵作战的场所?

我们现在可以设想一种情景,就是当看《新闻联播》的人遇到了读《环球时报》的人,这时候会发生一些什么?因为这两个媒体似乎都已经被纳入可以影响世界观的范畴,只不过前者的观众稍微老一点,信息感更强,更多国内存在感。后者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强烈一些,观点性更突出,国际存在感更强。对于只关注一个信息渠道的受众来说,他们往往更容易相信这个渠道的信息,排斥其它渠道。这两个媒介可以说代表了如今中国传统媒体的某些存在状态。

在新媒体的倒逼下,传统媒体恐怕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新闻和评论应该分开吗?从新闻专业的角度说,观点和事实应该分开,如同编辑和经营应该分开。但是,无论是在新闻教学上,还是在新闻一线的报道中,我们都不难看到一种微妙的变化,就是新闻评论越来越多的成为了新闻写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如同是对新闻客观性的挑战,但是,如果是从内容产业的角度看,又不难理解,因为新闻毕竟不是由机器人来写作的。为什么机器不能完全代替人来写新闻?除了就业的考虑,这更像是一个未来学的问题,谷歌开始使用搜索引擎来抓新闻时,看上去取代的是编辑的工作。机器似乎是能替代差的新闻写作,而不能替换好的。机器可以比人更冷血。但是,人可以做到主动的客观,机器顶多做到被动的客观。况且新闻也需要情感写作。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看纪录片的情况,纪录片为什么更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从形态上说,纪录片是西方产物,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形式认同恐怕是纪录片容易被西方主流社会接受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纪录片和新闻谁离历史更近?通常,我们说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但是,倘若完全用新闻来构成历史,我们可能会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英雄创造历史;二是新闻属于明日黄花,速朽,似乎不足以承担历史。纪录片的资料性好像更符合历史要求。不过,纪录片往往不会满足于记录历史,它还要影响当代社会。因此,我们会常常感觉纪录片比新闻还要真实。

新闻和纪录片有哪些区别?前者快,后者慢;前者偏客观,后者偏主观;前者短,后者长;前者是开放的片断,后者是封闭的完整;前者似产品,后者像作品;前者雅俗共赏,后者阳春白雪;前者转瞬即逝,后者真实再现;前者排斥艺术,后者容易被当成艺术;前者是明日黄花,后者持久。

从传统媒体的角度看,我们的新闻采访水平下降了吗?至少从电视新闻采访上看是如此,如今很少能够看到一个精彩的新闻采访节目,央视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节目似乎都已经边缘化了,新闻采访有主持人化的趋势,主持人越来越会说话,已经不是记者采访了。过去说主持人不会采访,现在是说新闻成为常态。剩下的采访亮点好像就是街采了。

(二)懂新媒体的人

传统媒体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与新媒体的融合,但是,今天的一个普遍比较悲观的看法就是旧媒体的人往往搞不好新媒体。为什么?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传统媒体的人缺乏互联网思维,先不说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是否准确,单说这样一种现象就已经十分惊人了。从20世纪末网络媒体成气候之后,全国的传统媒体几乎都开办了自己的网站。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报纸办网十年不成。究其原因,除了政策和体制等因素外,传统媒体惨遭滑铁卢的最大问题似乎是缺乏互联网基因。

为什么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很难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很多旧媒体并不想变成新媒体,或者说它们也不大可能摇身一变就成了新媒体。新旧媒体看上去是各自干着不同的事情,新媒体也不会变成传统媒体。现在的情况是,旧媒体喜欢拉着新媒体的大旗,继续做着传统媒体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即传者是如何向受者转变的?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受众怎样变成了传者,也就是所谓的自媒体。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传者也会向受者转变。在微博和微信上,这一点似乎很明显,记者来这里不仅仅为发新闻,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进入受众的管道,不是体验生活。

好多人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台的跳水节目?不仅仅因为中国有些世界冠军,也不只是由于几个冠军嫁入豪门,更重要的恐怕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大可能去高台跳水,所以,现在有人替他们体验了,并且还是她们喜欢的明星,何乐而不为!如今文化的体验成份越来越大,开关似乎是触觉。过去我们有体验式采访,今天我们有体验式媒介。手机媒体在这方面表现的格外明显,媒介似乎激发了我们的触觉。从听觉到视觉再到触觉,媒介的体验感好像在逐步增强。从别人替我们体验,到自我体验,触觉媒介显得很关键。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报纸和网络的对抗,现在好像很少有人怀疑报纸会消亡,不过,看上去报纸在消亡之前依然很顽强,特征是它用自己最优秀的深度能力来最后搏击网络的挑战。但是,问题似乎也出在这里,报纸退守堡垒的做法可能恰恰让它失去了一次拥抱新媒体的机会,它赖以生存的深度调查和评论都难以融入网络。

(三)熟悉大数据和统计的人

在大数据时代,对数字的敏锐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这不一定意味着精确新闻主义的复兴,但是,它的确反映了数据新闻的重要性。即便我们对大数据的概念有所怀疑,不过,我们的新闻报道确实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数字和统计表,我们显然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这些枯燥的数字翻译为有趣的事实,也就是数字科普。今天的数字媒体和数字记者明显也比过去站得更高一些。

让我们看看大数据和统计局的区别,看上去前者比后者更靠谱一点,因为大数据好像说了更多的真话,同时它也有更少的水分。但是,它目前似乎和统计局一样难以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个体和群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少数和多数的关系。

大数据一个很直观的表象就在于它可以把用户分成很多群体,力争做到精准服务。细分受众,是大数据时代媒体变革的一个方向。只有迎合细分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越专注,说明你越专业,人们才会信任你。从理论上说,这并不是新媒体的专利,因为传统媒体取胜的一个关键就是专业化,或者说是职业化,都突出的是专业精神和专业主义。由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数据化挖掘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引擎——今日头条,自2012年8月份上线以来,已经累计用户9000万以上,成为增长最快的资讯类客户端。虽然它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它也带给传统媒体一些有益的思考。头版头条本来是报纸的概念,现在已经广泛使用于新媒体。类似的例子还有新闻观点化和观点新闻化的现象,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似乎是更容易发生的。让我们多少有一点看不懂的是,新媒体好像比旧媒体更能促进观点的进步,并且它仿佛是把观点变成了新闻,又反过来把新闻变成了观点。新闻跟帖是一个例子。我们过去经常说现在是观点新闻时代,实际上,这个时代的真正到来还是因为新媒体。

7、新媒体会代替旧媒体吗

在当今社会,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终端代表的新媒体正在迅猛发展,相反,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旧媒体呈现的是颓败之势。但是,不能以此就说新媒体就会代替旧媒体。新媒体适合现在追求快、新、奇的年轻受众,新媒体上信息的不断翻新使人对新媒体的深度、准确性、权威性、含金量不断产生质疑。而旧媒体则会在未来的时间里不在提供实时信息,转为深度报道,引导受众的心理,深度剖析事实的真相,最后要做的就是把当今社会已经倒塌的价值观重新树立起来!这些事,新媒体是不会做起来的!所以说未来是一个新媒体和改革后的旧媒体并行的时代!

与新媒体可以取代旧媒体吗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