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善待善用善管新媒体

善待善用善管新媒体

发布时间:2021-03-09 10:54:49

1、高中政治:微博是如何促进我国公民经济生活的?如何防止其局限性?

微博使整个社会的舆情环境与民意表达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我们应对危机事件提供更科学更便捷的工具,但其局限性和负面效应也非常突出,为我们有效应对危机提出了新挑战,可谓管理机遇与危机挑战同在。
当下的中国已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矛盾加剧的特殊时期,危机事件由偶发转变为频发。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因其双向互动性,彰显出日益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在网络危机事件和舆情发展中,微博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复杂的。
微博对于危机管理的双刃剑效应
微博使整个社会的舆情环境与民意表达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我们应对危机事件提供更科学更便捷的工具,但其局限性和负面效应也非常突出,为我们有效应对危机提出了新挑战,可谓管理机遇与危机挑战同在。
1.直接快速传播信息,但也带来信息失真
微博是高效的社会信息平台,据万瑞数据联合主要网络媒体调查显示,96%的用户表示会通过微博了解、发布对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情况和观点。可见,微博在公开信息、寻找真相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微博得到更加自由的实现。因此,党和政府可以越过庞大的组织结构,采用直接获取基层社会信息的方式和管道,避免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丢失、扭曲或者失真。而且,新媒体拓宽了危机的信息源,使信息的传播渠道延伸到组织内外的各个层面,便于多方面了解信息,相互印证,增加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危机决策的正确性。
但另一方面,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加,较低的技术和经济准入造成了注册用户的良莠不齐。而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备受人们关注,短时间内正常信息渠道容易不畅。微博中信息的随意性比较强,不可避免地会因为立场、态度、观点的不同产生片面、偏激等情况。而这些不实信息出现在微博,人们不断对话题进行转发和评论时,缺少判断和审核,加上微博即时性、聚变性、从众性等传播特点,给一些虚假信息和恶意谣言的出台提供了空间。一些危机信息可能被肆意放大和传播,并且也很难锁定信息的真正来源,使得政府的危机管理很难具有针对性。
2.弥补传统媒体不足,挑战党管媒体方式
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介质的网络媒体则模糊了传递者和接受者的角色,网民可以自由发布信息、浏览信息、自由交流,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传播、多向传播。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政府和大众传媒需要一段反应时间。而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呈迅速上升态势,这就要求信息传递者尽最大可能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微博的信息发布相对速度快,成为群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微博是综合性的多媒体平台,这种特性也使微博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有比传统媒体更大的弹性和张力。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基本上是单向传播,即媒体是信息提供方,受众是被动的接受方。传递者和接受者是相互分离的,有着一整套传媒内容生产的把关程序和制度。而且传统媒体从建立之初到现在,一直承担着党进行宣传和表达自己声音的任务,是党的“喉舌”,是党和政府发声、表达的工具。根据传统媒体的这些特点,政府可以比较容易找到信息的传播者,及时有效地按照政府的意志处理危机事件。而微博是一个高技术复杂聚合物,不仅具有媒体的传播功能,还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采用的是非中心式传播,单纯的靠政府以往惯用的直接行政命令的方法或者删除负面舆论“封口”的方式,不能直接适用于微博。
3.有效缓解危机蔓延,或致危机纵深发展
网络舆论的传播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舆论传播方式,它实行的是对象多对多的交流互动形式,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公众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迅速、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纾解自己的情绪。同时政府危机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公众发布危机管理的最新举措,与公众实现有效沟通,从而缓解危机事件带来的危害。
同时微博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具有扩张和裂变的效果,导致危机向纵深发展(000001,股吧)。一是微博可以扩大某条信息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体现为“微博或论坛曝光网民关注传统媒体报道网络转载网民议论放大更多媒体关注更多社会关注事件升级,掀起高潮”,这种令人恐怖的裂变效应推进了危机的深入发展。二是以往传统危机发生后,反馈意见的收集困难、缓慢。但现在则可以在声明发出后很短时间内就能了解网民的反应,危机处理的效果反馈更加及时。因此,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二次甚至多次危机。三是一旦危机爆发,参与方众多,容易形成多立场、多角度传播,导致危机迅速扩大。并且在这多重互动中,通过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其结果可能超出对事件本身最初的质疑,使得危机传播有纵深化发展的趋势。
4.及时主动监督政府,但也挑战政府权威
一方面,微博提高了个体对政府监督的主动性与有效性。在突发事件中,由于微博的草根性、便捷性、廉价性,强化了群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使个人表达自由得到了空前的满足,提高了个体对政府监督热情和有效性,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树立危机意识,积极主动地去捕捉、分析网络舆论,增强处理危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往往只有政府具有信息的发布权,并且往往只有筛选后的信息才能被传播开来。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政府应当是最权威的意见领袖,因为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享有权威的信源,具有强大的信息控制力。”如果政府不能充分传递公众想知道的各种信息,引领舆论,就不能避免出现垃圾信息、偏激言论纷纷侵入微博空间的情况。当大量的危机信息同时被展现在公众面前时,就会引发部分群众冲动有余而理性不足的情绪与行为。当各种意见泥沙俱下,甚至可能形成一些极端化的观点,极易演变为政府信任危机。
科学应对危机事件中的微博效应
在微博等新媒体高度发展、社会矛盾多发的今天,我们加强社会管理,就要与时俱进,树立媒体意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1.树立危机意识,建立信息观察和快速反应机制
危机管理首要应做的工作,就是树立危机意识,形成危机观念与危机思想。领导者不仅要具有危机意识,避免侥幸心理,还要坚持预防第一原则。随着微博力量的不断壮大,表现出具有危机“晴雨表”的特征,对于危机预警的作用将更加突出。要针对舆情信息汇集要求,以组织相关人员,构建信息收集网络,制定搜集标准,运用科学收集方法,随时掌握网络动态。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提醒其提前预警,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避免网络舆情的发酵和扩散,把来势汹汹的微博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
2.善待微博民意,建立良好的网络沟通机制
首先,要树立媒体意识。面对微博中的各种民意,甚至质疑,不能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或采取“堵”的办法,或是找各种理由来搪塞民意,而是及时回应,公开透明地应对舆论追问的焦点,有效抑制网络传言。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应着力全方位培养善待新媒体、善识新媒体、善用新媒体、善管新媒体的媒介素养。善待新媒体的核心是领导干部要真正确立权力属于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尊重群众包括知情权、表达权在内的基本权利。充分认识在微博时代,更应注重与群众运用微博无障碍地双向沟通,认真回应群众的任何质疑。
其次,要及时持续沟通。实事求是将所知的信息及时告知公众,并不断更新调查结果,做到正确引导舆论,防止谣言产生,避免造成社会心理恐慌,有助于人们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为最终妥善处理事件赢得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危机出现后,各种消息会像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迅速传播。要消除谣言和猜测,控制危机的蔓延和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政府如果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就可掌握舆论主导权,避免事态的扩大和事实被曲解。在传统媒体条件下,这一时限是24小时内,而在微博时代则是“黄金4小时”。谁先发声,谁的观点就更容易被公众相信,“首因效应”在突发事件传播过程中尤为明显。在发布消息时,要遵循“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进展”的原则,如事件复杂,不要等到有完整结果后公布,要根据进展情况分段公布,以满足公众的期待,从而减少网上谣言传播。
再次,要掌握沟通技巧。与新媒体网民沟通,特别是通过政务微博进行沟通时,要注意政务微博直接代表党政机关的对外形象,必须重视发言的语气、用词,并努力提升与公众沟通技巧。坦诚、平等的态度是政务微博得到网民信任的首要前提。同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具有个性化特征。在运用微博和网友沟通的时候,不能曲高和寡,不讲空话、套话,运用一些语言技巧,用事实入手,才能够入心、入脑、入耳,有助于沟通取得真正的效果。如果能使用一些网络语言,则更容易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让人看了倍感亲切。
3.主动设置议程,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要学会通过巧妙的舆论引导,主动设置议程,将筛选过的意见传达给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调节舆情甚至转危机为机遇。这就要求,一方面,政务微博要做好真相探究的推动者角色,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在报道上设置议程,引导大家深入思考或转换思考角度,使舆论向有利于化解危机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和主流网络媒体密切跟进和配合政府的行动,深度介入舆论中心,凭借本身所具有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可靠性,对网络舆论起过滤、放大作用,使政府主导的真实信息传播不断得到加强,而使民间微博等新媒体舆论场纷纷转载官方言论,使得民间舆论场的意见表达渐趋理性,与官方舆论场逐渐对接。
4.培育健康文化,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法规
提倡每个公民具备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道德文明水平、自律能力和沟通能力,培育新媒体环境下的健康文化。还要做到对网络谣言保持“零容忍”,遏制发布虚假信息甚至造谣,强化对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管和法制建设。

2、新兴媒体的发展对新闻职业道德提出哪些新的挑战和要求

早在2007年就有媒体报道称,根据网站数量估算,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近300万。且有关机构预测,未来5年内,网络编辑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30%。上述估算,可能包含了兼职从事网络编辑职业的人数,但是,如果加上手机、电子书等其他新媒体编辑人员人数,可以肯定地说,我国新媒体编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从业者数量可观的职业群体。
然而,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专门调整新媒体或者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这导致了新媒体道德失范、违法、违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淫秽色情信息泛滥,偷拍侵权现象严重。一些网站和手机媒体不仅内容低俗露骨,标题夸张煽情,而且有的连网站名称也充满了赤裸裸的性诱惑和低俗淫秽色彩,如“123性爱影院”之类已经被广电总局关闭的视听网站。 
目前新媒体编辑人员的职业伦理只能参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等相关道德规范来要求约束自己。但是,这不仅存在张冠李戴、道德规范与约束对象错位的问题,而且无法解决新媒体出现的一些新的伦理问题。
首先,新媒体编辑并不是传统的新闻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的概念可以涵盖的。从新媒体编辑的从业范围来看,其中一部分门户网站、手机报和传统媒体自办网站的编辑人员,从事的是与传统新闻工作者相似的职业;一部分电子书、电子期刊和没有新闻采编任务的新媒体编辑,从事的是与传统出版工作者相似的职业;还有一部分视听音像类新媒体编辑,从事的则是与广电从业者相似的职业;另有一部分新媒体编辑,或者由于新媒体的融合性而兼具多种传统媒体工作者的特性,或者由于新媒体的创新性而无法划归到任何传统媒体工作者中去。
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任何一个新闻、出版或广电工作者的道德规范都无法适用新媒体编辑。而《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都是针对互联网服务行业机构的,前者甚至包括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网络服务商等专门机构,但并非针对网络内容制作、编辑与策划人员。
其次,新媒体、新技术运用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传统媒体的职业伦理鞭长莫及、爱莫能助。美国学者约翰·V·帕弗里克在论述新媒介的伦理问题时曾列举过这样一些“棘手”的例子——“一名摄影记者调暗了一名被控性犯罪的名人的照片以使得他的脸在国内一份新闻杂志上显得更阴森而恐怖……一位发行人发表了一幅由高分辨率卫星成像拍摄的一位著名的公主在加勒比私人海滩上度假的照片。”
其实,这类新媒体和新技术带来的伦理难题还有很多。比如全景视频摄像技术可以让所有在场的人,不管是否面对镜头,都成了被曝光的对象。红外摄像机可以穿透人的衣服,使大街上任何一个男女的隐私一览无余。远程成像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你在家中后院的情景。配有遥控摄像机的无人空中飞车可以从外层空间对你的行动进行拍摄。数字化图像编辑合成技术,可以任意删减增添事件现场的出席人物。数字化的音频技术可以利用已有的声音样本,通过技术上的重新排列,制作出包括总统演讲在内的任何足以以假乱真的声音。一项被称作 “时间压缩”的技术,则可以加快声音的播出速度,从而压缩出更多的广告时间。丰富多彩的PS技术不仅可以通过电子喷枪配图颜料和其他技术手段使内衣或化妆品模特的肌肤更加光滑诱人,而且可以通过技术处理对模特进行增高瘦身,从而使模特身材更加高挑纤细,完美无缺。这些都涉及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问题。
面对新媒体及其新技术应用和新的传播形态中出现的新的伦理问题,急需建立适合新媒体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以新媒体人的自律约束配合他律机制,营造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新媒体生态环境。
(作者: 陆高峰,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编辑出版研究博士后,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编审)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渠道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利用和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要善待新媒体。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传播工具和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在宣传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民智民才、畅通表达渠道等方面
,具有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注重加强与新媒体的联系沟通。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的难度加大。新媒体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姿多彩的信息形式,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强的舆论辐射力,在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传播作用。必须做到不畏惧、不逃避、不厌烦,以新媒体为诤友,敢于听批评的声音,勤于听不同的意见,在善待媒体的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方式方法,做好新媒体的利用、服务和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它们服务大局的能力。

二要大力支持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新媒体建设,主动占领新的宣传舆论阵地,是新形势下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迫切需要。当前,各种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就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来说,目前已开通了16家综合新闻网站和众多的商业网站,开办了手机报,政府各部门、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并随着3G以及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农村信息惠民工程、兰州社会信息化工程、移动电子商务工程、信息产业提升工程等的建设和应用,“无线数字兰州”正在变成现实。这既深刻改变了传统舆论格局,也深刻影响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方式和群众的生产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新媒体,将宣传任务转化为新闻选题,做到围绕宣传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密切联系实际、有力引导舆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主动发展政务信息平台,拓宽舆论引导的领域和范围。

三要积极主动为新媒体发展服务。要为新媒体采访报道及时提供权威信息,主动提供采访线索和便利条件。要增强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切实维护广大新媒体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要善用新媒体。新媒体具有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特征,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媒体的功能和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使其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发挥好正面宣传作用。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新媒体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着眼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在为群众服务中引导群众,在与群众互动中形成共识,切实实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和凝聚人心的有机统一。要加强网络主流阵地建设,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新媒体健康发展。要发挥好热点引导作用。实践证明,利用媒体统一思想、宣扬主张,教育群众、推动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体的力量,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节奏和力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抢第一时间、抓第一落点。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近年来,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新媒体的独特优势,通过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城市建设征求市民“金点子”、设立网民参政议政网络栏目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也有效地发挥了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要树立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弘扬主旋律的理念,努力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欢迎舆论监督,以开放的心态、灵活的方式和有效的措施面对新媒体。要积极开展科学、依法、建设性、有领导的舆论监督,探索建立更新更有效的网络舆论监督模式和网上信访通道,确保新媒体的舆论监督渠道畅通规范。

要善管新媒体。我们既要大力支持和发展新媒体,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有效管理,坚决维护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新闻规律。

一要坚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价值多元、思潮多变、利益多样的今天,要确保新媒体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必须打牢广大新媒体工作者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当前,受市场因素和利益关系的影响,新闻界还存在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新媒体及其工作者的形象。要通过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引导广大新媒体工作者自觉弘扬职业精神,严格恪守职业道德。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二要健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推动新媒体事业发展,既要靠思想教育、道德自律,更要靠制度规范、机制约束。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信息监控系统和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健全处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公共事件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用制度确保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要建立完善奖惩制度,努力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内部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机制,用科学的制度和机制引导人、约束人、激励人。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新闻宣传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纪律,确保宣传导向正确、舆论引导有效,真正做到不出错、不歪曲、不添乱。

三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对新媒体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要深入研究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趋势,提高宣传和引导水平。要认真研究加强对新媒体管理的政策法规,用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和技术手段上的突破。要加强对网上贴文、手机短信的监管,关注网上“贴吧”、网络“推手”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及时引导网上舆论热点,主动、快速、有效地解答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避免网络炒作,切实在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中立主导、达共识,努力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总之,善待、善用、善管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善待是前提,不能善待,就谈不上善用;善用是目的,善待、善管归根到底是为了善用;善管是手段,做不到善管,疏于管理,就无法做到善用。 (作者: 陆武成, 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

3、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政治

从个人行为来看,要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关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
从原则来看,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
从要求来看,要遵守法律,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有序地政治参与,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中共的领导。

4、领导干部应怎样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

 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深刻影响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变革,新形势下如何看待网络舆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如何应对网络舆情?这些都成为地方政府和各级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面对和快速适应的新课题。
一、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形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已近5亿,手机网民也达到了3亿多人。离石作为吕梁市府所在地,据了解,百度离石贴吧就有注册网民4.1万余人,月活跃用户达到 1716870人,在全省百度贴吧排名在前30名左右;百度吕梁贴吧有注册网民2.2万余人,月活跃用户达到368289人,在全省百度贴吧排名位居前60名左右,再加上吕梁阳光论坛、吕梁在线论坛等,这都成为一些网民网上发表言论的新媒体。
二、地方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媒体时存在的主要误区
1、网络“恐惧症”与“麻木症”并存。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和部分干部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认为网上的批评意见有损领导干部的威信和地方政府的形象,因此,用堵、封、瞒、蒙的手段掩盖真相,可能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缺少积极应对意识与经验让它们往往“被动挨打,步步被骂”。2、一些干部的网络意识和操作存在严重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完全落后于网络时代,对网络知识往往是一脸茫然,对于时时更新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不能及时了解,更不用说运用了。
三、地方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媒体和舆论的几点建议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平时做足功课,关键时刻才能做到沉着镇静。网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善待、善用和善管网络媒体。
1、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网络媒体。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网络媒体传播规律,而且要抢占网络媒体话语制高点。今年,离石区根据工作实践,出台了《离石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门的舆情监测处置机构,建立舆情突发应急机制、新闻发布机制、舆情引导机制,加大网络监测室人员监控力度,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从而进一步提高处置网络舆情和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有效地减少了各类网络炒作事件的发生。
2、要建立舆情预警平台,做到网络舆情早研判。要正确处置网络热点事件,做到及时分析、研判和处置网络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讯,了解事情本源和发展趋势,把握网络的各种情绪和意。从去年以来,离石区充分利用与江苏昆山中科讯库公司联合建立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平台,做到网络舆情早发现、早研判,早引导。同时,积极与新华社山西分社、吕梁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新闻办舆情监测平台沟通联动,对收集到涉及本区范围内的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分析评估舆情信息发展的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及时编印舆情快报上报并与涉及单位进行沟通联络,掌握实情,以便应对,从而基本实现了全年没有较大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3、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强化队伍建设。对于网络媒体,基层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而应该积极参与。首先,要关注网络信息,及时掌握时事动态,了解基层心声,充分听取民意。其次,要利用网络优势,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同时,要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借助网上对话、聊天、跟帖等形式和手段,及时开展有效的引导工作,用正面声音引导舆论导向,用事实真相回应群众关注,用权威信息稳定群众情绪。
今年,离石区在各乡镇(街道)发展了共100余名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网络写手,建立了舆情上报机制、舆情处置机制、舆情引导机制、新闻发布机制,通过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网络写手,对网络各种舆情进行监测、引领、应对,切实发挥其对热点舆论和负面炒作的引导和应对作用,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处置工作,有效地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4、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建立舆情引导体系。加强主流网站建设,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主流网站要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把握时点,反应快捷;实事求是,敢讲真话;超前策划,主动引领,应本着信息公开、依法公正的原则,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在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使网民不信谣、不传谣,为及时应对网络舆情事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离石通过与新华网山西频道合作,在新华网开通了离石新闻网,通过这一平台,及时地宣传了离石,弘扬了主旋律。同时,通过离石区人民政府网、离石新闻网和新开通的腾讯官方微博离石发布等网络平台,及时与网民双向互动交流,制度化回复和办理网民留言,答复群众所难,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和群众平民化的亲和力。与此同时,今年还在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开设腾讯官方微博60多个,第一时间努力扩大网上正面声音传播范围,对于网络发生的重大舆情,在网络舆情领导组的授权下,统一发布口径,及时在新华网、官方微博等主流网站发布,并组织网络评论员、网络写手跟帖回应,有效地掌握了舆论主导权,从而筑牢了引导网上舆论的基础。
总之,地方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应坚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网络媒体的深刻影响,把握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正视挑战,把网络媒体作为洞察和引导社情民意的窗口来对待,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网络舆论的引导应变能力和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5、求:专题 全面提升新形势下 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 建设幸福医院 的党委联席会发言稿

基层群众工作的新经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 www.scio.gov.cn | 发布:2011-06-28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我们党要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探索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的新经验,努力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大力弘扬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程中,我们党形成并积累了许多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无价之宝,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能否巩固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归根到底取决于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党推动社会发展作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只有切实贯彻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我们党才能制定出代表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真正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领导者。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必须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只有全面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基层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才能形成体察民情、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群众工作好做法。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摒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发扬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精神,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群众工作方针,通过在深入群众和深入基层的实践中开展调查研究,体察基层群众的真实情况,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妥善化解利益矛盾,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使人民群众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成为衡量发展成效的评判主体。

贯彻执行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

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制度建设是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制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增强群众工作制度的执行力和操作性,在党的群众工作实践中努力贯彻执行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

一要贯彻执行党群沟通对话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表达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要求党的群众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党群对话沟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在联系群众、反映民意、了解民情、解决矛盾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群沟通主渠道的定位职能和运作方式。通过明确沟通信息内容、部署沟通部门人员、厘清沟通流程细则、确定沟通制度责任,建立健全党群沟通制度的程序与规则,逐步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正确的途径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凡属于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及时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不断疏通和拓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党群沟通渠道。完善大众传媒参政机制,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前提下,努力使大众传媒真正成为反映现实、传达民意的工具,成为吸纳群众参与党和国家事务的正常渠道。

二要贯彻执行维护群众利益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既要把握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又要处理好具体利益之间以及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贯彻执行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理合法权益。通过贯彻执行科学民主的利益整合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贯彻执行群众民主参与制度。首先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党群沟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各类新社会组织的民主参与机制,扩大和深化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等基层民主实践形式,增强新社会组织的社会自治功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培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加强完善咨询、智囊组织的民主参政机制,大力提倡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党群沟通,完善各类咨询、智囊组织的运行体制,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在推动和改进党群关系上的积极作用。

探索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要创新适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环境的群众工作方法。造成目前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处于“用起来不灵,动起来不行”的被动局面,根本原因在于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未能根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转变党做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党的群众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方式上,手段落后、形式单一,不能适应群众思想多元化、宣传手段多样化的需要,群众工作方法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重点要求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实现从党组织自上而下的单向推动到党组织自上而下与群众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从群众被动地参与政治到主动地参与政治;从过多地依靠单位组织的集中方式到主要面向社会的分散方式;从单一、简单、平面的个别推进到多样、复杂、立体的整体拓展。

二要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新世纪的迅猛发展,新兴媒体成为人们交往、联系和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也是世界各国政党扩大舆论宣传的重要武器。这就要求我们党努力适应媒体社会,主动学习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比如,搭建网络舆情中心、网络信息安全中心、党务政务一信通等新型党群沟通载体,建立健全网络民意搜集和回应机制,形成良好的党群互动沟通的新秩序;建立政党网站和领导干部个人博客同广大网民进行快捷沟通,以电子邮件、手机、微博、QQ、MSN等通讯手段保持同特定群体的常态联系,运用新媒体掌握民情、引导民意、解决民生问题,提升领导干部善待、善用、善管新兴媒体的能力;通过政党网站在网页上及时准确权威地公布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时回应网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适时组织党的高级领导人同群众进行网络对话,以网络问政拉近党的领导人同群众之间的沟通距离。

三要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技巧与艺术。大量的群众工作是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群众的实践中完成的。能否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技巧与艺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党做群众工作的实际成效。比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党群沟通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亲民技能和树立亲民形象,适当突出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气质和领导魅力,形成党与群众两个行为体彼此信任和支持的良性互动关系;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时代和形势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改进党做群众工作的话语体系,使党的话语体系与各种类型的群众话语体系相对接,防止和避免党群沟通中出现“聋子的对话”局面,增进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共识和理解;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注意群众工作的场合、对象、时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采取灵活多样的群众工作方式和方法。

6、领导干部怎样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

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深刻影响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变革,新形势下如何看待网络舆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如何应对网络舆情?这些都成为地方政府和各级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面对和快速适应的新课题。
一、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形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已近5亿,手机网民也达到了3亿多人。离石作为吕梁市府所在地,据了解,百度离石贴吧就有注册网民4.1万余人,月活跃用户达到 1716870人,在全省百度贴吧排名在前30名左右;百度吕梁贴吧有注册网民2.2万余人,月活跃用户达到368289人,在全省百度贴吧排名位居前60名左右,再加上吕梁阳光论坛、吕梁在线论坛等,这都成为一些网民网上发表言论的新媒体。
二、地方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媒体时存在的主要误区
1、网络“恐惧症”与“麻木症”并存。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和部分干部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认为网上的批评意见有损领导干部的威信和地方政府的形象,因此,用堵、封、瞒、蒙的手段掩盖真相,可能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缺少积极应对意识与经验让它们往往“被动挨打,步步被骂”。2、一些干部的网络意识和操作存在严重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完全落后于网络时代,对网络知识往往是一脸茫然,对于时时更新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不能及时了解,更不用说运用了。
三、地方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媒体和舆论的几点建议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平时做足功课,关键时刻才能做到沉着镇静。网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善待、善用和善管网络媒体。
1、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网络媒体。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网络媒体传播规律,而且要抢占网络媒体话语制高点。今年,离石区根据工作实践,出台了《离石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门的舆情监测处置机构,建立舆情突发应急机制、新闻发布机制、舆情引导机制,加大网络监测室人员监控力度,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从而进一步提高处置网络舆情和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有效地减少了各类网络炒作事件的发生。
2、要建立舆情预警平台,做到网络舆情早研判。要正确处置网络热点事件,做到及时分析、研判和处置网络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讯,了解事情本源和发展趋势,把握网络的各种情绪和意。从去年以来,离石区充分利用与江苏昆山中科讯库公司联合建立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平台,做到网络舆情早发现、早研判,早引导。同时,积极与新华社山西分社、吕梁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新闻办舆情监测平台沟通联动,对收集到涉及本区范围内的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分析评估舆情信息发展的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及时编印舆情快报上报并与涉及单位进行沟通联络,掌握实情,以便应对,从而基本实现了全年没有较大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3、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强化队伍建设。对于网络媒体,基层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而应该积极参与。首先,要关注网络信息,及时掌握时事动态,了解基层心声,充分听取民意。其次,要利用网络优势,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同时,要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借助网上对话、聊天、跟帖等形式和手段,及时开展有效的引导工作,用正面声音引导舆论导向,用事实真相回应群众关注,用权威信息稳定群众情绪。
今年,离石区在各乡镇(街道)发展了共100余名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网络写手,建立了舆情上报机制、舆情处置机制、舆情引导机制、新闻发布机制,通过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网络写手,对网络各种舆情进行监测、引领、应对,切实发挥其对热点舆论和负面炒作的引导和应对作用,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处置工作,有效地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4、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建立舆情引导体系。加强主流网站建设,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主流网站要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把握时点,反应快捷;实事求是,敢讲真话;超前策划,主动引领,应本着信息公开、依法公正的原则,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在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使网民不信谣、不传谣,为及时应对网络舆情事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7、浅谈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强企业共青团工作

据统计,中国青少年网民人数已增至2.32亿,占青少年总体的64.4%,其中80%活跃在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社交平台上。可以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运用,这使得企业青工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动员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给企业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正确认识新媒体对企业共青团工作带来的影响,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团组织如何运用新媒体引领团员青年思想,增强青年职工归属感与责任感,对于增强新时期企业共青团的自身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的定义与特征
(1)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暂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可以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如微博、微信、手机报、QQ、论坛等。(2)新媒体的特征。目前,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微博、QQ、社交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据数据统计:中国有网民5.03亿,就是说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使用互联网,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长2.6小时。手机用户9亿多,手机网民3亿多,微博用户3亿多。针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趋势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总体将新媒体可以归类为四大主要特征:一是丰富性。首先,新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平台与平台间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QQ、论坛、BBS、贴吧、博客、播客、彩信、电子报、微博、微信等,一个账号通行数个平台早已实现;其次,新媒体背后包含着巨大的信息库,信息之间相互关联程度越来越高;再次,新媒体融合了多媒体的表现形式,能够轻松实现文字、图片、FLASH动画、音频、视频的整合与转换,做到图、文、音、像并茂。二是实时性。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慢,存在较大的定时性与滞后性,而新媒体基于数字和网络技术,可以将正在发生的信息立即转变为数字信息,再通过网络传输传递给信息的受众,实现“发生”与“发布”的同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让人仿佛置身现场,随时随地,只要有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随时获取信息。三是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的单向灌输不同,新媒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这也是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新媒体彻底改变了原有信息传播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即是信息的受众,又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着,这充分迎合了青年职工渴望表达自我的需求,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团员青年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四是群体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新媒体也不例外。几乎所有的新媒体平台都强化了虚拟社交功能,这让青年职工能够建立起基于虚拟网络的社交圈,并获得认同与满足,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QQ群。
二、新媒体运用策略的探讨
1.重视新媒体对企业团建工作的促进作用。2012年初,团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全团广泛运用微博开展工作的实施意见》,随即共青团湖北省委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各级团组织广泛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意见》,共青团武汉市委召开了全市共青团宣传战线工作会议暨学习运用新媒体专题培训班,中石化集团公司也适时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新媒体活动。由此可见,运用新媒体开展企业共青团的工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主动将新媒体平台建设纳入团建工作意义重大,对上能够传达青年的声音;对下能发挥团组织作为党与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外能够起到正面宣传形象;对内能够增强企业青工的凝聚力。可见,新媒体的运用为团建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2.结合团建工作实际,灵活运用新媒体。新媒体是工具,而不是摆饰,要根据团建工作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宣传和动员上的优势。在宣传工作上,要及时将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开展情况利用微博、手机报等平台进行发布,用青年职工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团的宣传工作;在青工思想引领上,要结合共青团年度工作计划、短期重点工作,如党建项目化、十八大精神学习、五四表彰大会等重点工作,在青工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组织动员上,可以利用QQ群、微信等方式发布活动通知,开展网络式动员,避免了由上至下式动员的弊端,取得最大实效。
3.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制度体系,让新媒体形成合力。由于公司团委在新媒体运用上处于起步阶段,要保持其稳定有序发展,需要相关的新媒体维护管理制度做支撑。需要在原有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健全一套维护管理制度,如新媒体账号保密制度、信息发布审核制度、舆情处理制度、团支部使用新媒体考核制度等,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新媒体制度安全、持续发展。在新媒体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与相关管理部门协调,整合新媒体资源和载体,进一步形成合力,如将先进典型的树立、企业“双八”工程动态、党建、团建工作资源、公司“党建之窗”与手机报、微博、微信、QQ群等多形式载体相结合,进而实现团员青年思想引导的效果最大化,促进青年立足岗位成长成才。
4.用网络语言贴近青工,加强互动交流。新媒体与政务新闻不同,应力求避免严肃、刻板的风格,善于利用青年易于接受的“网言网语”来贴近青年职工,从而树立活泼、亲切的“拟人化”团组织形象。不仅如此,还要通过新媒体在网络平台上加强与集团公司、省市级团组织、各兄弟单位企业团组织,以及面向全社会青年群体的互动与交流,以有效引导舆论,增强自身公信力与影响力。
5.培养骨干,打造善用新媒体的团干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团组织的活力源自于团干部的热情。要保持企业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需要培养一批“善待、善用、善管”新媒体的团干部队伍。新媒体的学习和运用应作为团干培训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强团干灵活应用新媒体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团员青年思想命脉,有针对性的开展团组织工作。 三、新媒体运用途径的探索
1.微博——强化对外宣传,增强影响力。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于2011年12月注册了“@青春武汉石化”的新浪微博,开始在新媒体运用方面的“试水”。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建设,现微博粉丝数达到101832人,仅2013年上半年,发布各类微博信息195条,累计浏览量突破6万人次,累计转评数超过千余。与集团公司“@中国石化新闻网”、青工委“@青春石化”,以及“@青春金陵”、“@镇海炼化分公司团委”等133家兄弟单位微博,还有“@青春湖北”、“@青春武汉”、“@青山政务”、“@幸福武钢”等68家省市级、大型企事业单位团组织微博形成良好互动,增强了公司团委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运用微博开展企业共青团工作,应坚持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在微博上不发布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不参与评论转发虚假消息;二是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和公司发展情况及时发布消息,如二期制氢、蜡油加氢一次开车成功的喜讯,在微博上一经发布,纷纷引来兄弟企业单位微博的互动,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互动,主动引导舆论,借助集团公司等“领袖”微博平台宣传自身;四是绝不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不违背伦理道德、不制造负面舆论、不泄漏公司内部保密信息。
2.微信——加强内部互动以增强凝聚力。微信,由于其免费、便捷的服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职工青睐。为了全面落实“两个全体青年”精神,“青春武汉石化”的公众微信账号已经注册开通,这为开展青工思想引领工作又带来了创新。通过公众微信可以向青年职工发布每月两期的简讯,以拓宽团员青年了解公司的渠道。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双八”建设的好消息、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来进一步提升青工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增添团组织的凝聚力。
3.QQ群——多重覆盖,倾听青年心声。近年来,一大批80后、90后青年职工加入武汉石化“双八”建设的队伍,为了更好的融入到这些新职工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创建了多级、多重QQ群。通过建立各级新员工QQ群,能够及时了解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与他们的沟通更加快速、便捷。同时,指导建立各团总支、支部QQ群,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吸纳青年骨干,并可利用QQ群共享的功能,分享专业技术资料和心得感想,促进青工快速成长成才;通过大力支持青工建立各种兴趣爱好小组的交流群,自主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团组织的的凝聚力。截止目前,共创建08~12年级5个新职工QQ群、团支部QQ群20余个、兴趣爱好交流群若干,做到了团员青年的多重覆盖。
4.手机报——新媒体环境下团组织的宣传阵地。为了创建在新媒体环境下团组织的宣传阵地,在宣传部的统一管理下,开办《武汉石化青年手机报》是新形势下一种更快捷、更有效的宣传载体。手机报内容应丰富、真实,应紧紧围绕公司重点工作而展开,主要由公司要闻、团委工作、团支部活动、英语角、成长励志、小常识等版块组成。由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手机报发送范围主要针对车间党支部书记、团干部以及部分积极团员等人群。
5.微视频——吸引更多团员青年参与团组织活动。微视频的“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因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而风靡于青年群体。通过拍摄“微视频”,可以将宣传文字转化为更直观的视频形式,因而更加生动、形象,更易于理解和接受。2012年尝试拍摄制作的首部微电影《家》,在团员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网络上一经转载后受到了更多青工的追捧,有效激发出团组织的青春活力。
四、运用新媒体的不足与反思
新媒体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创新。但在其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现在公司处于“双八”开工试车阶段,部分团干忙于本职岗位工作,无暇维护个人、支部微博和QQ群,还有少部分团干不能熟练使用新媒体工具,导致了团支部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团组织活动上发展不平衡。基于以上问题,为了促进新媒体在共青团工作中的作用发挥至实处,应借助公司上下全面开展全员大培训之际,针对团干部开设针对新媒体运用的案例分析的课程,对团干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二是新媒体维护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对于运用新媒体开展团青工作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部分工作流程上存在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按照制度流程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应召开团委会、团支书例会等形式讨论、审议、制定制度,尽快建立健全新媒体维护管理制度体系。

8、如何提升基层干部应对媒体的能力

一、正确全面认识媒体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民主、注重个性和公共利益的社会,而媒体是社会公众的代言人,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转变对待媒体的观念和态度,提高对媒体的认识和了解,努力适应新形势对于执政能力的要求。

1、新形势下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交流工具,更是影响社会舆论甚至改变事件发展和社会进程的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有高度认识。传统的观念一般认为,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舆论宣传的工具。新闻媒体所具有的这种功能,在当前虽然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认识层面,显然与时代发展是远远不相符的。当今形势下,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它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它所产生的强大舆论影响力,不少时候可以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方向,甚至可以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较远如2003年发生在广东的大学生孙志刚因没有暂住证被当作流浪人员打死事件,经媒体深入持续报道,最后不仅广东省甚至是全国都终结了对社会流浪人员的收容遣送政策,国家法律因此而修改;近期如2010年9月发生在江西宜黄县的拆迁户自焚事件,因媒体深度介入,最后当地政府不得不改变拆迁决策,地方党政一把手领导也因此而免职,据当地政府一位官员在网上撰文反映,因这一事件影响“宜黄的发展可能后退五年”;另外还有2010年发生的广西烟草局长“网上日记”、河北“我爸是李刚”交通事故、江苏海门市审计局长超标接待事件等,都因为媒体的持续追踪报道,尤其是互联网的介入,使得当事人无处可遁,最终改变了个人命运。

2、新闻媒体具有独立的社会立场和观点,对待媒体不能“非敌即友”或“非友即敌”,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有理性科学态度。媒体肩负社会责任,代表社会公众发声,媒体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具有自己独立的社会立场和观点,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当前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对待媒体要么敬如上宾,看到媒体记者来就非常客气,有时甚至无原则地满足个别不良媒体记者的要求,给不良人员以可乘之机,甚至由此造成“引狼入室”的局面;也有些领导干部视媒体如洪水猛兽,用他们的话说是“防火防盗防记者”,媒体来采访不管正面负面一律敬而远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这两种态度都是不理智、不科学的。对待媒体,科学的态度是要跳出“非敌即友”或“非友即敌”的错误认识。媒体来正面宣传我们的工作,我们要热情接待,但要把握尺度,不要以为彼此熟悉了就可以称兄道弟,须知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媒体人也有良莠差别,为了媒体或个人利益,今天是兄弟明天就有可能反目相向;媒体来批评报道,切忌先入为主以为人家是成心来找茬或作对,而采取不理不问的“鸵鸟”对策,须知媒体记者做批评报道一般都是有备而来,而且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考核要求,对于他们反映的问题,当事地方党委、政府如果不正面回应,他们自会找别人来说,最后陷于被动的往往还是地方领导自己。

3、当今媒体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分,官方主流媒体与社会非主流媒体之别,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有全面了解和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媒体资讯业也越来越发达。过去人们形容机关干部上班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晃晃悠悠过半天”,这里反映的有机关干部的作风问题,从中也能看到当时媒体资讯的严重短缺,机关干部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能听到广播或看到电视就不错了。可如今不要说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频道多得数不清,打开电脑或手机,世界每个角落随时发生的事,只要想去了解,都是举手之间的事情。媒体发达了,信息以海量传播,但基层领导干部不能被这种现象搞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不管媒体资讯业如何发达,从它们的社会属性来分析,基本可以划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这两大类型。党领导下的各类党报、党刊和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它们代表传统媒体,在当今时代仍然占据主流传媒地位,它们发布的信息比较权威,相对来说办报办刊办台方针也比较稳健。而各种都市类报纸、杂志、行业性期刊,还有各类网站论坛、网络视频、手机短信、博客微博、QQ即时传播工具等,这些属于新兴媒体,它们往往站在某个社会群体的立场,甚至仅仅代表某个特定个体的利益诉求,发布的信息相对比较快捷、深入、持续,有时也显得比较激进甚至有些偏差。当然,随着媒体资讯业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相互利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趋势在加快,它们之间的界线划分也越来越模糊。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应对媒体,对媒体的这些社会属性和发展特性都必须要有深刻全面的认识。

二、善待善用善管媒体

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用得好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良好外部动因;用得不好会破坏一个地方的外部形象,给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带来长期负面影响。所谓“成也媒体,败也媒体”,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对此已有深刻体会。因此,在善待媒体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懂得如何善用善管媒体。

1、做好新闻策划,主动引导舆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媒体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提供的新闻宣传素材,而且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下,党委、政府的工作始终是媒体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因此,媒体与政府之间最好的关系,应该是良性互动、各取所需的关系。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充分把握时机、珍惜资源,积极做好年度宣传方案和不同时期的新闻宣传主题策划,及时公布重大议程,主动设置新闻议题,为媒体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素材,主动引导舆论宣传。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吹风会、记者座谈会和组织媒体采风活动等形式,向媒体和记者发布各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介绍工作经验和成就亮点,通过加大正面舆论宣传,有效减少或杜绝负面舆论报道,为地方党委、政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如我县近年来重点将生态文明、特色产业、循环经济、文化旅游、社会民生等工作亮点作为对外宣传的议题,主动引导县内外媒体加强正面宣传,从而大大提升了宁海知名度和美誉度。

2、做好采访接待,科学应对媒体。除了主动加强新闻策划、强化舆论引导之外,接待新闻媒体的日常采访也是各地党政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体现和提升领导能力的刚性要求。接到媒体采访要求,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不管手头工作有多忙,一般情况下都不要轻易拒绝。要充分认识到,媒体宣传在某种时候也是一种生产力,工作做得好通过媒体宣传可以更好地推广,工作存在不足通过舆论监督也可以促进问题更好解决。接待媒体采访,不仅需要有热情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对于媒体的需求要有深刻全面地了解。一般来说,媒体在采访党政领导干部时,不仅要求其对所在地方或部门的基本情况要熟悉了解,在介绍业务工作时能把握关键、突出重点,而且一旦接受媒体采访,特别是接受广播电视类媒体采访,语言表达最好能够简洁清晰,形象举止亲和大方。这些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不断地学习锻炼,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积累经验。当然,遇有特殊情况确实不便接待媒体采访的,也要及时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尽量减少让媒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更不能生硬拒绝给媒体留下不良印象。

3、支持媒体工作,保持良好沟通。在平时工作中,即便是媒体没有采访要求,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也要注意与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保持必要的联系沟通,对新闻媒体的发展和媒体记者的工作要表示关心支持,必要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媒体保持良好的联系沟通,不仅可以让媒体随时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方便以后继续合作加强宣传,而且在关键时候特别是危机时刻,友好的媒体可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或部门的代言人,帮助我们与社会公众更好地沟通,减少外界的不良干扰和障碍。另外,通过与媒体的良性互动,也可以有效增进和提升党委、政府的公众形象,使我们的政策措施得到更多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如广东省,近年来在省委书记汪洋等人的带动下,不仅与省内媒体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而且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媒体,对广东省的宣传报道也以正面褒奖居多,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开放大气形象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升。

4、提高宣传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宣传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思想意识问题解决不好,一切工作都难以顺利有效开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谋划部署重大工作时,要始终强化宣传意识,同步甚至超前做好宣传方案,切实做到宣传与工作一起研究、一起布置、一起组织、一起实施,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一切媒体宣传资源,为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当然,要做好宣传工作不能仅仅依赖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各级各部门也要强化宣传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熟悉宣传工作规律、拉得出来、干得出色的宣传人才队伍,特别是对代表部门形象的新闻发言人和其他具体从事宣传业务的同志,更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通过实践工作锻炼能力、提升水平。总之,具备良好的宣传意识,建立一支精干的宣传队伍,通过熟练掌握和运用新闻规律,加强对各类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兴网络媒体)的管理和引导,将会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思想保障,为促进地方稳定、推动社会发展凝聚强大的动力。

三、科学应对舆论危机

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各地发展建设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有些处置不当就会形成危机事件。在危机事件中科学应对媒体,通过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是处置危机、化解危机的重要关键环节,与平常工作相比,这更考验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综合应变能力。

1、快讲事实、主动回应,防止不实信息或谣言传播。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当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反应迟钝、沉默不语必然会导致危机加剧,接下来各类不实信息甚至是恶意谣言就会满天飞,不仅给党委、政府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严重的甚至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2003年我国发生的“非典”事件,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因信息发布不及时、不透明、不准确,相关领导被追究责任而免职,这都是我们需要时刻牢记的深刻教训。

危机当头,比事件处置本身更至关重要的是要保持信息的高效畅通透明,当事地方党政领导必须在第一时间派出发言人,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新闻信息、讲清事实,主动回应社会公众的质疑,认真澄清不实传言,对发布虚假信息恶意造谣中伤的,采取必要的防范打击措施。当然,在要求快速及时的同时,党政部门发布的新闻信息还必须准确、全面,不能遮遮掩掩、欲言又止,更不能信口开河、随意乱说。

杭州市2009年发生的“欺死马(70码)”事件,在处置过程中,因交警部门在发布新闻时未准确了解事故发生的车速而仓促发言,从而引发新的舆论危机;另外还有2010年6月21日,江西抚河干流唱凯堤发生决口,当晚央视现场连线采访江西防总办公室,该办相关负责人却不厌其烦地罗列江西省和国家防总等领导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而对媒体和公众十分关心的汛情灾情和受灾群众转移情况等未予回应,被央视主持人两次打断,而后又引发媒体及网上一片批评。这些都是我们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需要深刻反思和借鉴的现实生动教材。

2、及时跟进、不断更新,有效挤压负面信息传播空间。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过程,往往都会处于媒体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之下,在初步的事实了解清楚之后,媒体会需要更多的东西来报道,社会公众也会提出更多更深入的“知情权”要求。当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以为“事情已经说过,说清了”就可以高枕无忧,须知媒体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在社会公众好奇心的驱使下,为了吸引公众眼球,部分媒体记者可以做到“无孔不入”,更恶劣的甚至不惜捕风捉影、捏造事端。因此,在危机事件处置过程中,当事地方党委、政府必须要对事件发展和处置工作最新情况及时跟进发布,不断更新丰富信息内容,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全面报道,从而牢牢掌控局势、稳定局面。这方面的教训也有很多,如近期发生在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的一起工程车压死“上访人士”事件,虽然当地交警部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相关信息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媒体的问题也进行了回应,但媒体和网上还是形成持续热议,甚至出现“谋杀”的质疑声音不断。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当地政府新闻发布不够及时,对问题的回应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还有发布的信息内容透明度不够,给各种负面信息和猜测谣言留下了传播空间。

3、突出重点、解决问题,树立党委、政府务实高效形象。危机事件的发生,除了少部分是偶然或外在不可抗拒因素引起之外,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多数事件的发生有其背后存在的人为主观原因。因此,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媒体和社会公众不仅会关注事件本身的情况,更会深挖事件“背后隐藏的故事”,以及政府部门在事件面前的态度、事后如何解决问题等等。为此,地方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在危机事件处置过程中,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必须要有深刻全面的认识,但在应对媒体时要“多讲事实、慎讲原因”。如果媒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已然提出疑问,则必须及时回应、客观分析,并着重引导媒体将报道重点向事件处置和问题的解决方向转变。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例子,如2010年我县出现“日日会”倒会的苗头,并有可能酿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县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积极采取教育、防范和打击等措施的同时,不断强化宣传引导,主动向媒体通报工作情况及社会各界群众的反响等,使得这一苗头性事件逐渐平息化解,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强化了我县党政部门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9、领导应怎样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

?

与善待善用善管新媒体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