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体及其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和应用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电教媒体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而合理和适时地运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电化教育是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作能力是有效的。
其实电化教学有很多优点,已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应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的阵地,充分发挥主渠道是作用。深化教改,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也应当把电化教学手段,看作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千方百计地运用好信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新技术和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式有哪些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已经在很多学校广泛应用,这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有较强的整合能力
课程的改革,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和合作学习。新媒体、新技术是以网络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处理、交流进行探讨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真正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育观念是每一个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强化创新意识。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的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如果教师缺乏创造性思维,将失去学科的灵魂和动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理念的课程,它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教学基础、又延伸到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综合应用技能教学,需要知识性与技能性很强的整合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载体为特征,担负着开拓视野、搜索资料、整合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功能。这其中,教师素质是关键要素。教师整合能力是信息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用新媒体、新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经过精心准备,运用先进手段,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地球仪、三角板、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功能,可优化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结构、学生认识结构、课堂时间结构、师生活动结构等。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新媒体、新技术全方位刺激,使人脑左右协调发展,增强记忆力,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使学习氛围轻松、愉快。通过多媒体网络的科学运用,可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依托局域网丰富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进一步服务教学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专人负责,统筹规划。并安排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维护的教师专门负责本校校园网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学校应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搜索和整理网上的教育资源,利用城域网的资源进行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适合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同时教师应该将已有的课件、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通过非线性音视频编辑系统、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学校教育资源信息的重要来源。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运用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会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运用于学科学习,学会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检索,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而不是学会计算机的所有知识。体现计算机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好帮手。真正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使学生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汲取知识。学校利用网络教室多提供让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己操作计算机,这样,他们才觉得学到的是自己迫切知道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积极,记得也更牢固。同时,这样还可以缩短反馈的周期,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
总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自觉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从实际出发,加大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规律,启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3、谈谈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新媒体对教育传播模式构成要素的影响
按照香农—韦弗传播模式,典型的传统教育传播过程包括信源(教师)、编码(教授)、信道(通道)、解码(学习)、信宿(学生)、干扰和反馈七个组成要素。新媒体通过对传播模式构成的各个要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教育传播过程。1.新媒体对信源(教师)的影响传统上,教师的工作就是用大量所谓“真实的”知识去“填充”学生的头脑①。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的观点,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信息的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②。在教育传播领域,教师即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他们将符合特定价值观的经验、知识和情感等通过教与学过程传递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动参与接受教师“把关”知识的过程,因此对教师依赖比较强(见图2)。新媒体所具有的数字化、网络化特征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时对教师的依赖。学生和教师具有同等的机会面对知识。有时候学生所接触的知识教师都不一定熟悉。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教师不再扮演“把关人”的角色,转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新媒体促使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见图3)。新媒体对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过去的十年中诞生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变化,如21世纪技能标准,21世纪的学习、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学生、教师),知识建构,基于项目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等。21世纪的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些理念和模式。2.新媒体对信宿(学生)的影响传统教育中学生被视为等待填充的“容器”,他们会无条件地接受教师认为重要的东西。因此,学生学习通常是被动的和机械的。新媒体技术为个体参与传播过程提供了一个双向通道,学生在该过程中既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学习者个体因此可以主动参与到教育传播活动中。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个体参与实现的,是一个与学习伙伴共同创设(co-constitutive)的过程。该过程的参与者会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而发生改变或转化①。因为新媒体,使学生与他人一起形成、发展和创造关于某一事物的共同知识和符合情境的个体知识,学生也从一个从被动的知识消费者转变成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新媒体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能够及时、自由地进行自我表达,与他人(包括教师、专家、同学等)分享观点,接受他人的判断、评价,保持与他人的持续对话。在对话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此外,由于新媒体的数字化和互动性特征,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各种信息,实现按需学习,及时得到教师指导或学习支架的支持。通过直接嵌入学习资源的互动提示、实时或虚拟的帮助策略模型的引导,学习者可以实现不间断学习。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支持和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想象力和求知欲;学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中将承担更多学习责任;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学习方式等将发生改变。3.新媒体对教育信息的影响教育信息一般指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通常情况下,教育信息以多种呈现方式蕴藏在载体中,如教科书、模型、挂图等。传统教育中的教学信息具有稳定性、结构化、组织化、专门性等特点,被知识精英所垄断。获取知识的途径需要通过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模式。传统教育基本上是围绕教科书上的教育信息进行。而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周期变短,对许多学科而言,知识的关联性和时代性的预期值,已经从几年和几十年的周期降低到现在的几个月和几年②(P67),刚印到书本上的知识很可能就已经过时。教科书的知识内容一般很难保证及时更新,但是新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传统的纸质教材面对知识迅速贬值带来的挑战,因为相对于教科书从编撰到出版所需的时间跨度,终端用户有时只需花费几分钟就能制作和传播信息。新媒体拓展了信息传播通道,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如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连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经验的人等③(P7),让人们置身于信息海洋中,可供选择和获取信息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宽泛。新媒体为信息传播带来的这种变化,为信息联通、重组和再造创造了条件。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学生除了接受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外,还可以获取博客、开放式课程、网络资源库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加工提供了便利,促使信息呈现出活跃的、快速发展的和生成性的等新型特征。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教育信息的创造、传播、分享和利用空间,促使参与者之间实现共同创造,并发展和形成了信息的双向沟通模式。4.新媒体对教育传播模式的影响基于讲授主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20世纪学校教育的主要模式。而在信息社会里,这种由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个人职业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接受新知识和新观点,而且是一个持续性的、探索性的和支持性的过程②(P40)。教学的重心从勤奋操练和练习转向关注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③(P1)。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反映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教育传播模式。新媒体为新型教育传播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新媒体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信息的传播和反馈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被民主式的平等对话关系所替代,单向、线性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互动、非线性教学。在新媒体创设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讨论、协商或探究活动,彼此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思想和观点,共同完成知识的创造和分享。这一过程与现代社会的知识观一致。由于现代社会中新知识不断衍生,人们已经难以完全拥有知识产品、并且完好无损地存储在个体头脑中,而应该“把它存储在朋友那里或技术中”①(P45),当需要的时候才去搜寻和获取它。通过保持持续的对话关系,在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知道“谁会提供帮助”①(P13)。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只有保持对话关系,才能保证教学真正顺利、有效地进行。由新媒体所带来的海量信息通过不同的表征形式(如文本、视频、图片或录像等),扩充、表现和阐述知识的内部多样性,实现传递思想、观念、情感、信息和知识的目的,以满足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新媒体支持的教育传播模式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喜欢多感官通道的学生可以选择多媒体组合方式呈现教学信息而学习;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利用图片、图表、录像、试验演示的观察而学习。学生可以在物理的、虚拟的或者混合的多样化学习环境中进行各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学习,如基于资源的、基于探究的或者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新媒体支持学生提供学习反馈、获得适应性帮助和支持,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及时诊断和指导。因此,基于新媒体的学习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育中反馈缺乏或者滞后的现象。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习者,而是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设计、管理和维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度的学习环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得到必要的学习支架或学习补救②。因此,新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传播模式本质上是动态的、有机的和发展的。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教育传播模式会根据不同的文化、技术和社会环境而发生相应变化。新媒体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教育传播过程中基本要素内涵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促使教育的传播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转变(见表1)。
技术通常会伴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会对教育造成持续性或者革命性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参与到一个更具互动性、以共同体为基础的世界中,为我们共享经验和探索知识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为变革和创新教育传播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随着新媒体的应用,教育传播模式呈现出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并且呈现出互动性、非线性和数字化的特征。同时,新媒体也让教育面临新一轮的挑战。选择的多样性可能会造成学生选择的无所适从感,并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包括如何在海量信息中选择和组织有价值的信息,如何通过新媒体与他人建立、维持各种关系和身份以满足个体的需要等。教师需要思考在新媒体参与构建的新型教学环境中如何重新定位、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有效地应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给教育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将促进教育传播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如何将新技术新媒体的教学方式融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收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5、如何使用新媒体助力教学中难点的突出
现代社会是是一个技术和媒体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使用新技术新媒体帮助自身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技术和媒体,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内部学习动力,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在交流、应用数量、改进数学学习及问题解决等关键性能力的发展。
一、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应用的理论基础
经验之塔——从具体到抽象的连续体
在教学媒体的具体性和教学时间限制之间寻找平衡,是教师一直面对的决策难题。心理学家埃德加﹒戴尔设计了“经验之塔”。图(1)形象地表示经验之塔自底向上,媒体表达越来越抽象,表达的信息越来越浓缩,呈现信息的时间越来越少。戴尔认为,直接与客观事物接触、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观察固然可以获得学习所必需的具体经验,但也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且可能由于时空限制使许多具体经验无法获取。戴尔建议,考虑到教学成本和时间成本,利用技术媒体可以克服这一困难,教学媒体所提供的"替代的经验",是学习者方便地获取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而且由于媒体的简化、纯化和突出作用,使学习者不会陷于真实事物的复杂性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获得同现实较为一致的经验。利用教学媒体获得具体经验,是学习者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有重要作用[2]。
图(1)
二、新技术新媒体在数学课堂的应用
2、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媒体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在课堂上就用教学媒体播放唐僧师徒三人这天来到一个地方,天气很热,猪八戒自告奋勇去找水,一会儿,只见他拿了一个西瓜回来。孙悟空拿过来,对八戒说:“你今天表现不错,分你多些,分你三分之一吧?”八戒说:“猴哥,我要吃四分之一!不,更多!要八分之一!” 孙悟空高兴地说:“好!好!好!那你吃十分之一吧!”可是当八戒拿到分的西瓜,他直叫后悔,可急也没用啦!他已经快说不出话来了。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课堂上用计算机创设了小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人物故事的虚拟情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在提出了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后,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主动接近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使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2、2理解概念,加强辨析能力
数学概念离不开抽象及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述,而抽象与严谨正是学生疏远数学的原因。为了使学生充分把握概念,利用教学技术的形、色、动的特点,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由于教学媒体展示了生动形象的知识发生过程,缩短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有助于促进对数学的深化认识。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利用多媒体将一幅不完整图形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活经验猜测完整的图是什么,接着利用多媒体呈现另外多幅带有编号、大小不一的这些图形的另一半,让学生选择这些图形的另一半的序号,并用多媒体验证,潜在帮助学生明确对称要大小相等,即完全重合,然后向学生声明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
2、3揭示规律,把握知识本质
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教学媒体动态演示,形象地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直观地揭示内在规律,学生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能更深刻把握知识本质。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利用教学媒体播放剪纸动画要领,让学生尝试用对折剪法剪出精美的剪纸。在学生展示自己通过动手实践得到的作品的交流活动中,教师认真倾听小组的汇报内容,及时跟进,抓住关键的、重要的、错误的地方,提出疑问,以引发全班进行深层次地思考,让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形成“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知识难点就迎刃而解。
2、4巩固知识,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交互式的多媒体练习课件就能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它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在玩中学的有趣的事[3]。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2、5激发情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学到一些具体的概念、公式、法则以后就能自然形成,它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学习目标,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效,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展产生新的内驱力。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例如,在讲“统计与可能性”前,我提前布置学生统计自家每天丢弃垃圾的数量。课堂上小组讨论展示,展示包含数据收集以及如何用图形表示统计数据等,接着播放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录像片,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意识到目前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的感官主动投入、情感自然卷入、思维积极参与,并真实地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愉快的精神享受。
三、新技术新媒体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收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技术新媒体支持学生的学习,充当学生的“智力伙伴”。学生利用技术学习,技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环境,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认知学习策略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数学教学的实证研究表明,新媒体新技术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对学生的成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美国James Kulik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研究综述表明,总的来看,与传统教学相比,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把学生的成绩提高10到18个百分点[5]。另外,随着新技术新媒体进入课堂,教师从信息的提供者变成了各类学习资源的协调者,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多种信息源中寻找、处理合适的内容。由于展示信息的任务交给了各类媒体,教师可以自由地与个别学生,或者小组一起工作,充当促进者、管理者、顾问、和激励者的角色。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将越来越像是“站在旁边的引导者”,而不是“讲台上的圣贤”。
四、一些要考虑的问题
4.1强调直观演示,忽略思维形成
新技术新媒体有着普通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但需要考虑的是仅仅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的注意规律,导致学生注意力的最终落点不在知识上而在媒体方面,这种数学教学徒增冗余刺激,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小学阶段的数学不仅要让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教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如何更好地设计与教学对象年龄特征相符合的教学媒体,尤其是对那些还处于感性认识层面的小学生,这是新技术新媒体今后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4.2过分注重形式,忽视教学实质
新技术新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绝不是简单地使它成为一种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的硬件或设施建设,更不能用新技术新媒体把教科书搬到屏幕和网络上,那样只是强化了从前灌输知识和标准化考试的教学模式,变“人灌”为“电灌”或“人灌+电灌”,这种滥用新技术新媒体,只注重表面形式,并没有体现出技术媒体的优势和整合的内涵,偏离了教学实质。
4.3浏览漫无边际,缺乏有序监控
很多学习和网络有关,尤其是在网上开展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希望学生查找跟内容相关的信息,而学生却浏览着无关的网页;有的浏览了很多网页,交流却又只言片语;有的搜索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资料,却又疏于整理,不能为自己所用。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馈,对学习者适应网络学习环境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和家长必须对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进行监督,以确保他们的行为是适当的,并阻止他们浏览不良信息。
6、新媒体会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
一:教育范式正在向包括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模式转型。
二:社交媒体正在日益改变人们沟通、发表观点及信息、人际交往的方式。
三:开放性——开放内容、开放数据、开放资源等概念,以及数据和信息的透明度与易获取的理念——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观。
四:随着技术成本的降低和基层学区采取更为开放的就学政策,如今学生携带自己的移动设备上学的现象日益普遍。
五: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海量信息资源和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这一发展趋势,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者自身的角色。
7、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或称之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前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授,或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殊不知无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
8、新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上有哪些新应用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已经在很多学校广泛应用,这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有较强的整合能力
课程的改革,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和合作学习。新媒体、新技术是以网络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处理、交流进行探讨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真正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育观念是每一个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强化创新意识。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的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如果教师缺乏创造性思维,将失去学科的灵魂和动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理念的课程,它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教学基础、又延伸到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综合应用技能教学,需要知识性与技能性很强的整合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载体为特征,担负着开拓视野、搜索资料、整合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功能。这其中,教师素质是关键要素。教师整合能力是信息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用新媒体、新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经过精心准备,运用先进手段,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地球仪、三角板、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功能,可优化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结构、学生认识结构、课堂时间结构、师生活动结构等。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新媒体、新技术全方位刺激,使人脑左右协调发展,增强记忆力,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使学习氛围轻松、愉快。通过多媒体网络的科学运用,可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依托局域网丰富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进一步服务教学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专人负责,统筹规划。并安排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维护的教师专门负责本校校园网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学校应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搜索和整理网上的教育资源,利用城域网的资源进行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适合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同时教师应该将已有的课件、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通过非线性音视频编辑系统、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学校教育资源信息的重要来源。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运用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会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运用于学科学习,学会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检索,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而不是学会计算机的所有知识。体现计算机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好帮手。真正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使学生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汲取知识。学校利用网络教室多提供让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己操作计算机,这样,他们才觉得学到的是自己迫切知道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积极,记得也更牢固。同时,这样还可以缩短反馈的周期,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
总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自觉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从实际出发,加大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规律,启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