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新媒体挑战广播剧的发展该如何破局?
主动拥抱新媒体是正道。安徽广播电视台广播剧编导吕卉曾介绍,近年来,他们积极与新专媒体共属舞,通过微数字技术在互联网上进行音图文融合传播,打造长度在10分钟之内的微型广播剧。因其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容易形成规模化生产;每集长度在10分钟以内,符合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和收听的习惯,便于手机传播。该系列节目引起广泛关注、转发、点赞,成为一次成功的融媒体创新尝试。
安徽广播电视台在广播剧传播方面作出的探索,也值得借鉴。他们除了将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安徽广播电视台各频率展播外,还在主流网站和音频软件上开设微剧频道并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转发,分享给手机用户。如此组合拳般的融媒体手段,换来的是受众人数几何级数的增长。
网络广播剧走红之后,开始成为配合新书出版、网络游戏推广,甚至是电视剧营销的组合手段。与此同时,不少业余“网配”(网络配音)人,也开始向职业配音师转变。有专家指出,通过音像制品、网络音频等创造多渠道盈利模式,或许能成为广播剧线上线下探索的新方向。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如何走出困局
1. 继续保持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同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相比,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独特忧势或者说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职业化、系统化采集和发布新闻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长期积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实际上,媒体的权威性最终还是来源于它的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对公信力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我国新闻传播学界较早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是黄晓芳的《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1999),她将“公信力”定义为“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成的,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她在文章中进一步指出了衡量公信力大小的指标,笔者自己概括起来,认为“公信力”应该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发现重大选题的敏锐度、分析问题的深刻性、时事评论的全面性等方面来衡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把关人”制度的相对宽松,信息传播的过度开放,导致充斥其间的新闻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作为公信力第一指标的真实性都无法得到保证。除此之外,目前各类门户网站、手机报、博客等新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内容上更多来源于传统媒体,自身没有专业
的新闻采访队伍也没有新闻采访权,导致新闻信息的传播暴露出“无序化”、“碎片化”、“浅薄化”等先天缺陷,而电视新闻媒体恰恰在报道的真实性、敏锐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自身十分明显的优势,这也将成为未来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相抗衡的重要砝码。
2. 加速媒介融合,扩展传播渠道,丰富报道形式
新媒体的兴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电视新闻观众,但传统电视媒体只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加速媒介融合,综合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多种传播渠道进行全方面、立体化、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电视新闻仍将有自己的受众市场。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可以为电视新闻报道建立起即时、顺畅、互动的播出渠道。电视曾被人批评为单向传播的媒介。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介可以将网络、手机等不同形态的媒介整合起来,充分发挥整合传播的优势。
另外,媒介融合也可以使电视媒体获得更多的新闻素材,使新闻报道更全面、更生动、更丰满。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你可以把超媒体想象成为一系列可随读者的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收放自如的信息,各种观念都可以被打开,从多种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电视媒介在新闻报道中可以充分利用公民用手机、相机、DV等设备拍摄的画面或网络上发布的视频,丰富新闻素材,弥补电视台新闻记者无法拍摄到的一些现场画面,利用其民间视角,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同。
3. 推进直播常态化,加强深度报道
目前,直播报道可以说是电视新闻媒体最能有效抵御网络竞争的模式,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弱化“后续整理型”的对发生过的新闻进行报道的方式,倡导“实时直播型”的对正在发生的新闻进行报道的理念。一个直播常态化、不问断播出的新闻频道其实就像一个内容不断更新的网络。虽然网络也可以进行直播,但它的内容资源远不及传统电视丰富。当前,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在直播常态化方面,由于思想意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仍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全天候新闻频道实际上只有其名而无其实,新闻重播率非常高。在目前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电视新闻要守住自己的一方阵地,推进直播常态化也许是必需之举。
在推进直播常态化,加速新闻传输时效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窘境,尽管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一直在努力提高信息传播速度,但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时效优势已受到了极大挑战,例如手机报、网络信息弹出窗口等形式各异的新闻传播方式,其传播时效性、接受便利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电视媒体。因此,更权威、深人、客观和全面的报道,成了电视新闻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手机短讯、网络信息大都是简单化的、碎片式的、表象性的,尚不能满足公众深人了解事实的需求,而电视台的职业化新闻团队正可以在深度挖掘上有所作为。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认为,受众对新闻需求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这就导致了传统媒体因为“时效性”而输给新媒体,却因为“深度性”而成为众多媒体类型中的佼佼者。可见,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要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在报道形式上下足功夫,推进直播常态化,加强深度报道是可施之计。
3、试论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怎样应对新媒体时代的竞争
目前,我国的城市电视台主要包括省会城市电视台、副省级城市电视台、计划单列城市电视台以及地级城市电视台。可以说,这些电视台占据了全国各类电视台总数量的大多数。但是,面对央视和省级卫视等电视台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和可以获得的新闻资源等方面的巨大优势的竞争,特别是面对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竞争,所有的城市电视台都必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危机。
这压力和危机表现最明显的是城市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栏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城市台时政新闻栏目的收视率不断下滑,带来直接的结果就是引导影响社会舆论的能力降低和宣传教育普通受众的作用弱化。随之而来便是恶性循环,收视率下滑导致内容同质化;同质化又导致收视率下降,广告收入锐减;广告收入锐减又导致大量人才流失;而人才流失又导致城市电视台栏目创新能力缺乏枯竭;最终导致收视率不断下滑无法提升。
面对如此危急境地,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该怎样摆脱困境、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呢?这里,笔者想先让大家明白新媒体的竞争力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再论述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如何应对的具体方法措施。新媒体主要指互联网和手机等为代表的“第四媒体”、“第五媒体”,互联网和手机不仅仅可以实现电视媒体的所有功能,而且还具有电视媒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例如交互性、传播的及时性、非线性传播和传播空间的无限性。这些独特的竞争优势极大分流了电视媒体的受众人数和收视时间,也极大挤占了电视媒体尤其是城市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笔者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说明新媒体对地方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的冲击是多么迅猛。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披露,截至2012年12月底,全中国网民人数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民数量有4.2亿,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超过3.72亿。单就数量来看,全国互联网和手机网民已经远远超过日常电视受众;而就层次来看,全国网民具有学历高、收入中等偏高以及年龄相当年轻化等显著的特点,而拥有者类特点的广大受众群体恰好是城市电视台最主要的和极力争取的中高端受众群体。
因而,在目前这样一种全新的媒介生态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残酷竞争便会日益激烈。其中,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如果不顺应形势,积极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则会逐渐势微,最终可能丧失舆论话语引导权。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更不是什么臆想杜撰,而是笔者经过客观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如果说,从前的传统电视时政新闻依靠的是干涩生硬式宣教进行新闻采编报道。那么,现在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就显出它的缺陷和不足了。毕竟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网络和手机逐渐步入千家万户;随着电视受众接受教育程度提升和眼界思路开拓,对于时政新闻的理解和喜好趋向深度和广度的多元化。简单地概括出就是现在的电视受众已经不再满足时政新闻简单说教宣传,而是要求平民化的叙述和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沟通。
自然这些是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只有扬长避短去融合才能重新赢得和掌握舆论引导权,才能更好地发挥时政新闻主流地位的作用。其实,早在2004年,美国传播学家丹·吉摩尔在自己撰写的《草根媒体》中提出:新媒体时代里,新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传统意义上的受众现在越来越多地成为新闻的参与者。对于这样即使新闻消费者又是新闻生产者的新兴庞大群体,城市电视台必须把他们当作参与节目制作传播的一份子,而不可以依旧当作被动的节目接受方。
我们每家城市电视台面对新媒体竞争既不必表现很惶恐畏惧,也不必表现很无关紧要。那么,到底该如何做才算是正确应对竞争呢?笔者认为,任何一种媒体自从它产生以来,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机遇挑战压力。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转移压力才能在目前多元化媒体时代真正立足。首先,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务必要端正思想态度,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样新闻工作才能真正获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电视受众支持和力量源泉。笔者所在的宁波广电集团下属新闻综合频道面对网络手机分流年轻电视受众的困境,时政新闻栏目《宁波新闻》开始让新闻回归本位,贴近生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过程中,《宁波新闻》大篇幅建设市县级一般性的领导会议活动报道,根据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大篇幅增加百姓关注和鲜活话题的新闻,表达方式更加注重生活味和口语化。例如:2013年6月初,宁波举办“两会一坛”重要活动,其中各级领导出席活动项目有60多个,《宁波新闻》根据新闻传播价值,果断舍弃了领导多数无关紧要的视察、会见、参观报道,仅仅保留开幕式上领导出席的新闻,其余重点放在“两会一坛”中的宁波元素挖掘和展现,推出了“记者探访两会展馆”、“今年活动更加专业化”生动形象的系列报道。《家门口看看进口货》从普通市民角度,反映进口商品对自身的影响;《浙洽会搭台邀请“洋和尚”》从国际化视角,反映参会客商变化,折射宁波市场的拓展,这些报道总数达六十余篇,因为注重宁波地气衔接,所以深受市民的关注。
其次,城市电视台时政栏目一定要树立主流媒体的问题意识,这体现出合格媒体的天职和社会责任感。因为只有树立问题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所以主流媒体客观理性的新闻报道和对新闻事实真相的深度探索使得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大打提高,也使得在和新媒体新闻竞争中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例如:目前,全国各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和焦点。那么,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频道经过大量走访毕业生了解就业实际情况后,从6月份开始,《宁波新闻》推出“大学生毕业季”连续报道三篇,以学校引导、学生就业观转变、蓝领学校遇冷应该理性择校三个方面,既不回避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也不一味放大大学生就业难的心态,而是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从不同毕业生心理、就业策略、成功经验等角度引导合适的择业观、价值观,迎接就业挑战。紧随联系报道,《宁波新闻》又推出纪实报道《大学生卖菜记》和《80后农场主黄凯》,通过真人真事现身说法,给处于毕业季的大学生们以更多的启示和信心。
第三,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一定要善于利用自身主流媒体的地位,积极传递客观声音,凝聚主流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做好新媒体时代的过滤器和缓释器。具体来说,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可以多采制一些鲜活新闻、少一些应景报道;多吸取一些百姓话题,少一些官样文章;多使用一些朴实表达,少一些空泛之谈。只有这样,主流媒体才能与新媒体竞争中,重新取得优势,提升自身公信力。例如:《宁波新闻》围绕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和重点问题,加强策划引导,以新闻事件为切点,推出系列多主题的报道。记者利用明察暗访的手段调查了市区各家银行对冒用别人身份证开户的情况,播发稿件《拿他人身份证可到银行开户吗?》,揭露了银行存在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同时也对广大群众进行了警示。此外,《宁波新闻》第一时间对新美心的食物中毒、电梯安全、后禽流感时期卫生安全、赴台自由行开通等热门事件,也都进行详尽合理深入报道,既说明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及结果,又引导普通受众正确面对真相、合理诉求。
第四,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必须注重新闻节目合理有效的编排,以此来和新媒体轻松自由互动的新闻节目样式抗衡,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和关注。节目编排其实是一项需要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费时费力,可是如果编排不出新、不出彩,也就无法吸引受众,导致自己辛苦采制的新闻只能事孤芳自赏。在节目编排上,《宁波新闻》进行了一些变化尝试和革新。例如: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整档栏目更加关注民生,更加贴近群众的距离,优先把社会民生主题的所有新闻编排头版头条播出。同时,围绕一个主题策划编排一组或几组的专栏或板块,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滚动报道播出。今年六月,其中一期《宁波新闻》推出“三思三创”专栏,不光报道三思三创督办、视察、会议等活动,还结合安全月、平安建设等专项工作,重点编排各地“三改一拆”活动进程、海曙马路菜市场整治、赴台个人游签证受理、江北庄桥高铁站“整容”等新闻,全面客观深入展示三思三创“惠民惠利”的举措,节目一经播出就得到百姓拥护和好评。
诚然,作为城市电视时政新闻栏目的代表之一宁波新闻综合频道《宁波新闻》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和努力,那就是最大限度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不过,面对新媒体强势竞争,《宁波新闻》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值得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改进提高。那是什么不足呢?我们知道在新媒体生态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电视向网络媒体借力,网络平台对传统电视而言,其互动率和反馈率会大大提高。《宁波新闻》这档栏目缺乏必要的深谋远虑,对于如何实质性与新媒体合作,仅仅停留在零敲碎打上,这是第一点不足;缺乏必需的沟通交流,没有利用BBS论坛、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与新媒体有效互动,这是第二点不足;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无法将自身采制的优势内容传送到网络、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可能会失去相对的高学历年轻观众,这是第三点不足;缺乏全面的品牌意识,没有借助网络传播的人际传播特性,拓展栏目网络品牌传播空间,构建完善的网络传播体系,这是第四点不足。
总而言之,包括《宁波新闻》在内的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只有发挥自身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并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迅速灵活互动性强的传播特性结合,才能拓展生产空间,赢得两者最终竞争的胜利。
4、如何借力新媒体提升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信息内容复杂、信息量巨大的时代,新媒体依靠着各类科技产品和科学技术的支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我国传统媒体如何求发展,是当前媒体界都在深思的问题。特别是电视媒体,电视一直是信息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它依靠直观的影音形式、传播速度快速、文化层次限制低的特点赢得了大量的青睐者。
5、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影响
人类的信息传播经过了四个时代,语言,文字,无线电,互联网!
这四个大时代也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历史的发展!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复杂,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
任何新媒体的出现都要经历过度时期和更替时代!
特别是互联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时代的爆发,信息的高速智能化和全球化,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逾越的!
当然以无线电为基础的电视媒体也经不起考验!
当初电视机的发明,全球科学家曾经预言,电视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任何科技也代替不了!
可是电视机大行其道的时候,互联媒体的诞生给了科学家当头一棒,因为电视媒体的内容是固化的,是单向传输的,人们对它的信息是被动的,而不像互联媒体,是互动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多媒体的出现,终究会代替电视的,也就是代替电视机的,只是结果不同罢了!
因为电视媒体的制作成本和传输性质已经决定了他的发展!
欣慰的是我们电视媒体的工作者已经看到了这一点!通过功能化和概念化的流媒体电视和多媒体电视的发展,已经给电视行业注入了活力!
今后的电视一定是在互动媒体和个人媒体之间的竞争和发展,
有着一日,电脑的多媒体也会被个人媒体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潮流,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光脑的锋芒初现,已经点亮了新科技的火炬,不久的将来,个人媒体的全球化势在必行,地球村也会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请自重)
6、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从六个方面融合:
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融合发展根基。
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分别介绍:
(一)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虽然新媒体发展迅猛,但从宣传的实际情况看,传统媒体不可能被新媒体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传统媒体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品牌优势,以达到引领带动新媒体发展,促使传统媒体影响力辐射新媒体的目的。
一是变革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媒体,不断适应新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用户被动接受的方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二是传统媒体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拓宽视角,扩大自身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从而提高新媒体在用户心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观念转变,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动作为,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首先,宣传部门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加强对新媒体的正确引导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也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宣传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促使干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互联网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传统媒体要转换思维,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各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长期规划,逐步实现媒介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传统媒体要善于分析和运用互联网模式,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通过融合发展创品牌、出精品、促发展。
第一,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快网站建设,整合媒体资源,弥补传统媒体内容不易保存、检索不便等缺点,不断推动媒介内容向网络延伸。
第二,加强内容建设。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发挥专业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以权威报道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以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二是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占先机;三是塑造融合新闻,在“全”“深”“广”上狠下工夫,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为核心,通过跨媒体联动推助优势互补,通过专题策划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新闻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题血肉丰满,更富感染力和渗透力。
第三,立足大数据运用,创新采编流程。各级新闻媒体应致力于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采编资源、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应多介质新闻生产的新型多功能一体化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一次采集、新闻产品多种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体数据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辐射县区的基础性海量信息资源池,集数据存储、整合、备份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
第四,要重视在服务和互动上出特色。优化信息服务,强化用户理念,注重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明确网站定位,将政策宣传与用户需求有机结合,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新媒体的“快”和“准”,在即时视频播报上求实效。与时俱进,把握媒体发展脉搏,积极主动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有条件时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发布平台,不断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第五,凸显个性促发展,打造新媒体品牌效应。各级媒体要在网页设计、图文制作、内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显媒体气质,增强竞争力。
最后,增强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新闻网站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网上投票和有奖问答等形式,引导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评论,不断提高网站活跃度。只有既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才能促使网站赢得良好口碑,从而聚集人气,不断提高广大用户对本地网站的关注度。
(三)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一是积极利用新技术,充分发挥4G等新一代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发展网络视听服务,将优质内容推送到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幕多终端,推动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对接,广泛吸引用户,不断提升影响力;二是不断探索新应用,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和手机报等应用,借力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建设公共账号,抢占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三是加强信息传播技术应用研发,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和互动化趋势,努力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发展根基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复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高编采人员综合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科技手段的多媒体记者队伍;二是要大力引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新媒体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三是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加大新兴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统一调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探索媒体融合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五)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利用好新技术,推进新媒体产业化发展,不仅需要广大运营商和主流媒体发挥好主体作用,也需要各有关部门主动跟进、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出台支持媒体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要不断拓宽新媒体发展的资金渠道,提高新闻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待遇,完善技术设备,吸引人才主动投身新媒体建设。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为新媒体平稳有序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体要通过提高点击率吸引广告商,加大新媒体广告的投放比例。要改变以往集中轰炸式的广告宣传与投放模式,转而建立在实证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的精准投放。与传统的广告更注重内容、创意、覆盖面相比,新媒体广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标用户到达率。通过广告赞助等形式筹集资金,是当前维持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渠道。
(六)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完善媒体管理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认真研究新媒体管理的科学方法,严格规范传播行为,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一是加大网络监管支持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互联网管理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将网络知识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以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参与互联网管理,扩大网评员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二是改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公开监看、数据分析、技术侦察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网络状态,获取网络情报信息。
7、县级广播电视台新常态下怎么发展
(一)树立改革意识,解放思想求突破。
问题倒逼改革,改革促进发展。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县级电视台的新闻人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新闻创作模式,即记者挖掘新闻素材、编辑对记者提交的素材进行加工,最终形成一条电视新闻。在传统模式中,县级电视台在电视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播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换言之,效率极为低下。例如,第一天的新闻事件,在第二天晚间新闻节目中播出,到第三天才会上传网络,这样的新闻内容缺乏时效性和新鲜感,自然无法获得足够的关注。网络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出现之后,新闻从发现到报道之间的时间被大大缩短,县级电视台的传统新闻制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时效性的需求。
新闻第一时间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发布,第二时间在新闻客户端发布,第三时间才是在报纸上发布。这种“争分夺秒”的播发方式值得学习和借鉴。目前,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各种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在突发新闻、重大舆情事件中纷纷发声,县级电视台固守“晚间新闻”的模式已远远落后传播环境的要求。在新媒体浪潮中,县级电视台要解放思想,树立改革意识,以全新的理念、良性的体制、灵活的机制推动新闻制作模式创新突破。
(二)强化用户思维,内容为王抓眼球。
技术是支撑,内容是根本。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但抓住受众眼球、引发社会共鸣的还是内容。所以,全媒体时代仍旧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县级电视台节目依然要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县级电视台是县级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离群众最近、离社区最近、离农村最近的媒体,权威发布、县计民生固然是做好内容的根本,但新闻宣传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使历史人文、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特产美食等等。现在的电视用户不再是简单的受众,而是分享者、体验者,甚至是内容的直接生产者。媒体融合的关键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要想做好新闻宣传就应该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了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然后根据群众的需求进行新闻内容的宣传,多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群众身边的事例,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拥有多样化的电视新闻宣传的内容,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群体关注的热点出发,才能满足更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的需求。
(三)加速媒介融合,路径拓展立品牌。
目前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两微一端”来浏览信息、观看节目,因此县级电视台也要适应这一变化,摆脱传统上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展播出渠道。中央电视台开通了央视微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和新闻移动客户端,大屏与小屏互动发展,拓展了传播交流渠道,让电视产品的服务更加精准,更加广泛。县级电视台也应当顺应媒介融合发展的新常态,及时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利用社交平台宣传自己的节目,在节目播出前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预告,在节目播出后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不仅可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还可以提升县级电视台栏目的品牌知名度,并通过观众的留言评论收集受众的反馈意见。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传统新闻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应该如何发展???
报纸 、广播、电视是公认的传统媒体,他们属于大众性传播媒体,近来炒的很热的所谓新媒体包括INTENET,路牌、灯箱交通工具等户外媒体以及楼宇电视、电梯广告等社区媒体,另外人们竭尽所能地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注意力,POP、包装物、电话黄页、产品目录等也成为了广告载体,甚至人体、厕所墙壁也被纳入了可供利用的广告资源。
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点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所面对的广告对象来分析:电视,广播这两类传统媒体,其某一时段节目或某一栏目可能是针对特定消费者的,但就整个媒体而言,其对象几乎是全民性的,包括了各个年龄,各个文化水平,各个收入标准,各个生活层次的消费者。报纸的传播范围比较明确,既有国际性的,又有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业性的,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发行区域,即不同种类的报纸的覆盖范围各有不同,报纸之间有了不同的区域划分,另外在同类的报纸中,不同的内容和读者定位也使得各个媒体具备了不同的品牌形象,这为广告主选择不同的报纸作为广告投放对象提供了方便。网络现在已经成为名正言顺的第四媒体,由于其对操作者物质设备的要求,其对操作者文化水平的要求,其对操作者经济收入的要求,天然的对广大消费者做了第一层次的市场细分,从全体消费者中分离出了"网民"这一具有某些共同特质的消费者群。
对于户外媒体而言,因为其本身就是广告,在具体投放的时候,可根据不同的广告目标,选择不同的方式,如果目标是要树立或加强品牌形象那么在特定的城市内,户外广告往往选择人流众多、视野开阔、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商业区域或区域游览投放户外广告,在这种户外投放过程中,往往针对泛目标人群;如果目标仅在于短期内销售的提升,那么就可以选择在公车、候车亭、加油站、医院、药店、健身房甚至定位准确的一系列餐饮场所投放户外广告等,这些地方的特点是具有数量众多、定义明确的目标受众,具有产生良好的广告效果的基础。对于楼宇电视、电梯广告等社区媒体而言,作为市场细分化了的住宅生活小区住户在很多方面的消费特征都有共性,如:收入状况(楼盘售价决定)教育水平、消费特征(和小区开发商倡导的文化品位,名人入住的领导效应有关)。因而社区媒体在有效到达和针对目标人群方面是最优的。综上所述,在第一轮的比拼中,传统媒体除了报纸之外在覆盖的广度方面几乎可以达到全民性,但是在针对广告主的目标消费者传播方面输于新媒体。
在广告运营方面主要要根据产品的产品特性、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和目标消费群体对不同媒体的关注习惯等,采取最适合本产品的媒体进行广告投放。
9、就当前娱乐环境而言,综艺节目该如何发展?
综艺娱乐节目从综艺晚会阶段到娱乐游戏阶段到益智博彩阶段再到“真人秀”阶段,电视娱乐节目不仅在形式上,娱乐模式有了很大变化,在内涵上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只有以宽容的心态看待综艺节目的多元化,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道路来。 综艺节目发展还是按照以下几点吧:
1.娱乐节目逐渐走向平民化路线
加强观众与娱乐节目的互动性,没有顾及观众的感受,激发观众参与主动。在娱乐节目中应该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尊重观众,为观众着想,致力于满足大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纵观一些成功的娱乐节目, “平民化”与“生活化”已成为其重要的传播策略。在娱乐节目中应当加强人际传播,真正与观众交流,把电视媒介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多向传播。
2、打造品牌 大胆创新
大胆创新,想别人未想到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只有真正立足本土、立足国情,在吸取宝贵经验的同时大胆创新,创造出带有我国民族文化色彩的娱乐节目,树立品牌形象和品牌观念,把品牌延伸出去才是可行之路。
3、全力打造健康娱乐和绿色娱乐。打造绿色娱乐,抛开低俗、粗俗、媚俗的节目态度,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以引导人们思想的健康发展为宗旨,而不再是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娱乐。
4、节目产业链经营
在宣传方面,不仅是电视宣传,更要联合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介,整合相关媒体资源,只有继续发挥娱乐节目的“娱乐”精神,并把人文知识与娱乐活动恰如其分地整合在一起,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才会有新的发展。我们期待它的改变,期待,它带给我们更多有内容、有涵养的“快乐”。
10、城市电视台采取哪些措施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机融合发展
一、借助社交媒体,全方位提升城市台媒体形象城市台在以往的竞争中,往往因为渠道、经费等因素,自动退让了很多外部宣传阵地,加上覆盖范围的限制,在大众中的“曝光率”越来越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关系模型的重新定义,社交媒体广受关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被大众所熟知,利用社交平台是扩大自身媒体影响力很好的一个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覆盖范围的限制。当然,开通微博、微信十分简单,但是怎样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需要有专门的策划和统筹,以及配套的工作流程。在组织上,设立专门的部门做新媒体宣传推广,从微信微博的开通,到某个栏目的推广,粉丝的管理,演播室与社交平台的实时互动等等,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和策划,在这一点上,城市电视台很有优势,不像大台,栏目众多,频道多,部门之间利益关系复杂,很难统筹起来,像有些电视台每个栏目、主持人自己建自己的微博,频道还有官方微博,大型活动还有大型活动的微博,缺少统一管理,在推广时也十分无序。
虽然城市台覆盖面小,但在实际中,应更多地把自己定位为更大众的公众媒体来看待,即所谓的“大台风范”,因为社交媒体其无限的传播力蕴藏了巨大的潜力。把社交平台作为一项优质资源来运作,把优质的节目资源预告式地、宣传式地第一时间共享到社交平台上,吸引大众,制造舆论热点,不仅可达到良好的收视率,同时也可提升城市台网络知名度。比如,一条实时新闻,记者在执行采访任务的进程中,在确认其真实性后,首先是发微博,官方微博同时进行转发,记者进一步了解详细信息后,回到台内,如节目播出时间尚早,首先撰写稿件发在频道官方网站上或本土网站上,在视频内容剪辑完毕后,再在本地电视台进行播出。
二、节目生产注重本地化、与新媒体形成互动
现在浏览各任何一个大的新闻网站,各类新闻旧闻扑面而来,可谓是面面俱到,但这类新闻大都是一些大事件新闻,很少能看到一些小事件新闻或者发生在读者身边的小新闻,像社区新闻,而城市台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此:生产的内容接地气。在城市台自办的民生新闻中就有两个经典案例,山东齐鲁电视台的《拉呱》和杭州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都是长久不衰的优质本土节目。同时在节目上要挖掘本地草根文化,使节目内容既具有传统媒体专业性把关,又具备草根时代的原创个性,通过社交平台或手机APP与大众进行互动,从这些互动反馈中,分析观众的喜好,并把这种喜好融合到节目制作中,形成良性循环。
以往在传统广播电视上播出的节目往往是结构完整的“巨内容”,但随着社会阶层的各种利益诉求的充分表达,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更加强烈,媒介传播环境日益呈现出细分化、碎片化的发展倾向。节目剪辑也需要考虑“微内容”的创作特点和“碎片化”的媒介消费习惯,在电视上播出后,稍加剪辑,即可再次被发布在社交平台或手机APP上。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开拓互联网新领域有了合理的新媒体运营模式,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推动各媒体平台充分的融合,达到现实意义上的全媒体高效运作,须将电视台内采编播各个平台的单打独斗向集约式的采编流程方式转变,构建融合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文字、图片等多种传播媒介的全新内容管理系统,实现跨媒体整合,多平台共享,减少重复性,降低复杂性。有条件的城市台,与第三方合作,可以开通APP移动客户端,通过这一平台传送本土新闻及生活资讯,在手机上实现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
新媒体时代下,城市电视台只有张开双臂拥抱新媒体,在接受“它”的同时,重新定制、重新定位、重新包装自己,把满足观众(听众、读者)的需求作为执行媒介融合战略的最大推动力,才能在日益复杂艰难的环境下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媒体版图。